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PPT
展开【作品拓展】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本文即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全文主旨】 本文记述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经历,创设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实词释义】一、一词多义
【实词释义】二、重点实词
1.月色入户 户: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寻: 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中庭: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6.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 7.盖竹柏影也 盖: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闲人:
1.月色入户 户: 门 2.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 就,于是 寻: 寻找 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共同,一起 中庭: 院子里 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6.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 纵横交错 7.盖竹柏影也 盖: 大概是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只是 闲人: 清闲的人
【虚词释义】1.念无与为乐者 与: 2.何处无竹柏 何: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
【虚词释义】1.念无与为乐者 与: 介词,和 2.何处无竹柏 何: 疑问代词,哪一个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译文 特殊句式 省略句:念无与(吾)为乐者。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相与于中庭步。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译文 想到没有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就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特殊句式 省略句:念无与(吾)为乐者。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句:相与于中庭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 庭院里(的月光)好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仿佛有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特殊句式 定语后置句: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作者借此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微妙而复杂的,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无一字写月却处处写月,被世人称为写月的传神之笔,请简要分析。
【答案】 示例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积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使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月光。示例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二者共同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示例3:动静结合,“积水空明”给人以一种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凡人”雅趣。
3.结合具体语句,说说苏轼那天晚上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赏月的。
【答案】 ①愉悦,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真情流露中可以感受到;②孤独,从“念无与为乐者”的知音难求的心境中可以感受到;③沉醉,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写意描述中可以感受到;④悠闲,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慨中可以感受到。
1帮 细梳理·虚词通关
(1)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3)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4)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5)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1)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3)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语气词 (4)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语气词 (5)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
(1)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3)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 (5)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1)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语气词 (3)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 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 (4)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5)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语气词
根据位置判断“焉”的意义或用法:①用在句中,往往是疑问代词,有“哪里,怎么”的意思。②用在句尾,则一般相当于介词结构或做语气词。
2帮 全突破·课外迁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焉,仰而思焉;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焉得治天下家国?”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④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⑤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⑥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刘蓉《习惯说》,有删节)
【注】 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②浸淫:逐渐蔓延。③踬(zhì):跌倒,绊倒。④蹶然:急遽的样子。⑤中(zhòng)人:击中人,这里是“影响人”的意思。⑥窒:阻碍。
【虚词“焉”强化练】
请解释下列句子中“焉”的意义和用法。
(1)俯而读焉 (2)仰而思焉 (3)焉得治天下家国 (4)则反窒焉而不宁
(1)俯而读焉 语气词 (2)仰而思焉 语气词 (3)焉得治天下家国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4)则反窒焉而不宁 相当于介词结构,于是,于此
(1)及其久,则洼者若平。(2)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1)及其久,则洼者若平。【答案】 等到时间久了,踩凹地就像踩平地一样。(2)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答案】 所以君子的学习,贵在小心谨慎地开始。
室 有 洼 径 尺 浸 淫 日 广 每 履 之 足 苦 踬 焉。(用“/”标四处)
【答案】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
选文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答案】 示例:积习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
我小的时候,在养晦堂偏西的一间房子里读书。低着头读书,抬起头思考;思考以后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就站起来绕着房间转圈踱步。房间里有块凹地,直径一尺左右,一天一天地逐渐变大,每次踩着凹地,脚常受被绊倒的苦。已经走久了,也就习惯了。 有一天,父亲来到房里,看到(这块凹地)就笑着说:“一间房子都不整理,怎么能治理天下和国家呢?”便叫童仆取来泥土把凹地填平。过后,我再踩到那里,绊倒了,吃了一惊,好像那里的土忽然隆起似的,低头看看,地面已经平平的了。过了一会儿,还是这样的感觉,又过了很久才习惯。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虑想到,共同一起,院子里,形容水的澄澈,大概是,将要快要,于是就,纵横交错,清闲的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基础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虑想到,大概是,清闲的人,共同一起,形容水的澄澈,想要准备,高兴的样子,纵横交错,代词的人,介词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阅读(十六)记承天寺夜游作业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课标文言文阅读(十六)记承天寺夜游作业课件,共1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虑想到,交错纵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