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县2023届数学三下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康平县2023届数学三下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会选,我会判断,我能填,我会计算,动手操作,我能解决下面各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是( ).
A.B.C.
2.下面各数中被5除没有余数的有( )
A.408B.509C.600D.554
3.下列运动现象是旋转的是( )。
A.用打气筒打气B.荡秋千C.升国旗
4.用8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 )种不同的长方形。
A.1B.2C.3D.4
5.如下图,一个长方形被分成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 )。
A.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B.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C.周长和面积都相等D.周长和面积都不相等
二、我会判断。
6.爸爸每月节省50元钱,买一台1200元的冰箱,需积攒20年。(________)
7.因为4<5,所以<。(________)
8.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6个大月,6个小月。(________)
9.☆÷△=12……6中的☆最小是90. ……………………………………(_____)
10.一个长方形长40米、宽30米,它的周长是1200米。 (____)
三、我能填。
11.8个(____)是248,(____)个8是1.
12.根据78÷2=39,很快算出:
780÷2=(________) 7800÷2=(________) 78000÷2=(________)
13.哪道题的得数大?在括号里画“√”。
(1)(1+2)×(3+4)×(5+6)×(7+8)×(9+10)。( )
(2)1×2×3×4×5×6×7×8×9×10。( )
14.一根细绳刚好围成一个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如果用这根绳子刚好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15.根据第一行三角形里四个数的关系,填出第二行三角形中缺少的数。
16.705÷5的商是(_____)位数,商的最高位在(_____)位上.
17.一根钢管,第一次截去全长的,第二次截去全长的,两次一共截去全长的(______),还剩全长的(_____).
18.两个因数都是12,它们的积是__。
19.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8时是(________),下午4时30分是(________)。
20.96的5倍是(____),763是7的(____)倍。
21.计算:8×7÷8×7=________。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______)月(_____)日,中国教师节是(______)月(______)日.
四、我会计算。
23.直接写出得数。
40×50= 560÷8= 270+60= 530-60= 45÷3=
230×4= 15×40= 52-8= 4.5+2.3= 3.2-0.4=
18×300= 0÷7= 84÷9≈ 172÷6≈
24.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26×32= 705×40= 35×46=
★857÷26= ★1792÷64= ★3672÷34=
五、动手操作。
25.如图方格纸上每一小格的面积都是1平方厘米。
(1)画出一个与图中的长方形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2)画出一个与图中的长方形周长相等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
26.在点子图中画出与已知图形关于虚线对称的图形.
27.根据三(3)班同学捐书情况记录单整理数据。(单位:本)(整理时一个“×”表示1名同学)
七、我能解决下面各题。
28.一共有643盆花,能摆出5个同样的蝴蝶图案,摆每个蝴蝶图案最多用多少盆花?还剩几盆?
29.一张扑克牌的面积是46平方厘米。兰兰用这张扑克牌来测量报纸的面积(如下图),这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30.霄霄一家三口在周末的时候去看望住在乡下的奶奶,他们上午8∶30从家出发,下午1∶30到奶奶家,他们平均每小时行驶52千米,霄霄家与奶奶家相距多少千米?
31.A地到B地400千米,一辆汽车每时行驶62千米,从A地出发行驶了5时。
(1)估一估,能否到达B地?在□内打“√”。
(□能 □不能)
(2)此时汽车大约在什么位置?用“▲”在图中表示出来。
32.三年级同学去实践基地劳动。男生34人,女生29人。他们7人一组,一共可以分成几组?
参考答案
一、我会选。
1、C
【详解】略
2、C
【解析】略
3、B
【分析】旋转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图形或物体围绕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由此选择。
【详解】A.用打气筒打气属于平移现象;
B.荡秋千属于旋转现象;
C.升国旗属于平移现象;
故答案为:B
本题考查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和旋转的特点。
4、B
【分析】8=1×8、8=2×4,所以用8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方法有2种,一种是宽为1个正方形的边长,长为8个正方形的边长;第二种是宽为2个正方形的边长,长为4个正方形的边长,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用8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可以拼成(2)种不同的长方形。故答案选:B。
本题考查图形的拼组,可以用画图法解决更加直观。
5、A
【详解】略
二、我会判断。
6、×
【分析】先求出1200里面有几个50,再除以12(一年12个月)即可。
【详解】1200÷50÷12
=24÷12
=2(年)
所以题中说需要20年是错误的。
故判断错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计算出需攒多少个月,然后再除以12即可。
7、×
【分析】分子相同,则分母小的分数大,据此判断出、的大小关系即可。
【详解】根据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可得:
>,所以原题说法判断错误。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同分母、同分子、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8、×
【分析】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平月;据此解答。
【详解】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即1、3、5、7、8、10、12月;有4个小月,即4、6、9、11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故答案为:×
【点评】
此题考查了12个月的划分方法,特别应注意: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9、√
【解析】略
10、×
【解析】略
三、我能填。
11、31 96
【详解】略
12、390 3900 39000
【分析】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随着乘几,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78÷2=39,则:780÷2=(390) 7800÷2=(3900) 78000÷2=(39000)
本题考查商的变化规律,掌握商的变化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13、(2)(√)
【分析】积的变化规律是指如果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也就是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也变大。根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将第二个算式进行变形。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解答即可。
【详解】(1)(1+2)×(3+4)×(5+6)×(7+8)×(9+10)。
=3×7×11×15×19
(2)1×2×3×4×5×6×7×8×9×10
=3×7×(2×6)×(4×5)×(8×9×10)
=3×7×12×20×720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可知, 3×7×12×20×720>3×7×11×15×19
则算式1×2×3×4×5×6×7×8×9×10的得数大。
故答案为:(2)(√)
熟练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4、15 16
【分析】(1)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S=ab,将长5厘米,宽3厘米代入公式即可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2)根据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先求出一根绳子的长度,再根据正方形的周长公式C=4a,知道a=C÷4,求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S=a×a,即可求出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1)5×3=15(平方厘米);
(2)绳子的长度:
(5+3)×2
=8×2
=16(厘米)
正方形的边长:16÷4=4(厘米)
正方形的面积:4×4=16(平方厘米)
此题主要考查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C=(a+b)×2、正方形面积公式S=a×a的灵活应用,求出这根绳子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5、40;36
【分析】观察第一行的三角形里数的关系,可以发现7×8-7=49,10×10-11=89,故第二行里缺少的数就可以算出来。
【详解】15×16-200=40;
(256+68)÷9=36;
故答案为:40;36。
此题是根据图形中数字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填数,通常从数的加减乘除关系着手。
16、三 百
【详解】略
17、
【详解】略
18、144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两个因数都是12,它们的积是12×12,据此解答。
【详解】12×12=144;
故答案为144。
本题主要考查整数的乘法的应用。
19、8时 16时30分
【分析】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中午12时以前的,直接去掉限制词。中午12点以后的,去掉限制词,“整时”加上12。
【详解】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上午8时是8时,下午4时30分是16时30分。
故答案为:8时;16时30分。
本题考查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互化方法,需熟练掌握。
20、480 109
【解析】略
21、49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既有乘除又有加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如果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详解】原式=8×7÷8×7=56÷8×7=7×7=49。
故答案为:49。
在没有小括号,只有乘除法的计算中,要按照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
22、10 1 9 10
【解析】略
四、我会计算。
23、2000;70;330;470;15
920;600;44;6.8;2.8
5400;0;9;30
【详解】略
24、4032;28200;1610
32……25;28;108
【分析】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时,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三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的十位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和三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就是所求的积。
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要验算除法,可以用商×除数=被除数;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详解】126×32=4032 705×40=28200 35×46=1610
★857÷26=32……25 ★1792÷64=28
验算: 验算:
★3672÷34=108
验算:
五、动手操作。
25、
【分析】(1)根据图示可知:图中长方形的面为:8×2=16(平方厘米),所以,与它面积相等的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作图即可。
(2)根据长方形周长公式:C=2(a+b),求原长方形的周长为20厘米,长与宽的和为:20÷2=10(厘米),即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是10,取长7厘米、宽3厘米作图即可。(答案不唯一)
【详解】(1)8×2=16(平方厘米)
4×4=16(平方厘米)
所以正方形的边长为4厘米。
(2)(8+2)×2
=10×2
=20(厘米)
20÷2=10(厘米)
所以作长7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与原长方形周长相等。(答案不唯一)
如图所示:
本题主要考查画指定周长和面积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关键利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计算。
26、见详解
【分析】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根据这个特点即可将图形补充完整。
【详解】
根据轴对称图形概念作图时,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7、见详解
【分析】根据上表统计,捐1本有2人,捐2本有3人,捐3本有10人,捐4本有2人,捐5本有3人,再在横线对应本数上方划“×”,有几人划几个“×”。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数据整理能力。
七、我能解决下面各题。
28、128盆;3盆
【分析】要求摆每个蝴蝶图案最多用多少盆花,还剩几盆,也就是求643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计算,得到的商是每个蝴蝶图案需要的盆数,余数就是剩下的盆数。
【详解】643÷5=128(盆)……3(盆)
答:摆每个蝴蝶图案最多用128盆花,还剩3盆。
此题考查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得到的商是摆每个蝴蝶图案需要的盆数,余数就是剩下的盆数,要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9、1380平方厘米
【解析】5×6×46=1380(平方厘米)
答:这张报纸的面积大约是1380平方厘米。
30、260千米
【分析】用“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求出从诺诺家到奶奶家行驶的时间,再用平均速度乘以行驶的时间得两地的距离。
【详解】下午1∶30用24时计时法是13∶30
13∶30-8∶30=5(小时)
52×5=260(千米)
答:诺诺家与奶奶家相距260千米。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先求出行驶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时间”进行解答。
31、(1) 不能
(2)
【分析】每时行驶62千米,从A地出发行驶了5时,用62和60接近,用60×5,估算出汽车行驶路程,即可判断能不能到达B地,以及当前的位置。
【详解】60×5=300(米),汽车大约行驶的300米,300<400,所以汽车不能到达B地;
距B地不足100米,所以此时汽车的位置应当是距离B非常近。
故答案为: 不能;
要注意的是题目中是让估算汽车能否到达B地,所以不必算出汽车行驶的准确距离,进行估算即可。
32、9组
【解析】34+29=63(人)
63÷7=9(组)
学号
捐书数
学号
捐书数
学号
捐书数
学号
捐书数
1
4
9
3
17
3
25
3
2
2
10
1
18
3
26
5
3
3
11
2
19
4
27
3
4
5
12
5
20
3
28
3
5
3
13
3
21
1
29
2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康平县数学三下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神奇小帮手,我是小法官,快乐ABC,勤奋的你来算一算,操作题,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康平县四下数学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神奇小帮手,我是小法官,快乐ABC,勤奋的你来算一算,操作题,解决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沈阳市康平县2023年数学三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快乐填一填,公正小法官,精挑细选,我是神算手,动手实践,生活问题我能解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