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
模块七 化学实验——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
展开
这是一份模块七 化学实验——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文件包含模块七化学实验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解析版docx、模块七化学实验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7月广东化学合格性考试模块验收卷
模块七 化学实验
一、单选题(本题共35小题,每个选项只有1个正确答案)
1.制作豆腐时,分离豆浆和豆渣的工序类似于下列实验操作中的
A.溶解 B.过滤 C.蒸馏 D.结晶
2.配制 100mL 0.10mol/L的NaCl溶液时,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
A. B. C. 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右盘
B.闻气体气味时,直接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
C.蒸发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溶液受热均匀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4.下列气体中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H2 B.NO C.Cl2 D.HCl
5.向某自来水样中滴入稀与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水样中含有
A. B. C. D.
6.下列仪器在过滤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的是
A. B. C. D.
7.下列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分液漏斗分离苯与水
B.用Ba(NO3)2溶液检验硫酸钠中的SO
C.用溴水区别乙烯与乙烷
D.用浓硫酸干燥NH3
8.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装置是
A. B.
C. D.
9.下列关于配制100mL 1.00mol/L NaCl溶液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选择规格为50mL的容量瓶
B.在容量瓶中溶解NaCl固体
C.加水时超过了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D.容量瓶使用完毕后,洗净、晾干,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条
10.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实验未用完的钠可放回原试剂瓶
B.可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氨中的水蒸气
C.容量瓶在使用前需检查是否完好,瓶口处是否漏水
D.轻微烫伤或烧伤时,可先用洁净的冷水处理,降低局部温度
11.我国传统的制陶工艺世界闻名。下列制陶工艺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碎石取土
B.过滤去渣
C.制胚定型
D.入窑烧制
12.下列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丁达尔效应鉴别NaCl溶液和蔗糖溶液
B.用焰色反应鉴别KCl和K2SO4
C.用分液法分离酒精和水的混合物
D.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
13.下列制备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装置合理的是
A
B
C
D
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取氨气
用铜片和稀硝酸制NO
用锌粒和稀硫酸制H2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O2
14.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制氨气
B 收集氧气
C 除去水中泥沙
D 分离乙醇和水
15.利用图 1 所示装置(箭头表示气体或液体流向)可实现的实验是
A.瓶内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 H2
B.瓶内装满水用排水法测定 O2 的体积
C.瓶内装饱和 NaHCO3 溶液除去 CO2 中的 HCl 杂质
D.瓶内装 NaOH 溶液除去 Cl2 中的 HCl 杂质
16.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目的
实验
A
除去Cl2中的HCl气体
将混合气体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
B
检验加碘食盐中的KIO3
向加碘食盐水中滴加淀粉溶液
C
用Cu制备CuSO4
将Cu与稀硫酸混合
D
制备Fe(OH)3胶体
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17.下列实验目的能够实现的是
A
B
C
D
制取SO2
收集SO2
验证SO2在水中的溶解性
探究SO2的漂白性
18.下列有关配制100mL 0.01mo/L 溶液的操作图示中,表示“定容”操作的是
A.B. C. D.
19.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取用药品
处理废弃硫酸
检查气密性
滴加液体
20.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下列常见离子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一定含
B.蘸取溶液做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说明一定含有K+
C.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一定含Cl-
D.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说明一定含
2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
C.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
D.收集氢气
22.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两套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用乙醇、乙酸和浓硫酸作原料分别制备乙酸乙酯(沸点77.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浓硫酸能加快酯化反应速率
B.装置b比装置a原料损失的少
C.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乙酸乙酯
D.使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大部分杂质
23.2016年9月,某大学实验室由于制备氧化石墨烯的过程中安全措施不到位,发生一起爆炸事故。已知:用高锰酸钾制备氧化石墨烯的反应较为剧烈,会放出大量的热,需控制温度在100℃以下。下列关于该实验的操作不符合安全规则的是
A.实验操作者佩戴护目镜 B.适时采用冰水浴冷却
C.反应物用量配比随意改变 D.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反应物
24.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预期目的的是
A.图I:比较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B.图II: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图III:除去Cl2中的HCl
D.图IV:向容量转移溶液
25.用乙醇制备乙烯的反应为,该过程中会产生、,下列装置分别用于制备乙烯、除和、检验乙烯及收集乙烯,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制备乙烯
除和
检验乙烯
收集乙烯
26.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操作要求的是
A.喷泉实验 B.制备NO2并收集
C.比较Cl、C、Si的非金属性 D.制备乙酸乙酯
27.实验室利用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制取Cl2时,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制备Cl2 B.净化Cl2
C.干燥Cl2 D.收集Cl2
28.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洗气
B.干燥气体
C.用水吸收NH3
D.排空气法收集H2
29.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B.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30.根据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显红色
该溶液一定含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一定含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一定含
D
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一定含
31.实验室制取氨气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和用途,图中装置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利用装置甲制取大量氨气
B.可利用装置乙干燥氨气
C.根据装置丙的原理和现象,可用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D.利用装置丁可吸收氨气并防倒吸
32.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SO2 B.用装置乙验证SO2的漂白性
C.用装置丙收集SO2 D.用装置丁处理实验中的尾气
33.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所选的反应试剂、制备装置与收集方法合理的是
选项
气体
反应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石灰石、稀硫酸
b
e
B
、浓盐酸
b
d
C
、
a
e
D
、浓硝酸
e
f
34.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检验某市售劣质食盐中是否含“工业盐”
取少量盐溶解在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酸性溶液
溶液褪色,说明含有“工业盐”
B
探究碳酸、苯酚酸性强弱
将盐酸溶液滴入碳酸钠,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
苯酚钠溶液变浑浊,说明酸性:碳酸>苯酚
C
探究乙醇催化氧化的产物
将乙醇蒸汽与空气混合后通过灼热的铜网,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含少量酚酞的溶液
若溶液褪色,说明乙醇催化氧化得到了乙酸
D
检验醋酸铵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下,向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醋酸铵固体
若溶液增大,则说明醋酸铵溶液显碱性
35.已知乙醛的沸点为20.8℃。实验室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乙醇到乙醛的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O2
B.甲烧杯中盛装热水,乙烧杯中盛装冷水
C.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仅为乙醛
D.反应结束后铜网变黑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由2个或以上正确答案)
36.进入实验室,应受到警告的行为是( )
A.穿实验服 B.吃零食 C.玩弄手机 D.嬉戏打闹
37.传统的硅酸盐工业产品有:玻璃、水泥、陶瓷。在实验室进行物质分离提纯操作实验时,使用的实验仪器大多属于硅酸盐质仪器。下列实验仪器属于硅酸盐质的是
A.蒸发皿 B.石英坩埚 C.三脚架 D.分液漏斗
38.下列操作与所选仪器搭配正确的是( )
A.称量——天平 B.量取液体——量筒
C.搅拌——温度计 D.萃取分液——分液漏斗
39.配制100mL1.00mol·L-1NaOH溶液的操作步骤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4.00g
B.将烧杯中NaOH溶液转移至容量瓶时需恢复至室温后进行
C.定容操作时俯视刻度线定容,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
D.定容后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后正立容量瓶发现混合液面下降,需补充少量水至刻度线
40.下列药品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乙醇密封保存,放置于阴凉处
B.氢氧化钠溶液用橡胶塞密封保存在细口瓶中
C.浓硫酸保存在广口瓶中,没有挥发性,无须密封
D.金属钠和钾等很活泼的金属可以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41.下列实验操作最终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 B. C. D.
42.下列操作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C.进入煤矿时,用火把照明
D.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检验是否漏气
4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蒸发操作时,应将溶液完全蒸干后停止加热
B.分液操作时,先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再关闭活塞,从漏斗口倒出上层液体
C.吸收氯气尾气时,不能将导管伸入到NaOH溶液液面以下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可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44.对下列实验事实的结论表述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固体中加入稀硫酸,将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硅酸钠溶液中
产生白色浑油
非金属性:
B
将常温下用冷的浓硝酸处理过的铝片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铝片表面无明显现象
用硝酸处理后,铝钝化
C
将通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红色褪去
氯气具有酸性
D
向黄色的溶液中滴加氢碘酸,再加入淀粉
溶液变为蓝色
氧化性:
45.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收集NO气体
B.用装置乙比较Fe3+、Cu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C.用装置丙验证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D.用装置丁探究Cl2与CH4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46.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除去中的少量
B.验证镁和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C.制取并收集少量
D.定量测定的分解速率
47.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A来制备氨气
B.用装置B来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
C.用装置C来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
D.用装置D来除去Cl2中混有的HCl气体
48.用图1所示的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并用图2所示的步骤分离乙酸乙酯、乙醇和乙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试剂的加入顺序为浓硫酸→乙酸→乙醇
B.乙试管内液体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
C.操作1、操作2是分液,操作3是蒸馏
D.A是乙酸乙酯,E是乙醇,试剂a可以是硫酸
49.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然后通入足量SO2气体
溶液红色褪去
Fe3+和SO2发生反应
B
向溴水中滴加适量的己烷
水层褪色
溴单质与己烷发生取代反应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钠块
有气泡生成
乙醇和Na发生反应
D
光照试管中CH4和Cl2的混合气体
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体
CH4和Cl2发生加成反应
50.为完成下列实验,所选玻璃仪器和试剂均准确、完整的是(不考虑存放试剂的容器)
实验目的
玻璃仪器
试剂
A
配制溶液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烧杯、量简、玻璃棒
NaCl固体、蒸馏水
B
从海带灰中获得含的溶液
烧杯、分液漏斗、玻璃棒
蒸馏水、海带灰
C
制备并收集氯气
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导管、洗气瓶、集气瓶、烧杯
浓盐酸、二氧化锰、浓硫酸、饱和食盐水、氢氧化钠溶液
D
粗盐提纯
烧杯、量简、玻璃棒、酒精灯、漏斗、胶头滴管
粗盐、蒸馏水、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饱和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参考答案
1.B【详解】分离豆浆和豆渣即分离固体和液体,类似于过滤,故选:B。
2.D【详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移液、洗涤、定容、摇匀,由实验步骤确定所用仪器,则配制 100mL 0.10mol/L的NaCl溶液时,称量用到托盘天平、药匙,溶解用到烧杯、玻璃棒,移液要向100mL容量瓶中转移并用玻璃棒引流,定容最后又用到胶头滴管,用到的仪器为100mL容量瓶,答案选D。
3.C【详解】A.称量固体,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则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故A错误;
B.闻气体气味时,用手轻轻再瓶口扇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孔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故B错误;
C.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故C正确;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视线与刻度线相平,俯视或仰视都会导致溶液浓度误差,故D错误;
答案选C。
4.A【详解】A.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A正确;
B.NO与氧气反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
C.Cl2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错误;
D.HCl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错误;
故选A。
5.C【详解】A.钠离子不会产生沉淀,A错误;
B.镁离子不会产生沉淀,B错误;
C.氯离子会生成氯化银沉淀,C正确;
D.碳酸根会产生气泡,没有沉淀生成,D错误;
故选C。
6.D【详解】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烧杯、漏斗、玻璃棒,不用直形冷凝管,故选D。
7.D【详解】A.苯和水不互溶,苯的密度比水小,可用分液漏斗分离苯与水,A正确;
B.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可用Ba(NO3)2溶液检验硫酸钠中的SO,B正确;
C.乙烷与溴水不反应,乙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可用溴水区别乙烯与乙烷,C正确;
D.浓硫酸能与氨气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D错误;
答案选D。
8.D【详解】A.为蒸馏的简易装置,如可用于实验室制取蒸馏水,不能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A项不符合题意;
B.为渗析装置,用于胶体的分离提纯,B项不符合题意;
C.为过滤装置,用于分离难溶固体和液体,C项不符合题意;
D.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D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D。
9.D【详解】A.配制100mL溶液,应选择规格为100mL的容量瓶,故A错误;
B.容量瓶不能直接用来溶解物质,故B错误;
C.加水时超过了刻度线,应重新配制,故C错误;
D.容量瓶使用完毕后,洗净、晾干,在瓶塞与瓶口处垫一张纸条,以免瓶口与瓶塞粘连,故D正确;
故选D。
10.B【详解】A.钠是活泼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实验未用完的钠可放回原试剂瓶,A正确;
B.硫酸与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不可用浓硫酸除去氨中的水蒸气,B错误;
C.容量瓶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容量瓶在使用前需检查是否完好,瓶口处是否漏水,C正确;
D.轻微烫伤或烧伤时,可先用洁净的冷水处理,降低局部温度,以防皮肤感染或坏死,D正确;
选B。
11.D【详解】A.碎石土是由颗粒较大的碎石和颗粒较小的土粒组成,故碎石取土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滤是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故过滤去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制胚定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入窑烧制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D【详解】A.NaCl溶液和蔗糖溶液均为溶液,不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故A错误;
B.KCl和K2SO4均含有钾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一样,不能鉴别,故B错误;
C.酒精和水是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应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C错误;
D.CO2气体不与NaHCO3溶液反应,HCl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以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故D正确;
故选D。
13.D【详解】A.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制氨气时有水生成,试管口应向下倾斜,A错误;
B.NO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应用排水法收集,B错误;
C.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氢气时导管应短进长出,C错误;
D.二氧化锰可以催化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D【详解】A. 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取氨气,所以应该采用固固加热型装置制取氨气,为防止水蒸气炸裂试管,试管底应该高于试管口,故A正确;
B. 氧气密度大于空气,应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且导气管采用“长进短出”原则,故B正确;
C. 泥沙不能透过滤纸,溶液能透过滤纸,所以可以采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的泥沙,故C正确;
D. 互溶的液体采用蒸馏方法分离,乙醇和水互溶,所以应该先加入生石灰然后采用蒸馏方法分离,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15.C【详解】A.氢气不溶于水,排水法收集时短导管进气,与进气方向不同,故A错误;
B.短导管进气可排出水,图中进气方向不能测定氧气的体积,故B错误;
C. 饱和NaHCO3溶液与CO2不反应,与HCl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图中导管长进短出、洗气可分离,故C正确;
D.二者均与NaOH反应,不能除杂,应选饱和食盐水,故C错误;
故答案:C。
16.A【详解】A.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大,能抑制氯气的溶解, HCl能溶于饱和食盐水,则A正确;
B.加碘食盐中的KIO3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B错误;
C.Cu与稀硫酸混合不发生反应,铜和浓硫酸加热下可反应生成硫酸铜,C错误;
D.向饱和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氢氧化铁沉淀,制备Fe(OH)3胶体,应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 D错误;
答案选A。
17.C【详解】A.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如图缺少加热装置,无法制取二氧化硫,A错误;
B.二氧化硫密度大于空气,应右侧管短左侧管长,B错误;
C.试管内看液面上升高度可验证SO2在水中的溶解性,C正确;
D.二氧化硫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体现的是二氧化硫的还原性,D错误;
答案选C。
18.C【详解】A.是氯化钠的溶解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是溶液的转移操作,故B不符合题意;
C.是定容操作,故C符合题意;
D.是摇匀操作,故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9.A【详解】A.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试剂瓶盖倒放在桌面上,A正确;
B.废硫酸不能直接倒入水池中,应倒入废液杠中集中处理,B错误;
C.该装置未形成密闭体系,不能通过微热法检查气密性,可将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C错误;
D.胶头滴管滴加液体应该竖直悬滴,D错误;
故选A。
20.D【详解】A.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可能含,也可能含有Ag+、,不一定含有,A错误;
B.蘸取溶液做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Na+,可能含有K+,也可能不含有K+,B错误;
C.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可能含Cl-,也可能含有或,不一定含有Cl-,C错误;
D.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有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该气体是NH3,说明溶液中一定含,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21.C【详解】A.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来引燃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故A错误;
B.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一定要用玻璃棒引流,否则溶液洒出后会导致溶质的损失,故B错误;
C.在读取溶液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平视,故C正确;
D.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应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导管应短进长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22.C【详解】A.浓硫酸为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A正确;
B.装置b中的长导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装置b比装置a原料损失的少,B正确;
C.乙酸乙酯为油状液体,与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互溶,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过滤是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C错误;
D.使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大部分杂质,如乙醇和乙酸,D正确;
故选C。
23.C【详解】A.该反应剧烈,放出大量的热,若安全措施不到位,会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实验操作者主要佩戴护目镜,故A符合安全规则;
B.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且反应需控制温度在100℃以下,适时采用冰水浴冷却,可以降低温度,故B符合安全规则;
C.反应物用量配比随意改变可能会发生其它反应发生危险,化学实验应严格按照固定配比进行,故C不符合安全规则;
D.反应过程中不断搅拌反应物,可以使热量及时散失,故D符合安全规则;
故选C。
24.B【详解】A.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为对比稳定性,小试管中应为碳酸氢钠,故A错误;
B.关闭止水夹,利用长颈漏斗中液面与烧瓶中液面差,在一段时间内不变,可以检验气密性,故B正确;
C.氯气和氯化氢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不能除杂,除去Cl2中的HCl应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故C错误;
D.向容量转移溶液需要用玻璃棒引流,故D错误;
故选B。
25.B【详解】A.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在170℃条件下反应生成乙烯,温度计测溶液的温度,故A正确;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和,除杂时气体应“长进短出”,故B错误;
C.检验乙烯,用溴水检验乙烯,溴水褪色,说明含有乙烯,故C正确;
D.乙烯密度与空气相接近,常采用排水法收集乙烯,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26.D【详解】A. 二氧化硫在亚硫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压强差,不能形成喷泉,故A错误;
B. NO2与水反应生成NO,制备NO2并收集应用排空集气法,故B错误;
C. 比较Cl、C、Si的非金属性,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应是高氯酸,故C错误;
D. 用乙醇、乙酸、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制备乙酸乙酯,试管倾斜45°,用干燥管防倒吸,装置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27.B【详解】A.KMnO4和浓盐酸是固液不加热类型,可用该装置制备Cl2,A正确;
B.浓盐酸易挥发出HCl杂质气体,盐酸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应用饱和食盐水洗气,B错误;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酸性气体,可用来干燥氯气,C正确;
D.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且发生化学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D正确;
故选:B。
28.D【详解】A.洗气气体从长导管进入液体中,短导管出,A正确;
B.气体从导管处进入碱石灰中,经干燥后从另一头出,B正确;
C.氨气极易溶于水,图示装置可有效防止倒吸,C正确;
D,收集H2应该用排水集气法或者向下排空气法,图示装置错误,D错误;
故答案选D。
29.A【详解】A.装置③从长导管进气可用于收集CO2、Cl2等气体,从短管进气可以收集H2、NH3,故A正确;
B.NH3、HCl易溶于水,用装置②吸收NH3或HCl气体,易引起倒吸,故B错误;
C.装置①是蒸馏,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液体混合物,故C错误;
D.氯化氢的密度大于空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化氢,所以装置④不能收集氯化氢,故D错误;
选A。
30.B【详解】A.溶液遇到铁离子,才会显红色,A项正确;
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可能为银离子,B项错误;
C.检验氯离子的操作: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为氯离子,C项正确;
D.钠的火焰呈黄色,某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火焰呈黄色,则一定含有钠离子,D项正确;
答案选B。
31.C【详解】A.氨气极易溶于水,氢氧化钠稀溶液与氯化铵溶液反应产生的NH3·H2O不易分解,因此不能大量制取氨气,A错误;
B.NH3能够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使用浓硫酸干燥氨气,B错误;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会挥发产生NH3;氨气具有还原性,将氯气还原成HCl,NH3与HCl在空气中反应产生NH4Cl白色固体,因此看到有白烟,C正确;
D.氨气极易溶于水,若将导气管直接通入水中,氨气在水中溶解,导致导气管中气体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导气管从而引发倒吸现象,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2.C【详解】A.Cu与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取SO2气体,装置甲无加热装置,因此不能用来制取SO2,A错误;
B.SO2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SO2表现的是还原性,而不是其漂白性,故不能用装置乙验证SO2的漂白性,B错误;
C.S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应该使用向上排空气的方法收集,故可以使用装置丙收集SO2,C正确;
D.SO2气体不能与饱和NaHSO3溶液反应,也不能在溶液中溶解,故不能用装置丁处理实验中的尾气,应该将饱和NaHSO3溶液改为NaOH溶液吸收尾气,同时要注意防止倒吸现象的发生,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3.C【详解】A.由于硫酸钙微溶,生成的硫酸钙附着在碳酸钙表面阻止反应进行,应该用盐酸,另外二氧化碳密度大于水的,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择d装置,A错误;
B.二氧化锰氧化浓盐酸需要加热,应该选择c装置,B错误;
C.熟石灰和氯化铵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正确;
D.铜和浓硝酸反应不需要加热,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错误;
答案选C。
34.C【详解】A.氯化钠能和酸性重铬酸钾反应使之褪色,故不能用其检验是否含有工业盐,A错误;
B.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氯化氢,氯化氢也能和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干扰二氧化碳的性质,应除去氯化氢,B错误;
C.乙酸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使溶液碱性减弱,颜色变浅,乙醇不能,故能检验乙酸,C正确;
D.醋酸溶液中加入醋酸铵,醋酸根离子的加入抑制醋酸电离,使pH增大,但不能说明醋酸铵显碱性,D错误;
故选C。
35.B【详解】A.集气瓶中收集到的主要是不参加反应的N2,故A错误;
B.甲烧杯中应盛热水,其作用是使无水乙醇变成乙醇蒸气,乙烧杯中应盛装冷水,起到冷却作用,使乙醛蒸气泠凝为液体,故B正确;
C.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还有乙醇等,故C错误;
D.在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和乙醇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单质,则反应结束后,铜网仍为红色,故D错误;
故选:B。
36.BCD【详解】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因为实验室有些药品是有毒的,不能在实验室吃零食,防止中毒,更不能玩手机和嬉戏打闹,故BCD正确。
37.AD【详解】A.蒸发皿为陶瓷材料,属硅酸盐质的,故A正确;
B.石英坩埚为二氧化硅材料,不属硅酸盐质的,故B错误;
C.三脚架一般为铁质材料,不属硅酸盐质的,故C错误;
D.分液漏斗为玻璃仪器,属硅酸盐质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38.ABD【详解】A、天平用于称量固体质量,故A正确;B、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故B正确;C、温度计用于测量温度,不能用于搅拌,故C错误;D、分液漏斗用于分离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故D正确。
39.AD【详解】A.配制100mL1.00mol·L-1NaOH溶液,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的质量为0. 1.00L×1.00mol/L×40g/mol=4.0g, A错误;
B.进行溶解后应冷却至室温再转移、定容,若立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则溶液体积V偏小,所得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偏大,B正确;
C.定容操作时俯视刻度线定容,则溶液体积V偏小,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大,C正确;
D. 定容后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后正立发现容量瓶中混合液面下降,此时溶液浓度也不发生变化,若补充少量水至刻度线,则溶液体积V偏大,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偏小,D错误;
答案选AD。
40.ABD【详解】A、乙醇易挥发,属于可燃性液体,要密封保存,放置于阴凉处,A正确;B、氢氧化钠能与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反应,氢氧化钠溶液必须密封保存在塞有橡皮塞的细口瓶中,防止瓶塞打不开,B正确;C、浓硫酸易吸水,要保存在试剂瓶中,密封保存,C错误;D、金属钠和钾等很活泼的金属极易与氧气、水等反应,一般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D正确,答案选ABD。
点睛:关于药品的存放需要注意:(1)按酸碱性及氧化性选择瓶塞:①玻璃塞:一般试剂可用玻璃塞,但碱及碱性物质的存放需用软木塞或橡皮塞。②橡皮塞:强氧化性物质(如KMnO4、Br2、H2O2、浓H2SO4、浓HNO3等)及有机物(如苯、四氯化碳、汽油等)存放不可用橡皮塞。(2)按稳定性选择瓶子的颜色:①无色瓶子:存放一般试剂。②棕色瓶子:存放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药品,并置于阴凉处,如HNO3、AgNO3、卤化银、氯水、溴水、碘水等。
41.AC【详解】A.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A符合题意;
B.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会产生沉淀,B不符合题意;
C.KSCN与溶液反应变红色,但没有沉淀生成,C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与溶液反应,会产生沉淀,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C。
42.CD【详解】A.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熄灭后再轻提灯帽,操作规范合理,A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少量蒸馏水,再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防止液体飞溅,B不符合题意;
C.煤矿井下经常有可燃性气体,若用火把照明可能会使气体发生爆炸,不符合安全要求,C符合题意;
D.液化气具有可燃性,若有漏气现象,用点燃的火柴在液化气钢瓶口会发生爆炸,不符合安全要求,D符合题意;
故选CD。
43.BC【详解】A.蒸发操作时,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或者剩余少量液体时立即停止加热,用余温将剩余溶液完全蒸干,故A错;
B.分液操作时,先从分液漏斗下端放出下层液体,再关闭活塞,从漏斗口倒出上层液体,故选B;
C.氯气能溶于水其能与强氧化钠反应,易产生倒吸现象,所以不能讲导管伸入液面下,故选C;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不可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故D错。
答案选BC
44.AB【详解】A.硫酸与反应产生碳酸,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硅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硅酸,说明酸性:硫酸>碳酸>硅酸,非金属性:,故A正确;
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铝表面生成了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Al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故B正确;
C.红色褪去可能是氯气溶于水产生了漂白性物质,不一定就是氯气有酸性消耗了NaOH,故C错误;
D.向黄色的Fe(NO3)3溶液中滴加氢碘酸,碘离子可能是被硝酸根离子氧化,也可能是被铁离子氧化,无法说明氧化性:,故D错误;
故选AB。
45.AB【详解】A.NO与O2能反应,所以NO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A项错误;
B.H2O2浓度不相等,所以无法判断Fe3+、Cu2+的催化效果,B项错误;
C.两个活性不同的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构成闭合回路,构成原电池,C项正确;
D.通过光照,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出现了少量白雾,说明发生反应生成了HCl,D项正确。
故选AB。
46.AB【详解】A.二氧化硫在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用饱和NaHSO3可以除去二氧化硫中的HCl,故A正确;
B.实验中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说明反应放热,使气体压强增大,可以验证镁和盐酸反应放热,故B正确;
C.氯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氯气时应为长管进短管出,故C错误;
D.装置中应该使用分液漏斗,不能用长颈漏斗,故D错误;
故选AB。
47.AD【详解】试题分析:A、氯化铵分解生成氨气和氯化氢,在试管口又重新结合为氯化铵,不能制备氨气,A错误;B、反应放热,压强增大,红墨水两侧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可以用B来验证Cu与浓硝酸反应的热量变化,B正确;C、氨气溶于水后压强减小,气球膨胀,所以可以用装置C来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C正确;D、应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D错误,答案选AD。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48.AC【详解】实验所得的产物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等,乙醇溶解在其中,乙酸乙酯不溶且浮在液面上,可使用分液法分离;然后将下层液体蒸馏,制得乙醇;再加入硫酸,将乙酸钠转化为乙酸,再蒸馏得乙酸。
A.实验室制乙酸乙酯时,反应试剂的加入顺序为乙醇→浓硫酸→乙酸,A错误;
B.因为在NaOH溶液中,乙酸乙酯会发生水解,所以乙试管内液体不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操作1是分液,操作2、操作3是蒸馏,C错误;
D.由分析可知,分液后得到的A是乙酸乙酯,第一次蒸馏得到的E是乙醇,第二次蒸馏前,加入的试剂a可以是硫酸,D正确;
故选AC。
49.AC【详解】A.铁离子可被二氧化硫还原生成Fe2+,因此溶液红色褪去,故A正确;
B.向溴水中滴加适量的己烷,发生了萃取现象,导致溴水层褪色,溴单质与己烷不反应,故B错误;
C.乙醇和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因此有气泡生成,故C正确;
D.CH4和Cl2的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为液体,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体,不是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故选:AC。
50.AD【详解】A.计算、称量后,在烧杯中溶解,冷却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给出的仪器及试剂合理,故A正确;
B.过滤分离出含碘离子的溶液,不需要分液漏斗,应使用漏斗,故B错误;
C.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需要加热,缺少酒精灯,故C错误;
D.滴加试剂使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分离后,滤液中加盐酸至中性,蒸发得到NaCl,给出的仪器及试剂合理,故D正确;
故选A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模块六 有机化合物——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文件包含模块六有机化合物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解析版docx、模块六有机化合物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块五 化学基本理论——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文件包含模块五化学基本理论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解析版docx、模块五化学基本理论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模块二 化学基本概念——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文件包含模块二化学基本概念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解析版docx、模块二化学基本概念2023年7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项检测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