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真题训练(原卷+答案解释)
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答案解释)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答案解释)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小古文阅读,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习题,课内阅读,言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05 小古文阅读(原卷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1.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孔君平诣(yì zhǐ)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ìng yī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在“——”处补充原文,并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1)( )为( )设果。
(2)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君”和“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5.《杨氏之子》中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之子很熟?用“——”画出来。
6.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
2.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②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3.解释加横线的字。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多选题)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6.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3.小古文阅读。
钟氏之子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①。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②,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lì)栗,汗不敢出。”
【注释】①敕见:下命令召见。②战战惶惶:畏惧的样子。与后面的“战战栗栗”意思相近。
1.根据上下文,猜测下面句中加点字“令”的意思。(填序号)
令:①使、让;②酒令;③古代官名:县令;④时节:时令:⑤美好:⑥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_______ 可令二子来:________
2.文中共出现了( )个人。(填序号)
A.两 B.三 C.四 D.五
3.同样面对魏文帝,钟毓和钟会的回答分别是怎样的?用“﹏﹏﹏”画出相关语句。
4.你觉得钟氏二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5.读了这则文言文,你觉得钟氏二子是怎样的孩子?
4.小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请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3.请联系上下文猜测。
(1)“甚聪惠”中“甚”的意思是 。
(2)“孔指以示儿”孔君平“指着”的东西是 。
4.假如来者是“黄君平”,儿会应声答曰: 。
5.小古文阅读。
虫之趣(节选)
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注释:①余:我。②张目:张大眼晴。③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④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⑤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⑥成:像。⑦私拟:我(把蚊子)比作。私,私自。拟,比。⑧项为之强(jiā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脖子。为,为此。强,同“僵”,“僵硬”的意思。⑨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⑩作青云白鹤观:当作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
1.结合译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明察秋毫:
(2)怡然称快:
2.作者回忆了自己在夏天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3.作者把“夏蚊”的叫声想象成 ;把蚊子们想象成 。当蚊子们在烟雾中飞着叫着时,又把它们想象成 的景观。
4.作者在夏日受蚊子困扰,可是他却“怡然称快”,他是怎样做的?
5.你认为作者的这种快乐源于什么呢?
6.作者的童年多么快乐!我们积累的“童年往事”诗同样充满情趣,比如:“牧童归去横牛背,
。”“ ,彩丝穿取当银钲。”“童孙未解供耕织, 。”
6.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习题。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1.请将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填在标题处横线上。
2.并用“________”画出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
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其”指代什么。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诣: 乃:
2.用“/”标示两处停顿。
孔 指 以 示 儿 曰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设果,果有杨梅。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5.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8.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它主要讲: 。
2.“此是君家果”的意思是___________;“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是___________。孩子这样回答的妙处在于: 。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甚聪惠。( ) (2)孔君平诣其父( )
(3)孔指以示儿曰( ) (4)乃呼儿出( )
9.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
楚①人有涉②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⑤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⑥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不亦惑⑧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①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②涉:渡。③遽:立刻。④契:雕刻。⑤是:指示代词,这儿。⑥求:找。⑦若:像。⑧惑:迷惑,糊涂。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自”的意思是 ,“坠”的意思是 ,“而”的意思是 。
2.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
3.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①文中加点的两个“之”意思一样。( )
②“不亦惑乎”的意思是:不是很糊涂吗?( )
4.楚人能找到自己的剑吗?为什么?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多选)
A.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B.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C.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10.文言文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惠)。孔君平(诣 指)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
1.在上面的“________”上把这篇短文补充完整。
2.文中括号里的汉字哪个合适,在原文中用√标出来。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乃: 示:
4.文中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抄写下来。
11.小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字词。
甚( ) 诣( ) 乃( ) 未闻( )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
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二、诗词曲鉴赏
12.阅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___________”三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作者之所以有这种心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中原句)。听到这个消息,诗人立刻做出“_____________”的打算(填诗中原句)。他想像着他的行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溢于言表。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妻子”指的是杜甫的夫人和他的孩子,“青春”指的是“春天”。
B.“涕泪满衣裳”里,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
C.“漫卷”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书的随意,不爱惜。
D.“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
3.细品古诗,诗人一家会是怎样一幅欣喜若狂的情景?请展开想象,具体描绘一下。
4.隔着千年时空,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我们依然能深切地感受到杜甫的爱国之情。像这样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诗人失望却并未绝望的感慨;读王昌龄的《从军行》,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感受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
13.古诗赏析。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①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②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就像春天和煦的阳光。
写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爽凉,此时更加觉得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1.解释词语。
游子:__________ 归:__________
2.联系日常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和关心,说说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14.认真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舟过安仁①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弄冰》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_______。两首诗都让我们看到了 的儿童。
2.“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 ”。(填诗中原句)
3.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严寒,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C.“怪生”和“忽作”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4.用自己的话说说“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05 小古文阅读义(答案与解释版)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1.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孔君平诣(yì zhǐ)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ìng yī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在“——”处补充原文,并给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联系课文完成填空。
(1)( )为( )设果。
(2)孔指( )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君”和“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5.《杨氏之子》中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之子很熟?用“——”画出来。
6.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案】1.聪惠 yì wèi yìng 2.A 3.杨氏子 孔君平 杨梅 4.√ × √ 5.父不在,乃呼儿出 6.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且用了否定的方式,回答婉转,可见孩子的回答之巧妙。
【解析】1.本题考查原文填空和字音。
根据课文原文可知,第一个空应填“聪惠”;“造诣”的“诣”读音是“yì”;“为设果”的“为”读音是“wèi”,给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wéi”,表示原因;“应声答”的“应”读音是“yìng”,马上的意思。另一个读音是“yīng”有该、当的意思。
2.本题考查语句的停顿。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故可断句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故选A。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知:(1)结合文中“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可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2)“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可知,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
4.本题考查了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及文学常识。
(1)“君”是对男子的尊称;“夫子”是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因此,这两个词语都是对人的尊称。故题干说法正确。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的意思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句话中“家禽”的意思是您家的鸟;而在现代汉语中,“家禽”指人类驯养的禽类,如鸡、鸭等,与古代汉语中的意思不一样。故题干说法错误。
(3)《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文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题干说法正确。
5.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文章内容,从“父不在,乃呼儿出”可以看出,孔君平与杨氏子很熟,所以才会“呼儿出”,并与孩子交谈,开玩笑。
6.本题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孔君平看到孩子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便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且用了否定的方式,回答婉转,可见孩子的回答之巧妙。
【点睛】参考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
2.读读比比,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画“√”。
(1)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②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②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3.解释加横线的字。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多选题)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
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不是自己家的果子。
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
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还保留着对长辈的尊重。
6.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可以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
【答案】1.世说新语·言语 2.(1)①√ (2)②√ 3. “惠”同“慧” 给……看 4.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5.ABD 6.孔君平听后,心中一惊,想:这孩子反应机敏,能言善变,真聪明!我还没佩服过九岁的孩子呢。于是,孔君平开怀大笑,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厉害,厉害,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
【解析】1.考查文章的背景知识。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停顿。
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根据句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根据意思:梁国杨氏的儿子,九岁,非常的聪明。可断句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根据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可断句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此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意思是:梁国杨氏的儿子,九岁,非常的聪明。显然:“惠”同“慧”是“聪明”的意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显然“示”的意思是:给……看。
4.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译”,就是逐字逐句翻译,一种是“意译”则是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翻译,尽量符合原文,通常情况下,我们采用的是意译,该句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5.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
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6.此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想象能力。
根据题目可知,我们描写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纵观全篇内容,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21世纪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子是个聪慧、能言善辩的孩子。他的一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杨氏子表现了孩子应有的礼貌,他的语气委婉、机智、幽默而思维敏捷,又表达了“孔雀不是夫子家的鸟,杨梅又怎么是杨家的果”,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既没有伤了两家的和气,又让人一笑而过。因此孔君平心服口服,一定对孩子赞赏有加,如:孔君平听后,心中一惊,想:这孩子反应机敏,能言善变,真聪明!我还没佩服过九岁的孩子呢。于是,孔君平开怀大笑,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厉害,厉害,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呀!”
【点睛】参考译文:在梁国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小古文阅读。
钟氏之子
钟毓(yù)、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chì)见①。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②,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lì)栗,汗不敢出。”
【注释】①敕见:下命令召见。②战战惶惶:畏惧的样子。与后面的“战战栗栗”意思相近。
1.根据上下文,猜测下面句中加点字“令”的意思。(填序号)
令:①使、让;②酒令;③古代官名:县令;④时节:时令:⑤美好:⑥敬辞,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________ 可令二子来:________
2.文中共出现了( )个人。(填序号)
A.两 B.三 C.四 D.五
3.同样面对魏文帝,钟毓和钟会的回答分别是怎样的?用“﹏﹏﹏”画出相关语句。
4.你觉得钟氏二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5.读了这则文言文,你觉得钟氏二子是怎样的孩子?
【答案】1.⑤ ① 2.C 3.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聪明在既回答魏文帝的问题,又不失礼貌,冒汗不冒汗都表达畏惧和尊敬。 5.两个孩子思维敏捷、聪明机智,懂事有礼。
【分析】参考译文: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于是他们奉皇帝的命令进见。钟毓脸上有汗,皇帝问他:“你脸上为什么会出汗?”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感到紧张,所以出了很多汗。”皇帝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
1.本题主要考查解释字词的意思。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意思:钟毓、钟会小的时候就有美好的声誉。令:美好。
“可令二子来”意思:能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让我见见吗?令:使、让。
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文中出现的人物有:钟毓、钟会、魏文帝、他们的父亲,一共四个人。
3.考查了对短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钟毓、钟会两兄弟进见魏文帝,面对魏文帝的提问,钟毓回答说:“我见到您,感到紧张,所以出了很多汗。”皇帝又问钟会:那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因为见到您而紧张,连汗也不敢出”。用原文回答就是:钟毓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4.考查了对人物语言的评价。
面对魏文帝,钟毓和钟会的表现各不相同,钟毓“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战战栗栗,汗不敢出”。我觉得钟氏儿子的回答妙在他们用夸张的语言回答了皇帝的问话,描述出了自己因拜见皇帝而紧张的情形。
5.此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钟会:两个孩子机智、大胆的人,在某些关键时刻,机智的头脑,大胆有勇气的决策确实能峰回路转。
4.小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请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3.请联系上下文猜测。
(1)“甚聪惠”中“甚”的意思是 。
(2)“孔指以示儿”孔君平“指着”的东西是 。
4.假如来者是“黄君平”,儿会应声答曰: 。
【答案】1.果有杨梅 此是君家果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3.非常 杨梅
4.未闻黄鹂是夫子家禽
【分析】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
文言文《杨氏之子》,全文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这句话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3.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甚聪惠”的意思是非常聪明。“甚”的意思是非常。
(2)“孔指以示儿”的意思是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由“为设果,果有杨梅”可知,孔君平“指着”的东西是杨梅。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文中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如果来的是“黄君平”,杨氏之子可能会由姓氏““黄””想到“黄鹂、黄莺、黄雀”等家禽,可能会说:“未闻黄鹂是夫子家禽。”
5.小古文阅读。
虫之趣(节选)
清·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注释:①余:我。②张目:张大眼晴。③秋毫:指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④藐小之物:微小的东西。⑤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⑥成:像。⑦私拟:我(把蚊子)比作。私,私自。拟,比。⑧项为之强(jiāng):脖颈为此而变得僵硬了。项,脖子。为,为此。强,同“僵”,“僵硬”的意思。⑨徐喷以烟:慢慢地用烟喷。徐,慢慢地。⑩作青云白鹤观:当作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
1.结合译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明察秋毫:
(2)怡然称快:
2.作者回忆了自己在夏天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
3.作者把“夏蚊”的叫声想象成 ;把蚊子们想象成 。当蚊子们在烟雾中飞着叫着时,又把它们想象成 的景观。
4.作者在夏日受蚊子困扰,可是他却“怡然称快”,他是怎样做的?
5.你认为作者的这种快乐源于什么呢?
6.作者的童年多么快乐!我们积累的“童年往事”诗同样充满情趣,比如:“牧童归去横牛背,
。”“ ,彩丝穿取当银钲。”“童孙未解供耕织, 。”
【答案】1.指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很清楚 高兴地连声叫好。形容非常高兴。 2.作者回忆了自己夏天时观察蚊子飞翔,把蚊子留在帐中,喷烟看它飞翔的事情。 3. 雷声 白鹤 一幅青云白鹤 4.作者发挥想象,把蚊子想象成群鹤在空中飞舞,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过去,让它们在烟雾中飞着叫着,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鹤唳云端一样。 5.作者的这种快乐源于想象 6.短笛无腔信口吹 稚子金盆脱晓冰 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明察秋毫:指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很清楚。
(2)怡然称快:高兴地连声叫好。形容非常高兴。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从“余忆童稚时”可知作者回忆小时候,从“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可知作者在观察蚊子飞翔,因此作者回忆了自己夏天时观察蚊子飞翔,把蚊子留在帐中,喷烟看它飞翔的事情。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句子“夏蚊成雷”可知作者把“夏蚊”的叫声想象成雷声,从句子“私拟作群鹤舞空”可知把蚊子们想象成“白鹤”,从句子“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可知当蚊子们在烟雾中飞着叫着时,又把它们想象成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从句子“私拟作群鹤舞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可知作者发挥想象,把蚊子想象成群鹤在空中飞舞,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过去,让它们在烟雾中飞着叫着,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鹤唳云端一样。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句子“私拟作群鹤舞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可知作者的这种快乐源于想象。
6.本题考查古诗积累。
书写时注意“笛”“稚”“脱”“傍”“桑”的正确写法。
【点睛】参考译文: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细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夏天蚊子的叫声像打雷一样,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里这么想,那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仙鹤了;我抬着头看它们,脖颈都为此而变得僵硬了。我又将几只蚊子留在素帐中,用烟慢慢地喷过去,让它们在烟雾中飞着叫着,我把它当做一幅青云白鹤的景观,果然就像鹤唳云端一样,我为这景象高兴地拍手叫好。
6.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习题。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1.请将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填在标题处横线上。
2.并用“________”画出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
3.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其”指代什么。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 3.树 蝉 4.蝉伏在高高地树枝上,高声鸣叫着,在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身后。 5.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
【分析】译文: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
1.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2.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为: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意思是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
3.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其:指树。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其:指蝉。
4.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意思是蝉伏在高高地树枝上,高声鸣叫着,在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身后。
5.本题考查故事主旨的概括。
故事讲述了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黄雀正想要捕捉螳螂,却不知道弹丸就在它的下方。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
7.课内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诣: 乃:
2.用“/”标示两处停顿。
孔 指 以 示 儿 曰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为设果,果有杨梅。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5.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答案】1.拜访 就,于是 2.孔/指以示儿/曰。 3.孩子为孔君平端上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孩子马上回答:“我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杨氏之子在姓氏上做文章,由“孔”想到孔雀,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回答,既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6.聪明机智、幽默、有礼貌。
【分析】参考译文:在梁国,有一户 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根据翻译内容可知:诣:拜访; 乃:于是、就。
2.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把握。本句含义: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根据句意可以分析出,此处断句为:孔/指以示儿/曰。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字义的能力。可以结合教材注释及对原文的理解来解答。写译文时,我们在小学阶段常用的是对译法:用现代汉语中对等的词去替换需要翻译的文言词。
(1)为设果,果有杨梅。应该翻译为: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应该翻译为: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杨氏子的回答,妙就妙在用对方的方法反驳对方的话,并且委婉含蓄,非常有礼貌。
5.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从杨氏之子没有慌张,很机敏地应对客人的玩笑,说明他才思敏捷,而从他所说的话能看出他能顺应客人的语言来回击,说明他口才也非常过人。
8.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本文是一篇文言文,它主要讲: 。
2.“此是君家果”的意思是___________;“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是___________。孩子这样回答的妙处在于: 。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甚聪惠。( ) (2)孔君平诣其父( )
(3)孔指以示儿曰( ) (4)乃呼儿出( )
【答案】1.主要讲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 2.你姓杨,它叫杨梅,看来这杨梅是你杨家的果子啊! 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既表现出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可见,杨氏之子思维敏捷,应答得体。3. “惠”,同“慧”,聪明,有智慧。 拜访。 给……看。 就,于是。
【分析】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就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注意表述的简洁通顺。本文内容可概括为:梁国一户杨姓人家中的九岁男孩与客人孔君平机智对谈的经过。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是君家果”的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看来这杨梅是你杨家的果子啊!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意思是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
妙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小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并用否定的方式对答,既表现出应有的礼貌,又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乃:就;于是。
(2)诣:拜见。
(3)示:给……看。
(4)乃:就;于是。
9.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
楚①人有涉②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③契④其舟,曰:“是⑤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⑥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⑦此,不亦惑⑧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①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②涉:渡。③遽:立刻。④契:雕刻。⑤是:指示代词,这儿。⑥求:找。⑦若:像。⑧惑:迷惑,糊涂。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自”的意思是 ,“坠”的意思是 ,“而”的意思是 。
2.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
3.判断正误。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在错误的说法后面打“×”。
①文中加点的两个“之”意思一样。( )
②“不亦惑乎”的意思是:不是很糊涂吗?( )
4.楚人能找到自己的剑吗?为什么?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多选)
A.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
B.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C.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答案】1.从 落 但是 2.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在水里。 3.× √ 4.不能。因为船已经前进,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所以他找不到。 5.ABC
【分析】参考译文:楚国有一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止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向前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前进。用这种方法找剑,难道不是很迷惑吗?
1.本题考查了诗词的翻译,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自”的意思是从,“坠”的意思是落;
而剑不行: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而”的意思是但是。
2.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做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句中重点词语有惑,愚蠢,糊涂;句意为: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3.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这里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之”的意思是这;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之”的意思是指代剑。
②“不亦惑乎”的意思是:难道不是很迷惑吗?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楚人不会找到剑,因为船已经前进,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所以他找不到。
5.本题考查主旨理解。依据寓言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可以这样概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故选项ABC正确。
10.文言文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惠)。孔君平(诣 指)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
1.在上面的“________”上把这篇短文补充完整。
2.文中括号里的汉字哪个合适,在原文中用√标出来。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乃: 示:
4.文中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抄写下来。
【答案】1.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惠 诣 3.就,于是 给……看 4.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译文:在梁国,姓杨的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父亲,父亲不在家,就叫儿子出来。孩子为孔君平摆上水果,招待他。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他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反驳:“没有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的背诵与默写能力。注意不要把“家禽”的“禽”写错。。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字词的识记能力。
惠:huì①恩,好处:恩惠,惠泽,惠和,惠爱,惠握(恩惠深厚),仁惠,实惠,施惠于人。②给人财物或好处:惠政,互惠互利,惠及远人,惠而不费(给人好处自己又没有什么耗费;常用以形容有实利而不多费钱财)。③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赠,惠临,惠顾,惠存,惠允。④古同“慧”,聪明。⑤姓。百家姓中有姓慧的,其历史来源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周朝有君王名阆,于公元前676-652年在位,死后谥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其志庶孙以其谥“惠”为氏。
慧:huì。聪明,有才智:聪慧,智慧,颖慧,慧黠(聪明而狡猾),慧心。 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公(袁可立)生而早慧,与辟嬉戏,即为登坛部署兵马状,人共奇之。”
诣:yì 。①到,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诣阙。②(学业或技艺)所达到的程度 :造诣。
指:zhǐ。①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 :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②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 :下了三~雨。③(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 :~着。~画。~南针。~手画脚。④点明,告知 :~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⑤ 直立,竖起 :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⑥意向针对 :~标。~定。⑦古同“旨”,意义,目的。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识记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以及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的儿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11.小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字词。
甚( ) 诣( ) 乃( ) 未闻( )
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
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
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答案】1.很 拜访 就、于是 没有听说 3.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B
【分析】译文:在梁国,有一杨姓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很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于是把个孩子喊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甚”在文中是副词属于虚词,常为很,非常之意。“诣”在文中是实词,一般为拜访,到之意。“乃”为虚词,常为于是,就之意。“未闻”,“未”在文中表示没有的意思;“闻”是听说,所以”未闻“表示没有听说。
2.本题考查对于文言文句子和内容意思的理解能力,注意个别字的含义。
(1)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此”是“这”的意思)
(2)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儿”代指这个孩子)
3.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写作内容进行翻译。通过对译文的阅读,可以看出二人对话的语气是正常交谈并没有针锋相对和哑口无言的现象。所以本题选B。
二、诗词曲鉴赏
12.阅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___________”三个字最能表现作者的心情。作者之所以有这种心情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诗中原句)。听到这个消息,诗人立刻做出“_____________”的打算(填诗中原句)。他想像着他的行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溢于言表。
2.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的“妻子”指的是杜甫的夫人和他的孩子,“青春”指的是“春天”。
B.“涕泪满衣裳”里,有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有对回忆多年离乱的痛切,也有对自己数年来颠沛流离、终于可以回归家园的感慨。
C.“漫卷”两个字,写出了诗人对书的随意,不爱惜。
D.“放歌”“纵酒”是诗人欣喜若狂的心情的具体写照。
3.细品古诗,诗人一家会是怎样一幅欣喜若狂的情景?请展开想象,具体描绘一下。
4.隔着千年时空,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我们依然能深切地感受到杜甫的爱国之情。像这样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读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诗人失望却并未绝望的感慨;读王昌龄的《从军行》,我们可以从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感受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
【答案】1.喜欲狂 剑外忽传收蓟北 青春作伴好还乡 急于返乡、喜悦(归心似箭) 2.C 3.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正在读书的杜甫,手中的书因为激动,而落到了地上,他高兴地热泪盈眶,嘴里一个劲地说着:“终于收复了,快收拾东西,我们可以回家了!”他的夫人连忙去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4.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解析】1.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
“喜欲狂”意思是欣喜若狂,最能体现作者心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意思是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首句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诗人多年飘泊“剑外”,备尝艰苦,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是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令诗人心中涛翻浪涌,欣喜若狂。
“青春作伴好还乡”意思是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青春”指春天的景物,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是诗人的打算。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意思是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是诗人的联想,身在梓州,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体现了时任急于返乡、喜悦(归心似箭)的心情。
2.本题考查诗词内容理解。
A、“却看妻子愁何在”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诗中的“妻子”指的是杜甫的夫人和他的孩子,正确。
B、“涕泪满衣裳”意思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民疾苦,都将得到疗救,诗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正确。
漫卷:胡乱地卷起。说明杜甫已经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乡去了,不是说“不爱惜”。故本项说法错误。
D、“白日放歌须纵酒”中“白日”,指晴朗的日子,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
3.本题考查在理解诗词内容。
结合本诗中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和作者所想,可知诗人一家是特别想回到家乡的,展开合理想象,并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即可。
如: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正在读书的杜甫,手中的书因为激动,而落到了地上,他高兴地热泪盈眶,嘴里一个劲地说着:“终于收复了,快收拾东西,我们可以回家了!”他的夫人连忙去收拾东西,准备回家。
4.本题考查诗词理解。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全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干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
《从军行》王昌龄,全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写的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从中感受到感受到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豪情。
【点睛】参考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13.古诗赏析。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注释
①寸草比喻非常微小。
②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就像春天和煦的阳光。
写作背景:
《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爽凉,此时更加觉得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1.解释词语。
游子:__________ 归:__________
2.联系日常生活中妈妈对自己的疼爱和关心,说说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
【答案】1.漂泊在外的人/远离家乡的人。 回来,回家。 2.此题为开放式题,只要学生能围绕“母爱”展开叙述,言之有理即可。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诗句的语境进行分析和积累。
本题中“游子身上衣”意思是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所以“游子”的意思是漂泊在外的人/远离家乡的人。
本题中“意恐迟迟归”意思是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所以“归”的意思是回来,回家。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理解。写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14.认真阅读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舟过安仁①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弄冰》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_______。两首诗都让我们看到了 的儿童。
2.“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 ”。(填诗中原句)
3.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严寒,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C.“怪生”和“忽作”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4.用自己的话说说“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答案】1.稚子 碎冰 天真、可爱 2.不是遮头是使风 3.C 4.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过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整段文字的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稚子弄冰》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稚子。《稚子弄冰》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诗歌中描写的是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碎冰。《舟过安仁》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与聪明。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思维的敏捷。两首诗都让我们看到了天真、可爱的儿童。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辨析和填空。
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无雨都张伞”意思是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根据诗歌的内容“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不是遮头是使风”即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辨析和理解。
结合两首诗歌内容的理解,可以得出理解错误的是C项,“怪生”表示怪不得的意思, “忽作”意思是突然,这两个词并不是写出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和辨析。
结合诗句的内容和整首诗歌的内容进行理解,“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意思是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过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玻璃一样的碎裂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5 古诗词及名篇名句(原卷+解释)3套,文件包含专题05古诗词及名篇名句1原卷+解释202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全国通用docx、专题05古诗词及名篇名句3原卷+解释202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全国通用docx、专题05古诗词及名篇名句2原卷+解释2023-2024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汇编全国通用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习作与表达(原卷+答案解释)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共8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习作,我手写我心,习作,精彩习作,习作展示,习作园地,请认真审题,完成习作,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08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原卷+答案解释)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复习,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材料,完成练习,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一样物品,两样感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