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4章 直线与角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上册第4章 直线与角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想一想,第一种方法叠合法,第二种方法,度量法,小练习,线段的和差,课堂练习,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的距离,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小明和小刚站在一起,谁的个子高呢?
(1)你们会比较两个同学的身高吗?
(1)如果点B在线段CD内部,记作ABCD;
(3)如果点B与点D重合, 记作AB=CD.
注意:起点对齐,看终点。
用一把刻度尺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进行比较.
观察下列三组图形,分别比较线段a、b的长短.再用刻度尺量一下,看看你的观察结果是否正确.
提示我们,有时眼见不一定为实
AD = a – b.
线段的和差表示的是线段长度的和差.
1.如图,C、D是线段AB上不同的两点,那么:(1)AC= -DC,BD= -CD;(2)AC= -BC,BD= -AD;(3)AB= + + .
点C在线段AB 上且使线段AC,CB相等,这样的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
或 AB=AC+CB=2AC=2CB.
1.如图,甲、乙两地间有曲线、折线、线段等4条路可走其中哪条路最短?
2.如图,人们修建公路遇到大山阻碍时,为什么时常打通一条穿越大山的直的隧道?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例1 已知:线段AB=4,延长AB至点C,使AC=11.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C的中点.求DE的长.
又 因为AC=11,点E为AC中点,故AE=
因为AB=4,点D为AB的中点,故AD=
2.如图,点A、B、C在一条直线上,已知AB=3cm,BC=1cm,M是AB的中点,N是BC的中点,求MN的长.
解:因为AB=3cm, BC=1cm,M是AB的中点,N是BC的中点,所以MB=
所以MN=MB+BN
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3)知道了线段的基本事实:
(1)掌握了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
(4)知道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概念.
①叠合法,②度量法.
(2)知道了线段的中点的概念.
如果点C在线段AB上且使线段AC,CB相等,这样的点C叫做线段AB的中点.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数学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获奖ppt课件,文件包含43线段的长短比较pptx、43线段的长短比较doc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 直线与角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教案配套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回顾,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自主预习,自主探究,1AB<AC,AC=a+b,CB=a-b,知识梳理,∴AD2AC10,∴ABAD-B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上册4.3 线段的 长短比较说课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