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二)
展开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语文仿真模拟试卷B
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本大题11小题,共36分。(1~10题每题3分,11题6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孤苦伶仃 众志成诚 惦记 寒喧
B.横征暴敛 同舟共济 札记 端详
C.仁至义尽 如履薄冰 账簿 豢养
D.谆谆告诫 披荆斩棘 端倪 淬炼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险衅(xìn) 祚薄(zuó) 床蓐(rù) 茕茕孑立(qiòng)
B.洗马(xǐ) 逋慢(bū) 拔擢(zhuó) 终鲜兄弟(xiǎn)
C.优渥(wò) 期功(qī) 闵凶(mǐn) 逮奉圣朝(dài)
D.伪朝(wěi) 矜悯(jīn) 郎署(shǔ) 猥以微贱(wěi)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十个鸡蛋换得来吗?还是四十个、五十个?这时她的心又忽地一沉:怎么想起这些了?娘攒下鸡蛋,不是叫她乱打主意啊!可是,为什么那诱人的嗒嗒声老是在耳边响个没完?
B.遇到患肝炎的顾客,老张就介绍买糖分多、对治肝病有好处的水果糖;遇到患气管炎的顾客,他就介绍买冰糖;对消化不良的顾客,他又请顾客买柠檬糖和橘子糖……
C.例如端午节,它既有划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又有饮雄黄酒、插艾蒿、挂蒲剑,贴钟馗图、小孩带香囊和穿老虎腰肚,以及出家了的女儿回娘家、邻居互送礼物等活动。
D.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长江用甘甜的乳汁 各族儿女。
②他不顾朋友的劝阻, 走入钱塘江观潮的禁区。浪头扑面而来,瞬间不见了他的身影。
③在创业中,下岗工人备尝 ,但大家齐心协力,逐步获得成功。
④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 。
A.抚育 径自 艰苦 遗迹
B.哺育 径自 艰苦 陈迹
C.哺育 径直 坚苦 陈迹
D.抚育 径直 坚苦 遗迹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令世人瞩目的“侵华日军细菌战赔偿诉讼”二审判决将于7月19日下达,浙江“声援团”一行32人将从萧山国际机场启程飞往东京。
B.新组建的这支足球队训练抓得很紧,但上场对垒到底如何,我们只能侧目而视了。
C.越来越多的低收入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既不用背井离乡,还能增收脱贫。
D.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定论,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D.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受益。
7.以下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排比)
B.那犀利无比的乐音,似银色星光的利箭。(通感)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拟人)
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反问)
8.下列场合的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A.[出版社有意请杨绛出席她的作品研讨会,她谢绝]杨绛说:“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
B.[刘某买了戏票请张某一起去看戏]张某说:“我是喜欢评弹的,您既然赏光,我就只好去了。”
C.[王医生送病人小张出院,告别时]王医生说:“看到你恢复得这么好我很高兴,以后欢迎你常来。”
D.[某广播电台的广告]戴××牌领带,使您的仪容更潇洒。
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 , , ,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②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③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④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⑤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②⑤④③① B.②⑤④①③ C.④⑤②③① D.④⑤②①③
10.以下对于文学形象的理解,不恰当的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作者将自己想象成一个巨人,站在眺望地球的立足点上,放声呼喊,为伟大的“五四精神”而呐喊,其中的自然形象是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的反映。
B.《短歌行》中,诗人借助“明月”意象,借酒抒怀,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时不待我的个体悲伤;诗人也化用典故,抒写自己的怀抱,恰到好处,浑然一体而不露痕迹。
C.“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勾勒,以此来显示诗人生活的简朴。诗人的草屋虽然不是雕梁画栋却有榆树柳树遍植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绿树红花,相映成趣。
D.创设物象是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段,如《百合花》中“百合花”意蕴丰富,一方面指被子上的百合花图案,预示新婚夫妻百年好合;另一方面又象征了年轻生命的朴实与纯洁。
11.默写(任选6题)
(1)__________________,食野之苹。《短歌行》
(2)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
(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梦游天姥吟留别》
(5)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6)银瓶乍破水浆进,__________________。《琵琶行》
(7)遥想公瑾当年,__________________,雄姿英发。《念奴娇·赤壁怀古》
(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_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__________________。《声声慢》
二、本大题5小题,共30分
(一)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②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着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③。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④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洛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洛阳豪居其间,乃听之。”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选自《史记·游侠列传》有删改)
注:①阴贼:内心残忍。②借交:帮助朋友。③嚼:把酒喝尽。④践更:秦汉时的一种徭役。
1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B.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C.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D.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余车/请得解客舍养之/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古代泛指才德出众的人,常与“小人”对举。《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与此意思相近。
B.《书》即《尚书》,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C.汉太宗,是西汉皇帝刘恒的谥号。谥号是古代皇帝、皇后、官员、名士等死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给予或褒或贬的称号。
D.箕踞,随意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姿,比喻轻慢傲视对方。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解少时凶狠,常作奸犯科,却不顾性命替朋友报仇。成年后他改变操行,以德报怨,不再睚眦必报。
B.郭解的侄子依仗势力,强行灌他人酒并被人刺死,贼人逃跑。其母将尸体丢弃在路中,以此羞辱郭解。
C.有人对郭解轻慢,郭解不但不生气,反而暗中嘱咐官吏免去其徭役,那人知道实情后,诚心悔过谢罪。
D.郭解去洛阳调解一对仇家,出于对他的尊重,仇家准备和好,但郭解却希望他们听从洛阳豪杰的调解。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
(2)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
(二)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老学庵壁
陆游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老学庵,陆游书斋名。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一生酷爱读书,哪怕晚年生计艰难,也要盖上一间书斋,以此来打发无聊难捱的时光。
B.颔联中“古今”与“昏晓”相对,“永日”与“流年”相对,精炼准确地概括了作者终生与书为伴,以书开导人生的读书生涯。
C.诗人对生活要求不高,书斋没有书童,请一个南村的跛脚童子也无所谓,同时也说明了诗人生计艰难,照应了开头的“萧然”。
D.老学庵是陆游晚年生活的精神家园,哪怕它十分简陋,他依然写诗作记,并题写在墙壁上。
17.有人说“太平民乐无愁叹”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有相仿之意,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三、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华文明确实是唯一的从未断流的原生文明,具有强大的融合力、内化力、延续力和凝聚力。
在人类历史上,有几大原生文明,它们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就旧大陆而言,主要有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和黄河-长江流域文明。此外,还有地中海东部爱琴海和巴尔干半岛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遗憾的是,印度河流域文明、地中海东部爱琴海和巴尔干半岛的克里特·迈锡尼文明都是没有走出青铜时代就消亡了。进入铁器时代以后,两河流域的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也逐渐消亡了。稍后,位于南欧的次生文明如巴尔干地区希腊人的政治文明以及强盛一时的西罗马帝国政治文明发展进程也被打断。而中华文明虽然历经艰难,但还是成功地走出了青铜时代,走出了铁器时代,始终保持着向前发展的态势。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文化上兼容并包。历史表明,中华文明不但没有中断,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高度重视历史著作的撰写与史学的经世致用功能,留下了许多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形成了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文化长城”。
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对一个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记录。历史是现实的起点,是不可忽略的国情。但就世界文明而言,真正留下记录了人类早期文明史学作品的民族并不多。两河流域与埃及的居民发明了文字,积累了丰富的文献,编撰了法典,但就是没有产生史学。古代的印度虽有灿烂的诗篇、远古的法典和宗教,但也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带有精神演化痕迹的史学。只有古希腊和古代中国创造了与历史有密切关系的史学。但古希腊的史学主要是当代战争史,没有产生数代史家连续依时叙事的作品。
在古代中国,史学乃国之要事。唐代史家刘知几说:“苟史官不绝,竹帛长存,则其人已亡,杳成空寂,而其事如在,皎同星汉。用使后之学者,坐披囊箧,而神交万古,不出户庭,而穷览千载,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由斯而言,则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历代史家以“良史”之责任,陆续编撰形成了诸多史学巨著,集中展现了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记忆与认同。美国学者乔纳森·戴利认为:“中国人有着十分深刻的历史观,热衷于保存历史记录,在这一方面举世无双。”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也指出:“中国所能提供的古代原始资料比任何其他东方国家、也确实比大多数西方国家都要丰富……中国则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有编纂历史传统的国家之一。”连续不断的史学巨著既是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体现,更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输送了无穷的食粮。
中华民族创立了以“自律”为主的道德文化。它深深扎根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里,构成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坚实基础。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以“自律”为主的道德文化建设大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与注重“他律”文化建设而忽略“道德文化”建设的罗马形成了鲜明对比。
袁行霈先生指出,“今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就是那创造古老文明的先民之后裔,在这片土地上是同一种文明按照自身的逻辑演进、发展,并一直延续下来”。在笔者看来,在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过程中,至少有六条文化“生命线”非常值得我们重视:一是以“讲仁爱、重民本、守族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为特征的民族性格;二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三是以见义勇为、扶危济国、崇德向善、敬老爱幼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四是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以文化天下的人文精神;五是与时俱进、崇尚科技、尊师重道的创新传承意识;六是兼收并蓄、交流互鉴、多元融通的包容开放传统。它们都是中华文明的凝合剂,构成了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旺盛文化生命力。
(摘编自杨共乐《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中华文明》)
1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历史上的原生文明主要分布于大河流域,其中只有中华文明未曾中断,并处于领先地位。
B.中华民族能够形成独有的“文化长城”现象,是因为高度重视历史著作的撰写及其实用性。
C.中华民族创立的“自律”这一道德文化,提升了民族凝聚力,这是文化认同的坚实基础。
D.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旺盛生命力,主要体现在民族性格、爱国精神、传统美德等六个方面。
1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采用对比论证,强调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所显示出来的优势。
B.文章几次引用外国学者的言论,目的都是要论证中华文明流传中史学的重要性。
C.文章先指出中华文明具有强大生命力,再阐释其形成原因,最后点出其主要内涵。
D.文章深入分析中国古代文明未曾中断的原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引人深思。
2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民族先民的生产生活等状况,相较于其他民族,能够更好地被后人知晓。
B.史学在古代中国特别重要,中国的史学成就也远超大多数国家,这得到国外专家的认可。
C.我们在当代文化建设中要重视“自律”文化建设,无须过多关注“他律”文化建设。
D.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人文精神对于世界各国的文化建设仍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化蝶
哲贵
讨论会开始了。
这个会议对剑湫来讲意义非凡,是她的“施政宣言”。她当这个团长,就两件事:排新戏和出新人。在剑湫看来,排新戏和出新人是相辅相成的——将新戏排出来,成为经典名剧,名剧催生名角。反之,也只有名角才能将一个戏经典化——名角身上的光芒可以照亮一个戏,让一个戏起死回生。
还是拿老戏做文章。当然也可以排新戏,新戏的好处是,一张白纸,怎么画都行。但风险也是明显的,新戏缺少积淀,缺少厚重感,显得浅薄。排老戏当然也不容易,像《梁祝》这样的经典剧目,多少代人的心血结晶,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物,每一句唱词,甚至每一个表情,都已印刻在观众心中,特别是那些老戏迷,改一句都不允许,那是欺师灭祖,要跟你拼命的。所以,如果要排老戏,必须出新,不出新就不能“出彩”,不“出彩”就没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就没有好结果。问题是怎么出新?
按照剧团惯例,先开会讨论剧本改编,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参加人员主要是这么几位:杜文灯和梅如烟是剧团顾问,重大的事,要邀请她们参加,她们的资历在那里,威望在那里,艺术修养在那里,她们的意见至关重要;加上编剧和主要演员剑湫和肖晓红。好了,五位“首脑”到齐,可以讨论了。
剑湫是召集人,也是主持人,她先发言。剑湫保留了原剧基本框架,做了四处调整:第一,充实了第一场“思读”的内容,突出祝英台的性格,她向往外面的世界,渴望知识,渴望自由,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种子”;第二,拿掉“山伯临终”那一场,她不让梁山伯死,在戏里弄死一个人太容易,活下去才难;第三,她将“楼台会”和“祝父逼嫁”次序对调,“逼嫁”在前;第四,最后一场“哭坟”拿掉,梁山伯没死,哭什么坟?改成“私奔”,她要让祝英台和梁山伯私奔,剧名就叫《私奔》。
剑湫说,这次改编就一个目的:让这个戏现代起来,让年轻观众走进我们剧场。就这么简单。有问题吗?当然没问题,戏曲的没落是有目共睹的,让年轻的观众买票走进剧场是所有戏曲从业人员的梦想。多么美好的愿望。
剑湫说完,会议室有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
最先发言的是杜文灯。杜文灯其实不想先发言,她眼角余光一直注意着梅如烟。梅如烟是演旦角的,演祝英台是她的拿手戏,应该由她先开口。但梅如烟没有开口,手一直扶着脑袋,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杜文灯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最先说道:
“《梁祝》原本是悲剧,这么一改,成了喜剧,年轻观众能不能接受?老观众能不能接受?这个我们要考虑。”杜文灯提的意见太有道理了,《梁祝》是经典悲剧,已经深入人心,改成喜剧,确实有风险,甚至是冒险。这时,剑湫的“一根筋”体现出来了:
“这就是我要的效果,只有新,才能出其不意,才能险中求胜。我就是要借这次改编,拿出一部不一样的《梁祝》,塑造出不一样的生角和旦角。”
杜文灯有点下不来台了,但她是“老艺术家”,是前辈,是不会跟晚辈“一般见识”的,她只是“微笑”——两个嘴角的肌肉微微往上拉。在很多时候,“微笑”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武器。
大家都转头看肖晓红。剑湫说到这个份儿上,肖晓红的态度就很重要了。可是,让肖晓红怎么回答?老实说,剑湫这么改,她接受不了,不“哭坟”了,不“化蝶”了,最经典的戏没了,还是《梁祝》吗?可她也知道剑湫说的没错,如果按照老路子演,很难说有更加吸引人的地方,只有铤而走险,才有可能出新。所以,肖晓红觉得怎么说都不合适,她用眼睛去看梅如烟,想听听梅如烟的意见。当然,也是转移“目标”。但梅如烟不看她,依然微闭着眼睛,谁也不看,又好像谁都看了。
还是杜文灯发话了,“微笑”着对肖晓红说:“你是艺术总监,你谈谈想法。”
还有退路吗?有人拿“枪”顶着后脑勺了。肖晓红只能硬着头皮上:“我觉得,剑湫团长的改编,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是对的,一开始加强祝英台追求自我、向往自由的性格,她能够女扮男装去杭州读书,为后来的私奔打下很扎实的基础。这么改编是出人意料的,又在情理之中。很讨巧,也很有新意。”
停了一下,肖晓红看了大家一眼,继续说:
“我觉得,杜文灯顾问说的也很有道理。将悲剧变成了喜剧,特别是对经典剧目的改编,确实既要考虑年轻观众的感受,更要考虑老观众的感受。”
肖晓红发言就到这里了,什么都说了,什么都没有说。“支持”了剑湫,也“支持”了杜文灯,谁都没得罪。这是她一贯的做事风格,既合情合理,又模棱两可。
接下来是编剧发言,编剧站在杜文灯一边。编剧的心态可以理解,改编剧本是他的事,剑湫将他的事干了,这不是砸他的饭碗吗?当然不干。
这就形成了对峙。如果说肖晓红属于中立的话,杜文灯和编剧形成了一个阵营。这个时候,梅如烟的发言显得尤为重要,她的态度不只是对艺术的讨论,而且是“站队”问题,是“政治立场”问题。
形成这个阵势,有剑湫和肖晓红的原因,但也不完全只是她们的原因。剧团的人都知道,剑湫和肖晓红背后,站着各自的师傅——杜文灯和梅如烟。
梅如烟的发言是谁也没有想到的,她“支持”了剑湫。她“醒过来了”,脸上浮现着“微笑”,说:
“我老了,退休了,头晕脑涨,本不该来开会和说胡话。”
她说的这句话,当然指的是自己,可是,在座的人都听得出来,也暗指杜文灯。她接着说:
“我这个顾问只是随便挂个名的。剧团叫我来参加会议,来点个卯,现在唯一能做的是出个态度。我支持剑湫。我自己做不了事了,不能阻碍剧团做事,更不能在边上指手画脚。”
话说得不能再明白了。杜文灯听完,当即想离席。但她是体面人,懂得优雅。于是脸上也泛出和梅如烟一样的笑容,对着梅如烟,更是对着肖晓红:
“我完全同意梅如烟顾问的话,更不会反对剑湫团长对新戏的改编。对于肖晓红来说,这也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我只是提了一点不成熟的意见而已。”
这是典型的杜文灯方式。她不是一个话多的人,更不是一个将话说死的人,她是话里有话,是有所指的。
剑湫太了解她们两个的风格了,两个人刀光剑影“斗”了半辈子,还没有“停战”的意思。可如果缺少了这种“角力”,生活就失去了意义。
话说到这份儿,剑湫看了看会议室里的人,说:
“那就先排起来吧!”
团长“拍板”了,该说的话说了,该留的余地留了。散会。
(有删改)
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杜文灯的“微笑”做了特别的描写。“两个嘴角的肌肉微微往上拉”,形象地写出了杜文灯的勉强和做作,表现了对剑湫观点的不认同。
B.文中“施政宣言”“首脑”“政治立场”“停战”等词语大词小用,不仅产生了一定的幽默效果,同时也衬托出这次会议的重要性。
C.小说在写肖晓红的表态之前,不仅分析了她的矛盾心理,还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了她渴望梅如烟替她挡枪的眼神,这些都表明她缺乏主见。
D.小说最后部分写了剑湫对两位老艺术家的争强斗胜进行了总结,为前文做出了补充解释。同时通过议论点出了其积极意义,有助于深化小说主旨。
22.文中画横线句说“可如果缺少了这种‘角力’生活就失去了意义”。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如何看待这种“角力”。
23.小说以“化蝶”为题,请分析其意蕴。
五、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欧阳修集》),这些来自中国古代先贤的至理名言,都揭示了人生大道理。17岁的马克思把“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确立为自己的人生理想,鲁迅留学学医时说“做医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劳苦同胞治病出力”,这些推动历史发展和文化进步的伟大人物的道路选择,呈现了人生大智慧。
在党的二十大的光辉照耀下,世界目光越来越聚焦中国,历史重任越来越赋予青年。青年人该如何认识和处理“公与私”“大与小”“人与我”的重大关系,才能不负时代重托,彰显青春价值。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三): 这是一份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三),文件包含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三解析版docx、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三考试版docx、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三参考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 (一): 这是一份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 (一),文件包含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一全解全析docx、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一参考答案docx、2023年1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模拟卷一考试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一)(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语文仿真模拟卷(一)(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11题,共33分,本大题7题,共34分,本大题3题,每小题3分,共9分,本大题3小题,共14分,本大题1题,共6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