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第1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第2页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0分)1.  “自隋以来,平民社会,穷困子弟,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段材料表明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主要途径是(  )A. 军功大小 B. 门第高低 C. 地方推举 D. 科举考试2.  古人赞颂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由此可看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意义是(  )A.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B. 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 D. 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3.  “凡事皆需务本。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唐太宗这段话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的核心思想。在其一系列的治理国家的政策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B. 减轻刑罚,修订法律
    C. 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D. 驱逐突厥,加强控制4.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是(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5.  某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武则天的(  )A. 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人评
    C. 虎视何雄扫六合,民怨沸腾因暴政 D.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6.  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的皇帝是(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高祖7.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8.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 对外开放 B. 经济繁荣 C. 政治清明 D. 交通发达9.  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绘制了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繁荣与开放
    C. 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0.  下列各项与如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

     A. 永嘉南渡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黄袍加身11.  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 重农抑商 B. 重文轻武 C. 和亲会盟 D. 闭关锁国12.  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 13.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材料反映了宋代(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兴盛 C. 文化的昌盛 D. 商业贸易的繁荣14.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描写的是(  )A. 西周分封制 B. 三国鼎立局面 C. 南宋偏安政权 D. 满族入主中原15.  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最终却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 岳飞 B. 韩世忠 C. 文天祥 D. 辛弃疾16.  “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  )A. 五代十国时期 B. 北宋时期 C. 南宋时期 D. 元朝时期17.  “长天飞沙壮士血在狂号,原野飞花壮士怀抱冷傲,一代天骄千秋知我名号……”这是电视剧《成吉思汗》的主题歌。下列史实中与“一代天骄”有关的是(  )A. 统一蒙古 B. 建立元朝 C. 开凿运河 D. 灭亡南宋18.  位于北京府学胡同的文天祥祠,曾是元朝囚禁文天祥的土牢。文天祥的名句是(A.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19.  元朝人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说:“至元间,立巡检司。”这里的巡检司,在当时主要管理的是(  )A. 西藏地区 B. 澎湖和琉球 C. 辽东半岛 D. 新疆地区20.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贞观政要》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2) 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签订的盟约?盟约的签订促进了北宋与该少数民族政权之间形成了什么局面?(3) 材料三中“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指的是哪个民族?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今天台湾地区的管辖,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4) 请你依据上述材料总结我国古代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采取的措施。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统治者非常重视对人才的选拔,很早就开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人才的制度。(1) 这种选拔人才制度的名称是什么?(2) 这种制度是由哪一位皇帝创立的?创立的标志是什么?(3) 唐朝时武则天是如何进一步发展这种制度的?
    材料二:诸葛亮说:“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他打比喻说,治国和人才的关系,就像房屋和柱子的关系,人才是治国的根本,人才缺了,国家也就难以维持。(4) 请根据材料二意思,写出唐玄宗时期两位著名的“人才”。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更好的)征收关税,(宋朝)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1) 材料一中提到“某些官方控制大港口”,请写出宋代两处闻名世界的大商港。(2) 根据材料一回答,政府为什么“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
    材料二:宋朝海外贸易发达,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进出口货物达400种以上,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繁荣。(3)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宋朝对海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为此宋朝设立了什么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三:

     (4) 1中的农具发明于什么时期?写出图2中纸币的名称?图3表明了南宋时期南方哪一个手工业部门非常繁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解析】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所以题干材料表明穷困子弟“跃登上第”的主要途径是科举考试。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
    本题以材料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完善.
     2.【答案】C【解析】A.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但材料内容没有强调隋朝大运河在世界的地位,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A项。
    B.隋朝大运河是国内的运河,不能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排除B项。
    C.根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可知,隋朝大运河为隋炀帝时期修筑,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修筑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因此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C项正确。
    D.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而不是隋朝大运河结束分裂割据,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提取信息,题中的“北通涿郡”、“南运江都”是关键信息,据此可见说的是大运河南北转运功能,南北转运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本题以京杭大运河为背景考查其相关的知识点,考核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分析、运用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知识,解题时应注意准确掌握京杭大运河的组成,通过的地区和影响。
     3.【答案】A【解析】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太宗重视农业发展的思想,唐太宗贞观新政的举措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可以用缴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劳役”.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重视农业的措施.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善于虚心纳谏,重用敢于进谏的魏征,唐太宗称魏征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有关内容。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唐太宗虚心纳谏的史实,同时注意识记唐太宗时期的贤臣。
     5.【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武则天建立了“武周”政权,死后立下了无字之碑,B项是对武则天的描写,符合题意;A项与赵匡胤有关,排除;C项与秦始皇有关,排除;D项与唐太宗有关,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武则天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对联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及其历史地位。
     6.【答案】C【解析】唐玄宗年时期的政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成为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的皇帝。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再现能力。
     7.【答案】C【解析】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①选项是筒车,④选项是曲辕犁,符合题意。
    本题以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朝曲辕犁和筒车。
     8.【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结合所学知识: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中外交往比较频繁,“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体现了唐朝对外开放的历史特征。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知识点,应理解把握唐朝的时代特征.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理解题意.
     9.【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可知从北宋到南宋都是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实现了统一,C选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的对图文的理解,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图文选择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
    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结合图片和相关史实,可知是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
     10.【答案】D【解析】由图片中的信息“杯酒释兵权”可知,这反映的是北宋时期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兵权的事,与之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黄袍加身,这反映的是赵匡胤建立北宋。永嘉南渡发生在西晋,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都发生在唐朝。
    故选:D
    本题考查北宋历史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
    注意对图片的解读,掌握北宋历史的相关知识。
     11.【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文官在朝廷、地方甚至军队中地位都高于武将,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败多胜少。
    本题考查学生对宋代重文轻武的认识。
    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宋朝的主要史实。
     12.【答案】C【解析】916年契丹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建立西夏,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故选:C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知道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D【解析】根据“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可知,当时北宋都城开封商业活动规模巨大,说明商业贸易的繁荣,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开封商业贸易繁荣,不是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文化的昌盛,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4.【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意思是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与题干内容不符。
    故选:C
    本题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为切入点,考查南宋与金的对峙。
    本题以南宋与金的对峙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答案】A【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抗金名将岳飞从金军手中收复建康,后来,金军又大举进攻南宋,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军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回朝,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还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A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郾城大战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岳飞抗金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岳飞抗金的有关内容。
     16.【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故选:C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A【解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史实是统一蒙古。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铁木真统一蒙古的知识点。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蒙古统一的相关知识。
     18.【答案】B【解析】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俘虏南宋皇帝,南宋灭亡。南宋抗战派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不久在广东沿海兵败被俘,囚禁在大都。元将劝他投降,他拒绝了。文天祥在抗元斗争中被元军逮捕,就义前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
    故选:B
    本题考查南宋的抗元斗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南宋灭亡后,文天祥继续抗元,写下《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后兵败被俘,坚贞不屈,表现出崇高的气节。
    本题以南宋抗元斗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9.【答案】B【解析】B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中央政权首次在台湾设置管辖今台湾地区的机构,B项正确;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排除A项;元朝时设辽阳行省管理包括辽东半岛在内的东北地区,排除C项;元朝设被北庭都元帅府管理新疆地区,排除D项。故选B项。
     20.【答案】D【解析】元朝时期,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元政府实行了行省制度。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元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元朝行省制度有关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
     21.【答案】【小题1】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唐太宗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小题2】契丹族;和平局面。【小题3】回族;澎湖巡检司。【小题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坚决反对叛乱分裂行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等。【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澶渊之盟、元朝的民族交融、澎湖巡检司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朝的民族关系、澶渊之盟、元朝的民族交融、澎湖巡检司等相关史实。
     22.【答案】【小题1】科举制度。【小题2】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小题3】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小题4】姚崇、宋璟。【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度的创立以及完善、唐玄宗时期两位著名的“人才”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度的创立以及完善、唐玄宗时期两位著名的“人才”等知识。
     23.【答案】【小题1】广州、泉州。【小题2】为了更好地征收关税。【小题3】鼓励、支持海外贸易的发展;市舶司。【小题4】图1:宋朝;图2:交子;图3:造船业。【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原因、宋朝对海外贸易采取的政策、市舶司、秧马、交子、泉州出土的南宋船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原因、宋朝对海外贸易采取的政策、市舶司、秧马、交子、泉州出土的南宋船的相关史实。
     

    相关试卷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册中学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中册中学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