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自然灾害-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自然灾害-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第1页
    专题0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自然灾害-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及自然灾害-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

    展开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修订版)

    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2. 人文地理环境要素
    3. 地球和经纬网
    4. 经纬网的应用
    5. 地理位置分析
    6. 地图三要素
    7. 等值线地图的基本特征
    8.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
    9. 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0. 基本地形类型及特征
    11. 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
    12. 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口小肚大处)
    13. 港口码头的区位条件
    14. 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应用
    15.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星行
    16. 地球是一颗特殊的星行
    17. 月相位置及形状
    18.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19. 航天返回基地选择的条件
    20.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1.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2.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3. 太阳能的优缺点
    24. 我国太阳能发电的基本思路
    25. 太阳能发电重大意义
    26. 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各层代表太阳活动
    27.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
    28. 地层和化石的关系
    29. 地球的演化
    30.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31.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32. 地球自转的意义
    33. 地球公转的意义
    34. 地球运动常考考点
    35.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36. 大气的垂直分层
    37. 大气的受热过程
    38. 大气的两个作用
    39.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40. 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41. 等温线分布特殊性及影响因素
    42. 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
    43. 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44. 我国夏季避暑旅游途径(北上、下海、上山)
    45. 大气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6. 大气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
    47.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
    48. 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形成
    49. 判断
    50.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51. 狭管效应焚风效应
    5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53. 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
    54.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55. 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
    56.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57. 信风带移动与季风
    58.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AN名称、成因、分布及特征
    59. 根据气候特征(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60. 气候特征的描述
    61. 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
    62. 天气特征描述
    63. 冷锋与暖锋对比
    64.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65. 影响我国天气的准静止锋
    66. 气旋与反气旋对比
    67. 锋面气旋
    68.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69. 影响降水的因素
    70. 影响地表水下渗的因素
    71. 影响蒸发量的因素
    7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73.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74. 水循环的意义
    75.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76. 河流的补给类型
    77. 河流的水文特征
    78. 影响河流水量(地表径流)的因素
    79. 河流含沙量大的原因
    80. 河流航运价值高的条件
    81. 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样子
    82. 影响内流区形成的因素
    83. 湖泊水文特征
    84. 咸水湖成因
    85.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86. 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的影响
    87. 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88. 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89. 滨海盐场区位条件
    90.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91. 海浪(波浪)的类型
    92. 潮汐
    93. 潮汐对地理环境影响
    94. 关于洋流的几点说明
    95.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96. 根据等温线分布判定洋流特性
    97.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8. 海洋渔场条件分析
    99. 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00. 沃克环流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10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02. 岩石圈物质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石
    103. 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04.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105. 板块运动与地貌(六大板块图)
    106. 火山地貌
    107.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08. 矿物富集原因
    109. 外力作用
    110. 常见风化作用
    111. 常见的风化地貌
    112. 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113. 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114. 影响流水侵蚀的因素
    115. 河流侵蚀地貌
    116. 河流堆积地貌分选性: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
    117. 河流流向判定方法
    118. 喀斯特地貌
    119. 风沙(风成)地貌
    120. 影响风沙活动的形成因素
    121. 风沙活动的危害
    122. 风沙活动的防治措施
    123. 地貌与方向
    124. 冰川地貌
    125. 海岸地貌
    126. 海岸线后退原因
    127. 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
    128.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129.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30. 河流堆积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31.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32. 湖泊按成因分类
    133. 岛屿按成因分类
    134.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35. 植被特征描述
    136.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137. 土壤及土壤剖面
    138. 影响土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39. 土壤肥力分析
    140.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141. 土壤的保护
    14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43. 陆地自然带概念
    144.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45. 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146.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47. 地方性分异规律
    148. 气象灾害
    149. 洪涝灾害类型
    150. 地质灾害类型
    151. 海洋灾害类型
    152. 台风
    153. 寒潮
    154. 干旱灾害
    155. 森林山火发生的自然原因
    156.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157. 地震
    158. 滑坡、泥石流的定义、成因防避
    159. 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和特点
    160. 防灾减灾
    16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162. 人文地理环境要素
    163. 人口分析要素
    164.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65.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66. 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及影响因素
    167.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68. 人口迁移地的影响
    169. 人口迁移对迁地的影响
    170.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71. 应对人口老龄化应该采取的有效对策
    172.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73.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74.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75. 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76. 城镇内部功能区的分布
    177.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78. 中心商务区特征
    179. 城镇化标志
    180. 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特点
    181. 逆城市化问题:
    182. 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8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84. 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生态城市建设
    185.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86.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87.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88.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89. 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
    190. 农业生产特征的描述方法
    191. 农作物品质高的自然原因
    192.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93.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94. 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
    195. 工业分散的原因、优势、劣势
    196. 工业集聚的优势、劣势
    197. 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198. 服务业概念及分类
    199. 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00. 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0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202.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03.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204. 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205.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6. 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
    207. 交通布局特征描述
    208. 交通运输方式评价
    209. 交通线区位的评价
    210.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11. 环境问题的表现
    212.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1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4. 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15. 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性
    216.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特征分析)
    217. 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18. 荒漠化概念类型表现
    219. 石漠化概念分布
    220.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
    221.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222.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23. 湿地的成因及环境效益
    224. 如何分析湿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225. 水土流失的原因
    226. 水土流失的危害
    227.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228. 资源枯竭型城市
    229. 资源开发的评价分析
    230.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31.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
    232. 城市辐射功能
    233. 上海的辐射功能及影响
    234. 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235. 产业结构的描述
    236. 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
    237. 流域水资源协作开发
    238. 流域综合开发思路
    239. 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评价
    240. 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
    241.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242. 流域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243. 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
    244. 黄河断流原因措施
    245. 湖泊面积缩小原因
    246. 缓解资源紧张的途径
    247.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48. 跨区域资源配置的可行性
    249. 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50. 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
    251.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52.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253. 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254. 西电东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55.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256. 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
    257.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258.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259.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60.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61. 国际产业转移的典型表现
    262. 劳动密集型工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产业转移
    263.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264. 工业综合整治措施
    265.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66.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267. 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68. 自然资源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269. 资源安全问题
    270.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71. 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
    272. 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273. 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
    274. 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原因
    275. 我国土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276. 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
    277. 海洋空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意义
    278.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危害
    279. 环境安全问题
    280.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81. 保障环境安全的措施
    282. 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
    283. 跨国污染物问题的应对措施
    284. 生态退化的原因表现及措施
    285. 生态修复的概念与分类
    286.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对象
    287.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88.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289. 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90.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

    134--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植被的生长受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1.气候与植被:不同气候不同水热组合不同植被。

    2.土壤与植被: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植被生长状况。

    3.地形与植被:海拔高度、坡向水热组合植被。

    4.水文与植被:水文条件影响水生植物;洋流影响生物。

    135--植被特征描述

    1.植被类型及分布状况:自然带(森林、草原、荒漠)

    2.植被覆盖率森林植被茂密;荒漠植被稀少

    3.生物多样性是否丰富。

    136--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水、气、净、美、物、尘、沙)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3.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4.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5.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137--土壤及土壤剖面

    1.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3.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4.土壤剖面:自上而下分为,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

    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

    耕作土壤剖面一般分为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

    138--影响土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土壤的形成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1.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矿物养分与质地物质基础)

    2.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加快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动物活动增加土壤孔隙度

    改善成土母质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

    3.气候:岩石风化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气温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降水多,雨水淋

    溶作用强,土壤肥力较低。

    4.地形: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导致土壤垂直分化。

    坡度和坡向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

    土壤的发育,阳坡土壤温度条件好,阴坡土壤水分条件好。地形起伏大,地表物质迁移速度快,土壤厚度小

    5.时间: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自然土壤经长期耕作和培育,形成耕作土壤。

    139--土壤肥力分析土壤特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肥力状况)

    1.土层越深,肥力越高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

    2.透水透气性好肥力越高土地板结肥力降低。

    3.有机质矿物质含量肥力越高雨水淋溶肥力降低。

    4.轮休轮耕制度有利于肥力保持过度种植,肥力降低。

    5.过度使用化肥,导致土地板结和土壤污染肥力降低。

    6.不合理灌溉不合理的耕植方式,导致土壤退化,肥力下降。

    植被茂密多枯枝落叶高温多雨,利于腐化地势平坦,利于土层堆积

    140--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我国华北平原为例)

    【自然原因】:

    1.地形低洼,地下水位高。

    2.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3.夏季雨水冲刷稀释大量盐分,即春秋返盐,夏季淋盐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

    【治理措施】:

    1. 农业措施: 合理的灌溉   农田覆盖

    耕作培土     平整土地

    2.水利措施:引洪排灌  开沟排水  引淡淋盐

    3.生物措施:植树造林  种植绿肥

    4.科技措施:发展农业科技,利用化学试剂等中和土壤

    141--土壤的保护

    1.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土壤侵蚀。

    2.因地制宜,综合改良盐碱土及沙土。

    3.采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提高土壤肥力。

    4.通过控制污染源及农业技术治理措施,减少土壤污染。

    5.种养结合,休耕、作物轮作等

    14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地形、水文、气候、生物、土壤等)之间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1.自然环境具有统一演化过程。(多因一果)

    2.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因多果)

    3.某地自然环境变化会对其他地区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143--陆地自然带概念(气候类型名称、分布、特点、成因)

    陆地上不同地区,由于所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气候类型。不同气候类型,又形成与之相对应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的宽度、呈长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包括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建立在热量的基础上;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区域分异),建立在水分的基础上: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因素影响)。

    144--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陆地上许多高山,随着海拔的变化,这些山脉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带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

    1纬度:相同海拔,则纬度越低,带谱越复杂;

    2.海拔:相同纬度,则海拔越高,带谱越复杂;

    3.热量:阳坡帯谱多且位置高、阴坡带谱少且位置低;

    4.变化规律: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

    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

    (理想化最完整的垂直带谱: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高山草原高山草原荒漠高山荒漠高山苔原冰原)

    145--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1.根据带谱的数量判断纬度的高低

    2.根据山地基带名称确定所在的温度带

    3.根据自然带的数量和分布高度判断南、北半球

    同一山地,阳坡的热量于阴坡,自然带的数量可能较多

    4.根据雪线的高低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冰雪量大,因此雪线低。

    5.根据不同山坡自然带分布海拔的不同,判断山坡坡向

    东西走向的山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高的为阳坡

    南北走向的山(温带地区)自然带背风坡迎风坡低)

    146--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概念: 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夏季0度等温线海拔高度)。

    1.气温(热量和纬度)雪线高度和基带气温呈正相关

    2.降水量降水量越多,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少,雪线越高

    3.地形坡度坡度越陡,雪线越高;坡度越缓,雪线越低

    总结:雪线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低于背风坡

    若一山坡既是迎风坡又是阳坡,迎风坡为主。

    147--地方性分异规律

    受地形起伏、水源、岩石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1.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无陆地,缺失苔原带、针叶林带。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无陆地,缺失冰原带。

    2.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西风背风坡,温带荒漠带。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地形阻挡,自然带呈狭长条状。

    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草原带。3.洋流:

    北半球同纬度,大陆东西岸自然带宽度差异大。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寒流热带荒漠带。

    4.水分:昆仑山山麓,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绿洲

    5.岩石性质:

    华北的石灰岩山坡,土壤呈碱性,多生长柏树;

    花岗岩风化的山坡,土壤呈酸性,多生长油松

    6.地表组成物质、水文水系、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差异。

    148--气象灾害致灾因子+受灾体)

    1.旱灾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我国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伏旱

    2.洪涝连续性降水或短时强降水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3.台风热带温带)气旋常伴随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

    4.寒潮大范围强冷空气活动,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

    149--洪涝灾害类型

    1.暴雨洪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2.融雪洪水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3.冰凌洪水从较低纬流向较高纬且有结冰期的河段

    150--地质灾害类型

    1.地震地壳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引起地面震动。

    2.滑坡: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3.泥石流灾: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151--海洋灾害类型

    1.灾害性海浪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浪。

    2.风暴潮由强烈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或降低,。

    3.海啸由海底地震、火山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引起的巨浪。

    152--台风(飓风,龙卷风)实质:热带、温带气旋)

    成因:1.低纬度广阔湿热的洋面提供大量水汽

          2.强烈的上升气流,上冷下热的大气层

          3.地转偏向力影响

          4.人类活动密集加剧破坏程度

    危害1.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造成洪涝灾害

    2.破坏基础设施,造成人身财产伤害

          3.影响工农业生产破坏作物,农业减产

          4.好处:带来大量降水,缓解旱灾

    措施:1.建立台风监测系统,加强预警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3.健全体制机制,完善防灾减灾法规

          4.加强易受灾地区承受灾害能力

          5.积极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153--寒潮实质:快行冷锋)

    成因:1.西伯利亚大陆性冷气团聚集在高纬度地区

          2.冷空气南下,向暖气团猛烈冲击

    减弱原因:1.东西向山脉阻挡冷空气

              2.南方地区距离风源地远,影响小

              3.青藏高原海拔高,达到冷空气上界面

    危害:1.带来大风、雨雪、霜冻沙尘暴等恶劣天气

          2.农牧业减产,造成大量财产损失

          3.封冻路面,阻碍交通

          4.损害电力设施,造成大面积停电

    好处:1.有利于减少病虫害

          2.带来大量降雪,提供春季灌溉水源,缓解春旱

          3.提供大量风能,利于风力发电

          4.净化空气,改善大气质量

    措施:1.地膜覆盖作物

          2.保护农牧业基地

          3.提前检修电力设备,保障电力供应

          4.加强寒潮预报工作

          5.完善寒潮救灾应急措施

    154--干旱灾害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

    【成因】自然原因:气候特征(降水量小和蒸发量大)、河流和湖泊(灌溉水源不足)、农作物需水季节(春季农作物需水量大)

    人为原因: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加剧干旱,如用水量大(人口、工农业);利用方式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危害】:空气干燥、地表龟裂草地退化、农牧业减产、沙尘暴、火灾、虫灾、工业停产饮水困难、社会不稳定等。

    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生物措施:植树造林,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改进耕作制度,选择耐旱的作物;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组织管理:加强监测预报,建立应急预警机制;进行人工增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节水意识;进行水价调节

    155--森林山火发生的自然原因

    1.可燃物:乔木、灌木、草本等枯枝落叶。

    2.火险天气:高温、干燥、大风(助长火势,促进大火蔓延)。

    3.火源:火山爆发、陨石降落、泥炭自燃、夏季雷击火。

    4.地形:坡向、坡度坡度大干燥火灾山谷风、焚风效应。

    156--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洪涝定义:特大的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泊

    所容纳,导致河湖水上涨、漫溢的现象。)

    【自然原因】

    1.降水特征(降水量、时长、强度)

    2.地形(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3.气候异常(普降暴雨,降水比常年偏多)

    4.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流域广,支流多,含沙量大)

    【人为原因】

    1.植被破坏(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能力降低;植物涵养水源、调节能力降低)

    2.围湖造田侵占河道(蓄洪、泄洪能力下降)

    危害:淹没农田、聚落,破坏生产、生活设施,造成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治理措施】

    上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中游:修建水库、拦截上游来水;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部分河流:裁弯取直、加固大堤)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入海河道

    其它:加强天气监测、预报;鼓励参加灾害保险

    学习抗洪知识技能;提高防洪意识。

    157--地震衡量指标:震级和烈度

    成因:板块交接,地壳不稳定。

    危害: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还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心理健康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震源是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震中是指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震源和震中之间的直线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距是地面某个地点距离震中的直线距离。

    等震线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点连接。

    1.震级:地震能量大小的指标。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烈度越大,破坏越严重。

    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一般来说,震级越高、

    距震中越近、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烈度还受

    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等因素的影响。

    158--滑坡、泥石流的定义、成因防避

    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滑坡定义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

    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

    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滑坡成因岩体比较破碎;   地势起伏较大;

    植被覆盖度较差; 工程建设频繁。

    滑坡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

    泥石流定义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

    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成因地形陡峻丰富松散物质;

    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泥石流危害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

    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防御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建立灾情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恢复植被,加固山体等

    具体措施:滑坡: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修建阻滑支撑工程;泥石流:修筑排导槽,疏导泥石流物质到特定位置。

    自救措施:向滑坡两侧迅速逃离;泥石流发生时,应迅速向

    沟谷两侧的山坡上方逃离。

    159--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和特点

    滑坡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

    泥石流地形陡峻、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大量水流

    1.移动土石引发地质灾害修路、采矿、城镇建设等

    2.移动地下流体引发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地裂、地基失稳。

    3.触发性诱发地质灾害水库诱发地震、注水诱发地震

    4.工程失事造成地质灾害水库溃堤、大堤决口。

    5.植被破环,导致土质疏松,土体稳定性下降。

    160--防灾减灾

    1.灾前准备:监测预报预警预案;防灾意识保险

    2.灾中救助自救和互救,救援物资,救治伤员,稳定社会秩序

    3.灾后恢复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