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班第二次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班第二次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分班第二次考试地理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于15时54分与距地400千米的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 )
A.会依次经过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
B.气温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再升高
C.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大
D.超过50千米后云雨天气现象逐渐消失
2、中国空间站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中国空间站会受到诸多来自太空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预防的是( )
A.超强的紫外辐射 B.大气稀薄
C.太空垃圾 D.巨大的温差
读下列四幅景观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4、四幅图片所示地貌中,主要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地貌类型中与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形成作用相同的有( )
a.长江三峡
b.长江三角洲
c.冲积扇
d.塔里木盆地的沙丘
e.喀斯特地貌
f.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
A.aef B.bce C.cdf D.ace
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电,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潮汐发电站。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利用潮汐发电可造福人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潮汐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B.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潮汐发电会带来严重的海域污染 D.潮汐能与海啸能来源相同
7、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 )
①候潮进港
②麦田灌溉
③旅游观光
④滩涂养殖
⑤海上冲浪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
A.干旱 B.湿润 C.寒冷 D.炎热
9、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邦奇等著名学者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创建了人类大陆图。即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口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区称人类大陆。世界上共存在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是东亚和东南亚大陆、南亚大陆、欧洲大陆、北美东部大陆。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大陆最可能是( )
A.①南亚大陆、②东亚和东南亚大陆、③北美东部大陆、④欧洲大陆
B.①欧洲大陆、②北美东部大陆、③南亚大陆、④东亚和东南亚大陆
C.①东亚和东南亚大陆、②南亚大陆、③欧洲大陆、④北美东部大陆
D.①北美东部大陆、②欧洲大陆、③南亚大陆、④东亚和东南亚大陆
11、图中①~④地区成为人口密集区的共同原因是( )
A.高原地形 B.发达国家 C.气候适宜 D.历史悠久
黑河—腾冲线(下图)是一条贯穿我国版图的假想直线段,大致划分出了我国人口在区域上的分布,体现了我国人口东南和西北的分布差异。该线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一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具有“不可破”的特性。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不可破”的主导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城市化 C.交通状况 D.农业基础
13、图中Q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气候寒冷 B.纬度低,气候湿热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D.地势高,气候寒冷
14、可使我国人口格局发生较显著变化的措施是( )
A.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 B.扶持西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
C.平衡东、西部资源分布状况 D.完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
下图为2000-2015年我国4类迁移人口构成比例变化图(单位:%)。完成下面小题。
15、甲、乙、丙分别代表( )
A.乡→城迁移、乡→乡迁移、城→乡迁移
B.乡→城迁移、城→乡迁移、乡→乡迁移
C.城→乡迁移、乡→城迁移、乡→乡迁移
D.城→乡迁移、乡→乡迁移、乡→城迁移
16、城→城迁移占总迁移比率在2010年后迅速升高,主要是从中、小城市迁往大城市,该现象会引起( )
A.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B.大城市环境逐渐得到改善
C.小城市就业机会增多 D.大城市产业结构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③人口死亡率升高
④人口迁移数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我国人口增长模式逐渐向“三低”型过渡,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②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育龄妇女比重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其中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前四个省市除了上海市外,另三个是东北三省,辽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了17.42%。下图为2021年5月公布的全国和部分省市不同年龄段人口百分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东北三省老龄化严重的最直接原因是( )
A.政策引导 B.资源枯竭 C.死亡率低 D.人口迁移
20、东北三省人口迁入最多的地区主要是( )
A.北京、天津、山东 B.西藏、青海、宁夏
C.上海、江苏、浙江 D.广东、福建、广西
21、调查发现,海南是东北三省人口迁入较多的地区,海南吸引众多东北人迁入的原因是( )
A.优惠的特区政策 B.适宜的气候条件
C.较多的就业机会 D.相似的产业结构
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与“反向春运”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B.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C.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D.赡养老人负担减轻
23、“反向春运”给子女工作城市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环境负担加重 B.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C.房租价格上涨 D.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读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市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列有关该市人口数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总体上看,该市人口数量的变化以机械增长为主
B.该市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影响该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是政治因素
D.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25、近年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
A.该市因经济发展速度减缓而出现“民工荒”
B.该市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迁入量减少
C.人口迁出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D.农村生存环境已好于城市
下图为山西省人均耕地、人均粮食消费(折合)与人口承载力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导致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低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数量减少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耕地总量增加
27、提高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降低消费水平 B.限制对外开放 C.鼓励人口外迁 D.发展地方经济
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余,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较小,还有一定的人口扩容余地。下图为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人口压力指数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A.广东湖南内蒙古 B.西藏内蒙古四川
C.海南江苏山东 D.黑龙江青海西藏
29、浙江省成为人口压力指数最小地区之一的原因不包括( )
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高 B.经济发达,人均消费水平高
C.交通便利,科技发达 D.水热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
30、据研究,青海、西藏地区人口压力还在不断加大,最可能是因为( )
A.未开发土地面积广大 B.矿产资源面临枯竭
C.户籍人口数增长过慢 D.生产活动破坏生态
二、综合读图题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纽芬兰渔场鳕鱼资源丰富,素以“可以踩着鳕鱼背在海面上行走”著称,鳕鱼捕捞业发展迅速,鳕鱼给加拿大等国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但是贪婪捕捞致使该渔场被毁,即使加拿大政府被迫下达纽芬兰渔场禁渔令十多年后,该水域仍然如同死水,难见鳕鱼身影。每年春季大量源自极地地区(格陵兰岛冰川;北冰洋冰川)的冰山抵达纽芬兰岛附近,吸引各地游客,让这里成为世界观冰山最佳地点之一。下图为大西洋局部及圣劳伦斯湾位置示意图。
(1)洋流是携带冰山抵达纽芬兰岛的主要动力,其洋流性质为________,对附近海域表层水温的影响是________。
(2)推测早期渔民在该海域捕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3)试分析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
32、下面两图为非洲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①到④的变化以_____为基础;自然带⑤到⑦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2)图中各自然带属于荒漠景观的是____。(填番号)
(3)自然带①为_________带,目前该地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三、材料分析题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15%,人口总增长率为4.83%。
材料二:下图为“2014年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
材料三:2014年底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达2.12亿,约占总人口的15.5%,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分别为54%和45.6%,并呈不断上升趋势,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1)据材料一说明北京市的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说出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并分析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说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将产生的社会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过程中,会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A错误。气温先降低(在对流层),后升高(在平流层),再降低(高层大气底部),再升高(高层大气中上部),B正确。外部空气密度越来越小,气压越来越低,C错误。云雨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结合图示信息可知,超过12千米后云雨天气现象逐渐消失,D错。故选B。
2、答案:A
解析:中国空间站所处的高度是离地面400千米,还处在地球大气层的高层大气中,所以中国空间站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C
解析:中国空间站所处的高度高,大气稀薄,紫外辐射强,温差大,但这些不利条件均在科学家的考虑范围内,而太空垃圾的数量多,运动轨迹具有不确定性,可能会对空间造成难以预估的影响,故选C。
4、答案:C
解析:读景观图可知,①为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②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③为冲积扇,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④是沙丘,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因此③④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图中②图所示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是流水对黄土高原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峡谷,a正确;长江三角洲是流水在入海口附近堆积形成的,b错误;冲积扇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c错误;塔里木盆地的沙丘是风力搬运的沙粒堆积形成的,d错误;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形成的,e正确;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沟谷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f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6、答案:B
解析: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不是来源于太阳辐射能,A错误;潮汐是蕴藏量极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B正确;建设潮汐电站,不需要移民,不淹没土地,没有环境污染问题,C错误;海啸通常由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与潮汐能来源不同,D错误。故选B。
7、答案:B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现象指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海上冲浪利用的是波浪,⑤错误;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候潮进港、潮汐发电、滩涂养殖,①③④正确,B正确。而麦田灌溉需要淡水,而潮汐为咸水,不能灌溉,②错误,ACD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结合图可以看出骆驼刺地下根系相当长,而地上植被矮小,而且叶子变成细刺,减少蒸发,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干旱缺水的自然环境。故选:A。
9、答案:C
解析: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便获得足够生存的水分,所以C正确;故选:C。
1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相关知识。根据图形轮廓,可以辨认①②③④分别为北美东部大陆、欧洲大陆、南亚大陆、东亚和东南亚大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的相关知识。C项,图中①②人口密集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和经济发展水平高,③④人口密集的原因主要是自然条件优越和开发历史悠久,因此四个地区共同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其中气候温暖湿润是最重要的自然条件。故C项正确;A项,人口密集区大多以平原为主。故A项错误;B项,东亚和南亚经济欠发达。故B项错误;D项,北美东部开发历史短。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答案:A
解析: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取决于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西北地区的气候资源、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均不及东南地区,因而人口容量较小,人口密度也小,A正确;城市化、交通状况受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自然环境是发展的基础,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BC错误;农业基础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D错误。故选A。
13、答案:D
解析:Q地地处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势高,气候寒冷,故人口稀少,深居内陆,气候干早具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D正确,Q地纬度位置较低,但气候寒冷,气候寒冷的原因主要因为地势高,AB错误。故选D。
14、答案:B
解析:改变人口分布格局的举措在于人口迁移,加快东部城市群建设会使人口向东部迁移,东密西疏的人口格局并未改变,A错误;扶持西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可使东部人口向西部转移,人口格局发生变化,B正确;东、西部资源分布状况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非人力能平衡,C错误;完善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15、答案:A
解析:乙类迁移人口构成比例逐年下降,结合我国人口迁移的实际情况,应代表乡一乡迁移;近几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的基设施等不断完善,部分人开始回乡创业,丙类迁移人口构成比例先下降后上升,符合由城乡迁移的方向,A正确,B错误;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由图可知,甲类迁移人口构成比例在四类中是最高的,且在2000年—2010年逐年上升,符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因此甲代表乡一城迁移的方向,C、D错误;故选A。
1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由中、小城市迁往大城市带来的影响。人口由中、小城市迁往大城市,人口是在城市之间流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没有提高,故没有体现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A错误;人口大量向大城市聚集,会增加大城市的环境压力,B错误;中、小城市人口的大量流失,说明就业机会在减少,C错误;中、小城市人口迁往大城市,给大城市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促进其产业结构升级,D正确;故选D。
17、答案:A
解析: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劳动人口比重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为防止未富先老,我国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动态调整,①、②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降低,③错;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影响不大,④错。选A。
18、答案:B
解析:我国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①说法错误;生活富裕程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利于降低出生率,②、③说法正确;育龄妇女比重提高会使出生率上升,④说法错误。选B。
19、答案:D
解析:东北地区为我国老工业基地,经济衰退,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从而使其老龄化严重,D正确。引起东三省人口外迁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因素,不是政策因素,A错误。资源面临枯竭是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但不是老龄化严重的直接原因,故B错误;出生率低会加剧老龄化进程,但不是东北三省老龄化严重的最直接原因,C错误。故选D。
20、答案:A
解析:东北三省人口主要迁入经济发达的地区,北京、天津、山东经济发达,距离东北较近,更利于人口迁移,故A正确。西藏、青海、宁夏经济落后,主要为人口迁出地区,B错误。上海、江苏、浙江经济发达,但距离东北地区较远,不利于人口迁移,C错误。广西经济落后,广东距离东北距离远,不利于人口迁移,D错误。故选A。
21、答案:B
解析:东北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漫长,海南纬度较低,冬季温暖,气候适宜,所以吸引较多东北三省人口迁入,故B正确。海南为经济特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但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且距离东北较远,所以其政策、就业机会不是海南吸引东北人迁入的原因,A、C错误。海南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东北地区为传统工业区,两地产业结构不同,D错误。故选B。
22、答案:D
解析:“反向春运”是在过年期间年轻人不选择回乡探亲,而是将父母和子女接到城里过年。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会受到城市文化和新思想的影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观念发生了转变,A对,不合题意;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和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为“反向春运”提供了保障,B、C对,不合题意。子女赡养老人与“反向春运”关系甚微,D错,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形成原因无关的选项,故选D。
23、答案:B
解析:反向春运是人口流动的短期行为,不会造成城市环境负担加重,以及环境的破坏,A错。父母到子女工作城市过春节,子女正值假期,往往会陪父母到附近旅游,B对。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老人和小孩到城里过年对房租价格基本无影响,C错。反向春运能够保证劳动者留在城市坚守岗位,缓解季节性缺工,保证各岗位正常运转,D错。故选B。
24、答案:A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近年该市的人口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基本呈下降趋势,其人口数量的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A对,BD不对。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因素以经济因素为主,C不对。故选A。
25、答案:C
解析:近年该市的人口机械增长率有所下降,这可能和人口迁出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有关,C对。该市经济发展速度没有减缓,A不对。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并且没有材料说明该市生态环境明显恶化,B不对。农村生存环境有所改善,但不会明显好于城市,D不对。故选C。
26、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数量在增加,其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故人口承载力变低不是人口数量减少导致的,A错误;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人口承载力提高,B错误;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呈下降趋势,主要是以人均粮食消费量的提高所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口承载力降低,C正确;耕地总量增加应导致人口承载力增大,D错误。故选C。
27、答案:D
解析:山西省人口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经济,D正确;降低生活水平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A错误。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会使得人口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错误;鼓励人口外迁不符合地方可持续发展理念,C错误。故选D。
28、答案:B
解析:由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可知,人口压力指数广东0.5,湖南0.6,内蒙古0.7,不符合由大到小的排序,A错误。西藏0.758,内蒙古0.7,四川0.67,符合由大到小的排序,B正确。海南0.5,江苏0.4,山东0.5,不符合由大到小的排序,C错误。黑龙江0.67,青海0.758,西藏0.758,不符合由大到小的排序,D错误。故选B。
29、答案:B
解析:浙江省对外开放程度高,交通便利,科技发达,水热条件好,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压力指数较小,ACD不符合题意;人均消费水平高会导致人口压力指数的升高,B符合题意。故选B。
30、答案:D
解析:青海、西藏地区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们的生产活动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使其人口压力增大,D正确。未开发土地面积广大、户箱人口数增长过慢人口压力可能减小,AC错误。青海、西藏地区矿产资源没有面临枯竭,B错误。故选D。
31、
(1)答案:寒流 降低水温
解析:依据图文资料,冰山源地主要是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冰川,将北极地区的冰山携带抵达纽芬兰岛的洋流属于来自高纬海区的冷海水,其性质为寒流。寒流海水温度低于所到达的海区,因此可以降低附近海域表层水温。
(2)答案:此海域风大浪急,海雾较多,以及春季多冰山都对渔船安全行驶、捕捞造成威胁。
解析:早期渔民的船舶吨位较小,通讯设备落后,此海域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内风大浪急,由于寒暖流交汇,海雾较多,春季气温回升期间,来自北冰洋的冰山都对渔船安全行驶、捕捞造成威胁。
(3)答案: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河流众多,地表径流汇入多;湾内降水丰富。
解析: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主要从气候、洋流、径流、海域轮廓等角度分析。圣劳伦斯湾位于中纬度,降水量大;受寒流影响,水温低,蒸发量小,海水盐度低;圣劳伦斯河等众多地表径流汇入,带来的大量淡水对海水盐度产生稀释作用;海湾较为封闭与外海高盐度海水不易交换。
32、答案:
(1)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
(2)③⑦
(3)热带雨林 森林(雨林)破坏,森林资源减少
解析:
(1)读图可知,自然带①到④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大致沿纬线方向延伸,体现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其变化以热量为基础;图中显示,自然带⑤到⑦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其变化主要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或干湿度地域分异规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③为热带荒漠景观,图中⑦为温带荒漠景观,因此图中各自然带属于荒漠景观的是③和⑦。
(3)图中显示,自然带①位于赤道附近,位于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应为热带雨林带。由于人们过度砍伐,目前该地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是热带雨林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损,森林资源减少。
33、答案:
(1)增长;人口大量迁入。
(2)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城市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
(3)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过重;劳动力短缺。
建议:鼓励生育;延迟退休;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经济,提高生产效率。
解析:
(1)读材料分析可知,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人口总增长率较高,说明人口出现大量迁入,导致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
(2)通过材料二中图文信息可知,城市迁出人口较少,迁入人口较多;乡村人口迁出较多,迁入较少,说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方向主要是乡村到城市,原因主要在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乡村人口进入城市,为了获得更好的经济收入。
(3)人口老龄化产生的社会问题有:老年人口不断增多,导致社会养老费用不断增加,政府财政压力增大;青壮年负担过重,加重青壮年的负担;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等。可以通过鼓励生育来降低老年人比例;通过延迟退休、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完善养老休系,解决老人的养老问题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docx、地理试卷-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辽宁省葫芦岛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