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0种群及其动态含答案
展开课时质量评价(三十)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项目 |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只 | 雄性个体数/只 |
初捕 | 50 | 50 | 28 | 22 |
重捕 | 50 | 10 | 32 | 18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D 解析:因土壤中小动物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物种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标记重捕法理论计算公式:N(种群个体数)=M(标记个体数)×,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即m值减小,N值会增大,B错误;通过两次捕获情况,不能确定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捕获次数过少,偶然性较大),C错误;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50×50÷10÷2=125(只/hm2),D正确。
2.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不会存在类似曲线Ⅰ的种群增长形式
B.在曲线Ⅱ中的d点,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蝗虫防治时,最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
D.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D 解析:曲线Ⅰ是在理想条件下的“J”形增长曲线,将某一物种迁入一个新的环境中,开始的一段时间会表现出类似曲线Ⅰ的种群增长形式,A错误;在曲线Ⅱ中的d点时,种群的数量处于下降状态,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错误;蝗虫防治时,最好应将种群数量控制在K/2之前,严防蝗虫数量达到K/2,C错误;大熊猫数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生存环境被破坏,因此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D正确。
3.下图表示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图中“+”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甲、乙、丙、丁都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其中丁是性别比例
C.处于K值时的种群,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能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
D 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结构可以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A错误。甲是出生率和迁入率、乙是死亡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丙是性别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丁是年龄结构,预测种群密度变化,B错误。处于K值时的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相当,所以其年龄结构为稳定性,C错误。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影响了其种群的出生率,所以能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D正确。
4.(2021·山东枣庄模拟)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改善
B 解析:由题图可知,甲种群在0~t3段,Nt+1/Nt<1时,种群数量减少,Nt+1/Nt>1时,种群数量增加,故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先是衰退型,后是增长型,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正确;乙种群t3后Nt+1/Nt=1,种群数量不再变化,此时种群数量最少,C错误;甲种群在t3后,Nt+1/Nt>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错误。
5.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细菌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甲表示露斯塔野鲮鱼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化的情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图乙表示绿藻和蓝细菌对水体中N、P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露斯塔野鲮鱼从罗氏沼虾获得的能量比从绿藻、蓝细菌获得的能量少
B.图甲内a~e五个点中,c、d点的种群密度几乎相同
C.该湖泊受到富含P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据图乙分析最好选择蓝细菌来治理
D.d点种群年龄结构为衰退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点是b点
D 解析:由于不知道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来源比例,因而能量多少无法比较,A错误;λ小于1时,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所以d点种群密度小于c点,B错误;绿藻和蓝细菌吸收P的能力相同,但绿藻体内藻毒素较少,最好选择绿藻来治理,C错误;d点λ小于1,所以种群密度下降,为衰退型,根据图中曲线,种群数量大约从第5年开始下降,所以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b点,D正确。
6.在盛有100 mL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培养瓶中加入少量活酵母菌,将培养瓶置于适宜温度、通气良好等条件下恒温培养24 h,每隔一定时间抽取1 mL样液检测酵母菌的数量,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h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酵母菌数 量的对数 | 3.2 | 4.1 | 5.2 | 6.5 | 7.5 | 8.1 | 8.7 | 8.3 | 7.1 |
A.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记重捕法
B.该酵母菌种群数量总体呈“S”形增长,在第18 h左右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C.酵母菌计数时,将培养液先滴入计数室后盖上盖玻片,再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
D.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中方格内部的酵母菌
B 解析: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宜采用标记重捕法或样方法,通常采用的是抽样检测的方法,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显微计数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计算,A错误;分析表格数据可知,酵母菌数量在第18 h左右达到最大值,此后受营养物质等因素的限制,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种群数量总体呈“S”形增长,B正确;酵母菌计数时的正确操作是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吸走多余的培养液后,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C错误;与样方法一样,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对方格线上的酵母菌采用的统计原则是“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D错误。
7.(2021·广东广州模拟)2020年初爆发的沙漠蝗灾持续数月,席卷了从西非、东非、西亚至南亚的20多个国家,严重威胁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计,导致全球性粮食危机。以下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
B.调查蝗虫种群的年龄结构有助于预测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C.沙漠雄蝗会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趋避同种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物种群繁衍中有重要作用
D.沙漠蝗虫迁徙到新环境后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就会导致其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
D 解析:跳蝻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调查沙漠蝗虫幼体(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A正确;种群的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进而对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进行预测,B正确;沙漠雄蝗会释放挥发性化合物苯乙腈趋避同种雄虫,以减少求偶竞争,提高交配效率,由此可见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正确;种群数量的变化影响因素较多,只有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不一定会导致其种群密度短期内迅速增加,D错误。
8.将某种细菌接种到装有10 mL液体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且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
B.若接种量增加一倍,K值也不会变化
C.为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应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D.可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其进行计数,不需要显微镜观察
C 解析: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细菌种群增长曲线为“S”形,在种群数量为a/2时种群增长最快,A正确;若在10 mL培养液中接种细菌的量增加一倍,由于生存空间没有发生改变,营养物质也没有增加,因此K值不会增大,但能缩短达到K值的时间,B正确;为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进行无菌操作,但不能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因为抗生素会抑制细菌的生长,C错误;稀释涂布平板法可用于菌体的计数,由于计数的是肉眼可见的菌落,因此不需要显微镜观察,D正确。
9.关于下图中“S”形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时,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较快
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在t1时控制有害生物最有效
D 解析: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二者的差值逐渐加大,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加,因此种群数量增长较快,A正确;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不断加剧,天敌数量也在增加,虽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二者的差值逐渐减小,所以种群增长速率下降,B正确;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C正确;在t1时种群数量为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因此若在t1时进行有害生物防治,不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较低水平,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0.2020年2月,东非地区发生25年来最严重的蝗灾,民众深陷缺粮窘境,治蝗问题备受关注。某地区曾做过一项实验,将大量的鸭子引入农田捕食水稻蝗虫,结果仅需2 000只鸭就能对4 000亩地里的蝗虫进行有效控制。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该实验还建立了如下图所示的两个模型甲、乙,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
(2)曲线甲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曲线甲是一种________模型。
(3)图乙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5%,并呈“J”形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______________。
(4)在稻田里的鸭处于食物链的第________营养级。
(5)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________防治方法。
解析:(1)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2)曲线甲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的负反馈调节机制,鸭的数量增加后会引起蝗虫的数量下降。曲线甲是蝗虫数量与鸭数量之间的一种数学模型。(3)若蝗虫每天增加5%,并呈“J”形增长,最初有N0只,根据指数函数的计算公式,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0.05)t只。(4)蝗虫捕食水稻,水稻为第一营养级,鸭捕食蝗虫,在稻田里的鸭处于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5)生物防治是指利用一种生物对付另外一种生物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虫治虫、以鸟治虫和以菌治虫三大类。若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
答案:(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负反馈 数学 (3)N0(1+0.05)t (4)三 (5)生物
11.(2021·辽宁卷)生物入侵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入侵种一般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和扩散能力,而且在入侵地缺乏天敌,因而生长迅速,导致本地物种衰退甚至消失。回答下列问题:
(1)入侵种爆发时,种群增长曲线往往呈“J”形,从环境因素考虑,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入侵种的爆发通常会使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__________,群落发生____________演替。
(2)三裂叶豚草是辽宁省危害较大的外来入侵植物之一,某锈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对其生长有抑制作用。为了验证该锈菌对三裂叶豚草的专一性寄生,科研人员进行了侵染实验。
方法:在三裂叶豚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将叶片静置于适宜条件下,观察和记录发病情况。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有效控制三裂叶豚草,科研人员开展了生物控制试验,样地中三裂叶豚草初始播种量一致,部分试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 三裂叶豚草生物量/(kg·m-2) |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
A:三裂叶豚草 | 8.07 | 12.24 | 12.24 |
B:三裂叶豚草+锈菌 | 7.65 | 6.43 | 4.77 |
C:三裂叶豚草+广聚萤叶甲 | 8.10 | 12.43 | 12.78 |
D:三裂叶豚草+野艾蒿 | 4.89 | 4.02 | 3.12 |
注:野艾蒿——植物,锈菌——真菌,广聚萤叶甲——昆虫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研究结果分析,在尚未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但入侵风险较高的区域,可以采取的预防措施是____________;在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的区域,为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可以采取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
解析:(1)在生存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和其他竞争物种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无限增殖,呈现“J”型(形)增长。生物入侵会使当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通常会降低入侵地的物种多样性,使群落发生次生演替。(2)根据题干信息“某锈菌对三裂叶豚草表现为专一性寄生,可使叶片出现锈斑”可知,在三裂叶豚草和多种植物的离体叶片上分别喷一定浓度的锈菌菌液,适宜条件培养一段时间后,只有三裂叶豚草出现锈斑,其他植物叶片正常生长。(3)由表格数据可知,D组和B组与对照组相比,都降低了三裂叶豚草生物量,由此可得除锈菌外,可用于控制三裂叶豚草的生物是野艾蒿。(4)在被三裂叶豚草入侵前可进行生物预防,即种植野艾蒿;当已经被三裂叶豚草入侵了,则需要进行喷洒锈菌及时治理。
答案:(1)食物充足、空间充裕、没有敌害及其他竞争物种等 降低 次生 (2)只有三裂叶豚草出现锈斑,其他植物叶片正常生长 (3)野艾蒿 D组的三裂叶豚草生物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4)种植野艾蒿 喷洒锈菌
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0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练习30 种群及其动态(含解析),共12页。
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四十二种群及其动态: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验收评价四十二种群及其动态,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质量评价30种群及其动态---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这是一份课时质量评价30种群及其动态---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