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必修二综合检测
展开高一生物学下学期期末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遗传学之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学两大基本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方式为16种
C.孟德尔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遗传学两大基本规律
D.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受精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2.在遗传物质的研究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等人做了相关的经典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研究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由是肺炎链球菌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和DNA容易分开研究
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侵染时间过短所致
D.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
3.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b、c两段分别表示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含量的变化
B.EF、KL段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CD、GH及OP段染色体数目相同
D.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b段
4.BrdU(5-溴尿嘧啶脱氧核苷酸)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结构类似,其上的碱基可与碱基A配对。将某植物的1个根尖分生区细胞(2n=20)放入含BrdU的培养液(不含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中连续分裂3次。用姬姆萨染料对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DNA不掺有或只有一条DNA单链掺有BrdU的染色体呈深蓝色,两条DNA单链都掺有BrdU的染色体呈浅蓝色。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DNA中的碱基A可以与碱基T、BrdU上的碱基进行配对
B.第一次分裂得到的2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定均呈深蓝色
C.第二次分裂得到的4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可能均呈浅蓝色
D.第三次分裂得到的8个细胞中可能均含深蓝色的染色体
5.某科研小组将S型肺炎链球菌进行破碎处理,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过滤得到细胞提取物,然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把各种物质相互分离开,并观察各自独立的作用
B.本实验为对比实验,利用了酶具有专一性的特性
C.①~⑤组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到S型菌的组别为①②③④
D.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与原S型菌的遗传信息存在差异
6.表观遗传是指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对此现象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基因的转录启动部位被甲基化修饰属于表观遗传
B.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之间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无关
C.外界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对表观遗传现象有影响
D.使抑癌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现象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发生
7.细胞中出现的异常mRNA被SURF复合物识别而发生降解的过程被称为NMD作用,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mRNA质量监控机制,该机制能识别并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转录产物以防止毒性蛋白的产生。图中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AUG、UAG分别表示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NMD作用有助于防止mRNA转录错误对人产生不良影响
B.SURF复合物能识别异常mRNA的终止密码子
C.NMD的降解机制可以有效防止相对分子质量增大的毒性蛋白的产生
D.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是DNA发生了碱基对替换,其降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
8.将基因型为Aa的水稻均分4组,分别进行不同的遗传实验,各组子代的Aa基因型频率变化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组为连续随机交配
B.第二组为连续自交
C.第三组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D.第四组为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
9.如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后整理出的数据。其中“○”表示正常个体,“×”表示患病个体。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别
双亲
家庭总数
子女
子女总数
♂
♀
♂
♀
○
×
○
×
Ⅰ
○
○
9
5
2
6
0
13
Ⅱ
○
×
4
0
1
4
0
5
Ⅲ
×
○
3
2
1
0
2
5
Ⅳ
×
×
6
0
3
0
4
7
合计
22
7
7
10
6
30
A.此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Ⅰ组夫妇若想生育一个健康子女,只需进行B超检查
C.近亲婚配可增加该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通过调查可计算出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43%
10.在鸡中,羽毛斑纹的显现受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C控制,基因型为cc的个体表现为白羽,只有基因C存在时才能显出斑纹;鸡的芦花斑纹、无斑纹分别受Z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让一只纯合白羽母鸡与一只芦花公鸡交配,F1都是芦花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自然条件下,雄性群体中芦花鸡所占比例低于雌性群体
B.鸡群体中关于芦花鸡的基因型共有5种
C.亲本芦花公鸡可能是纯合子,也可能是杂合子
D.让F1公鸡和母鸡自由交配,根据F2表型及比例可推出亲本白羽母鸡的基因型
11.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如图所示,依据中心法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合成子代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
B.HIV的逆转录酶是由病毒自身合成的
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上
D.科学家可以通过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艾滋病
12.科研人员对水稻细胞核中一个DNA片段进行研究,发现其上有三个片段:基因A、基因b和基因间的片段M,现将某外来DNA片段(m)插入该DNA片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m为有效片段(有遗传效应)且插入M片段中,则发生基因重组
B.若碱基对替换发生在基因b中,则属于基因突变
C.基因A和基因b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可能同时得到执行
D.若m为无效片段(无遗传效应)且插入基因A中,则发生基因突变
13.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培育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有7条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乌拉尔图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能够实现杂交表明二者无生殖隔离
B.图示育种方法与诱变育种相比未产生新的基因与新的基因型
C.用秋水仙素对杂种一和杂种二的幼苗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拟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
D.普通小麦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可以互相进行配对
14.目前科学家了解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是化石,但迄今的化石记录仍有许多“缺失”环节。“间断平衡论”能对该现象给出较合理解释:进化过程是由一种在短时间内爆发式产生的进化与在长时间稳定状态下的一系列渐变进化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新物种可在地质史中忽略不计的短时间中突然产生,则在生物演化史中一些代表“连续环节”的“过渡物种”的缺失也就可以理解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化石记录下的生物进化应该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
B.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环境对生物表型有选择作用
C.“间断平衡论”能较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
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等环节
15.CpG岛是基因的启动子处富含GC的区域,在高等动物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中,能在CpG岛产生如图1所示的R-loop结构,细胞内存在RNA酶H可阻止R-loop的积累和持久存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R-loop结构中的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B.R-loop结构会降低DNA分子的稳定性,RNA酶H起有助于维持细胞中基因结构的稳定性
C.若R-loop结构中DNA单链含4000个碱基, 其中A和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0%,则该R-loop结构中的碱基G和C共有8400个
D.当DNA复制和基因转录同向进行时,R-loop结构会阻止DNA复制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有丝分裂过程中,如果着丝粒功能异常,有一些染色体无法被拉向两极而滞留在细胞中间(图1中箭头所指)。研究发现,SPO11是小鼠细胞减数分裂必需的一种酶,它的作用是引起DNA的双链断裂。如果SPO11酶98位的氨基酸改变(用SPO11-cd表示),则该酶催化活性丧失。科研人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正常细胞中导入经诱导才能表达的SPO11基因,发现SPO11高表达会导致有丝分裂过程中一种着丝粒蛋白(CENPA)消失,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着丝粒异常会抑制细胞从两极发出纺锤丝,进而不利于染色体移向两极
B.图1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期最方便进行图2的计数
C.SPO11可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发挥作用,实现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没有催化活性的SPO11-cd酶丧失了原SPO11酶的一切功能
17.在一个蜂群中,多数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并将发育成工蜂。DNMT3酶由DNMT3基因表达产生,它能使DNA上某些基因的启动部位被甲基化而无法表达,如图1所示。而取食蜂王浆的幼虫能抑制DNMT3基因的表达而发育成蜂王,其体内会发生如图2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敲除DNMT3基因,幼虫无需取食蜂王浆也可能发育成蜂王
B.图示过程说明DNA甲基化会影响DNA复制中碱基正常配对
C.基因不表达的原因可能是DNA中的某些部位与DNA聚合酶的结合受阻
D.甲基化使DNA片段中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改变生物的性状
18.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的个体,称为三体(2n+1,配子育性及结实率与二倍体相同)。科学家利用人工构建的一系列增加了不同染色体的野生型水稻三体,分别与野生型水稻的隐性突变体(2n=24)杂交,获得F1,F1植株单独种植,自交得到F2,分别统计各自F2的表现型和比例,可以判断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可能会导致子代中出现三体
B.若某F1植株子代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3:1,则突变基因不位于该三体所在
的染色体上
C.若某F1植株子代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35:1,说明突变基因位于该三体所
在的染色体上
D.需构建24种野生型水稻三体,分别与隐性突变体杂交才能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
19.科研人员在进行玉米杂交实验时发现,某种育性异常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存在如图所示的异常联会情况,减数分裂I后期,异常联会的染色体两两分离,形成的配子中基因存在缺失或重复时表现不育。不考虑其他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育性异常的植株出现的原因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B.图中染色体两两分开的方式有3种,产生6种配子,其中有2种可育
C.该种育性异常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染色体组成与亲本相同的比例占1/4
D.图中变异不利于生物繁殖,进化中导致该不育性状的基因频率会逐渐降低
20.野生大熊猫种群原本分布在中国华南、华东大部以及缅甸和越南的北部地区,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现有野生大熊猫种群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侧6个彼此隔离的山系内。彼此隔离的栖息地“孤岛”让大熊猫种群难以维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大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
B.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大熊猫种群不再进化
C.在不同活动区域的大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提高大熊猫的种群数目
D.增加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21.(10分)如图是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6携带甲病基因。已知当含有决定睾丸发育基因的Y染色体片段易位到其他染色体上后,人群中会出现性染色体为XX的男性,如Ⅱ4。请分析回答:
(1)甲病、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别是_____。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2)Ⅱ5和Ⅱ6若再生一个孩子,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若Ⅰ3、Ⅱ7均无甲病基因,Ⅲ2和Ⅲ3结婚,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_____。
(3)Ⅱ4个体的变异属于_____。若Ⅰ1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Ⅰ2正常,则Ⅱ4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_____。
22.(13分)甲图表示果蝇某正常基因片段控制合成多肽的过程。a~d表示4种基因突变:a表示丢失T/A,b表示T/A变为C/G,c表示T/A变为G/C,d表示G/C变为A/T。假设4种突变都单独发生。乙图表示基因组成为AaBb的个体细胞减数分裂某时期图像。丙图表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所含DNA数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其中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C、GAU),亮氨酸(CUU、CUA、CUG、CUC),甘氨酸(GGU、GGG、GGC、GGA),甲硫氨酸(AUG),终止密码子(UAG、UAA、UGA)。
(1)甲图中过程①所需的酶主要是_____,c突变发生后,转录出的mRNA编码的肽链是_____。
(2)a~b4种基因突变中突变类型不同于其他3种突变的是_____。
(3)图中_____突变对性状无影响,判断依据是_____。
(4)导致乙图中染色体上B、b不同的原因属于_____(填变异种类)。
(5)若要诱发基因突变,一般在丙图中的_____阶段进行诱变,而基因重组发生于_____阶段的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填图中字母)。
23.(10分)植物的自交不亲和性是指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正常雌、雄配子,但不能进行自花传粉的现象。为了将白菜中的自交不亲和基因转入甘蓝型油菜,培育自交不亲和油菜,科研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BC1表示回交一代,即第一次将子一代与亲本之一杂交形成的后代):
(1)根据图中白菜和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组成分析,F1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其中C组染色体有_____条。由于C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会随机移向某一极,F1形成染色体组成为AC的配子的概率为_____,因而F1与亲代母本杂交可获得染色体组成为AACC的BC1植株,并可进一步经选育得到自交不亲和的纯系植株M。植株M自交不亲和的原因是F1中_____。
(2)科研人员将(1)小题中得到的纯系植株M与纯系甘蓝型油菜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植株自交获得的510株植株中,369株为自交亲和植株,其余为自交不亲和植株,初步判断自交不亲和性状是_____(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对子一代植株进行测交,调查测交后代群体的性状分离情况,可验证该判断。符合预期的结果是_____。
24.(10分)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类药物。如表为2005~2008年,该类抗生素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年份
2005
2006
2007
2008
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g
0.074
0.12
0.14
0.19
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2.6
6.11
10.9
25.5
(1)你认为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关联,依据是_____。
(2)试从进化的角度解释耐药率升高的原因:_____。
(3)我国卫生部门建立了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并要求医疗机构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例如,当某抗菌药物的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时,医疗机构应及时将这一预警信息进行通报。分析这一要求的合理性:_____。
(4)人类不断研发和使用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二者之间仿佛发生了一场竞赛。作为这场竞赛的参与者,作为普通人,我们可以做到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5.(12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见的模式生物。果蝇的红眼和白眼、长翅和残翅这两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具体A、a与B、b控制眼色还是翅型未知)。已知两对等位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现有两组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研究者丢失了亲代个体表型的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①记录的实验结果可以分析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分别是_____;分析实验②记录的实验结果,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情况为_____。
(2)让实验①中F1的长翅红眼果蝇随机交配,F2中与F1表型不同的果蝇占_____,F2雌果蝇中纯合长翅红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
(3)假设实验②中F1的长翅白眼雄果蝇产生的含a基因的配子一半致死,则让实验②中F1的长翅红眼雌果蝇与长翅白眼雄果蝇交配,F2中出现残翅白眼果蝇的概率是_____;若F2中的长翅白眼雌果蝇与F1的长翅白眼雄果蝇杂交,则后代中长翅:残翅=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
B、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因此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为16种,B正确;
C、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学两大基本规律,C错误;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A、研究表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A错误;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之所以更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和DNA容易分开研究 ,通过32P和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没有提取DNA或蛋白质,避免了提取物中少量杂质的干扰,B正确;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35S标记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C错误;
D、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第5组加入S型菌的提取物和DNA酶,DNA酶使DNA水解,利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D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解析】在不考虑互换的情况下,每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不同的次级精母细胞,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组成相同的精细胞,图中①④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②⑥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③⑦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⑤⑧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因此上述精细胞至少来自4个精原细胞,故AB正确;1个次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个相同的精细胞,图中8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各不相同,至少来自8个次级精母细胞,故C正确;①⑦不可能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故D错误。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可知,DNA中的碱基A可以与碱基T进行配对,还可以与BrdU上的碱基进行配对,A正确。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后,细胞变为2个,每个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每个DNA均有1条DNA单链上掺有BrdU,故第一次分裂得到的2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均呈深蓝色,B正确。第二次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两个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均为一条染色单体是浅蓝色的,另一条染色单体是深蓝色的,在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时,浅蓝色和深蓝色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两极,因此形成的子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情况有多种,但得到的4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不可能均呈浅蓝色,C错误。第二次有丝分裂得到的4个细胞可能均是10条染色体为深蓝色、10条染色体为浅蓝色,这样在进行第三次有丝分裂时,以1个细胞为例,前期和中期的细胞内有10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中一条为深蓝色、一条为浅蓝色,另10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均为浅蓝色,有丝分裂后期随着丝粒分裂,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可能均含深蓝色的染色体,可推知第三次分裂得到的8个细胞中可能均含深蓝色的染色体,D正确。
5.答案:A
解析:从题图所示实验过程可知,科研小组利用酶的专一性,向S型菌的提取物中分别加入蛋白酶、酯酶、RNA酶和DNA酶,以除去相应的分子,然后进行研究,属于对比实验,但并没有把这些物质分离开,A错误、B正确;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因而①~⑤组混合培养后,只有第⑤组不会出现S型菌,其他组均会出现S型菌,C正确;混合培养后出现的S型菌是由R型菌吸收S型菌DNA转化而来,故与原S型菌的遗传信息存在差异,D正确。
6.答案:B
解析:基因的转录启动部位被甲基化修饰,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变,但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属于表观遗传,A正确;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具有的微小差异与表观遗传有关,B错误;烟草烟雾中的某些化学物质会使DNA的甲基化水平提高,对表观遗传作用有影响,C正确;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可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使抑癌基因沉默的表观遗传现象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发生,D正确。
7.答案:C
解析:NMD作用有助于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的转录产物,有助于防止mRNA转录错误对人产生不良影响,A正确;由题图可知,SURF复合物能识别异常mRNA的终止密码子,B正确;相对于正常mRNA,异常mRNA的终止密码子提前,故NMD降解机制能有效防止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的毒性蛋白的产生,C错误;异常mRNA与正常mRNA长度相同,推测异常mRNA产生的原因是其对应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mRNA的降解产物为核糖核苷酸,D正确。
8.答案:D
解析:将基因型为Aa的水稻连续自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1/4AA、1/2Aa、1/4aa,F2的基因型为3/8AA、1/4Aa、3/8aa,F3的基因型为7/16AA、1/8Aa、7/16aa;将基因型为Aa的水稻连续随机交配,A、a基因的基因频率均不变,所得F1、F2、F3中Aa的基因型频率都为1/2,A、B错误。将基因型为Aa的水稻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所得F1的基因型为1/3AA、2/3Aa,F2的基因型为3/5AA、2/5Aa,F3的基因型为7/9AA、2/9Aa,C错误。将基因型为Aa的水稻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则所得F1的基因型为1/3AA、2/3Aa,F2的基因型为1/2AA、1/2Aa,F3的基因型为3/5AA、2/5Aa,D正确。
9.答案:C
解析:根据Ⅰ组家庭情况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但题中所示的调查群体数不够大,所以不能判断该病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该病属于单基因(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Ⅰ组夫妇若想生育一个健康子女,最好进行基因检测,并根据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基因检测的结果采取优生措施,B错误;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共同携带同一隐性致病基因的概率可能较高,所以近亲婚配可增加该遗传病的发病风险,C正确;题中所示的调查群体数不够大,且为家系中的调查结果,根据题中信息无法得出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D错误。
10.答案:D
解析:由题意可知,对于雄性群体,当基因型为C_ZBZB和C_ZBZb时表现为芦花鸡,对于雌性群体,当基因型为C_ZBW时表现为芦花鸡,雄性群体中芦花鸡所占比例高于雌性群体,A错误;芦花鸡的基因型分别是C_ZBZB、C_ZBZb和C_ZBW,共6种,B错误;由于F1全是芦花鸡,因此亲本芦花公鸡的基因型是CCZBZB,C错误;纯合的白羽母鸡基因型是ccZBW、ccZbW、CCZbW,三种基因型的个体与基因型为CCZBZB的个体杂交,F1都全为芦花鸡,F1自由交配,F2表现型及比例见表格:
亲本基因型
F1基因型
F2表现型及比例
ccZBW×CCZBZB
CcZBZB、CcZBW
芦花鸡︰白羽鸡=3︰1,雌、雄中均是该比例
ccZbW×CCZBZB
CcZBZb、CcZBW
芦花鸡︰白羽鸡=9︰7
CCZbW×CCZBZB
CCZBZb、CCZBW
芦花鸡︰白羽鸡=3︰1,白羽鸡只出现在雌性中
故根据F2表现型及比例可推出亲本白羽母鸡的基因型,D正确。
11.答案:B
解析: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所以需要先经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然后再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蛋白质外壳,即至少要通过图中的④②③环节完成,A正确;虽然HIV自身含有逆转录酶,但该酶的合成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的,B错误;HIV病毒通过④逆转录过程形成的DNA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核DNA上,C正确;艾滋病病毒要经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然后再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因此可以通过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增殖,进而治疗艾滋病,D正确。
12.答案:C
解析:若m为有效片段且插入M片段中,则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若碱基对替换发生在基因b中,则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可能使基因A和基因b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同时得到执行,C错误;若m为无效片段且插入基因A中,则发生基因突变,D正确。
13.答案:C
解析:由题图可知,杂种一的染色体组成为AB,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故乌拉尔图小麦和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图示育种方法为多倍体育种,与诱变育种相比,虽未出现新的基因,但出现了新的基因型,B错误;杂种一(染色体组成为AB)和杂种二(染色体组成为ABD)均无同源染色体,用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一和杂种二的幼苗可以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拟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C正确;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成为AABBDD,每个染色体组含有7条染色体,其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不存在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进行相互配对的现象,D错误。
14.答案:B
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化石记录下的生物进化应该是一个连续渐变的过程,A正确;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环境对生物表型有选择作用,B错误;“间断平衡论”认为进化过程是由一种在短时间内爆发式产生的进化与在长时间稳定状态下的一系列渐变进化之间交替进行的过程,能较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C正确;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等,它们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正确。
15.答案:A
解析:R-I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其中双链DNA中的嘌呤碱基总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单链RNA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因此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A错误;
R-loop是细胞内的一种特殊的三链核酸结构,RNA酶H作用于R-loop,阻止了它们的积累和持久存在,说明RNA酶H可以水解异常的RNA,维护基因组稳定,B正确;R-loop结构包含两条DNA单链和一条mRNA单链,因此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由于该结构中DNA单链含有4000个碱基,其中A和T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0%,则C和G含有70%,因此一条DNA单链上C和G的总和为2800个,由于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DNA单链和mRNA单链上也分别有C和G碱基2800个,所以该结构G和C共有2800×3=8400个,C正确;R-loop结构的出现会影响基因的转录和稳定性,当DNA复制和基因转录同向进行时,R环还会阻止DNA复制,D正确。
16.答案:ABD
解析:A、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功能异常,有一些染色体无法被拉向两极而滞留在细胞中间,而小鼠细胞中的纺锤体是前期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着丝粒异常不会抑制纺锤丝的形成,A错误;B、图1的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有利于观察异常染色体,但不意味着最方便进行图2的计数,B错误;C、SPO11是小鼠细胞减数分裂必需的一种酶,它的作用是引起DNA的双链断裂。SPO11可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发挥作用,实现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C正确D、根据图2可知,没有催化活性的SPO11-cd酶也会导致10%的细胞缺失CENPA,可见其没有丧失原SPO11酶的一切功能,D错误。
故选:ABD。
17.答案:BCD
解析:由题意可知,如果敲除DNMB基因,则无DNMT3酶产生,某些基因不会被甲基化,从而正常表达,使幼虫无需取食蜂王浆也可能发育成蜂王,A正确;图示过程说明DNA甲基化后并未影响DNA复制中碱基正常配对,B错误;DNA甲基化会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等与DNA部分区域的识别和结合,从而影响转录和翻译,影响基因的表达,C错误;甲基化不改变DNA片段的遗传信息,D错误。
18.答案:ABC
解析:
A、减数分裂过程中,某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会产生某一号染色体有两条同源染色体的配子,该配子受精作用后会导致子代中出现三体,A正确;
B、若突变基因不位于三体所在的染色体上,则某隐性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相关野生型三体的基因型为AA,二者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自交后代比例为3: 1,B正确;
C、若突变基因位于三体所在的染色体上,隐性突变体的基因型为aa,相关野生型三体的基因型为AAA,二者杂交,F1的基因型有两种,Aa和AAa, Aa植株自交后代比例为3: 1, AAa的植株自交后代比例为35:1,C正确;。D、确定突变基因的位置,需构建12种水稻野生型三体分别与隐性突变体杂交,D错误。故选ABC。
19.答案:AB
解析:A、由题图分析可知:育性异常的植株出现的原因是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错误拼接即易位,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由题干信息减数分裂后期,异常联会的染色体两两分离可知:该育性异常的植株两两分开的方式有相间分离即含有基因A、B、E、F的染色体移向细胞的一极,即产生基因型为ABEF的配子,含有基因A、F、B、E的染色体移向细胞的另一极,产生基因型为AFBE的配子,以该方式分开形成的两种配子均可育;相邻分离:包括上下分开或左右分开,上下分开时,产生基因型为ABBE和AFFE的配子,同理,左右分开时会产生基因型为AABF和BEEF的配子,基因存在缺失或重复时表现不育,所以以相邻分离方式产生的4种配子不育,B正确;
C、结合B选项的分析可知:该种育性异常的植株仅ABEF和AFBE的配子可育,比例为1:1,若该种育性异常的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染色体组成与亲本相同(只有杂合子才能和亲本染色体一样出现异常联会)概率为1/2,C错误;
D、该不育性状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与基因频率无关,D错误。
故选AB。
20.答案:AD
解析:A、动物的繁育能力可影响种群的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故大熊猫的自然种群个体数量低与其繁育能力有关,A正确;
B、隔离阻碍了各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但种群内部可进行基因交流,大熊猫种群可进化,B错误;
C、由于地理隔离导致大熊猫不能相遇,在不同活动区域的大熊猫种群间建立走廊,,可以使熊猫聚集,多个种群集合为一个,熊猫的种群数下降,C错误; D、增加大能猫自然保护区的面积,给大熊猫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D正确。
故选AD。
21.答案:(1)A、B
(2)3/8;7/16
(3)染色体结构变异(易位);0
解析:(1)Ⅰ3和Ⅰ4都患乙病,生下了正常女儿Ⅱ9,可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结合题意,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5和Ⅱ6的基因型均为Aa,所以Ⅱ5和Ⅱ6若再生一个孩子为正常男孩的概率为3/4 ×1/2=3/8,若Ⅰ3、Ⅱ7均无甲病基因,结合题意,Ⅲ2的基因型为aabb,关于甲病Ⅰ3、Ⅰ4基因型分别为AA、Aa,故Ⅱ8基因型为1/2AA,1/2Aa,Ⅲ3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2×1/2=1/4,故Ⅲ3的基因型为1/4AaBb,3/4AABb,Ⅲ2和Ⅲ3结婚,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7/8=7/16。
(3)Ⅱ4个体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若Ⅰ1为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设相关基因用H、h表示,则Ⅰ1基因型为XHXh,Ⅰ2正常,即基因型为XHY,Ⅱ4染色体组成为XX,所以Ⅱ4不可能患此病。
22.答案:(1)RNA聚合酶;天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
(2)a
(3)b;突变后的密码子决定的氨基酸与突变前相同
(4)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5)b;c
解析:(1)甲图中过程①属于转录,转录需要RNA聚合酶来催化RNA的合成。c表示T/A变为G/C,c突变发生后,转录得到的mRNA碱基序列为—GAUCUAGGGUAUG—,编码的肽链是天冬氨酸—亮氨酸—甘氨酸—酪氨酸。
(2)a表示丢失T/A,b表示T/A变为C/G,c表示T/A变为G/C,d表示G/C变为A/T。a~b4种基因突变中只有a是碱基对的缺失,其他均为碱基对的替换,故突变类型不同于其他3种突变的是a。
(3)据题意可知,b表示T/A变为C/G,则相应的密码子由GAU变为GAC,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发生b突变后的密码子对应的氨基酸不变。
(4)乙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减数分裂某时期的图像,导致乙图中染色体上B、b不同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交叉互换)。
(5)基因突变一般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即丙图中的b阶段,此阶段DNA复制时发生解旋,结构稳定性有所下降,而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处于丙图中的c阶段。
23.答案:(1)AAC;9;1/512;有一个A染色体组来自白菜,该染色体组带有自交不亲和基因
(2)隐性;自交亲和:自交不亲和=1:1
解析:(1)白菜(AA)有20条染色体,甘蓝型油菜(AACC)有38条染色体,则CC共含18条染色体。根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特点可知,F1的染色体组成为AAC,其中C组染色体有9条;由于C组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会随机移向某一极,C组中9条染色体移向同一极的概率是(1/2)9,所以F1形成染色体组成为AC的配子的概率为(1/2)9=1/512;由于F1中有一个A染色体组来自白菜,该染色体组带有自交不亲和基因,因此F1与亲代母本杂交可获得染色体组成为AACC的BC1植株,并经进一步选育得到自交不亲和的纯系植株M。
(2)纯系植株M(自交不亲和)与纯系甘蓝型油菜(自交亲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植株可自交产生后代,说明子一代植株为自交亲和植株。子一代自交后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自交不亲和应是隐性性状。如果自交不亲和是隐性性状,自交亲和是显性性状,则子一代是杂合子,子一代进行测交实验时,后代中自交亲和:自交不亲和=1:1。
24.答案:(1)存在;随着住院患者人均抗生素使用量逐年增加,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升高
(2)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细菌中本来就存在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经过长时间选择,细菌的耐药率逐渐升高(意思对即可)
(3)可以提醒医生换用其他抗菌药物,避免主要目标菌对这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进一步升高(合理即可)
(4)不盲目使用抗生素
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2005~2008年,随着住院患者该类抗生素的人均使用量逐年增加,患者体内某种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逐年增加,显然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
(2)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细菌中本来就存在着抗药性的差异,抗生素的作用是对细菌进行选择,抗药性强的细菌存活下来的机会更大,并能够繁殖后代,后代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会逐渐增多,经过长时间选择,细菌的耐药率逐渐升高。
(3)当某抗菌药物的主要目标菌耐药率超过30%时,医疗机构及时将这一预警信息进行通报,这样做的合理性表现在可以提醒医生换用其他抗菌药物,避免主要目标菌对这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一步增强。
(4)针对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不断提高的现象,我们的做法应该是不盲目使用抗生素,这样有利于控制细菌的耐药性,降低研发、使用抗生素的成本。
25.答案:(1)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B、b)在X染色体上
(2)7/16;1/8
(3)1/12;9:1
解析:(1)由实验①中亲本的基因型和F1的表现型可推知,长翅对残翅为显性,红眼对白眼为显性。实验②中F1的翅型与性别无关,但眼色与性别有关,可推知控制长翅和残翅的基因(A、a)在常染色体上,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B、b)在X染色体上。
(2)实验①中F1的长翅红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其随机交配,两对基因分开分析,Aa×Aa产生的后代中,无论是雄果蝇还是雌果蝇,长翅和残翅的比例均为3:1;XBXb×XBY产生的后代中,雌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则F2中与F1表型相同的果蝇占3/4×3/4=9/16,与F1表型不同的果蝇占1-9/16=7/16。F2摊果蝇中纯合长翅红眼个体(AAXBXB)所占的比例为1/4×1/2=1/8。
(3)实验②中F1的长翅红眼雌果蝇与长翅白眼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已知F1长翅白眼雄果蝇产生的含a基因的配子一半致死,仅考虑基因A、a,则其产生a配子的概率为(1/2×1/2)/(1-1/2×1/2)=1/3,进一步综合分析可知F2中出现残翅白眼果蝇(aaXbXb、aaXbY)的概率是1/3×1/2×1/2=1/12。经分析知F2中的长翅白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2/5AAXbXb、3/5AaXbXb,其与F1的长翅白眼雄果蝇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如表所示(仅分析基因A、a):
雄配子
2/3A
1/3a
雌配子
7/10A
14/30AA
7/30Aa
3/10a
6/30Aa
3/30aa
后代中长翅:残翅=9:1。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创新班6月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期创新班6月月考生物试题及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期末生物达标训练卷二: 这是一份河南省洛阳市孟津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期末生物达标训练卷二,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