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生物进化导学案
展开2024年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生物进化导学案
复习内容 |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
复习目标 | 1.举例说明协同进化形成的原因,理解协同进化的概念 2.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3.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
一、知识网络梳理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丧失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易错提醒 分析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在关系
易错提醒 辨析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三个易误点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 |
二、回归教材
1.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______ 多样性(_____ 多样性) 、 ______
多样性和 ____________ 多样性。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核心: )
(1)适应是_______ 的结果。
(2)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____________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4) _________ 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______ 形成新的物种。
(5)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______ 与______ 、_______与______ 间________ 的过程。
(6)生物多样性是___________ 的结果。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包括_____________的价值,如: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 的价值,如: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
(2)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固碳、供氧;森林和草地具有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作用;湿地可以蓄洪防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_________ 它的直接价值。
(3)潜在价值:目前人们________ 的价值。潜在价值≠没有价值。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________ 具有重要意义,
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结果,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既有新物种的形成,也有一些原有物种的灭绝。人类活动大大__________了物种灭绝速度。威胁野生物种生存的人类活动,主要是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等。
(1)人类活动__________ ,主要表现为使得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
(2)掠夺式利用(包括过度采伐、滥捕乱猎);(3)环境污染;(4)农业和林业品种的单一化
(5)外来物种的盲目引入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__________保护: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_______ 以及_________ 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2)_________保护: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例如,建立植物园、动物园以及濒危动植物繁育中心等。这是为行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3)利用_____________ 对濒危物种的_______ 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基因库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处理好_______ ;加强立法、执法、宣传教育;_______
就是最好的保护;做好生态系统管理,深入保育研究。
三、模拟训练
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下列不属于协同进化实例的是
A.新冠病毒“友好”借居人类 B.某种长有细长花矩的兰花和生有细长口器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C.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鹿的数量剧增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而它们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
2.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下列事实不属于协同进化的是
A. 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
B. 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 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 生活在草原上的羚羊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 4 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
3.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但在马里亚纳海沟7000米以下,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的深海环境中生存着一个通体透明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研究发现,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诱导超深渊狮子鱼发生了定向突变
B. 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基因进行了选择
C. 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
D. 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不同
4.历史上饱受风沙侵害的陕北榆林市,在毛乌素沙漠腹地营造起165处万亩以上的成片林,植被逐渐恢复形成森林,动物种类也逐渐增多,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塞上绿洲”,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 向该生态系统中大量任意引入外来物种可以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其抵抗力稳定性
C.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能量
D. 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是人类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之一
5. 人类的活动在创造文明的同时,也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类要善待环境,否则生态环境问题会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为了尽快恢复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及其生态,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长江流域采取“十年禁渔”的措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中有臭氧层破坏,水资源短缺等
B. “十年禁渔”是保护长江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C. “十年禁渔"期间,长江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将会逐渐增强
D. 缓解温室效应的有力措施有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能源等
6. 生态环境破坏、过度捕捞等导致长江中下游生态退化,渔业资源锐减,长江江豚、中华鲟等长江特有珍稀动物濒临灭绝。为了挽救长江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长江10年禁渔”等保护政策,对长江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长江鱼类资源稳定恢复的关键在于长期禁渔
B. 定期投放本土鱼类鱼苗是促进长江鱼类资源快速恢复的手段之一
C. 长江保护应在优先保护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D. 挽救长江江豚等珍稀濒危动物长期有效的措施是建立人工养殖场,进行易地保护
7. 判断自然保护区是否真正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全球性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蚂蟥吸食的脊椎动物血液中的DNA(iDNA),对某自然保护区内的脊椎动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叙述正确是
A. 蚂蟥与被吸食血液的大型脊椎动物之间属于捕食关系
B. 利用iDNA无法研究脊椎动物在自然保护区内的空间分布
C. 利用iDNA可以研究脊椎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
D. 自然保护区的美景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属于其间接价值
8.龙血树是一种生长在我国云南、海南等地的观赏树种,其树脂可加工成一种名贵的中药。随着人们对龙血树野生资源的掠夺性采伐和环境的破坏,龙血树已被列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龙血树对人类具有直接价值 B.人类活动是造成龙血树成为濒危物种的主要原因
C.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龙血树的基因进行保护
D.建立龙血树自然保护区,禁止人类对龙血树进行任何形式的开发和利用
9.近日,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首次现身滹沱河湿地,这表明经过多年的治理和湿地修复后,该地的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揹施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应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树立人们的保护意识
C.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在于青头潜鸭等物种的多样性 D.可利用生物技术对青头潜鸭的基因进行保护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自然选择有关 B.外来物种的引入一定会危害生物多样性
C.新物种的诞生仅丰富了物种多样性 D.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1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
B.黄山、黄河等生态系统能激发创作灵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C.生物多样性中遗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12.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丧失,表现在生境面积剧烈减少,被改变或者被破坏。生境片断化往往出现在大面积生境被农业或其他发展而碎裂的地方。集合种群在片断化的生境中形成。生境片断化后形成不同的斑块,邻近斑块中的局域种群向较大斑块中迁移,形成集合种群,集合种群生态学的研究证明斑块(生境片断化)中的局域种群迁入率越高,其灭绝的风险就越低。生境片断化间隔距离过大,其灭绝的概率有所增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生境片断化是某些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之一
B.集合种群的形成补偿了该斑块中局域种群的个体灭绝
C.生境片断化间隔距离过大,集合种群的持续时间长,其灭绝概率高
D.对生物最有效的保护就是根据片断化生境的大小来建立自然保护区
1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遗传多样性
B.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减少时,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也会减少
C.当遗传多样性发生变化时,不会影响到生态系统多样性
D.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
14.下列关于物种灭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施再引进工程会由于引进外来物种给当地物种带来灾难 B.环境污染是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
C.栖息地内箭竹大面积死亡,大熊猫就可能出现生存危机 D.滥捕乱猎是物种灭绝的直接原因之一
15.“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正确处理人、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人类唯一正确的选择。下列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来分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蓄洪抗旱、净化水质等直接使用价值
B.常有人将从市场上买来的动物放归自然环境,这种“放生”行为一定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C.温室效应可能导致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融化,从而导致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
D.应将各地濒危野生物种都迁移到自然保护区并加以保护,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四、高考真题回顾
16.【2022广东卷】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表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是
A. 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B. 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C. 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D. 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17.【2022河北卷】某植物叶片含有对昆虫有毒的香豆素,经紫外线照射后香豆素毒性显著增强。乌凤蝶可以将香豆素降解,消除其毒性。织叶蛾能将叶片卷起,取食内部叶片,不会受到毒害。叙述错误是
A. 影响乌凤蝶对香豆素降解能力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B. 为防止取食含有强毒素的部分,织叶蛾采用卷起叶片再摄食的策略
C. 乌凤蝶进化形成香豆素降解体系,是香豆素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
D. 植物的香豆素防御体系和昆虫的避免被毒杀策略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18.【2022湖北卷】新冠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基因组含有约3万个核苷酸。该病毒可通过表面S蛋白与人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而进入细胞。在细胞中该病毒的RNA可作为mRNA,指导合成病毒复制所需的RNA聚合酶,该聚合酶催化RNA合成时碱基出错频率为10-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新冠病毒RNA聚合酶可作为研制治疗新冠肺炎药物的有效靶标
B. 新冠病毒只有在选择压力的作用下才发生基因突变
C. ACE2蛋白的出现是人类抵抗新冠病毒入侵的进化结果
D. 注射新冠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识别ACE2蛋白的抗体
19.【2022广东卷】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国宝,是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要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从生态学的角度看,海南热带雨林的直接价值体现在其
A. 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功能,被誉为“绿色水库”
B. 是海南省主要河流发源地,可提供灌溉水源,保障农业丰产丰收
C. 形成了独特、多样性的雨林景观,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D. 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CO2,在植被和土壤中积累形成碳库
20.【2021广东卷】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
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5%、85% B.35%、65% C.45%、55% D.25%、75%
2024年高考生物学一轮复习 生物进化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知识网络梳理
1.生物圈 遗传 物种 2.直接 间接 就地保护 易地保护 生物技术
二、回归教材
1.遗传(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2.自然选择学说 (1)自然选择 (2)种群 (3)突变和基因重组 (4)自然选 隔离
(5)生物 生物 生物 无机环境 协同进化 (6)协同进化
3(1)实用意义 非实用意义 (2)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 大于 尚不太清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加快 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 掠夺式利用 (1)对野生物种生存环境的破坏
(2)易地 (3)生物技术 基因 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就地保护
三、模拟训练
1—5 CADBC 6—10 BCDCA 11—15 BDCAC
四、高考真题回顾
16—20 CBACD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是一份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边练边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 生物进化理论基础: 这是一份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案 生物进化理论基础,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边练边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体液调节导学案: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体液调节导学案,共8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回归教材,高考真题回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