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3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2023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银川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题参考答案1.B(A.“中唐之前人们喜欢《史记》,中唐之后人们则更喜欢《汉书》”表述绝对化,以中唐为节点的“史升汉降”是个整体趋势,是“概略地说”法。C.“《史记》是单纯的历史著作”说法错误,原文只有“《汉书》从来不是一本单纯的历史著作”,并不能推出“《史记》是单纯的历史著作”,原文也有“渗透着强烈批判精神”的看法。D.因果关系不成立。列朝统治者以《汉书》为正史范本,除班固对《汉书》的定位是王朝的记功碑,还有“官督私撰”的方式等。)2.A(“纵向展开论证,符合认知的逻辑”错误,原文是横向展开原因分析;这种论证结构也不一定“符合认知的逻辑”。)3.B(“都会使《史记》地位越来越高”有误。原文是“挪动位置”,不一定是提高,也可能是下降。)4.D.(“从而制止了外来物种的入侵”表述不当。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尽管如此,我国目前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形势仍不容乐观”可知,物种入侵形势依然严峻。)5.D.(A.“已造成了我国在农林牧渔业等方面百亿元的损失”说法错误,原文是“每年超过百亿元”,并非总量。B.“边运输边申请办理”错误。材料一原文是“检验检疫制度要求……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C.“只要……就……”说法绝对。由材料二“还应当高度重视第八十五条第七项的‘植物有害生物’对生物多样性和国家生物安全的危害”可知,高度重视只是面对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中的一个方面。)6.①政府层面要根据外来物种入侵的现状及时修正补充相关的条例,具体监管部门也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外来物种防治和监管机制。②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在进出口口岸把好关,掐断外来物种入侵的渠道。③建立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及时监测、预警、防治外来生物入侵。④作为单位、个人不得有意或无意带外来物种回国,守护生物安全,人人有责。⑤对已经进入我国的外来物种,必须及时严格检疫,尽快予以封锁、铲除。(6分,答到任意三点给满分)7.B.文章写牧场老人不是为了反衬主人公。8.①故事发生在“春天”,“春天”是故事的背景;②作者巧妙地把乔玛的牺牲放在春天里,令人惋惜,增强人物去世的悲剧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张力;③标题“春天”含有深层的寓意,是一种人可以被消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的不屈的精神,也象征着一种希望。(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①本文淡化情节,散文化结构。本文写了青年马倌乔玛在暴风雪之夜为保护马群而英勇殉职的故事,情节简单。②突出了情感意蕴和哲理内涵。小说用宏大纷纭的场面描写烘托出险恶和紧锣密鼓的氛围,使小说具有浓郁的主观抒情色彩,并使人从中领悟人与自然力抗争中所表现出的永不言败的“硬汉”精神(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以及“人生价值”等哲理内涵。③象征手法的运用。主人公套马的经历象征着人的精神意志与自然伟力之间的对抗,从而突显人类精神的伟大;春天象征人们对人生的价值与理想的呼唤;马的白色象征恐怖,铁青色象征着意志力与战斗力,象征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意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 F O T “群僚百姓咸曰不可”是转述群僚百姓的观点,并非直接引用,所以在“曰”后不点断。“以一人之计”与“弃万人之命”对举,断开;“不恤其言”是动宾关系,中间不断开。(对一处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11.D“因遗策”的“因”是“沿袭”。12.D “在章帝居丧期间”错误。文本中开头是“东汉章帝章和二年秋七月”,但后来窦宪出征是在“和帝永元元年春”,章帝去世,和帝“居丧”。13. (1)自从汉朝建立以来,数次讨伐(匈奴),但汉所得的胜利和收获,竟不能补偿给国家带来的损失。“兴”,建立;“征伐”,讨伐;“克”,战胜,胜利;“曾”,竟、却、简直。(2)奏书接连上呈,却总是被搁置。宋由感到恐惧,就不敢再上奏章讨论,而九卿也逐渐自行停止劝谏。“辄”,总是;“寝”,被搁置;“遂”,于是,就;“稍”,逐渐。参考译文:东汉章帝章和二年秋季七月,南匈奴单于上书朝廷:“应当及早趁北匈奴内乱纷争,出兵讨伐,打败北匈奴,成全南匈奴,(让南北匈奴)合并为一国,使汉朝长久没有北方边患之忧。我愿征调匈奴各部旧有和新投降的精兵,分路同时出击,约定十二月在北匈奴会师。我部力量单薄,不足以内外防御,希望(汉朝)派遣执金吾耿秉、度辽将军邓鸿及西河、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太守,合力北征。希望凭着圣上的神威,一举平定北方。我匈奴国的成败,关键在于今年。我已命令各部厉兵秣马,准备作战。请陛下审察裁决。”窦太后打算听从他的意见。尚书宋意上书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数次讨伐(匈奴),但所得的胜利和收获,却不能补偿给国家带来的损失。光武帝亲身经历战乱的艰难,显示天地间无与伦比的英明,所以趁匈奴人前来归降,对他们采取羁縻豢养的政策,于是边疆之民获得生机,劳役停止,与民休息,至今已经四十余年了。这是汉朝建立以来最盛大的一项功业。现在北匈奴已经向西逃遁,请求与汉朝通婚和好,应当趁他们归顺依附的机会,使之成为外围防御力量,巍巍功业,莫过于此。如果征调军队,消耗国赋,以听从南匈奴的意愿,那就是白白丢掉上策,放弃安全而走向危险境地。(对南匈奴的请求,)实在不可应许。”东汉和帝永元元年春季,窦宪将要出征讨伐匈奴,三公、九卿到朝堂上书劝谏,认为“匈奴并未进攻边塞,而我军无缘无故劳师远征,消耗国家资财,求取万里以外的战功,这不是为国家着想的上策”。奏书接连上呈,却总是被搁置。宋由感到恐惧,就不敢再上奏章讨论,而九卿也逐渐停止劝谏。唯独司徒袁安、司空任隗严守正道,坚定不移,甚至脱去官帽在朝堂坚持力争,前后上书将近十次,众人都为他们深感危险和恐惧,但袁安、任隗两人却神情镇定自若,举止如常。侍御史鲁恭上书说:“朝廷新近有大忧,陛下正在服丧,百姓感到若有所失,一天听不到皇上出入时巡防护卫的警报之音,就无不惴惴不安地思念,如同有所求而不能得。如今却在盛春之月征发兵役,为远征匈奴而扰乱全国,这实在不合恩待中原百姓、改年号而正岁时、由内及外处理政务的原则。万民百姓乃是上天所生。上天爱他所生的万物,犹如父母爱子女,天下万物中只要有一物未得适宜的安顿,那么天地气象就会因此发生错乱,何况对于人事呢?因此,爱护百姓的人上天一定有回报。现今刚刚开始征发,而大司农调度的物资已经不能满足,官民上下交互逼迫,人民困苦危急,也已经很严重了。群臣和百姓都说(此事)不可行,陛下怎能因为窦宪一人的计策,而毁弃万民的身家性命,不体恤他们的呼声呢!对上观察天意,对下抚察民心,就足以明白事情的利害得失。为臣担心中国将不再是中国,难道只是匈奴(有这样不尊重中国的想法)吗?”尚书令韩稜、骑都尉朱晖、议郎京兆人乐恢都上书劝谏,但太后不听。14.B.“都借曹操的大败来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错误。《赤壁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没有衬托周瑜之意,而是借英雄均埋没在时光长河中来抒发人生感慨。15.①《念奴娇·赤壁怀古》借周瑜的年轻有为、意气风发来表达对英雄的仰慕和反衬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未就的苦闷。《满江红•赤壁怀古》则借则借周瑜气概不凡、功业卓著来抒发诗人对时事的感伤。②《念奴娇·赤壁怀古》简笔写赤壁之战,是为了衬托周瑜的军事才干;《满江红•赤壁怀古》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的排山倒海之势,是为了反衬南宋朝廷军事不振,国势衰颓。③《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是为了伤己,《满江红•赤壁怀古》怀古是为了讽今。16.(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3)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17.示例:①大书特书 ②平易近人 ③不胜枚举(每处1分)18.①文中把红色的石榴花在绿叶中茁壮生长盛开,比拟成人挺起腰身,亮出娇美的面庞,表达了作者对石榴花的赞美之情。②将石榴花拟人化,使语言表达更生动活泼,富有画面感。(每点2分)19.①除中原地区外 ②原因是多方面的 ③以激烈竞争开始 20.①中华文明在多个地区发展水平不一,其中中原文明因处于几大文明的中心地区,与其他文明交流频繁,吸收了其他文明中的先进因素,生产力水平较高。②一开始中原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有激烈的竞争,但经过互相交流借鉴,不断融合,共同形成了中华文明。 21.“边缘效应”在研究群落景观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等生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解析】画波浪线句语病有三:(1)“对……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中“对……中”搭配不当,应把“对”改为“在”;(2)成分残缺,应在“群落景观”前加“研究”;(3)“发挥着重要影响”搭配不当,应把“影响”改为“作用”。 22.【写作指导】“青年使命”这一主题多年来在高考作文中频频出现。本题写作着眼于"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所以写作立意角度很多,但必须结合两则材料,结合我们的时代生活,体现一代青年的使命担当。首先根据材料“青年,肩负国家使命;国家,赋予青年重任”可以把握,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人肩负起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历史使命,国家才会日益繁荣。国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是全国人民的“命运共同体”,每个人都能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不辱历史赋予的使命,国家才能长盛不衰!据此可以立意为:①青年勇于担当,国家才能赢得未来;②做积极向上的硬核青年,不辱使命勇于奉献;③青年人与时代同频同步,国家才能日新月异。其次,根据材料一,可以看出年轻人欲求有所作为,单凭个人打拼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当下的中国,正处于飞速发展时期,需要各类优秀人才,而年轻人也需要国家提供的优质发展平台,相互成就共铸辉煌。胸怀大志的年轻人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舞台飞速成长。据此可立意为:①有使命感有责任心,年轻人才能有更大作为;②置身于国家的舞台,方能演绎出人生的精彩;③肩负时代重任,铸就辉煌人生。最后,结合材料,还可以进一步联想思考,一个人最好的成就自己的方式,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古今中外许许多多有成就者之所以能够成功,都是因为自己的人生规划与国家的发展路径完美吻合。年轻人只有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目标保持一致,才能求得个人和国家的同步发展。据此可立意为:①新时代的中华大地,是青年书写青春的热土;②个人、国家目标一致,个人梦中国梦共成现实;③新时代造就新青年,新青年铸就新辉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答案,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①本文淡化情节,散文化结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共17页。
这是一份2021银川一中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宁夏银川一中2021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语文试题无答案doc、2021届第四次模拟语文答案docx、语文答题卡A3机阅doc、语文答题卡作文格A3doc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