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龙弯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龙弯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评分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未写题目扣2分,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适应性测试试卷
语文
2023.5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试卷共8页,共有14小题。满分150分(含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写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均无效。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公园筹备组向温州中小学生征集数字解说员设计方案,班级准备参评。请你参与打造“AI夏鼐”系列活动。
项目名称
打造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公园数字解说员“AI夏鼐”
项目背景
2023年3月28日,朔门古港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温州将在原地建造朔门古港遗址公园。
项目简述
打造数字解说员“AI夏鼐”,为遗址公园提供导览、讲解与主持等服务。
项目流程
【任务一】初步设定“AI夏鼐”基础程序
【任务二】升级训练“AI夏鼐”解说能力
【任务三】模拟执行“AI夏鼐”具体任务
【任务一】初步设定“AI夏鼐”基础程序
一、以下是“AI夏鼐”基础程序设定任务,请你参与。(30分)
1.请根据年表,简要说明选择夏鼐作为遗址公园数字解说员的理由。(3分)
夏鼐年表(节录)
1910年,2月7日生于温州城内夏氏老屋,谱名“国栋”。
1924年,改名“夏鼐”,跳级考入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今温州中学前身)初中部。
1930年,考取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历史学系。
1941年,任职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先后参与殷墟、明定陵、长沙马王堆等遗址考古工作。
1945年、发表《齐家期墓葬的新发现及其年代的改订》,为建立黄河流域有关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正确年代序列打下了基础。
1947年,赴温州朔门附近调查一艘古船,以及航海所用罗盘。
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迁往台湾,夏鼐没有随所去台湾,而是退居故乡温州。
1950年,任职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959年,正式提出“良渚文化”名称。
1977年,出版《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第一次根据当时已有的年代数据,讨论中国史前文化的谱系问题。
1984年,作诗《忆故乡温州》。
1985年,被评为意大利远东研究所通讯院士。至此,成为至今无人超越的七国院士。6月19日去世,终年75岁。
(源自王世民《夏鼐传稿》,有删减)
2.请根据信息提示,补全“AI夏鼐”自我介绍词。(5分)
大家好,我是夏鼐,你一定对我的名字充满好奇吧。“鼐”,这个字读nài。初中时,为了模仿堂哥夏鼎之名,才将原名“夏国栋”改为“夏鼐”,取字“作铭”。鼐;鼎之绝大者,意为①____________;作铭,即为古物制作铭文。这一改动让我与考古毕生②______(A.结梁B.结缘)。
面对神秘的遗址,我们应该像《论语》所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拥有一颗学习之心,(dǐ)④______砺深耕,才能拨开历史面纱,走近千年古港。
3.为检测Al夏鼐的思维运行,请你参与设计“AI夏鼐思维测试单”。(22分)
AI夏鼐思维测试单
测试目的:以“探究‘水潺潺’意象的内涵及作用”为任务,检测AI夏鼐的思维运行。
➢输入信息
(1)输入与“水”相关的古诗文。(8分)
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不闻爷娘唤女声,____________。(北朝民歌《木兰诗》)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暮江吟》)
④____________,空水共悠悠。(王籍《入若耶溪》)
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____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⑥桃花流水窗然去,____________。(李白《山中问答》)
⑦____________?只见草萧疏,水萦纡。(张养浩《山坡羊·骊山怀古》)
⑧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⑨故国自有好河山,羁旅他乡两鬓斑。昨夜梦中游雁荡,醒来犹觉水潺潺。(夏鼐《忆故乡温州》)
⑩
重经四皓庙(其二)注
【唐】许浑
避秦安汉出蓝关,松桂花阴满旧山。自是无人有归意,白云常在水潺潺。
【注】四皓:指秦汉之际隐居商山的四位白发贤者,他们躲避秦朝暴政又不应汉朝征召。
……
➢运行测试
(2)【运行指令一】在信息中,筛选以叠词修饰“水”的诗句,概括叠词的作用。(4分)
AI夏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行指令二】定位具体诗文,探究“水潺潺”意象的内涵及作用,输出结论。(6分)
AI夏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行指令三】
A版:迁移以上思维运行过程,探究其他古典意象的内涵及作用。
B版:运用“水潺潺”意象探究结果,形成《忆故乡温州》的鉴赏报告。
➢测试调控
(4)根据测试目的,你认为运行指令三中A、B哪一版本更为合理?请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升级训练“AI夏鼐”解说能力
二、以下是“AI夏鼐”的解说能力训练任务,请你参与。(24分)
资料夹
(一)
朔门古港遗址于2022年10月在望江路下穿工程中被发现。遗址发掘面积5000平方米,呈东西走向带状布局,长逾400米,最宽处18米,发现了分别建于宋元和明清的朔门瓮城遗迹,实证千年以来岸线变迁的江堤、桥梁、陡门闸、栈道等建筑遗迹。此外,还有8座宋代码头、2艘宋代沉船,以及数以10吨计的宋元瓷片堆积,其中九成以上为龙泉瓷,还有建窑、青白瓷及褐彩绘青瓷等,和形式各样的漆木器遗物。
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海上丝绸之路遗址之一,堪称近年来我国海洋和城市考古的重大收获。它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印证了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不可替代的节点,成为我市打造千年商港最有力的佐证。
(节选自公众号“温州发布”)
(二)
(三)
温为郡,俯瞰大海。江出郡城之后,东与海合,直拱北门。枕江为亭,榜其额曰“四时万象”,候馆①在焉。使指②所临,长吏迎劳无虚日,亭之西为市区,百货所萃,廛氓贾竖③,咸附趋之。江浒④故有大石堤,延袤数千尺,舍舟登陆者阻泥淖不得前,其俗率于堤之旁为石路,外出以属于舟次⑤,谓之马头。凡为马头者二,一以俟官舸,一以达商舶云。
先是江水遏为沙洲,由江心寺之西逆流而上,势奔突莫支。堤数毁,……永嘉盖郡之治所,县尹赵君大讷⑥谓是不可缓,亟议兴作。以潮汐之盈缩有时也,投其隙而赋功焉。列巨木为柱,而设栿拖⑦其上,内攒众木,围之三周;外施萁芒以泼浪,次填以石,次积以瓦砾,而实土其中;加横木,备其欹侧,而帖石其背以便行者,堤若路。暨亭之址,悉如之,而亭亦复其故。
(节选自元代黄潛《永嘉重修海堤记》⑧)
【注】①候馆: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②使指:使者。③廛(chán)氓贾(ɡǔ)竖:指平民和商人。④江浒:江边。⑤次:临时驻扎和住宿。⑥县尹赵君大讷:县令赵大讷。⑦栿拖(fú duò):建筑梁架。⑧朔门古港遗址的布局和规模,尤其是码头修复加固后留下的细节,与《永嘉重修海堤记》内容基本一致。
(四)
(五)
(引自姚世卿《遗址公园解说系统构建研究》)
【解说·目的性】
4.AI夏鼐用图1作为解说朔门古港繁荣景象的辅助资料,你认为是否需要在图1中添加其他信息?若需要,请根据资料夹简要说明要添加的信息内容。若不需要,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感染力】
5.AI夏鼐可以设置怎样的语气来描摹当时码头的景象?请从资料三画直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加点字,阐述理由。(4分)
A.亭之西为市区,百货所萃,廛氓贾竖,咸附趋之。
B.凡为马头者二,一以俟官舸,一以达商舶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科学度】
6.AI夏鼐准备解说海堤修造过程,请结合资料三画波浪线句,说明在解说该内容时应注意的事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说·对象感】
7.请根据资料四,选择游客群体,为AI夏鼐设置遗址公园瓷器体验区“温馨提示”的语音内容,120字左右。(8分)
A.小学生 B.考古专家 C.______
【复盘评价】
8.以上AI夏鼐的解说训练,能否满足游客的解说需求?请根据资料五,简要评价。(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三】模拟执行“AI夏鼐”具体任务
三、以下是AI夏鼐在遗址公园阅读体验区模拟主持的一场“沧海船说”海洋文学研讨会,请你参与。(31分)
➢调用文学中的“海船”信息库(7分)
名著
海船
海船的故事
A.______
羚羊号、冒险号、好望号
主人公先后凭借三艘海船游历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见识了海外的各种风土人情,以此来反观当时英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海底两万里》
B.______
尼摩船长带领众人游历海底,看到海中许多奇异景象,经历了C.______、______等诸多险情,并从海底获得无数财宝,来支援陆地反殖民主义斗争。
《老人与海》
平底小帆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蝇王》
“船”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远方的海》
独木舟等海船
见下文
9.请根据表格提示,补全信息库A、B、C处。(4分)
10.请从甲、乙中任选一处,填写“海船的故事”(3分)
➢聚焦研讨《远方的海》(20分)
远方的海 余秋雨
我们的船夫,是岛上的原住民。
他能讲简单的英语,这与历史有关。近几百年,最先到达这些太平洋小岛的是西班牙人,这是欧洲人在“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半道歇脚点。德国是第二拨,想来远远地拾捡殖民主义的后期余晖。再后来是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和美国了,这儿成了辽阔战场的屯兵处。分出胜负后,美国在这里留下了一些军人,还留下了教会和学校。
“每一拨外来人都给岛屿带来过一点新东西。这个走了,那个又来了。最后来的是你们,中国人。”船夫笑着说。
船夫又突然腼腆地说,据岛上老人传言,自己的祖辈,也来自于中国。
是吗?我看着他的黑头发、黑眼珠,心想,如果是,也应该早已几度混血。来的时候是什么年代?几千年前?几百年前?
我在研究河姆渡人和良渚人①的最终去向时,曾在论文中一再表述,不排斥因巨大海患而远航外海的可能。但那时,用的只能是独木舟。独木舟在大海中找到岛屿的几率极小,但极小的几率也可能遗留一种荒岛血缘,断断续续延绵千年。
这么一想,突然产生关切。便问船夫,平日何以为食。鱼吗?
船夫的回答令人吃惊,岛上居民很少吃鱼。主食是芋头,和一种被称为“面包树”的果实。
为什么不吃鱼?回答是,出海打鱼要有渔船,一般岛民没有。他们还只分散居住在林子中的简陋窝棚里,日子非常原始,非常贫困。
少数岛民,有独木舟。
独木舟?我又想起了不知去向的河姆渡和良渚。
“独木舟能远行吗?”我们问。
“我不行。我爸爸也不行。我爷爷也不行。我伯伯也不行。亲族里只有一个叔叔,能凭着头顶的天象,从这里划独木舟到夏威夷。只有他,其他人都不行了。”船夫深深叹了一口气,像是在哀叹沧海豪气的沦落。
“一个人划独木舟,能到夏威夷?”这太让人惊讶了。那是多少日子,多少海路,多少风浪,多少险情啊。
“能。”船夫很有把握。
“那也能到中国吧?”
“能。”他仍然很有把握。
两个月前,这个海岛上来了一对夫妻,住了一个月就走了,与我们失之交臂。他们对海的痴迷,我听起来有点惊心动魄。
丈夫是比利时人,叫卢克,妻子是美籍华人,叫贾凯依。他们居然在不断航行的海船上住了整整二十五年!
靠岸后当然也上岸,做点谋生的事,但晚上必定回到船上。从一个海岸到另外一个海岸,每次航行一般不超过半个月,为的是补充淡水和食物。在航行途中,晚上两人必须轮流值班,怕气象突变,怕大船碰撞,怕各种意外。
由于走遍世界,他们船上的设备也在年年更新,卫星导航、电脑、冰箱,都有了。但在茫茫大海中,在难以想象的狂风巨浪间,他们二十五年的航行,与那个凭着天象划独木舟的土著大叔,没有太多区别。
渺小的人,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走了一条坚韧的路,而且是水路,海路,一条永远不可知的路,当然也是一条惊人的生命之路,忠贞的爱情之路,人类的自雄之路。
我们能设想这二十五年间,日日夜夜在狭小的船上发生的一切吗?我觉得,人类学、伦理学、文学、美学,都已经被这样的夫妻在晨曦和黄昏间,轻轻改写。
我看到了贾凯依的照片,果然是一个中国人,相貌比年龄更为苍老。那是狞厉的空间和时间,在一个中国女性身上留下的隆重印痕。
很多航海者告诉我,夫妻航海,年年月月不分离,听起来非常浪漫,其实很难坚持,首先离开的必定是妻子,因为任何女性都受不了这种生活。因此,这对能在大海上坚持二十五年的夫妻,关键性的奇迹,在于这位中国女性。
看着照片,我想起一路上所见的那一批批爱海、爱岛爱到了不可理喻的中国人。因此我必须说,中国文化固然长期观海、疑海、恐海、禁海,而对无数活生生的中国人来说,则未必。他们可以入海、亲海、依海,离不开海。文化和生命,毕竟有很大不同。
其实,从河姆渡、良渚开始,或者更早,已有无数从中国出发的独木舟,在海上痴迷。可惜,刻板的汉字,与大海不亲。伟大的航海家郑和葬身在哪个海域、哪个海岸?居然也没有清晰记载。中国的一半历史,在海浪间沉没了。慵懒的巷陌学者,只知检索着尘土间的书本。那些书本上,从未有过真实的大海,也没有与大海紧紧相融的中国人的生命。
幸好到了一个可以走出文字、走出小家的时代。终于有一批中国人惊动海天,也唤醒了中国文化中长久被埋没的那种生命。
在密克罗尼西亚②的日日夜夜,妻子几次看着我说:“早该有一条船……”
我知道她这句话后面无穷无尽的含义。
我说:“必须是海船。”
她一笑,说:“当然。”
(选自《文化苦旅》,有删减)
【注】①河姆渡人和良渚人:在浙江地区发现的两大史前文明种群,延续千年,后因洪涝灾害而衰亡。有猜测其依靠航海技术,越洋南迁至太平洋诸岛。②密克罗尼西亚:位于中太平洋的一个小岛。
11.分析材料共性(4分)
材料
具体分析
发现共性
获取途径
人物身份
主要事件
岛民的家族往事
听说而来
祖辈来自中国
②____________
◎都是听说而来,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③____________
◎都是关于海船的故事。
夫妻的远航故事
听说而来
①____________
在海船上生活整整二十五年
(1)阅读文章,将表格中的①②两处补充完整。(2分)
(2)借助表格,比较两则故事,补充③处。(2分)
12.研讨选材立意(16分)
(1)听两则故事时,作者多次联想到河姆渡、良渚,有何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则海船故事都是“听说”而来,能否传达作者的真情实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尾提到“必须是海船”,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8分)
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再来读读全文和信息库中另两个与海船相关的名著故事,就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集现场研讨反馈(4分)
13.AI夏鼐向现场收集研讨反馈,请输入你的反馈信息。(4分)
今日的“沧海船说”研讨过程,对你理解“海洋文学”的内涵是否有帮助?请留下你的研讨收获或改进意见。
□很有帮助 □有点帮助 □没有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以下是AI夏鼐模拟执行的作品征集任务,请你参与。(60分)
14.AI夏鼐为朔门古港遗址公园“千年商港·幸福温州”主题窗口征文。请你任选一栏目,撰写文章参加评比。
栏目一:港·叙事
所有淳美的往事,都是你生命的“港湾”。请讲述你生命中的那些“港湾”故事,抒发感悟。
栏目二:港·思考
千年温州港将“温州敢”的精神带向全世界。请你发掘温州人的精神内涵,发表观点,展开论述。
栏目三:港·创作
滔滔瓯江水,汩汩文思来。请你作为小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中使用“温州元素”,反映生活。
【写作要求】①标题自拟,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④不得出现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2023年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第二次适应性测试
语文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2023.5
书写与卷面(5分),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者酌情扣分。
1.(3分)示例:夏鼐是温州人,与温州有着深厚的情缘;夏鼐是重量级考古学家,曾密切关注温州朔门古船;夏鼐是优秀的学者,知识渊博。(评分细则:概括一点2分,两点3分。)
2.(5分)①鼎中最大的一个/大鼎 ②B ③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④砥
(评分细则:一空1分,③处填写《论语》中连续两句与“学习”有关的句子即可得分。)
3.(1)(8分)①山岛竦峙 ②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④艅艎何泛泛 ⑤不尽长江滚滚流 ⑥别有天地非人间 ⑦当时奢侈今何处
(评分细则:每空1分,错字、添字、落字不给分。)
(2)(4分)示例:我从①②③④⑤⑧⑨⑩等含有叠词的诗句中发现:叠词可以强化水在声音、颜色、形态等方面的特征;叠词可以营造别样的动态意境;叠词可以传达作者无尽的情思;叠词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美。
(评分细则:未呈现筛选结果,不扣分。概括叠词作用,一点2分,两点4分,意近即可。)
(3)(6分)本题采用分层赋分
第一层(6-5分):能结合三句包含“水潺潺”的诗文,理解该意象的内涵,以及它在造境方面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体悟诗歌情感,从而深入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哲思。
示例一:“水潺潺”是一个富有美感和韵味的古典意象,能触发人们不同的感性体验和理性体悟,体现了人们对杳远深幽、怡然自在的心境的追求。在诗歌中,这个意象有造境、传情、寄思的多重作用。它很好地描摹了山间清流的清越之声、洁净之色、流动之态,能够营造出杳远自在的意境,洗涤人的心灵,引起读者美的联想。同时,诗人们借此意象,抒发了或闲适怡然,或寂寂怀想的心境。有时还能以“水声潺潺,亘古常在”的自然之理寄寓内心的无限慨叹和无尽情思。
示例二:《醉翁亭记》中通过叠词“潺潺”为作者在山中的行走增添了听觉体验,营造出清幽自在的山间意境;在《忆故乡温州》中,作者梦醒后仍能听见故乡雁荡山的潺潺流水,让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表达了自己对年少、对故乡的怀想;在《重经四皓庙(其二)》中,“水潺潺”营造出一种山深人寂的幽静氛围,寄托了作者安然闲适、隐居山林的志趣,更寄寓了纵然世事变迁,白云清水恒久不变的自然之理。因此,“水潺潺”是一个富有美感和韵味的古典意象,能触发人们不同的感性体验和理性体悟,有着造境、传情、寄思的多重作用。
第二层(4-3分):能结合包含“水潺潺”的诗文,基本理解该意象的内涵,以及作者借此意象在造境、传情、寄思中的任意两层作用。
示例三:“水潺潺”是一个美好的,能够触发人们闲适内心的意象。“水潺潺”这个意象描摹了山间清流的清越之声、洁净之色、流动之态,能够营造出杳远自在的意境,洗涤人的心灵,引起读者美的联想。同时,诗人们借此意象,抒发了或闲适怡然,或寂寂怀想的心境。
示例四:“水潺潺”是一种美好的自然现象,能带给人们不同的体验。诗人们借“水潺潺”意象,抒发了或闲适怡然,或寂寂怀想的心境。有时还能以“水声潺潺,亘古常在”的自然之理寄寓内心的无限慨叹和无尽情思。
示例五:“水潺潺”这个意象不仅营造了清幽自在的山间意境,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悠长情思。如在《醉翁亭记》中通过叠词“潺潺”为作者在山中行走的过程增添了听觉体验,烘托了漫步山间的悠然心境。在《忆故乡温州》中,作者梦醒后仍能听见故乡雁荡山的潺潺流水,表达了自己对年少、对故乡的怀想。在《重经四皓庙(其二)》中,“水潺潺”营造出一种山深人寂的幽静氛围,寄托了作者安然闲适、隐居山林的志趣。
第三层(2-1分):对“水潺潺”内涵的理解有偏差,或理解其在造境或传情方面的一方面效果,或只能结合包含“水潺潺”的一句(首)诗文,理解其表达效果。
示例六:“水潺潺”营造了清幽自在的山间意境,为诗人在山中行走的过程增添了听觉体验。
示例七:“水潺潺”这一意象能够更好地抒发诗人的情感。在《忆故乡温州》中,作者梦醒后仍能听见故乡雁荡山的潺潺流水,表达了自己对年少、对故乡的怀想。
示例八:在《重经四皓庙(其二)》中,“水潺潺”营造出一种山深人寂的幽静氛围,寄托了作者安然闲适、隐居山林的志趣。
(4)(4分)示例:A版更合理,在本次测试中,AI夏鼐在输入信息的基础上,先筛选以叠词修饰“水”的诗句,概括出叠词的作用,并运用新生成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出“水潺潺”意象的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AI夏鼐已经掌握了分析古典意象的一般策略方法,迁移运用到其他同类任务中,可以进一步验证AI夏鼐的运行思维。
(评分细则:能够准确判断A版本,得1分。能够围绕测试目的,关联指令一与指令二,对A版本做出合理分析3分。若回答B版本,最多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
4.(4分)示例一:需要,图1大致体现了朔门古港遗址的整体面貌,若能补上遗迹的具体数据和遗存的具体信息,会更有说服力。如10吨计的宋元瓷片堆积,8座宋代码头、2艘宋代沉船,以及沉船的体积、瓮城的完整度等信息,能将朔门古港的往昔繁荣景象展现得更可观。
示例二:不需要,图1整体概貌和方位走向清晰明了;通过图中比例尺可以判断遗迹的大致面积,规模浩大,气势雄伟;图中码头、沉船、水井等各个遗迹标识清晰,记录丰富;可以展现出朔门古港的往昔繁荣。
(评分细则:认为需要,可建议添加具体的遗迹数量或图中未出现的遗迹;认为不需要,从“整体概貌”“比例尺”“遗迹标识”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5.(4分)示例一:A句,AI夏鼐可以设置成惊叹赞美的语气。“咸”意为“都”,朔门古港贸易繁荣,各种货品聚集,平民和商人争先恐后蜂拥而至,汇聚于此。在惊叹赞美的解说语气中,游客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朔门古港的繁荣景象。
示例二:B句,AI夏鼐可以设置成骄傲自豪的语气。“凡”意为“总共”,体现了港口具备官船进出,以及商船往来的重要功能。在骄傲自豪的解说语气中,游客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朔门古港的繁荣景象。
(评分细则:准确设置语气,1分。结合加点字和句子,描绘场景,阐述理由,3分。意近即可。)
6.(4分)解说逻辑要清晰:先说明修海堤要关注潮汐的合适时机,再说明具体修建过程;根据修建步骤,按照先后顺序解说列木桩、加横木等建造程序;同时解说时要注意“内”“外”“背”等空间方位,让游客清晰明了。解说语言要简明:介绍时,可以用现代用语补充说明“栿柂”“萁芒”等专用名词;用语扼要;多用短句,易于游客理解。
(评分细则:结合具体内容,从解说逻辑和解说语言角度进行分析,每点2分。意近即可。)
7.(8分)示例一:亲爱的小朋友,欢迎来到朔门古港遗址瓷器体验区。在这里,你可以让爸爸妈妈扫码聆听你感兴趣的展品简介,也可以在爸爸妈妈的陪护下触摸宋元瓷片真品。一定要很小心,不要划伤手指,也要好好爱护珍贵的展品,切勿损坏哦。带走文化,留下文明,祝你收获满满,欢乐多多!
示例二:各位考古同仁,你们好!欢迎来到朔门古港遗址瓷器体验区。在这里,您可以根据您的研究方向和个人爱好扫码聆听各展品的简介,也可以触碰宋元瓷片真品,近距离观察研究。注意不要划伤手指,瓷片不可带出体验区,谢谢您的配合。带走文化,留下文明,期待您能留下珍贵的指导意见!
(评分细则:内容5分,解说口吻符合对象特点,解说内容符合展区要求,每点2分,语言得体1分。表达3分,错别字、标点使用错误、病句满三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字数不足100,酌情扣分。)
8.(4分)示例:能,从游客对解说功能的需求分析来看,游客对解说最大需求是增进了解,增强体验,在“目的性”“感染力”“科学度”的解说训练中,通过使用遗迹分布图、设置匹配语气、注重解说逻辑来介绍朔门古港的往昔情景,满足了这一需求。解说还应该起到增强对公园保护,引导游客行为的功能,在“对象感”训练中,AI夏鼐通过设置不同语音内容和解说口吻,提高对游客的管理,达成了该目标。
(评分细则:认为“能”,能结合解说训练内容和游客解说需求作答,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认为“不能”,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9.(4分)A.《格列佛游记》 B.鹦鹉螺号/诺第留斯号 C.土著围攻、章鱼袭击/鲨鱼搏斗、冰山封路
(评分细则:每空1分,C处写出书中两个惊险情节即可。)
10.(3分)甲: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驾船出海,终于钓到一条大马林鱼,与之激战两日,又与鲨鱼搏斗多日,最后拖着鱼骨回港。
乙:流落孤岛的孩子们用篝火来吸引过往船只的注意,却因看守大意,篝火熄灭,孩子们自相残杀,引起森林大火,最后大火引来了一只巡洋舰,救下了剩下的孩子。
(评分细则:3分,概括名著中与“海船”相关的故事情节,意近即可。)
11.(4分)(1)①比利时丈夫与华人妻子/中国妻子与外国丈夫②可能依靠独木舟来到荒岛繁衍家族
(2)③都是关于中国血脉亲近海洋的故事。(评分细则:(1)每空1分,(2)2分,意近即可。)
12.(1)(4分)示例:在听岛民的家族往事时,作者揣测岛民与中国河姆渡、良渚的渊源,对这个传奇性故事倍感亲切,无比赞叹。在转述两则故事后,再次提及河姆渡与良渚文化,借先民远渡重洋的足迹,思考新时代里中国人重新亲近海洋的生命意义。前后形成内在勾连与呼应,使得本文选材更为紧密。
(评分细则:能从内容、结构等方面回答,一点2分,意近即可。)
(2)(4分)示例:能,在岛民的家族往事中,作者虽然没有亲历,但在交流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岛民对于叔叔能够划独木舟到夏威夷的笃定与自豪,这种情感是真实确定的。在夫妻的远航故事中,作者在听说了他们二十五年的航海故事后,想到他们在海上会遭遇的危险,想到那些爱海的中国人,想到在海浪间沉没的中国文化,表达了作者对打捞文化、唤醒生命的坚定信念,这是作者的真情流露。所以,即使是“听说”而来的故事,也能真切地传达作者的真情实感。
(评分细则:结合文章内容,分别分析作者基于故事产生的真切思考与情感体验,一点2分。如答“不能”,理由充分,最多得2分。)
(3)(8分)本题采用分层赋分
第一层(8-7分):能充分结合全文和另两个与海船相关的名著故事,从海船在“人与海洋关系”中的作用出发,理解海洋文学的内涵,从而对“必须是海船”形成深刻的认识。
示例一:人类凭借海船,走向海洋。文中岛民依靠独木舟来到荒岛繁衍家族,生根发芽并融合各国文化。贾凯依夫妇在不断航行的海船上住了整整二十五年,他们热爱大海,热爱生命;在狂风巨浪间,海船见证了“惊人的生命之路,忠贞的爱情之路,人类的自雄之路”。《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见证了尼摩船长这一反抗压迫的战士身上,强盛的生命力、无畏的探索心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老人与海》中,平底小帆船见证了圣地亚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因此,海船是人类闯荡海洋的胆子,引领我们认识人与大海的关系:大海与人类的生命、文化紧紧相融。所以应有一条船,“必然是海船”,来打捞文化,舒展生命。
第二层(6-5分):能较好地结合全文和另两个与海船相关的名著故事,从海船在“人与海洋关系”中的作用出发,能涉及海洋文学的内涵。
示例二:文中岛民依靠独木舟来到荒岛繁衍家族,贾凯依夫妇在不断航行的海船上住了整整二十五年,在狂风巨浪间,海船见证了“惊人的生命之路,忠贞的爱情之路,人类的自雄之路”。《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见证了尼摩船长这一反抗压迫的战士形象。《老人与海》中,平底小帆船见证了圣地亚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硬汉形象。所以,人类凭借海船,走向海洋,并且形成了富有内涵的海洋文学。
第三层(4-3分):只答出全文和另两个与海船相关的名著故事。或只结合一则故事,浅显地答出海船在“人与海洋关系”中的作用。
示例三:人类凭借海船,走向海洋。文中岛民依靠独木舟来到荒岛繁衍家族。贾凯依夫妇在不断航行的海船上住了整整二十五年。《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驾驶鹦鹉螺号游历海底。《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驾船出海,终于钓到一条大马林鱼。
示例四:海船见证了“人类的自雄之路”。平底小帆船见证了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驾船出海,终于钓到一条大马林鱼的故事,也见证了他“不可打败”的硬汉形象。
第四层(2-1分)没有结合具体内容,只是涉及海船的作用。
示例五:人类凭借海船,走向海洋。
13.(4分)示例一:很有帮助。在研讨会中,我们通过关联“海洋文学”中的“海船”故事,深刻思考了人与海洋的关系。在聚焦研讨中,我们认识了中国人在历史长河里亲近海洋、征服海洋的勇气,理解了人类走向海洋的路就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自雄之路。
示例二:有点帮助。在研讨会中,我们通过关联“海洋文学”中的“海船”故事,深刻思考了人与海洋的关系。但只是凭借“海船”这一小切口,只能窥见海洋文学的一角,无法认识海洋文学的丰富内涵。
示例三:没有帮助。“海洋文学”这一范畴和内涵广泛,本次研讨只是凭借“海船”这一小切口,让我们窥见海洋文学的一角。建议发挥AI夏鼐强大的信息搜索、处理、提炼功能,多角度地让我们认识到海洋文学更为深广的内涵。
(评分细则:在回答“有帮助”方面,能够结合文学中“海船”信息,提炼对海洋文学一定的认识。在回答“无帮助”方面,能够指出本次研讨的不足,或能通过对“AI夏鼐”功能的认识,提出一定的合理建议。言之成理即可。)
14.(60分)
作文评分标准
分类
分数档
文 章
一类
60—55分
○写作内容有聚焦,能围绕“港”或“温州”元素展开构思。
○立意深刻,能紧扣所写内容进行深入思考。
○写作目的明确,文本类型清晰,表达方式恰当,结构合理。
○叙述事件,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有感染力。
○文学创作,形象鲜明,构思精巧,能运用个性化语言表情达意。
○围绕生活中的现象展开议论,观点鲜明,能运用材料进行充分论证,恰当运用论证方法,逻辑清晰。
○阐释事理,合理安排顺序,能够运用多种方法,科学性强。
二类
54—48分
○写作内容较集中,基本能围绕“港”或“温州”元素展开构思。
○立意较深刻,能扣住所写内容进行较深入思考。
○写作目的较明确,文本类型较清晰,表达方式较恰当,结构较合理。
○叙述事件,内容具体,感情较真挚,语言较有感染力。
○文学创作,形象较鲜明,构思合理,语言生动。
○围绕生活中的现象展开议论,观点明确,能运用材料进行论证,能运用论证方法,逻辑较清晰。
○阐释事理,顺序安排较合理,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阐释,科学性较强。
三类
47—42分
○能体现写作内容,有涉及“港”或“温州”元素。
○有一定立意,对所写内容有所思考。
○有一定写作目的,结构较合理。
○叙述事件,内容较完整,语言较通顺。
○文学创作,构思基本合理,语言较通顺。
○观点与材料相关,有一定论述。
○阐释事理,顺序安排基本合理。
四类
41—36分
○与写作内容相关,但脱离“港”或“温州”元素。
○立意不清,几无思考。
○写作目的不清,结构不合理。
○叙述事件,内容不完整,语言不通顺。
○文学创作,构思不合理,语言乏味。
○论述偏离陌生,观点不明,条理混乱。
○阐释事理,逻辑混乱。
五类
36分以下
有以下情况之一:①文不对题或内容有严重错误;②文理不通,结构混乱;③文不成篇,字数不足200字。
说明:1.评分关注不同文体的特征。
2.对有独到之处的文章,包括见解新颖、思想深刻、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严密、想象丰富、语言有表现力等,鼓励打高分。
3.套题或抄袭的作文,酌情扣分,扣至0分为止。
4.未写题目扣2分。
5.特定文体出现格式错误,酌情扣1-2分。
6.文中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扣2分。
7.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者不计),不足3个不扣分,扣完2分为止。
8.字数不足,每少50字扣1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22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诗歌鉴赏,课外阅读,现代文阅读,综合性学习,语言表达,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