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 反思人造地球卫星_冀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 反思人造地球卫星_冀教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造地球卫星》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想一想2019年10月16日,发生过什么事? 学生回答后出示杨利伟着陆的录像。 问:看完这段录像,你的感受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时间:2019.10.15,绕地球14圈,在太空中的时间是21小时23分钟, 小结:杨利伟飞天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一次飞跃,世界上第241次栽人航天飞行,是属于我们中国的。(通过看录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现在,我们继续了解我国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发展情况,学习“人造地球卫星”。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课前同学们已经认真预习课文,并搜集了一些有关我国发射人造卫星的图片和资料,现在,就请大家结合课文,将你知道的有关人造卫星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过一会儿,我们汇报。(小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很多有关我国人造卫星的情况,现在,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情况。 生:介绍自己了解的知识,自由说,每位学生说后,老师都给简单的评价或让学生评价。 A(如说到“东方红一号”,可让学生接着介绍“东方红一号”的情况。) B(如说不到“东方红一号”,问:我国人造地球卫星进入太空的标志是什么?出示图片,3.当“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太空奏响《东方红》乐曲的时候,多少人曾激动得热泪盈眶!这首乐曲好像在向世界宣告,中国已进入太空了。刚才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的情况,非常具体,除此之外,还有谁能继续说一说。(学生介绍到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 4.小总结:通过刚才同学的介绍,我们对人造卫星又增加了很多了解,卫星在全球通讯、电视广播、气象观测、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从1970年至今,我国共发射了50多颗各式各样的卫星呢。 5.那么,老师现在又有问题了,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不是世界最高水平,也就是说是世界第一? (生发表见解,说出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异。) 听到这,你又想说点什么?(学生发表见解,更能激发他们建设祖国的决心) 6.大家是很想当航天工程师了?老师想现在就满足大家的愿望,让你也来当一回航天工程师。请你根据现代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设计一颗新型卫星,好不好?这样吧,先构思一下设计意图,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现在开始。 (师巡视,指导设计) 7.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及时地给与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三,模拟实验1、教师说出实验步骤2、学生操作3、得出实验结论四、总结: 刚才几位同学的设计,很有实用价值,同学们能有这样的设计,很让人振奋,你们的模拟实验也相当成功,老师由衷地感到你们很了不起。希望大家从现在做起,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我坚信我国的航天事业在你们这一代的身上定会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板书设计人造地球卫星重要作用全球通讯 电视广播气象观测 环境监测教学反思 1.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它和人文也是分不开的。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抒发美好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2.体现课改精神,注重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在教师进行实验方案分析后,学生普遍反映思路清晰了,对人造地球卫星有了了解,通过设计新型卫星实验方案,使学生又一次得到了训练。从反馈来看学生基本学会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3.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学生自我小结等,教师多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分活动。在活动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不足之处:在课堂学习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普遍存在着差异,有的活动如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完成。有些问题也讨论的不是很透彻。。以上问题要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使课堂教学更完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教学实录及反思铁生锈了_教科版,共4页。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我在成长_苏教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任务驱动,六年级声音可能会变得沙哑,探究,五岁,再看那眼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学实录日食和月食_教科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