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长宁区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上海长宁区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
一、单选题
1.(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HB铅笔芯的成分为二氧化铅 B.碳酸氢钠可做食品膨松剂
C.青铜和黄铜是不同结构的单质铜 D.焰火中红色来源于钠盐灼烧
2.(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氯化镁可制取金属镁 B.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取氯气
C.纯铁比生铁易生锈 D.硫黄或硫铁矿可用于接触法制硫酸
3.(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C.硫化钠的电子式: D.明矾的化学式:Al2(SO4)3
4.(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氯气溶于水 B.碘升华 C.乙醇溶于水 D.NaOH溶于水
5.(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苯是不饱和烃,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
A.苯能溶于四氯化碳 B.苯是非极性分子
C.苯能发生取代反应 D.苯中不存在烯烃典型的碳碳双键
6.(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醇和丙三醇互为同系物
B.和互为同位素
C.和互为同素异形体
D.丙酮( )和环氧丙烷( )互为同分异构体
7.(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100%硫酸吸收SO3可生成焦硫酸(分子式为H2S2O7或H2SO4·S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焦硫酸具有强吸水性
B.焦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C.焦硫酸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D.100%硫酸吸收SO3生成焦硫酸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8.(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侯氏制碱法中没有用到的原料是
A.CaO B.NaCl C.NH3 D.CO2
9.(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D.易溶于水及甲苯
10.(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乙醇与乙酸 B.氨水与醋酸
C.碳酸钙与盐酸 D.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
11.(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A.酸性:H2SO4>HClO B.金属性:Mg>Al
C.碱性:NaOH>LiOH D.稳定性:CH4>SiH4
12.(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常温下,下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 )
A.pH=0的硫酸
B.0.01mol/L NaOH溶液
C.pH=10的纯碱溶液
D.pH=5的氯化铵溶液
13.(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合理的是
A.FeCl3溶液(CuCl2)铁粉 B.C2H6(C2H4):H2/催化剂
C.CO2(SO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乙醛(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
14.(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①测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的温度
B.用装置②除去Cl2中少量的HC1气体
C.用装置③可以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
D.用装置④检验1-溴丁烷和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反应的产物
15.(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将金属M连接在钢铁设施表面,可减缓水体中钢铁设施的腐蚀。在如图所示的情境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钢铁设施表面因积累大量电子而被保护
B.金属M的活动性比Fe的活动性弱
C.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钢铁设施在河水中的腐蚀速率比在海水中的快
16.(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氢化铵与氯化铵的结构相似,又知NH4H与水反应有H2生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NH4H是共价化合物 B.NH4H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C.NH4H固体投入少量的水中有两种气体产生 D.NH4H与水反应时,NH4H是氧化剂
17.(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常温常压下,1mol CH3OH与O2发生反应时,生成CO或HCHO的能量变化如图(反应物O2和生成物水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后,生成CO的热效应变大,生成HCHO的热效应变小
B.加入催化剂后,生成HCHO的速率变大,单位时间内生成HCHO量变多
C.1mol CH3OH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二氧化碳(g)放出393kJ的热量
D.生成HCHO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H3OH+O2=2HCHO+2H2O+316kJ
18.(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关于反应K2H3IO6+9HI=2KI+4I2+6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12.7g I2时,转移0.1mol电子 B.KI是还原产物
C.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 D.K2H3IO6发生氧化反应
19.(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温度为T℃,向体积不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充入1mol气体X,发生反应:X(g)⇌Y(g)+Z(g)ΔH,反应均进行10min,测得各容器中X的转化率与容器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再充入一定量的X,X的转化率减小
B.d点有ν正=ν逆
C.正反应速率v(b)=v(d)
D.若c点为平衡点,则浓度平衡常数K=0.9
20.(2023·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CO2+CO+H2O=2HCO
B.酸性条件下KIO3溶液与KI溶液反应生成I2:5I-+IO+3H2O=3I2+6OH-
C.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使SO恰好完全反应:2Ba2++4OH-+Al3++2SO=BaSO4↓+AlO+2H2O
D.NH4HSO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NH+HSO+Ba2++2OH-=BaSO3↓+NH3·H2O+H2O
21.(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NH4C1溶液用作除锈剂 B.还原铁粉用作抗氧化剂
C.NaHCO3用作糕点膨松剂 D.干冰用作Na着火时的灭火剂
22.(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将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木煤气、木焦油和木炭等,这种加工方法化工生产中称为
A.分馏 B.裂化 C.裂解 D.干馏
23.(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乙烯的球棍模型:
C.乙炔的结构简式:CHCH D.NaCl的电子式:
24.(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金属化合物中最方便用于潜水艇舱内供氧的是
A.KMnO4 B.KClO3 C.KNO3 D.Na2O2
25.(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BF3是非极性分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B-F键是极性键 B.空间结构为三角锥型
C.键角均为120° D.所有原子共平面
26.(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工业产品,一般不是以石油为原料制备的是
A.乙烯 B.汽油 C.液化石油气 D.煤焦油
27.(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采用循环操作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下列工业生产中, 没有采用循环操作的是
A.硫酸工业 B.合成氨工业 C.氯碱工业 D.纯碱工业
28.(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 , 最终会有固体析出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氯化钙溶液 C.饱和碳酸钠溶液 D.硝酸钡溶液
29.(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实验用酸性 溶液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鉴别乙烯和乙烷 B.鉴别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
C.鉴别苯和对二甲苯 D.检验 中含碳碳双键
30.(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31.(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有关金属腐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银质奖牌久置后表面变暗是因为发生了电化腐蚀
B.因为二氧化碳普遍存在, 所以钢铁的电化腐蚀以析氢腐蚀为主
C.无论是析氢腐蚀还是吸氧腐蚀, 总是金属被氧化
D.钢铁吸氧腐蚀的正极反应:
32.(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化学试题)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观察到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苹果块会干瘪
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pH试纸变红
33.(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丁醇过量
B.用水浴加热
C.试管底部紧贴石棉网以加快反应速率
D.加入碳酸钠溶液洗涤, 再分液, 以除去乙酸丁酯中含有的乙酸杂质
34.(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对于液溴和溴水的混合物,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取上层液体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B.液溴呈紫色, 在上层
C.液溴呈深红棕色, 在下层
D.混合物存放在带橡皮塞的细口瓶中
35.(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接触法制硫酸中能提高SO2转化率的条件是( )
A.400~500℃ B.常压 C.催化剂 D.过量的空气
36.(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物质间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AgCl固体和KI溶液 B.Na2SO4固体和浓盐酸
C.CH3COONa固体和浓盐酸 D.NaHCO3固体和石灰水
37.(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完全消耗的是( )
A.向150mL3mol·L-1的稀硝酸中加入6.4g铜
B.标准状况下,将1g铁片投入15mL18.4mol·L-1的硫酸中
C.用50mL8mol·L-1浓盐酸与10g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
D.5×107Pa、500℃和铁触媒条件下,用1mol氮气和4mol氢气合成氨
38.(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沿海电厂采用海水为冷却水,但在排水管中生物的附着和滋生会阻碍冷却水排放并降低冷却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管道口设置一对惰性电极(如图所示),通入一定的电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阳极发生将海水中的氧化生成的反应
B.管道中可以生成氧化灭杀附着生物的
C.阴极生成的应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
D.阳极表面形成的等积垢需要定期清理
39.(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加稀HCl
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B
向盛有少量Mg(OH)2沉淀的试管中加入适量饱和NH4Cl溶液,振荡
白色沉淀溶解
C
向盛有3.0 mL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
有气泡产生
D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生成无色溶液和刺激性气味气体
A.A B.B C.C D.D
40.(2022·上海长宁·统考二模)25℃, 向 溶液中滴入等浓度的 溶液, 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若最终溶液含等摩尔 和 , 则
B.若 溶液过量, 则
C.若 溶液不足量, 则 溶液加入越少水的电离程度越大
D.若恰好完全反应, 则
41.(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据报道,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CH3COOOH)、氯仿等均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对于上述化学药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能与水互溶 B.通过氧化灭活病毒
C.过氧乙酸与乙酸是同系物 D.氯仿又叫三氯甲烷
42.(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金属铁在一定条件下与下列物质作用时只能变为+2 价铁的是( )
A.FeCl3 B.HNO3 C.Cl2 D.O2
43.(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合成氨工业上,采用氮氢循环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反应速率 B.提高氨气的平衡浓度
C.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D.降低氨气的沸点
44.(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卤族元素有关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A.稳定性:HF>HCl>HBr>HI B.氧化性:F2<Cl2<Br2<I2
C.熔沸点:F2>Cl2>Br2>I2 D.还原性:F﹣>Cl﹣>Br﹣>I﹣
45.(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已知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关于晶体的分析错误的是
A.是强电解质 B.存在两种化学键 C.是离子晶体 D.阴阳离子个数比为20∶1
46.(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47.(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某晶体中含有极性键,关于该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可能有很高的熔沸点 B.不可能是单质
C.可能是有机物 D.可能是离子晶体
48.(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
C.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D.碳酸钡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
49.(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烧杯中不会出现沉淀的是
A
B
C
D
气体
硫化氢
二氧化碳
氨气
氯化氢
溶液
亚硫酸
氯化钙
氯化铝
硝酸银
A.A B.B C.C D.D
50.(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检验硫酸铁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亚铁,可选用的试剂是
A.NaOH 溶液 B.酸性 KMnO4 溶液 C.KSCN 溶液 D.Cu
51.(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具有下列性质的物质可能属于离子晶体的是
A.熔点113 ℃,能溶于CS2 B.熔点44℃,液态不导电
C.熔点1124℃,易溶于水 D.熔点180 ℃,固态能导电
52.(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将等量的固体Mg(OH)2,置于等体积的下列液体中,最终固体剩余最少的是( )
A.在纯水中 B.在0.1mol/L的MgCl2溶液中
C.在0.1mol/L的NH3·H2O中 D.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
53.(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图是硒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关于硒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第四周期
B.质量数为34
C.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
54.(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关于硫酸工业中的催化氧化反应,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升温至450℃左右 B.选择V2O5做催化剂
C.选择常压条件 D.通入过量氧气
55.(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把镁条(去除氧化膜)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中,产生H2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影响AB段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A.H+的浓度 B.体系的压强 C.溶液的温度 D.Cl-的浓度
56.(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紫花前胡酵可从中药材当归和白芷中提取得到,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关该化合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 B.不能使溴水变色
C.能够发生水解反应 D.能够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双键
57.(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下列操作会使相应溶液pH增大的是
A.溶液中再加入 B.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固体 D.醋酸溶液加热
58.(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溶液混合:
B.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溶液混合:
C.向溶液中滴加少量:
D.用溶液吸收少量:
59.(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对金属腐蚀及防护的表述正确的是
A.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失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应做负极
C.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被保护的金属应与电源正极相连
D.钢铁表面烤蓝生成一层致密的,能起到防腐蚀作用
60.(2021·上海长宁·统考二模)用物质的量都是的和配成1升混合溶液,已知其中,对该溶液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1.B
【详解】A.铅笔芯的主要成分为石墨,不含二氧化铅,A错误;
B.碳酸氢钠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能使面团松软,可做食品膨松剂,B正确 ;
C.青铜是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黄铜为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两者均属于混合物,不是铜单质,C错误;
D.钠元素灼烧显黄色,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A.,A项正确;
B.,B项正确;
C.生铁中铁与C和电解质形成原电池腐蚀更快,C项不正确;
D.硫磺火硫铁矿经灼烧变为SO2再转为SO3经浓硫酸吸收转化为硫酸,D项正确;
故选C。
3.B
【详解】A.该图为氟离子的结构示意图,A项错误;
B.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的质量数为131,表达为,B项正确;
C.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C项错误;
D.明矾的化学式为,D项错误;
故选B。
4.A
【详解】A.氯气溶于水后,部分Cl2与H2O反应生成HCl和HClO,破坏Cl-Cl、H-O共价键,A符合题意;
B.碘升华,分子未变,化学键未变,只改变分子间的距离,B不合题意;
C.乙醇溶于水,不发生反应,只形成分子间的氢键,C不合题意;
D.NaOH溶于水,完全电离为Na+和OH-,只破坏离子键,D不合题意;
故选A。
5.D
【详解】A.苯能溶于四氯化碳,但苯不能与溴单质发生反应,即与其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无关,A不合题意;
B.苯是非极性分子,与其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无关,B不合题意;
C.苯能发生取代反应,但不能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取代反应,C不符合题意;
D.苯的化学性质稳定,且结构中不含碳碳双键,苯中碳碳键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与溴不发生加成反应,所以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6.A
【详解】A.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为同系物,乙醇(CH3CH2OH)是饱和一元醇,丙三醇是饱和三元醇,两者所含官能团数目不同,不互为同系物,A错误;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互为同位素,35Cl的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18,37Cl的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两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B正确;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O2和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的单质,两者互为同素异形体,C正确;
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丙酮和环氧丙烷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答案选A。
7.D
【详解】A.100%硫酸吸收SO3可生成焦硫酸,H2SO4·SO3具有强吸水性,故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100%硫酸吸收SO3可生成焦硫酸,焦硫酸具有强氧化性,故B正确;
C.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H2S2O7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100%硫酸吸收SO3生成H2S2O7,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选D。
8.A
【详解】侯氏制碱法的过程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再将所得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分解后即可得到纯碱,则没有用到的原料是氧化钙,故选A。
9.B
【分析】2-苯基丙烯的分子式为C9H10,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和加聚反应。
【详解】A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能够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
B项、2-苯基丙烯的官能团为碳碳双键,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2-苯基丙烯,故B正确;
C项、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2-苯基丙烯中含有甲基,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C错误;
D项、2-苯基丙烯为烃类,分子中不含羟基、羧基等亲水基团,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则2-苯基丙烯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甲苯,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掌握各类反应的特点,并会根据物质分子结构特点进行判断是解答关键。
10.A
【详解】A.在浓硫酸作用下,乙醇与乙酸共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不属于离子反应,故A正确;
B.氨水与醋酸在溶液中反应生成醋酸铵和水,属于离子反应,故B错误;
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离子反应,故C错误;
D.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硫氰化铁和氯化钾,属于离子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离子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注意离子反应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11.A
【详解】A.硫酸为强酸、HClO为弱酸,酸性H2SO4>HClO,HClO不是Cl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利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A选;
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因此金属性 Mg>Al,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B不选;
C.金属性Na>Li,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为NaOH>LiOH,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C不选;
D.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C>Si,则热稳定性:CH4>SiH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含氧酸的酸性强弱与非金属性强弱的关系中,只能根据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判断。
12.C
【详解】硫酸抑制水电离,pH=0的硫酸中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是 ;氢氧化钠抑制水电离,0.01mol/L 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是;氢氧化钠抑制水电离,pH=10的纯碱溶液中水的电离氢氧根离子浓度是;氯化铵水解促进水电离,pH=5的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电离氢离子浓度是,故C正确。
【点睛】酸、碱电离出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抑制水电离,盐水解可以促进水电离,pH=5的氯化铵溶液中氢离子完全由水电离,所以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是。
13.C
【详解】A.铁粉会与FeCl3发生反应,A项不合理;
B.C2H4和H2反应产生C2H6而除杂,但同时引入新杂质H2,B项不合理;
C.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产生硫酸根,而CO2不反应,C项合理;
D.乙酸与碳酸钠反应,而乙醛溶于饱和碳酸钠溶于而无法分离,D项不合理;
故选C。
14.D
【详解】A.用简易量热计可以测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的温度,A正确;
B.可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少量的HC1气体,B正确;
C.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将胶头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使得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从而形成喷泉,C正确;
D.反应生成的乙烯和挥发出来的乙醇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不能用装置④检验反应的产物,D错误;
故选D。
15.A
【分析】该装置为原电池原理的金属防护措施,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金属M作负极,钢铁设备作正极;
【详解】A.图中钢铁设施作原电池的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钢铁设施表面积累大量电子而被保护,故A正确;
B.阳极金属M实际为原电池装置的负极,电子流出,原电池中负极金属比正极活泼,因此M活动性比Fe的活动性强,故B错误;
C.阳极金属M失电子,电子经导线流入钢铁设备,从而使钢铁设施表面积累大量电子,金属自身不再失电子从而被保护,故C错误;
D.海水中的离子浓度大于河水中的离子浓度,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因此钢铁设施在海水中的腐蚀速率比在河水中快,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16.C
【详解】A.氢化铵和氯化铵的结构相似,那么它们为离子化合物,A项错误;
B.NH4H与水反应生成碱和H2,该溶液为碱性,B项错误;
C.NH4H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和H2,一水合氨分解产生NH3,C项正确;
D.氢化铵中的氢负离子为-1价具有强还原性作为还原剂,D项错误;
故选C。
17.B
【详解】A.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历程而不改变热效应,加入催化剂生成CO的活化能增大而HCHO的活化能降低,A项错误;
B.活化能低反应越快。加入催化剂生成CO的活化能增大而HCHO的活化能降低,故生成HCHO速率更快,B项正确;
C.1mol CH3OH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一氧化碳(g)放出393kJ的热量,C项错误;
D.该热化学方程式为没有标注物质的状态,D项错误;
故选B。
18.C
【详解】A.12.7g I2的物质的量为0.05mol,由方程式可知此时有mol=0.0125mol K2H3IO6被还原,转移0.0125mol×7= 0.0875mol电子,A错误;
B.生成KI,元素化合价没有变化,B错误;
C.由化合价的变化可知,反应K2H3IO6+9HI═2KI+4I2+6H2O中,I元素化合价分别由+7价、-1价变化为0价,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1,C正确;
D.K2H3IO6中I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19.A
【分析】四点所对应容器容积不同,容积越小速率越大,先平衡,所以a、b容器已经达到平衡,d容器未平衡。
【详解】A.a点已平衡,所以再充入一定量的X,平衡右移,但压强增大,X的转化率减小,A正确;
B.d容器未平衡,有V正≠v逆,B错误;
C.b与d组分相同,但容积不等,所以速率不等,C错误;
D.c容器容积未知,无法计算浓度常数,D错误;
故答案为:A。
20.D
【详解】A.由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足量的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会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离子方程式应为2Na++CO2+CO+H2O=2NaHCO3,A错误;
B.酸性条件不会有氢氧根生成,正确离子方程式为5I-+IO+6H+=3I2+3H2O,B错误;
C.铵根也可以和氢氧根反应,SO恰好完全反应时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正确离子方程式为2Ba2++4OH-+Al3++NH 2SO=2BaSO4↓+Al(OH)3↓+NH3·H2O,C错误;
D.NH4HSO3溶液中逐滴加入足量的Ba(OH)2溶液生成亚硫酸钡沉淀和一水合氨,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1.D
【详解】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NH4Cl溶液水解显酸性可除去铁锈,故A正确;
B.还原性铁粉易与氧气反应,可作食品抗氧化剂,故B正确;
C.NaHCO3用作糕点的膨松剂,是利用碳酸氢钠和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金属钠着火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而干冰灭火器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扑灭,故D错误;
故选D。
22.D
【详解】将木材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得到木煤气、木焦油和木炭等,这种加工方法化工生产中称为干馏。分馏是物理变化,裂化和裂解是石油工业上的生产方法,答案选D。
23.B
【详解】A.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核外有16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A错误;
B.乙烯中两个C以碳碳双键结合,每个C还与2个H以单键结合,因此乙烯的球棍模型为,B正确;
C.乙炔中含碳碳双键,不能省,乙炔的结构简式为CH≡CH,C错误;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电子式为,D错误;
答案选B。
24.D
【详解】题中KMnO4、KClO3(加入催化剂)只能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气,而硝酸钾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还生成二氧化氮气体,都不适合用于制备氧气,而过氧化钠常温下易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氧气,可用于供氧剂,故选D。
25.B
【解析】BF3的中心原子B价电子对数为3,为sp2杂化,且无孤电子对,形成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详解】A.不同种元素原子间的共价键是极性键,B-F是极性键,故A正确;
B.BF3是非极性分子,则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故B错误;
C.BF3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B在三角形的中心,所以键角为120°,故C正确;
D.BF3空间结构为平面正三角形,所有原子共平面,故D正确;
故选B。
26.D
【详解】A.石油裂解得到乙烯,乙烯是以石油为原料制备的,故A错误;
B.石油分馏可以得到汽油,汽油是以石油为原料获得的,故B错误;
C.石油分馏过程中得到C原子数小于4的气体,经过压缩得到液化石油气。故C错误;
D.煤焦油是煤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煤焦油是以煤为原料制备的,不是以石油为原料,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7.C
【详解】A.硫酸工业是硫铁矿煅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是可逆反应,所以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可以进行循环操作,A错误;
B.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必须进行循环操作,B错误;
C.氯碱工业生成氢气、氯气和氢氧化钠,没有进行循环操作, C正确;
D.纯碱工业:向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氢钠和氯化铵,碳酸氢钠晶体受热产生纯碱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回收利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共热产生氨气,氨气可回收利用,D错误;
故选C。
28.C
【详解】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生成碳酸氢钙,所以最终不会产生沉淀,故A错误;
B.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不会产生沉淀,故B错误;
C.饱和碳酸钠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极小的碳酸氢钠,所以析出沉淀碳酸氢钠,故C正确;
D.硝酸钡溶液中通入过量CO2,不反应,所以无明显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9.D
【详解】A.乙烯中含碳碳双键,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烷不含不饱和键,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以鉴别,A错误;
B.四氯乙烯含碳碳双键,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聚四氟乙烯不含不饱和键,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以鉴别, B错误;
C.苯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对二甲苯中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甲基上有氢原子,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可以鉴别, C错误;
D.所含的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D正确;
故选D。
30.B
【分析】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溶液,说明溶液为非氧化性强酸溶液(含有大量H+)或者强碱溶液(含有大量OH-)。
【详解】A.会与OH-反应生成NH3•H2O,不能在碱性条件下存在,但是离子均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共存,故A错误;
B.与OH-反应生成Mg(OH)2沉淀,不能在碱性下共存,酸性条件下存在,加入Al不能产生氢气,故酸性条件也不能共存,故B正确;
C.无论酸性还是碱性,均可以共存,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故C错误;
D.酸性条件下,弱酸酸根不能共存,酸性条件下存在,加入Al不能产生氢气,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31.C
【详解】A.银质奖牌久置变暗是由于与空气中的硫化氢气体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硫化银,不是电化腐蚀,A错误;
B.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以吸氧腐蚀为主,B错误;
C.金属腐蚀的实质是金属失电子,故总是金属被氧化,C正确;
D.钢铁吸氧腐蚀正极反应为:,D错误;
故选C。
32.D
【详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水分,使苹果块干瘪,A正确;
B.浓硫酸吸水,可使胆矾失去结晶水,则乙中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水分,使小试管内水分减少,有晶体析出,C正确;
D.浓硫酸可使pH试纸脱水,最终试纸变为黑色,D错误;
故选D。
33.D
【详解】A.正丁醇价格较高,通常采用乙酸过量来提高正丁醇的转化率,A错误;
B.酯化反应需要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不能水浴加热,B错误;
C.为防止乙酸丁酯脱水炭化,试管不可与石棉网直接接触,C错误;
D.乙酸易挥发,制备的乙酸丁酯中混有乙酸,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可吸收乙酸,并与乙酸丁酯分层,分液后,即可除去乙酸杂质,D正确;
故选D。
34.C
【详解】A.液溴和溴水的混合物,液溴密度较大,在下层,溴水在上层,溴苯制备需要用液溴,溴水与苯不反应,A错误;
B.液溴密度较大,在下层,B错误;
C.液溴颜色为深红棕色,密度大,在下层,C正确;
D.液溴易挥发且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橡胶,存放混合物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D错误;
故选C。
35.D
【分析】2SO2+O22SO3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化率。
【详解】2SO2+O22SO3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SO2转化率。
A、400~500℃时催化剂活性最大,故A不符;
B. 对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加压,平衡正向移动,但本反应常压下反应转化率已经很高,故B不符;
C. 催化剂对平衡没有影响,故C不符;
D. 过量的空气,提高氧气的浓度,提高SO2转化率,平衡正向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36.B
【分析】A、根据沉淀的转化原理,结合物质的溶解度情况来分析;
B、强酸制弱酸,挥发性酸制不挥发性的酸;
C、强酸制弱酸;
D、NaHCO3固体和石灰水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
【详解】A、根据沉淀的转化原理,反应能够由溶解度相对较大的物质向生成溶解度相对较小的物质的方向进行,KI溶液与AgCl固体混合搅拌,生成了溶解度更小的碘化银,故A正确;
B、强酸制弱酸,挥发性酸制不挥发性的酸,硫酸和盐酸都是强酸,盐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Na2SO4固体和浓盐酸不反应,故B错误;
C、强酸制弱酸,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CH3COONa固体和浓盐酸反应生成醋酸,故C正确;
D、NaHCO3固体和石灰水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NaHCO3固体和石灰水能发生化学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与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解题关键:掌握反应原理,如强制弱、挥发性酸制不挥发性的酸和复分解反应进行的条件。
37.A
【详解】A.6.4g铜的物质的量n(Cu)=,稀硝酸的物质的量n(HNO3)=3mol/L×0.15L=0.45mol,铜和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为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稀硝酸过量,铜消耗完,故A符合题意;
B.铁与浓硫酸在标况下会发生钝化,铁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浓度变稀到一定浓度不会和二氧化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浓盐酸不能完全消耗,故C不符合题意;
D.合成氨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是可逆反应,达平衡后反应物和产物都存在,氮气、氢气不能完全消耗,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点睛】合成氨的反应结束后,氮气,氢气氨气同时存在,即反应达到限度,各种物质同时存在。
38.D
【分析】海水中除了水,还含有大量的Na+、Cl-、Mg2+等,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装置的原理是利用惰性电极电解海水,阳极区溶液中的Cl-会优先失电子生成Cl2,阴极区H2O优先得电子生成H2和OH-,结合海水成分及电解产物分析解答。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阳极区海水中的Cl-会优先失去电子生成Cl2,发生氧化反应,A正确;
B.设置的装置为电解池原理,根据分析知,阳极区生成的Cl2与阴极区生成的OH-在管道中会发生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其中NaClO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灭杀附着的生物,B正确;
C.因为H2是易燃性气体,所以阴极区生成的H2需及时通风稀释,安全地排入大气,以排除安全隐患,C正确;
D.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会使海水中的Mg2+沉淀积垢,所以阴极表面会形成Mg(OH)2等积垢需定期清理,D错误。
故选D。
39.D
【详解】A.向硝酸亚铁溶液中滴加稀HCl,在酸性条件下,H+、起HNO3的作用,表现强氧化性,会将Fe2+氧化为Fe3+,使溶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相匹配,A不符合题意;
B.NH4Cl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显酸性,Mg(OH)2沉淀能够与酸性溶液中的H+反应产生Mg2+和H2O,因此看到的实验现象是:白色沉淀溶解,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相匹配,B不符合题意;
C.Na与乙醇反应产生乙醇钠和氢气,因此向盛有3.0 mL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金属钠,看到有气泡产生,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相匹配,C不符合题意;
D.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二者反应产生NaCl、S、SO2、H2O,反应产生的S单质是不溶于水的淡黄色固体,因此该实验现象是:溶液变浑浊,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同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40.A
【详解】A.若最终溶液含等摩尔 HAc 和 NaAc,由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可得 ,A正确;
B.若NaOH溶液过量的量较少,NaAc溶液显碱性,则钠离子浓度最大,其次是醋酸根,可满足;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很多时,钠离子浓度最大,其次是氢氧根,不满足,B错误;
C.若氢氧化钠溶液不足量,当加入的氢氧化钠量越少时,溶液显酸性,HAc浓度越大,电离出氢离子越抑制水电离,水电离程度越小,C错误;
D.若恰好完全反应,溶质成分为NaAc,醋酸根水解产生HAc和,水解方程式为:,另外溶液中水电离也产生氢氧根,故,D错误;
故选A。
41.C
【详解】A.和H2O均为极性分子,且二者可形成分子间氢键,可以互溶,A项正确;
B.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可以通过氧化灭活病毒,B项正确;
C.同系物之间具有相似的结构,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原子团,故过氧乙酸与乙酸(CH3COOH)不是同系物,C项错误;
D.氯仿(CHCl3)的化学名称为三氯甲烷,D项正确;
答案选C。
42.A
【详解】A.铁与FeCl3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为+2 价铁,故A正确;
B.铁与过量的硝酸反应生成三价铁离子,与少量的硝酸反应生成二价铁离子,所以不一定变为+2 价铁,故B错误;
C.铁与氯气反应只生成FeCl3,为+3价铁,故C错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为+2和+3价铁,故D错误;
故选:A。
43.C
【详解】工业合成氨是可逆反应,原料不能完全转化为产物,采用氮氢循环操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故选:C。
44.A
【详解】A.F、Cl、Br、I,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故A正确;
B. F、Cl、Br、I,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非金属性越弱,对应单质的氧化性也越弱,故B错误;
C.F2、Cl2、Br2、I2都是分子晶体,从上到下,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增强,单质熔沸点依次升高,即单质熔沸点:I2>Br2>Cl2>F2,故C错误;
D.F、Cl、Br、I,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阴离子还原性依次增强,故D错误。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解题关键是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ⅤⅡA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氢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单质的沸点逐渐增大、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单质与氢气化合逐渐困难、氢化物的沸点逐渐增大(HF除外)、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据此解答。
45.D
【详解】A.K3C60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并且是盐,是强电解质,故A正确;
B.是离子化合物,存在离子键,阴离子中存在共价键,故B正确;
C.该物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说明是电解质且含有离子键,所以属于离子晶体,故C正确;
D.K3C60=3K++ C603-,阴阳离子个数比是1:3,故D错误;
答案选D。
46.B
【详解】A.地沟油的成分是油脂,矿物油的成分为多种烃混合物,二者都能够燃烧,故A错误;
B.地沟油中含油脂,与碱溶液反应,而矿物油不与碱反应,混合后分层,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分层的是矿物油,故B正确;
C.地沟油和矿物油密度都小于水,浮在水面上,故C错误;
D.地沟油和矿物油都是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故D错误;
故选:B。
47.A
【详解】A.在SiO2晶体中含有极性共价键Si-O键,由于该晶体的原子晶体,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结合,断裂需要吸收很高的能量,因此该物质的熔沸点很高,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共价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形成的共价键是极性共价键,因此含有极性键的物质不可能是单质,正确。
C.若该极性键存在于含有C元素的化合物,如CH4、CH3CH2OH等,则相应的物质是有机物,正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极性共价键,如NaOH,,因此含有极性键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晶体,正确。故选A。
48.B
【详解】A.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但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故A错误;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所以合金可以含有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
C.14C与12C都是碳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C错误;
D.硫酸钡不溶于水和酸,可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但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有剧毒的氯化钡溶液,则碳酸钡不能用于胃肠X射线造影检查,故D错误;
故选:B。
49.B
【详解】A.H2S和亚硫酸反应:2H2S+H2SO3=3S↓+3H2O,有沉淀生成,故A不选;
B.由于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所以二氧化碳通入氯化钙溶液中,不会生成沉淀,故B选;
C.氨气和氯化铝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氢氧化铝沉淀不溶于弱碱,所以即使通入过量的氨气沉淀也不溶解,故C不选;
D.氯化氢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故D不选;
故选B。
50.B
【详解】A.若加入NaOH,硫酸亚铁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的白色Fe(OH)2会被硫酸铁发生反应产生的红褐色的Fe(OH)3遮挡,不容易观察到,因此不能鉴定,选项A错误;
B.KMnO4有氧化性,硫酸亚铁有还原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KMnO4的紫色褪去,而硫酸铁不能与KMnO4发生反应,因此可以作为鉴定试剂,选项B正确;
C.KSCN与硫酸铁会发生反应,使溶液变红色,而硫酸亚铁不能反应,因此无论硫酸亚铁是否存在,溶液都变红色,因此无法鉴定,选项C错误;
D.Cu与硫酸铁溶液发生反应而溶解,但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因此不能鉴定,所以铜不能作为鉴定试剂,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51.C
【详解】A、熔点113℃,能溶于CS2,这是分子晶体的性质,故A错误;
B、熔点低,液态不导电,这是分子晶体的性质,故B错误;
C、熔点较高,多数离子晶体溶于水,此性质为离子晶体性质,故C正确;
D、离子晶体在固态时不导电,故D错误。
【点睛】判断晶体属于哪一类时,需要根据晶体的性质进行判断,如离子晶体的性质,熔沸点较高,一般离子晶体溶于水,不溶于非极性溶剂,固态时不导电,熔融状态或水溶液能够导电。
52.D
【分析】Mg(OH)2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g),平衡右移,溶解度增大,反之减小,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Mg(OH)2在溶液中存在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g);
A.在纯水中,Mg(OH)2正常溶解并达到饱和状态,故A错误;
B.在0.1mol/L的MgCl2溶液中,c(Mg2+)增大,抑制Mg(OH)2的溶解,故B错误;
C.在0.1mol/L的NH3·H2O中,c(OH-)增大,抑制Mg(OH)2的溶解,故C错误;
D.在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增大,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最终固体Mg(OH)2可能完全溶解,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53.B
【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S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4,Se位于第四周期ⅥA族,选项A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Se的原子序数为34,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为34,而不是质量数为34,选项B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Se的价电子排布式为4s24p4,则Se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选项C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54.D
【详解】硫酸工业中的催化氧化反应为。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至450℃,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SO3的产生,所以升温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B不选;
C.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有利于SO3的合成,所以选择常压条件,不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通入过量氧气,平衡正向移动,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D选;
综上所述,答案为D。
55.C
【详解】镁条与盐酸发生反应Mg+2H+=Mg2++H2↑,影响镁和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温度,反应放出热量,使体系的温度升高,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大;二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反应过程中氢离子的浓度减小,产生氢气的速率减慢。图中AB段产生氢气的速率逐渐增大,说明这段时间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氢离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影响AB段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故选C。
【点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外界因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光、激光、反应物颗粒大小,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和反应物状态。
56.B
【详解】A.根据该有机物的分子结构可知其分子式为C14H14O4,A正确;
B.该有机物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溴水变色,B错误;
C.该有机物的分子中有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
D.该有机物分子中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碳碳双键,D正确。
答案选B。
57.B
【详解】A.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氯化铝,铝离子的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溶液酸性增加,溶液pH减小,A项错误;
B.醋酸钠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加热可促进水解,使溶液碱性增强,溶液pH增大,B项正确;
C.氨水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氨水的电离平衡左移,使氨水的碱性减弱,溶液pH减小,C项错误;
D.醋酸溶液加热可促进醋酸的电离,使溶液酸性增强,溶液pH减小,D项错误;
答案选B。
58.D
【详解】A.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溶液混合,氢离子先与氢氧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故离子方程式为,A项错误;
B.同浓度同体积溶液与溶液混合,铝离子先反应、且未完全反应,故离子方程式为,B项错误;
C.向溶液中滴加少量,三氯化铁作催化剂,促进双氧水的分解,氧气的氧化性大于三价铁离子,弱氧化剂不能制强氧化剂,化学方程式为,C项错误;
D.用溶液吸收少量:,D项正确;
答案选D。
59.D
【详解】A.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错误;
B.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利用原电池原理,被保护的金属应做正极,故B错误;
C.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利用电解原理,被保护的金属应与电源负极相连,作阴极,故C错误;
D.钢铁表面烤蓝是在钢铁表面生成一层有一定厚度和强度的致密的 Fe3O4 ,能起到防腐蚀作用,故D正确;
故选D。
60.C
【分析】根据电荷守恒c(H+)+c(Na+)=c(CN-)+c(OH-),其中,则,溶液呈碱性,据此解题;
【详解】A.HCN和NaCN的物质的量均为0.01mol,根据物料守恒可知,,A项错误;
B.溶液呈碱性,故,B项错误;
C.物料守恒2Na+=CN-+HCN,电荷守恒H++Na+=CN-+OH-,将钠离子带入物料守恒,可得,C项正确;
D.溶液呈碱性,CN-水解程度大于HCN的电离程度,所以,D项错误;
答案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杨浦区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徐汇区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1选择题,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长宁区2021届-2023届高考化学三年模拟(二模)按题型分类汇编-02非选择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结构与性质,原理综合题,有机推断题,实验题,工业流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