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初三中考【化学】实验题归类精品知识点总复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5991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初三中考【化学】实验题归类精品知识点总复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5991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初三中考【化学】实验题归类精品知识点总复习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435991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通用版初三中考【化学】实验题归类精品知识点总复习
展开
这是一份通用版初三中考【化学】实验题归类精品知识点总复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气体单质是,关于氢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实验室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与稀硫酸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硫化氢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根据以上知识推断:实验室制取硫化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氢气装置的迁移运用。
解析:
本题为信息题,实验室用块状固体FeS和稀硫酸反应制取H2S,与制备H2相似,故发生装置可选B;H2S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溶于水,故收集应用向上排空气法。
答案:C
3.根据以下实验室制备氢气的3个装置图,试填空。
(1)正在产生氢气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收集氢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停止产生氢气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的缘故(填操作方法)。
考点:
考查实验室制取H2的装置原理与收集方法。
解析:
题目中所给出的装置图是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典型装置:启普发生器和制取氢气的简易装置。两种装置的原理相同,打开装置中导气管上的活塞,酸液沿漏斗流下,浸没锌粒,与金属锌反应放出氢气;关闭活塞,产生的氢气会将酸液压回漏斗中使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停止。观察甲、乙、丙三个装置,装置甲中酸液没有与锌粒接触,显然没有氢气产生,活塞处于关闭状态,而装置乙和丙中酸液与锌粒接触,有氢气产生,活塞已经打开。由于氢气的密度很小(比空气密度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氢气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答案:
(1)乙、丙;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
(2)甲;关闭导气管活塞
4.在托盘天平的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天平至平衡,向两烧杯中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然后向右盘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铁,同时向左盘的烧杯中放入与铁等质量的铝,待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天平仍平衡
B.天平指针偏向铁一方
C.天平指针偏向铝一方
D.铁和铝均有剩余
考点:
等质量的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多少与溶液增重问题。
解析:
本题是将金属和酸反应与天平问题结合的综合题,充分反应后天平的指向由产生H2的多少而定。解答本题要考虑全面,从两种情况分析:一是金属完全反应,等质量的Fe、Al与足量盐酸的反应产生H2的质量Al>Fe,天平指针偏向铁一方;二是盐酸完全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为Al=Fe,天平平衡,此时金属Al、Fe可能都有剩余;也可能只有Al剩余。
答案:C
5.小明和小华进行盐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研究。小明用较稀的盐酸,小华用较浓的盐酸。他们分别取等质量的锌粒与足量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并将烧杯中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成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表示小明实验结果的是图中的曲线______________(填①或②);
(3)请说明图中的曲线②与曲线①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
考点:
对锌与盐酸反应时,剩余物质的质量变化原因的探究。
解析:
本题综合性较强,涉及反应速率与酸浓度的关系、盐酸的挥发性等知识。问题(1)学生易回答出H2放出,HCl逸出使质量减少,而可能忽略反应放热导致水分蒸发;问题(3)有可能回答不全,顾此失彼。
答案:
(1)反应放出氢气、HCl逸出,反应放热导致水分蒸发;
(2)①;
(3)曲线②盐酸浓度较大,反应速率较大,所以开始曲线下降较快;曲线②盐酸浓度较大,逸出的HCl较多,所以最后的位置比较低。
6.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的气体单质是( )
A.CO2
B.C
C.H2
D.CO
考点:
典型代表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其所属类别、状态的判断。
解析:
在初中阶段,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有三种,即H2、C、CO,从物质分类上看,H2是气态单质,C是固态单质,CO是气态化合物,故应选C。有的学生错选B或D,往往是不注意题给条件,粗心大意造成的。
答案:C
7.实验室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实验步骤是:①停止加热;②停止通入氢气;③给氧化铜加热;④向试管里通入氢气;⑤氢气验纯。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⑤④③①②
B.③⑤④②①
C.⑤④③②①
D.③⑤④①②
考点:
H2还原CuO实验的操作步骤。
解析:
实验室用H2还原CuO的主要步骤:验纯→通氢→加热→停热→停氢。进行H2性质实验前没先检验其纯度或还原CuO开始时先加热后通H2、结束时先停止通氢气后停止加热,是较易出现的错误。
答案:A
8.某同学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装置如下图。请回答:
(1)B装置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
(2)C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如果不连接E装置,得出的实验结论中,氢、氧元素质量比将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论值。
考点:
H2的制取、干燥、性质、现象及测定水的组成。
解析:
解答的前提是明确各装置的作用:A——制取H2;B——干燥H2;C——H2还原CuO,准确称量实验前后C装置的质量,可测定水中氧元素的质量;D——吸收并测定生成水的质量;E——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D装置,若没有装置E会使测定的水的质量即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偏高,造成实验误差。只知道C装置是H2还原CuO,D、E装置吸水,不知道其在测定水的组成中的作用,是本题出现错误的原因。
答案:
(1)浓硫酸,除去H2中的水分(或干燥H2);
(2)黑色粉末变红;
(3)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大于。
9.关于氢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气是一种理想的高能燃料
B.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C.加热时,氢气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
D.工业上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氢气
考点:
H2的制备、性质及用途。
解析:
H2燃烧放热多且产物是水对环境无污染,A正确;H2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须验纯,B正确;H2具有还原性,可用来还原金属氧化物,C正确;工业上常用天然气与水反应制备H2,故D不正确。
答案:D
10.雪晴同学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氢气,准备了下图所示的A、B、C三种装置。其中A装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
⑴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⑵关闭弹簧夹时,A内的反应随即停止是因为______________。
⑶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⑷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氢气,A、B、C三种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除杂、气体的干燥。
解析:
本题围绕H2的实验室制法作为重点考查。反应原理应该较为熟悉,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这里选用的酸为盐酸。图中所给的装置是实验室制氢气的简易装置之一,可以随用随停,简便实用。原理为:打开弹簧夹,长颈漏斗中的盐酸进入装置A,浸没锌粒,反应发生;实验完毕,关闭弹簧夹,此时锌粒仍然与盐酸接触,产生的氢气使装置内的压强逐渐增大,会将酸液沿长颈漏斗下端压入漏斗中,使酸液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停止。若要制备纯净干燥的H2,还需要除杂和干燥。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使得制取的氢气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选用的除杂装置B中盛有NaOH溶液,可吸收氯化氢。H2的干燥选用装置C,让H2通过浓硫酸除去混有的水蒸气。顺序为先除杂后干燥,反之,无法得到干燥的H2。
答案:
⑴Zn+2HCl=ZnCl2+H2↑
⑵反应产生的氢气,使试管A内压强增大,盐酸与锌粒脱离接触,反应即自行停止。
⑶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⑷A→B→C
11.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解析:
观察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由核电荷数可知分别是氧元素、镁元素、钠元素的粒子,②和④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三种元素中: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钠、镁属于金属元素,所以选项A、C错误;①是阴离子,符号为O2-,②表示镁原子、④表示镁离子Mg2+,③为Na+,③④为阳离子,选项D错误;镁原子最外层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这2个电子,形成Mg2+,所以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答案:B
12.已知碘元素符号为I,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
(1)x的值为___________。
(2)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哪种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相似?__________(填序号)。
(3)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KIO3,可以有效地防治碘缺乏病。KIO3的名称是__________。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解析:
本题属于信息题。以初中未学过的碘元素及原子结构知识为落点进行命题,涉及原子结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化学式命名等知识,考查学生的信息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解题时应紧扣题给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类比、迁移。依据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推知x=53;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碘的化学性质与C最相似;由KClO3叫氯酸钾,类比迁移可知,KIO3的名称为碘酸钾。
13.下列粒子示意图中,表示—2价阴离子的是( )
考点:
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解析:
根据离子结构中原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的关系,可确定离子的种类及价态、其规律如下:质子数(Z)>核外电子数(N),Z—N=X,显+X价;质子数(Z)<核外电子数(N),N—Z=X,显—X价、根据题意,—2价阴离子是得到2个电子后形成的,即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2个,观察四个选项可知应选C。
答案:C
14.某元素A的+2价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m=________;B原子与A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最外层电子数比A原子多5个。则A、B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用A、B表示为___________。
考点:
粒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及书写化学式的能力。
解析:
本题为推断题,由A的+2价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可知,A元素的质子数为12,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因此可推知B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1个电子而显—1价,故可推出A、B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AB2。
15.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氦-3”,10吨氦-3就能满足我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关于氦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3
B.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2
C.质子数为2,电子数为3
D.质子数为3,电子数为2
考点:
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排布。
解析:
氦-3原子的核内有2个质子、1个中子,核外有2个电子,质量数=2+1=3。
答案:B
16.比较 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Y属于同一种元素
B.X、Y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C.X、Y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D.X、Y两种粒子都具有稳定结构
考点:
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解析:
通过读图进行判断,元素种类、核外电子排布、化学性质是否相同等。观察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X、Y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但核外电子数不同,X为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发生化学反应时,易失去最外层电子;Y为钠离子,已经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A
17.纳米技术的研究是当前世界科技研究的一个热点,1998年中国科学家合成了纳米氮化镓,已知镓(Ga)和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则氮化镓的化学式最可能是( )
A.Ga5N2
B.Ga3N2
C.Ga2N3
D.GaN
考点: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确定元素化合价,进而确定化学式。
解析:
镓原子最外层3个电子,属于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在化合物中显+3价,氮原子最外层5个电子,属于非金属元素,与金属镓化合时易得到3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而显-3价,所以,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氮化镓的化学式最可能是D。
答案:D
18.现有H2S、S、M、SO3四种物质,是按硫元素的化台价由低到高排列的,其中M这种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是( )
A.H2SO3
B.H2SO4
C.Na2S
D.Na2SO4
考点:
根据化学式判断硫元素的化合价。
解析:
解答本题应先根据化学式判断出硫元素的化合价,然后比较。题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0、M、+6,显然M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介于0~+6之间,选项B、D,硫元素为+6价,Na2S中硫元素为—2价,只有H2SO3中硫元素为+4价,符合题意。
答案:A
19.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2的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A.+4
B.+3
C.+2
D.+1
考点:
已知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求元素化合价。
解析:
解题思路:先判断化合物的化学式,再根据化合价原则求出氮元素的化合价。
设该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有
14x/16y=7/12,x/y=2/3
故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3,所以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答案:B
20.手机中使用的锂(Li)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 = LiMnO2。此反应中锂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0→+1,下列对锰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4→+3
B.+2→+3
C.0→+2
D.-4→ -2
考点:
化合价原则的应用以及常见元素化合价。
解析:
在反应物MnO2中,Mn元素为+4价,氧为—2价,生成物LiMnO2中,Li显+1价,氧仍为—2价,设Mn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2=0,x=+3。
答案:A
21.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 (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能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为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重铬酸钾和硫酸铬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依次是( )
A.+6、+3
B.+3、+5
C.+3、+3
D.+3、+6
考点:
化合价原则的应用。
解析:
这是一道新情景题,已知 ,即可求出铬的化合价。设在两种化合物中铬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x、y,则有
答案:C
22.某金属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已知它的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它的氢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金属的化合价为( )
A. B.
C. D.
考点:
结合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解析:
解题思路:先设该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进而利用相对分子质量求出该元素的化合价。
设该金属元素为R,其化合价为x,则其氯化物及氢氧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RClx,R(OH)x则有:
答案:A
23.图A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B是相关示例)
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的元素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
(2)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中的位置是(选填①或②或③)_______________;
(3)图D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中与氧元素在同一纵行的硫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氧原子相似。由此推测,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失”)________电子。
(1)氯
(2)②
(3)得
考点:
1~18元素的名称、核外电子排布及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
解析:
初中阶段关于核外电子排布初步知识,要求熟记1~18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17号元素为Cl,氯元素;仔细观察元素周期表,联系1~18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找出其中规律:第二周期元素都有2个电子层,第三周期元素都有3个电子层,每一个纵行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并且从左到右原子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图C是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原子序数为11,有三个电子层,应位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1,应该在第1纵行(与元素Li同一纵行),即位置为②;硫原子和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6,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2个电子,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1)氯
(2)②
(3)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总复习:实验题,共4页。
这是一份2021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实验条件),共9页。
这是一份2022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突破实验探究题(课本实验拓展类)(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活动探究三,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8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d4b79351ae3a39596034d4bbb94b7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