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噪声及其控制【知识梳理+易错】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592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 噪声及其控制【知识梳理+易错】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592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 噪声及其控制【知识梳理+易错】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592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上册1.3 噪声及其控制学案
展开【知识梳理】
一、噪声的两种定义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噪声的波形图是杂乱无章的;
上一节学过的乐音是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乐音的波形图是有规律周期性变化的。
乐音噪声
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二、噪声的来源
1.工业噪声:建筑工地上各种机器和设备发出的噪声,材料的锯割、冲压、切削声等;
2.交通噪声,公路上,车辆的鸣叫声,发动机振动和排气声,以及车身的振动声等;
3.生活噪声,广场舞的喇叭声,菜市场的叫卖声,安静图书馆里说话声等。
三、噪声的危害
噪声的等级(声强级):表示声音强弱,单位是分贝,符号dB。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轻则会妨碍工作、休息、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会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甚至会使听觉器官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四、噪声的控制
声音从产生到被人耳听到需经过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发声,声音在介质中传播,声波被人耳接收。故控制噪声从这三个阶段入手。
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防止噪声产生。例如在汽车、摩托车上加装消声器和隔音棉,禁止在城市道路上鸣笛,在家练习架子鼓时铺上消音垫等。
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阻断、吸收噪声的传播。例如在高架桥两旁设置隔音板,在道路两旁种植行道树,关闭窗门,在大会堂的墙壁上铺设多孔的吸音材料等。
3.在人耳处控制噪声: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例如佩戴耳塞,用手捂耳等。
【易错点】
1.噪声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2.噪声监测设备只能检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
【规律总结】
物理学角度上说的噪声从环保角度上说也一定是噪声,但环保角度上说的噪声要分情况对待,定义噪声的关键是声音是否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休息,再美妙的声音,只要影响了人的工作、生活和休息,就是噪声。
【典例分析】
1.(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2.(2022·湖北随州·中考真题)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思路小结】
1.判断是否为噪声,抓住是否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休息这一关键点。
2.噪声不一定能完全消除,更多的时候只是减弱了噪声。
【精典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关于学校噪声,正确的是()
A.学校附近的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教室安装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在学校周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隔壁班悦耳动听的音乐声对于正在考试的学生来说不是噪声
2.(2021·广东广州·八年级期末)对人们来说,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诉讼案件时,法官铿锵有力的判词B.人们熟睡时的夜半歌声
C.做作业时,广场响亮的音乐声D.在图书阅览室的高谈阔论
3.(2021·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A.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B.在教室周围设置声音屏障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4.(2022·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噪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声音的强弱是认定噪声的重要指标。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度的等级,零分贝是人们刚刚可以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强度,也叫听觉下限。根据所学知识,较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声音强度的等级应是()
A.50dB~70dBB.30dB~40dBC.90dB左右D.80dB左右
5.(2022·湖北武汉·中考调研)10.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面这些做法有效的是()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提高声音的响度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C.在教室周围植树,阻断部分噪声传播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防止噪声产生
6.(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A.禁止鸣笛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学校周围植树
7.(2022·辽宁阜新·中考模拟)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A.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C.摩托车的消声器D.图书馆周围植树
8.(2022·山东济南·中考一模)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控制噪声,刻不容缓。下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A.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B.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二、填空题
9.(2021·湖北宜昌·八年级期末)环保部门常常在噪声较大的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如图甲所示显示的数值是55.0_____(选填“dB”或“Hz”)。如图乙所示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传播。
10.(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末)汽车经过某噪声监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如图所示,其中65.0dB指汽车喇叭声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汽车司机经常鸣笛来提醒路人注意安全,说明___________;在学校周围经常看到“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___________。
11.(2022·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如图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形中可以知道,甲图是________的波形,乙图是________(前两空均选填“噪声”或“乐音”)的波形;马路上的汽笛声影响上课,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12.(2022·重庆·八年级期末)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该装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的传播。
三、实验题
13.(2022·安徽马鞍山·八年级期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如图所示,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
[评估与交流]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14.(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月考)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利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_______(填“调大”、“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________(填“大”、“小”),人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__(填“大”、“小”),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_______(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小明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包装家电泡沫板,由于不同材料的厚度不同,在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根据数据可分析出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
(3)两同学观察后发现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_____(选填“好”或“差”),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4)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_____(选填“报纸”或“海绵”)隔声性能好一点。
(5)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音。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典例分析】
1.(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下列情景中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B.教室里的读书声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
【答案】D
【解析】
A.音乐厅中的演奏声属于乐音,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里的读书声没有影响别人的学习,不是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报告厅中的演讲声没有影响他人,不是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建筑工地上嘈杂的响声会影响别人的学习和生活,属于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2·湖北随州·中考真题)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
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
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
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
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答案】B
【解析】
A.从环保的角度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可以称为噪声,考场周围大声播放音乐,影响考试,所以属于噪声,故A错误;
B.禁止鸣笛是为了避免噪声的产生,所以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正确;
C.固体也能传声,所以关闭门窗不能完全消除噪声,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理想的安静环境噪声在30dB~40dB之间,故D错误。
故选B。
【思路小结】
1.判断是否为噪声,抓住是否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和休息这一关键点。
2.噪声不一定能完全消除,更多的时候只是减弱了噪声。
【精典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关于学校噪声,正确的是()
A.学校附近的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教室安装双层真空玻璃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在学校周围安装的噪声监测仪可以减弱噪声
D.隔壁班悦耳动听的音乐声对于正在考试的学生来说不是噪声
【答案】B
【解析】
A.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双层玻璃中间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正确;
C.噪声监测装置是噪声监测器上可以直接读出噪声大小,它不能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故C错误;
D.从环保角度,悦耳动听的音乐声如果妨碍了别人的休息或学习,也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2021·广东广州·八年级期末)对人们来说,以下不属于噪声的是()
A.诉讼案件时,法官铿锵有力的判词B.人们熟睡时的夜半歌声
C.做作业时,广场响亮的音乐声D.在图书阅览室的高谈阔论
【答案】A
【解析】
A.诉讼案件时,法官铿锵有力的判词,是听众想听清楚的声音,不属于噪声,故A符合题意;
B.人们熟睡时的夜半歌声,影响了同学们的休息,属于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做作业时,广场响亮的音乐声影响了学习,属于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图书阅览室的高谈阔论,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属于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1·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A.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B.在教室周围设置声音屏障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答案】B
【解析】
A.给老师配备扩音设备,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设置声音屏障,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强弱等级,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2·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噪声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公害,而声音的强弱是认定噪声的重要指标。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强度的等级,零分贝是人们刚刚可以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强度,也叫听觉下限。根据所学知识,较理想的学习、生活环境,声音强度的等级应是()
A.50dB~70dBB.30dB~40dBC.90dB左右D.80dB左右
【答案】B
【解析】
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来表示,人们刚刚能听到的弱声是0分贝;30dB~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超过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超过90dB会影响听力。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2·湖北武汉·中考调研)10.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面这些做法有效的是()
A.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提高声音的响度
B.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C.在教室周围植树,阻断部分噪声传播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防止噪声产生
【答案】C
【解析】
A.老师讲话声音大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是合理的办法,故A不符合题意;
B.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故B不符合题意;
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是合理的办法,故C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是合理的办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2·湖南怀化·中考真题)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下列减弱噪声的途径与之相同的是()
A.禁止鸣笛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D.学校周围植树
【答案】D
【解析】
高速公路通过村庄密集区时,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玻璃隔声板,能有效降低噪声,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禁止鸣笛,使控制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是防止声音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测量噪声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学校周围植树,树能吸收一部分声音,使噪音减弱,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2022·辽宁阜新·中考模拟)下列措施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A.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
C.摩托车的消声器D.图书馆周围植树
【答案】A
【解析】
A.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A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 不符合题意;
C.摩托车的消声器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C 不符合题意;
D.图书馆周围植树是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2022·山东济南·中考一模)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甚至影响到人们的健康,控制噪声,刻不容缓。下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A.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B.上下楼梯要轻声慢步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答案】B
【解析】
A.在道路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不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噪声是人走路时产生的,所以上下楼梯轻声慢步,可以减弱声音的响度,从而减弱噪声,所以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
D.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填空题
9.(2021·湖北宜昌·八年级期末)环保部门常常在噪声较大的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如图甲所示显示的数值是55.0_____(选填“dB”或“Hz”)。如图乙所示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其作用是在________控制噪声传播。
【答案】 dB 传播过程中
【解析】
[1]声音的强弱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表示其大小,即(dB),Hz是声音的频率的单位。
[2]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是为了阻碍噪声的传播,这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2021·河南许昌·八年级期末)汽车经过某噪声监测装置时鸣放喇叭,该装置显示屏如图所示,其中65.0dB指汽车喇叭声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汽车司机经常鸣笛来提醒路人注意安全,说明___________;在学校周围经常看到“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___________。
【答案】响度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析】
(1)[1]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此时的噪声是65.0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故65.0dB指汽车喇叭声的响度。
(2)[2]汽车司机经常鸣笛来提醒路人注意安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3] “禁止鸣笛”的标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产生。
11.(2022·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如图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图形中可以知道,甲图是________的波形,乙图是________(前两空均选填“噪声”或“乐音”)的波形;马路上的汽笛声影响上课,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乐音噪声关好窗户
【解析】
[1][2][3]结合选项中的声音的波形图可知,乙图中的波形是杂乱无章、没有规律的振动,即其是噪声的波形图;而甲图中的波形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故其是乐音的波形图;同时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对于马路上的汽笛声影响上课,此时最好的做法是关紧门窗,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2.(2022·重庆·八年级期末)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______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该装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的传播。
三、实验题
13.(2022·安徽马鞍山·八年级期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和海绵)。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如图所示,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______;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______;
[评估与交流]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______;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答案】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吸音性能聚酯棉厚度
【解析】
(1)[1]小球的位置越高,下落时敲击玻璃杯发出声音越大,实验中为控制敲击玻璃杯的力度,必须把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
(2)[2]本实验比较的是不同材料的吸音性能,因此表格中应该填入吸音性能。
(3)[3]吸音效果的好坏通过玻璃杯被敲击发出的声音的大小反应出来,聚酯棉垫在杯子底下时发出声音最小,因此它的吸音性能最好,适合装修隔音墙用。
(4)[4]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密度、厚度等。
14.(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月考)在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实验中,
(1)小明和小强在家中开展探究,他们准备利用人刚听不到声音时人与声源的距离来进行比较,选用了手机铃声作为声源,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_______(填“调大”、“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________(填“大”、“小”),人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______(填“大”、“小”),实验在家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_______(填“随材料而改变”、“保持不变”或“根据实验情形而改变”)。
(2)小明从家中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包装家电泡沫板,由于不同材料的厚度不同,在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根据数据可分析出这些材料中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__________。
(3)两同学观察后发现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_____(选填“好”或“差”),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
(4)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_____(选填“报纸”或“海绵”)隔声性能好一点。
(5)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在___________减弱噪音。
【答案】调小大大保持不变羽绒服好强海绵响度传播途中
【解析】
(1)[1][2][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由于房间的空间较小,改变距离的大小受到限制;故实验过程中他们应将手机铃声响度调小;因为手机铃声响度越大,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
[4]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比较不同材料时手机铃声响度应保持不变。
(2)[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用羽绒服做隔音材料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因此,羽绒服的隔音性能最好。
(3)[6][7]由于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故得出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
(4)[8]海绵与报纸相比,表面粗糙稀疏多孔,所以海绵的隔音性能比报纸好。
(5)[9][10]“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即改变声音的响度,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小噪音.种类
聚酯棉
软木
泡沫
海绵
玻璃杯发声大小
最小
最大
较大
较小
最强
最弱
较弱
较强
材料
报纸
羽绒服
塑料袋
泡沫板
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
8
4
7
5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2 透镜学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2 透镜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规律总结,典例分析,思路小结,精典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规律总结,典例分析,思路小结,精典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二 乐音导学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二 乐音导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规律总结,典例分析,思路小结,精典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