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
专题02 珠江三角洲-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2 珠江三角洲-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2珠江三角洲-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2珠江三角洲-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珠江三角洲【命题思路】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国家的政策优势和有力的区位条件,成为中国崛起最快的地区之一,发展成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发达,有制糖、丝织、食品、造纸、机械、化工、建筑材料、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面积18.1万平方公里,以经济规模论,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已成为世界第三大都市群。常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统计示意图、景观图等,考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与特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基础知识】1、地理位置:广东省南部,珠江下游,南临南海,被称为我国的 “南大门”。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云浮、韶关、深圳、东莞、惠州、汕尾、河源、珠海、中山、江门、阳江,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2、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珠江三角洲周围是丘陵、山地,中部除少量低山外,大部分是平原,土壤肥沃。(2)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3)水文:径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4)土壤:土壤肥沃3、 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条件:
(1)优势:①交通便利 ②劳动力丰富③多侨乡④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⑤国家政策的支持
(2)劣势: 缺乏矿产资源和能源4、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是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辐射带动华南、华中和西南发展的龙头,是中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群之一,有“南海明珠”之称。5、人文特征:珠江三角洲主要以汉族广府民系为主,其中以广州作为广府文化的中心城市,自古以来是广东乃至岭南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文化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给人以多层次、立体的和丰富的感受,使广府文化在广东各民系文化中占有优越的地位,是岭南文化的主要代表。
6、香港和澳门(两地实行的是“一国两制”)
(1)位置: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香港临近深圳,澳门临近珠海
(2)范围:香港由新界、九龙和香港岛三大部分和其他岛屿组成;澳门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
(3)香港是世界上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4)对外贸易一直是香港的支柱和主导产业。
(5)澳门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和博彩业。
(6)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港澳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优势与珠江三角洲低廉的地价和劳动力优势互补。改革开放初期,港澳与珠江三角洲合作的基本模式是“前店后厂”,目前“粤港合作”。(7)香港和澳门都是地狭人稠,两地通过建造高楼、填海造陆的方式缓解人地矛盾。 【考向预测】城镇化的内涵城镇化的动力机制3、“城市病”的表现及解决措施4、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 5、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大题精练】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下图为本次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2)概括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特点。(3)指出回流人口对振兴乡村经济的意义。【答案】(1)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机会碱少;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2)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从事的行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于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回流后从事制造加工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减少较多;回流后从事农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增加较多。(3)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增加农村各行业的经济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解决“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分析】本题以珠三角地区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为背景,涉及人口迁移的原因、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地理知识迁移能力。【详解】(1)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主要原因应从珠三角地区对人口迁出的推力、农村地区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两方面回答。据材料,珠三角地区在回流前后产业发生一定改变,其中制造加工业在回流前后发生极大的变化,由此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对普通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业机会减少;此外,由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加之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使得农村人口出现回流。(2)农村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就业选择的特点从事的行业具有关联性,且可以根据图中资料进行概述。据图可知,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倾向于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等行业;回流前其职业选择倾向于制造加工业、批发零售业等行业,回流后从事制造加工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减少较多;回流后从事农业的人口较回流前增加较多。(3)根据所学知识,回流人口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同时,由于回流人口回流后在农村不同行业就业,增加农村各行业的经济活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此外,回流人口的回流能够促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回流人口增多,减少了农村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数量,有利于解决一系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2.阅读材料,完成问题。红水河,为西江上游的别称,流域内山岭连绵,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它的梯级开发已被我国政府列为国家重点开发项目。下图为珠江流域图。(1)说明红水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3)简述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答案】(1)①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②地形崎岖,河流落差大。(2)①发展旅游业;②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③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工业;④发展水产养殖。(3)①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用电需求;②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③有利于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防洪和抗旱能力;④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出现淤积减慢或侵蚀后退。【分析】本题以红水河流域开发为背景,涉及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流域开发方向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水能资源丰富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河流的水量大、落差大。红水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因此河流的径流量大;“流域内山岭连绵",“地表崎岖”, 可知河流的落差大,因此水能资源丰富。(2)本题主要结合材料进行作答。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水河位于西江上游,“山岭连绵",“地表崎岖”,优美的山区景观可以发展旅游业;结合图例可知,锰、锡等有色金属丰富,而当地水能资源丰富因此可以发展动力指向型的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位于亚热带地区,“山岭连绵,林木茂盛",森林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丰富,因此可以发展木材加工和制药业;河流梯级开发会建立多个水库,淡水资源丰富,水域广阔,可以发展水产养殖业。(3)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影响,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快,对电力的需求增长快,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可以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水电属于清洁能源,因此开发水电,可以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质量;②梯级开发,会建立多个大坝,截留大量河水和泥沙,导致入海泥沙减少,珠江三角洲地区泥沙淤积减慢,在海浪的影响下,可能造成海岸线的侵蚀后退;③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调节河流径流量,实现“削峰补枯"的效果,从而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防洪、抗旱能力。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下图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1)指出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2)简述外来人口流入对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产生的影响。(3)从产业和城乡分部角度,说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评价珠三角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答案】(1)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外来人口流入)。(2)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3)外来流入人口主要在城镇从事第二、三产业,城镇人口比重大。(4)有利:扩大农产品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减轻农村生态压力;不利:农村劳动力流失,占用农业用地。【分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2020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为背景材料,考查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城镇化的影响等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导致人口变化的方式有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故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一方面是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人口数量减去死亡人口数量;另一方面是机械增长,主要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导致常住人口增加。(2)结合所学可知,人口年龄结构一般包括少儿人口、劳动力(青壮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珠江三角洲经济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吸引了大量的青壮年人口迁入务工,外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会使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少儿人口比重下降,老年人口比重下降。(3)结合所学可知,外来人口来珠江三角洲主要是为了就业,故外来流入人口主要分布在就业机会多的城镇地区,主要在城镇务工,因此城镇人口比重大;其次,从产业的角度来说,珠江三角洲二、三产业占比大,且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故外来人口主要在城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4)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可以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利:城镇人口多且消费水平较高,故城镇人口增多会扩大农产品市场,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结构,减轻农村生态压力。不利: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带动城市二、三产业的发展,吸引大量乡村人口迁入城市,会导致农村劳动力流失;城市的不断扩展会占用农业用地,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并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目前,中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主要有西气东输工程、北煤南运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地带。同时,珠三角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图为珠三角地区能源调配图。(1)简要分析我国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2)分析珠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的原因。(3)简述西气东输工程二线对珠三角地区的积极影响。(4)国内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问题,请你从开源方面提出三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答案】(1)自然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或答:需求量大的区域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自然资源赋存量多)。(2)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3)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地区能源结构;促进珠三角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任答4点)(4)从国外进口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等。(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分析】本题以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对区域的影响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详解】(1)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比较发达,能源资源比较短缺,而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比较落后,但是煤炭以及天然气等资源比较丰富,能源资源高度富裕,故实施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是:我国自然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不具有流动性,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如分自然原因和经济原因则表达为,自然原因: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匀,存在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贫乏区;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经济原因: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不匹配。东部供小于需,西部供大于需,需对能源进行跨区域调配。(2)珠三角地区人口众多,且城市数量比较多,该区域经济比较发达,能源需求量比较大;该区域煤炭以及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不足,因此长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天然气等能源。同样是从供需矛盾入手。(3)本题考查西气东输对调入区的积极影响。可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个方面阐述。经济:①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状况,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②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社会:③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4)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应从开源、节流的角度分析。开源:①加大从境外进口油气资源的能力;②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的优势,加大对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勘探力度;③大力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性能源资源;节流:①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积极更新各种设备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言之有理即可。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利用的水资源来自珠江水系,东部为东江,年均径流量235亿m3,综合开发利用率为38%。西部为西江,年均径流量2163亿m3,综合开发利用率为1.3%。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超大型水利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将引西江优质水源,向东至东莞市松木山水库、深圳市罗田水库、公明水库,榆水线路总长度113.2千米。为最大程度减少对沿线土地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工程采用深层输水方案,比传统的明果渠输水方式节约近90%的土地。工程全线采用深埋盾构管道方式,在地下40~60米的空间建造输水管道,最大程度保护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下图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示意图。(1)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城市缺水的主要原因。(2)分析“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取水的可行性。(3)说明在地下40~60米的空间建造输水管道的优势。【答案】(1)东江流域面积小,水资源总量少;经济发达,生产用水量大;大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大。(2)距离较近,难度较小;西江径流量较大。(3)预留地表、浅层地下空间;减轻对路网、河网的破坏;减轻工程扰民;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分析】本题以粤港澳大湾区图为资料,涉及了城市缺水原因和管道建设的优势,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及地理基本规律的能力。【详解】(1)读图可知,粤港澳大湾区东部城市主要属于东江流域,东江流域面积小,流域内径流量较小,且城市密集,人口多,经济发达,人口与水资源分布不匹配,所以存在缺水问题。(2)结合图片可知,东江和西江之间距离较近,工程量较小,技术难度不大;西江径流量较大,水资源比较充足,适合作为水源供应地。(3)地下40~60米的空间建造输水管道的优势主要从土地资源,拆迁量,市政建设与水分损失的角度来分析。从土地资源的角度来说,采用地下埋藏管道的方式,能够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从拆迁量的角度来说,管道埋藏在地下,能够减少地表建筑的拆迁量。从市政建设的角度来说,管道深埋于地下能够把地下浅层空间留给地铁,电力,通信等市政建设。从水分损失的角度来说,管道埋藏在地下能够减少水分的损失。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港珠澳跨海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该大桥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港珠澳大桥对促进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材料二:读图(1)列举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2)简述“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3)打造“珠三角”地区城市群过程中可能带来哪些问题?(答对2点即可)(4)说明港珠澳大桥建设对促进“珠三角”工业化、经济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答对两点即可)【答案】(1)台风;海浪侵蚀;跨度大;修建海底隧道难度大;投资多;技术水平要求高。(2)区位优势:位置优越,邻近港澳及东南亚地区;国家给予政策优惠;交通便利,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和航空等形成综合运输网络;劳动力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人才丰富;著名侨乡、改革开放的前沿,便于吸引外资,资金充足。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石漠化等);城市环境问题突出。(3)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社会问题。(4)①完善港珠澳之间的交通,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②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③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④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分析】本题以港珠澳大桥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港珠澳大桥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港珠澳跨海大桥的建设需要克服的困难可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方面作答,当地为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活动频繁,影响工程建设,且对大桥的抗风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海水的腐蚀性强,为了提高港珠澳跨海大桥的使用年限,需要研究抗侵蚀能力强的高性能混凝土。珠三角地区航运发达,为了减少对航运的影响,大桥采用桥-岛-隧结合的设计方案,而当地位于珠江口地区,海底淤泥多地基较软,修建海底隧道难度大。大桥的修建需要克服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研究多种新型技术,且涉及里程长,工程量大,耗费投资多,对国家经济能力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很高。(2)区位优势可从交通、人口、政策、市场等方面作答。珠三角地区靠近香港、澳门,接近东南亚和台湾,地理位置极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珠三角地区人口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较多,劳动力成本低,消费市场广阔、当地为我国著名侨乡,吸引海外华人华侨投资建厂,资金充足;珠三角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拥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存在问题可从自然资源、城市问题、生态问题等方面作答,当地自然资源条件较差,需要跨区域输送资源、能源;且当地自然灾害较多,生态环境较差,水土流失、石漠化现象严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当地城市问题也逐渐显现。(3)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不断扩大,会带来污染物增多,环境污染严重;人多车多,交通拥挤;人口过分集中,存在居住、就业困难,社会治安差等社会问题。(4)港珠澳大桥联通了香港、珠海、澳门三个重要的城市,使得珠三角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意义:完善路网,促进港珠澳之间的交通,大大改善人员、生产资料的流动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物流业发展;交通便捷,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加强港珠澳的内部联系,扩大交流,利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融合,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促进港珠澳三地经济共同发展;形成一小时生活圈,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有利提升珠三角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区域开发。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牡蛎适宜生长在比较温暖的浅海水域,依靠吞食海水中细小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等生长,对盐度的要求较高,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生长。牡蛎作为一种优质的海产养殖贝类,不仅具有肉味鲜美的食用价值,而且其肉与壳均可入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珠江三角洲适宜牡蛎成长,养殖历史悠久,但牡蛎加工仍然停留在前期处理阶段,面临环境污染加剧、分散经营无序、产业链低端锁定和产业政策欠缺等问题,为此珠江三角洲提出了牡垢再利用模式,牡蛎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1)指出珠江三角洲牡蛎需求量大的原因。(2)简述珠江三角洲提出牡蛎再利用模式的积极影响。(3)简述珠江三角洲牡蛎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的意义。【答案】(1)人口稠密,食用需求量大;经济发达;老年人口比重大,药用需求量大。(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环境效益提高;产品多样化,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获得社会效益。(3)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养殖积极性;增加经济收入,加快经济发展;提升政府形象。【分析】本题以珠江三角洲提出了牡垢再利用模式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珠江三角洲牡蛎需求量大的原因与珠江三角洲提出牡蛎再利用模式的积极影响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珠江三角洲牡蛎需求量大的原因主要从人口,经济与老龄人口的角度来分析。从人口的角度来说,由于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食用需求量较大。从经济的角度来说,由于经济发达,所以对牡蛎的需求较大。从老年人口的角度来说,由于珠江三角洲老年人口比重较大,所以药用需求较大。(2)珠江三角洲提出牡蛎再利用模式的积极影响主要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分析。从环境效益的角度来说,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产品多样化能够提高经济效益。从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说,增加就业机会能够获得社会效益。(3)珠江三角洲牡蛎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的意义主要从农民利益,经济发展与政府形象的角度来来分析。从农民利益的角度来说,珠江三角洲牡蛎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能够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养殖积极性。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珠江三角洲牡蛎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能够增加经济收入,加快经济发展。从政府形象的角度来说,珠江三角洲牡蛎价格由政府统一制定能够提升政府形象。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产业集群是指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和相关机构聚集在某特定地域的现象。佛山市产业集群是政府规划建设、广东省产业集群形成最早、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产业转型升级是现阶段推进佛山市产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佛山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逐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下图示意佛山市产业集群。(1)简析产业集群具有的主要竞争优势。(2)推测区域产业集群一般的规划原则。(3)请你为佛山市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共用基础设施,节省基础建设投资;缩短相关产业间的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方便相互交流协作,促进技术创新;形成较强的技术资金优势,利于扩大生产规模,开拓消费市场等。(2)尽量发挥当地的矿产、气候、地形、水源等优势自然条件;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充分发挥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的优势;注重克服限制性因素,扬长避短等。(3)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低技术含量、劳动力需求较多的产业比重;减少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发展;将部分资源消耗多、经济效益较差的产业环节向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转移;引进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实现产业升级换代等。【分析】本题以佛山市产业集群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工业集聚、产业规划、产业升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详解】(1)产业集群属于工业集聚的范畴,工业集聚带来的优势包括相关产业降低运输成本,不同产业共用基础设施,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信息沟通顺畅。佛山市经济较为发达,且佛山市产业集群是政府规划建设的,有政策、资金、人才支持,生产规模大,利于开拓市场。(2)工业集聚应根据当地优势工业区位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布局。在布局的过程中要尽量发挥包括矿产、气候、地形、水源等优势自然因素;佛山市地处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要充分发挥地理位置优势;佛山市开放时间早,劳动力丰富,相对科技较为发达,要充分发挥劳动力、科技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因为工业布局的灵活性,要综合考虑到有利和不利因素,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布局最有优势的工业形成产业集群。(3)佛山市产业集群多为低端制造业,技术含量低,劳动力需求大,有些产业能耗高,污染重,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法规完善,能源价格高涨,污染代价加大,企业利润下降,应减少相关企业数量,将其迁往劳动力成本低、环境要求不高的相对落后地区。引进新的高技术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达到产业升级换代的目的。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东省是我国台风登陆频次最高的省份之一。台风登陆时,广东省的水系表现出不同的水情。广东省虽地处华南地区,但也极易发生缺水,雷州半岛是广东省最易缺水的地区之一。(1)描述广东省的地形特征。(2)从地形角度,分析广东省在台风影响全境时山区与平原区河流水情的主要差异。(3)分析雷州半岛成为广东省最易缺水的地区的自然原因。【答案】(1)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总体由东北西部向南部降低,丘陵主要分布于广东省东部北部和西部, 平原主要分布于中南部和西南部。(2)山区地形坡度大,且对水汽抬升作用明显, 降水多, 河流水位上涨快,排水快, 高水位维持时间短;平原地形平坦, 排水困难, 对水汽抬升作用较弱, 河流水位上涨慢, 排水慢, 高水位维持时间长。(3)雷州半岛陆地面积小, 集水面积小, 蓄水空间小; 没有大河流经; 纬度低, 气温高,蒸发量大。【分析】本题以广东省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形特征、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详解】(1)据等高线分布图所知,广东省东部北部和西部,等高线弯曲数值在500米以下,多分布丘陵,中南部和西南部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形类型以丘陵和平原为主;地势总体由东北西部向南部降低。(2)据图所知,台风影响广东全境时,经过山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坡度大,受地形抬升作用气流上升, 降水多, 河流水位上涨快,受坡度影响,排水速度快, 高水位持续时间短;经过平原时,地形平坦, 排水不畅困难, 对水汽抬升作用较弱,河流水位上涨慢, 排水速度慢, 高水位持续时间长。(3)据图所知,雷州半岛陆地面积小,地表的淡水资源很快会流入海洋,汇水蓄水能力差,集水面积小,蓄水空间小;土地面积狭小,且陆地无大河流经,地表水存储条件差,水资源缺乏;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所以雷州半岛水资源短缺。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手工制作玩具的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作为侨乡的澄海区从家庭式手工作坊代工海外玩具起步,逐步发展成为著名的玩具之乡。随着大量玩具设计、加工和营销企业在澄海集聚,目前当地已形成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的玩具产业集群(如下图)。近年来,澄海区玩具生产企业选择在广州、深圳等地建立创新研发中心。(1)分析早期广东澄海成为国外玩具代工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2)说明大量与玩具相关的企业集聚澄海的积极意义。(3)与澄海比较,指出将创新研发中心设立在广州、深圳的优点。【答案】(1)地处侨乡,开放较早;有手工制作玩具传统(制作玩具历史悠久);劳动力价格低廉;土地价格低;国家政策支持。(2)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节省运输费用,降低成本,获得规模效益;共享基础设施,节省生产建设投资(3)信息通达度高;基础设施完善,对人才吸引力强。【分析】本大题以广东汕头澄海区玩具生产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工业集聚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1)根据材料“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手工制作玩具的历史悠久”“改革开放后,作为侨乡的澄海区从家庭式手工作坊代工海外玩具起步,逐步发展成为著名的玩具之乡”可知该地地处侨乡,开放较早,制作玩具的历史较为悠久;在改革开放初期,当地经济水平较低,劳动力和土地成本较低,成为当地的主要优势条件;改革开放广东省作为重点发展地区,具有国家政策支持。(2)本题主要利用工业集聚知识点来作答。工业集聚能够使企业聚集布局在同一片区域内,能够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企业集聚后空间距离较近,能够节省运输费用,降低成本;若该工业区整体知名度较高,集聚区域内的企业能够获得规模效益;工业企业一般会集聚在基础设施完备的区域,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生产建设投资。(3)广州、深圳为广东省规模较大的城市,其经济发展程度高、信息通达度高,将创新研发中心布局于此能够及时充分的获取市场供求信息;同时广州和深圳交通、办公场所设施完备,就业环境好,有利于吸引相关行业人才在此就业。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11 青藏高原-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1青藏高原-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1青藏高原-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东南丘陵-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8东南丘陵-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08东南丘陵-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19 西亚-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文件包含专题19西亚-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9西亚-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大题浙江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