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平面镜【知识梳理+易错】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592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 平面镜【知识梳理+易错】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592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3.4 平面镜【知识梳理+易错】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3592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导学案
展开3.4平面镜
【知识梳理】
一、平面镜知识准备
1.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且能够成像的物体叫做平面镜。
2.虚像: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作虚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白纸、茶色的薄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在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从蜡烛A一侧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竖直放一白纸(光屏)。从侧面直接观察白纸(光屏),白纸(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5.撤去白纸、玻璃板,熄灭蜡烛,在纸上沿蜡烛底部边缘记下两个蜡烛的位置。
6.重新点燃蜡烛,放回玻璃板,移动蜡烛的位置,重做实验,并在纸上标记出每次的位置,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量出每组蜡烛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数据仅供参考)。
【实验表格】(数据仅供参考)
【实验分析】
1.蜡烛B和蜡烛A的像可以完全重合,说明像是正立的,且像与物大小相等。
2.在白纸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蜡烛A的像是虚像。
3.每一组实验蜡烛A和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说明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每一组实验两个蜡烛的连线都和玻璃板垂直。
【实验结论】
1.平面镜中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的连线和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实验方法】
等效替代法:
1.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注意事项】
1.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减小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
2.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因为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使用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烛焰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反射成像,出现重影。
4.使用茶色玻璃板的原因:明亮的像的火焰更明显,使成像更清晰。
5.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6.两根蜡烛大小必须完全相同的原因: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7.重做几次实验的目的:实结论具有普遍性。
8.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导致的结果:①找不到像;②像无法和蜡烛重合。
三、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
(1)平面镜的画法:
(2)作图规则:
物体轮廓画实线,虚像轮廓画虚线,辅助连接线画虚线,有垂直关系的线段交叉点要画出直角符号。
(3)作图思路:
对称法: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找出物体上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4)作图步骤:
如图所示,MN表示平面镜,要求做出物体AB的在平面镜中的像A′B′。
①过A点作镜面MN的垂线AO(垂足为O)并延长至A′点,使OA=OA′,A′点就是A点的像;
②同理,可以作出物上其他各点的像(如B点的像B′点);
③然后用虚线连接A'B'。
四、生活中的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现象
地板上的倒影 水中倒影
(2)平面镜的常见应用
口腔检查 扩大视野 化妆镜
潜望镜
(3)平面镜带来的麻烦
光污染 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视线
(4)小汽车前挡风玻璃设计成倾斜状的原因
①减小风阻。
②使车内人和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中的像成在司机视线的斜上方,从而避免像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易错点】
1.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
2.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人们感觉像的大小变化了是因为像与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引起了人视角的改变。
【规律总结】
1.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运动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像和物体相对于平面镜的运动速度是相等的。
3.若物体和平面镜间的距离缩小(或扩大)a米,则像和物体间的距离缩小(或扩大)2a米。
4.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典例分析】
1.(2022·安徽阜阳·八年级期末)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勇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为了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现有厚度为6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该在 _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
(3)当把蜡烛靠近平面镜时,蜡烛在平面镜里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2.(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在平面镜后放一木板,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
D.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3.(2022·广西贺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是王旭同学在学校体检时检查视力的情景。她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是视力表正立、等大的_____(填“实”或“虚”)像,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到王旭同学的距离为_____m。
【思路小结】
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决有关平面镜问题的关键。
【精典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1m处,他后退1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 )
A.不变,4mB.不变,2mC.变小,2mD.变小,4m
2.(2021·江苏南通·八年级期中)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蜡烛A也是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在甲、乙、丙三图中,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将变小
3.(2022·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在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中,老师做了“浇不灭的蜡烛”实验,为了使实验呈现良好的效果,老师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应选用反射效果较好的平面镜
B.点燃的蜡烛和盛水的玻璃杯应放在“镜子”的同侧
C.该实验应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D.点燃的蜡烛靠近“镜子”,盛水的玻璃杯也应靠近“镜子”
4.(2022·江苏镇江·八年级上期末)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文稿的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F”字母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B.C.D.
5.(2021·四川绵阳·八年级期中)一平面镜如图所示放置,镜面与水平面夹角45°。一个小球沿着水平面向着镜面减速运动,下列关于小球的像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竖直向上运动B.竖直向下运动
C.水平向左运动D.水平向右运动
6.(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中)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当他朝平面镜靠近1m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 )
A.变大了B.远离平面镜
C.距平面镜1mD.距小明4m
7.(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中)如图是一张令人惊讶的照片,茶色玻璃板后面有一支蜡烛,它竟然能在水中燃烧!关于这个现象的真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蜡烛能够在水中燃烧B.杯子在玻璃板前面,蜡烛在后面
C.看到的烛焰是实物D.蜡烛在玻璃板前面,杯子在后面
二、填空题
8.(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小嘉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一个等大的 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在小嘉靠近穿衣镜0.5m后,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m。(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9.(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如图,0.7m高的卡通狗坐在平面镜前0.2m处,它在镜中的像与它之间距离是 _____m。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它 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若将平面镜绕O点向右缓慢翻转90°,卡通狗的鼻尖A点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将 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先变大后变小”)。
10.(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夜晚,运河边上的灯亮起时,运河水上实景与河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河水深2m,河边一彩灯距水面高度是6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离水面______m;若河水上涨,则彩灯的“倒影”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2022·贵州遵义·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某位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 ___________m,他通过平面镜看的挂钟如图乙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___________。
12.(2022·辽宁抚顺·八年级期末)小红坐在化妆镜前0.5m的地方,镜中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将身体靠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室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溃,妈妈应将光源照向_____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三、作图题
13.(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在下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14.(2022·湖北咸宁·八年级期末)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
15.(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16.(2022·云南红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的像。
四、实验题
17.(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薄透明的玻璃板、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板等器材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该进行如下操作: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______________(选填“某一位置看上去”或“任一位置看上去都”)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
(3)为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拿走棋子B,将白纸板移动到棋子A像的位置时,从棋子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白板,发现白纸板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实验中,小丽如将玻璃板竖直向上平移,可观察到棋子A的像将______(选填“向上移动”或“不动”);
(5)小华小组做实验时发现薄玻璃板中棋子A的像偏高,且无论在白纸上如何移动玻璃板另一侧的棋子B都无法使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丽还设计了一个“巧测距离”的木箱,如图乙所示,桌面上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是______,箱内有一支蜡烛A,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他利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方法如下:
①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②移动蜡烛B,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就等于蜡烛A到MN的距离。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像的性质
第一次
6.50
6.50
等大
正立的虚像
第二次
3.20
3.20
等大
正立的虚像
第三次
8.30
8.30
等大
正立的虚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章《光现象》
3.4平面镜
【知识梳理】
一、平面镜知识准备
1.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且能够成像的物体叫做平面镜。
2.虚像: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作虚像。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白纸、茶色的薄玻璃板、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在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2.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从蜡烛A一侧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竖直放一白纸(光屏)。从侧面直接观察白纸(光屏),白纸(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
5.撤去白纸、玻璃板,熄灭蜡烛,在纸上沿蜡烛底部边缘记下两个蜡烛的位置。
6.重新点燃蜡烛,放回玻璃板,移动蜡烛的位置,重做实验,并在纸上标记出每次的位置,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量出每组蜡烛位置到平面镜的距离(数据仅供参考)。
【实验表格】(数据仅供参考)
【实验分析】
1.蜡烛B和蜡烛A的像可以完全重合,说明像是正立的,且像与物大小相等。
2.在白纸上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蜡烛A的像是虚像。
3.每一组实验蜡烛A和蜡烛B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说明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每一组实验两个蜡烛的连线都和玻璃板垂直。
【实验结论】
1.平面镜中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的连线和平面镜垂直(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实验方法】
等效替代法:
1.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点燃的蜡烛的像,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注意事项】
1.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下进行,减小其他光线对实验的影响。
2.使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因为玻璃板既能反光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使用薄玻璃板的原因:防止烛焰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反射成像,出现重影。
4.使用茶色玻璃板的原因:明亮的像的火焰更明显,使成像更清晰。
5.刻度尺的作用:测量物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6.两根蜡烛大小必须完全相同的原因: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②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7.重做几次实验的目的:实结论具有普遍性。
8.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导致的结果:①找不到像;②像无法和蜡烛重合。
三、平面镜成像作图方法
(1)平面镜的画法:
(2)作图规则:
物体轮廓画实线,虚像轮廓画虚线,辅助连接线画虚线,有垂直关系的线段交叉点要画出直角符号。
(3)作图思路:
对称法: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找出物体上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4)作图步骤:
如图所示,MN表示平面镜,要求做出物体AB的在平面镜中的像A′B′。
①过A点作镜面MN的垂线AO(垂足为O)并延长至A′点,使OA=OA′,A′点就是A点的像;
②同理,可以作出物上其他各点的像(如B点的像B′点);
③然后用虚线连接A'B'。
四、生活中的平面镜
(1)平面镜成像现象
地板上的倒影 水中倒影
(2)平面镜的常见应用
口腔检查 扩大视野 化妆镜
潜望镜
(3)平面镜带来的麻烦
光污染 车内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上成像影响视线
(4)小汽车前挡风玻璃设计成倾斜状的原因
①减小风阻。
②使车内人和物体在前挡风玻璃中的像成在司机视线的斜上方,从而避免像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易错点】
1.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
2.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人们感觉像的大小变化了是因为像与物的距离发生改变,引起了人视角的改变。
【规律总结】
1.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2.运动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的运动轨迹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像和物体相对于平面镜的运动速度是相等的。
3.若物体和平面镜间的距离缩小(或扩大)a米,则像和物体间的距离缩小(或扩大)2a米。
4.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与物体的大小有关。
【典例分析】
1.(2022·安徽阜阳·八年级期末)为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小勇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为了得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现有厚度为6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2)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该在 ____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
(3)当把蜡烛靠近平面镜时,蜡烛在平面镜里的像的大小将 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 2 较暗 不变 虚像
【详解】(1)[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这样两个像相距更近,对实验影响更小。
(2)[2]平面镜成像时,环境越黑暗,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3)[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当蜡烛靠近镜面时,蜡烛的大小不变,故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
(4)[4]实像可以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移去蜡烛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在平面镜后放一木板,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
D.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答案】C
【详解】A.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当铅笔水平向右移动远离平面镜时,它的像也远离平面镜,即向左移动,大小不变;故A错误;
B.由于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所以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可以成像,像的位置不变,故B错误;
C.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虚像,故用一块木板放置在平面镜后时,铅笔依然能在平面镜中成像,而且铅笔的像的位置不变,故C正确;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3.(2022·广西贺州·八年级期末)如图是王旭同学在学校体检时检查视力的情景。她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是视力表正立、等大的_____(填“实”或“虚”)像,平面镜中视力表的像到王旭同学的距离为_____m。
【答案】 虚 5.4
【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可知,王旭通过平面镜看到的是视力表正立、等大的虚像。
[2]平面镜中,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视力表与镜距离为
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2.9m,王旭同学离视力表的像距离为
【思路小结】
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决有关平面镜问题的关键。
【精典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贵州毕节·八年级期末)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1m处,他后退1m,镜中的像大小变化情况以及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 )
A.不变,4mB.不变,2mC.变小,2mD.变小,4m
【答案】A
【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他后退1m,镜中的像大小不变。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小兰同学笔直站在寝室门口竖直放置的整容镜前1m处,他后退1m,他距离平面镜2m,则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2m,镜中的像与他的距离变为
2m+2m=4m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1·江苏南通·八年级期中)如图是小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则蜡烛B距蜡烛A也是5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低且倾斜,在甲、乙、丙三图中,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将变小
【答案】C
【详解】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A距玻璃板5cm,蜡烛A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5cm,则蜡烛B与蜡烛A相距10 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故A错误;
B.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像与物完全重合;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A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如下图所示,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挡光板,则能看见蜡烛的像A′,无法看到物体B,故C正确;
D.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像等大,因此若蜡烛A远离玻璃板,则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3.(2022·江苏苏州·八年级期末)在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中,老师做了“浇不灭的蜡烛”实验,为了使实验呈现良好的效果,老师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应选用反射效果较好的平面镜
B.点燃的蜡烛和盛水的玻璃杯应放在“镜子”的同侧
C.该实验应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D.点燃的蜡烛靠近“镜子”,盛水的玻璃杯也应靠近“镜子”
【答案】D
【详解】A.用反射效果一般的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错误;
B.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前,盛水的玻璃杯应放在“镜子”的另一侧,故B错误;
C.由于玻璃是透明的,为了使像更清晰,应该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便于观察,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所以将蜡烛靠近“镜子”,盛水的玻璃杯也应靠近“镜子”,故D正确。
故选D。
4.(2022·江苏镇江·八年级上期末)提词器是由一个高亮度显示器和一块与其成45°角的专用镀膜玻璃组成,镀膜玻璃将显示器上文稿的内容反射到演讲者前方。如图,当演讲者前方呈现“F”字母时,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
A.B.C.D.
【答案】B
【详解】当演讲者前方呈现字母“F”时,这个字母“F”是显示器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所以他直接看显示器会看到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1·四川绵阳·八年级期中)一平面镜如图所示放置,镜面与水平面夹角45°。一个小球沿着水平面向着镜面减速运动,下列关于小球的像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A.竖直向上运动B.竖直向下运动
C.水平向左运动D.水平向右运动
【答案】B
【详解】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小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因为小球沿着水平面向着镜面减速运动,即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所以像点也向着镜面减速运动,即向下运动,∠SOM=∠S'OM=45°,所以S'O与SO互相垂直,即S′沿竖直向下方向减速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2021·山东临沂·八年级期中)小明站在平面镜前3m处,当他朝平面镜靠近1m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 )
A.变大了B.远离平面镜
C.距平面镜1mD.距小明4m
【答案】D
【详解】A.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人靠近平面镜1m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错误。
BCD.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3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当小明向平面镜靠近1m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3m-1m=2m
根据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像到小明的距离为
2m+2m=4m
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2022·江苏盐城·八年级期中)如图是一张令人惊讶的照片,茶色玻璃板后面有一支蜡烛,它竟然能在水中燃烧!关于这个现象的真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蜡烛能够在水中燃烧B.杯子在玻璃板前面,蜡烛在后面
C.看到的烛焰是实物D.蜡烛在玻璃板前面,杯子在后面
【答案】D
【详解】茶色玻璃前面有一支蜡烛,蜡烛在茶色玻璃后面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茶色玻璃后面有一个杯子,并向杯子中倒水,杯子的位置正好是蜡烛像的位置,所以可以看到蜡烛在水中燃烧,茶色玻璃后面的杯子和水都是实物,烛焰是虚像,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8.(2022·四川成都·八年级期末)小嘉站在穿衣镜前1.5m处,他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一个等大的 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在小嘉靠近穿衣镜0.5m后,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___________m。(玻璃厚度忽略不计)
【答案】 虚 2
【详解】[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小明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2]小嘉靠近穿衣镜0.5m后,此时小嘉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L=1.5m-0.5m=1m
小嘉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所以他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2m。
9.(2022·陕西咸阳·八年级期末)如图,0.7m高的卡通狗坐在平面镜前0.2m处,它在镜中的像与它之间距离是 _____m。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它 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若将平面镜绕O点向右缓慢翻转90°,卡通狗的鼻尖A点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将 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 0.4 能 先变大后变小
【详解】[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卡通狗到镜面的距离为0.2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0.2m,它在镜中的像与它之间距离是
s=0.20m+0.2m=0.4m
[2]由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所以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故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3]将平面镜绕O点向右缓慢翻转90°,则在此过程中,像与物关于镜面是对称的,当翻转45°时,A点与其像之间的距离最大,继续翻转,A点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变小,所以卡通狗的鼻尖A点与其像之间的距离将是先变大后变小。
10.(2022·江苏扬州·八年级期末)夜晚,运河边上的灯亮起时,运河水上实景与河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河水深2m,河边一彩灯距水面高度是6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离水面______m;若河水上涨,则彩灯的“倒影”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6 不变
【详解】[1]彩灯距水面6m,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距等于物距,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也是6m。
[2]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若河水上涨,彩灯的大小不变,故彩灯的“倒影”的大小将不变。
11.(2022·贵州遵义·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所示,是某位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 ___________m,他通过平面镜看的挂钟如图乙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 ___________。
【答案】 5 3:30
【详解】[1]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视力表距离平面镜3m,因为像距等于物距,可知视力表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3m,而该同学距离视力表1m,则该同学距离平面镜为
3m-1m=2m
所以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
3m+2m=5m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此时表的时间为8:30,则实际时间为
12:00-8:30=3:30
12.(2022·辽宁抚顺·八年级期末)小红坐在化妆镜前0.5m的地方,镜中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_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将身体靠近镜子,镜中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由于室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溃,妈妈应将光源照向______(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答案】 1 不变 衣领
【详解】[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0.5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0.5m+0.5m=1m
[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
[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
三、作图题
13.(2022·河南周口·八年级期中)在下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答案】
【详解】分别作出A、B两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A′B′两点即可,如答案所示。
14.(2022·湖北咸宁·八年级期末)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
【答案】
【详解】分别作出像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实线连接A、B即可,如答案所示。
15.(2022·山东德州·八年级期末)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如图所示,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答案】
【详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BB′,作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MN,即平面镜的位置,如答案所示。
16.(2022·云南红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
【详解】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①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②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③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④用虚线连接A′B′,B′C′,A′C′,△A′B′C′就是△ABC在平面镜中的像,如答案所示。
四、实验题
17.(2022·江苏泰州·八年级期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丽同学选取薄透明的玻璃板、完全相同的跳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板等器材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如图甲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该进行如下操作: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从玻璃板前______________(选填“某一位置看上去”或“任一位置看上去都”)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_;
(3)为探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拿走棋子B,将白纸板移动到棋子A像的位置时,从棋子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白板,发现白纸板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4)实验中,小丽如将玻璃板竖直向上平移,可观察到棋子A的像将______(选填“向上移动”或“不动”);
(5)小华小组做实验时发现薄玻璃板中棋子A的像偏高,且无论在白纸上如何移动玻璃板另一侧的棋子B都无法使棋子B与A的像完全重合,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丽还设计了一个“巧测距离”的木箱,如图乙所示,桌面上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是______,箱内有一支蜡烛A,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他利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方法如下:
①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②移动蜡烛B,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用刻度尺测出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就等于蜡烛A到MN的距离。
【答案】 确定像的位置 任一位置看上去都 相同 B 虚 不动 玻璃板未垂直桌面放置 透明薄玻璃 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 蜡烛B到MN的
【详解】(1)[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棋子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棋子,从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直到从玻璃板前任一位置看上去都观察到A的像与B重合,才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3)[4][5]拿走棋子B,将一块不透明的白板放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从棋子B侧观察白板,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棋子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6]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且棋子A没有移动,所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后,观察到棋子A的像是不动的。
(5)[7]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为确保像在桌面上且棋子B能和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垂直于桌面放置。如果平面镜不与桌面垂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棋子都不可能与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
(6)[8]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蜡烛B的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蜡烛A,从而确定蜡烛B的像的位置和大小,而平面镜不透明,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故侧面MN是透明薄玻璃板。
[9]本实验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中的物距与像距相等来测定箱内的距离,当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时,蜡烛A到MN的距离等于蜡烛B到MN的距离,所以应移动蜡烛B使蜡烛B的像与蜡烛A完全重合。
[10]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相等,用到刻度尺测量出蜡烛B到MN的距离就是蜡烛A到MN的距离。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像的性质
第一次
6.50
6.50
等大
正立的虚像
第二次
3.20
3.20
等大
正立的虚像
第三次
8.30
8.30
等大
正立的虚像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2 透镜学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2 透镜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规律总结,典例分析,思路小结,精典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4 平面镜学案,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表格,实验分析,实验结论,实验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学案及答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规律总结,典例分析,思路小结,精典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