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08 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8 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第1页
    专题08 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8 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高考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

    展开

    高中地理主干知识及答题思路模板修订版)

    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2. 人文地理环境要素
    3. 地球和经纬网
    4. 经纬网的应用
    5. 地理位置分析
    6. 地图三要素
    7. 等值线地图的基本特征
    8. 等值线地图的判读
    9. 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0. 基本地形类型及特征
    11. 地形地势特征的描述
    12. 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口小肚大处)
    13. 港口码头的区位条件
    14. 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应用
    15. 地球是一颗普通的星行
    16. 地球是一颗特殊的星行
    17. 月相位置及形状
    18.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19. 航天返回基地选择的条件
    20.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1.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2.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23. 太阳能的优缺点
    24. 我国太阳能发电的基本思路
    25. 太阳能发电重大意义
    26. 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各层代表太阳活动
    27.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描述方法
    28. 地层和化石的关系
    29. 地球的演化
    30.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31.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32. 地球自转的意义
    33. 地球公转的意义
    34. 地球运动常考考点
    35.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36. 大气的垂直分层
    37. 大气的受热过程
    38. 大气的两个作用
    39. 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40. 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41. 等温线分布特殊性及影响因素
    42. 造成两地气温差异因素的分析方法
    43. 等温线的疏密及其影响因素
    44. 我国夏季避暑旅游途径(北上、下海、上山)
    45. 大气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6. 大气逆温现象产生的机理
    47.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形成
    48. 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形成
    49. 判断
    50. 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51. 狭管效应焚风效应
    52.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类型
    53. 气压带、风带对气温的影响
    54.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55. 北半球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
    56.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57. 信风带移动与季风
    58.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AN名称、成因、分布及特征
    59. 根据气候特征(资料)判断气候类型
    60. 气候特征的描述
    61. 常见天气系统与天气
    62. 天气特征描述
    63. 冷锋与暖锋对比
    64.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65. 影响我国天气的准静止锋
    66. 气旋与反气旋对比
    67. 锋面气旋
    68. 自然界中水循环的类型及环节
    69. 影响降水的因素
    70. 影响地表水下渗的因素
    71. 影响蒸发量的因素
    7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73.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现象
    74. 水循环的意义
    75.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76. 河流的补给类型
    77. 河流的水文特征
    78. 影响河流水量(地表径流)的因素
    79. 河流含沙量大的原因
    80. 河流航运价值高的条件
    81. 河流的水系特征---河流样子
    82. 影响内流区形成的因素
    83. 湖泊水文特征
    84. 咸水湖成因
    85.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86. 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的影响
    87. 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因素
    88. 海水盐度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89. 滨海盐场区位条件
    90. 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
    91. 海浪(波浪)的类型
    92. 潮汐
    93. 潮汐对地理环境影响
    94. 关于洋流的几点说明
    95. 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96. 根据等温线分布判定洋流特性
    97.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8. 海洋渔场条件分析
    99. 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00. 沃克环流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
    101.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02. 岩石圈物质按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石
    103. 地质作用分析:内力+外力(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104. 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105. 板块运动与地貌(六大板块图)
    106. 火山地貌
    107.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
    108. 矿物富集原因
    109. 外力作用
    110. 常见风化作用
    111. 常见的风化地貌
    112. 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113. 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114. 影响流水侵蚀的因素
    115. 河流侵蚀地貌
    116. 河流堆积地貌分选性: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
    117. 河流流向判定方法
    118. 喀斯特地貌
    119. 风沙(风成)地貌
    120. 影响风沙活动的形成因素
    121. 风沙活动的危害
    122. 风沙活动的防治措施
    123. 地貌与方向
    124. 冰川地貌
    125. 海岸地貌
    126. 海岸线后退原因
    127. 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
    128.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129.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30. 河流堆积地貌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31.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32. 湖泊按成因分类
    133. 岛屿按成因分类
    134.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35. 植被特征描述
    136.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137. 土壤及土壤剖面
    138. 影响土壤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39. 土壤肥力分析
    140. 土壤盐碱化的原因、治理措施
    141. 土壤的保护
    142.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43. 陆地自然带概念
    144.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45. 山地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
    146.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
    147. 地方性分异规律
    148. 气象灾害
    149. 洪涝灾害类型
    150. 地质灾害类型
    151. 海洋灾害类型
    152. 台风
    153. 寒潮
    154. 干旱灾害
    155. 森林山火发生的自然原因
    156.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和治理措施:
    157. 地震
    158. 滑坡、泥石流的定义、成因防避
    159. 人类活动诱发地质灾害的原因和特点
    160. 防灾减灾
    16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
    162. 人文地理环境要素
    163. 人口分析要素
    164.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65.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166. 人口自然增长模式及影响因素
    167.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68. 人口迁移地的影响
    169. 人口迁移对迁地的影响
    170.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71. 应对人口老龄化应该采取的有效对策
    172.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73.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174.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75. 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76. 城镇内部功能区的分布
    177.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178. 中心商务区特征
    179. 城镇化标志
    180. 世界城镇化的进程及特点
    181. 逆城市化问题:
    182. 城镇化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183.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84. 解决城镇化问题的途径(生态城市建设
    185.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86.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87.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88.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89. 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思路
    190. 农业生产特征的描述方法
    191. 农作物品质高的自然原因
    192.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193.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94. 工业区位因素的选择
    195. 工业分散的原因、优势、劣势
    196. 工业集聚的优势、劣势
    197. 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
    198. 服务业概念及分类
    199. 商业性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200. 服务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0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202.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
    203.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
    204. 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205.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06. 交通运输布局影响聚落发展
    207. 交通布局特征描述
    208. 交通运输方式评价
    209. 交通线区位的评价
    210.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211. 环境问题的表现
    212.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213.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14. 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15. 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性
    216. 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特征分析)
    217. 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18. 荒漠化概念类型表现
    219. 石漠化概念分布
    220.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
    221.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危害
    222. 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223. 湿地的成因及环境效益
    224. 如何分析湿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225. 水土流失的原因
    226. 水土流失的危害
    227. 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228. 资源枯竭型城市
    229. 资源开发的评价分析
    230.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31.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
    232. 城市辐射功能
    233. 上海的辐射功能及影响
    234. 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235. 产业结构的描述
    236. 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
    237. 流域水资源协作开发
    238. 流域综合开发思路
    239. 水利工程的可行性评价
    240. 水利工程的影响评价
    241.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242. 流域开发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243. 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
    244. 黄河断流原因措施
    245. 湖泊面积缩小原因
    246. 缓解资源紧张的途径
    247.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48. 跨区域资源配置的可行性
    249. 资源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50. 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
    251. 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52.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253. 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254. 西电东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55.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开发条件评价
    256. 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
    257.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
    258.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259.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60.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61. 国际产业转移的典型表现
    262. 劳动密集型工业、高耗能高污染工业产业转移
    263.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合作
    264. 工业综合整治措施
    265.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
    266. 可持续利用自然环境的服务
    267. 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68. 自然资源服务功能的可持续利用
    269. 资源安全问题
    270.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71. 保障资源安全的措施
    272. 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273. 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
    274. 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原因
    275. 我国土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276. 保障粮食安全的途径
    277. 海洋空间资源的特点及开发意义
    278.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危害
    279. 环境安全问题
    280. 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81. 保障环境安全的措施
    282. 污染物跨国转移的方式
    283. 跨国污染物问题的应对措施
    284. 生态退化的原因表现及措施
    285. 生态修复的概念与分类
    286.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对象
    287.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288. 全球气候变化与人为碳排放
    289. 全球变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90.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

    210--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自然环境净化能力】:自然环境对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有一定的容纳、分解和清除能力。

    自然环境恢复能力】:自然环境对于人类合理和适度的索取有一定的恢复能力。

    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211--环境问题的表现

    1.自然资源枯竭: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等。

    2.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3.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等。

    城乡差异】:城市,环境污染;乡村,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发达国家,过度消耗资源带来的环境影响。

    发展中国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全球化趋势: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等。

    212--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1.控制污染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2.提高环境自净能力;坚持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3.宣传教育、环保意识、公众参与、法律法规、经济手段。

    21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内涵】: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14--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消除贫困: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发展绿色经济: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

    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提倡可持续消费: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循环经济】:资源的循环利用和高效利用

    原则:资源输入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途径: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公众适度消费。

    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全球气候变暖

    215--区域的含义、类型和特性

    【含义】:

    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有些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类型】:

    1.自然区域:主要按照自然特征划分气候区、地形区等

    2.人文区域:主要按照人文特征划分文化区、农业区等

    3.综合区域: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主体功能区

    4.特定区域:为了特定目标而划分的区域。

    【特性】:整体性、差异性、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动态性等。

    216--区域差异与区域发展区域特征分析)

    【自然地理要素差异】:

    位置差异: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气候差异: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光照、气象灾害等。

    地形差异: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特征

    河流差异:内流河、外流河、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植被差异:植被覆盖率、植被类型对环境的影响等。

    土壤差异:土壤类型结构、质地及肥力状况等。

    资源差异:种类、数量质量等。

    水源差异:类型、分布、多少及补给关系。

    地质差异:地层、地质构造、岩层的稳定性。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差异:人口数量、密度、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增长等。

    城市差异:城市数量、规模、布局、城镇化水平等。

    农业差异:农业类型、耕作制度、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差异:工业类型、规模、工业区位条件等。

    交通差异:运输方式、便利程度、交通区位因素等。

    环境差异:生态环境问题类型。

    217--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定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

    土地侵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18--荒漠化概念类型表现

    概念: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

    类型盐渍化、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表现云贵高原石漠化(水蚀荒漠化)

    江南丘陵红漠化(水蚀荒漠化)

    西北地区沙漠化(风蚀荒漠化)

    华北平原盐渍化(不合理灌溉)

    219--石漠化概念分布

    【概念】: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

    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分布】: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如云贵高原。

    【自然原因】:地势崎岖,坡度大,喀斯特地貌发育;降水多且集中,多暴雨,对山体冲刷严重;

    山坡土层浅薄;

    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陡坡开荒过渡放牧。

    【危害】:丧失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水土流失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

    220--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

    【自然原因】荒漠化的基础)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大、风力大

    2.物质条件: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大风天数多且集中(冬春干旱季节)

    4.主要的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人为原因】荒漠化的关键)

    1.人口激增的压力。

    2.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水资源过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

    (过度放牧、开垦、樵采;工矿交通建设;水资源利用不当。)

    221--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的危害

    1.荒漠扩张,为沙尘暴活动提供沙源;

    2.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产能力降低,农牧业减产;

    3.地表植被减少,防风固沙能力减弱;

    4.气候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5.淹没农田、村镇、交通线,危及交通安全等。

    222--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2.采取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以地养地,自然恢复:人工种植高产牧草。

    4.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

    5.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6.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分配、节约利用。

    7.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8.政策措施生态移民;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治理的意义

    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23--湿地的成因及环境效益效益生态资源降解调节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

    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1.来水多:降水多、洪水泛滥;水源补给方式多补给量较大。

    2.排水难: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海拔高或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

    下渗量少(地下水位高、地下冻土层、土质黏重)

    河湖水文、水系特征植被茂密;含蓄水源。

    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径流、蓄洪防旱、美化环境、提供资源、休闲旅游

    224--如何分析湿地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

    【自然原因】

    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损失

    全球变暖

    补给量减少,蒸发加大,湿地(绿洲)逐渐消失;

    【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湿地围垦和开

    人口剧增带来的巨大环境压力;环境污染加剧。

    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大量引水灌溉。

    泥沙淤积;河流截流或改向。       

    水利工程建设;城市化、旅游业和道路建设等。

    外来物种的干扰;  

    【保护措施】

    退田还湿、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治水污染;

    保护水生动植物、禁止过渡捕捞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现存的天然湿地。

    采取生物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225--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自然地理环境过渡地带,生态脆弱)

    1.气候(降水变率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能力强);

    2.地形(地形坡度、流速、冲刷强度);

    3.土质;(疏松)土层薄垂直节理,抗侵蚀能力弱。

    4.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消减地表径流能力弱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修路;矿)

    226--水土流失的危害

    1.侵蚀危害:地貌变化,侵蚀沟谷、沟壑纵横。

                  土壤侵蚀,表土流失、肥力下降。

    2.淤积危害:水文变化,泥沙淤积、洪水泛滥。

    3.生态恶化:植被退化,植被减少、逐渐消失。

                  气候恶化,蒸发加剧、气候干旱。

    227--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1.工程措施:兴修水利设施、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2.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封山育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3.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育种、灌溉;轮作、套种等。

    4.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5.经济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6.政策措施生态移民;制定环保法规提高环保意识。

    治理的意义

    经济效益: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社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质量

    环境效益: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

    228--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型城市】: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采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城市经济发展趋于缓慢,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规律】:

    兴起期、繁荣期、新生期、衰退期。

    229--资源开发的评价分析

    1.资源条件:资源储量大小、分布范围、种类多少、质量

    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况。

    2.开采条件: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

    是否可以露天开采

    3.市场条件: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的大小、距离

    市场的远近

    4.交通条件: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

    230--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落,经济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

    2.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高新技术产业等其他新兴产业不愿进驻。

    3.产业结构单一,设备老化应对市场波动的能力差。

    4.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矿区开采可能诱发地质灾害。

    5.生产、生活环境恶化,人口外迁,劳动力减少。

    231--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

    1.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升原有资源的利用价值。资源深度开发,延长资源产业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2.开发新的资源,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拓展开发自然资源类型,甚至延伸至人文资源范畴,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3.综合治理环境,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

    4.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积极培育、引进人才。

    5.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完善基础设施。

    232--城市辐射功能影响城市服务范围大小的因素

    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城市辐射功能大小可以用城市腹地范围来表示

    城市服务范围定义】:接受城市服务的人的来源地。

    城市等级(人口数量)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

    【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影响城市等级的因素)

    1.位置2.资源3.交通4.人口;5.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辐射的基本路径】:

    1.产业转移与扩散;2.人口流动3.交通设施的完善。

    城市辐射体系】:

     

     

     

     

     

    233--上海的辐射功能及影响

    上海的辐射功能】:

    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对上海市】:

    有利于缓解上海城市化过程中生态、环境、社会等问题。

    有利于大都市产业、资金等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受辐射的城市】:

    可以获得资金、技术与管理经验,推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活力。

    上海市的辐射对长三角众多城市的规模扩大,等级提高产生了影响,使区域空间组织日趋完善。

    234--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因素

    产业结构的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受资源禀赋、技术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因素的影响,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

    产业结构升级的一般规律通常表现为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影响产业升级的因素

    比较优势的变化,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根本原因)。

    235--产业结构的描述

    1.总体描述产业结构合理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复杂

    2.三大产业关系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比重偏低

    3.农业结构如: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为主

    4.工业结构如:以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工业)为主

    5.第三产业结构如:以旅游业(金融业)为主

    236--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1.资源条件矿产资源对产业结构的变化影响最大

    2.产业基础农业发达的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

    3.科技教育科技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高技术工业的发展

    4.政策受政策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加快

    5.地理位置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变化

    6.区域合作加强区域合作,引进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变化

    7.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会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化

    8.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

    9.交通建设交通条件改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10.劳动力因素:劳动力数量减少,价格上升、素质提高。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