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展开渡荆门送别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2、翻译诗歌。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教学难点
翻译诗歌。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唐宋诗词历来脍炙人口,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渡荆门送别》,唐代的名家名篇。学习时重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背诵和默写。
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自号青莲居士。
拓展: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
二、生平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有《李太白文集》传世,里面收录了我们曾经学过的《静夜思》《望庐山瀑布》《峨眉山月歌》等诗作。
李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好剑术。其诗多惊世之语,想象丰富,风格豪放飘逸。杜甫曾评价李白的诗篇:“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二人在唐代并称“大李杜”。
三、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李白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李白一直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
二十五岁的青年李白辞亲远游,仗剑出蜀。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故乡开始漫游全国,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四、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
荆门送别(jīng) 仍怜故乡水(lián)
2.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的停顿。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注释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2)远:远自。
(3)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4)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5)江:长江。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6)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下:移下。
(7)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8)仍:依然。怜:怜爱。一本作“连”。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9)万里:喻行程之远。
六、翻译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幻出海市蜃楼。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七、课堂研讨,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1、这是一首送别诗,谁在送作者?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赏析“随”、“入”的妙处。
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写出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随”字将地形地势的变化真切的表现出来,化静为动,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字写出了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八、品味余味,体悟情感
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本首诗与传统送别诗的异同,充分体会诗人的感情,解决下面的问题。
1.《渡荆门送别》是传统的送别诗吗?
提示:送别有友人,诗中却没有“友”。
2.回顾李白的送别诗
提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友人》)
3.本诗中的“送别”之意体现在哪里?
提示:末句。和传统的送别诗不同,送别诗人的不是朋友,而是——故乡的水,这样的送别实在是别具一格。
4.有些版本里,“怜”也写作“连”,朗读体会哪个版本更好
“怜”与“连”比较:
提示:“连”只有联系之意,缺少人与物的融合。“怜”是互相的,故乡爱诗人,诗人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补充资料:青莲乡的通口河与平通河,汇流成涪江经嘉陵江注入长江。)
5.感受末句的委婉情味
李白自5岁开始读书,15岁学习剑术,直至25岁远渡荆门,一向在蜀地生活,此次出行,面对流过蜀地的江水,不禁产生故乡情。但诗人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本无感情的故乡水怀着深情厚意,恋恋不舍一路护送,万里相随呢?
提示:原文委婉尽致,极有情味。李白赋予了自然江水情感和生命力,流水似乎也变得多情,世界因诗人的多情而呈现为多情。
九、说读诗句,感受思想
(一)你们的描绘让我身临其境,仿佛看到那幅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那你是否想过能描绘出这样开阔壮美画面的人,会拥有怎样的胸怀呢?(豁达开朗。)
(二)仅仅是豁达开朗吗?能否结合诗中的字、词、句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预设:可引导学生抓住“单”、“孤”、“征蓬”等字、词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能够说出类似“孤寂”、“荒凉”、“消沉”等即可。)
(三)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表现了作者对祖国边疆的热爱和出使塞外的自豪,也流露出遭受排挤的幽微难言的情感。)
(四)让学生带着对诗歌的体会再次诵读此诗。并选择喜欢的语句背诵,提示学生注意字形的书写。
十、板书设计
渡荆门送别
首联起 叙 事
颔联承 借景抒情
颈联转 借景抒情
尾联合 直接抒情
十一、布置作业
- 能熟练背诵和默写。
预习下一刻。
初中人教部编版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我寄愁心与明月,峨眉山月半轮秋,我问你答,你问我答,渡:横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摘录,课标分解,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3 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