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中考生物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下列有关生物(现象)的实例及特征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生物都有繁殖现象
B. 蜻蜓点水——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 新冠病毒——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如图是农田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有四条食物链
B. 该生态系统包含的食物链为:水稻→虫→鸟→细菌
C.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D. 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鸟
3. 下列有关细胞及多细胞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是否含有细胞壁是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B. 细胞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控制中心
C. 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质分裂,然后是细胞核分裂
D. 由表皮细胞构成的上皮组织,对植物内部柔嫩部分起保护作用
4. 图中,甲图为某同学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观察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图,乙图为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时,要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
B. 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通过甲图4中的导管运输至果实储存
C. 叶片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除了2以外,还有保卫细胞
D. 气孔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也影响无机盐的吸收
5. 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时,当看到模糊的状态①后,要想进一步调节为清晰的状态②,一般情况下正确的操作是( )
A. 换用高倍物镜 B. 调节细准焦蜾旋 C. 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D. 调节反光镜
6. 中国植物园的图标由银杏和水杉组成,如图所示。银杏和水杉都属于( )
A. 苔藓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7. 下列有关柳树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根的生长依靠成熟区 B. 枝条是由芽发育而成的
C. 需要的营养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D. 茎逐年加粗是木质部细胞分裂的结果
8. 桃花的结构中,能发育成果实的是( )
A. 花药 B. 花丝 C. 子房 D. 花柱
9. 同学们利用包装盒制作水培装置种植菠菜,如图所示。利用增氧泵向水中通气,有利于菠菜根进行()
A. 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 扩散作用
10. 以下农业生产所采取的措施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种植高粱要合理密植——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B. 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抑制呼吸作用
C. 移栽树苗时去掉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D. 在温室大棚中安装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促进呼吸作用
11. 如图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人体器官,箭头表示血流方向。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若②是肺,则①中是动脉血
B. 若②是肺,则③中血液流向右心室
C. 若②是脑,则①可以表示主动脉
D. 若②是脑,则③中氧含量大于①
12. 青春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应注意合理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B. 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C. “女大十八变”与之相关的是雌性激素
D. 自我封闭,不与家人朋友交流
13. 下列病症与病因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成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 B. 维生素D缺乏一一儿童佝偻病
C. 晶状体曲度过大——近视眼 D. 缺铁——贫血
14. 升旗时,听到雄壮的国歌声,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小兰庄严地向国旗敬礼,内心激动万分。下列关于小兰在升旗时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听到国歌声,接受声音刺激的感受器是鼓膜
B. 看到五星红旗,视觉在视网膜上形成
C. 听到国歌奏响时敬礼,需要大脑皮层参与
D. 升旗时,小兰的反应只靠神经系统调节
15. 如图表示有关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甲、乙、丙、丁依次对应的是( )
A. 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泡 B. 激素、性激素、胰岛素、维生素
C.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D. 肾单位、肾小管、肾动脉、肾静脉
16. “未游沧海早知名,有骨还从肉上生”。这是唐诗《咏蟹》中的诗句,诗中所说的“骨”是指螃蟹体表的( )
A. 鳞片 B. 外骨骼 C. 贝壳 D. 外套膜
17. 将下列生物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A. 利用克隆技术快速改良某些动物的性状
B. 低温处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
C. 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培育抗虫棉
D.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量快速培育某些优良品种的植物
18. 关于细菌、真菌、病毒与人类关系的说法:
①制作食品——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馒头;
②与人共生——人体肠道中的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对健康有益;
③保护环境——城市污水处理厂利用细菌净化污水;
④引起人患病——艾滋病是病毒引起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 水稻和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它们的分类关系如下表所示。据表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禾本科目
蔷薇目
科
禾本科目
豆科
属
稻属
小麦属
大豆属
种
水稻
小麦
大豆
A. 表中所列的最大分类单位是门 B. 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较近
C. 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水稻与大豆的少 D. 蔷薇目所含的生物种类数量远比大豆属多
20. 下列动物个体与特征,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鳄鱼——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体温不恒定;产有坚韧卵壳的卵
B. 蝙蝠——前肢变成翼;体温恒定;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C. 涡虫——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D. 蛔虫——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
21. 利用蛾类的趋光性可以诱捕杀灭一些农林害虫,蛾类的趋光性属于( )
A. 攻击行为 B. 觅食行为 C. 先天性行为 D. 后天性行为
22. 如图是与遗传学知识有关的概念模型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分别为细胞核、基因、性状
B. 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不能表现出来
C. 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来提供了更多的基因
D. ①中含有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
23. 生物有多种多样的性状,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 猫的白毛和蓝眼 C. 兔的黑毛和白毛 D. 棉花的细绒和长绒
24. 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由米勒实验的结果推测,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将无机物合成小分子有机物
B. 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生命可由非生命物质通过化学途径进化而来
C. 由水生到陆生是生物进化的趋势之一
D. 害虫产生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不同变异类型进行定向选择的结果
25. 2021年5月,我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孩”政策。一对夫妻已经生了两个女孩,第三胎生育男孩的概率及该男孩成年后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分别为()
A. 50%、22条+X B. 50%、22条+X或Y C. 100%、22条+XX D. 100%、22条+Y
26. 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结论,正确的是( )
A. 探究“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对照设置是阴暗潮湿与明亮干燥
B. 设计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方案时,不需要设置对照组
C.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时,加碘液显蓝色表明淀粉被消化
D. 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证明了生物可以由非生物自发地产生
27. 生物个体成熟后能够繁殖后代,如图是与生物的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植株成活的关键是①和②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B. 乙图中的4受精后可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
C. 丙图中的结构c是胎儿与母体发生物质交换的场所
D. 图中所示生殖方式产生的子代均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
28. 2022年2月11日,英国卫生部门确认一例拉沙热死亡病例。拉沙热是拉沙病毒引起,主要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一种急性烈性国际传染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拉沙病毒是该病的传染源 B. 对拉沙热病人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C. 接种的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体 D. 接种疫苗防护拉沙热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
29. 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功能缺陷病
B. 免疫反应时间越长,对人体越有益
C. 注射疫苗后发挥作用的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 免疫不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
30. 下列有关健康、用药与急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做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B. 按时作息,适度锻炼,保持心情愉快
C. 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可长期服用预防疾病
D. 静脉出血时,要在远心端压迫止血
二、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31. 《生物多样性公约》强调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构建生命共同体,如图为人与生态系统的部分关系图,①~⑥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人属于 ______ ;图中的食物链是: ______ 。
(2)鸡肉富含蛋白质,最初在消化系统的 ______ 里初步消化,最终在 ______ 中被分解为 ______ ,经过[⑤] ______ 过程进入血液。
(3)吸入的氧气经过[④]过程进入血液后,最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 ,最终在细胞中的 ______ 被利用。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体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尿素和多余的无机盐可以通过 ______ 系统排出体外。
(4)人类命运与自然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 ______ 。
32. 中华民族从远古时代起就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劳动和斗争,发展了农业生产,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分析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五谷”在甲骨文时期就已存在,关于“五谷”的某种解释如图所示:
材料二:《齐民要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至今还具有指导意义,如“区间草生,锄之”“正其行、通其风”“凡美田之法,绿豆为上”等。
材料三:我国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应用科学施肥、节水灌源、绿色防治等技术,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1)甲骨文中的“黍”“稷”等字将作物舒展的茎叶形象地表现出来,舒展的茎叶有利于作物进行 ______ 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 ______ 储存在种子中,“菽”是指双子叶植物大豆,其种子结构中储存营养的是 ______ ,小麦种子的营养主要储存在 ______ 中。
(2)在劳动生产中要及时锄草保证产量,这是因为杂草和农作物之间存在 ______ 关系。
(3)湖南水稻育种团队通过杂交、诱变等技术,改变水稻细胞中的 ______ ,培育出超级杂交稻、低镉水稻、耐盐碱水稻等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4)现代农业中种植的紫云英与绿豆均为豆科植物,根系中含能固氮的根瘤菌。它们作为绿肥可为作物的生长提供 ______ ,从而达到“美田”(即肥田)的目的,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 ______ 关系。
(5)害虫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重要因素之一,滥用农药会污染环境,最终进入人体内,因为 ______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请提出一种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______ (任写一种即可)。
33. 某中学八年二班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检测“消毒液能否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培养皿号
1、2、3
1、2、3
1、2、3
实验
步骤
①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备用;关闭本班教室门窗
②
喷洒某消毒液前,在本班教室内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在本班教室内均匀喷洒适量该消毒液1小时后,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不做处理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并记录培养皿里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量,求各组平均值
实验结果
?
?
?
(1)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生存提供了 ______ 和 ______ 。
(2)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 ______ 。
(3)②步骤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 ______ 。
(4)理论上C组的实验结果是 ______ ,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 ______ 实验,每个实验组设计3个培养皿的目的是 ______ 。
(5)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的繁殖方式是 ______ ,大多数真菌的繁殖方式是 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B组的菌落数量少于A组,那么消毒液能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则说明通过喷洒消毒液能有效预防传染病,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_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34.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野桑蚕经过数千代的培育,形成了现在的家桑蚕。请分析回答问题。
(1)过度繁殖是生物进化的前提。桑蚕通过生殖方式繁殖后代,它们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属于 ______ (填完全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2)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外因,野桑蚕的体色和树干很相近,这种体色被称 ______ ;一般情况下家桑蚕的幼虫成活率比野桑蚕的幼虫成活率 ______ (填“高“或“低”)。
(3)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也是人们生产育种的基础。家桑蚕体色有黑色与淡赤色的,科研人员做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 ______ 可判断淡赤色为隐性性状。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亲代
淡赤色×淡赤色
黑色×淡赤色
黑色×黑色
子代
全为淡赤色
黑色:淡赤色≈1:1
黑色:淡赤色≈3:1
(4)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一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是 ______ 选择的结果;野桑蚕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将卵分散产在桑树上,有利于它的生存,这是 ______ 选择的结果。
(5)以上观点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它能比较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因。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体现的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错误。
B、蜻蜓点水体现了生物能繁殖,错误。
C、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正确。
D、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新冠病毒无细胞结构,错误。
故选:C。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2.【答案】C
【解析】解:A、图中有2条食物链,分别是:水稻→虫→鸟,水稻→虫→青蛙。A错误。
B、由分析可知,食物链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B错误。
C、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所以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在该生态系统中,营养级别最低的是水稻,所以数量最多,D错误。
故选:C。
(1)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
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2)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2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8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及有毒物质的积累等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A
【解析】解:A、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A正确。
B、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B错误。
C、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C错误。
D、由表皮细胞构成的保护组织,对植物内部柔嫩部分起保护作用,而上皮组织属于动物组织,D错误。
故选:A。
(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3)细胞的分裂过程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动植物不同,植物还需形成新的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成了两个细胞。
正确理解细胞分裂时细胞各部分的变化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答案】C
【解析】解:A、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时,要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A错误。
B、导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光合作用生成的有机物可通过甲图4叶脉中的筛管运输至果实储存,B错误。
C、图甲2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影响蒸腾作用,进而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但是不能影响无机盐的吸收,D错误。
故选:C。
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图甲中1上表皮,2叶肉,3下表皮,4叶脉,5气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叶片的结构,正确识图是做题的关键,平时要注意多观察课本插图。
5.【答案】B
【解析】解:
A.换用高倍物镜后,物像变大,细胞数目变多,故A不符合题意;
B.旋转细准焦螺可小范围地升降镜筒,使物像更加清晰。由图(1)调整为图(2)后,物像变清晰了,故B符合题意;
C.用擦镜纸擦拭镜头可除去镜头中的污点,故C不符合题意;
D.调节反光镜可调节视野的亮度,使视野变暗或变亮,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使用显微镜时,旋转细准焦螺可小范围地升降镜筒,使物像更加清晰。
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6.【答案】C
【解析】解:银杏和水杉的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
故选:C。
裸子植物的根、茎、叶都很发达,受精过程不需要水,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所以没有形成果实。
熟记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正确区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是解题关键,主要区别就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
7.【答案】B
【解析】解:A、根尖伸长区的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A错误。
B、从发育来看:枝芽发育为茎和叶(枝条);花芽发育为花;混合芽发育为花和叶,B正确。
C、植物生长需要水、无机盐和有机物。其中水和无机盐是由根毛从土壤中吸收的,通过导管向上运送到茎和叶,而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又会通过筛管向下运输到茎和根部,C错误。
D、茎逐年加粗是形成层细胞分裂的结果,草本植物茎不能逐年增粗的原因是无形成层,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根生长、芽的基本结构和伸展等知识。对植物体中各器官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要明确。如在根部是分生区;在茎部是形成层;在芽部是生长点。
本题考点涉及植物细胞的分裂、芽的结构及伸展、植物生长、植物体中各器官的分生组织等,题目要求的信息量大,难度较大。
8.【答案】C
【解析】解: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雌蕊的子房慢慢膨大起来,发育成果实。C正确。
故选:C。
传粉和受精完成以后,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一般都会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慢慢膨大起来,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9.【答案】C
【解析】解: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即: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此生理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利用增氧泵向水中通气来增加氧气在水中含量,有利于菠菜根进行呼吸作用。
故选:C。
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10.【答案】D
【解析】解:A、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植物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A正确;
B、收获的粮食入仓前晒干,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B正确;
C、移栽树苗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C正确;
D、大棚中安装这种仪器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在温室中种植农作物,要使农作物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D错误。
故选:D。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时间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关。增加光照时间和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2)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对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效应;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
(3)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合理密植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1.【答案】C
【解析】解:AB、若②代表肺,则①为肺动脉流静脉血,③为肺静脉流动脉血,血液流向左心房,AB错误
CD、若②是脑,则①为主动脉流动脉血,③为上腔静脉流静脉血,氧含量小于①主动脉,C正确,D错误
故选:C。
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悉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和相关结构生理知识。
12.【答案】D
【解析】解:A、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应多吃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A正确。
B、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B正确。
C、“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与这种变化直接相关的器官和物质是卵巢和雌性激素。卵巢是分泌雌激素的重要器官,而雌激素促使女性发生第二性征的改变,C正确。
D、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心理上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生活中常常会有较多的心理矛盾,遇到一些问题要经常与家长、老师交流思想,接受指导,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D错误。
故选:D。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13.【答案】A
【解析】解:A、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A错误。
B、缺乏维生素D,儿童易患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B正确。
C、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体状的曲度过大会导致近视眼,C正确。
D、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人会患贫血。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缺铁会导致贫血,D正确。
故选:A。
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异常会引起人体患病。
2.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维生素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甚至患病。
3.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
4.近视眼是指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体状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是指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晶体状的曲度过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因此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掌握激素分泌异常的症状、营养物质缺乏时的症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答案】C
【解析】解:A、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错误。
B、看到五星红旗是在视网膜上形成了物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错误。
C、听到国歌奏响时敬礼的过程由大脑皮层的参与,属于复杂反射,正确。
D、升旗时,小兰的反应靠神经系统系统的调节,运动系统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错误。
故选:C。
(1)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反射的类型以及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
15.【答案】C
【解析】解:A、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但不包括肺泡,且气管、支气管和肺泡不是并列关系。A错误。
B、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包括性激素、胰岛素等激素,不包括维生素,维生素不是激素。B错误。
C、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且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者是并列关系。C正确。
D、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三部分,和肾动脉、肾静脉不是从属关系。D错误。
故选:C。
观图可知甲包含乙、丙、丁,甲和乙、丙、丁是从属关系;乙、丙、丁是并列关系。根据题意分析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的识图和熟练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16.【答案】B
【解析】解:螃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的作用,“骨”指的是螃蟹体表的外骨骼。
故选:B。
节肢动物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节肢动物的特征以及常见动物。
17.【答案】A
【解析】解:A、克隆属于无性生殖,完全保留母本的性状,不会快速改良某些动物的性状。错误;
B、对食品进行低温处理,可减慢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正确;
C、科学家利用生物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核中,培育出了一种抗虫棉。抗虫棉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毒素,杀死害虫。正确;
D、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情况下,将植物体内的某一部分器官或组织,如茎尖、芽尖、形成层、根尖、胚芽和茎的髓组织等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放在适宜培养基上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分化最后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利用这种技术,只需要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所以成本不高。这种方法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而且诱导变异也比较容易,所以繁殖周期不长。正确。
故选:A。
“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因此克隆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
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克隆、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
18.【答案】D
【解析】解:①制作食品——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馒头,错误;
②因为人体内肠道内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其主要功能是维护神经髓鞘的代谢与功能,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缺乏主要症状头晕、恶心(恶性贫血),四肢发麻(神经炎)。故人体肠道中的有些细菌与人共生,正确;
③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有很多有机物,可以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甲烷,在有氧的环境中细菌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正确;
④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正确。
故选:D。
大多数细菌、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如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酿酒用到酵母菌等。少数细菌、真菌是有害的,如肺炎双球菌能使人患肺炎,真菌感染引起手癣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9.【答案】C
【解析】解:A、表中所列的最大分类单位是门,A正确。
B、水稻和小麦同科,水稻和大豆同门,所以水稻和小麦的亲缘关系比较近,B正确。
C、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门大于科,所以水稻与小麦的共同特征比水稻与大豆的多,C错误。
D、目大于属,蔷薇目所含的生物种类数量远比大豆属多,D正确。
故选:C。
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解答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了对生物的分类及分类单位的认识,基础知识,常考查知识点,一般为选择、填空、解答形式。
20.【答案】A
【解析】解:A、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体温不恒定;产有坚韧卵壳的卵,能够适应陆地生活,A正确;
B、鸟类的特征是前肢变成翼;体温恒定;有气囊辅助肺呼吸,而蝙蝠是哺乳动物,没有气囊,B错误;
C、腔肠动物的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而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没有刺细胞,身体呈两侧对称,C错误;
D、蛔虫是线形动物,身体呈圆筒形,但身体不分节,D错误。
故选:A。
1、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代表动物有:蛔虫、秀丽隐杆线虫、钩虫、丝虫、蛲虫等。
2、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代表动物有: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等。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动物的类群及其主要特征。
21.【答案】C
【解析】解:蛾类的趋光性是蛾类生来就有的,由蛾类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故选:C。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22.【答案】A
【解析】解:A、细胞的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细胞核中具有遗传物质DNA,其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①②③分别为细胞核、基因、性状。A正确。
B、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所以,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能够表现出来。B错误。
C、受精卵中染色体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提供的精子和母亲提供的卵细胞,所以,孩子体内的遗传物质父母均提供一半。当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亲提供的基因中显性基因较多。C错误。
D、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先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所以,①细胞核中含有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其数量并不是保持不变的。D错误。
故选:A。
(1)细胞的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等相关知识。
23.【答案】C
【解析】解:A、人的身高与体重、猫的白毛和蓝眼、棉花的细绒和长绒,都是两种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
C、兔的黑毛和白毛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
故选:C。
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花色有红色和白色、种子的形状有圆粒和皱粒、人的眼皮有双眼皮和单眼皮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
24.【答案】B
【解析】解:A、米勒实验的结果说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有机物,A正确。
B、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如图所示.
科学家已经通过实验证明了图中的①②,B错误。
C、生物进化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C正确。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这是自然选择,D正确。
故选:B。
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注意理解和掌握,注意灵活答题。
25.【答案】B
【解析】解: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包括22对常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遗传如图所示:
由图解可知,男孩成年后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或Y,生男孩的几率是50%。
故选:B。
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加之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所以每次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
熟记人的性别遗传的过程是解题关键。
26.【答案】B
【解析】解:A、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设置明亮潮湿和阴暗潮湿作对照,而不是设置明亮干燥和阴暗潮湿作对照,A错误。
B、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细木条插进管内,观察现象。管内的气体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猛烈的燃烧起来。原因是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表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无需设计对照,B正确。
C、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时,加碘液不变蓝,说明唾液消化淀粉,C错误。
D、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证明了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D错误。
故选:B。
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人们根据淀粉的这一特性来鉴定淀粉的存在。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明确实验目的,确定实验原理,遵循实验原则,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27.【答案】A
【解析】解:A、图甲表示嫁接,嫁接成活的关键是①接穗与②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A正确。
B、乙图中的1极核受精后可发育成胚乳,3卵细胞受精后可发育成新植物体的幼体(胚),B错误。
C、丙图中的b胎盘是胎儿与母体发生物质交换的场所,C错误。
D、图甲表示嫁接,属于无性生殖,只具有母本的优良性状,乙和丙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子代均具有双亲的遗传特征,D错误。
故选:A。
图甲中①接穗、②砧木。
图乙中1极核、2珠被、3卵细胞、4子房。
图丙a子宫、b胎盘、c脐带。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各种生物的生殖特点。
28.【答案】D
【解析】解:A、拉沙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错误;
B、对拉沙热病人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错误;
C、接种的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抗原;
D、接种疫苗防护拉沙热病毒是人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正确。
故选:D。
1.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
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有防御作用。
4.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和异物等)。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掌握传染病与免疫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9.【答案】A
【解析】解:A、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正确;
B、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某些食物、药物)的刺激下,人体就会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并不是免疫反应时间越长越有益,错误;
C、注射疫苗后发挥作用的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错误;
D、免疫能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错误。
故选:A。
免疫是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免疫的功能。解答时可以从免疫的功能和特点方面来切入。
30.【答案】C
【解析】解:A、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进行,A正确。
B、按时作息,适度锻炼,保持心情愉快,有利于身心健康,B正确。
C、抗生素是处方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抗生素的品种,合理、适量地服用,不可随意长期服用,C错误。
D、静脉出血时,血色暗红,血流较缓和,一般是将受伤静脉的远心端压住而止血,D正确。
故选:C。
1.心肺复苏是当呼吸及心跳停止时,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压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掌握心肺复苏操作、安全用药、止血方法等医学常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1.【答案】消费者 玉米→鸡→人 胃 小肠 氨基酸 吸收 左心房 线粒体 泌尿 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解:(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人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食物链。可见,图中的食物链是:玉米→鸡→人。
(2)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该酶可把蛋白质分解成多肽。进入小肠后,在小肠分泌的肠液和胰腺分泌的胰液的作用下,蛋白质和多肽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可见,鸡肉富含蛋白质,最初在消化系统的胃里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中被分解为氨基酸。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既是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氨基酸可经过⑤吸收过程进入血液。
(3)外界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过程:外界→呼吸道→肺泡→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可见,吸入的氧气最先到达心脏的左心房,最终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从上图可以看出,人体生命活动所产生的尿素和多余的无机盐可以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也叫就地保护。
故答案为:
(1)消费者;玉米→鸡→人
(2)胃;小肠;氨基酸;吸收
(3)左心房;线粒体;泌尿
(4)建立自然保护区
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
2、题图中:①蒸腾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光合作用,④肺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⑤吸收,⑥尿的形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的概念、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尿的形成和排出、生物多样性等知识。
32.【答案】光合 有机物 子叶 胚乳 竞争 遗传物质 无机盐 共生 生物圈 利用天敌预防害虫(或利用害虫的发病微生物来预防害虫等)
【解析】解:(1)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植物的茎叶舒展开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种子中;“菽”是双子叶植物大豆,双子叶植物种子营养物质大多数贮存在两片肥厚的子叶中;小麦属于单子叶植物,营养主要储存在胚乳里。
(2)杂草和农作物生长都需要光并且都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二者之间形成竞争关系。
(3)通过杂交、诱变等技术,培育出超级杂交稻、低镉水稻、耐盐碱水稻等品种,改变水稻细胞中的遗传物质。
(4)紫云英与绿豆均为豆科植物,根系中含能固氮的根瘤菌。它们作为绿肥可为作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从而达到“美田”(即肥田)的目的。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豆科植物和根瘤菌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属于共生关系。
(5)害虫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重要因素之一,滥用农药会污染环境,农药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递增,最后最终进入人体内,因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防治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以虫治虫。为了保护人类的健康,生物防治害虫的方法有:利用天敌预防害虫、利用害虫的发病微生物来预防害虫等。
故答案为:(1)光合;有机物;子叶;胚乳;
(2)竞争;
(3)遗传物质;
(4)无机盐;共生;
(5)生物圈;利用天敌预防害虫(或利用害虫的发病微生物来预防害虫等)。
1、生物种间关系按性质包括两方面:一是种间互助性的相互关系,如原始合作、共栖、共生等;二是种间对抗性的相互关系,如寄生、捕食、竞争。
2、双子叶种子结构包括种皮和胚,胚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构成的,营养物质贮存在两片肥厚的子叶中。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此题属于综合题,灵活运用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3.【答案】有机物 水 单一变量 接种 没出现菌落 对照 重复实验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 切断传播途径
【解析】解:(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常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牛肉汁为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提供水分和有机物。
(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时,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步骤②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4)表中C组没有经过处理,属于对照组,起对照作用,理论上应该是没出现菌落。每组每个实验组设计3个培养皿的目的是重复实验,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5)细菌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进行分裂生殖。真菌依靠孢子进行生殖。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有机物;水;
(2)单一变量。
(3)接种。
(4)没出现菌落;对照;重复实验;
(5)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切断传播途径。
(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是考查的重点,多以选择题或是探究实验的形式出现。
34.【答案】完全 保护色 高 三 人工 自然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
【解析】解:(1)家蚕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家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家蚕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野桑蚕生活在树干上,体色与树干颜色相近才不易被敌害发现,因此体色与树干相近的深色个体保留下来,这种体色被称为保护色,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家桑蚕的幼虫成活率比野桑蚕的幼虫成活率高,原因是家桑蚕幼虫得到了人们的保护,天敌少,野家蚕幼虫环境复杂,天敌多。
(3)由杂交实验三可知,亲代的体色都是黑色,后代个体中却出现了淡赤色个体,说明黑色是显性性状,淡赤色是隐性性状。
(4)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饲养条件下,原来的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性状不断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家桑蚕的产丝能力强一些,满足了人们的需求,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野桑蚕有很强的飞行能力,将卵分散产在桑树上,有利于它的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故答案为:(1)完全;
(2)保护色;高;
(3)三;
(4)人工;自然。
(5)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1)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指的是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不大,完全变态发育指的是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且幼虫和成虫的差别比较明显。
(2)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模拟环境中的其它物体从而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叫拟态,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据此答题。
(3)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显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有两种:两个显性或一个显性一个隐性,表现出隐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只有一种:两个都是隐性基因。
(4)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家桑蚕的进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而野桑蚕的进化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要注意区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联考生物试卷,共8页。
这是一份2023年广东省中山市多校联考中考生物模拟试卷(6月份)(含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