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06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06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第1页
    2006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第2页
    2006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第3页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06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06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共10页。
    2006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座位号、姓名,并认真核对答题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座位号、姓名、科类与本人座位号、姓名、科类是否一致。2.答第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第卷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养分  舶来品  凭心而论  知往鉴今  坐收渔人之利B.渲泄  擦边球  断章取义  真知灼见  迅雷不及掩耳C.家具  座上客  明枪暗箭  扪心自问  恭敬不如从命D.简炼  侃大山  披星戴月  曲意逢迎  毕其攻于一役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B.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两人五天的进步。C.目前,我市已做出规划,通过优惠的政策和到位的服务,多方引进资金,开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D.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4.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思上说,天人合一思想的,是非常有价值的。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其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追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选自张岱年等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5.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后形成的共识。B.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C.它已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D.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6.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B.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C.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D.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B.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C.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内容的全盘接受。D.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在安民,富而教之。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又,敦煌谷,妇女作裙,孪缩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吏往,皆如言。李衡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则家犹国,国犹家,义一也。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有识。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注]  加五:增加五成。  挛缩:褶皱。  不赀:不计其数    区处:分别处理。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      醯醢(xīhǎ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书》所述,在安民              要:关键。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汝衣食          责:需要。C.之老成,验之行事                    询:询问。D.生之业,靡不毕书                    资:资财。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神农为耒耜,利天下蔺相如徒口舌为劳B.李衡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此所谓战胜朝廷C.家犹国,国犹家,义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庶几乎D.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间有识       夫庸知其年先后生于吾乎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举皇浦隆治理敦煌、黄霸治理颖川的事例是为了说明:地方官获得拥戴,是因为能与百姓同甘共苦,甚至与他们共享家产。B.文中李衡、樊重种树虽然是居家理财的事例,但结合全文看,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与全书为民众提供谋生之术的宗旨是一致的。C.作者广泛搜集各种耕作、种植、加工技术的知识,目的是为平民提供一部谋生致富的读物,所以把这本书命名为《齐民要术》。D.作者把全书分为十卷,在每卷开头标上目录,并详尽交代相关内容,不追求词藻的华丽,用意是让文化不高的人也能读懂。 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考生注意事项: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的答题卡上书写答案,在试题卷上书写作答无效。 四、(23分)11.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译文: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早岁哪知世事艰,                    。楼船夜雪瓜洲渡,                                   ,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⑵①                    ,少长咸集。          (王羲之《兰亭集序》)                      ,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                。(刘禹锡《石头城》)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天上人间。 (李煜《浪淘沙》) 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行吟阁遐想黄秋耘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受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 14.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6分)  15.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1)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答:                                                                       (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答:                                                                                                                                                                                                             16.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原因是什么?(4分)答:                                                                       17.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6分)(1)特征:                                                                 (2)作用:                                                                                                                                     六、(15分)18.请在保留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将下面一则手机短信压缩到15字以内。(3分)我正在车上,环境嘈杂,通话不方便。9点到达目的地。等我到了目的地,会给你打电话,你也可以给我打电话。                19.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6分)(1)                                                                                        (2)                                                                                        (3)                                                                                        20.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 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6分)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要求】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不出现常识性错误。字数在50~70字之间。                                                                                                       50字                                                              70字 七、(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书本……人生经历中,各种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的过程。读是面对,读是探索,读是为解,读是感悟,读是品味,读是沟通,读是超越……请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得抄袭。  2006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参考答案 1.C ( A 项中的应为,B 项中应为, D 项中的应为简炼简练的异形词,就目前来看,不能算错。)2.A(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 不容分说不容许分辩说明。 巧立名目变法儿定出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 追本溯源比喻追究事情发生的原因。)3.C (A 项应为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的费用。 B 项完成进步不搭配。D项“……不折不挠的精神……”4.B 5.B 6.D7.D8.D(,凭借、获取。这里指用来谋生的方法。)9.B(两个是介词,在。 A 项,前句是连词,后句是因为。 C 项,前句是代词他们,后句是语气词一定。 D项,前句是代词,后句是助词。)10.A (共享家产错,原文没有这个意思)附译文::(来不及,以后补上)齐民的意思,就是今天所说的一般百姓(齐等无有贵贱,故谓之齐民)。神农发明耒耜一类的农具,是让天下的百姓得到好处。殷商、周代的强大,按照《诗》、《书》的记述,关键是在让老百姓安乐,老百姓富有了后就可以进行教化。晁错说:明的君王在位之上,而老百姓有不受冻挨饿的原因,并不是君自己能耕种而使老百姓能有饭吃,君自己能织布而使百姓能有衣服穿,关键是能为他们开辟获取财富的途径(或方法)。 11.圣明的君王在位而百姓不受冻不挨饿的原因,不是君王能亲自耕种使他们有饭吃,亲自织布使他们有衣穿,而是能为他们开辟增加财富的途径。然而岁月久了,它们(指所种树木)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请教。12.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誓斩楼兰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愈觉此言不虚。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别的,尤其是送别后刘过对友人魂牵梦萦的思念之情,写得情真意切,饶有余味。汉乐府《横吹曲》有《梅花落》曲,是唐宋文人很喜欢听的笛曲。李清照《永遇乐》词人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之句。吹梅角远化用李词,写在春天的时候他们携手踏青,欣赏那冰肌玉骨的梅花,聆听那余韵悠长的笛声。远,写笛声悠长。一个字,展现了他们胜日寻芳的愉快心情。这两句词,不仅形象地再现了他们欢会的场面,还巧妙地暗示了他们欢会时间的短暂,不过是从秋到春,为下文匆匆二字埋下了伏线。如果说泛菊二句暗示了他们欢会的时间,那么,同在京城则明确地交代了他们聚会的地点。短短十二个字,就把他们聚会的节令、地点和情景交代清楚了,可谓构思缜密,惜墨如金。后三句写,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字结上,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还是,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云边二句具体写。在这里,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比之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虽境界有所不及,但更令人伤心动情。    下片写别后之思。换头三句先用设问句式加以提顿,直抒胸臆,铿锵有力,说明卢梅坡走后,不能不使人伤情,然后用魂飞梦惊四字,说明他是如何伤情魂飞,写他因友人离去而失魂丧魄,六神无主:梦惊,写他为不能再见到友人而辗转反侧,无法安睡。前边用几度二句加以总括,就把作者良宵谁与共,赖有窗间梦。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秦观《菩萨蛮》),希望梦见友人但又怕醒来只是一梦的复杂感情描写出来了,真可谓情深意切。    写到这里,作者感到还没把他的相思之情写足,于是又用后夜相思三句翻入一层,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说明此虽之后,他的心象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象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3.(1)中原北望气如山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2)群贤毕至      山围故国周遭在    夜深还过女墙来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14.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符合要求即可)15.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⑵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 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符合要求即可)16.因为二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相似的。(符合要求即可)17.特征:秀美,宁静。作用: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符合要求即可)18.示例:车上不便通话,9点后联系。(符合要求即可)19.示例:少一点大手大脚,多一点精打细算。少一点取用无度,多一点细水长流。少一点腹胀浪费,多一点勤俭节约。(符合要求即可)20.第3组:李白与杜甫这两人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一个诗仙,一个诗圣。可以说,这两个人对文学的贡献都是巨大的,李白那飘逸浪漫的诗风可以让人的整个思想受到彻底的洗礼。那种想象和那大气的笔风,让人不得不佩服其超人的想象力,佩服他那得到文学浪漫的精髓。说是诗仙,一点不假,他的文章好像是与生俱来的,真好像是神人相助而生的。当然,少陵的诗句深沉内涵,韵味十足,但是真的缺少了一份太白的灵活与飘逸,和那浪漫的灵魂。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林黛玉,她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她心地善良纯洁,对现实的思想有着一股叛逆精神。她真诚率直,喜怒哀乐都放在外面。薛宝钗,知情达理,宽容随和,识时务,顾大体,关注现实利益,深明世事人情。理财治家,通晓庶务也是高人一等。(符合要求即可)21.范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话让我感觉到读书的可贵,如沙漠中濒临绝境的人找到了水源。而我的错误理解却把我引入歧途,以为只要读得快,读得多就已经足够了,于是我拼命地读书,翻书就像流水般快,也感觉不到读书的乐趣,一提到书,我就谈虎色变似的感觉怕怕的,读过的书在脑海没有一丝印迹,就像时间被流水冲走一般,一去不复返,我再度陷入困境——快乐虽已舍弃,但读书也无所收获。   但在正要我要绝望的时候,随意拿了一本书,漫不经心地翻了一下,里面的文字便像绳子一般把我从万丈深渊拉了起来,把我引入了书的世界,我感受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书中的内容像魔术师般勾勒出快乐的拼图。在书中,我知道了人的演变历程,看到了南北极冰川和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懂得了金字塔和万里长城这些奇迹的由来……合上书,眼前还萦绕着那些美丽的图画,还在想如果不是猿猴,世界会不会有人类出现?还有一丝怀疑金字塔和万里长城是怎样建起来的的?书让我变得丰富多彩,书让我重新步入天堂,我第一次感受到:读书真好。   小时候,家里没人时;没人和我玩时;无聊时。总是书给了我快乐!莎士比亚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正是这个营养品,给了我快乐;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努力的目标;给了我动力。   书是知识的宝库,读书使人心明眼亮,在书中,我可以找到我想要的东西.曾经我读过许多名著小说,如《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爱的教育》、《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等一些文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懂得了坚强,面对困难要有毅力;《爱的教育》让我知道了同学、老师、父母之间要和睦相处,让我懂得了要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爱亲人;而《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彻底把我给带进了童话世界等.   我爱读书!书带给我了快乐,因此我爱读书!同学们,让我们爱读书吧!书会把我们带进知识的殿堂!书还会赐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宝藏!    

    相关试卷

    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10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共18页。

    2008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08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07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这是一份2007年安徽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第Ⅱ卷时,必须用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