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练02(基础必得选择题70题)——冲刺2023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会考考前题型专练
展开中考复习考点必杀300题
专练02(基础必得选择70题)
1.男性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精子的器官是( )
A.输精管 B.附睾 C.睾丸 D.前列腺
【答案】C
【分析】男性的性器官包括精囊腺,前列腺,输精管,尿道,阴茎,附睾,阴囊,睾丸。
【详解】男性的性器官包括精囊腺分泌黏液;前列腺分泌黏液;输精管输送精子;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阴茎;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男性生殖系统中,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南方古猿 B.森林古猿 C.露西 D.北京猿人
【答案】B
【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详解】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下列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A.男孩出现遗精现象 B.女孩出现月经现象 C.生殖器官开始形成 D.性意识开始萌动
【答案】C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详解】AB.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AB正确。
C.生殖器官在胎儿时期就已经形成,因此生殖器官开始形成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的特点,C错误。
D.进入青春期以后,性意识萌动会对异性产生好感,要正确处理同学关系,D正确。
故选C。
4.受精卵是人类生命的起点,它会先发育为胚泡再逐渐发育为胚胎。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是( )
A.阴道 B.卵巢 C.子宫 D.输卵管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
【详解】A.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A不符合题意。
B.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B不符合题意。
C.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C符合题意。
D.输卵管的作用是输送卵细胞,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
A.产生语言 B.直立行走 C.学会用火 D.制造工具
【答案】B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详解】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作用。人体发生受精作用的部位是( )
A.子宫 B.输卵管 C.卵巢 D.阴道
【答案】B
【分析】人的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部位是输卵管,它也是胚胎最初发育的地方。
【详解】卵巢产生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结合形成受精卵并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早期胚胎,然后移植到子宫内膜,胚胎和胎儿的发育在子宫内并通过胎盘从母体中获得营养,胎儿产生的废物通过胎盘从母体排出,胎儿发育成熟即从阴道产出。因此人体精子和卵子结合的部位是输卵管,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
A.棕熊 B.长臂猿 C.大猩猩 D.猩猩
【答案】A
【分析】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
【详解】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棕熊不属于类人猿,A符合题意。
故选A。
8.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是( )
A.水 B.糖类 C.无机盐 D.蛋白质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它们的作用不同。
【详解】A.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不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
B.糖类是人体最重要和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B符合题意。
C.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不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不需要经过消化就可以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是( )
A.糖类 B.维生素 C.脂肪 D.蛋白质
【答案】B
【分析】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其中水分、维生素和无机盐不需要消化就能被吸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详解】根据分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须经过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够内吸收,而维生素属于小分子有机物,可直接被吸收,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周末,小丽为家人做了一份午餐:米饭、红烧排骨和麻婆豆腐。为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 )
A.醋溜白菜 B.馒头 C.清蒸鲤鱼 D.鸡蛋羹
【答案】A
【分析】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详解】小丽设计的这份中餐食谱中,米饭、红烧排骨、麻婆豆腐中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较多,而维生素和无机盐的含量偏少,因此添加醋溜白菜会使该食谱的营养更合理,而馒头富含淀粉,清蒸鲤鱼富含蛋白质,鸡蛋羹富含蛋白质,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三大产热营养素”是指:( )
A.糖类、脂肪、维生素 B.糖类、脂昉、蛋白质
C.糖类、脂肪、无机盐 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它们的作用不同。
【详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不提供能量;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也不提供能量;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不提供能量。因此,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下列病症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佝偻病—缺乏维生素A B.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
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含锌无机盐 D.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答案】D
【分析】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
【详解】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而佝偻病是由于缺少钙、磷的无机盐引起,故A不符合题意。
B.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神经炎、食欲不振等,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引起,故B不符合题意。
C.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缺碘引起的,缺乏含锌的无机盐会引起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故 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A.口腔 B.食道 C.小肠 D.大肠
【答案】C
【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详解】A.口腔是消化道的始端,食物通过口腔里面的牙齿进行磨碎,口腔中有消化淀粉的唾液,可以初步消化淀粉,口腔不具有吸收功能,A不符合题意。
B.食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食道不具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与此相适应,小肠有着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比如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和小肠的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大量的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是消化食物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小肠内有多种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如胰液、肠液等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C符合题意。
D.大肠可以吸收一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但大肠不具有消化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是( )
A.消化酶和消化酶 B.消化道和消化腺
C.消化腺和消化液 D.消化道和消化酶
【答案】B
【分析】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的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详解】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管)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是消化的通道;消化腺包括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胰腺)和位于消化道内的小腺体(胃腺和肠腺)。
故选B。
15.小新曾因为边吃饭边大笑误将食物吸入支气管。经过医生及时治疗,食物被成功取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口腔→喉→咽→气管→支气管
B.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
C.气体进入肺的途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D.食物误入支气管的通道:口腔→咽→食道→气管→支气管
【答案】C
【分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详解】A.食物进入体内的途径:口腔→咽→食道→胃,题干顺序错误,A错误。
B.食物经过消化道的正确顺序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题干中大肠与小肠顺序相反,B错误。
C.气体进入肺的途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C正确。
D.食物误入支气管的正确通道: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题干中顺序错误,D错误。
故选C。
16.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全,“平衡”是 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下列行为不符合合理营养的要求是( )
A.早、中、晚餐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B.常吃适量鱼、禽、蛋和痩肉
C.每日喝大量饮料和摄入过多巧克力 D.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答案】C
【分析】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适合,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
【详解】A.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A正确。
B.常吃适量鱼、禽、蛋和痩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B正确。
C.每日喝大量饮料和摄入过多巧克力等含热量高的食品,会导致肥胖,C错误。
D.合理营养指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D正确。
故选C。
17.外界气体进入肺的途径是( )
A.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B.咽→口→鼻→喉→支气管
C.支气管→口→喉→鼻→气管 D.口→鼻→咽→气管→支气管
【答案】A
【分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
【详解】呼吸道从上至下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气体从外界进入肺的途径就是沿着呼吸道由上自下的顺序,故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的途径依次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符合题意。
故选A。
18.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
A.气管 B.肺 C.咽 D.鼻
【答案】B
【分析】肺是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详解】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空气的通道;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目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故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9.痰中含有大量的细菌,不能随地吐痰。痰主要的形成部位是( )
A.口腔 B.鼻 C.气管 D.肺
【答案】C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气管和支气管的C形软骨保证了气流畅通,内表面分泌的黏液能湿润、清洁气体,也是痰产生的部位。
【详解】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由此可知,痰主要的形成部位是气管,C符合题意。
故选C。
20.吞咽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 )
A.口 B.咽 C.喉 D.食道
【答案】B
【分析】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咽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有器官,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因此,吞咽和呼吸的共同器官是咽。由此可见,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1.呼吸系统主要的器官是( )
A.肺 B.心脏 C.气管 D.血液
【答案】A
【分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
【详解】人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构成,其中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能对进入体内的空气进行处理,使之温暖、湿润、清洁。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和血液属于循环系统。
故选A。
22.下图是显微镜下看到的血涂片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红细胞,它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B.②是白细胞,三种血细胞中只有它没有细胞核
C.若③这种血细胞严重缺乏,身体一旦受伤便会血流不止
D.④指的是血浆,它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答案】B
【分析】在观察血涂片时,视野中个体最大的是②白细胞,高倍的显微镜下可见它里面含有细胞核;①红细胞最多,而且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没有细胞核;视野中几乎看不见③血小板,因为它的个体最小,形状不规则;④是血浆。
【详解】A.①是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还能运输部分二氧化碳,A正确。
B.白细胞体积最大,因此②是白细胞,三种血细胞中只有白细胞有细胞核,成熟的红细胞、血小板没有细胞核,B错误。
C.血小板的功能是促进止血和凝血,因此若③血小板这种血细胞缺乏,身体一旦受伤便会血流不止,C正确。
D.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④指的是血浆,它具有运输养料和废物的功能,还能运载血细胞,D正确。
故选B。
23.加入少量柠檬酸钠的血液会发生分层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血浆 B.②是白细胞 C.③是红细胞 D.血细胞是由②③组成的
【答案】B
【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新鲜动物的血液放入抗凝剂5%的柠檬酸钠(一种抗凝剂)后,由于比重不同,会出现分层现象,分为三层,上面①是淡黄色半透明的血浆,中间有一层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下面③是暗红色的红细胞。故B说法错误。
故选B。
24.观察如图人体内三种血管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①②③三种血管的先后顺序①→③→②
B.医生抽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①
C.③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D.②一般分布较深,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
【答案】A
【分析】图中①静脉,由分支流向主干;②动脉,由主干流向分支;③毛细血管,仅由红细胞单行通过。
【详解】A.血液流经①②③三种血管的先后顺序②→③→①,A错误。
B.静脉是将血液由全身各处流回心脏的血管,在人体分布较浅,血液速度较慢,因此抽血时针头刺入的血管是①静脉,B正确。
C.③毛细血管管壁薄、管腔小、血液速度最慢等物质有利于物质交换,C正确。
D.②动脉一般分布较深,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最快,D正确。
故选A。
25.将手握成拳,你可以在手背上找到俗称“青筋”的血管。关于该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管壁的内面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B.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
C.管内血液由全身各部分送回心脏 D.是中医“号脉”所指的“脉”
【答案】D
【分析】动脉一般埋藏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不易从体表中看到,静脉有的埋藏较深,有的埋藏较浅,在体表容易看到,呈“青色”,俗称“青筋”。因此在我们手背上能看到的“青筋”是一些静脉血管。
【详解】A.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静脉瓣),A正确。
B.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慢,B正确。
C.静脉负责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C正确。
D.临床上号脉的血管是桡动脉,D错误。
故选D。
26.某实验小组解剖猪的心脏后,用手捏心脏壁,最厚的是( )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答案】B
【分析】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由心肌组织构成,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
【详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心肌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心脏能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心脏的四腔是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这是与左心室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B符合题意。
故选B。
27.静脉血与动脉血相比,主要不同之处是( )
A.静脉血含营养物质较少 B.静脉血含废物较多
C.静脉血含氧较少 D.静脉血色泽鲜红
【答案】C
【分析】动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含氧气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是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含氧气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详解】结合分析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知识,可知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分是氧含量高低:静脉血含氧较少,动脉血含氧较多,C符合题意。
故选C。
28.下列关于输血和献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B.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C.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应输入红细胞成分
D.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B型血的人可以输入少量的AB型血
【答案】D
【分析】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详解】A D.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血的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下,B型血的人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正确,D错误。
B.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不会影响健康,B正确。
C.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盘状。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当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患贫血。题干中的病人患的是贫血,严重贫血患者主要是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浓度过低,但总血量并不减少,所以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C正确。
故选D。
29.小明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经化验,他的血型是AB型,如果所需输入的血液很多,那么最适合输给小明的血型是( )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答案】D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血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小明的血型是AB型,如果所需输入的血液很多,最适合输给小明的血型是AB型。其他血型的血大量输给小明都会引发危险。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0.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肾单位 B.肾小球 C.肾小管 D.肾小囊
【答案】A
【分析】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的主要器官。
【详解】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管、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故选A。
3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需要摄入2升左右的水,而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80升,排出的尿液约1.5升,比原尿少了许多,这主要是因为(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C.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胰岛素的调节作用
【答案】A
【分析】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8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5升这主要是由于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一些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2.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的顺序是( )
A.输尿管→肾脏→膀胱→尿道
B.肾脏→输尿管→尿道→膀胱
C.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D.膀胱→尿道→输尿管→肾脏
【答案】C
【分析】泌尿系统是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详解】肾脏的功能是形成尿液;输尿管的功能是输送尿液;膀胱的功能是暂时贮存尿液;尿道的功能是排出尿液。因此,泌尿系统排出尿液的顺序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故选C。
33.下列生理活动不属于排泄的是( )
A.呼出二氧化碳 B.排汗
C.食物残渣排出 D.排尿
【答案】C
【分析】排泄是指人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如水、无机盐、尿素、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详解】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食物残渣排出属于排遗,不属于排泄,C正确。
故选C。
34.下列生理活动中,哪一项属于非条件反射( )
A.缩手反射 B.画饼充饥 C.闻鸡起舞 D.谈虎色变
【答案】A
【分析】反射分为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和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详解】A.简单反射也称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等,A符合题意。
BCD.复杂反射也称条件反射,是经验积累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闻鸡起舞、画饼充饥等,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5.眼球的结构中,被人们通常称为“白眼球”的是( )
A.巩膜 B.虹膜
C.晶状体 D.视网膜
【答案】A
【分析】虹膜有色素,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白种人是蓝色的,俗称蓝眼睛;巩膜白色,坚韧,是白眼球,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详解】A.巩膜是白色的,就是我们所说的“白眼球”属于外膜,保护眼球,A正确。
B.虹膜有色素,虹膜不透光有黑色素,俗称黑眼球,B错误。
C.晶状体无色透明,是最主要的折射作用的结构,凸度的调节,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C错误。
D.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产生冲动,是视觉的感受器,D错误。
故选A。
36.红红同学用手抓起刚蒸好的馒头,来不及思考就迅速将馒头丢下。如图是该反射的反射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
B.若④受损伤,刺激①有感觉并能完成该反射活动
C.完成该反射的路径为①→②→③→④→⑤
D.⑤能感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答案】C
【分析】(1)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五部分。
(2)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A.该反射属于简单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只在脊髓的参与下就可以完成,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故A错误。
B.若④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即反射活动不能进行,就不能完成缩手反射。但是神经冲动仍然可以通过脊髓传到大脑的感觉中枢,产生感觉,故B错误。
C.反射弧中神经冲动传导的路径: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所以缩手反射的传导途径是①→②→③→④→⑤,故C正确。
D.图中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①是感受器,而不是⑤效应器,故D错误。
故选C。
37.下列哪种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 )
A.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生长激素 D.肾上腺素
【答案】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的产生,比较基础,识记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是做该题的关键点。
【详解】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A不符合题意。
B.体内胰岛素是由胰腺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在人体十二指肠旁边,有一条长形的器官,叫做胰腺。B不符合题意。
C.人类生长激素(HGH )是一种由垂体前叶分泌的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的增强机能的生理作用。C符合题意。
D.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8.2022年央视春晚的创意音舞诗画节目《忆江南》,让观众享受了一场视听盛宴。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巩膜 前庭 B.视网膜 耳蜗
C.视网膜 鼓膜 D.脉络膜 耳蜗
【答案】B
【分析】(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白色坚韧,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做瞳孔,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即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人的视觉感受器位于视网膜。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耳郭有收集声波的作用,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鼓膜能将声波转变为机械振动,听小骨能将振动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所以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9.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近视,戴哪种眼镜矫正 (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答案】B
【分析】近视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详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0.“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出自《封神演义·第五十三回》,意思是“眼睛能看到四面八方,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下列有关耳和听觉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2
B.当我们听声音时,声波进入外耳道引起2振动
C.当外界声波产生的振动传到6时,会刺激6内的感觉细胞形成听觉
D.2或5受损有可能导致耳聋
【答案】C
【分析】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图中:1外耳道、2鼓膜、3听小骨、4半规管、5听觉神经、6耳蜗。
【详解】A.2是鼓膜,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2鼓膜或1外耳道,造成听力下降,A正确。
BC.由分析可知,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2鼓膜,2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6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B正确,C错误。
D.如果中耳的鼓膜、听小骨受损伤或发生障碍,会引起听力下降,产生传导性耳聋;6耳蜗、听觉中枢和与6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也能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产生神经性耳聋,D正确。
故选C。
41.在人体中,形成物像和形成听觉的部位是( )
A.视网膜、耳蜗 B.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C.视觉中枢、耳蜗 D.视网膜、听觉中枢
【答案】D
【分析】(1)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在视网膜处形成物像。在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故选D。
42.我国一直在开展“一盔一带”行动,要求骑摩托车必须佩戴头盔,以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该“生命中枢”是指(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脊髓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脑的结构和功能,首先明确脑的结构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
【详解】A.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是中枢神经中最大和最复杂的结构,是调节机体功能的器官,也是意识、精神、语言、学习、记忆和智能等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A不符合题意。
B.小脑与运动协调,维持平衡有关,B不符合题意。
C.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C符合题意。
D.脊髓是低级神经中枢,具有传导和反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3.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及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依次是( )
A.神经元、反射弧 B.神经元、反射
C.神经中枢、反射 D.神经纤维、反射弧
【答案】B
【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
【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细胞,又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需要一定的神经结构,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因此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4.当人体缺乏某种必需的物质时,可能会患疾病。下列常见疾病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地方性甲状腺肿——缺乏含碘的无机盐 B.骨质疏松症——缺乏维生素B1
C.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D.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
【答案】B
【分析】无机盐、维生素和激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维生素和激素的作用、缺乏症等。
【详解】A.地方性甲状腺肿又叫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而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A正确。
B.人体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神经炎,食欲不振等,骨质疏松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或缺少含钙的无机盐引起,B错误。
C.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因为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C正确。
D.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D正确。
故选B。
45.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扇贝身体柔软,外壳为贝壳
B.绦虫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
C.水蛭身体由相似的体节构成,身体分节使其运动更灵活
D.蜘蛛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属于昆虫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软体动物身体非常柔软,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详解】A.扇贝身体柔软,扇贝的外套膜分泌石灰质形成贝壳,A正确。
B.绦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左右)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B正确。
C.水蛭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身体分节使其运动更灵活,C正确。
D.蜘蛛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分节,属于节肢动物,而昆虫的特征是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两对翅,有三对足,而蜘蛛没有翅等特征,不属于昆虫,D错误。
故选D。
46.某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 牧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该事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是( )
A.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毛皮
C.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D.维持生态平衡
【答案】D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题干中草场为保护牛羊,大量猎杀狼,狼的减少使野兔数量大增,致使牧草被过度啃食,草场退化,这体现了人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后,导致生态平衡被打破,最后生活受到严重威胁,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7.蝉蜕是一味中药,它是蝉发育过程中蜕掉的一层“皮”,这层“皮”是蝉的( )
A.表皮 B.外骨骼 C.外套膜 D.皮肤
【答案】B
【分析】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分为 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面有外骨骼,有三对足,两对翅,据此解答。
【详解】蝉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体外面有外骨骼,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昆虫。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蜕皮现象,因此蝉蜕这层“皮”是蝉的外骨骼,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8.名称中带有“鱼”的动物有的其实不是鱼,下列动物名称与所属类群不对应的是( )
A.鱿鱼、章鱼——软体动物 B.甲鱼、鳄鱼——爬行动物
C.鲸鱼、娃娃鱼——哺乳动物 D.金鱼、鲫鱼——鱼类
【答案】C
【分析】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详解】A.鱿鱼、章鱼属于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体外被套膜,A不符合题意。
B.甲鱼、鳄鱼属于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B不符合题意。
C.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C符合题意。
D.金鱼、鲫鱼属于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9.微生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发酵现象与微生物的匹配关系错误的是( )
A.生产果醋——醋酸菌 B.生产酒酿——酵母菌
C.生产酸奶——乳酸菌 D.生产面包——乳酸菌
【答案】D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
【详解】A.制果醋要用到醋酸菌,醋酸菌发酵能产生醋酸,A正确。
B.酿酒要用到酵母菌,B正确。
C.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或牛奶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C正确。
D.制馒头或面包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D错误。
故选D。
50.微生物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图①—④代表四类微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是细菌,通过孢子繁殖后代
B.②没有细胞结构,个体极其微小,需要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C.③是单细胞真菌,与④细胞结构相似
D.a是孢子,④靠其进行繁殖
【答案】A
【分析】图中:①是细菌,②是病毒(噬菌体),③是酵母菌,④蘑菇:a孢子、b菌盖、c菌褶、d菌柄、e菌丝。
【详解】A.①是细菌,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A错误。
B.②是病毒(噬菌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个体极其微小,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普通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病毒的,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比光学显微镜高许多,可以达到几十万倍,所以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它的形态,B正确。
C.③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④是蘑菇,蘑菇是大型的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③酵母菌和④蘑菇细胞结构相似,C正确。
D.a是孢子,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后代,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都能发育成一个新个体,蘑菇是真菌,所以蘑菇也是靠孢子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A。
51.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菌体由菌丝构成 B.乳酸菌为细菌,细菌通过芽孢进行繁殖
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D.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A
【分析】细菌的个体微小,属于单细胞生物,包括球菌、杆菌、螺旋菌;真菌多数是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蘑菇等,少数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
【详解】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蘑菇的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地下部分是纤细的菌丝,能够吸收外界的水分和有机物,A正确。
B.乳酸菌为细菌,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而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B错误。
C.酵母菌有氧呼吸时候,会将葡萄糖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大量能量;酵母菌无氧呼吸时候,会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二氧化碳和少量能量,C错误。
D.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具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A。
52.图为屈肘时的动作,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①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B.①为肱二头肌,呈舒张状态
C.②为肱三头肌,呈收缩状态 D.屈肘时,①收缩、②舒张
【答案】D
【分析】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牵引骨绕肘关节而屈肘。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
【详解】A.一块骨骼肌至少附着在两块骨上,靠肌腱附着在不同的骨上,A不符合题意。
BCD.图中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3.人体的骨骼肌在运动中起到( )
A.支点作用 B.杠杆作用 C.连接作用 D.动力作用
【答案】D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腹和肌腱,肌腹是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受刺激而收缩;肌腱是骨骼肌两端较细的部分,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
【详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转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在运动中,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收缩产生动力。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4.下列运动系统组成的关系模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组成,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详解】A.骨骼下面的骨骼肌只附着在一根骨头上,A错误。
B.骨骼上面的骨骼肌只附着在一根骨头上,B错误。
C.骨骼上面和下面的骨骼肌均只附着在一根骨头上,C错误。
D.骨骼上面和下面的骨骼肌均附着在两根骨头上,D正确。
故选D。
55.下列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养鸡场的鸡群同时吃饲料 B.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
C.黑压压的蝗虫群在啃食牧草 D.草原上狼群集体合作围猎黄羊
【答案】D
【分析】社群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详解】A.养鸡场的鸡群同时吃饲料,是为了获取营养物质,促进生长发育,不具有社会行为,A不符合题意。
B.鱼群洄游到产卵区产卵属于繁殖行为,B不符合题意。
C.黑压压的蝗虫群在啃食牧草,不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
D.一草原上狼群集体合作围猎黄羊,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具有社会行为的特点,可见,狼群集体合作围猎黄羊属于社会行为,D符合题意。
故选D。
56.下面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①蜜蜂采蜜 ②动物园的猴子向人行礼 ③海狮顶球 ④孔雀开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分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详解】①蜜蜂采蜜和④孔雀开屏都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①④不符合题意;②动物园的猴子向人行礼和③海狮顶球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②③符合题意;由此可知,属于学习行为的是②③。
故选C。
57.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不包括( )
A.遗传的多样性 B.数量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B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由此可见生物多样性不包括数量的多样性,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8.最基本的生物分类单位是( )
A.种 B.科 C.纲 D.界
【答案】A
【分析】生物分类的等级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物种)是基本单元,近缘的种归合为属,近缘的属归合为科,科隶于目,目隶于纲,纲隶于门,门隶于界。
【详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一种生物就是一个物种,一种生物包括很多个生物,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共同特征最多,A符合题意。
故选A。
59.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
A.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数量的多样性 D.蛋白质的多样性
【答案】A
【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
故选A。
60.观察下图,下列关于鸟卵结构与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为卵壳,起固定卵黄的作用 B.②为胎盘,将来发育成为雏鸟
C.③为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D.④为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答案】B
【分析】题图中,①卵壳,②胚盘,③气室,④卵黄。
【详解】A.①为卵壳,具有保护作用;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A错误。
B.②是胚盘不是胎盘,胎盘是哺乳动物才有的。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将来发育成雏鸟,B正确。
C.③气室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充足的氧气,C错误。
D.④是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主要的营养物质,D错误。
故选B。
61.在已受精的鸟卵结构中,能发育成雏鸟的是( )
A.胚盘 B.卵黄 C.卵白 D.系带
【答案】A
【分析】鸟卵的结构如图所示:
【详解】卵白起保护卵细胞的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和水分;卵黄储存着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是卵细胞的主要的营养物质;系带起固定卵黄的作用;卵细胞包括胚盘、卵黄和卵黄膜;胚盘内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由受精卵分裂形成的。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雏鸟。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62.如图是蝴蝶的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幼虫和成虫的差异很大
B.发育过程与蝗虫的发育过程相似
C.蝴蝶的幼虫身体柔软,因此为软体动物
D.幼虫和成虫对农作物危害一样大
【答案】A
【分析】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蝴蝶,蝗虫等幼虫期危害最大。
【详解】A.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故蝴蝶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差异很大,A正确。
B.图中蝴蝶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是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
C.蝴蝶的身体分头、胸、腹三个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属于昆虫,C错误。
D.幼虫期是生长发育的阶段,需要吃大量的食物;成虫一般只是产卵(如蝶类和蛾类),不吃叶片,D错误。
故选A。
63.下列繁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蜜桃的嫁接 B.播种大豆收获种子 C.甘薯的扦插繁殖 D.菊花的组织培养
【答案】B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2)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详解】ACD.蜜桃的嫁接、甘薯的扦插繁殖、菊花的组织培养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ACD不符合题意。
B.种子中的胚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大豆的种子生殖属于有性生殖,B符合题意。
故选B。
64.国家放开了“三孩”政策之后,某夫妇为响应国家政策,准备再生一个孩子,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 )
A.50% B.75% C.25% D.37.5%( )
【答案】A
【分析】人的性别遗传图解:
【详解】根据遗传图解,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50%,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5.如图是细胞核、染色体、DNA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表示DNA,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
B.②表示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③表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是DNA的载体
【答案】A
【分析】图中:①表示DNA,②表示染色体,③表示细胞核。
【详解】A.①表示DNA,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A错误。
B.②表示染色体,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B正确。
C.③表示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C正确。
D.染色体在细胞核内,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体是DNA的载体,D正确。
故选A。
66.下列各项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变异的是( )
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B.龙生龙,凤生凤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答案】A
【分析】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A.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的是生物间的差异,属于变异现象,A符合题意。
BC.龙生龙,凤生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都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都是遗传现象,BC不符合题意。
D.桂实生桂,桐实生桐,体现了亲子代之间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都是遗传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7.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诞生的地点是( )
A.原始陆地上 B.原始大气中 C.原始海洋中 D.现代海洋中
【答案】C
【分析】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
【详解】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因此,C符合题意。
故选C。
68.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物质的转变,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实现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到有机大分子物质的转变。原始大气可能的成分有( )
A.水蒸气、氨、甲烷 B.甲烷、氧气、二氧化碳
C.水蒸气、氢气、氧气 D.二氧化硫、甲烷、氧气
【答案】A
【分析】原始大气的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详解】原始大气的成分: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因此,A符合题意。
故选A。
69.生物进化的历程漫长而复杂。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 B.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C.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D.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
【答案】A
【分析】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生物进化的趋势与生物体型大小无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0.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称为( )
A.生产斗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变异
【答案】C
【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详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因此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1.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下列均为传染病的一项是( )
A.肺结核、狂犬病、乙肝 B.艾滋病、夜盲症、狂犬病
C.麻疹、结膜炎、近视眼 D.贫血、水痘、乙肝
【答案】A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详解】A.肺结核、狂犬病、乙肝均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都属于传染病,A正确。
B.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造成的,不属于传染病,B错误。
C.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度变凸或者眼球前后径过长造成的,不属于传染病,C错误。
D.贫血是由于血液中红细胞的数目过少或者血红蛋白的数量过少造成的,D错误。
故选A。
72.每年的7月24日是国际自我保健日。国际自我保健日倡导全球民众认识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提升健康素养,通过自我保健改进生活方式,维护自身健康。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下列哪项不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 )
A.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B.服药至症状减轻后立即停药
C.生活中常与父母,朋友交流沟通 D.早睡早起,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答案】B
【分析】1.合理安排膳食合理安排膳食包括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两大方面。健康的饮食是指膳食中应该富有人体必需的营养,同时还要避免或减少摄入不利于健康的成分。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按时进餐、坚持吃早餐、睡前不饱食、咀嚼充分、吃饭不分心、保持良好的进食心情和气氛等。
2.坚持适当运动生命需要运动,过少和过量运动都不利于健康。个人可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环境选择适当的运动种类。
3.改变不良行为。吸烟不仅浪费金钱,影响环境,危害安全,而且与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癌症等多种疾病有直接关系,严重危害健康。吸烟是人类严重的不健康行为。21世纪将是一个以不吸烟、不敬烟为时尚的时代。长期大量饮酒会损害人体的肝脏、肾脏、神经和心血管系统,酒后驾驶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负责任的行为。毒品(海洛因、大麻、冰毒、摇头丸等)麻醉人的神经,危害极大,所有的人都应该远离毒品。切不可与别人共用针头注射毒品,否则极易传染艾滋病和肝炎等疾病。
【详解】依据分析,结合安全用药的原则: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要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专练06(必杀图形题30题)——冲刺2023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会考考前题型专练: 这是一份专练06(必杀图形题30题)——冲刺2023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会考考前题型专练,文件包含专练06必杀图形题30题解析版docx、专练06必杀图形题30题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6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练05(实验题和资料分析题30题)——冲刺2023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会考考前题型专练: 这是一份专练05(实验题和资料分析题30题)——冲刺2023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会考考前题型专练,文件包含专练05实验题和资料分析题30题解析版docx、专练05实验题和资料分析题30题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7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练04(中等提升选择题50题)——冲刺2023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会考考前题型专练: 这是一份专练04(中等提升选择题50题)——冲刺2023年初中生物人教版会考考前题型专练,文件包含专练04中等提升选择题50题解析版docx、专练04中等提升选择题50题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