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 苔藓植物对空气中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其主要原因是苔藓植物( )
A. 没有真正的根 B. 茎矮小
C. 叶又小又薄 D. 茎、叶中没有输导组织
2. 比较如图所示的几种植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有根、茎、叶的分化 B. ②用孢子繁殖
C. ③④种子的外面都有果皮包被 D. ①②③④均具有输导组织
3. 下列对细菌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具有细胞结构 B. 主要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C. 有些细菌对人类有益 D. 都需要进行寄生生活
4. 如图为生物的分类等级示意图。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 狼与犬 B. 狼与狮 C. 猫与虎 D. 猫与狮
5. 生物的生活环境多种多样,如森林、草原、荒漠、农田、海洋、淡水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含义中的( )
A. 物种多样性 B. 生态系统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种群多样性
6. 下列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中,主要是人为原因的组合是( )
①草原的过度放牧
②森林的过量开采
③干旱
④环境污染
⑤地震
⑥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⑤⑥ C. ①②④⑥ D. ③④⑤⑥
7. 1953年,米勒模拟实验的成功能证明生命起源的哪一步的确有可能发生( )
A. 原始大气到有机小分子 B. 有机小分子到有机大分子
C. 有机大分子到原始生命 D. 原始生命到原始单细胞生物
8. 下列化石可以证明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爬行类的是( )
A. 始祖马化石 B. 恐龙化石 C. 始祖鸟化石 D. 鱼类化石
9. 下列关于人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人是由上帝创造的 B. 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 人是森林古猿进化来的 D. 人的进化过程是人为控制的
10. 人和动物在运动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
A. 消化系统的消化 B. 生物对营养的吸收 C. 太阳的照射 D. 细胞的呼吸作用
11. 在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下列能较好体现该生态系统中某生物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12. 园艺师能将一株仙人掌培育成具有多种形状、开多种颜色花的仙人掌植物,能达到上述目的技术是( )
A. 组织培养 B. 嫁接 C. 扦插 D. 种子繁殖
13. 中秋节吃石榴,发现每个石榴内都有许多粒种子,由此可以推断发育成该果实的花内含有( )
A. 很多子房 B. 很多胚珠 C. 很多雄蕊 D. 很多胚
14. 鸟类和两栖类比,鸟类生殖的成功率比两栖类高很多,原因是( )
①卵生
②体内受精
③鸟卵由成鸟孵化
④卵的数量多
⑤卵有卵壳的保护
⑥卵的发育不受水的限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⑤⑥
15. 关于DNA分子、基因、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6. 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 )
A. 位于常染色体上 B. 位于Y染色体上 C. 位于X染色体上 D. 位于性染色体上
17. 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增大,主要原因是( )
A. 血缘关系越近,基因相同的可能性越大 B. 血缘关系越近,显性基因越多
C. 血缘关系越近,生活习惯越相同 D. 血缘关系越近,生活环境越相同
18. 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变异对生物的生存都是不利的
B. 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对生物生存都是有利的
C. 变异一旦出现,就可以遗传给后代
D. 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一般可遗传给后代
19. 抗虫棉具有很好的抗虫能力,原因是抗虫棉体内的DNA中含有( )
A. 苏云金杆菌 B. 苏云金杆菌的杀虫基因
C. 杀虫毒素 D. 害虫体内的抗毒素基因
20. 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医药、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技术可使许多治疗人体疾病的昂贵药品降低价格
B. 生物技术将在人体器官移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 生物技术应用于武器制造,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D. 生物技术培育的转基因食品不存在安全性问题
21. 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图片,如图回答:
(1)若将图中动物分成A、C、D、F和B、E两大类,则分类依据是 。
(2)比较B和E两种动物,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 。
(3)A、F两种动物的身体呈 ,可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4)动物E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原因是 。
(5)D种动物有与其他五种动物不同的生殖方式,其生殖方式是 。
22. 研究人员发现:在云南西双版纳的森林里,成熟果实颜色比例较高的是黑色和红色,分别约占总数的40%和19%。研究人员推测,这种现象可能与当地食果鸟的取食选择有关。为此研究人员采用黑、红、黄、绿、蓝五种颜色的自然果实,选择该地区常见的红耳鹎、蓝喉拟啄木鸟和白喉红臀鹎三种食果鸟进行取食选择实验,研究食果鸟的取食偏好是否是该地区果实颜色进化的驱动因素之一。研究结果如图:
(1)采用多种鸟类进行研究的原因是 。为确保实验时每个个体都有相似的取食意向,在实验前1~1.5小时应该对实验用鸟进行 处理。
(2)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后可以发现这三种鸟基本都偏好取食 色和 色的果实。
(3)通过实验可以推测,西双版纳最常见的果实颜色为黑色和红色是长期 的结果。
23. 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除图中所示组成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有 。
(2)该食物网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鹰与蛇的关系是 。
24. 如图为家蚕发育的全过程示意图,如图回答:
(1)家蚕的发育经过如图所示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叫做 。家蚕吐丝结茧后,处在茧中的时期是 期。
(2)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农业害虫,它的一生也像家蚕一样经过四个时期,它危害玉米主要发生在一生中的 时期。蝗虫也危害玉米,蝗虫的一生和家蚕比,没有 期。
(3)蜘蛛丝和蚕丝都是天然蛋白质纤维,蜘蛛丝比蚕丝强度高,弹性好,但蜘蛛产丝量很少,且不易通过大规模密集饲养获取。科学家将蜘蛛丝蛋白基因转入家蚕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家蚕吐出的蚕丝中含有2%的蜘蛛丝蛋白。据研究,这种新型蚕丝可进一步开发成为角膜替代品等生物医学材料。上述叙述中,科学家培育能分泌新型蚕丝的家蚕,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 技术。
25. 山羊的白毛和黑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如图是山羊毛色的遗传图解,请据此回答问题:
(1)根据遗传图解可判断,毛色为 的为显性性状。
(2)如果显性基因用A表示,对应的隐性基因用a表示,则第一代白毛羊个体1的基因组成为 ,黑毛羊个体2的基因组成为 。
(3)山羊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30对,则山羊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 。
(4)社会上对“黑色食品”比较追捧,因此,黑毛羊的价格也明显比白毛羊高。为追求效益,养殖场现有三只黑毛母山羊,欲利用这三只黑毛羊培养出更多黑毛山羊,需要将这三只羊与毛色为 的种公羊进行交配繁殖后代。
26. 如图是“多莉”羊的克隆过程示意图,如图回答:
(1)与“多莉”羊有关的有A、B、C三只母羊,“多莉”羊长得与 几乎一模一样,这说明生物的遗传信息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的 中。母羊C为“多莉”羊的诞生提供了 。
(2)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多莉”羊的克隆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体的一个 生产出与这个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这种产生动物新个体的方式属于 (填“无性”或“有性”)生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苔藓植物的叶又小又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而威胁苔藓植物的生活,因此我们常把苔藓植物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C符合题意。
故选:C。
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了解苔藓植物叶的特点,理解它与人类的关系。
2.【答案】B
【解析】解:A、①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②肾蕨属于蕨类植物,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B正确;
C、③美人松属于裸子植物,种子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C错误;
D、①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体内无输导组织,D错误。
故选:B。
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图中①海带属于藻类植物,②肾蕨属于蕨类植物,③美人松属于裸子植物,④五角枫属于被子植物。
熟练掌握植物所属类群的主要特征,即可解答。
3.【答案】D
【解析】解:A.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胞结构,A正确。
B.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B正确。
C.有的细菌是有害的,能使生物体致病,使物质腐烂变质,但大部分细菌是有益的,如甲烷菌可以净化污水,乳酸菌可以制作酸奶、泡菜等,C正确。
D.并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寄生生活,也有部分细菌是腐生,同时还有少数细菌属于自养型,如硫化菌,D错误。
故选:D。
细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有DNA集中区域,此外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有鞭毛。
掌握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据分类索引可知:狼与犬同属,狼与狮同目,猫与虎同科,猫与狮同科,属、科、目中属最小,因此同属的狼与犬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的分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分析解答。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理解掌握,不能死记硬背。
5.【答案】B
【解析】解:A.生物种类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A不符合题意。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生态系统种类有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海洋等等,B符合题意。
C.遗传(基因)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生物的性状千差万别,表明组成生物的基因也成千上万,同种生物如兔之间(有白的、黑的、灰的等)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的多样性不包括种群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6.【答案】C
【解析】解: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在适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由此可知,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中属于人为原因的有:①草原的过度放牧、②森林的过量开采、④环境污染、⑥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而③干旱和 ⑤地震是自然灾害,不是人为原因,C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是生物的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表现为乱砍乱伐、乱捕滥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掌握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是解题的关键。
7.【答案】A
【解析】解:米勒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证实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步,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代表原始的海洋,其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还原性大气”。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气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应后的产物和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降雨的过程。经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之后。米勒分析其化学成分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种新的有机化合物,同时还形成了氰氢酸,而氰氢酸可以合成腺嘌呤,腺嘌呤是组成核苷酸的基本单位。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故选:A。
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此题考查了米勒实验的结论:在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是可能的.
8.【答案】C
【解析】解: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故选:C。
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据此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始祖鸟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9.【答案】C
【解析】解:ABC、结合分析可知,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人类不是由上帝创造的,也不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AB错误、C正确。
D、人的进化过程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人为控制的,D错误。
故选:C。
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关键点: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10.【答案】D
【解析】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所以,人和动物在运动的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直接来源于细胞的呼吸作用。
故选:D。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熟记呼吸作用是随时进行的。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11.【答案】D
【解析】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也就是说当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系统内各组成成分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能量、物质的输入与输出在较长时间内趋于相等,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在受到外来干扰时,能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2.【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要将一株仙人掌培育成具有多种形状、开多种颜色花的仙人掌植物,可采用的繁殖方法是嫁接,可以用不同形状、颜色花的仙人掌做接穗,嫁接到一棵仙人掌植株上即可。可见B正确。
故选:B。
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作答。
熟练掌握嫁接的知识,最好既能用已掌握的知识解答题目,又能用所学的知识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
13.【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图中可知,受精后,子房里的胚珠将发育成植物的种子,所以,果实里面含有多粒种子,就意味着子房里有多个胚珠,因此,中秋节吃石榴,发现每个石榴内都有许多粒种子,由此可以推断发育成该果实的花内含有很多胚珠。B符合题意。
故选:B。
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解题关键是掌握花与果实的对应关系。
14.【答案】D
【解析】解: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变态发育,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许多鸟类会选择合适的场所筑巢,然后求偶,求偶成功,雌雄鸟进行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的体内结合成受精卵;卵有卵壳保护,鸟的受精卵在鸟的体内就开始发育,所以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内发育,鸟类的筑巢、孵卵、育雏等行为,卵有卵壳保护,鸟卵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摆脱了卵孵化对环境的依赖,生殖发育不受水的限制,提高了卵的孵化率,育雏提高它们后代的成活率。所以与两栖类动物相比,鸟类繁殖成活率较高,其主要原因是:②体内受精、③鸟卵由成鸟孵化、⑤卵有卵壳的保护、⑥卵的发育不受水的限制,D符合题意。
故选:D。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等过程。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鸟类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15.【答案】A
【解析】解: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如图所示: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DNA、基因在细胞中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16.【答案】B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从图中看出男性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一定是Y,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因此假如一个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由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个性状的基因最可能的位置是位于Y染色体上。
故选:B。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17.【答案】A
【解析】解:血缘关系越近,遗传基因越相近,近亲携带相同隐性致病基因的可能更大。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但并不是说,近亲结婚所生子女都会患遗传病)。可见,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可能性增大,主要原因是血缘关系越近,基因相同的可能性越大。
故选:A。
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危害十分显著。
掌握近亲结婚的危害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D
【解析】A、生物的变异既有有利变异,也有不利变异,因此变异对生物的生存不一定都是不利的,A不正确;
B、由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生存不一定都是有利的,B不正确;
C、生物的变异既有可遗传的变异,也有不可遗传的变异,因此变异一旦出现,不一定就可以遗传给后代,C不正确;
D、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因此一般可遗传给后代,D正确。
故选:D。
(1)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
(2)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3)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变异的原因和类型。
19.【答案】B
【解析】解: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的抗虫基因来源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毒蛋白基因,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毒蛋白能够抗虫,因此抗虫棉具有很好的抗虫能力,原因是抗虫棉体内的DNA中含有苏云金杆菌的杀虫基因,B符合题意。
故选:B。
转基因技术是将高产、抗逆、抗病虫、提高营养品质等已知功能性状的基因,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转入到目标生物体中,使受体生物在原有遗传特性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特性,获得新的品种,生产新的产品。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0.【答案】D
【解析】解:A.生物技术可以使许多治疗人体疾病的昂贵药品实现商品化生产,从而降低价格,A正确。
B.器官移植是将某个健康的器官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放置到一个患有严重疾病、危在旦夕的人身体上,让这个器官继续发挥功能,从而使接受捐赠者获得新生。生物技术(如:克隆器官)将在人体器官移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B正确。
C.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能够改造病毒,如果应用于生物武器的制造,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C正确。
D.转基因食品的基因发生了改变,如今的科学技术检测技术还不能肯定其对人类和环境的无害性,D错误。
故选:D。
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的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掌握生物技术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1.【答案】体内有无脊柱 身体分节 流线型 外骨骼限制了它的生长 胎生哺乳
【解析】解:(1)图中ACDF为一类为脊椎动物,其余BE为另一类,为无脊椎动物,则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
(2)图中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E蝗虫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和附肢分节。它们身体的共同特点是身体分节。
(3)A鸟类、F鱼类两种动物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4)动物E蝗虫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也具有保护作用。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发育过程中由蜕皮现象。
(5)D家兔,具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故答案为:(1)体内有无脊柱;
(2)身体分节;
(3)流线型;
(4)外骨骼限制了它的生长
(5)胎生哺乳。
图中A鸽子属于鸟类,B蚯蚓属于环节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D家兔属于哺乳动物,E蝗虫属于环节动物,F鲫鱼属于鱼类。
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22.【答案】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不喂食 黑 红 自然选择
【解析】解:(1)实验对象过少,会由于偶然性因素影响实验结果。所以采用多种鸟类进行研究的原因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增加实验的可信度。为确保实验时每个个体都有相似的取食意向,在实验前应该对实验用鸟进行不喂食处理,以保证它们能顺利取食果实。
(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黑色和红色的果实被取食的数量较多,且这三种鸟基本都偏好黑色和红色的果实。
(3)生物在生存斗争中,经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在生物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通过实验可推测,西双版纳最常见的果实颜色是红色和黑色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食果鸟的取食偏好可能是西双版纳果实颜色进化的驱动因素之一。
故答案为:(1)避免偶然性,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不喂食;
(2)黑;红;
(3)自然选择。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理解对照实验的设置,知道自然选择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23.【答案】分解者 5 鹰 草 捕食和竞争
【解析】解:(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草)、消费者(兔、狐、鹰等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的草是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还应有分解者。
(2)图示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在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重金属等)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增高有富集现象,营养级别越高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高,在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若该生态系统受到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污染,一段时间后,该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生物是鹰。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在该食物网中,草的营养级最低,所以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草;鹰吃蛇属于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属于竞争关系,所以鹰与蛇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故答案为:(1)分解者
(2)5;鹰
(3)草;捕食和竞争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书写的原则是: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理解其组成成分的作用、相互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4.【答案】完全变态发育 蛹 幼虫 蛹 转基因
【解析】解:(1)由题可知,家蚕的发育经历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由卵孵化成幼虫后,取食桑叶,每隔5、6天就蜕一次皮,经过4次蜕皮后,停止取食吐丝,将身体围绕起来结茧化蛹,蛹过一段时间羽化为成虫,由此可知,家蚕的发育经过如图所示四个时期,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家蚕吐丝结茧后,处在茧中的时期是蛹期。
(2)玉米螟的生长周期分为四种状态,即最开始的虫卵到后来的幼虫、虫蛹再到成虫,其中危害农作物的阶段是玉米螟的幼虫阶段,这个阶段的玉米螟主要以啃食玉米的茎秆组织为生,茎秆遭到破坏,玉米的养分输送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玉米的减产,如果茎秆被啃食严重的话,一旦遇到大风大雨天气,玉米杆很有可能从虫蛀处折断,严重危害了玉米的生长,由此可知,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农业害虫,它的一生也像家蚕一样经过四个时期,它危害玉米主要发生在一生中的幼虫时期;蝗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若虫→成虫,蝗虫的一生和家蚕比,没有蛹期。
(3)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科学家将蜘蛛丝蛋白基因转入家蚕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家蚕吐出的蚕丝中含有2%的蜘蛛丝蛋白。科学家培育能分泌新型蚕丝的家蚕,利用的生物技术主要是转基因技术。
故答案为:
(1)完全变态发育;蛹。
(2)幼虫;蛹。
(3)转基因。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苍蝇、蜜蜂、家蚕、菜粉蝶、蚊子。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蜻蜓。
掌握昆虫的发育是解题的关键。
25.【答案】白色 Aa aa 30条 黑色
【解析】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图的遗传规律(亲代:4白毛×5白毛→子代出现:6黑毛),可推知白毛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黑毛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
(2)白毛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或Aa),黑毛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1、2产生3、4的图中,亲代和子代都有隐性性状(黑毛aa),说明表现为白毛的子代和亲代都含有一个a基因,基因组成都是Aa。所以,第一代白毛羊个体1的基因组成为Aa,黑毛羊个体2的基因组成为aa。
(3)在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山羊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30对,则山羊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30条。
(4)养殖场现有三只黑毛母山羊(基因组成是aa),欲利用这三只黑毛羊培养出更多黑毛山羊,需要将这三只羊与毛色为黑色的种公羊(基因组成是aa)进行交配繁殖后代。因为,亲代(母山羊aa×公山羊aa)→子代(基因组成都是aa,全部表现为黑毛)。
故答案为:(1)白色
(2)Aa;aa
(3)30条
(4)黑色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26.【答案】B 细胞核 发育场所 体细胞 无性
【解析】解:(1)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母羊A是提供了细胞膜和细胞质,母羊B提供了细胞核,母羊C提供了胚胎的发育场所(子宫)。多莉虽然是由母羊C分娩出来的,但长相却一点也不像母羊C,原因就是因为多莉的细胞核不是由母羊C提供的,而是来自于供核母羊B。而遗传信息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培育出的多莉的长相与供核母羊B十分相像,说明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遗传。
(2)多莉羊的克隆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生产出与这一动物几乎完全相同的生命体。这种不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称为克隆,即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故答案为:
(1)B;细胞核;发育场所。
(2)体细胞;无性。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成后代的过程。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掌握克隆技术的培育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年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