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3514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古诗三首《竹石》教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3514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竹”之源,初闻君子之说,“竹”之韵,歌吟君子之美,“竹”之姿,品鉴君子之形,“竹”之志,感怀君子之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竹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竹石》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语言质朴、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它的人文主题是:抒发、坚定志向与心愿。这首诗写竹即写人,学文即学志,学托物可言志,学气节和风骨。教学目标1.品悟竹之姿、竹之志,感悟气节对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2.结合诗人生平、拓展阅读诗人作品,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重难点学习诗人作品,了解古诗托物言志的特点。教学方法1.形式多样地读,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感悟诗中意蕴。2.品析关键词“咬、立、千磨万击”,理解竹之姿、竹之志。3.对比竹、人的命运与历练,拓展阅读诗人写竹作品,感受诗人借竹写志,寓意深长。教学基本过程一、“竹”之源,初闻君子之说课前暖场(3-5分钟)暖场内容:(梅、兰、竹、菊的古诗诵读)1. 刚才同学们温习了我们学过的“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的古诗句,读着读着,你读出了梅的什么品质?预设1:坚强、谦虚。(它是是最坚韧的花。)预设2:高洁。(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美。)2. 读着读着你读出了兰的 什么品格 ?预设1:廉洁、质朴。( 它不为黑暗污垢所染 。)(它被誉为花中君子、王者之香)预设2:清逸。 (它花容端庄、幽香清远,历来作为高尚人格的象征。)3. 读着读着你感受到了菊的 什么精神 ?预设:坚强。(不畏严寒、迎霜斗雪。)4.你们猜猜竹代表什么?(PPT出示:?)预设:生说各种答案。生1:坚韧挺拔。(它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生2:奋发向上。(竹虽有节,却不止步。) (暑尽寒来,它仍绿荫葱葱。)生3:简约淳朴。(素面朝天,保持本色。)生4:高风亮节。(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生5:刚正不阿。(不畏权势、不逢迎、不偏私。)生6:专心致志。(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打,它始终“咬定青山”。)正直:虽不粗壮、但却正直。无私奉献:它全身上下都是宝,竹杆可以做成竹椅、凉席等。夏天,茂盛的竹叶还可以为让你们遮挡阳光。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廉洁:它不为黑暗污垢所污染。很多写廉洁的诗句都是以竹为象征。5.师小结: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大家的答案都指向中华气节,它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的灵魂和脊梁。下面,我们走进竹与石的较量,感受气节的生命力量。二、“竹”之韵,歌吟君子之美1.听范读。(播放情境课文《竹石》)2.指名读。(1)大家听得很投入,这首诗读了吧?作为高年级同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读得字正腔圆,所谓字正,就是音要准,腔圆,就是要听你声音的圆润与宏亮,谁来试试?生1读。预设1:你的朗读很有感染力,尤其是这个“劲”字,刚劲、坚定。劲是个多音字:① jìng,在字典里是坚强有力的意思,常见的词语有:刚劲、强劲。② jìn,它的另外一个读音是jìn,使劲、干劲。③ ④ 诗人用“劲”赞美了竹子虽然遭受无数磨难和打击依然傲然挺立的精神。诗中的这个字读作jìng,表示:坚强、坚定、坚韧不拔。(2)点名读、师范读。(3)谁再来试试读读这首诗。生2读。预设1:① 你有一个地方:“任尔”二字读得特别好,告诉我,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管你、随你。)② 师:任:任凭,尔:代词,你。这任尔二字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慷慨潇洒的精神,任凭你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无情地抽打着我的身体,我都不怕,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点名读)③ 这是一种“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豪爽刚强,来,大家一起读读:“任尔东西南北风”。④ 必须有旷达的心胸,才能流露出这般的洒脱啊,再读。4. 师范读、生齐读。三、“竹”之姿,品鉴君子之形1.在这场生存的比拼中,“竹、石”谁的实力居上?预设1:竹居上。2.它以哪两招取胜?预设:咬定和立根。① 开头的咬定二字传神透髓,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② 它是怎么咬的?(紧紧的、狠狠的用嘴巴咬着。)③ 咬牙切齿,这股力量已经印在了骨髓里去了。④ 你来咬一咬。⑤ 你的这个咬形象地描绘了劲竹立根青山的韧劲,再加点力,有力量地读一读:“咬定青山不放松。”⑥ 你的读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第一组同学读出这份刚毅。“咬定青山不放松。”⑦ 这咬定,持续多久?(一直不放松)预设:一辈子、一生都在和石头做斗争;坚持到底、始终如一。师:谁能读出这种坚持到底?(点评:从你的读中,我仿佛看到了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它依然顽强生存着。)你们这组读出顽强。“咬定青山不放松。”师:谁能读出始终如一?(点评:你读出了竹子顽强不屈的精神!)来,跟着他读出不屈:“咬定青山不放松。”3.另一招是什么?预设: 立根。(扎根)4.根立在哪?立在破岩中。(你读懂了破岩,破岩就是破裂的岩石。)——证明它的生长环境怎么样?(艰险、恶劣)5.但它依然立得稳稳的,你感受到了竹子怎样的气节?预设:不怕输、坚定……(穿过坚硬的岩石,保持生命的屹力,好气节。)(1)读出你的感受。“立根原在破岩中。”(点评:这是一种顶天立地的“立”,男同学们,来,读出这份立:立根原在破岩中。)(2)表明了劲竹生命力(极强)。读出你的体会。点评:竹虽瘦,立却坚,女同学们,来,读出这份坚。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根基深力量才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我们一起读出这份强。四、“竹”之志,感怀君子之德1.为了守住这青山,它经历了什么?预设:“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换种方式问问你:它不屈服于哪些?)2. 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是什么?千、万在这里是虚指,是无数次的打击、无数次的低谷、无数次的迫害。风,字面意思是大自然的风,它隐喻诗人郑夑遭受了人生中的各种邪恶势力。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句式,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① 读到“千磨万击”,我感受到竹子经历了 。② 读到“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仿佛看到了竹子: 。(1)师:先谈第一个感受,谁来说?竹子经历了 、经历了 、 还经历了 。师1:竹子经历了 、③ 山石的击打④ 酷暑严寒⑤ 风雪的压迫⑥ 动物的撕咬⑦ 空气、土壤的污染⑧ 人们的砍伐⑨ 台风、沙尘暴的侵蚀师2:它经历了酷暑、严冬、狂风,它的身躯被反复地、无情地磨损着,此时,它依然坚韧挺拔。师3:它历经千万磨难,才长就这一身挺拔的身姿。此时,它的姿态:坚劲。将这份姿态放进诗中读一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面对这样的经历,你仿佛看到了竹子: 顽强的生命力。① 生1:我仿佛看到了它坚贞不屈。师1:不屈不挠地屹立在那,带着这种感觉读读:“任尔东西南北风。”② 师1:你读出了竹子不惧风雪的形象,谁还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2:我仿佛看到了竹子在风中摇摇摆摆,但是它并没有屈服。③ 师2:是呀,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任凭你来自四面八方的风我都不怕,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任尔东西南北风。”④ 师3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还仿佛看到了千磨万击中、东西南北中怎样的竹子?生3:我仿佛看到了用头在和岩石做斗争的竹子,身上已经挂满了伤痕。⑤ 师4:伤痕累累、劣迹斑斑啊。竹子无畏无惧、奋勇开拓,依然在那昂首怒放、自强不息。即使阳光暴晒,它依然在心底呐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即使霜冻雪落,它依然在心底呐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即使狂风怒吼,它依然在心底呐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3.竹的生命有千磨万击,人的生命呢?让我们走进诗人郑燮。(生读)课件展示:生平(指名读)(1)第一段:老师用思维图来展现他的生命历程。他4岁(生母去世)、14岁(继母去世)、30岁(父亲穷困而死、儿子被活活饿死)、39岁夫人病逝。师:双亲去世、夫人和儿子也离他而去,所有陪伴他的至亲都走了,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样的命运呢?(凄凄惨惨戚戚,看来你读过李清照的词,你是个很有底蕴的孩子。)(境遇至惨)?生:痛不欲生、苦不堪言。起起伏伏的人生。(他接连遭受打击,苦难至极。)(2)第二段:命运的挫折,家庭的贫寒,并没有使他消沉,他8岁(作对子)、16岁(填词)、20岁(中秀才)、40岁(中举)、44岁(中进士)。师:面对他凄苦的人生,他低头了吗?他怎样做的?生:他一次一次地振作、一次一次地昂首向上、一次一次地不屈服于命运。(3)第三段:师:54岁,恰逢饥荒,百姓饿得吃人。他赈灾放粮,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4)61岁,他辞官而去,卖画为生,文学艺术达到巅峰。(5)出示数字:73师1:孩子们,这一年,诗人用《竹石》这首诗诠释了与生命抗争的历程和志向。点名读、齐读:PPT出示诗句① 他的人生是冷酷的,但他顽强坚定,他咬定……生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② 他的人生是孤独的,无数次的击打、无数次的低谷、无数次的迫害,他依然坚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③ 任凭你来自四面八方的风的抽打,我都不怕,是何等的潇洒不羁啊,“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④ 他的人生是焦灼的,但他勇敢抬头,笑对人生、笑对苦难。“咬定……(生读整首古诗)”4.一人、一物,从他们的命运中,你有找到相似的地方吗?预设:生1:诗人就像这竹子一样:勇敢、乐观、潇洒! 生2:诗人就像这竹子一样:历经人生的磨难艰险而更坚定!师总结:命运坎坷却不屈不挠,郑燮从竹中看到了自己,他一生三分之二的岁月都在为竹写影传神!其实他就是在写谁?5.这种写法就叫——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生读)这首诗表面上是写竹,实际上是写人,写他坚强不屈的性格、写他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风骨。7.诗人这一生画竹、写竹,下面走进他的作品,看看你能读出什么?(生熟读)“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点名读。)——诗人崇尚简朴,于是竹也简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点名读)——诗人心系民生,于是竹也忧民。(这些竹传递了什么声音?为官者有情,人民有幸。)引:听,竹叶沙沙地响动,是民间老百姓呼饥号苦的喊声,说明诗人他心系民生,于是竹也夜夜忧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齐读)——诗人人老志坚,于是竹也越挫越勇。(写作这首诗时,诗人已经73岁高龄,这首诗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刚强勇敢。)师:谁来再有感情地带着我们感受下这首诗。点评1:从你的朗读中,我看到了一个坚贞不屈与命运抗争的郑夑。(感谢你——肢体动作:握握手)谁还想来试试?点评2: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他对生命的呼唤,对生命的呐喊和生命的抗争,谢谢你的朗读。最后,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8.小结:诗人这一生借助竹的多姿多变,表达着自己的自珍、自足、自信、自爱。竹即是他,他即是竹,中华气节,生生不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竹石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整体感知诗歌,百节长青之竹,千古不变之人,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穿越千年,竹影随行,对比衬托,竹以言志,走进郑燮,人竹合一,古今竹石,文化传承,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竹石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解题知著,吟读流畅,赏诗赏画,拓展积累,总结收获,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