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模拟卷(10)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587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模拟卷(10)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587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模拟卷(10)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587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模拟卷(10)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模拟卷(10),共3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模拟卷(10)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6~10章。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白糖慢慢溶解于水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D.弹簧用手压缩后能恢复原状,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下列对四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或读数情况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前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B.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
C.测液体体积
D.物体的重力为4.6N
3.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A.茶壶 B.盆景自动供水装置
C.活塞式抽水机 D.吸饮料
4.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火炬“飞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而且在1000℃的温度时不会起泡、开裂。该材料与以下特性无关是( )
A.密度小 B.硬度大 C.耐高温 D.导热性好
5.如图所示,用水平向右30N的力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木箱,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与地板间的摩擦力为30N,方向水平向右
B.木箱与地板间的摩擦力为100N,方向水平向左
C.若用35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30N
D.若在木箱上放一重物,推动时,木箱所受的摩擦力仍是30N
6.如图容器均为上端开口底部相通,内装有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7.小红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得出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空杯质量为40g
B.液体的密度是1g/cm3
C.液体的密度是1.75g/cm3
D.液体的体积为40cm3,液体质量是100g
8.如图所示,小乐在国色天乡玩圈极,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乐跳离塔架在空中竖直下降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B.橡皮绳刚绷直时,小乐受到的拉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C.到达最低点时,橡皮绳受到的拉力大于小乐的重力
D.小乐被橡皮绳拉起到达最高点时,受到的合力向上
9.如图,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A、B用不可伸长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刚好完全浸没入水中,细线被拉直。已知A重6N,B受到的浮力为8N,A、B密度之比为3: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受到的重力为3.6N B.细线对A的拉力为1N
C.A的密度为0.75×103kg/m3 D.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N
10.图中甲、乙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甲球质量为120g,体积为16cm3,乙球质量为60g、体积为12cm3。这两个金属球中,一个是实心的、一个是空心的,那么( )
A.甲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cm3
B.甲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5cm3
C.乙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cm3
D.乙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5cm3
11.图中展示了日常生活或生产技术中的四种情景,其中达到了增大压强目的的是( )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
C.螺母下垫垫圈 D.滑雪用滑雪板
12.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木块A放入容器中,静止后又在木块A上放一个物块B(VA=2VB),静止时木块A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若将物块B从木块A上拿下也投入到该容器中,静止时物块B处于什么状态,此时容器中水面会怎样变化( )
A.悬浮 下降 B.漂浮 不变
C.沉底 不变 D.漂浮 上升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3.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顿牟掇芥”的意思是指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芥菜籽一类的轻小物体,则芥菜籽 (填“一定带电”、“一定不带电”或“可能带电”);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 (填“产生了”或“没有产生”)新的电荷。
14.如图所示是球球自制的水平仪,它由装有水和气泡且两端封闭的透明吸管固定在薄木板上组成的,用它能检查桌面是否水平。将它底边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则该桌面 端高(选填“左”或“右”)。它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属于弹力,是由 的形变产生的。
15.自“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实施以来,同学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了。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是看到发令枪发出的白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 得多;小俊跑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他具有 。
16.如图所示,乒乓球从水里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A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A,在B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 FB(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已知乒乓球最终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3cm3,则乒乓球的质量是 g。
17.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是2:3,体积之比是8: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如果将甲物体切去,将乙物体切去,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
18.如图所示,用10N的力握住总重为2.5N的水杯静止不动,水杯受到的重力与
是一对平衡力。如果将握力增加到12N,手握住水杯,仍然保持静止不动,那么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将 (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19.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办法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便于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前,医生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部,这样做是为了利用 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
20.校运动会时,小渝同学参加了100米跑步比赛,比赛时,他的脚向后蹬,鞋底受到地面摩擦力的方向是 的。此摩擦力充当了 (选填“动力”或“阻力”)的作用。
21.质量为10kg、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合金块A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此时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Pa;若将同样材质边长为A的2倍的正方体B放置在A的正上方静止后,如图所示,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增大 Pa。
22.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物块刚好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物块的密度为 kg/m3,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最大压强为 Pa。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6分)
23.在图中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弹力F的示意图。
24.请图中画出沿斜面滚下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25.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 (选填“卡片”或“钩码”),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26.小明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小明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接触面上做 运动,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2)图甲、乙、丙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实验。
(3)单杠运动员上杠前手上要涂抹防滑粉,是利用 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他在做回环动作时手不能握杠太紧,是利用 两次实验的结论。
(4)小明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乙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 ,说明理由
。
27.物理课上小明做了“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以下是他的操作过程:
(1)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后,天平的指针仍如图甲所示,此时小凯应 ,使天平横梁平衡;
(3)天平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质量为 g;
(4)将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前后液面如图丙、丁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cm3;
(5)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6)实验完毕,小凯在整理器材时发现20g的砝码沾有油污,则他测量的小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28.如图所示,边长为0.1m,密度为4×103kg/m3的均匀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2×10﹣2m2、高为0.3m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桌面上,乙容器内盛有0.2m深的水。(ρ水=1.0×103kg/m3,g=10N/kg)
(1)求甲的质量;
(2)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现将一个体积为3×10﹣3m3的物体丙分别置于正方体甲上方和浸没在乙容器内的水中,甲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Δp甲恰好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的3.6倍,求:物体丙的密度ρ丙.
29.有一个体积为35cm3,质量为158g的铁球。通过计算说明:
(1)该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少?(铁的密度是7.9×103kg/m3)
30.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重为4N的正方体物块A,通过一根细线与重为8N的球体B相连,悬浮在装有适量水的底面积为200cm2的柱状容器内。求:(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物块A的密度;
(2)球体B受到的浮力;
(3)将物块A和球体B拿出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量。(不考虑拿出时带出水的质量)
答案与解析
第Ⅰ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白糖慢慢溶解于水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D.弹簧用手压缩后能恢复原状,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答案】C
【分析】分子动理论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和斥力。
【解答】解:
A、海绵里面有气孔,用手捏时海绵里的空气跑出来,所以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错误;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B错误;
C、白糖慢慢溶解于水中,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故C正确;
D、弹簧用手压缩后能恢复原状,是因为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不能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故D错误。
故选:C。
2.下列对四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或读数情况不正确的是( )
A.使用前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B.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读数
C.测液体体积
D.物体的重力为4.6N
【答案】A
【分析】(1)测量物体质量前,要通过游码归零和调节平衡螺母实现天平平衡;而在测量开始后,天平的平衡只能靠调节砝码和游码实现,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2)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3)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凹面相平;
(4)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在刻线相垂直;
【解答】解:A、使用前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时游码没有放置在零刻度线处,故A错误;
B、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视线与尺面垂直,故B正确;
C、使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体凹面相平,故C正确;
D、弹簧测力计上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指针指在“4.6”处,所以物重为4.6N,故D正确。
故选:A。
3.下列现象不是利用大气压的是( )
A.茶壶 B.盆景自动供水装置
C.活塞式抽水机 D.吸饮料
【答案】A
【分析】大气压的存在能够解释很多现象,这些现象有一个共性:通过某种方法,使设备的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出现了这种现象。
【解答】解:A、茶壶的壶盖上有小孔,壶嘴上端有口,壶身和壶嘴底部相连通,是连通器,故A符合题意;
B、盆景的自动给水装置上端不开口,底部虽然相互连通,它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故B不合题意;
C、活塞式抽水机工作时,是使其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压入抽水机内,进而实现把水从低处压到高处的目的,利用了大气压,故C不合题意;
D、用吸管吸饮料时,吸出吸管中的部分空气,使吸管内的气压减小,瓶中饮料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上升通过吸管进入口中,利用了大气压,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4.如图所示是北京冬奥火炬“飞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而且在1000℃的温度时不会起泡、开裂。该材料与以下特性无关是( )
A.密度小 B.硬度大 C.耐高温 D.导热性好
【答案】D
【分析】根据题中提到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特点来分析其物理属性,如坚固就说明了其硬度大。
【解答】解:碳纤维复合材料“固”说明了其硬度大;“轻”说明了其密度小;在1000℃的温度下不会起泡、开裂,说明耐高温,题干中没有关于导热性的说明,故D正确。
故选:D。
5.如图所示,用水平向右30N的力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木箱,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与地板间的摩擦力为30N,方向水平向右
B.木箱与地板间的摩擦力为100N,方向水平向左
C.若用35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木箱所受的摩擦力是30N
D.若在木箱上放一重物,推动时,木箱所受的摩擦力仍是30N
【答案】C
【分析】(1)一对平衡力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解答】解:AB.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推力为30N,方向水平向右,则摩擦力为30N,方向水平向左,故AB错误;
C.若用35N的水平推力推木箱,此时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仍然是30N,故C正确;
D.若在木箱上放一重物,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摩擦力增大,大于30N,故D错误。
故选:C。
6.如图容器均为上端开口底部相通,内装有同种液体,当液体静止时液面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分析】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连通器特点是:静止在连通器中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解答】解:当连通器(两端开口底部相通的容器)内装有同种液体时,液体静止后连通器两侧的液面应该相平;如果两侧液面有高度差,由液体的压强公式p=ρgh可知,液面高的那一侧的液体将流向液面低的那一侧,最终液体静止后两侧液面保持相平。
故选:A。
7.小红用一只杯子盛某种液体,得出液体与杯子的总质量m和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空杯质量为40g
B.液体的密度是1g/cm3
C.液体的密度是1.75g/cm3
D.液体的体积为40cm3,液体质量是100g
【答案】B
【分析】(1)杯子的质量就是当液体体积为零时,纵轴上的示数;
(2)(3)由图可知60cm3时的总质量,然后减去杯子的质量即为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
根据m=ρV求出100cm3这种液体的质量,然后加上杯子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4)由图可知40cm3时的总质量,然后减去杯子的质量即为液体的质量。
【解答】解:A、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0时,即没有液体时,总质量为60g,则空杯的质量m0=60g,故A错误;
BC、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V=60cm3时,液体质量m=m总﹣m0=120g﹣60g=60g,
则液体的密度:ρ==1g/cm3=1×103kg/m3,故B正确,C错误;
D、读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40cm3时,液体质量是m'=m总'﹣m0=100g﹣60g=40g,故D错误。
故选:B。
8.如图所示,小乐在国色天乡玩圈极,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乐跳离塔架在空中竖直下降时,受到的合力为零
B.橡皮绳刚绷直时,小乐受到的拉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C.到达最低点时,橡皮绳受到的拉力大于小乐的重力
D.小乐被橡皮绳拉起到达最高点时,受到的合力向上
【答案】C
【分析】根据小乐在下落过程中不同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分析;橡皮筋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解答】解:
A、小乐跳离塔架在空中竖直下降时,不考虑空气阻力,小乐受到重力的作用,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故A错误;
B、橡皮绳刚绷直时,橡皮筋没有发生弹性形变,弹力为0,所以小乐受到的拉力为0,与重力不相同,故B错误;
C、橡皮筋绷直后小乐继续向下运动,开始时,橡皮筋的拉力小于重力,小乐向下做加速运动,当速度最大时,橡皮筋的拉力等于重力,到达最低点时,橡皮绳的形变程度最大,弹力最大,弹力大于重力,所以橡皮筋的拉力大于小乐的重力,故C正确;
D、小乐被橡皮绳拉起到达最高点时,小乐被橡皮绳拉起到达最高点时,受到的合力向下,故D错误。
故选:C。
9.如图,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A、B用不可伸长细线系住,放入水中后,A刚好完全浸没入水中,细线被拉直。已知A重6N,B受到的浮力为8N,A、B密度之比为3: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受到的重力为3.6N
B.细线对A的拉力为1N
C.A的密度为0.75×103kg/m3
D.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2N
【答案】C
【分析】(1)由题知A、B密度之比和体积之比,利用G=mg=ρVg求出A、B所受的重力之比,进而可求B的重力;
(2)A、B的体积相同,都浸没在水中,则A、B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A受到的浮力,然后根据力的合成可求细线对A的拉力;
(3)知道A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求A的体积,然后利G=mg=ρVg可求A的密度;
(4)前面求出了A、B的重力之比,知道A的重力,可求B的重力;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可知细线对B的拉力,进而可求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解答】解:A、由题知,A、B密度之比ρA:ρB=3:5,体积之比VA:VB=1:1,
由G=mg=ρVg可得A、B所受的重力之比:
GA:GB=ρAVAg:ρBVBg=ρA:ρB=3:5,
已知GA=6N,
所以GB=GA=×6N=10N,故A错误;
B、已知A、B的体积相同,都浸没在水中,则A、B排开水的体积相等,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A受到的浮力等于B受到的浮力,即:F浮A=F浮B=8N,
A在重力、拉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刚好完全浸没入水中,细线被拉直,根据力的合成可得细线对A的拉力为F拉A=F浮A﹣GA=8N﹣6N=2N,故B错误;
C、根据F浮=ρ液gV排可得,A的体积:VA=VA排===8×10﹣4m3,
则A的密度:ρA===0.75×103kg/m3,故C正确;
D、根据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得,细线对B的拉力F拉B=F拉A=2N,方向竖直向上,
则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压=GB﹣F浮B﹣F拉B=10N﹣8N﹣2N=0N,故D错误。
故选:C。
10.图中甲、乙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甲球质量为120g,体积为16cm3,乙球质量为60g、体积为12cm3。这两个金属球中,一个是实心的、一个是空心的,那么( )
A.甲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cm3
B.甲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5cm3
C.乙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cm3
D.乙球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4.5cm3
【答案】C
【分析】(1)先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各自的密度,再进行比较,密度大的为实心,密度小的为空心。
(2)由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可以求出空心球金属的体积,然后求出空心部分的体积。
【解答】解:(1)甲的密度ρ甲===7.5g/cm3,
乙的密度ρ乙===5g/cm3,
所以实心球是甲,空心球是乙,
金属的密度是7.5g/cm3。
(2)由ρ=可得乙球金属的体积:
V金属===8cm3,
空心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V=V乙﹣V金属=12cm3﹣8cm3=4cm3,故C正确。
故选:C。
11.图中展示了日常生活或生产技术中的四种情景,其中达到了增大压强目的的是( )
A.铁轨铺在枕木上 B.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
C.螺母下垫垫圈 D.滑雪用滑雪板
【答案】B
【分析】压强大小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解答】解:A、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A不合题意;
B、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符合题意;
C、螺母下垫垫圈,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不合题意;
D、滑雪用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2.如图所示,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现将密度为0.6×103kg/m3的木块A放入容器中,静止后又在木块A上放一个物块B(VA=2VB),静止时木块A的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若将物块B从木块A上拿下也投入到该容器中,静止时物块B处于什么状态,此时容器中水面会怎样变化( )
A.悬浮 下降 B.漂浮 不变
C.沉底 不变 D.漂浮 上升
【答案】B
【分析】根据物体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算出物体B的密度,判断出物体B的浮沉情况,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出排开液体体积的变化,进而判断出液面的变化。
【解答】解:在木块上表面轻放一个物块B(VA=2VB,则VB=VA),A的上表面刚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因为整体漂浮,所以浮力等于总重力,
即:ρ水gVA=ρ木gVA+ρBgVB,
ρ水gVA=ρ木gVA+ρBg×VA,
化简可得:ρ水=ρ木+ρB,
则B的密度:ρB=2(ρ水﹣ρ木)=2(1.0×103kg/m3﹣0.6×103kg/m3)=0.8×103kg/m3<ρ水,
故若将物块B单独放入水中,它静止时将漂浮。
因为取下B前,AB度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AB的总重力,取下B,再放入水中,AB都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仍等于AB的总重力,所以浮力不变,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液面的高度不变,故B正确。
故选:B。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3.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乱龙》中记录了“顿牟掇芥”。“顿牟掇芥”的意思是指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芥菜籽一类的轻小物体,则芥菜籽 可能带电 (填“一定带电”、“一定不带电”或“可能带电”);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 没有产生 (填“产生了”或“没有产生”)新的电荷。
【答案】可能带电;没有产生。
【分析】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发生了转移。
【解答】解: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芥菜籽可能带电,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电荷。
故答案为:可能带电;没有产生。
14.如图所示是球球自制的水平仪,它由装有水和气泡且两端封闭的透明吸管固定在薄木板上组成的,用它能检查桌面是否水平。将它底边放在桌面上,如图所示,则该桌面 左 端高(选填“左”或“右”)。它受到桌面的支持力属于弹力,是由 桌面 的形变产生的。
【答案】左;桌面。
【分析】由图可知气泡在透明吸管的左侧,说明吸管的右侧低,左侧高;弹力是施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
【解答】解:由图可知气泡在透明吸管的左侧,说明吸管的右侧低,左侧高,则该桌面左端高。
自制水平仪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面,则该力是由桌面的形变产生的。
故答案为:左;桌面。
15.自“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实施以来,同学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了。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是看到发令枪发出的白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 快 得多;小俊跑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他具有 惯性 。
【答案】快;惯性。
【分析】(1)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速度是340m/s,光速比声速大。据此分析回答;
(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解答】解:(1)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小,导致运动员成绩偏高;
(2)小俊跑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他具有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快;惯性。
16.如图所示,乒乓球从水里上浮直至漂浮在水面上。乒乓球在A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A,在B位置时受到的浮力为F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FA 等于 FB(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已知乒乓球最终漂浮在水面时排开水的体积为3cm3,则乒乓球的质量是 3 g。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由图可知乒乓球在A、B位置时,排开水的体积大小,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大小;
(2)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漂浮时浮力等于其重力。
【解答】解:(1)由图可知:乒乓球在A、B位置时都是浸没,排开水的体积相等,由F浮=ρgV排可知:FA=FB。
(2)由于乒乓球最后漂浮在水面上,所以F浮=G球;
由ρ=得,m球=m排=ρ水V排=1g/cm3×3cm3=3g。
故答案为:等于;3。
17.甲、乙两物体的密度比是2:3,体积之比是8: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16:15 ,如果将甲物体切去,将乙物体切去,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 2:3 。
【答案】16:15;2:3。
【分析】知道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和体积之比,根据密度公式求出两者的质量之比;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解答】解:由题知,ρ甲:ρ乙=2:3,V甲:V乙=8:5,
由可得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
[2]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甲物体切去,将乙物体切去,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不变,仍然是2:3。
故答案为:16:15;2:3。
18.如图所示,用10N的力握住总重为2.5N的水杯静止不动,水杯受到的重力与 手对杯子的摩擦力 是一对平衡力。如果将握力增加到12N,手握住水杯,仍然保持静止不动,那么手与水杯之间摩擦力将 不变 (选填“增大”、“不变”、“减小”)。
【答案】手对杯子的摩擦力;不变。
【分析】(1)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对于二力平衡条件,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四个要点,且这四个要点缺一不可;
(2)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力的关系判断摩擦力的大小。
【解答】解:手握水杯静止不动,处于平衡状态,在竖直方向只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作用,所以重力和手对杯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当握力增大到12N,水杯仍然静止,所以摩擦力与重力仍然平衡,其大小相等,因水杯的重力大小不变,则摩擦力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手对杯子的摩擦力;不变。
19.预防新冠肺炎的最好办法是接种疫苗。接种疫苗的注射器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压强,便于进行肌肉注射;注射前,医生将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部,这样做是为了利用 大气压 把药液压入注射器内。
【答案】增大;大气压。
【分析】(1)根据压强的定义式p=知,当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压强;
(2)注射器将药液吸入针筒之前,需要先排出针筒内的空气,这样,针筒内的气压减小,药液受到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会被压入针筒。
【解答】解:由公式p=知,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
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因为针筒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把药液压入针筒。
故答案为:增大;大气压。
20.校运动会时,小渝同学参加了100米跑步比赛,比赛时,他的脚向后蹬,鞋底受到地面摩擦力的方向是 向前 的。此摩擦力充当了 动力 (选填“动力”或“阻力”)的作用。
【答案】向前;动力。
【分析】当运动员向后蹬地面时,蹬地面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此时摩擦力使运动员向前运动。
【解答】解:当运动员向后蹬地面时,蹬地面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此时摩擦力是动力。
故答案为:向前;动力。
21.质量为10kg、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合金块A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此时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1×104 Pa;若将同样材质边长为A的2倍的正方体B放置在A的正上方静止后,如图所示,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将增大 8×104 Pa。
【答案】1×104;8×104。
【分析】(1)根据G=mg求出A的重力,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其自身的重力,根据p=求出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2)根据边长关系求出两正方体的体积关系,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正方体的质量关系,进而得出B的质量,据G=mg求出B的重力,此时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大小等于A和B的总重力,根据p=求出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进而求出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大量。
【解答】解:(1)正方体合金块A的底面积:SA=(10cm)2=100cm2=1×10﹣2m2,
正方体合金块A的重力:GA=mAg=10kg×10N/kg=100N,
正方体合金块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A=GA=100N,
则正方体合金块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A===1×104Pa;
(2)由题意可知,B的边长:LB=2LA=2×10cm=20cm,
正方体A、B的体积之比:====,
因为A、B的材质相同,所以A、B的密度相等,由ρ=可知,A、B的质量之比:
===,
则正方体B的质量:mB=8mA=8×10kg=80kg,
正方体B的重力:GB=mBg=80kg×10N/kg=800N,
正方体B放置在A的正上方静止后,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F=GA+GB=100N+800N=900N,
此时正方体合金块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
p===9×104Pa,
则正方体合金块A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大:Δp=p﹣pA=9×104Pa﹣1×103Pa=8×104Pa。
故答案为:1×104;8×104。
22.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物块,物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所示。从此处匀速下放物块,直至物块刚好与水底接触,物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8 N,物块的密度为 2.25×103 kg/m3,物块下表面受到水的最大压强为 1×103 Pa。
【答案】8;2.25×103;1×103。
【分析】(1)根据图乙可知物块的重力和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求出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根据G=mg求物块的质量,由F浮=ρ液gV排可求得物块的体积,由ρ=可求得物块的密度;
(4)根据图像得出物块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最大深度,然后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求此时物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最大压强。
【解答】解:(1)由图可知,物体未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为18N,故物体的重力为G=18N,
由图像可知,当物块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0N,
物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F=18N﹣10N=8N;
(2)由G=mg可得,物块质量:m===1.8kg,
由F浮=ρ液gV排可得,物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8×10﹣4m3,
由于物块浸没,所以物块的体积V=V排=8×10﹣4m3,
物块的密度:ρ===2.25×103kg/m3;
(3)由图知,物块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最大深度h=10cm=0.1m,
则物块下表面受到的最大压强:
p=ρ水gh=1×103kg/m3×10N/kg×0.1m=1×103Pa。
故答案为:8;2.25×103;1×103。
三.解答题(本题共8小题,共46分)
23.在图中画出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所受斜面弹力F的示意图。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方向是相反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斜面向下的,故物体所受斜面的弹力就是垂直于斜面向上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解答】解:弹力的方向与斜面垂直,垂直斜面向上作用点在斜面和物体接触面上,如图所示:
24.请图中画出沿斜面滚下的小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
【分析】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物体的重心做竖直向下的力,并标上字母。
【解答】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从小球的重心(球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有向线段,用G表示,如图所示:
25.如图甲所示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 卡片 (选填“卡片”或“钩码”),通过调整 钩码数量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不能 (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 。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答案】(1)卡片;钩码数量;(2)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将卡片从中间剪开;(4)A。
【分析】(1)小卡片质量比较小,重力比较小,可以忽略小卡片的重力;
(2)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是验证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3)为了验证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则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据此可知下一步的操作;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根据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分析小明与小华的实验设计的优劣。
【解答】解:
(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小卡片的重力很小,可以忽略小卡片的重力,实验中可以通过改变悬挂钩码的数量来改变对卡片的拉力;
(2)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两个拉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小卡片运动,说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则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下一步的操作是:将卡片从中间剪开;
(4)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木块在桌面上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对实验影响较大,而甲实验不受摩擦力的影响,因此甲实验优于乙实验,故选A。
故答案为:(1)卡片;钩码数量;(2)不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将卡片从中间剪开;(4)A。
26.小明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
(1)实验中小明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接触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此时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
(2)图甲、乙、丙三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 乙 实验。
(3)单杠运动员上杠前手上要涂抹防滑粉,是利用 甲、丙 两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他在做回环动作时手不能握杠太紧,是利用 甲、乙 两次实验的结论。
(4)小明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他将木块切去一半,重复乙的操作过程,如图丁所示,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你认为他的结论可靠吗? 不可靠 ,说明理由 木块切去一半改变接触面积的同时,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也发生变化,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
【答案】(1)匀速直线;(2)乙;(3)甲、丙;(4)甲、乙;(5)不可靠;木块切去一半改变接触面积的同时,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也发生变化,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分析】(1)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为间接法测量;
(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结合图示可做出判断;
(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4)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
【解答】解:(1)实验中小明应该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接触面上做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图甲、乙、丙三次实验中,乙的压力最小,且接触面与甲都是较光滑的木板,故滑动摩擦力最小的是乙实验;
(3)单杠运动员上杠前手上要涂抹防滑粉,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图甲、丙符合题意;
运动员在做回环动作时手不能握杠太紧,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减小压力,从而减小摩擦,图甲、乙符合题意;
(3)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的关系,需使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积的大小,而小明将木块切去一半,则在接触面积变化的同时,压力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得出错误结论。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乙;(3)甲、丙;(4)甲、乙;(5)不可靠;木块切去一半改变接触面积的同时,木块对接触面的压力也发生变化,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27.物理课上小明做了“测量小石块密度”的实验,以下是他的操作过程:
(1)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时,通过加减砝码后,天平的指针仍如图甲所示,此时小凯应 向右拨动游码 ,使天平横梁平衡;
(3)天平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质量为 51.4 g;
(4)将石块放入盛水的量筒中,量筒前后液面如图丙、丁所示,则小石块的体积为 20 cm3;
(5)小石块的密度为 2.57 g/cm3;
(6)实验完毕,小凯在整理器材时发现20g的砝码沾有油污,则他测量的小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右;(2)向右拨动游码;(3)51.4;(4)20;(5)2.57;(6)偏小。
【分析】(1)天平调节平衡时,指针左偏,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右偏,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当加减砝码都不能调节平衡时,应向右拨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3)天平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刻度;
(4)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物体的体积等于两次量筒读数之差;
(5)根据ρ=求小石块的密度;
(6)误差分析,当砝码偏重时,测得物体质量应小于实际的质量,会导致密度偏小。
【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分度盘指针向左偏,故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
(2)称量过程中通过加减砝码不能使天平平衡时,故需要向右拨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3)由乙图可知,砝码的质量为:30g+20g=50g,游码的最小刻度为0.2g,读数为1.4g,故石块的质量为:50g+1.4g=51.4g
(4)由丙丁可知,丙中水的体积为40cm3,丁中石块和水的总体积为60cm3,故石块的体积为:60cm3﹣40cm3=20cm3;
(5)石块的密度:ρ===2.57g/cm3;
(6)砝码沾有油污,砝码偏重,测量值小于真实值,故导致石块的质量偏小,测得密度偏小。
故答案为:(1)右;(2)向右拨动游码;(3)51.4;(4)20;(5)2.57;(6)偏小。
28.如图所示,边长为0.1m,密度为4×103kg/m3的均匀正方体甲和底面积为2×10﹣2m2、高为0.3m的薄壁圆柱形容器乙置于水平桌面上,乙容器内盛有0.2m深的水。(ρ水=1.0×103kg/m3,g=10N/kg)
(1)求甲的质量;
(2)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现将一个体积为3×10﹣3m3的物体丙分别置于正方体甲上方和浸没在乙容器内的水中,甲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Δp甲恰好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的3.6倍,求:物体丙的密度ρ丙.
【答案】(1)甲的质量m甲为4kg;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40N;
(3)物体丙的密度ρ丙是1.2×103kg/m3。
【分析】(1)已知甲的边长和密度,可以计算出甲的体积,然后根据ρ=的变形公式计算出甲的质量;
(2)根据p=ρgh来计算水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由p=可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力;
(3)甲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Δp甲恰好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的3.6倍,根据压强公式列出方程求解丙物体的密度。
【解答】解:(1)物体的体积为:
V甲=a甲3=(0.1m)3=10﹣3m3,
根据ρ=可知,甲物体的质量为:
m甲=ρ甲V甲=4×103kg/m3×10﹣3m3=4kg;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p水=ρ水gh=1×103kg/m3×10N/kg×0.2m=2000Pa,
由p=可知,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
F=pS=2000Pa×2×10﹣2m2=40N;
(3)丙浸没在乙容器内的水中,所以排开水的体积V排=V丙=3×10﹣3m3,
所以水面上升的高度为:h'===0.15m,
容器高0.3m,原来水深0.2m,则物体丙浸没后一部分水会溢出,水面实际升高Δh=0.1m,
由题意知,甲对桌面压强的增加量Δp甲恰好为水对乙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Δp水的3.6倍,
即Δp甲=3.6Δp乙,
则:=3.6ρ水gΔh,
而ΔF甲=m丙g=ρ丙V丙g,
S甲=a甲2=(0.1m)2=0.01m2,
则:=3.6ρ水gΔh,
化简代入数据可得:=3.6×1×103kg/m3×0.1m,
解得:ρ丙=1.2×103kg/m3。
答:(1)甲的质量m甲为4kg;
(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为40N;
(3)物体丙的密度ρ丙是1.2×103kg/m3。
29.有一个体积为35cm3,质量为158g的铁球。通过计算说明:
(1)该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2)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多少?(铁的密度是7.9×103kg/m3)
【答案】(1)这个铁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是15cm3;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173g。
【分析】(1)根据V=求出铁球中铁的体积,再与铁球的实际体积相比较,如果相等,则是实心的,如果实心体积小于实际体积,则是空心的;
(2)用铁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铁的体积就是空心部分的体积;
(3)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根据m=ρV求出水的质量,然后加上球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解答】解:(1)铁的密度:ρ铁=7.9×103kg/m3=7.9g/cm3,
由ρ=可得,铁球中铁的体积:V铁===20cm3,
由V铁<V球=35cm3可知,该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铁=35cm3﹣20cm3=15cm3;
(3)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水的体积:V水=V空=15cm3,
注满水后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0g/cm3×15cm3=15g,
则球的总质量:m总=m+m水=158g+15g=173g。
答:(1)这个铁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是15cm3;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水,则球的总质量是173g。
30.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重为4N的正方体物块A,通过一根细线与重为8N的球体B相连,悬浮在装有适量水的底面积为200cm2的柱状容器内。求:(ρ水=1.0×103kg/m3,g取10N/kg)
(1)物块A的密度;
(2)球体B受到的浮力;
(3)将物块A和球体B拿出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量。(不考虑拿出时带出水的质量)
【答案】(1)物块A的密度为0.4×103kg/m3;
(2)球体B受到的浮力为2N;
(3)将物块A和球体B拿出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量为600Pa。
【分析】(1)根据G=mg求出物体A的质量,根据ρ=求出物块A的密度;
(2)把AB看作一个整体,根据物体沉浮条件求出AB受到总浮力,再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A受到的浮力,从而求出球体B受到的浮力;
(3)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物体A和球体B排开水的总体积,从而求出将物块A和球体B拿出后水面下降的高度,根据p=ρgh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量。
【解答】解:(1)物体A的质量为:mA===0.4kg,
正方体A的边长L=10cm=0.1m,
所以物块A的密度为:ρA===0.4×103kg/m3;
(2)把AB看作一个整体,因为它们悬浮在水中,
则有:F浮=GA+GB=4N+8N=12N,
又因为物体A受到浮力为:
F浮A=ρ水gV排A=1.0×103kg/m3×10N/kg×(0.1m)3=10N,
所以球体B受到的浮力为:F浮B=F浮﹣F浮A=12N﹣10N=2N;
(3)物体A和球体B排开水的总体积为:
V排===1.2×10﹣3m3,
将物块A和球体B拿出后水面下降的高度为:
Δh===0.06m,
所以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量为:
Δp=ρ水gΔh=1.0×103kg/m3×10N/kg×0.06m=600Pa。
答:(1)物块A的密度为0.4×103kg/m3;
(2)球体B受到的浮力为2N;
(3)将物块A和球体B拿出后,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减小量为600Pa。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模拟卷(17),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103kg/m3,50cm﹣11,2N,摩擦力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模拟卷(14),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期末复习模拟卷(13),共5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测试范围,g=10N/kg,本卷平均难度系数0.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