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演示ppt课件
展开| 一 | 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 二 | 重文轻武的政策
| 三 | 王安石变法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过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
(一)北宋的建立与统一2.统一统一方针:先南后北统一结果: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局部统一)
上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之神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根据材料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赵普给出停止战乱、让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是什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9和30页,参考表格归纳宋太祖采取的措施。
削弱相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地方:①派文臣任州县长官, ②三年一换;③设通判分知州权力
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转运使
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②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积极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消极影响:官僚机构膨胀,开支庞大,冗官、冗费导致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入不敷出,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导致北宋形成“积弱”的局面。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宋史·职官志》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职权:涉及地方一切行政与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实行监督。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宋)曹翰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宋)谚语 思考:1.曹翰是一名文臣还是武将?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2.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1.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内容:①重用文臣,抑制武将;
注意:重文轻武≠轻视武备或军队
②重视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
A.增加科举取士名额B.提高进士地位,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两宋通过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这个平均每年取士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 ——姚兆余《宋代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特点》
思考: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①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重文轻武政策的看法?
3.影响:积极: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三冗两积:冗官冗兵冗费 积贫积弱
消极:①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②造成官吏冗余; 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开支。
1.背景:①政治危机: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②军事危机:边疆战事屡战屡败,送出大量钱物 ③财政危机:官俸和军费开支大,财政入不敷出 ④社会危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2.时间、人物:1069 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3.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4.措施:(详见课本P31页)5.结果:变法收到一些成效,但是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 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最后以失败告终。
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如何评价王安石的变法?王安石变法对我们有何启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说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利因素,有利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完整版ppt课件,共1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红色字体均需背会,北宋建立,改革后,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启示求变“保”天下,梳理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