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题训练卷(新教材新学考)
专题12 中古时期的世界——2023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题训练卷(新教材新学考)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2 中古时期的世界——2023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题训练卷(新教材新学考),文件包含专题12中古时期的世界解析版docx、专题12中古时期的世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中古时期的世界1.如图是对中古时期某一帝国特征的描述。该帝国是( )A.拜占庭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俄罗斯帝国【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据本题材料16世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为苏丹,首都是东西方的文化经济中心,根据这些特征可以确定该帝国是奥斯曼帝国,C项正确;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最高统治者是皇帝,15世纪灭亡,与题干不符,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13世纪灭亡,不具有题干中帝国的特征,排除C项;俄罗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沙皇,但不是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排除D项。故选C项。2.印度德里苏丹国的苏丹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君权和教权于一身,国家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德里苏丹国的国教是( )A.印度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所学知识可知,德里苏丹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D项正确;德里苏丹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并非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排除ABC项。故选D项。3.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古巴比伦人发明了太阴历,中国夏朝人使用的历法是《夏小正》,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以下同时使用太阳历和太阴历的美洲人是(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班图人【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河古代美洲。根据设问“以下同时使用太阳历和太阴历的美洲人是”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代美洲。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加人使用太阳历和太阴历,C项正确;玛雅人使用的是玛雅历,阿兹特克人没有提到历法,班图人是西非人,排除A、B、D项。故选C项。4.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先知,他建立的政教合一政权在下图中的地点是( )A.伊斯坦布尔 B.麦地那 C.巴格达 D.开罗【答案】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阿拉伯。根据所学可知,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8世纪形成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阿拉伯帝国,地点B是麦地那,B项正确;伊斯坦布尔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在两河流域,开罗位于非洲,都不是穆罕默德建立政权的地点,排除ACD项。故选B项。5.古代西非、东非、南非虽然较北非落后,但是,也曾经出现过许多文明国家,其中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是( )A.津巴布韦国家 B.阿克苏姆王国C.加纳王国 D.摩加迪沙王国【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南部非洲文明的代表是津巴布韦国家,A项正确;阿克苏姆王国是今天埃塞俄比亚地区,不属于南部非洲,排除B项;加纳王国是在西非,不属于南部非洲,排除C项;摩加迪沙王国是在东非,不属于南部非洲,排除D项。故选A项。6.10~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城市可从国王或领主那里获得特许状,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自治城市中行使城市治理职责的主要是( )A.基督教教会势力 B.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C.国王任命的官僚 D.庄园主人及其管家【答案】B【详解】据材料可知在中世纪后期城市获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据所学知识可知行使城市治理职责的主要是行会或商会上层分子,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以武装暴动,赢得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自治城市,基督教教会势力、国王和庄园主都不再履行城市治理的主要职责,排除ACD项。故选B项。7.阿兹特克人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种扩大耕地面积的方法,这种方法是( )A.擅长园艺业 B.浮动园地C.人口调查表 D.稻麦复种制【答案】B【详解】位于今墨西哥地区的阿兹特克文明的特点是阿兹特克人在侵入墨西哥以后,最早是在特斯科科湖的一个岛屿上定居了下来,阿兹特克人在岛屿面积不大,人口增长使得岛屿显得拥挤的情况下,发明建造了“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浮动园地”是指在一些湖底丛生的杂草上铺垫上湖土,由生长的杂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岛,每次播种之前,农民们都要挖些新的湖土,铺在“浮动园地”上,因此,其表面随着一次一次的耕种而不断增高,然后,农民们再挖去表层的泥土,用于建造新的“浮动园地”,不停的周而复始,直到今天,在墨西哥的某些地区,依然在使用这种耕种方法,B项正确;园艺业是指园艺生产,是从事果品、蔬菜、花卉、观赏树木的生产和风景园的规 划、营建、养护的行业,不是阿兹特克人增加耕地面积的方法,排除A项;人口调查表不是阿兹特克人增加耕地面积的方法,排除C项;稻麦复种制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8.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是( )A.《十二铜表法》 B.万民法的颁布C.公民法和万民法在欧洲的消失 D.《民法大全》的颁布【答案】D【详解】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组织法学家,把历代的罗马法加以以系统化和法典化,汇编成《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排除A项;BC项都不是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标志,排除BC项。故选D项。9.恩格斯说:“国王是整个封建等级制的最上级,是附庸不能撇开不要的最高首脑,而同时他们又不断反叛这个最高首脑。”恩格斯评论的封君封臣制度出现于( )A.古代的南亚 B.中古时期的西欧C.古代的美洲 D.中古时期的西非【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恩格斯评论的封君封臣制度出现于中古时期的西欧,B项正确;古代南亚、古代美洲、中古的西非,都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10.9世纪初,帝国政府为了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翻译活动。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大批希腊、印度、波斯、罗马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组织和开展这一翻译工程的是( )A.拜占庭帝国 B.奥斯曼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德里苏丹国【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9世纪初”“伊斯兰神学”“大批希腊、印度、波斯、罗马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并结合所学可知,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符合材料中的信息,因此组织和开展这一翻译工程的是阿拉伯帝国,C项正确;拜占庭帝国的宗教为东正教,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时间为1299年—1923年,时间不符,排除B项;德里苏丹国时间为1206~1526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图中反映了某一国家的分裂情况。据图判断,该国家是( )A.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理大帝死后,他的三个孙子各自继承了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即后来的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B项正确;罗马帝国处于西方奴隶社会时期,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国家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国家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中世纪的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 )A.佛教思想 B.犹太教思想C.基督教思想 D.伊斯兰教思想【答案】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基督教,C项正确;佛教思想并非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排除A项;犹太教思想未能在中世纪欧洲占据统治地位,排除B项;伊斯兰教思想是中东而非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13.下列植物品种中,属于美洲的特产是( )A.玉米和甘薯 B.橄榄和葡萄 C.小麦和玉米 D.葡萄和花生【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玉米和甘薯原产于美洲,A项正确;橄榄原产于中国,小麦原产于亚洲,葡萄原产于亚洲西部,排除BCD项。故选A项。14.10-11世纪,欧洲一些城市兴办了大学,其主要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 B.促进人文主义 C.巩固地方割据 D.培养人才【答案】D【详解】10-11世纪,欧洲一些城市兴办了大学,其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D项正确;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尚未兴起,排除A项;人文主义兴起实在14/15世纪,排除B项;巩固地方割据和兴办大学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5.美洲的土著居民是A.印第安人 B.班图人 C.日耳曼人 D.高卢人【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A项正确;班图人,全称班图尼格罗人,非洲最大的民族,排除B项;日耳曼人是欧洲民族,排除C项;高卢人是欧洲人,排除D项。故选A项。16.阿拉伯政治上是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最高统治者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各部大臣辅助统治者治理国家,其中最为重要的部门是A.枢密院 B.宗教所C.财政和税务部门 D.宰相所在的中枢【答案】C【详解】阿拉伯最重要的部门是财政和税务部门,维系着帝国的运转,C项正确;枢密院负责文告、令状的起草和发布,不属于最重要的部门,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并没有宗教所这一机构,排除B项;宰相所在的中枢服务于哈里发,因此不是最重要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17.日本的二官八省制主要学习了唐朝的A.均田制 B.三省六部制 C.租庸调制 D.郡县制【答案】B【详解】改革后的日本官制为二官八省制,二官大体相当于唐之三省,而其中的太政官相当于唐朝的尚书省,八省实际上是唐三省,六部,九寺中某些部门 的综合。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项。18.“它发端于基辅罗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至17世纪末,它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材料中的“它”指的是A.俄罗斯帝国 B.波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它发端于基辅罗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俄罗斯帝国发端于基辅罗斯,至17世纪末,它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并结合所学可知,到17 世纪末,俄罗斯已经将疆界推进到太平洋,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A项正确;波斯帝国建立是在公元前6世纪,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建立是在395年,排除C项;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是在公元前4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A项。19.《佛国记》是东晋高僧法显去印度求佛经返国后写成的旅行记。它记载了法显前后花了十三年的时间(399年由长安出发,412年在青州登陆)游历三十国的经过。当时统治印度的是A.贵霜帝国 B.笈多帝国 C.雅利安人 D.印加人【答案】B【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4世纪初,恒河中游兴起的笈多帝国经过多年征战,几乎征服了北印度,B项正确;贵霜帝国是中亚的帝国,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是在公元前2000年,印加人是美洲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20.中世纪西欧基本的经济组织是A.行会 B.庄园 C.手工工场 D.手工作坊【答案】B【详解】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B项正确;ACD项不属于基本的经济组织,排除ACD项。故选B项。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材料二 10世纪开始,欧洲城市逐渐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兴起。农奴为摆脱领主的控制,大量移居城市,使得市民阶层壮大。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更是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2)根据材料三,概括西欧城市兴起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答案】(1)原因: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封建枷锁。途径:通过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武装斗争。(2)为资产阶级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可知,西欧城市商业的繁荣;根据材料“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可知,以工商业者为主体的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根据材料“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枷锁”可知,为了摆脱束缚商业贸易发展的封建枷锁。途径:根据材料“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主权”可知,通过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武装斗争。(2)影响:根据材料“他们(市民)的崛起不但为日后资产阶级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可知,为资产阶级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西欧城市的兴起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据材料“在平常的市民生活过程中孕育了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的萌芽。”可知,孕育了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一 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广泛的贸易、旅行和交通网络建立起来,为遥远社会间持久而系统的交流打下了基础。在早期的互动网络中,丝绸之路网络是最为广阔的……丝绸之路作为陆路和海路网络,商人们通过它交易丝绸、香料、马匹、玻璃和其他商品,这一点人所共知;但是丝绸之路也是宗教和文化传统传播的通道。陆路连接起从中国和朝鲜到大夏和印度再到更远的伊朗和地中海沿岸的各社会,而海路网络作为辅助手段,保证了航海者在中国、日本、东南亚、锡兰、印度、伊朗、阿拉伯半岛和东非之间的航行。——杰里.H.本特利《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史料二 中国的造纸术,最先被阿拉伯人所接受,并经过他们传向欧洲。阿拉伯人在与唐朝高仙芝部队作战时俘去一批手工匠人,793年在巴格达办起第一个造纸厂,以后又经过非洲,传往欧洲,阿拉伯人学会制造各种纸张,白色的、彩色的都造出来了。10世纪末,在穆斯林世界人造纸张已成功地取代了纸草纸与羊皮纸。12世纪中叶,阿拉伯人统治过的西班牙开办了造纸厂。以后,意大利、法兰西等也学会了造纸。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也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阿拉伯黑衣大食称硝为“中国雷”,8、9世纪已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而传入欧洲。阿拉伯的医学科学,主要来源于希腊医学,一部分则来源于波斯医学,他们很早就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的“医中之王”阿里·伊本·辛纳(即阿维森纳)就是中亚人,他汇集和代表了中古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又如,印度人在古代就发明了表达数字的符号——1、2、3……9和定位计数的进位法。在4或5世纪,有了“0”的符号,这种数字和进位法被阿拉伯人学会,并于10世纪下半叶传向西方。阿拉伯人精通“数”的计算与使用,以至后人错把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欧亚大陆文明交往密切的原因。(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往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以及阿拉伯文化的特点?【答案】(1)原因:古代大帝国扩张的影响;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交通网络的发展;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文明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2)角色:桥梁(中介、纽带)特点:辐射范围广,影响深远;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连贯东西,兼收并蓄;文化多元,成就突出。 【详解】(1)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一“随着大帝国的出现,跨文化互动进一步加速,广泛的贸易、旅行和交通网络建立起来,为遥远社会间持久而系统的交流打下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欧亚大陆文明交往密切的原因有古代大帝国扩张的影响;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交通网络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丝绸之路也是宗教和文化传统传播的通道。陆路连接起从中国和朝鲜到大夏和印度再到更远的伊朗和地中海沿岸的各社会。”可知丝绸之路的畅通;东西方文明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2)角色: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也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而传入欧洲。阿拉伯的医学科学,主要来源于希腊医学,一部分则来源于波斯医学。”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往中扮演了桥梁(中介、纽带)的角色。特点: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12世纪中叶,阿拉伯人统治过的西班牙开办了造纸厂。以后,意大利、法兰西等也学会了造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辐射范围广,影响深远。根据材料二“阿拉伯的医学科学,主要来源于希腊医学,一部分则来源于波斯医学,他们很早就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译成阿拉伯文。阿拉伯的‘医中之王’阿里·伊本·辛纳(即阿维森纳)就是中亚人,他汇集和代表了中古阿拉伯医学的最高成就。”可知阿拉伯文化继承与创新相结合,连贯东西,兼收并蓄。根据材料二“在4或5世纪,有了‘0’的符号,这种数字和进位法被阿拉伯人学会,并于10世纪下半叶传向西方。阿拉伯人精通‘数’的计算与使用,以至后人错把印度人发明的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可知阿拉伯文化多元,成就突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4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2023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题训练卷(新教材新学考),文件包含专题1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解析版docx、专题1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走向整体的世界——2023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题训练卷(新教材新学考),文件包含专题13走向整体的世界解析版docx、专题13走向整体的世界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2023年高中历史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专题训练卷(新教材新学考),文件包含专题11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解析版docx、专题11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