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1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2页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长春二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已知显隐性的条件下,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取的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    A. 杂交、杂交 B. 杂交、测交 C. 自交、自交 D. 自交、测交【答案】D【解析】【分析】鉴别方法:(1)鉴别一只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2)鉴别一棵植物是否为纯合子,可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3)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可用杂交法和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4)提高优良品种的纯度,常用自交法;(5)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法。【详解】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和自交法,其中自交法最简便,省去了人工授粉的麻烦;鉴定一只黑色豚鼠是否是杂合子可采用测交法,综上所述,ABC错误,D正确。故选D2.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A.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B.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C.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D. 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伴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配子中只存在等位基因中的其中一个。杂合子的配子种类能够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杂合子测交能验证基因分离定律。【详解】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后代表现型只有一种,无法证明分离定律,A错误;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说明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可间接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但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B错误;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比例为1∶1,所以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C正确;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可间接说明F1产生两种配子,故不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D错误。故选C3. 下列关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及其研究过程的分析,错误的是(    A.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B.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 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遗传D. 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进行了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A正确;B、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错误;C、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遗传,C正确;D、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D正确。故选B4. 在黄瓜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皮基因(W)存在时,基因Yy都不能正常表达(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A 4种;9331 B. 2种;133C. 3种; 1231 D. 3种;1033【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的信息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y都不能正常表达,所以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下: W_YY W_YyW_yy为白色,wwY_ 为黄色,wwyy为绿色。【详解】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为:1WWYY+2WWYy+2WwYY+4WwYy1WWyy+2Wwyy1wwYY+2wwYy1wwyy,其中 1WWYY+2WwYY+2WWYy+4WwYy1WWyy+2Wwyy为白色;1wwYY+2wwYy为黄色;1wwyy为绿色。所以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是白色:黄色:绿色=1231ABD错误,C正确。故选C5. 已知玉米子粒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B)对糯(b)为显性,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现让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AaBb的两株玉米进行杂交,下列对杂交后代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杂交后代中黄粒白粒=3∶1B. 杂交后代理论上会有6种遗传因子组成类型C. 杂交后代理论上会有4种性状表现类型D. 杂交后代中黄色糯性子粒所占的比例为1/8【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AaBb的两株玉米进行杂交,由于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故可以先按分离定律分别计算,再相乘,Aa×Aa→AA:Aa:aa=1:2:1bb×Bb→bbBb=1:1【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子代玉米子粒的基因型为AA:Aa:aa=1:2:1,黄粒白粒=3∶1A正确;B、杂交后代关于子粒的基因型有AAAaaa3种,关于糯性的基因型有bbBb两种,所以后代理论上有3×2=6种遗传因子组成,B正确;C、由分析可知,杂交后代关于子粒的变现型有2种,关于糯性的表现型有2种,所以杂交后代理论上有2×2=4种性状表现型,C正确;D、根据分析的计算结果,杂交后代黄色糯性子粒的基因型为A_bb,所占比例为3/4×1/2=3/8D错误 。故选D6. 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得出过程的叙述,说法错误的是(    A. 豌豆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特点是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 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孟德尔总结规律C. 进行测交实验是为了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D. 得出分离定律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得出自由组合定律时未使用【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通过测交实验不仅证明了自己的假说,而且用可见的测交实验的结果,来体现了生物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的行为变化规律.孟德尔在观察纯合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结果出现性状分离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遗传性状在杂种后代中按一定的比例分离呢?其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到配子中.在此基础上,孟德尔进行了演绎推理,并通过测交实验证实了自己的假说。【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一些稳定的、易于区分的性状,这些使孟德尔得到的实验结果既可靠又易于统计分析,A正确;
    B、孟德尔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较多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F2的性状分离比,B正确;
    C、孟德尔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提出假说,首创测交方法,用以验证提出的假说,C正确;
    D、无论是分离定律还是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都使用了假说演绎法,D错误。
    故选D。7. 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描述,最合理的是A. 大小形态相同的两条染色体B. 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C.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D. 间期经过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也有例外的,如XY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详解】形态、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可以是复制后,因着丝点分裂产生的两条相同染色体,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同源染色体能够发生联会,B正确;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如果不能配对,则不是同源染色体,C错误;复制来的染色体来源相同,这样的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D错误【点睛】判断同源染色体一是可以通过减数分裂中发生联会的染色体;二是可以根据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且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判断。8. 如图是同一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②和③B. 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C. ③所示分裂过程中不可能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D. 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错误;B、原始生殖细胞中有的进行有丝分裂,有的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动物睾丸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B错误;C所示分裂过程是有丝分裂,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联会,C正确;D中染色体着丝点分开,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C9. 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B. 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C. 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D. 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答案】D【解析】【详解】A、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DNA已经复制,染色单体最多可达92条;A正确;
    B、若发生基因突变或者在联会过程中发生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则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不同;B正确;
    C、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C正确;
    D、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产生4个精子,两两相同。D错误;
    故选D10.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B. 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C. 人类男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除存在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还可以存在于非同源区段D. 人类的XY染色体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行为【答案】D【解析】【分析】1、人类的染色体包括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无论是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同时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决定性别,性染色体上的遗传方式都与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详解】A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不都比X染色体短小,如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A错误;B、人类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关基因,B错误;C、人类男性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只能存在于XY染色体同源区段, 非同源区段不含等位基因,C错误;DXY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而体细胞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所以在体细胞增殖时不发生联会行为,D正确。故选D11. 下图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A. Ⅱ所处阶段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B. 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C. ②代表染色体 D. Ⅱ→Ⅲ的过程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都会发生【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分裂结果可以看出,该分裂为减数分裂,因此可以判断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③是DNA图中Ⅰ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Ⅳ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所处阶段可以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其中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可以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A正确;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代表染色单体,C错误;Ⅱ→Ⅲ的过程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相关物质的规律性变化,能够根据图示物质变化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物质的名称或者可能处于的分裂时期。12. 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方案中,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的是(  )A. ZAZA×ZAW B. ZAZA×ZaW C. ZAZa×ZAW D. ZaZa×ZAW【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为ZW,正常家蚕基因型是ZAZAZAZaZAW油蚕基因型是ZaZaZaW【详解】A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A错误;B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B错误;C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ZaZAW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一半是透明的,一半是不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无法区分,C错误;DZaZa×ZAW,后代基因型是ZAZaZaW,则后代雌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透明的,雄性幼虫的皮肤全部是不透明的,能在幼虫时期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雌雄,D正确。故选D13. AB两个不同株系的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烟草,分别产生a型病斑和b型病斑。以这两个株系的TMV为材料进行如表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实验过程ATMVRNA感染烟草BTMV的蛋白质感染烟草ATMVRNARNA酶感染烟草用组合病毒(BTMVRNAATMV的蛋白质)感染烟草 A. 烟草产生a型病斑的组别是①③B. 烟草产生b型病斑的组别是②④C. 组合病毒产生的子代病毒是BTMVD. TMVT2噬菌体都含有RNA【答案】C【解析】【分析】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利用病毒的RNA去感染烟草会产生病斑,而利用病毒的蛋白质感染烟草不会产生病斑。【详解】A、组别中加入的是ATMVRNA+RNA酶,在酶的作用下RNA被水解,不能合成TMV的蛋白质,因此不能产生病斑,A错误;B、组别加入的是BTMV的蛋白质,而感染时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因此不能产生病斑,B错误;C、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B型的RNA,因此产生的子代病毒是BTMVC正确;DT2噬菌体是DNA病毒,不含RNAD错误。故选C14. 下列关于威尔金斯、沃森和克里克、富兰克林、查哥夫等人在DNA分子结构构建方面的突出贡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分子的电子显微镜图像B.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C. 查哥夫提出了AT配对,CG配对的正确关系D. 富兰克林和查哥夫发现A的量等于T的量、C的量等于G的量【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衍射图谱,A项错误;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B项正确;富兰克林为沃森和克里克提供了DNA衍射图谱,查哥夫为沃森和克里克提供了碱基A量总是等于T量、G量总是等于C的重要信息,CD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15. DNA分子中AT的量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其中一条链上的G的量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那么,对应的另一条链上的G的量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 35% B. 29% C. 28% D. 21%【答案】A【解析】【分析】(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双链DNA分子中,A=,其他碱基同理。【详解】已知DNA分子中A+T占整个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所以A=T=22%,则C=G=50-22=28%。又已知一条链上的G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1%,即G1=21%。在双链DNA分子中G=,则G2=35%,A正确。故选A16.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DNA的复制只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B. DNA的复制只能发生于细胞核中C. DNA的复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原料是八种游离的核苷酸D. DNA复制有精确的模板并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能准确地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答案】D【解析】【分析】1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3、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详解】A、无丝分裂和原核细胞的二分裂也能发生DNA分子复制,A错误;BDNA的复制除了发生于细胞核,还能发生于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CDNA复制过程的第一步是解旋,需要用解旋酶破坏DNA双链之间的氢键,使两条链解开,DNA复制的原料是4种脱氧核苷酸,需要DNA聚合酶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单链,C错误;DDNA复制有精确的模板并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能准确地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D正确。故选D17. 如图为真核生物DNA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DNA具有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B. DNA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相同C. DNA不同起点的复制是不同步进行的D. 多起点双向复制提高了DNA的合成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DNA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间期;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连结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DNA复制结果:一条DNA复制出两条DNADNA复制意义:通过复制,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DNA分子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详解】A、据图分析,DNA分子具有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A正确;B、据图分析,DNA分子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延伸方向相反,B错误;C、从图中复制叉的大小可以看出,DNA分子不同起点的复制是不同步进行的,左边先复制,右边后复制,C正确;D、据图分析,多起点双向复制提高了DNA分子的合成速率,D正确。故选B【点睛】18.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DNA上分布着许多个基因B. 基因是四种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而不是四种碱基对的随机排列C. 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 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DNA分子【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3、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4、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详解】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分布着很多个基因,A正确;B、一个基因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B正确;C、一个基因一般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基因的特异性,C正确;D、染色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后到着丝粒分裂前,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DNA分子,D错误。故选D19. 关于RNA的结构与功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能携带遗传信息的RNA就是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B. 人体细胞中的RNA为单链结构,不存在碱基间的互补配对C. 人体细胞中的RNA可与蛋白质、RNADNA分子相结合D. RNA中的遗传信息可以传递到蛋白质,但不能传递到RNADNA【答案】C【解析】【分析】 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当细胞开始合成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双链将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分子。 【详解】A、细胞生物的mRNA也能携带遗传信息,但不能作为遗传物质,A错误;B、人体细胞中的RNA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区,如tRNA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因此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区,B错误;C、人体细胞中的RNA可与蛋白质相结合构成核糖体,也可以与RNA 相结合,如翻译阶段tRNA上的反密码子识别并结合mRNA 上的密码子,还可以与 DNA 相结合,如转录阶段mRNA上的碱基与 DNA上的碱基互补配对,C正确;DRNA中的遗传信息可通过翻译传递到蛋白质,也可以通过复制或逆转录分别传递到RNA DNAD错误。故选C20. 下列关于DNARNA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DNA双链中腺嘌呤一定与胸腺嘧啶配对B. RNA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磷酸-核糖- 磷酸相连接C. 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骨架D. tRNA局部双链中腺嘌呤一定与尿嘧啶配对【答案】B【解析】【分析】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其中A-T之间有2个氢键,C-G之间有3个氢键)。【详解】A、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按照互补配对的原则进行配对,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A正确;BRNA中相邻两个碱基通过核糖-磷酸-核糖进行连接,B错误;CDNA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骨架,C正确;DtRNA局部双链中腺嘌呤与尿嘧啶配对形成氢键,成三叶草结构,D正确。故选B【点睛】21. 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n/2B. 细菌转录时两条DNA单链可同时作为模板,提高转录效率C.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RNAD. 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基因的表达过程,有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利用细胞内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在核糖体上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由于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还包括不具遗传效应的序列,且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因此以基因的编码区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少于n/2个,A正确;B、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B错误;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分别用于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所以其结合位点都在DNA上,C错误;D、在细胞周期各个时期中,细胞代谢旺盛,需要不同种蛋白质发挥作用,所以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A22. 下列关于遗传信息、密码子、反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 每一种密码子都与一个反密码子相互对应B. mRNA上任意三个碱基构成密码子C. DNA上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D. 密码子和氨基酸不一定存在一一对应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A. 终止密码子没有反密码子与之对应,A错误;B. 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构成密码子,B错误;C. DNA上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C错误;D. 一种氨基酸可以对应两种以上的密码子,D正确。23. 如图是某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时发生差错,形成的肽链一定会发生改变B. ②过程形成的产物都能够直接承担细胞的生命活动C. ①过程正处于解旋状态,形成这种状态需要RNA聚合酶D. 合成大量胰岛素主要是通过①过程形成大量mRNA完成的【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表示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翻译过程。【详解】A转录过程碱基互补配对时发生差错,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形成的肽链可能不发生改变,A错误;B过程形成的产物是多肽链,有的需要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才有活性,才能够承担细胞的生命活动,B错误;C表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转录过程,过程正处于解旋状态,形成这种状态需要RNA聚合酶,C正确 ;D、合成大量胰岛素主要是通过翻译过程,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完成,D错误。故选C24. 如图为真核细胞中某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与该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过程在内质网、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能够进行B. 转运肽链起始端氨基酸的tRNA能识别起始密码子C. 转运肽链最末端氨基酸的tRNA能识别终止密码子D. 一条mRNA结合多个核糖体才能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答案】B【解析】【分析】图示过程发生在核糖体,核糖体与mRNA结合后开始进行翻译,控制翻译开始和结束的分别是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翻译时,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来进行翻译。【详解】A、图示过程为翻译过程,场所为核糖体,而核糖体可以位于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因此可以在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不能在内质网中进行,A错误;B、密码子是指mRNA上控制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而转运肽链起始端氨基酸的tRNA中含有反密码子,能识别起始密码子,B正确;C、终止密码子只表示翻译的终止,不表示氨基酸,因此没有反密码子与之对应,C错误;D、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这样可以使少量的mRNA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D错误。故选B25.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C. 二者所含有的遗传信息不同D. 二者核DNA的含量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详解】A、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B、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B正确;CD、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和分化所形成的,二者核DNA和遗传信息相同,CD错误。故选B26. 豌豆花是两性花,自然条件下自花传粉。现有一批豌豆种子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AAAa14。将这批种子播种后让其自然生长,结实率相同,子代中AAAaaa的比例是(    A. 221 B. 321 C. 441 D. 761【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所以AA的个体后代都是AAAa的个体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Aa=14AA1/5Aa4/5,豌豆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子代AA1/5+4/5×1/4=2/5Aa=4/5×1/2=2/5aa=4/5×1/4=1/5,所以AAAaaa=221A正确。故选A27. 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某同学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无法确定显隐性B. 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灰体为显性C. 若黄体为显性,基因一定只位于常染色体上D. 若灰体为显性,基因可能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答案】ABCD【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假设控制果蝇灰体与黄体的基因用Bb表示,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题干信息,亲本是灰体雌蝇和黄体雄蝇,子代雌蝇中灰体︰黄体=11,雄蝇中灰体︰黄体=11,无论灰体和黄体谁是显性性状,均可以出现此结果,故无法判断显隐性,A正确;B、若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灰体为显性,子代雄蝇中灰体︰黄体=11,则亲本灰体雌蝇基因型为XBXb,黄体雄蝇基因型为XbY,两者杂交后代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符合题意,B正确;C、若黄体为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后代雌性均为黄体,雄性均为灰体,不符合题意,若基因位于XY同源区段,亲本雌蝇基因型为XbXb,雄蝇为XBYBXBYbXbYB,子代分别为全为黄体;雌性均为黄体,雄性均为灰体;或雄性全为黄体,雌性全为灰体,均不符合题意;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Bb,则后代可以出现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符合题意,所以若黄体为显性,则基因一定只位于常染色体上,C正确;D、若灰体为显性,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则亲本灰体雌蝇基因型为XBXb,黄体雄蝇基因型为XbYb,两者杂交后代灰体︰黄体︰灰体︰黄体=1111,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ABCD28. 某科学家模拟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如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活菌1是有荚膜R型细菌,活菌2是无荚膜的S型细菌B. 由实验结果可知,活菌2或死菌2都能使小鼠死亡C. 从鼠Y血液中分离出的活菌2是由活菌1转化而来的D. 在鼠W的血液中能分离出活菌2【答案】CD【解析】【分析】R型肺炎双球菌无多糖类荚膜,菌落粗糙,无致病性。S型肺炎双球菌有多糖类荚膜,菌落光滑,有毒性。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可以使R型活菌转化成有活性的S型细菌。【详解】A、活菌1不能使鼠X死亡,应为无荚膜的R型细菌;活菌2能使鼠W死亡,应是有荚膜的S型细菌,A错误;B、由实验结果可知,活菌2以及死菌2使活菌1转化形成的菌体都能使小鼠死亡,死的菌体2不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C、活细菌1没有毒性,活细菌1和死菌2混合注射导致小鼠死亡,所以从鼠Y血液中分离出活菌2是由活菌1转化而来的,C正确;D、将活菌2注射进入小鼠体内,鼠W死亡,在鼠W的血液中能分离出活菌2D正确。故选CD29.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其中一组实验如下图所示(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大肠杆菌培养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B. 将普通噬菌体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即可得到32P标记的噬菌体C. 上清液检测到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步骤①的时间过长或过短D. 该实验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差速离心技术【答案】C【解析】【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该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是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错误;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寄生于细菌细胞中,因此不能用含32P的培养液培养,B错误;该实验中,步骤①培养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增加,C正确;该实验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和离心技术,但是没有使用差速离心技术,D错误。30. 牵牛花的颜色可随液泡中的酸碱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液泡中的花青素在碱性时显蓝色,中性时显紫色,酸性时显红色,其生理机制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牵牛花在清晨时开红花,中午转为紫色,下午则可能为蓝色B. 图中ab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也能够发生在原核细胞中C. 可以通过用无水乙醇提取花青素,体外模拟不同pH环境与花色变化的机理D. 蛋白R是一种载体蛋白,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A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生成的蛋白质R作为载体,可以协助H+进入液泡,进而使花青素显现不同的颜色。【详解】A、清晨,牵牛花经历了一个晚上,由于没有光,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所以清晨的牵牛花含二氧化碳较多,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故牵牛花中的花青素显红色,中午时pH呈中性,转为紫色,下午由于经过上午消耗较多的二氧化碳,pH升高,则可能为蓝色,A正确;B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在真核细胞中它们不是同时进行的,B错误;C、花青素为水溶性色素,不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花青素,C错误;D、基因控制性状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蛋白R是一种载体蛋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D正确。故选AD二、非选择题31. 下图为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某患者家族系谱图,该家族有两种遗传病(α-海洋性贫血症由基因A/a控制,红绿色盲由基因B/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α-海洋性贫血症的遗传方式为______常染色体_______性遗传,原因是_________未患病。279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79结婚,生育的子女中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若79生了一个患两种遗传病的孩子,则他们再生一个健康儿子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1    ①.     ②. 隐性    ③. II-3II-5    2    ①. AAXBYAaXBY    ②. aaXBXBaaXBXb    ③. 1/24    ④. 1/8【解析】【分析】色盲属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图中3号和4号正常,生下8号患病女儿,说明α-海洋性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图中II-3II-4正常,生下8α-海洋性贫血症女儿,则α-海洋性贫血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2详解】9α-海洋性贫血症,但有患色盲的弟弟,因此II-5II-6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YAaXBXb9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7正常,但有患α-海洋性贫血症妹妹(aa),II-3II-4基因型均为Aa,故7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若79结婚,生育的子女中患α-海洋性贫血症的概率是2/3×1/2=1/3,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2×1/2=1/8,则患两种病的概率为1/3×1/8=1/24。若Ⅲ-9Ⅲ-7生了一个患两种遗传病的孩子,则双亲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他们再生一个儿子健康的概率为1/2×1/41/832. 某动物的体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图甲为其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的图像(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乙为其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的变化曲线,图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请根据曲线和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AB细胞可同时出现在________(填“睾丸”或“卵巢”)内,细胞B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填数字)区间,此时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乙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填数字),图丙中AB段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该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3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一条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导致其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而形成如图丁所示的“染色体桥”结构,该结构形成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时可在着丝粒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若不发生变异,则细胞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________(填“均不变”或“一个增多、一个减少”)【答案】1    ①. 卵巢      ②. 34    ③.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④.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2    ①. 58     ②. DNA复制(染色体复制)    ③. 10    3均不变【解析】【分析】分析甲图:图甲中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均等分裂,属于初级卵母细胞;分析乙图:图乙是该生物细胞内染色体及核DNA相对含量变化的曲线图,A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08表示减数分裂;8位点表示受精作用;813表示有丝分裂;分析丙图: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小问1详解】甲图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不均等分裂,属于初级卵母细胞,所以AB细胞可同时出现在卵巢内,根据图乙分析,细胞B对应乙图中3-4区间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小问2详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乙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的区间是5-8;图丙中AB段的形成原因是DNA复制;该动物的体细胞中含20条染色体,四分体个数=同源染色体的对数=10【小问3详解】由于在染色体桥的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能移到细胞两极,所以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均不变。33. 如图是某链状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其名称是______________,该DNA分子彻底水解会得到________种产物。2在氮源为14N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a)15N—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将亲代大肠杆菌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两代(ⅠⅡ),用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上图所示,分布在“中带”的DNA分子含有的氮元素类型是__________14N/15N14N/14N15N/15N)。第代大肠杆菌DNA的平均分子质量为________,若将所得大肠杆菌继续在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至第代,则得到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5NDNA分子和双链含14NDNA分子的比例为________3DNA分子共有m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嘌呤有n个,则该DNA分子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______________个。【答案】1    ①. 胸腺嘧啶      ②.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③. 6    2    ①. 14N/15N      ②. (3ab)/4    ③. 13    37(mn)【解析】【分析】1、分析题图可知,图是某链状DNA分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是胞嘧啶,是胸腺嘧啶,是鸟嘌呤,是氢键,是磷酸,是胸腺嘧啶,是脱氧核糖,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脱氧核苷酸链。2、根据题意和离心结果可知:由于15N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3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消耗核苷酸数的计算:(1)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则经过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m×(2n1)个;(2)若进行第n次复制,则需消耗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小问1详解】由分析可知,图中是胸腺嘧啶,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组成DNA的基本单位之一。图中DNA片段中有4对碱基对,每一条链中都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共有2个游离的磷酸基团。该DNA分子彻底水解会得到脱氧核糖、磷酸、4种碱基,共6种产物。【小问2详解】分布在中带DNA分子,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14N。第II代大肠杆菌共4个,其中2DNA分子的两条链只含有14N,另外2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则这4DNA分子的平均分子质量为(3a+b)/4。若继续将所得大肠杆菌继续在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至第代,含15NDNA分子有2个,含14NDNA分子有8个,双链含14NDNA分子6个,含15NDNA分子和双链含14NDNA分子的比例为1:3【小问3详解】DNA分子中A=TG=C,胸腺嘧啶有n个,则A=T=n,因此胞嘧啶(C)=(2m-n-n)/2=m-n,连续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23-1×(m-n=7(mn)34. 如图是有关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1所示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其沿mRNA的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填“”或“”);图1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编码丙氨酸的密码子从5'→3'的顺序是________2如果图1过程合成的一条多肽链含有 149个肽键,则合成该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信使RNADNA分子片段分别至少含有________________个碱基。32是某高等动物细胞内通过一系列酶将原料合成细胞正常生活所必需的氨基酸C的过程,基因B和基因C是否表达与基因A的表达________(填“有”或“无”)关;此图体现了基因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1    ①. 核糖体    ②.     ③. 识别并转运氨基酸    ④. GCU    2    ①. 450    ②. 900    3    ①.     ②.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表示翻译过程,其中tRNA,能识别并携带特定氨基酸进入核糖体。2表示氨基酸C的合成过程,氨基酸C的合成需要基因A控制合成的酶A、基因B控制合成的酶B和基因C控制合成的酶C【小问1详解】1表示翻译过程,翻译的场所是核糖体。不携带氨基酸的tRNA从左边离开,说明核糖体沿mRNA的移动方向为tRNAtRNA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翻译过程中,核糖体沿mRNA5'→3'方向移动,左边表示mRNA5',右边表示mRNA3',因此图中编码丙氨酸的密码子从5'→3'的顺序是GCU【小问2详解】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图2过程合成的一条多肽链含有149个肽键,则由150个氨基酸组成,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信使RNA分子和用来转录信使RNADNA分子片段至少分别有150×3=450个和150×6=900个。【小问3详解】2中氨基酸C的合成需要基因A控制合成的酶A、基因B控制合成的酶B和基因C控制合成的酶C,说明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图中基因B和基因C的表达与基因A的表达无关。

    相关试卷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精品解析:吉林省长春市博硕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解析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