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22-2023学年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2022-2023学年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工业流程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结构与性质,有机推断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生产、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羊毛衫中羊毛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B.工业上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醇
C.居家消毒时,漂白液和盐酸不能混合使用
D.大力发展火力发电、减少电能缺口,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2.我国科技工作者发现几种“小分子胶水”(结构如图所示)能助力自噬细胞“吞没”致病蛋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分子式为
B.b不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C.a、b互为同系物
D.a、b均能发生加成反应
3.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氯碱工业中,当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为时,阳极应产生(标准状况下)
B.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小于
C.标准状况下,中所含的共价键的数目为
D.中所含的中子数为
4.工业上在催化作用下生产的反应为 ,该反应可看作两步:①(快);②(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活化能为
B.减小的浓度能降低的生成速率
C.的存在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加,降低了该反应的焓变
D.①的活化能一定大于②的活化能
5.X、Y、Z、W为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W为同周期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W的最外层电子数,Z的核外电子总数等于Y的最外层电子数,Y的单质常温下为黄色固体且可用于处理泄漏的水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X>Y
B.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
D.的空间结构为直线形
6.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用溶液吸收少量:
B.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几滴溶液:
C.通入水中制硝酸:
D.电解水溶液:
7.我国科研团队设计的一种新型固态电解质的氟离子电池打破了高温条件的限制,实现了室温下氟离子全固态电池的稳定循环。某全固态电解质的氟离子电池工作时的物质转化及放电时的迁移方向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a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B.充电时,由b极向a极迁移
C.放电时,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充电时,外电路每通过,a极消耗
8.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以含铁的铜屑为原料制备晶体,并进一步探究用制备少量无水。流程如图:
已知:
②熔点为、沸点为,遇水剧烈水解生成两种酸性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②步用溶液调,目的是除去溶液中
B.第③步涉及过滤操作,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C.中阴离子的中心原子不含孤电子对
D.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9.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或目的的是
A.AB.BC.CD.D
10.常温常压下,某同学向氨水中逐滴加入的盐酸,实验测得溶液的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N点为反应终点(此时盐酸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消耗盐酸的体积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误差比酚酞的大
B.M点的溶液中存在
C.N点溶液中
D.P、M、N三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M点
二、工业流程题
11.优化的复合材料作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时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以黄铁矿(主要成分是,含少量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滤渣2”中不含硫单质。涉及离子的氢氧化物常温下的溶度积常数如表。(当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时,认为沉淀完全,)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_价;“研磨”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灼烧”时的大量尾气直接排放,会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为___________(填一种)。
(3)常温下,“酸浸”时,加入过量50%的硫酸的目的为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4)“浸渣1”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列举出一种该物质的用途:___________。
(5)“还原”中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通入空气的条件下,“溶液1”可在“还原”步骤中循环利用,则通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
(6)“一系列操作”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
三、实验题
12.亚硝酸钠()主要用于医药、染料和漂白等行业,也常用于食品保鲜剂。某小组拟利用制备亚硝酸钠,简易流程如图。
已知,
(1)利用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装置C中盛装饱和溶液的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NO不能单独被纯碱溶液吸收,为了使完全被碱液吸收且产品纯度高,___________。
(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采用“倒置漏斗”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实验完毕后,从装置C中分离出固体产品(不含杂质)。设计实验探究的性质。取少量固体产品配制成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如表。
上述实验___________(填标号)的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_____。经实验测得实验丙反应后的溶液中氮元素仅以的形式存在,酸性溶液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吸光光度法是借助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根据朗伯一比耳定律确定物质溶液的浓度。亚硝酸钠标准曲线数据如表所示。(已知:稀溶液的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取样品溶于蒸馏水配成1000mL稀溶液,取4.00mL该稀溶液测得吸光度为2.7000,对比标准曲线数据可知,该亚硝酸钠产品纯度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已知)。
四、原理综合题
13.“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将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
Ⅰ.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来生产燃料甲醇。
已知:的燃烧热
反应①
反应②
反应③
(1)___________,反应③的___________(填“>”或“O2->Na+,则简单离子半径:Y>X,故A错误;
B.HF分子间存在氢键,H2S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则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故B错误;
C.Z即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CO3,H2CO3是弱酸,故C错误;
D. 即CS2的中心碳原子价层电子对数目为2、无孤电子对,故为直线形分子,故D正确;
选D。
6.A
【详解】A.用溶液吸收少量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硫酸钠,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氯化铁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Fe3+和SCN-发生络合反应生成Fe(SCN)3而显红色,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通入水中制硝酸,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用惰性电极电解溶液的离子反应为:Mg2++2Cl- +2H2OMg(OH)2↓+Cl2↑+H2↑,故D错误;
故选A。
7.C
【分析】如图所示,放电时,由a极移向b极,则a极为正极,则b极为负极。
【详解】A.由分析可知,a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充电时,a极为阳极,b极为阴极,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则由b极向a极迁移,故B正确;
C.放电时,Mg失去电子生成MgF2,电极方程式为:,故C错误;
D.充电时,a极为阳极,电极方程式为:,外电路每通过,a极消耗,故D正确;
故选C。
8.A
【详解】A.第②步调pH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常加入铜的氧化物、氢氧化铜及难溶性铜盐等,不能用,故A错误;
B.第③步涉及过滤操作,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B正确;
C.中阴离子为,中心原子孤电子对数为=0,故C正确;
D.第④步中,SOCl2与结晶水作用,生成SO2和HCl气体,发生的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D正确;
故选A。
9.B
【详解】A.NaAlO2溶液与碳酸氢根离子电离产生的氢离子结合生成沉淀,不发生双水解反应,故A错误;
B.向2mL 0.1ml•L-1 AgNO3溶液中加入5mL 0.1ml•L-1 NaCl溶液,氯化钠过量,硝酸银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再加入几滴0.1ml•L-1的Na2S溶液,有黑色沉淀生成,为硫化银,存在沉淀的转化,可说明氯化银的溶解度大于硫化银,故B正确;
C.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饱和FeCl3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备胶体,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到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故C错误;
D.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生成CuS黑色沉淀难溶于硫酸,不能判断H2S、H2SO4的酸性强弱,故D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氨水中滴入盐酸,滴定终点时生成氯化铵,显酸性,则选甲基橙作为指示剂,酚酞的变色范围是碱性的,使用酚酞作指示剂误差较大,故A错误;
B.根据图象,M点溶液显碱性,说明NH3·H2O的电离程度大于NH的水解程度,,故B错误;
C.N点为反应终点,盐酸与氨水恰好完全反应得到NH4Cl溶液,根据电荷守恒:,此时溶液呈酸性,>,则,,故C正确;
D.氨水中由于的电离抑制水的电离,加入盐酸后生成NH4Cl,的水解促进水的电离,N点为反应终点,P、M、N三点对应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为N点,故D错误;
故选C。
11.(1) +2 增大固体接触面积(或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原料转化率等合理答案)
(2)形成酸雨
(3)抑制溶液中的水解,防止生成沉淀(或将固体完全溶解等其他合理答案)
(4) 制作光导纤维(或其他合理答案)
(5) 将“溶液1”中的转化为(或其他合理答案)
(6) 蒸发浓缩 降温结晶
【分析】以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含少量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研磨后再空气中焙烧生成SO2,FeS2转化为Fe2O3,酸浸后Fe2O3转化为Fe3+,SiO2不与硫酸反应过滤后存在于滤渣1中,滤液中加入黄铁矿还原,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FeSO4·7H2O固体,再加入柠檬酸和NaFePO4·2H2O得到,以此解答。
【详解】(1)中元素化合价为+2价;“研磨”的目的是增大固体接触面积(或提高反应速率,提高原料转化率等合理答案)。
(2)“灼烧”时的大量SO2尾气直接排放,会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形成酸雨。
(3)常温下,“酸浸”时,加入过量50%的硫酸的目的为抑制溶液中的水解,防止生成沉淀(或将固体完全溶解等其他合理答案)。
(4)由分析可知,“浸渣1”的主要成分是,该物质的用途:制作光导纤维(或其他合理答案)。
(5)由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可知,“还原”中与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离子方程式为:;“溶液1”可在“还原”步骤中循环利用,则通入空气的目的是将“溶液1”中的转化为(或其他合理答案)。
(6)“还原”步骤后得到FeSO4溶液,经过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干燥可以得到FeSO4·7H2O固体。
12.(1)
(2) 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 1.5
(3) 吸收尾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防倒吸(或其他合理答案)
(4) 乙 产品可能混有(或其他合理答案)
(5)99.8%
【分析】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用氮气通入,将一氧化氮送入到碳酸钠溶液中,B中也通入氧气,与NO混合,在C处发生反应生成亚硝酸钠,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处理尾气。
【详解】(1)利用饱和NH4Cl溶液和饱和NaNO2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N2、氯化钠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根据图中信息得到装置C中盛装饱和Na2CO3溶液的仪器的名称是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NO不能单独被纯碱溶液吸收,只有二氧化氮,则纯碱与二氧化氮的反应为 2NO2 + Na2CO3= NaNO2 + NaNO3 +CO2,若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混合物,则混合物于纯碱反应为NO2 + NO+ Na2CO3=2NaNO2 + CO2,为了使NOx完全被碱液吸收且产品纯度高,可以理解为N2O3即NO1.5,则x=1. 5。
(3)由于氮氧化物会污染环境,可能碳酸钠溶液没有完全吸收,则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尾气,采用“倒置漏斗”措施的目的是防倒吸。
(4)由于二氧化氮与纯碱反应生成硝酸钠、亚硝酸钠和水,硝酸根在酸性条件下会氧化碘离子变为单质碘,因此上述实验乙的结论不可靠,理由是产品可能混有。以上经实验测得实验丙反应后的溶液中氮元素仅以的形式存在,酸性KMnO4溶液与反应生成锰离子、硝酸根和水,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取0.001gNaNO2样品溶于蒸馏水配成1000mL稀溶液,取4.00mL该稀溶液测得吸光度为2.7000,对比标准曲线数据可知,亚硝酸钠的质量为,则该亚硝酸钠产品纯度为。
13.(1) < 低温
(2) 0.5
(3)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详解】(1)的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为:④ ,由盖斯定律可知,-④+①+②可得反应③,则,反应③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福建省漳州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及答案,文件包含化学pdf、化学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莆田市2022-2023学年高三毕业班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