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4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

    2014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第1页
    2014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第2页
    2014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第3页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4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4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4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1.(6分)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2.(6分)如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促进主根的伸长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与施用10﹣4 mol•L﹣1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且侧根数量多3.(6分)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C.由多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具有相同的性状4.(6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5.(6分)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6.(6分)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二、解答题30.(14分)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表所示.细胞分裂素浓度g•L﹣1叶绿素含量(mg chl•g FW﹣1光合速率μmolCO2m﹣2•s﹣1希尔反应活力μmol DCIP Red•mg chl•h﹣1叶片氮含量%生物量g•plant﹣101.586.5213.551.8317.650.51.827.8225.661.9422.951.02.348.6432.261.9827.442.02.158.1527.541.9623.56注:chl﹣叶绿素;FW﹣鲜重;DCIP Red﹣还原型DCIPplant﹣植株.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将叶绿体加入DCIP(二氯酚靛酚)溶液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这些变化可用仪器进行测定.请回答:1)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     阶段的部分变化.氧化剂DCIP既可利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     .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     得到.2)从表中可知,施用细胞分裂素后,     含量提高,使碳反应中相关酶的数量增加.3)幼苗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有     产生.合理施用细胞分裂素可延迟     ,提高光合速率,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     ,从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31.(12分)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请回答: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项实验思路.     32.(18分)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请回答:1)甲的基因型是     .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3)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     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然后利用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     ,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4)将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     ,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     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 
    2014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6分)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细胞胞吞的一定是固体物质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易化扩散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属于主动转运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分析】细胞先将大分子包在小泡内,然后令小泡与质膜融合,随后再将这些大分子分泌到细胞之外,这就是胞吐.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是通过突触前膜中的突触小泡和突触前膜融合,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因此属于胞吐方式.物质出入细胞方式中,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解答】解:A、被细胞胞吞的可以是固体物质,也可以是液体,故A选项错误;B、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胞吐,故B选项错误;C、通过载体蛋白的物质转运也有可能是易化扩散,故C选项错误;D、胞吐过程一定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神经递质的释放属于胞吐;识记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均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明确胞吐过程中会发生分泌泡与质膜的融合. 2.(6分)如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促进主根的伸长B.施用IAA对诱导侧根的作用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C.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D.与施用10﹣4 mol•L﹣1IAA相比,未施用的植株主根长且侧根数量多【分析】左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对于主根的伸长均低于100%;中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右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此时运输到根部的IAA将会低于中图的对照组,由此图可知,当施用IAA浓度低于0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呈下降趋势,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对照前2幅图中IAA浓度为0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长、侧根数少.【解答】解:A、以左图IAA浓度为0时为对照,低于100%的长度即为抑制生长,显然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浓度对于主根的伸长均低于100%,即抑制主根的伸长,A错误;B、以中图IAA溶液浓度为0时的每株侧根数为对照,IAA溶液超过一定的浓度对于侧根的诱导起抑制作用,B正确;C、参照右图中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方向,若除去部分芽和幼叶,则地上向根部运输的IAA量会减少,此时运输到根部的IAA将会低于中图的对照组,由此图可知,当施用IAA浓度低于0时对于侧根的诱导呈下降趋势,即导致侧根数目减少,C错误;D、对照前2幅图中IAA浓度为010﹣4mol•L﹣1分析,未施用IAA的植株主根长、侧根数少,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两重性,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3.(6分)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大多具有二倍体核型B.某些癌细胞在合适条件下能逆转为正常细胞C.由多个祖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为一个克隆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细胞具有相同的性状【分析】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1、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2、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解答】解:A、连续细胞系的细胞一般都培养了多次,二倍体核型发生了改变,故A选项错误; B、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如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癌细胞恢复成正常细胞,故B选项正确;C、一个克隆是指1个细胞经培养形成的细胞群,故C选项错误;D、未经克隆化培养的细胞系可能是由多个能无限增殖的细胞增殖来的,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性状,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细胞株传至50代后,不能再传下去,但有部分存活的细胞一般能够传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叫做细胞株.细胞株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当细胞株传至50代以后又会出现危机,不能再传下去.但是有部分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而且带有癌变的特点,有可能在培养条件下无限制地传代下去,这种传代细胞成为细胞系. 4.(6分)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分析】在种群生态学中,最高环境容纳量(简称环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是环境制约作用的具体体现,有限的环境只能为有限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资源.环境容纳量的实质是有限环境中的有限增长.【解答】解:A、环境容纳量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变化的种群数量,故A选项错误;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环境容纳量的大小只与环境的变化有关,故B选项正确;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出生率和死亡率,故C选项错误;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夏季最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析:本题考查环境容纳量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5.(6分)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AG1期变短,该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BS期变长,该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CG2期变短,该期细胞核中有组蛋白DM期相对较短,该期细胞的核膜始终完整【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解答】解:A3H﹣TdR是合成DNA的原料,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应该在S期(DNA复制期),故A选项错误;B、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因此S期变短,而且S期无核糖体的增生,故B选项错误;C、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将会使细胞周期缩短,因此G2期变短;组蛋白是指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与DNA结合的碱性蛋白质的总称。G2期,组蛋白与DNA结合后形成染色质,有利于染色体的形成,故C选项正确;D、核膜在M期的前期就已经解体,到末期才会重建,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结合题干信息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6.(6分)除草剂敏感型的大豆经辐射获得抗性突变体,且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1对等位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体若为1条染色体的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可恢复为敏感型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之一,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征有: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解答】解:A、由于敏感基因与抗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所以经诱变后,显性的敏感型基因随那段染色体的缺失而消失了,剩下的是隐性的抗性基因,所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故A选项正确;B、突变体若为1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的片段缺失所致,则再经诱变不能恢复为敏感型,故B错误;C、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可以恢复为敏感型,故C选项错误;D、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替换所致,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则该抗性基因可能编码肽链,故D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要注意,基因突变是可遗传变异的三大来源之一,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另外,还要掌握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比如: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几个密码子都可以编码一个氨基酸的现象),一个碱基突变后,可能其氨基酸还是不变的,这样性状不会改变;如果突变发生在内含子或者发生隐性突变等等,生物性状也不会改变. 二、解答题30.(14分)某种细胞分裂素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生长的影响如表所示.细胞分裂素浓度g•L﹣1叶绿素含量(mg chl•g FW﹣1光合速率μmolCO2m﹣2•s﹣1希尔反应活力μmol DCIP Red•mg chl•h﹣1叶片氮含量%生物量g•plant﹣101.586.5213.551.8317.650.51.827.8225.661.9422.951.02.348.6432.261.9827.442.02.158.1527.541.9623.56注:chl﹣叶绿素;FW﹣鲜重;DCIP Red﹣还原型DCIPplant﹣植株.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将叶绿体加入DCIP(二氯酚靛酚)溶液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而溶液中的DCIP被还原并发生颜色变化,这些变化可用仪器进行测定.请回答:1)希尔反应模拟了叶绿体光合作用中 光反应 阶段的部分变化.氧化剂DCIP既可利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 氢载体 .希尔反应活力可通过测定DCIP溶液的颜色变化得到,也可通过测定 氧气的释放量 得到.2)从表中可知,施用细胞分裂素后, 叶片氮 含量提高,使碳反应中相关酶的数量增加.3)幼苗叶片中的细胞分裂素主要有 根尖 产生.合理施用细胞分裂素可延迟 细胞衰老 ,提高光合速率,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 呼吸量 ,从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分析】本题是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生物量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的考查,回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生物量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解答】解:(1)光合作用由光反应和暗反应两阶段构成,希尔反应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是将叶绿体加入DCIP(二氯酚靛酚)溶液并照光,水在光照下被分解,产生氧气等,因此模拟的是光反应阶段;氧化剂DCIP既可利用于颜色反应,还可作为氢载体,使水分解产生氧气;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可以代表光反应的速率,因此希尔反应活力也可以通过测定氧气的释放量得到.2N元素是酶的重要组成成分,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施用细胞分裂素后,叶片中N元素含量升高,使碳反应中相关酶的数量增加进而提高光合作用强度.3)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部位产生,细胞分裂素具有延缓细胞衰老的作用,因此合理施用细胞分裂素可延迟细胞衰老,提高光合速率,使总初级生产量大于呼吸量,从而增加植物的生物量.故答案为:1)光反应    氢载体    氧气的释放量2)叶片氮3)根尖    细胞衰老      呼吸量【点评】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生物量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31.(12分)为验证反射弧的组成与作用,某同学提出了以下实验思路:取蛙1只,捣毁该蛙的脑,将其悬挂起来.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如图),观察是否屈腿.洗去H2SO4,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左后肢的趾端,测量该刺激与屈腿是否同时发生.分离得到该蛙左后肢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用电刺激直接刺激腓肠肌,观察其是否收缩.用电刺激直接刺激上述标本的腓肠肌肌细胞,在坐骨神经上是否能测量到电位变化.(说明:实验条件适宜;实验中的刺激强度足够;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请回答:1)设计表格,并将预测的实验结果与结果的原因分析填入表中. 组别①②③④预测结果是否是否原因屈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反射弧完整,可以完成反射,所以能够屈腿.从刺激到发出反应需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同时收缩.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由于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所以刺激腓肠肌的兴奋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 2)为了验证屈腿反射中的反射中枢所在部位,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写出第项实验思路. 用针捣毁该蛙的脊髓,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的左后肢趾端,观察是否屈腿 【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解答】解:(1)屈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而不在大脑,所以即使捣毁大脑,仍然可以发生屈反射;由于兴奋的传导与传递需要时间,所以刺激和屈腿不能同时发生;肌肉细胞和神经细胞一样可以兴奋,刺激能发生兴奋从而肌肉收缩;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传递具有单向的特点,即只能由传出神经到腓肠肌而不能从腓肠肌到传出神经,所以神经上检测不到电位变化.2)验证反射中枢存在的部位,应设计破坏脊髓的实验组.故答案为:1组别预测结果原因屈反射中枢在脊髓,所以反射弧完整,可以完成反射,所以能够屈腿.从刺激到发出反应需要经过兴奋的传导与传递,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不同时收缩.电刺激使腓肠肌的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或兴奋,引起肌肉收缩.由于传出神经和腓肠肌细胞间相当于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是单向,所以刺激腓肠肌的兴奋坐骨神经上测不到电位变化.2用针捣毁该蛙的脊髓,再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的左后肢趾端,观察是否屈腿.【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知识,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32.(18分)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2n).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设种皮颜色由1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且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请回答:1)甲的基因型是 AA .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 不完全显性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  3)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 单克隆 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然后利用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 细胞壁 ,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4)将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黑:浅=11 ,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7号染色体上.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 基因文库 ,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 远缘 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分析】已知基因a控制种皮黑色,乙表现黑色性状,则乙的基因型为aa.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由此可推知甲的基因型为AA,丙的基因型为Aa.据此答题.【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的基因型为AA;基因型为AA时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Aa时表现为浅色,基因型为aa时表现为黑色,由此说明该种皮颜色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为不完全显性.2)由以上分析可知,丙的基因型为Aa,其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图解如下:3)要得到分散均一的细胞,需要进行单克隆培养.原生质体必须再生出细胞壁后才能进行分裂.4)若种皮黑色基因在7号染色体上,则乙与缺少1条第7号染色体的水稻植株(核型2n﹣1,种皮白色)杂交相当于aaAO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aO=11,因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浅色=115)获取目的基因,可通过建立基因文库获取.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故答案为:1AA  不完全显性(23)单克隆    细胞壁4)黑:浅=115)基因文库    远缘【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判断甲、乙和丙的基因型;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及意义;识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海南省澄迈中学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海南省澄迈中学高一上学期学科竞赛生物试题含解析,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2022学年湖南省部分校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湖南省部分校高二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竞赛专题精练》纯题目版20200624:

    这是一份《生物竞赛专题精练》纯题目版20200624,共1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