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原卷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
    • 解析
      押全国卷 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
    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01
    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02
    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03
    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01
    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02
    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03
    还剩3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展开
    这是一份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文件包含押全国卷37题自然地理综合题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押全国卷37题自然地理综合题原卷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全国卷36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
    大气、水和地貌
    综合题的常见类型有:成因类问题、特征性问题、评价型问题、措施性问题、比较型问题、影响类问题等。考查考生知识点的全面性和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在回答时要有条理性、层次性和完整性。
    自然地理综合题以大气和水为侧重点,也会考查地表形态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综合在一起考查,自然地理难度相对较大,知识面也比较广。对于考生的整体能力要求非常高,包括综合思维能力,知识点掌握和答题的条理性等。
    高考主要的命题趋势:利用各种区域图和统计资料设置特殊情境,综合题主要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探究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点在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方面进行出题,需要考生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区域定位和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及成因,然后综合分析运用。
    01 大气运动→天气与气候
    典例11.(2022·全国甲·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6分)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6分)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
    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同时丙地为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
    (3)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4)观点:人类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毕竟沙尘暴是自然灾害。沙尘暴致使能见度下降,且大量的尘埃降落在农业农作物上,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受沙尘暴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沙尘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干扰正常人类生活。通过对沙源地地区的环境改良,可以有效的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通过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沙尘暴暴发的频度和强度,进而能够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毕竟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典例21.(2023·河南焦作·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继2021年2月打破百年纪录的暴雪灾害发生后,2022年2月初,强大的冬季风暴席卷了北美中部,美国多地再次遭遇暴风雪,冬季风暴路线横跨近3000km。下图为北美局部地区2022年2月3日7:00(东部时间)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1)判断图中甲锋面的类型,并说明理由。(6分)

    (2)推测L处气压值远低于G处气压值的原因。(6分)

    (3)2月美国中部地区暴雪天气频繁,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6分)

    (4)对比分析甲锋面过境时,乙、丙两地天气状况的差异。(6分)

    【答案】(1)类型:冷锋。理由:甲线位于低压槽,西北部冷空气与东南部暖空气相遇,且距离冬季冷高压中心较近,冷空气势力更强,快速抬升暖空气,形成冷锋。
    (2)L处位于西部山地高原区,海拔较高,阻挡冷空气南下,同时所处纬度较高,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挟带的大量暖湿气流遇到地形阻挡,暖空气累积多,因此L处附近地区近地面气温较高,气压相对较低;G处地处中央大平原,海拔较低,同时所处地区受来自极地南下的干冷空气影响,使临近五大湖湖面结冰,加剧G处附近地区冷空气聚积,近地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相对较高。
    (3)2月,中低纬地区开始回温,墨西哥湾海面蒸发加强,暖湿气流大量形成;2月,极地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南北温差较大,气压梯度较大;中部地区地势平坦,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弱,冷空气长驱直下,引起剧烈降温;中央大平原呈南北向延伸,面积广大,南北向的冷空气和暖湿气流交汇频繁、强烈,易引发大规模降雪。
    (4)甲锋面南北跨度大,乙地纬度较高,冷锋过境时冷空气势力更强,风速更快,降温幅度更大,降水以降雪的形式发生,而丙地纬度较低,且位于海洋,下垫面温度更高,冷空气势力减弱,风速较慢,降温幅度更小,降水以降雨的形式发生。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甲处等压线向高处突出。因此可以判断出为低压槽,所以甲线位于低压槽,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西北部冷空气与东南部暖空气相遇,并且甲地距离冬季冷高压中心较近,所以冷空气势力更强,能够快速抬升暖空气,形成冷锋,所以甲锋面的类型是冷锋。
    (2)结合所学知识,L处为北美西部落基山脉,以山地、高原地形为主,海拔高,位于西部山地高原区,海拔较高,阻挡冷空气南下,并且L位于西风带控制范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暖湿气团活跃,大量暖湿气流遇到地形阻挡,暖空气累积多,导致L处附近地区近地面气温较高,气压相对较低。G处在中央大平原,海拔较低,同时所处地区受来自极地南下的干冷空气影响,因此受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大,带走临近五大湖区的热量,使临近五大湖湖面结冰,加剧G处附近地区冷空气聚积,近地面气温相对较低,所以G处气压相对较高,因此L处气压值远低于G处气压值。
    (3)由于2022年2月初,强大的冬季风暴席卷了北美中部,美国多地再次遭遇暴风雪,冬季风暴路线横跨近3000km。由此可以判断出,二月份时中低纬度地区气温开始回升,导致墨西哥湾海面蒸发加剧,所以暖湿气流大量的形成,同时由于二月份时极地地区气温较低,所以冷空气活动依然频繁,因此南北温差相对较大,所以气压梯度力较大,由于强大冬季风暴主要在中部地区,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美国中部地区地势平坦,所以对气流的阻挡作用相对较弱,因此冷空气能够长驱直下,引发强烈的降温,同时美国中央大平原呈南北方向延伸,并且面积较为广大,因此南下的冷空气和北上的暖湿气流在此交汇频繁,活动强烈,易引发大规模降雪,所以2月美国中部地区暴雪天气频繁。
    (4)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甲锋面南北跨度大,乙地纬度较高,丙地纬度较低。由于乙地区纬度较高,距离冷空气源地更近,所以冷锋过境时,冷空气势力更强,风速更快,应此降温的幅度相对更大,所以降水以雪的形式发生。由于丙地区纬度较低,并且位于海洋,下垫面温度更高,并且距离冷空气源地相对较远,所以冷空气势力较弱,风速较慢,所以降温幅度更小,因此降水以雨的形式发生。
    解题秘籍
    1.气候与天气特征描述
    气候特征
    主要从气温、降水及两者的季节组合状况方面回答。
    气温主要从日较差、年较差大小,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降水主要从年降水总量、季节变化、年际变化等方面分析。
    某区域气候特征主要答气候类型多样或单一,以哪种类型为主,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等。
    积温、生长期的描述主要用于农业区位方面。
    天气特征
    主要分析气压状况、气温高低、阴晴、雨雪、风向、风力、湿度以及一些特殊
    的天气现象。
    往往通过等压线图等进行分析
    2.太阳辐射强弱与昼夜温差大小判断

    3.冷、暖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
    分类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天气
    过境前
    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过境时
    阴雨,大风,雨雪,降温天气
    降雨,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受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
    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降水位置
    锋后
    锋前
    实 例
    寒潮和沙尘暴
    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地区春雨
    4.判断气候类型
    掌握气候特点、分布规律、成因等。

    分布规律
    气候特征
    成 因
    植 被
    热带雨林气候
    0°-10°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气候
    10°-20°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夏: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冬:信风带控制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
    20°-30°大陆西岸
    终年高温少雨
    夏: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冬:信风带控制
    热带荒漠
    热带季风气候
    10°-25°大陆东岸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夏: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热带季雨林
    亚热带季风气候
    25°-35°大陆东岸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东亚地区较为强烈)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
    30°-40°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副热带高气压带
    冬:西风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温带海洋性气候
    40°-60°大陆西岸
    终年温和多雨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季风气候
    35°-55°大陆东岸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大陆性气候
    40°-70°大陆内部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少雨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
    苔原气候
    70°-80°
    全年严寒
    极地气团控制
    藓类、地衣、小灌木
    冰原气候
    80°-90°
    全年酷寒
    极地气团控制
    冰雪覆盖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和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而降低
    气温随高度变化
    随高度变化
    5.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温度带划分)
    (2)地形: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阳坡气温高于阴坡;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背风坡多有焚风效应;同一侧山腰降水最多
    (3)海陆位置:从沿海向内陆温差越来越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降水越来越少
    (4)大气环流:低压、西风带降水多;高压降水较少;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湿度较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判断方法8/0)
    (6)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地面(下垫面)状况,影响气候。如植被覆盖率和湿地面积增加会调节局部气候的温差和空气湿润度,排放CO2会使气温升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
    6.分析气候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02 水运动→水循环、河流特征与洋流
    典例11.(2021·全国乙·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下图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1)推测该圩田区适宜围垦的自然条件。(6分)

    (2)分析图示河流三河镇以下河段的形成。(6分)

    (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6分)

    (4)有人建议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请从下列两方面选择其一作答,分析圩田这种利用方式改变的作用。(6分)
    方面① 改善巢湖水质 方面② 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
    【答案】(1)属湖区,为湖滩地,坡缓水浅;沉积物厚且颗粒细(淤泥质);热量充足。
    (2)在枯水期(当巢湖处于低水位时),湖滩出露出现自然水道;人们在自然水道基础上,开挖河道,垒筑河堤。
    (3)地势低,为江水区,积水快,易内涝;洪水期临近的河流和湖泊(巢湖)水位远比圩田高,圩田积水难以排出,且面临决堤威胁。
    (4)方面①对改善巢湖水质的作用:圩田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可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缓解巢湖富营养化状况;水产业对象为菱藕及鱼类等,对水质具有净化作用。
    方面②对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的作用:相对于农作物,湿地受洪水的威胁小,受灾轻;圩区地势低,可作为蓄洪区,洪水期蓄积洪水,减缓洪水对巢湖大堤及周边地区的压力。
    【解析】(1)调动必备知识,巢湖位于安徽,巢湖附近该圩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充沛;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区域属湖区,为湖滩地,坡缓水浅,地形平坦开阔,可开垦面积大;附近有巢湖和河流,沉积物厚且颗粒细形成肥沃的土壤。
    (2)由材料可知,三河镇在清朝嘉庆年间濒临巢湖,由图可知,目前三河镇与巢湖之间形成了一段河道。由此推测,巢湖萎缩,原因:本区属于季风气候,河流受降水影响水位季节变化大,当巢湖处于低水位时,湖滩出露出现自然水道;人们在自然水道基础上,开挖河道,垒筑河堤,围湖造田,导致巢湖水域缩小。
    (3)由材料可知,圩田海拔低于巢湖平均水位,地势低,大部分处于为江水区,积水速度快,易内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大,降水持续时间长,产生长时间的洪水期,临近的河流和巢湖水位远比圩田高,圩田地势低,积水难以及时排出,且面临决堤威胁。
    (4)方面①对改善巢湖水质的作用: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能改善巢湖水质。原因分析思路:发展种植业,会施用化肥、农药,农田退水排入巢湖,造成巢湖水污染;而湿地水流缓慢,能促进泥沙沉降,且湿地植物吸附氮、磷等营养元素,减轻巢湖富营养化;湿地与巢湖水体连通,能促进巢湖水体自净,水产业对象为菱藕及鱼类等,对水质还具有净化作用,改善巢湖水质。方面②对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的作用:把这些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能缓解巢湖沿岸地区洪水威胁。原因分析思路:由材料可知,圩田地势低于巢湖水面,易发洪水,湿地发展水产业,受洪水的威胁小,受灾轻,防洪压力小;湿地能延缓水流,调蓄洪峰,可作为蓄洪区,湿地能容纳洪水,减缓洪水对巢湖大堤及周边地区的压力。
    典例22.(2023·内蒙古通辽·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  乌干达共和国(下图),有“高原水乡”之称,被人们称为“非洲的明珠”。首都坎帕拉建在一些山头上,面积约200平方千米,大街上到处都是芭蕉树,被称为“芭蕉城”。

    材料二  坎帕拉的气候资料(下图)。

    (1)简述乌干达被称为“高原水乡”的原因。(6分)

    (2)说明坎帕拉气温特点及其形成原因。(8分)

    (3)结合水循环知识,分析维多利亚湖年内水位季节变化很小的自然原因。(8分)

    【答案】(1)平均海拔1000~1200米,以高原地形为主;地处赤道附近,降水较多;河湖(沼泽)众多。
    (2)年平均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小。地处赤道附近,纬度低;湖泊多、面积大(受湖泊调节作用显著)。
    (3)该湖面积大,水体总量大;赤道横贯维多利亚湖北部,湖水以雨水补给为主,雨量较充沛,来水季节分配较均匀;蒸发量大季节变化较小;该湖通过河流外泄量较小,各季节降水量,蒸发量和外流量基本达到平衡。
    【解析】(1)分析“高原水乡”的原因,注意分两部分回答,即高原和水乡。读图可知,该国平均海拔较高,约为1000米-1200米,等高线稀疏,地形以高原为主;水乡重在说明“水多”,该地位于赤道附近,降水较多;该区域河湖沼泽众多,水资源丰富。
    (2)分析气温特点,需要说明气温高低以及温差大小。读图可知,坎帕拉气温年均温较高,气温年较差较小。该地位于赤道附近,纬度较低,年均气温较高;由于受到湖泊的调节作用,气温年较差较小。
    (3)湖泊水位变化不大的思考角度主要为该湖泊的来水量和去水量达到一定的平衡。首先考虑湖泊的“来水”,即湖泊的补给水源,该湖泊主要为雨水补给,读坎帕拉的气候资料可知,该地年降水较为丰富且季节分配较为均匀;其次考虑“去水”,该湖泊主要通过蒸发和河流外泄“去水”,该地气温年变幅小,蒸发量季节变化小,出湖的河流少,湖水外泄量较少,因此降水量、蒸发量、湖水外泄量达到一种平衡,湖泊的水位变化较小。同时,维多利亚湖的面积大,水量大,湖泊水位变化较小。
    解题秘籍
    1.从发生领域、环节等理解水循环的概念

    2.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及影响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加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受水区和沿途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可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可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
    (2)负向利用及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减少蒸腾,使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同时会使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围湖造田: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3.河流的补给和特征
    (1)河流的补给类型
    ①雨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冬季降雪量和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③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④地下水和湖泊水补给——河流径流量稳定。
    (2)河流的特征及自然影响因素

    4.河流的开发条件:(水能资源、内河航运等)
    (1)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①流域内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水量充足,河流流量大。
    ②流域内地形起伏大,地处地形落差大的地区,所以水力资源丰富。
    (2) 航运开发条件:
    ①流域内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水量充足,河流流量大。
    ②流域内地形平坦,河道宽阔,水系发达,河网密布,水流平稳,通航里程较长。
    ③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
    ④与湖、海相通,有优良港口,交通便利。
    5.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
    ①在高低纬之间进行热量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气温。
    ②对沿岸地区: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①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将海洋深处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且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形成大的渔场。
    ②上升补偿流能形成渔场。例如秘鲁附近,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补给表层海水,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秘鲁渔场。
    (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加快污染区海水的净化速度,但扩大海水污染的范围。
    (4)对海洋运输的影响
    顺洋流航行可以缩短航行时间,减少燃料;寒暖流相遇和寒流上空,往往形成海雾,不利于海上航行;北极地区的寒流会把冰山带过来,威胁海上航行。
    03 地表形态的塑造→地形地势与岩石类型
    典例11.(2022·全国乙·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范围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消融区。下图显示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站监测的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1)(1)分别指出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的垂直变化,并说明两者共同导致的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6分)

    (2)根据地理位置,分析甲站陆面垂直变化的原因。(6分)

    (3)说明导致乙站所在区域海岸线变化的主要人为影响方式。(6分)

    (4)分析甲站区域与乙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和幅度的差异。(6分)

    【答案】(1)海平面上升,消融区陆面上升。冰盖消融期,海平面上升幅度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冰盖消融后,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2)甲地位于基岩海岸,冰盖覆盖时,岩层受压导致陆面下沉,冰盖消融后,岩层承压减轻,岩层形变缓慢恢复,使得陆面上升;甲站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运动导致甲站陆面抬升。
    (3)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加速冰川消融和海水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密西西比河流域内水利设施拦水拦沙,导致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4)甲站区域位于太平洋北岸,海平面下降,海岸线向南移动,由于基岩海岸陡峭,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区域南侧临海,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三角洲地势平缓,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冰盖消融,冰川融水进入海洋导致海平面上升;由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海岸线水平变化方向随着海面和陆面的变化而变化,当冰盖消融快,大量冰川融水流入海洋,则海平面上升幅度快,超过陆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当冰盖消融完毕,冰川融水减少,陆面上升幅度超过海平面上升幅度,海岸线向海洋方向退缩。
    (2)从海陆位置看,甲站位于基岩海岸,结合材料可知,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可推测消融区岩层形变缓慢恢复导致陆面上升;从板块位置看,甲站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运动导致地壳抬升,使得甲站陆面抬升,
    (3)由图可知,乙站所在区域海平面上升,从人类活动角度入手分析,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开采石油、天然气、地下水等,使地层出现空洞,引起陆面沉降,海平面相对上升;乙站位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流域内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植被恢复,拦截泥沙,导致河口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4)由材料可知,甲站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的基岩海岸区,由图可知,甲地海平面下降,可推测甲地海岸线向南移动,基岩海岸较陡峭,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小;乙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由图可知,乙地海平面上升,故海岸线向北移动,由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缓,故海岸线在水平方向上变化幅度较大。
    典例22.(2021·全国甲·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附近气象站(海拔3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8分)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8分)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8分)

    【答案】(1)冲积扇:以沙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好,有一定的磨圆度;由流水搬运、沉积而成。山坡:以角砾为主,砾石分选较差(大小混杂),磨圆度较差(棱角分明);主
    要由重力作用形成(海拔较高处可能有冰川作用)。
    (2)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春季、风力强劲。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易启动。风沙流着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技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
    在山坡上。
    (3)地势较低,山坡和冲积扇流水在此汇集,(冲积扇前沿)地下水出露;地表物质颗粒较细,利于保水;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利于蓄水。
    【解析】(1)由图可知,冲积扇以沙砾为主,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沉积作用具有分选性,故在此沉积的砾石分选较好,流水在搬运过程中对水中的砾石有磨蚀作用,故沉积在此的砾石有一定的磨圆度。由图可知,山坡以角砾为主,表层有沙、粉沙,该处位于较陡的山坡,砾石主要由重力作用在此堆积,故砾石分选较差,未经流水的磨蚀,故磨圆度较差。
    (2)由图可知,除山坡外,粉沙还分布在冲积平原和冲积扇,沙、粉沙粒径小,流速减慢时在冲积扇和冲积平原沉积。冲积平原草原茂盛,故山坡的沙和粉沙物质主要来源于冲积扇。该地区春季多大风,冲积扇地表干燥,地表沙粒被风吹起,风沙流沿山坡爬升,到达一定位置后风速减慢,携沙能力减弱,沙和粉沙沉积在山坡上。
    (3)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势较低,来自山坡和冲积扇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均在此汇集,地下水容易出露,为冲积平原提供水源;由图可知,冲积平原地表主要由粉沙、黏土组成,颗粒较细,利于保水;该区域冬季寒冷,深层土壤冰冻时间较长,土壤水分不易被蒸发,利于蓄水。
    解题秘籍
    1.简述地形特征:
    地形特征:①地表形态特征:如地形以平原;或以山地丘陵为主等。
    ②地势高低起伏:如地势西高东低等
    2.推断地貌的形成过程
    主要过程为:岩石的形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内力作用(地壳的抬升使岩石出露)→外力作用形成地貌(风化、侵蚀、堆积)
    3.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使地表趋于平缓)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5.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6.地形对自然带和农业的影响

    7.地形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人口分布平原多于山区,山区人口沿河谷分布。
    8.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9.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考前预测
    1.(2023·河南郑州·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下面左图为美国西部地形图,右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图。

    材料二:西雅图与洛杉矶年降水量分配表。
    降水量(单位:mm)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西雅图
    136.7
    101.3
    89.9
    59.2
    43.8
    38.1
    19.3
    29
    47.8
    82
    148.1
    150.1
    洛杉矶
    61
    63.8
    50.3
    18.3
    3.6
    0.8
    0.3
    3.8
    7.9
    8.6
    44.7
    42.7
    材料三:旱灾是美国西部地区最频繁的灾害之一。2018年以来,美国西部又遭遇了严重旱灾,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影响。多年来,美国政府应对旱灾,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减小损失。
    (1)简述左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6分)

    (2)对比西雅图与洛杉矶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10分)

    (3)判断科罗拉多河上流与中下游水量大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地势起伏大;海岸线较长较平直。
    (2)西雅图各月降水量均高于洛杉矶;西雅图全年都受盛行西风影响;洛杉矶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西雅图纬度更高,受盛行西风影响更大;西雅图受暖流影响大;洛杉矶受寒流影响大。
    (3)上游水量大,下游水量小;上游河段支流多,汇入水量多;支流发源于落基山脉,降水较多,冰雪融水量大;中下游河段流经干旱、半干旱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以荒漠和荒漠草原为主,河水下渗严重;支流较少,汇入水量少。
    【解析】(1)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地形分布、地势状况、特殊地貌等方面描述,从图中等高线分布状况可以判断出该地的地形特征是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海岸线长,比较平直;地势中间高,东西两侧低,起伏较大等。
    (2)从两地年降水量的分配表中可以对比出,西雅图年降水总量大于洛杉矶;西雅图各月的降水都高于洛杉矶。原因是西雅图纬度高,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比较均匀;且沿岸有暖流经过,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洛杉矶位于30°N~40°N之间,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夏季少雨,冬季多雨,且沿岸有寒流经过,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等。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上游地区河流发源于落基山脉,会有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从等降水量线可以看出该区域的降水在250~500mm之间,特别是东侧区域降水大于500mm,说明有较多的大气降水补给,河流水量大;上游河段的支流较中下游流河段多,汇入水量大于中下游;中下游区域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绝大部分小于500mm,河流补给水量少;支流少,支流汇入水量少;地表物质松散,下渗多,这些因素导致上游地区河流水量明显大于中下游地区。
    2.(2023·山西太原·统考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爆发性浓雾是指在30分钟内大气能见度骤降到500米以下的灾害性天气现象。某年4月16日厦门机场遭遇的一次爆发性浓雾,导致机场运行近乎瘫痪。图示意当年4月16日17:00厦门岛及周边地区气温分布和该日厦门机场大气能见度、气温和云量(将天空分为十等份,天空被遮住几份,云量就是几)的变化。

    (1)指出该日厦门机场爆发性浓雾开始出现的时间,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2)分析该日18:00以后,厦门机场大气能见度迅速下降的原因。(6分)

    (3)推测厦门爆发性浓雾发生前的天气特点,并说明理由。(6分)

    (4)为提高爆发性浓雾预报的准确性,列举机场附近气象站应实时监测的气象要素。(6分)

    【答案】(1)21:30前后。大气能见度下降较快,并且在21:30点前后下降至500米以下。
    (2)18点日落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吸收热量减少;18点后云量骤减,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近地面气温快速下降;午后(17:00)海风明显,带来冷空气(和水汽);降温促使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浓雾形成,大气能见度降低。
    (3)16日之前有明显的降水过程,16日8点后气温强烈上升。爆发性浓雾形成需要充足的水分;降水天气能够增加地表水分(湿度)和大气湿度;强烈升温又促使地表水分大量蒸发,为浓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4)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云量和风等。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爆发性浓雾是指在30分钟内大气能见度骤降到500米以下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判断机场大气能见度下降到500米以下的时间。读图发现21:30前后大气能见度下降比较快,并且在21:30点前后下降至500米以下,推测大雾出现时间大约在21:30前后。
    (2)能见度下降与雾有关,从气温下降和大气中水汽充足两个角度分析雾的形成原因。厦门机场18:00后大气能见度迅速下降与浓雾有关,浓雾形成的条件是气温下降和大气中有充足水汽。气温下降的原因是日落后,太阳辐射消失,地面吸收热量减少,云量快速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水汽来自海洋,与海风有关,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17:00后海风明显,带来水汽。受地面降温影响,促使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浓雾形成,所以大气能见度降低。
    (3)由16日云量和气温变化,结合浓雾形成需要充足水汽判断之前可能有强降水天气。结合云量图,16日18:00之前云量较大,白天8点后气温有明显上升,推测16日之前有明显的降水过程。爆发性浓雾形成需要充足的水分,降水天气能够增加地表水分和大气湿度,结合气温变化曲线可知,强烈升温又促使地表水分大量蒸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多,为浓雾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水汽,随着夜晚气温下降,爆发性浓雾产生。
    (4)结合浓雾形成条件判断机场附近气象站应实时监测的气象要素。根据以上分析,爆发性浓雾的形成与降水、气温变化有关,另外浓雾形成海域空气相对湿度和风等有关,故机场附近气象站主要检测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云量和风等气象要素。
    3.(2023·陕西宝鸡·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2022年3月中旬,我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沙尘暴天气。据气象专家分析,此次沙尘暴源于蒙古国。2021年冬季,我国北方和蒙古国都经历了“先极冷、再极暖”的过程。2022年2月我国内蒙古西部和蒙古国气温偏高幅度4℃以上,同时降水偏少,3月中旬以来,沙源地的偏暖更加厉害,内蒙古几乎全城偏高6~9℃以上,蒙古国偏高更多。下图为2022年3月中旬沙尘暴期间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1)简述沙尘暴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的原因。(6分)

    (2)推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理由。(4分)

    (3)简述正在经历沙尘暴天气地区的气象条件。(4分)

    (4)指出沙尘暴对所经过地区的影响。(8分)

    【答案】(1)冬春季节,冬季风强劲或西北季风盛行,风力强劲;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土质疏松;冬春季节温差较大,植被稀疏,固土能力较差;(任答2点)
    (2)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且盛行偏西风,受冷锋过境影响风力强劲;(任答2点)
    (3)气候干旱且降水较少;气温较高,风力较大(任答2点)
    (4)不利影响:沙尘暴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大风造成财产的损失,能见度下降影响交通安全,有利影响:增加空气的凝结核,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解析】(1)在我国北方,冬春季节风力较大,且降水少。而蒙古国气候更为干旱,植被稀少土质疏松,所以地表土容易被大风搬运。
    (2)根据等压线判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且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丙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且盛行偏西风。根据图文判断,冷锋过境,风力较大。
    (3)当气温升高时,土壤中水分解冻,并且蒸发量提高,降水偏少,土壤变为干燥。此时风力若较大时,更容易发生沙尘天气。
    (4)沙尘暴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对人体呼吸道有伤害,伴随的大风容易造成财产的损失,能见度下降影响公路交通安全,但也有有利影响:沙尘的出现,增加空气的凝结核,有利于降水的形成。
    4.(2023·安徽淮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元古代晚期,渤海与北黄海属同一古老陆块。中生代构造运动中,该陆块受断裂活动影响,东西两侧分别形成北黄海和渤海盆地,连接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陆地成为胶辽陆桥。之后胶辽陆桥不断解体,形成庙岛群岛雏形。在其后漫长地质历史中,受海平面升降影响,庙岛群岛多次成岛或山(下图)。第四纪冰期,庙岛群岛冬季风势力明显增强,各岛屿均有黄土覆盖。

    (1)指出庙岛群岛附近断裂带主要延伸方向并简述胶辽陆桥形成过程。(6分)

    (2)第四纪冰期时海平面大幅下降,试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原因。(6分)

    (3)试从下垫面性质的角度,分析第四纪冰期时庙岛群岛冬季风势力明显增强的原因。(6分)

    (4)研究表明,与黄土高原的黄土相比,庙岛群岛的黄土颗粒更粗且富含海洋浮游生物化石,试分析原因。(6分)

    【答案】(1)东北-西南走向。庙岛群岛与黄、渤海属同一古陆块,受断裂活动影响,古陆块东西两侧断裂下陷,中部相对抬升,形成陆桥。
    (2)冰期气温低,使得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输送到陆地形成的降水中,降雪的比例增大,陆地冰川规模扩大,陆地水量增加;冰川融水减少,入海径流量减少,海平面下降。
    (3)第四纪冰期亚欧大陆雪线降低,冰川覆盖面积增大,冬季时冰面反射太阳辐射增强,陆地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导致降温更快;冰期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大导致亚欧大陆降温幅度增大,亚洲高压势力增强,使冬季风势力明显增强。
    (4)气候温暖时期,海平面上升,渤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周边河流携带泥沙入海并沉积;冰期,海平面大幅下降,渤海海床裸露,强劲的冬季风将泥沙及浮游生物遗体搬运到庙岛群岛上沉积;渤海湾是庙岛群岛主要沙源地,与黄土高原相比,庙岛群岛离沙源地更近,导致沉积物颗粒更粗且富含浮游生物化石。
    【解析】(1)由材料可知,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原为连在一起的陆桥,后解体形成该群岛,根据两半岛的位置和群岛位置,可推断,断裂带延伸方向应为东北-西南走向。庙岛群岛与黄、渤海属同一古陆块,受断裂活动影响,今渤海海域处古陆地和黄海西北部古陆地断裂下陷,直流下群岛位置处连接两半岛的陆桥。
    (2)冰期是地质历史中较短的寒冷期。第四纪冰期时气温低,海洋蒸发的水汽通过水汽输送到达陆地时,由于温度比现在低,更多形成了降雪,同时,由于温度低,陆地冰川融化少,冰川规模增大,陆地水体增加,进一步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入海径流减少,导致海平面下降。
    (3)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冰期时,气温低,陆地冰川覆盖面积大,降雪多,冬季时,由于雪和冰的反射率较高,导致陆地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导致气温进一步降低,陆地温度低于现在,同时由于海平面下降,海洋面积减小,陆地面积增大,大陆性增强,使陆地温度降低更明显,形成更强的亚洲高压,是冬季风势力明显增强。
    (4)浮游生物喜欢相对温暖的环境,气候温暖期,海平面由于冰川大量融化而上升,渤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温暖期,地表径流入海量大,河流携带泥沙进入渤海,并沉积。冰期时,气温降低,海平面下降,渤海海床出露, 冬季风将其上沉积的泥沙和浮游生物遗体侵蚀搬运至庙岛群岛上沉积,因此渤海湾是群岛的主要沙源,由图示可知,庙岛群岛离沙源地近,而黄土高原距离其沙源更远,因此,风力沉积过程中庙岛群岛地区风力较大,其沉积颗粒较大。
    5.(2023·贵州·统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区蒸发量年内差异大,2月份最小。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纳木错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且存在较大的湖岸差异;流域内土壤侵蚀强度呈上升趋势,其中南部最为显著,下图示意纳木错流域。

    (1)分析纳木错湖区2月份蒸发量最小的原因。(6分)

    (2)指出纳木错水域面积变化最明显的湖岸,并说明理由。(6分)

    (3)分析纳木错流域南部土壤侵蚀显著的原因。(10分)

    【答案】(1)正值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气温低;补给量少,湖区水域面积小;湖面封冻,冰雪反射率高等。
    (2)西岸。原因:西岸河流流程较长,地形较为平坦;水量增加导致湖泊向西侧扩张明显。
    (3)冰碛物分布广泛,地表物质疏松;冻土消融,地表稳定性降低;植被稀少,保持水土能力较弱;山岳冰川广布,融水量大;地势起伏大,径流流速快等。
    【解析】(1)2月份北半球冬季,气温较低,太阳高度角小,湖面此时冰封且冰雪反射率高,到达湖面的太阳辐射少,蒸发条件不足,蒸发量小;由材料可知,纳木错一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大气降水少,气温低导致冰雪融水少,总体上纳木错湖水补给少,湖泊面积小,可蒸发的的水量小。
    (2)由图可知,西岸河流流程比较长,在丰水期为纳木错湖泊补给的水量大,东岸流程短,地势高,限制湖泊扩张,西岸流程长地形较为平坦,为湖泊扩张提供了地形条件,由此可得西岸水域变化最明显。
    (3)由材料可知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高,气温低,分布有冰川、冻土等物质,冬季时气温低,冰碛物分布广泛,地表物质疏松,冰川侵蚀土壤;夏季时气温高冻土融化,冻土融化后变得松软,地表稳定性降低;冰川大量融化,流水侵蚀土壤,加之地势起伏大,径流流速快,流水侵蚀能力强;海拔高气温低,可生长植被少,水土保持能力弱,易被侵蚀。
    6.(2023·安徽淮南·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高水位(20米)时湖区面积超过4125km2。一般来说,鄱阳湖的枯水期为10月份到次年3月份。鄱阳湖水位与五大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和长江的来水量密切相关。下列左图为鄱阳湖及周边水系图,下列右上图为长江与鄱阳湖多年平均作用频率图(河湖作用需达到一定流量标准)。
    材料二:2022年9月18日,进入极枯水位的鄱阳湖通江水体面积萎缩,在裸露的湖滩中,由逐渐干涸的河道组成的“大地之树”(下列右下图)呈现于扇三角洲上(注: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海、湖等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它是河流与海、湖共同作用的结果),让人们惊叹于自然界的鬼斧神工。

    (1)据右上图指出正常年份不同时间段长江与鄱阳湖水体的补给关系。(6分)

    (2)指出今年7、8月鄱阳湖面积大减的原因及由此带来不利影响。(10分)

    (3)描述今年鄱阳湖“大地之树”景观的形成过程。(4分)

    (4)为保持鄱阳湖水位稳定,有专家建议在湖口建闸,丰水期蓄水后关闭湖口闸门。对此方案分析其利弊。(4分)

    【答案】(1)4~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为主;7~10月长江水位高,补给鄱阳湖;11月~次年3月流量小,补给作用不明显。
    (2)原因:鄱阳湖流域降水比往年异常偏少(五大河来水偏少);长江中上游降水偏少,长江作用弱;(副高控制时间长)晴天多,气温高,水面蒸发量大;应对干旱,农业灌溉用水增多。
    影响:农业灌溉用水紧张导致农业减产;自来水取水点不断降低,影响到用水安全;影响湖区船只通航,同时提高了其他产业的运输成本;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位降低,流域生态用水减少,威胁动植物生存。
    (3)今年鄱阳湖流域持续高温干旱,导致鄱阳湖水位快速下落,扇三角洲上高低起伏的湖床逐渐裸露,湖底泥沙在不均衡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深浅宽窄不同的冲沟,形似“大地之树”
    (4)利:蓄水后关闭闸门水位高,增加淡水资源;枯水期湖泊面积扩大,水量稳定,利于航运;稳定湖区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弊:水位高浅滩湿地面积缩小,不利于越冬候鸟栖息觅食;对长江调蓄作用减弱,旱涝灾害增加;影响长江洄游鱼类洄游,影响鱼类生长繁殖。
    【解析】(1)读图可知,每年4~6月鄱阳湖补给长江的次数最大,此时明显的是鄱阳湖补给长江;11月~次年3月流量小,鄱阳湖补给长江的次数和长江补给鄱阳湖次数差不多,表现为互为顶托作用;7~10月长江水位高,长江补给鄱阳湖次数明显增多,表现为长江补给鄱阳湖。
    (2)从题目中:“鄱阳湖水位与五大河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和长江的来水量密切相关。”推测今年7、8月鄱阳湖面积大减的原因是降水偏少,五大河流和长流的来水量均偏少;同时除了来水少,也考虑去水多,比如蒸发、工农业用水;不利影响:8月鄱阳湖面积大减,湖床大面积裸露会导致农业灌溉用水紧张,农业减产;自来水取水点不断降低,影响到用水安全;面积萎缩,水位下降,不利于湖区船只通航,同时提高了其他产业的运输成本;湖泊水位下降导致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位随之下降,流域生态用水减少,威胁动植物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如果发生用水之争还可能诱发社会矛盾。
    (3)由于湖底泥沙存在高低起伏,那么在地势较低的区域,湖水流速更快,表现为侵蚀性,就会把湖底的泥沙随水带走。而湖底泥沙被流水侵蚀,就会使这一部分湖底比两边更低,从而使得流速更快,因而加剧了湖水下落时的侵蚀性,从而形成循环作用,最终形成了我们见到的“大地之树”。通过以上分析,此次鄱阳湖湖底出现“大地之树”景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温干旱天气,导致鄱阳湖水位快速下落,提前进入枯水期,在湖泊湖床裸露的过程中,不均衡的流水侵蚀作用,在湖床上留下了类似“潮汐树”的景观,称为大地之树。
    (4)利:蓄水后关闭闸门,控制枯水期水位,增加淡水资源;能减缓湖区湿地的提前出露,避免过早形成一片荒滩。水位下降意味着食物减少,与此同时,水位下降也给受珍禽价格飙升诱惑的盗猎者打开了方便之门。稳定湖区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控制枯水期水位,水量稳定,利于航运。弊:关闭闸门,会阻碍长江洄游鱼类洄游,影响鱼类生长繁殖。导致湖泊的调蓄作用下降,湖泊下游的旱涝灾害增多;水位高,除了避免过早形成一片荒滩的同时,又可能导致出露的浅滩湿地面积较小,不利于越冬候鸟栖息觅食。
    7.(2023·安徽滁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贝齐布卡河是马达加斯加中北部河流,向西流入马达加斯加海峡,其河口处富集的水冲玛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优质的玛瑙。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贝齐布卡河口的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10月。某地理考察队,按照图示路线从马哈赞加徒步经甲城到达图阿马西纳。在考察途中,考察队发现途经甲城前后所见植被景观差异明显。下图示意贝齐布卡河地理位置。

    (1)推测贝齐布卡河的水文特征。(8分)

    (2)说明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10月的原因。(6分)

    (3)指出考察队从甲地到图阿马西纳所见最典型植被类型,并分析其成因。(8分)

    【答案】(1)径流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2)贝齐布卡河位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5~10月是干季、河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裸露面积大,便于水冲玛瑙原石的采集。
    (3)植被类型:以热带雨林为主。成因:地处低纬,热量丰富;南北走向的山脉,使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易拾升,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雨林景观。
    【解析】(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分别是补给类型、年径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以及汛期情况、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以及流速的快慢。贝齐布卡河处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年降水量大,干湿季节分明,径流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大;图中地形中间高,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处于热带,无结冰期。
    (2)贝齐布卡河处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节分明,5~10月是干季、河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裸露面积大,便于水冲玛瑙原石的采集。
    (3)马达加斯加岛屿东部是典型的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区,其成因包括地形、迎岸风、暖流等。再加上地处低纬,热量丰富。
    8.(2023·陕西咸阳·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板块运动引起的地貌格局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地表径流的形态、河湖底部沉积物的发展变化,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其水系发生了演变(如图甲)。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调查发现,含水层沉积物的颗粒较大而隔水层沉积物的颗粒较小(如图乙)。

    (1)根据材料,简述乔治湖水位波动大的原因。(6分)

    (2)说明自科拉林地垒形成以来乔治湖水文特征的变化。(6分)

    (3)依据乔治湖湖底沉积物颗粒的垂直分布差异指出泰勒斯溪历史时期流速、流量的变化特征。(10分)

    【答案】(1)游区隔水层下方存在含水层,泰勒斯溪枯水期时,溪水主要补给湖底含水层,湖区水位低;泰勒斯溪丰水期时,湖区含水层已充满,下渗少,溪水主要补给湖区,湖区水位高。
    (2)湖区逐渐形成,水面扩大,水位升高、水量增多;流速减慢含沙量减小。
    (3)含水层沉积物颗粒大,反应了该时期河流流速快、流量大,搬运能力强;隔水层沉积物颗粒小,反应了该时期河流流速慢、流量小,搬运能力弱;根据含水层在下先沉积,隔水层在上后沉积可知泰勒斯溪流速先快后慢、流量先大后小。
    【解析】(1)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乔治湖临近科拉林地垒,靠近断层,根据图乙可知,在该湖区隔水层下方存在含水层,当泰勒斯溪枯水期时,泰勒斯溪溪水主要补给到湖底含水层,使得湖区水位相对较低;而当泰勒斯溪处于丰水期时,湖区含水层已充满,致使下渗量少,泰勒斯溪溪水主要补给湖区,使得湖区水位较高。
    (2)根据材料及图示可知,科拉林地垒形后,随科拉林地垒海拔抬升,使得湖区逐渐形成,水面逐渐扩大,水位逐渐升高,水量增多;湖区高差下降,使得流速减慢含沙量减小。
    (3)根据图示及材料可知,乔治湖湖底沉积物颗粒的垂直分布差异较大,图乙中可得,含水层的沉积物颗粒比较大,能够反应该时期的河流流速快、流量大,河流的搬运能力较强:相反,隔水层沉积物的颗粒较小,反应该时期河流流速慢、流量小,河流的搬运能力弱:根据图示中隔水层与含水层的位置关系,含水层在下先沉积,隔水层在上后沉积可知泰勒斯溪流速先快后慢、流量先大后小。
    9.(2023·江西南昌·统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下图中,帝汶岛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形复杂,最高点海拔2960米,岸外珊瑚礁广布。珊瑚礁形成要求水温高,海底光照充足。海底地形、海水能见度及海面风浪是影响海底光照条件的主要因素。

    (1)简述帝汶岛平原地形的空间特征。(4分)

    (2)判断帝汶岛南侧降水最少地形类型并解释原因。(6分)

    (3)描述图中海沟的海底地形特点并分析其成因。(6分)

    (4)甲海域海底光照充足,珊瑚礁发育明显优于乙、丙、于三海域。分别指出乙、丙、丁三海域海底光照不足的原因。(6分)

    【答案】(1)狭窄(宽窄相间),临海分布,河流附近相对宽阔。
    (2)平原。帝汶岛南侧为迎风坡(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多地形雨,平原坡度小,抬升作用弱。
    (3)特征:深度大(地势低),狭长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成因:板块挤压(碰撞),发生俯冲。
    (4)乙:海水能见度低,丙:海底深度大,丁:海面风浪大。
    【解析】(1)读图可知,帝汶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较狭窄(宽窄相间),临海分布,分布在岛屿边缘地区,河流附近平原面积相对宽阔。
    (2)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帝汶岛地处南半球低纬度,受东南信风控制。帝汶岛南侧山区(受东南信风的影响),多地形雨,而平原坡度小,对水汽的抬升作用弱,因此降水少。
    (3)由图中等深线分布情况可知,海沟的特征是深度大,地势低,狭长分布,呈东北-西南走向。该地地处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形成深海沟。
    (4)由图可知,乙地处河流入海口,入海径流带来大量泥沙,使海水能见度低;由图中等深线分布可知,丙地等深线数值大,海底深度大,从而使海底光照不足;丁地位于岛屿东南部,为东南信风迎风坡,海面风浪大,使海底光照不足。
    10.(2023·江西·校联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在紧邻长江南岸的现代江滨湖滨地带一、二级阶地上,多发育砂山-黄土堆积序列。砂山多发育在距长江约5km范围之内,黄土堆积则在延伸至距长江20km岗地附近,且其堆积在山前具有明显增厚的特点(黄土堆积多为风力远程搬运的粉尘颗粒),往南进入赣东北中低山丘陵地带则很难在发现有黄土沉积。下图为长江南岸现代江滨湖滨地带一、二级阶地上砂山-黄土堆积序列图

    (1)指出长江南岸一二级阶地上砂山-黄土堆积物的可能来源。(6分)

    (2)结合图文材料,判断长江南岸一二级阶地上砂山-黄土堆积物颗粒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3)区域内风成沉积体系的发育大致始于末次间冰期晚期,请从物源、动力条件分析全球变冷使黄土沉积速率增大的原因。(10分)

    【答案】(1)上风方向的河漫滩、河床细颗粒物质;北方黄土高原的粉尘颗粒;中亚、西亚及西北沙漠远程输送的粉尘颗粒。
    (2)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原因:该区域地处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粉尘颗粒经西北季风分选堆积而成;赣东北山地起阻挡作用,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砂山-黄土堆积物粒径逐渐减小。
    (3)全球变冷,陆地冰川面积增大;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大;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增大,冬季风的风力增强,冬季风的搬运能力增强。全球变冷,河流水位下降,长江河床、河漫滩大面积干露,物源丰富,从而黄土沉积速率增大。
    【解析】(1)如图所示,该区域附近有长江河漫滩平原、长江河床,受西北风影响,泥沙从上风方向的河漫滩、长江河床搬运到此处堆积;根据所学知识,该区域北方分布着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偏北风将泥沙搬运到该地区沉积;另外中亚、西亚及西北沙漠在西北方作用下远程输送粉尘颗粒。
    (2)根据所学知识,该区域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季风,粉尘颗粒经西北季风分选堆积而成;再根据图片可知,该区域东南方向分布着赣东北山地,起阻挡作用,减小风速,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减弱,搬运能力降低,颗粒大的先堆积,颗粒小的后堆积,砂山-黄土堆积物粒径逐渐减小。长江南岸一二级阶地上砂山-黄土堆积物颗粒平均粒径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3)全球变冷,气温降低,陆地冰川面积增大,海水减少,导致海平面下降,陆地面积增大;海洋面积减少陆地面积增大使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增大,海洋和陆地气温差异和气压差异增大,冬季风的风力增强,冬季风的搬运能力增强,从北方携带的粉尘颗粒多。全球变冷,河流水位下降,长江河床、河漫滩大面积干露,泥沙出露的多,物源丰富,被搬运和堆积的增多,从而黄土沉积速率增大。
    11.(2023·重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金沙江流域沿岸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带与地震活动频繁,沿主流发育了一系列古滑坡。调查发现,金沙江河谷阳坡比阴坡更容易发生滑坡。图甲是金沙江巧家县城附近的河流阶地断面,图中河流砾石磨圆度较好。图乙是金沙江河谷古堰塞湖与黄土状物质分布图,黄土状物质分布在金沙江部分干热河谷的缓坡上,主要来源于相邻河段的古堰塞湖沉积物。


    (1)与阴坡相比,分析阳坡容易发生滑坡灾害的原因。(8分)

    (2)描述图甲中金沙江东岸湖相沉积物的形成过程。(6分)

    (3)金沙江河谷下切改变了局地环流,分析局地环流的变化对黄土状物质形成的影响。(8分)

    【答案】(1)阳坡太阳辐射强,岩石易形成风化裂隙;阳坡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小,植被覆盖率偏低,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阳坡为迎风坡,降水强度大,易诱发滑坡;阳坡光照强,蒸发量大,土质干燥疏松,一旦发生比较强烈的降水,更易发生滑坡。
    (2)断裂带与地震活动频繁引起滑坡;滑坡堆积体堵塞金沙江形成古堰塞湖;湖水流速缓慢,沉积大量的湖相沉积物。
    (3)金沙江不断下切,河谷内焚风效应作用明显,气候变得干旱;焚风效应使河谷变得干热,植被稀疏,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金沙江峡谷形成,导致山谷风加强,谷风成为黄土状物质搬运的主要动力。
    【解析】(1)坡向直接影响着光热的再分配与水分状况,阳坡蒸发强于阴坡,使得阴坡的土壤水分大于阳坡,水分的差异导致了植被覆盖率在坡向上的差异,进而影响地质灾害在不同坡向上发生的概率。另外,阳坡由于相对缺乏植被的保护,在太阳的直接照射下,岩石向阳面易形成风化裂隙,影响到斜坡地下水孔隙压力的分布以及岩土体物理力学特征,从而影响了斜坡的稳定性。
    (2)图乙显示,在巧家县城附近存在古堰塞湖。故该段河谷中频繁发生的滑坡导致大量沉积物进入河谷,改变了河流局部的水沙关系,致使河谷强烈堆积,特别是滑坡堆积体导致在坝体上游形成堰塞湖,进而在河谷中沉积大量的湖相沉积物。
    (3)金沙江河谷下切使这里焚风效应和山谷风加强,从而影响谷地气候、植被的变化。气候变得干旱,植被变得稀疏,使河谷地区的风力作用加强;山谷风加强,谷风成为黄土状物质搬运的主要动力。
    12.(2023·四川成都·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冰川泥石流是由冰雪融水或冰湖溃决冲蚀形成的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其形成的堆积体常对河道产生影响。藏东南帕隆藏布江流域是我国冰川泥石流的多发地区,随着气温升高,该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的频率增加。下图示意帕隆藏布江流域某沟谷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河道的影响。

    (1)从地形地质条件的角度说明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原因。(6分)

    (2)分析气温升高对帕隆藏布江流域冰川泥石流发生频率增加的影响。(6分)

    (3)与入海口三角洲相比,指出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中沉积物的差异。(6分)

    (4)说明图中冰川泥石流堆积体对虚线框内河岸形态变化的影响过程。(6分)

    【答案】(1)海拔高,冰川发育广泛,冰雪融水量大;地壳运动频繁,地表岩石破碎,冰湖易溃决;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强 。
    (2)气温升高,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松散物质增多;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
    (3)多砾石 ,平均粒径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大小混杂,分选性差。
    (4)冰川堆积体在左岸形成凸岸;河道变窄、河水变深,主河道靠近右岸,流速加快,对右岸侵蚀加强,经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凹岸,河岸由直变弯。
    【解析】(1)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周缘,海拔高、冰川发育广泛、冰雪补给量大,加上地壳运动频繁,地表岩石破碎,易发生滑坡崩塌;河谷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侵蚀能力强,坡积物易受外力影响而发生滑坡泥石流。
    (2)冰川泥石流的产生需要大量的水,气温升高,冰雪融水量增多,冰湖更易溃决;同时,伴随冰雪融化,冰碛物出露,松散物质数量增多增多;融水导致地表径流量增加,侵蚀和搬运能力增强。综上所述,泥石流发生频率整体会上升。
    (3)本题关键是对比入海口和冰川泥石流中堆积物堆积时,外力搬运作用的强弱。相比之下,冰川泥石流发生强度大,时间快,搬运距离短,故堆积物多砾石 ,平均粒径大;棱角分明,磨圆度差;大小混杂,分选性差。
    (4)可以在图中看出,两岸侵蚀速率不一样导致河道由直变弯。冰川堆积体在左岸形成凸岸;河道变窄、河水变深,主河道靠近右岸,流速加快,对右岸侵蚀加强,经长期侵蚀逐渐形成凹岸,河岸由直变弯。
    13.(2023·河南·校联考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萨哈林岛(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北部,黑龙江下游阿穆尔河入海口的东南,西隔鞑海峡与大陆相望。阿穆尔河河口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是区域重要港口。鞑海峡多雾,夏季雾气更重。萨哈林岛(库页岛)有6000条河流及1600多个湖泊;降水比较丰富且空间差异较大,从西北海岸的约500mm到南部增大到约1200mm。

    (1)说明萨哈林岛(库页岛)河流、湖泊众多的形成背景。(6分)

    (2)分析萨哈林岛(库页岛)降水空间变化特点的成因。(6分)

    (3)阐释鞑海峡多雾且夏季雾气更重的形成原理。(6分)

    (4)评价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港的区位条件。(6分)

    【答案】(1)岛屿南北狭长,河流就近入海;平原、谷地相对面积广,利于积水成湖;降水丰富,水源补给充足;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能力强。
    (2)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及海陆交界处,夏季偏南风从海洋挟带水汽充足;南部地势较高,对气流抬升作用较明显,再加上受暖流影响,降水量大;冬季偏西风经过鄂霍次克海补充水汽,经过萨哈林岛(库页岛)的气流水汽含量大,受地形影响,给南部带来较多降水。
    (3)鞑海峡内寒暖流交汇,暖流上方的空气相对温暖湿润,寒流上方的空气相对寒冷干燥;两种气团交汇,密度较小的暖气团爬升到密度较大的冷气团上方,爬升降温和下层冷气固冷却降温作用下,易凝结成雾。夏季气温高,蒸发更旺盛,空中的水汽更多,形成的雾气更重。
    (4)优势:地处河口三角洲,与海运交汇处,交通位置重要,可通过河运扩大腹地范围;地形平坦开阔,利于陆域货场、建筑等布局、规划。劣势:地处阿穆尔河三角洲,航道较浅,岸坡较缓,且会随着三角洲的扩展进一步淤积,不利于船只停靠和航行。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萨哈林岛(库页岛)呈南北狭长状,东西跨度较小,河流可以就近入海,河流数量较多;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岛屿海拔较低,平原、谷地面积广阔,利于汇水,易积水成湖;根据材料信息“降水比较丰富且空间差异较大,从西北海岸的约500mm到南部增大到约1200mm。”可知,该岛屿降水量较大,河流和湖泊的补给水源充足;该地降水充足,热量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较高,涵养水源能力较强。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萨哈林岛(库页岛)位于亚欧大陆东北区,夏季盛行东南风,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充沛水汽;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地势较高,对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抬升作用较强,湿润水汽在沿山地抬升的过程中,容易凝结,形成降水,多地形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南部海域有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作用显著,降水较多;冬季该地盛行偏西风,岛屿西侧为鄂霍次克海,偏西风经过鄂霍次克海时,会获得水汽补给,流经南侧山地时,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降水较多;北侧地势较低,对水汽的抬升作用较弱,降水较少。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萨哈林岛(库页岛)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暖流上方空气受到暖流的增温增湿作用显著,水汽含量较高,空气更加温暖湿润;寒流上方的空气受到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显著,水汽含量较低,空气更加寒冷干燥;两个气团交汇的过程中,温暖湿润的暖气团密度较低,寒冷干燥的冷气团密度相对较大,暖湿气团被迫抬升,在抬升的过程中降温,以及受到冷气团的冷却作用,导致水汽凝结,形成雾;夏季海水温度较高,蒸发作用较强,导致水汽含量较多,易于形成海雾。
    (4)有利条件: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处河流河口三角洲的位置,可以实现河海联运,水运交通运输条件便利;当地降水量较多,河流径流量较大,航运价值较高,可以通过内河航运扩大经济腹地;该地地势平坦,地形起伏较小,适于港口岸基设施的建设。
    不利条件:该地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区,以河流沉积作用为主,航道较浅,岸坡较缓,通航能力较差;且随着三角洲的进一步发育,导致河道不断变浅,通航能力进一步降低,不利于船只的航行和停泊。
    14.(2023·河南开封·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意大利威尼斯地处地中海北部边缘的潟湖中(潟湖是被沙嘴、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是陆上河流与海水共同作用的产物)。潟湖又与海水相连通,水位受海水潮汐涨落影响大。为减少威尼斯的洪水威胁,早期意大利政府将很多汇入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近年来,意大利斥巨资在威尼斯潟湖与外海之间设置三道水闸,采用摇动浮起闸门方案(需要时闸门可升起阻断洪水,不需要时落下沉入水底)。2021年2月末,受暖高压等因素影响,威尼斯的水位波动下降,以至于城中河道出现干涸,人们惊呼威尼斯水乡风光不再。下图为威尼斯区域图和水闸景观图。

    (1)分析图示早期沙坝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该城市河道出现干涸现象的自然原因。(4分)

    (3)分析河流改道对潟湖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6分)

    (4)说明摇动浮起闸门方案相比传统高水闸的优点。(6分)

    【答案】(1)河流入海携带了大量泥沙;入海后水流扩散、坡度降低,又受海水(顶托)作用影响,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泥沙在沙坝处堆积而成。
    (2)该时期受暖高压控制,降水少,河水补给少;海水落潮低潮时,水位较低,潟湖湖水外泄,水位下降。
    (3)有利影响:汇入的泥沙量减少,潟湖不易淤积;不利影响:淡水汇入减少,湖水盐度升高,水生生物生境变化,部分生物消失(或生态破坏);净化速度变慢,污染加重。
    (4)摇动浮起闸门非洪灾时在水下,不会破坏自然风景;有利于湖水与海水之间的交换,降低湖水水质恶化风险;对航运影响小,降低对社会、经济活动不利影响。
    【解析】(1)沙坝是一端与陆地相连,一端伸入海中的长条形海底垄岗地形,沙坝的形成与搬运和沉积作用有关,沙坝主要由砂组成,沙坝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以露出水面。读图可知,该地区有多条河流注入海洋,河流携带着大量泥沙入海,入海后水流扩散、坡度降低,这些泥沙又受海水的顶托作用影响,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逐渐沉积下来,堆积形成早期沙坝。
    (2)意大利威尼斯地处地中海北部边缘的潟湖中。由材料可知,该时期受暖高压控制,暖高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通常是干燥的,降水少,蒸发旺盛,河水补给少;潟湖又与海水相连通,水位受海水潮汐涨落影响大,海水落潮时水位较低,潟湖湖水外泄,水位下降;由材料可知,为减少威尼斯的洪水威胁,早期意大利政府将很多汇入潟湖的河流改道外流,河水注入减少,在干旱天气下,加剧了河道的干涸程度。综上所述,该地区河道干涸与降水少、潟湖湖水外泄、河流改道外流有关。
    (3)河流改道意味着河水汇入潟湖的水量减少,改为外流到海洋中,这样做的有利影响是减少了汇入潟湖的泥沙量,潟湖不易淤积。不利影响可从湖水盐度、水质等方面分析,河流改道会导致淡水汇入减少,湖水盐度升高,从而可能导致水生生物的生境变化,部分生物消失(或生态破坏);河水汇入减少,湖水与外界水体交换减少,净化速度变慢,污染加重,水质变差。
    (4)由材料可知,摇动浮起闸门需要时闸门可升起阻断洪水,不需要时落下沉入水底,该方法可以尽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与传统高水闸相比,该水闸能够保持湖水与海水之间的交换,净化湖水水质,保护湖内水生生物;相对于传统高水闸,该水闸对航运交通的影响较小,航道通行效率高,对当地社会、经济活动影响较小。
    15.(2023·山西朔州·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河流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的重要通道之一,在陆源物质向海输送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999年10月小浪底水库建成,自2002年起,每年6月份实施调水调沙。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已经成为控制黄河物质向海输送的最重要工程措施之一,显著改变了黄河河流系统的自然属性。2015~2017年调水调沙中断,对黄河入海水沙通量波动及地貌响应特征产生了一定影响。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及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


    (1)分析2002年后黄河入海泥沙巨增的原因。(6分)

    (2)指出2015~2017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并推测其成因。(6分)

    (3)利津水文站位于小浪底水库下游,但反而比小浪底水文站流量小,请分析其原因。(6分)

    (4)说明调水调沙选择在6月份进行的原因。(4分)

    【答案】(1)小浪底水库蓄水后拦截上游大量泥沙,调水调沙的初始阶段,小浪底淤积的大量泥沙排到下游;同时大流量泄洪冲刷河床,增加泥沙来源。
    (2)面积变小。成因:2015~2017年调水调沙中断后,带入河口的泥沙急剧减少,三角洲沉积增长减慢;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少。
    (3)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下游人口城市众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4)正值黄河下游汛前,需水量大;腾出库容,做好防汛准备。
    【解析】(1)2003年泥沙量突然增大,同期径流量没有特别变化,结合材料1999年小浪底建成,在此后三年下游输沙量和径流量明显减少,原因是小浪底水库拦截泥沙蓄水。2002年后开始调水调沙,初始阶段小浪底水库淤积泥沙大量下泄,同时冲刷河床,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
    (2)由图可知,2015~2017年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有所变小。结合调水调沙在这几年中断,入海泥沙极少。在河口同时存在泥沙沉积和海浪侵蚀两种力量。泥沙沉积减少,海浪侵蚀加剧,使三角洲面积变小。
    (3)结合所学知识,因为黄河的泥沙含量高,因此黄河下游是地上河,黄河的下游没有支流汇入,进而导致黄河小浪底水文站的流量大于入海口附近的利津水文站。结合所学知识,黄河的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因此需水量很大,这些会导致利津水文站的水量减少。
    (4)选择在6月份调水调沙是综合下游用水和水库运行安全考虑。此时华北地区雨季未到,正缺少水资源。此时调水既满足下游用水,又为即将到来的汛期腾出库容,保证水库安全。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知识点综合性非常强,所有与自然地理相关的知识点都可以从该角度进行考查,要求考生对自然地理知识点整体把握、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是历年各考区的考查重点。
    常见考查角度:在选择题中常考自然带,和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在解答题中常考用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某种地理现象。知识点间的联系比较强,需要清晰掌握,还要兼具条理性。
    0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制约
    典例11.(2023·河南郑州·模拟预测)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左图为我国黄河流城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地区,西部为干旱地区。中、东部有季节性沟川十余条,夏汛冬枯,西部地表水少。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
    材料二:经过30年的艰辛治沙,库布齐沙漠出现了几百万亩厘米级厚的土壤迹象,改良出大规模的沙漠土地,初步具备了农业耕作条件。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表a)
    材料三:库布齐充分利用地区光照资源充足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右图),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年降水量
    生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1988年
    <100mm
    不足10种
    3%-5%
    2016年
    456mm
    530种
    53%
    表a库布齐沙漠治理前后对比
    (1)简述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2)说明库布奇沙漠能被整体有效治理的自然地理条件。(8分)

    (3)指出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6分)

    【答案】(1)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增加;荒漠化面积扩大,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淤塞河床,加重洪涝(或“泥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
    (2)冲积物深厚、疏松(或者“位于温带地区,光热条件较好”);东部位于半干旱区,降水较多;东部地表水较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西部和北部距黄河近,引黄便利(或者“西部和北部受黄河影响,地下水丰富”),利于植被生长。
    (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1)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应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向黄河输送大量泥沙,而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同时会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等。
    (2)自然地理条件应从位置、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说明。库布奇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过渡地带,地处温带地区,光热条件较好;库布齐沙漠地表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冲积物深厚、疏松;沙漠东部属半干旱地区,西部为干旱地区,东部降水较多,地表水较丰富,地下水埋藏较浅;从图中可以看出,西部和北部距黄河近,引黄便利,地下水丰富,利于植被生长等。
    (3)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应从荒漠化产生的原因角度找答案。太阳能电池板加大了地表的起伏,增大摩擦力,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清洁的新能源,减少柴薪的使用,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光伏板下草类茂盛,可以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减少副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典例22.(2023·四川成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吉林省少雨旱作玉米种植区广泛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下图)。该技术第一年6月在宽行追肥深耕,玉米收获时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第二年在追肥深耕的宽行播种,形成新的窄行苗带,6月再在新的宽行追肥深耕,完成隔年深耕、苗带轮换的宽窄行耕种。

    (1)分析宽窄行种植对耕作土壤肥力的改善作用。(6分)

    (2)分析宽窄行种植对吉林少雨旱作区土壤墒情(含水量)的改良作用。(8分)

    (3)从气候角度,分析宽窄行种植对玉米品质提升的影响。(6分)

    【答案】(1)高茬腐烂还田、追肥深耕,增加土壤肥力;土地休耕,保持土壤肥力;留茬、宽行无种植,减少土壤侵蚀。
    (2)留存植物残茬,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残茬增加雨水下渗,增加土壤湿度;植物残茬增加区域积雪量,提高土壤含水量;深耕松土,利于雨水下渗和储存。
    (3)宽行,增加透光性,利于光合作用;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积累;增加通风透气,减少病害发生(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
    【解析】(1)该技术在玉米收获时留高茬自然腐烂还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追肥深耕直接给土壤施肥,也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留高茬使土壤紧实,减少流水风力对土壤的侵蚀;苗带轮换的宽窄行耕种即实行的土地休耕制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
    (2)留高茬使土质紧密,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高茬可看做植被的剩余,其根系的存在有利于下渗;高茬之间可形成积雪区,雪融化之后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深耕会导致部分区域土质疏松,且深度较深,有利于雨水的下渗和储存。
    (3)宽行的中间间距大,有利于阳光照射,增加透光性,利于光合作用;夜晚行距宽热量容易散失,温度较低,而白天光照强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由于行距宽通风透气性强,夜晚温度低,可减少病虫害。
    解题秘籍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

    0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与自然带
    典例11.(2023·陕西宝鸡·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夏尔西里地处新疆博乐市北部山区,其高山区是发育良好的高寒草甸,中、低山区是以云杉为主的森林。境内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有雪山、高山草甸、山地森林、戈壁荒漠等多种景观类型,区内有蒙古黄茂、雪莲、新疆紫草、甘草、肉苁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也有多种食用、药用、观赏、芳香、固沙、蜜源、纤维植物等植物资源。这是新疆乃至中国非常罕见的原始山地生态系统,基本没有经济活动或常住人口,以及动物进入。夏尔西里是我国珍稀生物物种的集中分布区,被誉为“中国最后一块净地和不可多得的天然基因库”。下图为夏尔西里位置图。

    (1)夏尔西里的云杉主要分布在南坡还是北坡,请分析原因。(6分)

    (2)分析夏尔西里被誉为“天然基因库”的原因。(8分)

    (3)有人提出夏尔西里地区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你认为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8分)

    【答案】(1)北坡。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且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适宜云杉生长。
    (2)气候较湿润,光照充足,生物种类繁多;境内沟壑纵横,地貌类型多样,物种多样;垂直分异明显,生物多样;没有人类和动物进入,受影响小。
    (3)支持。当地野生中药材品种多,品质好;发展中药材产业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或反对。野生中药材产量低,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大量采挖(或种植)容易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受损。)
    【解析】(1)由图文材料可知,夏尔西里位于我国新疆西北部,天山北侧,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水分条件差。而北坡有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湿润气流自河谷地区进入,受山脉地形抬升作用,降水相对较多。同时,北坡为阴坡,蒸发量相对南坡少,土壤水分条件好,适宜云杉生长,所以云杉主要分布在北坡。
    (2)夏尔西里被誉为“天然基因库”,说明该地生物多样性复杂,有多种适宜不同生物生存的环境。由材料可知,“境内沟壑纵横,水资源丰富,有雪山、高山草甸、山地森林、戈壁荒漠等多种景观类型,”地形多种多样,物种复杂。水资源丰富,气候湿润,生物种类多。由于海拔较高,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生物多样。“基本没有经济活动或常住人口,以及动物进入”,说明受外界干扰较少,保存完整,所以夏尔西里被誉为“天然基因库”。
    (3)夏尔西里是否可以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支持从当地发展条件及发展该产业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考虑。不支持主要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区内有蒙古黄茂、雪莲、新疆紫草、甘草、肉苁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也有多种食用、药用、观赏、芳香、固沙、蜜源、纤维植物等植物资源”说明夏尔西里发展中药材的原料及品质优秀,有利于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同时,发展中药材产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民族团结,有利于各民族共同富裕。由于当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势必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所以反对。
    典例22.(2023·安徽滁州·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贝齐布卡河是马达加斯加中北部河流,向西流入马达加斯加海峡,其河口处富集的水冲玛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优质的玛瑙。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贝齐布卡河口的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10月。某地理考察队,按照图示路线从马哈赞加徒步经甲城到达图阿马西纳。在考察途中,考察队发现途经甲城前后所见植被景观差异明显。下图示意贝齐布卡河地理位置。

    (1)推测贝齐布卡河的水文特征。(8分)

    (2)说明水冲玛瑙原石采集集中在每年的5~10月的原因。(6分)

    (3)指出考察队从甲地到图阿马西纳所见最典型植被类型,并分析其成因。(8分)

    【答案】(1)径流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含沙量较小;无结冰期。
    (2)贝齐布卡河位于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区,5~10月是干季、河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裸露面积大,便于水冲玛瑙原石的采集。
    (3)植被类型:以热带雨林为主。成因:地处低纬,热量丰富;南北走向的山脉,使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易拾升,多地形雨;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在高温多雨的条件下形成雨林景观。
    【解析】(1)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分别是补给类型、年径流量、流量的季节变化以及汛期情况、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以及流速的快慢。贝齐布卡河处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年降水量大,干湿季节分明,径流丰富,径流季节变化大;图中地形中间高,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较小;处于热带,无结冰期。
    (2)贝齐布卡河处于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节分明,5~10月是干季、河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河床裸露面积大,便于水冲玛瑙原石的采集。
    (3)马达加斯加岛屿东部是典型的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区,其成因包括地形、迎岸风、暖流等。再加上地处低纬,热量丰富。
    解题秘籍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
    ③看自然带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季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④看主导因素: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
    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
    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④看主导因素:水分。
    2.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同类自然带分布上限南坡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如上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2)判断热量带: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3)判断纬度高低: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
    (4)判定迎风坡: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考前预测
    1.(2023·江西南昌·零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下图是祁连山南部某区域土地类型分布及地下水深度等值线(单位:cm)略图。该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干旱,全年以西北风为主,固态降水占比相对较高,地下水丰富地段形成大面积草地,草地表面的季节性积雪融水能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全球变暖使该区域草地退化加剧,近年来,政府通过营造防护林防止草地荒漠化,成效显著。

    (1)指出图示区域影响地下水深度的主要因素。(4分)

    (2)解释全球变暖造成该区域草地退化的原因。(6分)

    (3)分析图示防护林对草地的保护作用。(6分)

    【答案】(1)地势,防护林。
    (2)蒸发加强,地表水分减少;固态降水占比下降,积雪融水减少;极端天气增多,威胁植物生长。
    (3)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埋压;涵养水源,维护地下水位;降低风速,防止积雪被吹散。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地下水深度大致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可知,地势是影响地下水深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防护林所在点位地下水深度变化较大,说明防护林会影响地下水的深度。
    (2)全球变暖导致区域蒸发加强,地表水分减少,草本植物根系较浅,生长受到影响;全球变暖导致降雪量减少,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减少,土壤水分减少,影响草本植物生长;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现象增加,草本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
    (3)根据材料信息“全年以西北风为主”可知,防护林能够降低西北风风速,减少风力对积雪和草地的吹蚀,有利于地表积雪的储存和减少风力对草地的危害;能够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对草地的影响;防护林能够涵养水源,提高和保持地下水水位。
    2.(2023·四川成都·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浑善达克沙地(下图)榆树疏林区较周边草原区植被更加茂密,千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优质的冬季牧场。近半个世纪以来,榆树疏林破坏严重,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活化。随着国家草畜平衡政策的推广,适度放牧措施的落实,该区域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1)推测榆树疏林区在浑善达克沙地的位置并说明理由。(4分)

    (2)简述牧民把浑善达克沙地榆树疏林区作为冬季牧场的原因。(6分)

    (3)分析榆树疏林区植被破坏导致固定或半固定沙丘活化的原因。(6分)

    (4)说明适度放牧有利于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原因。(6分)

    【答案】(1)东部(东南部),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相对较多。
    (2)林区阻挡寒冷冬季风,风力弱,温度相对较高;林区水资源更丰富,为牲畜提供饮水;植被覆盖率较高,为牲畜提供过冬食物。
    (3)植被破坏导致风速增大,根系固沙能力减弱,表层土壤容易被风力侵蚀搬运;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减弱,蒸发加大,土壤水分减少,沙粒启动风速降低,沙丘易活化。
    (4)减轻草原压力,促进草原更新;减少牲畜踩踏对草原破坏;对水资源消耗减少,利于植被生长。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影响疏林区布局的主要因素为降水,读图可知,该地区东南部降水量最多,在400mm以上,适合榆树分布。
    (2)榆树疏林区具有防风作用,可以阻挡冬季风,提供一定程度的遮风防寒作用;结合上题可知,榆树疏林区降水量较多,为牲畜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其他区域降水少,植被少,而榆林区有较为丰富的草本植被和灌木,可以为牛羊提供足够的牧食。
    (3)植被可以有效地抵抗风蚀作用,但是如果植被被破坏,风蚀作用就会加剧,导致沙丘活化;植被的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防止土壤侵蚀,如果植被被破坏,土壤侵蚀就会加剧,导致沙丘活化;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植被破坏后,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土壤水分减少,沙粒更容易被风吹走,启动风俗降低,导致沙丘活化。
    (4)适度放牧可减少该地草原的载畜量,牲畜数量减少,因此牲畜吃草量和饮水量减少,因此可以减轻草场压力、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利于草原更新;同时牲畜数量减少可以减少牲畜对草原的踩踏破坏。
    3.(2023·内蒙古通辽·高三阶段练习)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早期的南泥湾荒无人烟,杂草丛生,充满沼泽地,被称为“烂泥湾”。上世纪40年代,革命先驱在这里修梯田、打排水沟等,大面积耕种水稻等,使这里成为了“陕北好江南”。50~60年代当地推广淤地坝,水稻产量大幅提高,后因投入少,加之雨涝山洪,土地又大片撂荒。2019年,南泥湾开发区与北大荒农垦集团达成合作,围绕在田块与上游山涧落差较大处修建较深较宽的截流沟这一-关键性工程,建设高标准水利设施等,使“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和“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在赓续。下图为南泥湾某区域的地形图。

    (1)结合等高线地形图,从自然角度说明南泥湾为什么极易成为“烂泥湾”。(6分)

    (2)分析淤地坝为什么能提高南泥湾水稻的产量。(6分)

    (3)试说明截流沟在整个高标准排灌系统发挥的关键性作用。(8分)

    【答案】(1)黄土土质疏松,暴雨导致水土流失;沟谷较为平坦,泥沙沉积;地下水位高,雨季排水不畅,极易形成沼泽地。
    (2)形成平地,增加稻田面积;截留山坡流失的水土,改善耕地(土壤)条件;拦截径流,减少洪水对下游稻田的破坏。
    (3)地处田块上游,雨季能够排洪;深沟能降低田块地下水位,防治沟谷土地的沼泽化和盐碱化;旱季时,截流沟能蓄积水保灌溉;与整个排灌系统相连,发挥其最大效益。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南泥湾位于黄土高原地区,黄土土质较为疏松,夏季的暴雨易导致水土流失;图中沟谷面积较大,谷底地形较平坦,地表径流搬运的泥沙易在谷底沉积;由于谷底地势较低,地下水向谷底地下汇流,地下水位较高;雨季降水集中,排水不畅,易和泥沙混合,极易形成沼泽地。
    (2)淤地坝能够在沟谷出口处拦截随地表径流流失的水土,使沟谷被流失的水土所填平,有利于形成可供耕作的平地,改善耕作条件,能够满足大面积的种植需要,从而增加稻田面积;淤地坝能够拦截地表径流,使地表径流量减少,汇聚速度减慢,有利于减慢洪水的形成速度,减少对下游稻田的破坏。
    (3)根据材料可知,截流沟一般建设在上游山涧,在雨季能够有排洪;深沟能够拦截上游地区的地表径流,将部分径流排走,使下渗的水量减少,降低了田块的地下水位,能够防止沟谷地带土地的沼泽化和盐碱化;截流沟在截留地表径流的同时,也能够存蓄一部分积水,可供旱季时灌溉使用;截流沟为了在雨季时能够排水,旱季时发挥灌溉作用,一般与整个排灌系统相连,能够使整个排灌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4.(2023·河北·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积雪覆盖率指的是积雪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川西高原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区域内地形复杂,多高原高山。川西高原夏季受东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共同影响,而冬季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暖造成的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的变化对自身存在正反馈,即该积雪覆盖率变化造成的环境变化会加大自身的变化幅度。下图示意川西高原冬夏各坡向积雪覆盖频率分布特征(下左图)及川西高原近20年冬夏积雪覆盖率年变化及线性趋势(右图)。

    (1)指出川西高原南北坡积雪覆盖率差值大小的冬夏季节差异,并简述产生原因。(10分)

    (2)研究发现川西高原夏季北坡积雪覆盖率年际波动幅度比冬季北坡与夏季南坡更小,请分别作出合理解释。(6分)

    (3)从大气受热过程和水循环角度分析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整体变化对自身的反馈作用过程。(6分)

    【答案】(1)差异:冬季差值大,夏季差值小。原因:冬季南坡为阳坡,气温高,积雪大量融化,北坡为阴坡,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形成较大的积雪覆盖率差值;夏季南坡受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影响,湿度较大,降雪增多,与北坡积雪覆盖率的差值减小。
    (2)夏季北坡与冬季北坡相比,气温高,大量积雪融化,保留永久性冰川积雪,性质稳定;夏季北坡与夏季南坡相比,受季风影响较小,降雪量稳定。
    (3)积雪覆盖率减小,减弱了积雪反射,增大地面辐射,使大气升温,加剧积雪融化;积雪融化形成地表径流,侵蚀周边积雪;地表径流蒸发,增大降水量,降水侵蚀川西高原积雪,从而进一步减小积雪覆盖率。
    【解析】(1)由图可知,川西高原南北坡积雪覆盖率差值冬季大,夏季小,其原因可从积雪的形成与融化的季节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由材料“川西高原夏季受东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共同影响,而冬季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可知,冬季受西风环流影响,降雪少,主要考虑积雪融化,冬季南坡为阳坡,气温高,积雪大量融化,北坡为阴坡,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形成较大的积雪覆盖率差值;夏季南坡受东南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影响,湿度较大,降雪增多,与北坡积雪覆盖率的差值减小。
    (2)本小题可从南北坡积雪的形成与融化的冬夏季节差异的角度进行分析。夏季北坡与冬季北坡相比,气温高,大量积雪融化,保留永久性冰川积雪,性质稳定,积雪覆盖率年际波动幅度小。由材料“川西高原夏季受东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共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亚季风和印度洋季风均为偏南风,季风强度年际变化大,夏季北坡与夏季南坡相比,受季风影响较小,降雪量稳定,积雪覆盖率年际波动幅度小。
    (3)结合材料“气候变暖造成的川西高原积雪覆盖率的变化对自身存在正反馈,即积雪覆盖率变化造成的环境变化会加大自身的变化幅度”可知,积雪消融减少后,造成的环境变化进一步加剧积雪消融。大气受热过程角度主要指积雪消融后,可能会导致当地气温进一步升高,由所学知识可知,积雪覆盖率减小后,积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地面辐射增强,使大气升温,加剧积雪融化。水循环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及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积雪融化形成的地表径流会侵蚀周边积雪;地表径流蒸发后,会增加当地降水量,降水侵蚀川西高原积雪,从而进一步减少积雪覆盖率。
    5.(2023·全国·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澳大利亚西北部干湿季分明,干季漫长,易出现极端高温干旱现象,湿季降水集中,多风暴,典型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也存在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等分异规律。该区域可划分出长达1000千米的样带,使其成为研究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分异的“天然实验室”。研究表明,澳大利亚西北部南北方向植被分异更多表现为水分差异,而非纬度变化带来的热量差异。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降水量分布。

    (1)简述澳大利亚西北部成为研究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分异“天然实验室”的条件。(8分)

    (2)澳大利亚西北部南北方向植被分异更多表现为水分差异而非热量差异,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推测图示区域南北向植被特征的差异。(4分)

    【答案】(1)热带稀树草原面积广大,研究空间大;南北方向水分条件差异大,有递变规律;地形平坦,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小;地广人稀,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
    (2)地处低纬地区,总体上热量条件较好,南北差异小;自北向南离海岸线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小;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受限,易成为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
    (3)自北向南稀树草原的树木减少;自北向南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整体降低。
    【解析】(1)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区域可划分出长达1000千米的样带,热带稀树草原面积广大,研究空间大;据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可知,南北方向水分条件差异大,有递变规律,内部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等分异规律明显;西北部地形平坦,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小,植被分布典型;西北部地广人稀,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植被保护完好。
    (2)澳大利亚西北部纬度较低,地处低纬地区,总体上热量条件较好,澳大利亚西北部热量南北差异小;澳大利亚西北部自北向南离海岸线越来越远,受西北风影响逐渐减小,降水量逐渐减小;演大利亚西北部是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受限,易成为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
    (3)图示区域自北向南水分减少,逐渐变为沙漠,稀树草原的树木会减少;图示区域自北向南由草原演变为荒漠,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整体降低。
    6.(2023·贵州·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非中心”),是中国在境外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科教机构。作为一种创新模式,中—非中心体现了中国对非援助从传统的“硬”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更具科技含量的技术、管理等“软”性援助。近年来,中—非中心的科学家对肯尼亚山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研究,该山是一座死火山,海拔5199米,高耸在东非大裂谷东侧,当地1月盛行东北风,7月盛行东南风。下图为肯尼亚山的植被带平面图和垂直剖面图。

    (1)指出低海拔森林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8分)

    (2)据平面图可知,高海拔森林的分布特点为北坡宽、南坡窄,试列举影响其分布的因素。(6分)

    (3)随高度增加,植被带在不同坡向分布的差异减小,试分析其原因。(4分)

    (4)简述中国对非援助工作思路转变的意义。(6分)

    【答案】(1)低海拔森林分布特点:东南坡为潮湿森林,分布面积大;西坡为干旱森林,分布面积小。原因:源自印度洋的东南风是图示地区水汽主要来源,东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湿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干旱。
    (2)气温、降水量、光照等气候因素;坡度、岩性等地质地貌因素;植物科属等生物因素。
    (3)肯尼亚山为死火山,山体呈锥形,随高度增加,山体面积减小,各坡向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差异减小,使得植被带差异减小
    (4)思路转变使我国对非援助工作从“投人以鱼”到“投人以渔”,为非洲培养人才,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掌握非洲地理环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现人地协调,使中非友谊向深度发展。
    【解析】(1)结合肯尼亚山的植被带平面图和垂直剖面图可知肯尼亚山东南坡为低海拔森林为潮湿森林,分布面积大;西坡为干旱森林,分布面积小。出现这样的原因主要是肯尼亚东临印度洋,源自印度洋的东南风携带大量来之印度洋的水汽吹向肯尼亚山,东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气候湿润,发育湿润森林;西坡为背凤坡,降水量小,气候较为干旱,出现干旱森林。
    (2)由平面图可知肯尼亚山高海拔森林的分布特点为北坡宽、南坡窄,主要体现为东南坡同海拔高度的高海拔森林被竹林替代。东南坡无论1月还是7月都位于迎风坡,水热条件优于西北坡,而竹林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的要求高于高海拔森林,故东南坡生长竹林,而同高度西北坡分布高海拔森林;东南坡水热条件较好,土壤发育较好,高海拔森林比竹林树木高大,也更适合需水肥条件更好的高海拔森林的生长;读图可知,肯尼亚山东南坡坡度较大,不利于高海拔森林的生长,而西北坡坡度较小,更适合植株较小的竹林生长。因此造成高海拔森林北宽南窄的分布主要是自然因素为主,如水热光照条件等气候因素、坡度、地质地貌和植物特性等。
    (3)植物分布主要受水热条件影响。肯尼亚山为死火山,山体呈锥形,随着海拔高度升高,山体面积减小,各坡向水热交换作用增强,因此气温、降水等气候因素差异减小,使得植被带差异减小。
    (4)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对非援助工作思路由过去的基础设施援建,也就是过去的“投人以鱼”;现在转变为中国建设更具有科技含量的技术管理的综合性科教机构,思路转变使我国对非援助工作从过去“投人以鱼”到“投人以渔”,为非洲培养人才,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通过提高非洲人口素质,通过研究非洲实际情况,可以让中国更能掌握非洲地理环境规律,中非合作就可以更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地协调,减少人地矛盾,使中非友谊向深度发展。

    相关试卷

    押全国卷44题 环境保护-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这是一份押全国卷44题 环境保护-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文件包含押全国卷44题环境保护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押全国卷44题环境保护原卷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全国卷43题 旅游地理-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这是一份押全国卷43题 旅游地理-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文件包含押全国卷43题旅游地理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押全国卷43题旅游地理原卷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押全国卷36题 人文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这是一份押全国卷36题 人文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文件包含押全国卷36题人文地理综合题解析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押全国卷36题人文地理综合题原卷版-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6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押全国卷37题 自然地理综合题-备战高考地理临考题号押题(全国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