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
专题12 新疆-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12 新疆-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2新疆-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2新疆-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国内与西藏、 青海、肃等省区相邻,依次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 多公里,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常以区域图、地形图、统计图表、热点材料等为载体,考查灌溉农业、瓜果之乡、新疆棉花等问题。
【基础知识】
1、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周边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
2、地形: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俗称“三山夹二盆”,北部阿尔泰山,南部为昆仑山系,山横亘于新疆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南部是塔里木盆地,北部是准噶尔盆地。
3、气候: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降水量少,气候干燥,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
4、水文:
主要河流: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
主要湖泊:博斯腾湖、喀纳斯湖、赛里木湖、艾比湖、艾丁湖
5、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其中9种储量居全国首位,32种居西北地区首位。石油、天然气、煤、金、铬、铜、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新疆石油资源量208.6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为10.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远景十分可观。全疆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的40%。黄金、宝石、玉石等资源种类繁多,古今驰名。
6、人口、城市、绿洲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少。而天山山麓,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的边缘是本区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带,因而分布着面积较大的绿洲,人口和城市的分布较为集中。
【考向预测】
(一)坎儿井
坎儿井,是新疆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的地下渠灌溉系统,主要分布在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把地层中的潜流沿着挖成的暗渠引至地面,再由明渠引入农田或涝坝,整体工程量十分巨大,也非常考验人的智慧,对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和满足居民生活需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知道,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可谓中国的干极。但是新疆却有一个好处,就是高山上有雪水融化入地,地形又有盆地。新疆土壤多为砂砾,渗水性很强,山上雪水溶化后,大部分会渗入地下,流入盆地蓄水层。于是,当地人因势利导,利用山的坡度和地下渠,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坎儿井,主要由竖井、地下渠道(暗渠)、地面渠道(明渠)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掘井人先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些深浅不等的竖井汇集水源,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再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坎儿井汇聚地下潜流而成地下河,保护可贵水源尽可能不受炎热、狂风、沙尘暴的影响,并长期保持稳定流量;它顺地势自然流动,由龙口(天山雪水经过地层渗透,通过暗渠流向明渠的第一个出水口)出地面,为绿洲生命提供着成本相对低廉的水源供给。新疆坎儿井,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不可多得的珍贵人文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值得当代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二)绿洲农业:
绿洲农业又称绿洲灌溉农业和沃洲农业。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的地方的农业。有新老之分。老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河、湖沿岸,山麓地带与冲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新绿洲农业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水利条件的改善,在干旱荒漠地区宜农地资源较丰富、开发利用条件较优越的地方开辟的新垦区。
世界绿洲农业主要分布于西亚、美国的中西部地区、俄罗斯的中亚地区、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区、中国的新疆等地。各绿洲的大小不一,多呈孤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和少量水稻等作物,并植树造林和建设农村聚落。它与四周戈壁、沙漠景观截然不同,犹如沙漠中的绿色岛屿,为干旱荒漠地区农牧业生产较发达和人口集中的地方。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干旱荒漠地区通过兴修水利开垦宜农地,形成新绿洲。多呈岛状、带状或串珠状分布。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分布较普遍。
(三)新疆棉花
1、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籽纤维。一年生草本,植株灌木状,一般为1-2米。花期夏秋季,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棉花的传入中国,至迟在南北朝时期。
2、分布:世界上约80个国家大规模种植和生产棉花,其中,巴西、中国、巴基斯坦、印度、美国、澳大利亚、乌兹别克斯坦、埃及以及非洲的西部和中部国家是主要棉花生产国家。欧洲产区主要包括希腊和西班牙两个地区。在中国的产区为江淮平原、江汉平原、南疆棉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
3、棉花种植的区位:棉花生长条件比较特殊是一种喜热作物,对水分也有一定需求,需水量较大,但开花期(即授粉期)及收获期忌多雨、喜光照,所以气候干燥但灌溉水源充足的地区最适宜种植棉花。
4、新疆棉花:新疆的“特产”是长绒棉,也叫海岛棉。这种棉花纤维长、强度高,做衣被暖和、透气、舒适,长年供不应求,品质实属世界顶级。中国境内仅有新疆一处生产长绒棉,当地广泛产出的陆地棉也十分优质,原因何在?
首先,新疆拥有巨大的植棉气候优势:日照时数长,光照很足;降水不算多,但冰雪融水可以用于灌溉,能够有效保证棉花的所需水分。
其次,新疆棉田生态条件好,不仅防治虫害的技术措施到位,而且棉区较为干燥,冬天又是严寒,不利于害虫越冬繁衍。
另外,在地广人稀的新疆,平坦的土地有利于机械化操作。近来,随着我国棉花机械化采摘推广,2019年新疆棉机收比例已经达到了42%,是一个较高的水平。与此同时,农业无人机也已被普遍采用。单看去年,极飞农业无人机就已帮助新疆383353位新疆农户完成了超过1300万亩棉田的脱叶剂喷洒作业,总作业面积达2621.86万亩次。
(四)瓜果之乡
吐鲁番葡萄哈密的瓜,叶城的石榴人人夸,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伊犁苹果顶呱呱,阿图什的无花果名声大,下野地的西瓜甜又沙,喀什樱桃赛珍珠,伽师甜瓜甜掉牙,和田的薄皮核桃不用敲,库车白杏味最佳,一年四季有瓜果,来到新疆不想家。
新疆瓜果又好又甜的原因:
1、日照时间:有句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10:30以后才落太阳,一天日照时间长达十六个小时以上,充足的阳光让植物光合作用非常充分,营养成分转化积累的多。
2、昼夜温差:“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说的就是新疆。这里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高温达40度以上,尤其是吐鲁番的火焰山白天地表温度高达七八十度,晚上温度会骤降到20多度。这样的昼夜温差,让瓜果白天日照下转化的营养成分和糖分都保存在了体内,不会晚上挥发,所以瓜果吃起来口感非常好。当然,昼夜温差这么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病虫害少,虫子们经受不起这个折磨,直接好处就是喷洒农药少,或者是不喷洒。所以新疆瓜果的天然性更好。
3、雪水水源:新疆除了天山和昆仑山的雪水,没有别的水源,所以这里的浇地灌溉,用的都是冰雪纯化的雪水,水质纯净无污染,涓涓清水,流经戈壁滩,不携带任何污染和杂质,直接浇灌到农田,植物吸收的更好。从这方面来说,新疆的瓜果是真正的绿色食品。
4、碱性土壤:新疆的土质是亿万年形成的弱碱性土壤,经过天山雪水的浇灌,再经过施肥,变成了一片良田,特别是弱碱性的土质,让生长出来的瓜果更可口,营养价值也更高。
5、污染少:新疆到现在还保存着很多牧民放牧的原始生活方式,这里的工业少,污染少,无论是空气还是土壤,都保持了天然,让这里的瓜果具有大自然的香甜的味道。
【大题精练】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图1)位于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中部,面积4.88万km2,是中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年降水量70~150mm,冬季降水量约22~32mm。与中国其他沙漠相比,它的自然植被覆盖率、植物多样性及其稳定性最好。雾凇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与天山之间的绿洲地区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于1月~3月。雾凇是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凝华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反之,则为升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主要出现在日出前两小时左右。图2示意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期气象条件。
(1)指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水汽来源。
(2)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形成的气象条件。
(3)说明雾凇对沙漠地区的生态意义。
【答案】(1)北冰洋、大西洋水汽,河湖水、积雪蒸发或升华。
(2)夜间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水汽含量较高,且风速较小,有利于水汽凝华。
(3)增加了冬季沙漠地区的水资源量;为春季植物发芽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沉降了空气中固体杂质,净化空气。
【分析】本大题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冬季雾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的环节、雾凇(降水)的形成条件、雾凇对区域生态平衡的积极作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所学水循环知识可知,区域的水汽来源主要有水汽输送、当地水体蒸发(或植物蒸腾)。结合图1可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所在的盆地向西敞开一个口子,可接纳来自北冰洋、大西洋的水汽;由图可知,沙漠有少量河流、湖泊,冬季有稳定积雪,河湖水、积雪蒸发或升华可为当地提供水汽。
(2)由材料可知,雾凇是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在草木等地表物体上凝华(凝华指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反之,则为升华)形成的乳白色冰晶,主要发生于1月~3月,出现在日出前两小时左右。空气中过冷却的水汽,说明形成雾凇时当地夜间气温低,空气相对湿度大,水汽含量较高;且由图2可知,雾凇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相对湿度大,夜间最低气温低。由所学知识可知,水汽凝结凝华过程需要稳定的大气环境,即风速小;由图2可知,雾凇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风速较小。综合上述分析,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雾凇形成的气象条件是夜间温度低,相对湿度大,水汽含量较高,且风速较小。
(3)雾凇对沙漠地区的生态意义可先分析沙漠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再分析雾凇(凝华的水)对当地的生态意义。沙漠的自然环境特点和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风沙天气多。冬春季节,雾凇凝华了大量的乳白色冰晶,增加了冬季沙漠地区的水资源量;当其飘落到地面后,春季气温回升融化后并通过下渗可增加当地地表水和土壤水分,为春季植物发芽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有利于提高沙漠地区的植被覆盖率;雾凇在凝华和飘落地面的过程中,可沉降空气中的固体杂质,净化空气。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米泉位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2007年与乌鲁木齐东山区合并为米东区,距乌鲁木齐中心城区15公里。因“多泉盛产大米”而得名,有着“塞外江南”的美称。下图为米东区地形图。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稻农在政府的帮助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水稻种植面积由21世纪初的20万亩调减至2020年的3.5万亩。引进新技术,发展稻蟹养殖,实现了“稻蟹增收,米增价”。将水稻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稻田主题观光旅游。同时,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工业化推进,米东区基本退出小麦、大麦、玉米粮食作物的生产、加强蔬菜、奶产品、牛羊肉“三大基地”建设。
(1)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米泉地区有泉眼的原因。
(2)分析米东区发展“稻田观光旅游”的有利条件。
(3)根据图文材料,谈谈米东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
【答案】(1)米泉位于洪积扇边缘;山区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形成地表径流的同时,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地下水在地势较低的洪积扇边缘处出露地表形成泉。
(2)临近乌鲁木齐市区,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乌鲁木齐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在新疆位于前列,消费市场大;乡村振兴,政策支持;该地区水稻种植在新疆风景独特、知名度高。
(3)水稻对水资源消耗大,需适度发展;种植区临近城区,土地、劳动力价格高,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蔬菜、奶产品、牛羊肉等附加值高;临近城区,市场对牛奶、蔬菜等需求旺盛;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业收入。
【分析】本题以米泉为背景材料,涉及水循环的过程、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措施等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等核心素养的培养。
【详解】(1)米泉位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北麓的洪积扇边缘,有天山冰雪融水和山区降水形成地表径流,地面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径流通过下渗,形成地下水,当地下水流到冲积扇前缘地势较低处,地下水临近或露出地表,涌出成泉。
(2)读图可知,米东区紧挨乌鲁木齐,受大城市辐射作用,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乌鲁木齐为省会城市,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在新疆较高,发展实力位于前列,消费市场广大;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但米东区有较大面积的水稻种植,在新疆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且知名度较高;米东区发展有乡村振兴、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
(3)水稻种植对水资源的消耗较大,新疆地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需适度发展,避免过度开发水资源;米东区临近乌鲁木齐市区,土地、劳动力等价格高,生产成本高,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临近城区,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对蔬菜、奶产品的需求量增加,该区适合发展蔬菜、奶产品等附加值高的产业;将旅游业与农业结合,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多元化生产,可以提高农民积极性和增加农业收入。
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独库公路(独山子一库车)全长561公里(见左图),连接南北疆,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位于独库公路沿线区域的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见右图)。
(1)据图推测那拉提草原在天山的坡向,从大气环流、地形对降水的影响阐明理由。
(2)分析独库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
(3)独库公路被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阐述其沿线自然景观特点。
【答案】(1)坡向:北坡;
理由:盛行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受地形的抬升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温带草原。
(2)地形崎岖、雪崩、塌方、冬季严寒、多暴雪寒潮天气、水资源短缺等。
(3)自然景观变化多样,有草原、荒漠、戈壁、针叶林、干河谷、冰川等景观。
【分析】本大题以新疆独库公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影响降水的因素、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因素、自然景观植被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素养。
【详解】(1)据图可知,该地位于中纬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经阿拉山口进入北疆,受天山等山地的抬升,水汽易凝结,形成丰沛的山地降水,进而形成温带草原。由于天山在阿拉山口的南侧,所以那拉提草原在天山的北坡。而天山南坡地形闭塞,水汽难以进入,干旱少雨,多荒漠。
(2)独库公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主要从地形地貌、气候、河流、自然灾害等角度来分析。据图可知,该地等高线数值大、密集弯曲,说明该地地形崎岖、起伏大,公路穿山越岭,施工难度大;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严寒、多暴雪天气,施工时间短,且容易出现雪崩、塌方、寒潮等自然灾害;该地河流少,水资源短缺。
(3)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有草原、荒漠、戈壁等景观;山地海拔高,垂直地带性明显,有常年积雪和冰川,背风坡有干河谷,天山北坡上还可见针叶林。所以自然景观变化多样。
4.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是世界最大棉花消费国、第二大棉花生产国,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该区域不仅有“瓜果之乡”之称,还享有“中国棉都”的美誉。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在该区域建立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该区域所产长绒棉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长年供不应求,被誉为“棉中贵族”“白色黄金”。近年拾花工紧缺,人工采摘费高,农户收益减少,成本增加等原因,长绒棉种植西积急剧减少。
(1)推测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并说明推测依据。
(2)分析该区域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3)分析该区域种植棉花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可能影响。
(4)为实现该区域棉花种植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1)分布规律:沿盆地周围山麓或绿洲地带分布(山前洪积一冲积扇地带)
推测依据:该区域气候干旱,多沙漠,山麓或绿洲地带有灌溉水源。
(2)(棉花生长期)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太;盆地周围,地形平坦,有灌溉条件,冰雪融水水质优良;国营农场建设,政策支持;地广人稀,耕地多,地租低廉。
(3)消耗水资源,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沙漠化扩大,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不合理的灌溉,引发土壤盐碱化。
(4)增加科技投入,采用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与排水系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生物灭虫,减少药物使用;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分析】该题以我国西北地棉花生产为情境,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对区域农业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渗透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
(1)读图分析,图示区大部分是沙漠,依据时令河的分布特点可知,周围高原山地的冰雪融水可为盆地周围、山麓地带提供灌溉水源;结合经纬度判断为我国的塔里木盆地,这里气候干旱。所以国营农场只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盆地边缘绿洲地带或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
(2)由上题可知,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源是棉花生长的必要条件,山麓地带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由于降水少,所以晴天多,光照时间较长、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作物品质优良;“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在该区域建立许多国营农场”,说明国家政策支持,棉花种植规模大,当地人烟稀少,土地成本低。
(3)因为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水资源不足。土壤贫瘠,盐碱含量高。大规模的棉花种植,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大减甚至断流;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4)增加科技投入,重点要加强对棉花技术推广的投入, 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支撑体系,选育良种提高质量、提高单产 、增加效益;针对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应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解决水 、土供求矛盾;改进灌溉与排水系统,抑制土壤的次生盐碱化问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生物灭虫,减少药物使用,减少环境污染,保持害虫和益虫生态 平衡;由于当地劳动力紧张,手工采棉所需劳动量大,要提高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积极鼓励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从事棉纺织业、棉 副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等。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甲图)。图乙、丙、丁示意新疆部分地区环境及景观。
(1)M山峰北坡下半部分布着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温带荒漠带和高山草甸带等四个自然带。请根据自然带垂直地域分异的规律,写出图乙中①②③④各对应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①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2)在天山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如图乙),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3)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挑战”。
【答案】(1)①温带荒漠带、②山地草原带、③山地针叶林带、④高山草甸带。甲山峰山麓地带位于温带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再加上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形成荒漠。
(2)地表岩石受到强烈温差变化(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崩解和破碎;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侵蚀后;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到地势比较平坦的山坡处堆积而成。
(3)距离远(时间短);地形复杂,高差大;沿途畜牧生产保障条件差;容易遭受自然灾害(雪灾、冻害、旱灾、风灾等)的威胁;牧草不足,牲畜掉膘(减重)、感染疾病、甚至死亡,使畜牧业产量下降。
【分析】本题以新疆北部为区域背景,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区域主要外力作用及影响,牧民转场面临的主要危胁,意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读图可知,图中M山峰所在的山脉是天山山脉。北坡山麓地带属于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地区,故①是温带荒漠带,随着山体海拔高度上升,降水逐渐增多,依次出现②山地草原带、③山地针叶林带、④高山草甸带。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加上山地的阻挡作用,使得该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稀疏,所以山麓地带形成温带荒漠带。
(2)该地气候干旱,海拔较高,地表的岩石由于昼夜温差变化大物理风化强烈或冻融的风化作用,发生破碎和崩解,是形成碎石的主要原因。然后大量的碎石受到冰川和冰雪融水等外力的侵蚀,并被冰川、冰雪融水、重力等搬运至地势比较低的山麓或较平坦的山坡地带堆积形成碎石滩。
(3)转场面临的主要“挑战”,可从地形、自然灾害、水资源、牧草质量等方面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转场属于“远距离的游牧”,转场线路长,时间短。“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转场所经地区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沿途人烟稀少,畜牧生产保障条件差,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如雪灾、冻害、旱灾、风灾等的威胁,牲畜易感染疾病、甚至死亡。转场过程中易导致草料、水源不足,牲畜掉膘(减重)、使畜牧业产量下降。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新疆棉以绒长、品质优、产量高而闻名,常年供不应求。1980年以来,我国棉花生产明显呈现出向新疆集中的趋势,如今,新疆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从3%增长至现在的87.3%。每年的棉花采摘期曾吸引大量内地劳动力,近年来,人工采摘比重逐渐减小,机械化采摘比重日益提高。下图为新疆棉花产区分布图和棉田景观示意图。
(1)分析新疆棉品质优的自然原因。
(2)分析促进新疆棉由人工采摘逐渐过渡到机械化采摘这一转变的原因。
(3)说明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杀死病虫害;砂质土壤增大昼夜温差。
(2)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农业机械设备的普及和进步;机械化能提高效率满足不断增大的市场需求量;新疆劳动力不足等。
(3)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减少、水系萎缩;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扩展;风沙危害加剧;绿洲退化或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灌溉用水过量引起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
【分析】本题以新疆棉花种植为背景,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详解】(1)新疆棉品质优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土壤方面进行分析。新疆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冬季寒冷漫长,气温低能杀死病虫害,病虫害较少;砂质土壤,排水、透气性好,能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棉花生长。
(2)由材料可知,每年的棉花采摘期曾吸引大量内地劳动力,近年来,人工采摘比重逐渐减小,机械化采摘比重日益提高。转变的原因主要从科技水平提高、劳动力因素方面进行分析。近年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农业机械设备不断普及和进步;机械化生产能提高效率,满足不断增大的市场需求量;新疆劳动力不足,采摘时需要大量的外来劳动力,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价格有所提高等。
(3)新疆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加剧水资源不足;种植区灌溉用水过量,会引起土壤的次生盐碱(渍)化;上中游过度用水会导致河流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地下水减少、水系萎缩,绿洲退化或消失(生态环境恶化)等;同时会引起植被退化,土地沙漠化扩展,风沙危害加剧等。
7.读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其附近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新疆地区的地形特征。
(2)分析额尔齐斯河流域春末多融雪洪水的原因。
(3)分析伊犁河谷种植冬小麦的有利自然条件。
准噶尔盆地南缘和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大片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番茄的区域,其种植的番茄成色好,营养丰富,品质优良。
(4)从气候角度分析新疆番茄品质优良的原因。
【答案】(1)以山地和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地形起伏大;
(2)冬春季节,盛行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受地形抬升,多降水,形成深厚的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大量融化,形成融雪洪水。
(3)受天山阻挡,冬季相对温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位于山地迎风坡,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灌溉水源;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4)夏季高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红色素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气候干燥,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
【分析】本题主要以我国新疆地区为材料,给出新疆附近地区图,考查新疆地区的地形特征,河流春末多融雪洪水的原因,以及农业的区位条件,本题文字材料几乎没有,所以要做题就必须依靠材料中的图及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牢固,同时学会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平时多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看出,新疆地形主要以山脉和盆地为主,盆地和山地相间分布,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从地势起伏来看,有海拔很高的高山,还有海拔较低的盆地,地势起伏大,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2)额尔齐斯河流域春末多融雪洪水,说明冬春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之后,积雪大量融化,所以多融雪洪水。冬春降雪量大的主要原因是,冬春季节,盛行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受天山地形抬升,多降水,因海拔高,加之冬春季节气温低,形成深厚的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快,积雪大量融化,形成融雪洪水。
(3)种植业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降水、热量、光照、昼夜温差、水热组合)水源、土壤等方面进行回答。根据伊犁河谷所处的位置,可知受天山阻挡,冬季相对温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位于山地迎风坡,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灌溉水源;位于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同时该地区地处内陆,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有利于小麦有机质的积累,小麦品质好。
(4)气候角度主要从降水、热量、光照、昼夜温差、水热组合等方面进行分析。新疆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红色素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气候干燥,冬季气温低,夏季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部,地理位冒优越,面积辽间,资源丰富,已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下图为新疆有效风功能密度分布图。
(1)简述新疆风能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2)简述图中P、Q两地有效风功能密度差异的原因。
(3)指出新疆能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条件。
【答案】(1)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塔里木盆地内部风能资源较为贫乏。
(2)P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有开口。冬季风力强劲;Q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四周为高山所环绕,地形封闭,盆地内部风力较弱。
(3)新疆与中亚接壤,地理位置优越;能源、矿产、风能、太阳能等资源丰富;位于第二欧亚大陆桥沿线,交通地位重要;为我国重要商品棉基地,瓜果优质,且畜产品丰富;“一带一路”发展政策的支持。
【分析】从图中分析,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两个地区,塔里木盆地内部风能资源较为贫乏。从地形方面进行分析P、Q两地有效风功能密度差异。新疆能成为核心区具备特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
【详解】(1)从图中分析,新疆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天山及其以北地区和昆仑山区两个地区,塔里木盆地内部风能资源较为贫乏。
(2)从地形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图示信息可看出P地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有开口。西风气流由缺口进入,离冬季风原地近,冬季风力强劲;Q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四周为高山所环绕,地形封闭,阻挡了盛行风的吹入,盆地内部风力较弱。
(3)"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典型的交通经济带,新疆能成为核心区具备特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后发优势。首先是区位优势,新疆北与俄罗斯、西与中亚、西南与西亚、南亚为邻,边境线长,地缘优势明显,可发展国际贸易。当地位于第二欧亚大陆桥沿线,处于亚欧的中心位置,交通地位重要。其次是资源优势,读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新疆石油、天然气、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能源矿产资源丰富,其它矿产资源也丰富,且有诸如"棉花"、"瓜果"等独特的农产品资源等,资源优势明显;再次是政策优势,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为新疆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最后是后发优势,新疆以往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但在现今的经济背景和政策支持下,发展速度大大提高,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作为一种强对流天气,常伴有雷电、暴雨、冰雹、强风、龙卷风等剧烈天气现象,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交通出行等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险,是航空界的“空中杀手”。下面左图示意新疆年均雷暴日等值线分布,右图示意新疆平均雷暴日数月变化。
(1)概括新疆年均雷暴日空间分布特征。
(2)说明新疆年均雷暴日季节变化特点及其成因。
(3)阐释雷暴天气如何影响飞机飞行安全。
【答案】(1)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整体上从东南向西北增加[或年均雷暴日数高值区出现在新疆西(北)部,低值区出现在东(南)部]。
(2)变化特点:新疆雷暴日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冬春季较少出现。
成因:夏秋季节,新疆地区白昼较长,太阳辐射强烈,热量和水汽较充足,大气对流强烈,雷暴活动频繁发生;冬春季节,气温低、空气干燥,对流和雷暴活动较少。
(3)雷暴发生时,雷电会对飞机以及地面的导航和通信设备造成干扰与破坏;对流强烈,会造成飞机飞行和起降失控;闪电的强光,可造成机组人员目眩,眼睛暂时失明,影响飞机稳定操控;雷暴天气带来的积冰、冰雹、暴雨会损坏机场地面设施。(两点即可)
【分析】本题以新疆年均雷暴日空间分布为背景,考查气候相关知识。学科素养方面注重考查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详解】(1)新疆年均雷暴日空间分布特征需要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判断,注意需从整体分布特征、变化趋势特征(或高值区和低值区分布)方面分析。由图可知,新疆年均雷暴日空间分布不均,西部和西北部次数多,东部和南部次数较少。
(2)本问需要先根据统计图判断年均雷暴日的季节变化特点,进而结合当地情况分析成因。雷暴的成因需要以热力条件和水汽条件为前提,夏秋季气温较高、提供的水汽充足,对流旺盛,利于雷暴天气形成;冬春季节气候寒冷干燥,水汽来源少,雷暴较少。
(3)雷暴天气中的雷电产生的强大电流会破坏飞机的导航和通信系统,产生的强对流会导致飞机颠簸厉害,影响乘坐舒适度和飞机安全,强对流天气形成的冰雹等会破坏飞机和机场设施,暴雨天气会降低能见度,不利于飞机飞行安全,增加安全风险。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入湖地表径流曾达23条,但80%被引入灌区,大量湖床裸露,到处是白色盐结晶体,艾比湖因此得名,湖区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00多倍,大风天数多达185天,“白色风暴”——盐尘频发,途经艾比湖南侧的北疆铁路自新疆的乌鲁木齐市至中哈交界的阿拉山口,是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铁路沿线荒漠地区常铺有砾石或者砾石方格。下面图为艾比湖附近区域图及不同时期湖面线变化图。
材料二 该湖是各种水禽栖息的良好环境,也是中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候鸟迁栖的主要中转站,每年4-10月,成百上千的候鸟群在湖面上飞翔、嬉戏,最多可达数十万只。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已建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1)推测铁路沿线铺砾石或石方格,而非草方格的原因。
(2)分析艾比湖面积的变化及原因。
(3)艾比湖附近多盐尘,分析容易形成盐尘的自然条件。
(4)说明艾比湖成为众多候鸟重要中转站的原因。
【答案】(1)防风沙,保护铁路线免受风沙掩埋,当地砾石丰富,砾石或者石方格比草方格等防风防沙措施更耐用。
(2)湖泊面积不断缩小(必答)。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加之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剧;流域内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拦截入湖河水灌溉,使湖泊的补给量减少;周边区域植被破坏,使植被含蓄水源的能力下降等(原因任答两点)
(3)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位于阿拉山口,多大风;植被稀少,地表缺少保护,湖泊萎缩,湖床裸露(必答);周边灌溉农业发展导致次生盐碱化严重,盐分在地表和生壤中累积多。(除必答点外,其余任答两点)
(4)艾比湖刚好位于候鸟迁徙路线上;艾比湖丰富的水生虫类等,为候鸟提供充足食物;艾比湖生态环境好适宜候鸟生存;艾比湖候鸟天敌少;人类活动干扰小。(任答三点)
【解析】解答综合题,需要将设问、材料、知识三者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做题时可以先从设问入手,划出设问中指向域中的关键字,对关键字的判断一般可以从句中找出定语(即“的”字之前的词)或者有标点符号的字句及有特殊符号的词,它们一般是解题的关键字。对于所给的背景材料信息一定要认真研读,因为“题干决定答题方向,关键词决定答题细节”。
【详解】(1)北疆铁路途径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因此沿线无论是铺砾石或砾石方格还是草方格,目的都是防风沙掩埋铁路和路基。铁路沿线铺砾石或石方格,而非草方格的原因应与原料的来源及坚固程度有关。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当地砾石丰富;与草方格相比,砾石或者石方格比草方格结实、耐用。
(2)由“不同时期湖面线”可知,艾比湖不断缩小。湖水面积的变化主要受湖水补给与支出影响。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入湖河流为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但“80%被引入灌区”,因此湖泊补给水源不断减少;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趋势加强,蒸发更旺盛,湖水支出增加。因此湖水收入少于支出,湖泊面积不断变小。同时湖泊面积减小也与湖泊周边地区植被破坏,含蓄水源的能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3)盐尘应是由大风将含盐的尘土吹起而形成,因此形成盐尘的自然条件应从盐分来源、大风的形成两个方面考虑。由材料可知,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但湖面逐渐萎缩, 裸露的湖床覆盖大量盐分,为盐尘提供盐分来源;该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加之阿拉山口的狭管效应,多大风天气。此外周边灌溉农业发展导致次生盐碱化严重,盐分在地表和土壤中累积,也会为盐尘提供盐分。
(4)艾比湖成为众多候鸟重要中转站应与候鸟迁移路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有关等因素有关。由材料可知: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湖中丰富的水生生物为候鸟提供充足食物;艾比湖刚好位于中亚和西伯利亚等地候鸟迁徙的路线上;艾比湖生态环境好,适宜候鸟生存。此外新疆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干扰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1 青藏高原-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1青藏高原-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1青藏高原-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东南丘陵-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8东南丘陵-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8东南丘陵-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9 西亚-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9西亚-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9西亚-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