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有机推断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 )
A.钠 B.氯 C.氟 D.硫
2.下列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
A.C2H2 B.N2H4 C.Na2O2 D.NH4NO2
3.、为第三周期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二者形成的一种化合物能以的形式存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原子半径:
B.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
C.同周期元素形成的单质中氧化性最强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均为强电解质
4.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了科学家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薄荷醇”方面作出的贡献。关于薄荷醇(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乙醇的同系物 B.可被氧化为醛
C.与 互为同分异构体 D.可发生消去反应
5.双碱法脱除烟气中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脱除的目的是防止污染空气
B.过程I中,表现出还原性
C.脱除的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
D.过程Ⅱ中,可氧化
6.中和滴定时,下列操作不会引起误差的是( )
A.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烘干就注入待测溶液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就直接注入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加入待测溶液
D.滴定管下端留有气泡,就开始滴定,滴定后气泡消失
7.制备二氧化硫并检验其性质,用铜和浓硫酸在试管中制得二氧化硫,先通到品红溶液中,然后通到新制氯水中,最后尾气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氧化产物 B.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漂白性
C.新制氯水褪色体现的氧化性 D.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处理尾气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化钠溶液与硝酸混合:
B.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
C.过量的氨水与少量氯化铝溶液混合:
D.溶液与少量溶液混合:
9.已知:软脂酸化学式为C15H31COOH,硬脂酸化学式为C17H35COOH,二者属饱和一元羧酸,油酸化学式为C17H33COOH(烃基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某物质的结构简式为,关于该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发生取代反应 B.可用于萃取溴水中的溴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三种有机物
10.关于化合物(a)、(b)、(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互为同分异构体 B.a、b的一氯代物都只有一种
C.a、c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D.b、c都属于苯的同系物
11.能证明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的事实是( )
A.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溶液红色退去
B.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退去
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退去
D.滴入甲基橙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黄色退去
12.足量铁粉与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了减慢反应速率,但不减少氢气的产量,可以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
A.NaNO3溶液 B.NaOH溶液 C.Na2CO3固体 D.NaCl溶液
13.合成氨反应为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下列有关合成氨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ΔS>0
B.反应的ΔH=E(N-N)+3E(H-H)-6E(N-H) (E表示键能)
C.反应中每消耗1mol H2转移电子的数目约等于2×6.02×1023
D.反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可提高H2的平衡转化率
14.洁厕灵和“84”消毒液是常用的家用清洁剂和消毒剂,它们的有效成分分别为HCl和NaClO,已知NaClO+2HCl=NaCl+X↑+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可用氯气和氢氧化钠制备“84”消毒液
C.X气体为氯气
D.生活中可以将两者混用,增强清洁效果
15.工业上可通过“酸性歧化法”和“电解法”制备。“酸性歧化法”中,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先生成,进而制备的流程如下所示。
实验室中模拟“酸性歧化法”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加快“熔融”反应速率,可将矿石粉碎,并用玻璃棒不断翻炒固体
B.“酸化”时若改用盐酸,则反应为
C.“结晶”获取晶体时采用蒸发结晶
D.该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还原反应至少有2个
16.提纯下列物质所选试剂及对应分离方法均可行的是
物质
杂质
试剂
方法
A
乙烷
乙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洗气
B
乙酸乙酯
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洗涤分液
C
溴苯
溴
碘化钾溶液
萃取分液
D
乙醇
水
生石灰
蒸馏
A.A B.B C.C D.D
17.向盛有碘水的A、B的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静置,最后观察到( )
A.都分两层,下层有颜色
B.都分两层,上层有颜色
C.都分两层,加四氯化碳的试管中下层有颜色;加酒精的试管中上层有颜色
D.加四氯化碳的试管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有颜色;加酒精的试管不分层,有颜色
18.已知反应式:aX(g)+bY(g)pQ(s)+qZ(g),已知反应已达平衡:此时c(X)=0.3mol/L,其他条件不变,容器缩小到原来的1/2,一段时间后重新达到平衡,测得c(X)=0.5mol/L,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向逆方向移动 B.Y的转化率增大
C.a+b>p+q D.Z的体积分数减小
19.一固体混和物,可能有氯化钙、碳酸铵、烧碱、硫酸铵,将它溶解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无其它明显现象,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原混和物中肯定有( )
A.CaCl2和(NH4)2SO4 B.(NH4)2SO4和(NH4)2CO3
C.NaOH和CaCl2 D.NaOH和(NH4)2SO4
二、多选题
20.实验室制备的反应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B.的电子式:
C.是V型的非极性分子
D.的结构式:
三、工业流程题
21.重晶石()作为原料制备金属钡及其他含钡化合物的方法如下图:
完成下列填空:
(1)Ba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族,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形状是_______。图中涉及的第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可以判断其中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反应是_______(选填流程中的反应编号)。
(2)配平BaS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溶液中BaS是否完全反应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液,加入_______(填试剂),有黑色沉淀生成,则BaS未反应完全。
(3)工业上,利用反应①②而不用BaS直接与稀硝酸反应制的原因是_______。
(4)元素的金属性:Al_______Ba(选填“>”或“<”);已知:沸点Al>Ba,反应④在真空容器中可以发生的理由是_______。
四、实验题
22.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的试剂三草酸合铁(Ⅲ)酸钾晶体K3 [Fe(C2O4)3]·3H2O。某课外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Fe(C2O4)3]·3H2O)中铁元素含量,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称量2.000g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配制成250ml溶液。
步骤二:取所配溶液25.00ml于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滴加KMnO4溶液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同时,MnO4-被还原成Mn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一小匙锌粉,加热至黄色刚好消失,过滤,洗涤,将过滤及洗涤所得溶液收集到锥形瓶中,此时,溶液仍呈酸性。
(1)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__C2O42−+__MnO4-+__H+ → __ CO2↑+__Mn2++__H2O
(2)若某溶液中存在同浓度的Fe2+和C2O42−,加入酸性KMnO4,_______先被氧化(填离子符号);
(3)步骤二中加入一小匙锌粉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4)用0.010mol/L 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15.00ml,则测得含铁量___________。
五、有机推断题
23.世界杯精彩落幕,阿根廷不负众望。你想拥有一件梅西的球衣吗?一件带着独特光泽的涤纶球衣,一件高分子材料的传世之作。下面是合成涤纶的流程图:
(1)写出中间产物的结构简式:A_______,C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所需的试剂:②_______,⑤_______。
(3)反应过程中的7步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属于氧化反应的有_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有_______。
(4)写出合成“涤纶”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六、原理综合题
24.工业上,在催化剂条件下,用NH3作为还原剂将烟气中的NOx还原成无害的氮气和水,反应方程式可表示为:2NH3(g)+NO(g)+NO2(g)2N2(g)+3H2O(g)
(1)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20min时达到平衡,生成N20.6mol,则平均反应速率v(NO)=_______。可从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判断上述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其理由是_______。
(2)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达到新的平衡后NO的浓度为原来的1.6倍,平衡常数为K2,则K1与K2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选填编号)。
a.K1<K2 b.K1=K2 c.K1>K2 d.无法确定
(3)若其中的反应转化率(α)与反应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判断:P1_______P2(填“>”、“<”或“=”)。该反应是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4)与Cl2相比较,ClO2处理水时被还原成Cl-,不生成有机氯代物等有害物质。工业上可用亚氯酸钠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ClO2,反应如下:NaClO2+HCl→ClO2↑+NaCl+ (没有配平)
补全方程式并配平,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_______
NaClO2+ HCl→ ClO2↑+ NaCl+
(5)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若生成0.2 mol ClO2,转移电子数为_______个。
参考答案
1.C
【分析】先判断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再根据元素周期律,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氟核外有两层电子,钠、硫、氯核外有三层电子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顺序为;钠、硫、氯、氟。
【详解】A.钠在四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故A错误;
B.氯的原子半径大于氟,故B错误;
C.氟的原子半径最小,故C正确;
D.硫的原子半径大于氯和氟,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2.C
【详解】A.C2H2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A不符合题意;
B.N2H4只含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B不符合题意;
C.Na2O2含钠离子和过氧根形成的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同时含有两个O原子形成的非极性共价键,C符合题意;
D.NH4NO2虽为离子化合物,但不含非极性共价键,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D
【分析】Cl元素最高正价+7价,最低负价-1价,代数和为6,所以Y为Cl元素,根据形成的化合物离子判断X为+5价,因为是第三周期元素,故X为P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原子半径P>Cl,A正确;
B.两者对应的氢化物为PH3和HCl,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氢化物还原性降低,PH3>HCl,B正确;
C.同周期Cl元素单质的氧化性最强,C正确;
D.HClO4为强酸即强电解质,H3PO4为中强酸,弱电解质,D错误;
故答案为:D。
4.D
【详解】A.薄荷醇分子中有环,乙醇分子中无环,二者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
B.α-C上只有一个H原子,无法氧化为醛,B错误;
C. 分子式为C11H22O,与薄荷醇的分子式为C10H20O 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C错误;
D.薄荷醇的两个β-C上均有H原子,可发生消去,D正确;
故选D。
5.B
【分析】过程I中,SO2被NaOH吸收,生成Na2SO3和水,过程I中,Na2SO3、Ca(OH)2与O2反应,生成NaOH和CaSO4,过程I中NaOH被消耗,过程II中又生成NaOH,所以双碱法脱硫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总反应为2Ca(OH)2+2SO2+O2=2CaSO4+2H2O。
【详解】A.有毒会污染空气,脱除的目的是防止污染空气,故A正确;
B.过程I中,SO2被NaOH吸收,生成Na2SO3和水,S元素化合价不变,表现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故B错误;
C.过程I中NaOH被消耗,过程II中又生成NaOH,所以双碱法脱硫过程中,NaOH可以循环利用,故C正确;
D.过程Ⅱ方程式为:2Ca(OH)2+O2+2Na2SO3=2CaSO4+4NaOH,可氧化,故D正确;
故选B。
6.A
【详解】A.锥形瓶用来盛放待测液,滴定前用移液管或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放入锥形瓶,由此可见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烘干就注入待测溶液,对结果无影响,A正确;
B.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直接注入标准溶液进行滴定,使得标准液浓度偏低,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待测液浓度偏高,B错误;
C.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用待测溶液润洗后再加入待测溶液,使得待测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高,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待测液浓度偏高,C错误;
D.滴定管下端留有气泡,就开始滴定,滴定后气泡消失,使得消耗标准液体积偏大,待测液浓度偏高,D错误;
答案选A。
7.B
【详解】A.用浓硫酸与铜反应制备,发生反应(浓):,是还原产物,A错误;
B.能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从而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的漂白性,B正确;
C.与新制氯水发生反应使新制氯水褪色,体现了的还原性,C错误;
D.在饱和亚硫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应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处理尾气,D错误;
故选B。
8.D
【详解】A.硝酸为强氧化性酸,能氧化-2价的硫,-2价的硫向相邻价态0价变化,所以硫化钠溶液跟稀硝酸相混合:,故A错误;
B.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离子方程式为:3Fe+8H++2═3Fe2++2NO↑+4H2O,故B错误;
C.过量的氨水与少量氯化铝溶液混合得到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溶液与少量溶液混合产生碳酸钡沉淀,离子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烃基中的—C17H33含有碳碳双键,与氢气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A错;
B.溴能与该物质中的碳碳双键发生加成反应,该物质不能用作萃取剂,B错;
C.结构中的碳碳双键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使之褪色,C正确;
D.该物质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能生成4种有机物:甘油、C17H35COOH、C17H33COOH、C15H31COOH,D错;
答案为C。
10.C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c与a、b的分子式不同,不可能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b分子中含有2类氢原子,一氯代物有2种,故B错误;
C.由结构简式可知,a、c都是烃类,都能在氧气中燃烧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正确;
D.由结构简式可知,b分子中不含有苯环,不可能是苯的同系物,故D错误;
故选C。
11.B
【详解】A.溶液中存在平衡时,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加入会中和生成的OH-,不能说明平衡发生移动,则不能证明存在该水解平衡,故A错误;
B.溶液中存在平衡时,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溶液,生成沉淀而浓度减小,平衡逆向移动,红色褪去,故B正确;
C.溶液中存在平衡时,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溶液仍然是碱性的,红色不会褪去,故C错误;
D.溶液中存在平衡时,溶液呈碱性,滴入甲基橙溶液后不会变红,故D错误;
故选B。
12.D
【详解】A.NaNO3溶液引入了硝酸根,会使铁粉与硝酸反应生成NO,由于加入的量不确定,不能确定是否会影响氢气产量,A不选;
B.NaOH溶液会与盐酸反应,使H+浓度下降,减慢反应速率,但是会影响到氢气产量,B不选;
C.Na2CO3固体会与盐酸反应,使H+浓度下降,减慢反应速率,但是会影响到氢气产量,C不选;
D.NaCl溶液不与盐酸或铁粉反应,不会影响氢气产量,而加入的溶液使溶液体积变大,使H+浓度下降,减慢反应速率,D选;
故选D。
13.C
【详解】A.该反应是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是熵减的反应,即ΔS<0,故A错误;
B.利用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ΔH=E(N≡N)+3E(H-H)-6E(N-H),故B错误;
C.根据反应方程式,氢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1价,即每消耗1mol氢气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1mol×2=2mol,故C正确;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氢气的平衡转化率降低,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故D错误;
答案为C。
14.D
【分析】根据原子守恒可知,X为Cl2,反应NaClO+ 2HCl =NaCl+Cl2↑+H2O中,NaClO 中Cl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作氧化剂,部分HCl中Cl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部分HCl中Cl的化合价不变,显酸性,氯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HCl,可以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A正确;
B.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和NaClO,可用于制备“84”消毒液,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X气体为氯气,故C正确;
D.生活中可以将两者混用,会发生NaClO+2HCl=NaCl+Cl2↑+H2O反应,会生成有毒的氯气,会中毒,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15.D
【分析】制备的流程如下:、和在熔融状态下反应生成,反应后加水溶浸,使等可溶性物质溶解,并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向滤液中通入过量使溶液酸化,并使发生歧化反应,生成和,过滤除去,滤液进行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后可得到晶体。
【详解】A.玻璃中含有,高温下能与强碱反应,因此不能用玻璃棒翻炒固体,A错误;
B.酸化时发生歧化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能与盐酸反应生成,因此酸化时不能改用盐酸,B错误;
C.酸化反应完成后过滤,因为高锰酸钾加热易分解,故通过“结晶”获取晶体时应采用蒸发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C错误;
D.“熔融”、“酸化”过程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该流程中涉及到的氧化还原反应至少有2个,D正确;
故选D。
16.D
【详解】A.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氧化乙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为新的杂质,故A错误;
B.乙酸乙酯会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会发生水解,故B错误;
C.溴与碘化钾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更易溶于溴苯,成为新的杂质,故C错误;
D.水与CaO反应后增大与乙醇的沸点差异,则蒸馏可分离两者,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17.D
【详解】酒精与水混溶,向碘水中加入酒精,振荡,液体不分层,整个混合溶液都有颜色;四氯化碳与水互不相溶,且其密度比水大,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大,故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充分振荡后,液体分层,下层颜色深,上层几乎无色,故合理选项是D。
18.B
【分析】已知反应: 达平衡c(X)=0.3mol/L,其他条件不变,容器缩小到原来的1/2,若平衡不移动,c(X)=0.6mol/L,而平衡时c(X)=0.5mol/L,则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详解】A.平衡正向移动,A错误;
B.平衡正向移动,Y的转化率增大,B正确;
C.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Q是固体,与压强无关,C错误;
D.平衡正向移动,Z的体积分数减小,D错误;
故选B。
19.B
【分析】一固体混和物,可能有氯化钙、碳酸铵、烧碱、硫酸铵,将它溶解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无其它明显现象,则其组分间不能生成难溶或微溶于的物质;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硝酸,沉淀部分消失,则沉淀中一定有硫酸钡和碳酸钡,故原混和物中肯定有硫酸铵和碳酸铵。
【详解】A. CaCl2和(NH4)2SO4可以在溶液中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钙;
B. (NH4)2SO4和(NH4)2CO3在溶液中可以共存,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的硫酸钡和碳酸钡均白色沉淀,再加入硝酸,碳酸钡可溶于硝酸,故沉淀部分消失;
C. NaOH和CaCl2在溶液中可以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钙;
D. NaOH和(NH4)2SO4在溶液中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钠和一水合氨,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硫酸钡,再加入硝酸,沉淀不会减少。
综上所述,答案是B。
20.BD
【详解】A.根据洪特规则,O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故A错误;
B.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正确;
C.中S原子价电子对数为3,有1个孤电子对,是V型分子,结构不对称,属于极性分子,故C错误;
D.中存在2个碳氧双键,结构式为,故D正确;
选BD。
21.(1) IIA 球形 r(C)>r(N)>r(O) ②
(2) (aq)
(3)BaS与稀硝酸直接生成,生成NO,硝酸利用率低,且污染环境
(4) < 高温条件,不断分离Ba(g)使反应向生成Ba的方向进行
【分析】重晶石(BaSO4)作为原料制备金属钡,重晶石加入碳粉高温反应生成BaS和CO2,BaS中加入Na2CO3溶液,转化为BaCO3,碳酸钡和硝酸反应转化为硝酸钡;碳酸钡和碳粉高温反应生成BaO,BaO和O2反应生成BaO2、和Al高温反应生成Ba,据此解答。
(1)
Ba为56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ⅡA族,钡的核外电子排布[Xe]6s2,最外层电子的电子云形状是球形,图中涉及的第二周期元素分别为C、O、N,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N、O,可以判断其中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反应是BaCO3+2HNO3=Ba(NO3)2+CO2↑+H2O,故答案为:ⅡA;球形;r(C)>r(N)>r(O);②;
(2)
S元素由-2价升高为0价,N元素由+5价降低为+2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BaS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BaS+8HNO3=3Ba(NO3)2+3S+2NO↑+4H2O,检验溶液中BaS是否完全反应的方法是:取少量反应液,加入硫酸铜溶液,有黑色沉淀CuS生成,则BaS未反应完全,故答案为:;(aq);
(3)
工业上,利用反应①②而不用BaS直接与稀硝酸反应制Ba(NO3)2的原因是会产生污染性气体NO,原料利用率低,故答案为:BaS与稀硝酸直接生成,生成NO,硝酸利用率低,且污染环境;
(4)
根据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钡的碱性判断,元素的金属性:Al<Ba;已知:沸点Al>Ba,反应④在真空容器中可以发生的理由是不断分离出Ba(g)使反应向生成Ba的方向进行,故答案为:<;高温条件,不断分离Ba(g)使反应向生成Ba的方向进行。
22. 5 2 16 10 2 8 Fe2+ Zn + 2Fe3+ → Zn2+ + 2Fe2+ 21%
【分析】⑴ C2O42−中C由+3价升高到+4价,由于C2O42−中含两个碳,1mol C2O42−失去2mol电子, MnO4-中Mn由+7价降低到+2价,1molMnO4-得到5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电荷守恒配平。
⑵根据步骤二得知高锰酸根先与Fe2+反应,Fe2+反应完后再与C2O42−反应。
⑶步骤二中加入一小匙锌粉,锌和Fe3+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锌离子。
⑷先计算n(Fe2+),再计算含铁量。
【详解】⑴ C2O42−中C由+3价升高到+4价,由于C2O42−中含两个碳,1mol C2O42−失去2mol电子, MnO4-中Mn由+7价降低到+2价,1molMnO4-得到5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质量守恒、电荷守恒配平得到:5C2O42− + 2MnO4-+16H+ = 10CO2↑ +2Mn2+ +8H2O;故答案为:5;2;16;10;2;8。
⑵根据步骤二得知高锰酸根先与Fe2+反应,Fe2+反应完后再与C2O42−反应,因此某溶液中存在同浓度的Fe2+和C2O42−,加入酸性KMnO4,Fe2+先被氧化;故答案为:Fe2+。
⑶步骤二中加入一小匙锌粉,锌和Fe3+反应,其离子反应方程式:Zn + 2Fe3+ = Zn2+ + 2Fe2+;故答案为:Zn + 2Fe3+ = Zn2+ + 2Fe2+。
⑷用0.010mol/L KMnO4溶液滴定步骤二所得溶液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15.00ml,根据5Fe2+ — MnO4-关系式得到n(Fe2+) = 5n(MnO4-) =5×0.010 mol∙L−1×0.015L = 7.5×10−4mol,测得含铁量;故答案为:21%。
23.(1) HOCH2CH2OH
(2) 氢氧化钠水溶液 溴水
(3) ①②⑥⑦ ③④ ⑤
(4)
【分析】对二甲苯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侧链上取代反应生成A,A再与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 ,在Cu或Ag作催化剂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生成,经过催化氧化生成B,B为 ,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rCH2CH2Br,发生水解生成C为HOCH2CH2OH,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发生缩聚反应生涤纶为,以此分析;
【详解】(1)由上述分析。A为,C为HOCH2CH2OH;
故答案为:;HOCH2CH2OH;
(2)反应②是卤代烃的水解反应,需要试剂为,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⑤是烯烃与溴发生的加成反应,需要的试剂为,溴水;
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水溶液;溴水;
(3)根据分析,反应过程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有①②⑥⑦;属于氧化反应的有③④;属于加成反应的有⑤;
故答案为:①②⑥⑦;③④;⑤;
(4)合成涤纶最后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为,n +nHO-CH2-CH2-OH +(2n-1)H2O;
故答案为:(见详解)。
24.(1) 0.0075 mol·L-1·min-1 混合气中只有NO2为有色气体,当混合气的颜色不变时,NO2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
(2) b
(3) < 放热
(4)
(5) 4:1 0.2NA
【详解】(1)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反应,20min时达到平衡,生成N20.6mol,则消耗NO的物质的量为0.3mol,平均反应速率v(NO)==0.0075 mol·L-1·min-1。NO2是混合气中唯一的有色气体,随着反应的进行,NO2的物质的量减小,浓度减小,混合气的颜色变浅,则可从混合气体的颜色变化判断上述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其理由是:混合气中只有NO2为有色气体,当混合气的颜色不变时,NO2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答案为:0.0075 mol·L-1·min-1;混合气中只有NO2为有色气体,当混合气的颜色不变时,NO2的浓度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
(2)对于反应2NH3(g)+NO(g)+NO2(g)2N2(g)+3H2O(g),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一半,达到新的平衡后NO的浓度为原来的1.6倍,则平衡正向移动,但温度不变,所以平衡常数不变,若平衡常数为K2,则K1=K2,故选b。答案为:;b;
(3)因为反应物的气体分子数大于生成物的气体分子数,所以加压,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根据图象判断:P1<P2。升高温度,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则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是放热反应。答案为:<;放热;
(4)由质量守恒可确定,所缺项为“H2O”,此反应为歧化反应,一部分NaClO2转化为ClO2(Cl元素由+3价升高为+4价),一部分NaClO2转化为NaCl(Cl元素由+3价降低为-1价),HCl表现为酸性,依据得失电子守恒,补全并配平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为:
。答案为:;
(5)该反应中,若有5NaClO2参加反应,则有4NaClO2作氧化剂,1NaClO2作还原剂,所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4:1。由反应方程式可建立如下关系式:ClO2——e-,若生成0.2 mol ClO2,转移电子数为0.2NA。答案为:4:1;0.2NA。
【点睛】在反应5NaClO2+4HCl→4ClO2↑+5NaCl+2H2O中,ClO2为还原产物,5NaCl中,有1NaCl为氧化产物。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卷(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