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八年级(下)期中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有性生殖区别于无性生殖的本质特征是( )
A. 由亲代产生两性生殖细胞 B. 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
C. 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D. 新个体的生活适应性强
2. 种植农作物需要大量的种苗。下列农作物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 马铃薯的块茎能生根发芽长出幼苗 B. 将空心菜的一段茎插入土壤长出幼苗
C. 大蒜的“蒜米”埋在地下长出幼苗 D. 把大豆的种子播种后长出幼苗
3. 紫薯淀粉含量高,味香面沙口感好,比普通红薯更受人们喜爱,常采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这样不仅缩短了繁殖时间,还能( )
A. 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 B. 促进品种的改良
C. 避免病虫害的发生 D. 产生新的品种
4. 下列有关植物生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是嫁接,一般分为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
B. ②是组织培养,可以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良植株
C. ③中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 ①是无性生殖,②③是有性生殖
5. 如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是昆虫的发育过程和果蝇相同
B. 此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差别不明显
C. 此昆虫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
D. 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6. 下列关于家蚕生殖发育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蚕吐丝作茧 ②幼虫 ③雌雄蚕蛾交尾 ④蚕蛾羽化 ⑤受精卵 ⑥蚕蛹
A. ③⑥⑤②①④ B. ③②⑤①⑥④ C. ⑤②④①⑥③ D. ⑤②①⑥④③
7. 跳楠是蝗虫的幼虫,它与成虫的区别是( )
A. 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B. 身体较大
C. 生活习性不同 D. 形态结构不同
8. 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鲵、嵘螺、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
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
③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
④抱对提高了青蛙精卵结合的成功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观察已受精的鸡卵结构图,卵黄上有一个乳白色小圆点,该结构为( )
A. 胚盘,色浅而小 B. 胚盘,色浓而略大 C. 胚胎,色浅而小 D. 胚胎,色浓而略大
10. 鸟类的生殖行为中一定会有的行为是( )
A. 筑巢、交配、育雏 B. 求偶、产卵、孵卵 C. 产卵、孵卵、育雏 D. 求偶、交配、产卵
11. 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 猫的白毛和狗的黑毛
C. 牡丹花的白色和红色 D. 豌豆的黄粒和皱粒
12. 克隆绵羊“多莉”,是将白面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重组细胞后,经过一系列培育而成。试根据遗传学原理,分析“多莉”的面部毛色应是( )
A. 白色 B. 黑色 C. 黑白相间 D. 不能确定
13. 如图是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模式图,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A. ①是染色体、②是基因、③是DNA
B. ①是染色体、②是DNA、③是基因
C. ①是基因、②是DNA、③是染色体
D. ①是DNA、②是染色体、③是基因
14. 关于基因显、隐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成对的基因一定有显、隐性之分
B.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不能表现出来的
C. 一对显性和隐性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D. 显性和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时,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15. 大熊猫平时活动“懒散”,爱睡觉,代谢水平较低。研究者发现,可能是由于它细胞核中的DUOX2基因异常导致了甲状腺素合成相对较少。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基因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 B. 该基因不能由亲代传递给子代
C. 该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D. 甲状腺素影响代谢和神经系统兴奋性
16. 下列各项有关遗传学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一个基因 B. 染色体的组成包括DNA和蛋白质
C. 一条染色体上都含有两条DNA D. 不同种生物细胞含有染色体数目相同
17. 人类六指是由显性基因(H)控制,正常(五指)是由隐性基因(h)控制,现有一对夫妇,丈夫的基因组成是(Hh),妻子的基因组成是(Hh),若子代中有一个为六指性状的个体,可能的基因组成有( )
A. HH B. Hh C. hh D. HH或Hh
18. 下列关于人的性别遗传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B. 男女的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XY、XX
C. 含X或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机会均等
D. 一个国家的人口中,男女比例一定是1:1
19. 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正常男性体细胞及精子中染色体组成的是( )
A. 22对常染色体+XY和X、Y
B. 22条常染色体+XY和X
C. 22对常染色体+XY和22条常染色体+X、22条常染色体+Y
D. 22对常染色体+XY和22条常染色体+X
20. 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长期干旱下,高茎玉米植株矮小 B. 小丽做双眼皮手术后变得更漂亮了
C. 小明经常进行锻炼,肌肉更发达 D. 父母都有耳垂,生下无耳垂的孩子
21. 下列各种疾病属于遗传病的是( )
A. 白化病 B. 艾滋病 C. 糖尿病 D. 乙型肝炎
22. 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主要原因是( )
A. 近亲结婚不利于人口流动 B. 近亲结婚生男生女机会不均等
C. 近亲结婚提高隐性遗传病发病率 D. 近亲结婚导致癌症发病率的增加
23. 使用酵母菌发面能够蒸出松软的馒头。酵母菌产生的能够使馒头膨大、松软的物质是( )
A. 氧气 B. 酒精 C. 二氧化碳 D. 葡萄糖
24. 下列食品与其常用的保存方法匹配不合理的是( )
A. 干香菇——脱水法 B. 咸鸭蛋——添加防腐剂
C. 蜜饯——糖渍法 D. 鲜牛奶——巴氏消毒法
25. 某生物社团为“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将如图中甲、乙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
A. 空气
B. 微生物
C. 玻璃管
D. 温度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26. 如图图一至图四依次表示被子植物的嫁接、开花、传粉、受精,请据图回答:
(1)图一嫁接成活的关键是要确保a、b两部分的 ______ 紧密结合。
(2)图二中B和C构成的结构是 ______ ,图三所示的传粉方式是 ______ 。
(3)图四中受精作用完成后 ______ 发育成种子。
(4)图一中a部分的基因组成是Dd,b部分的基因组成是dd,由a发育出来的果实果皮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
27. 阅读材料,图一表示青蛙的发育过程,图二表示蚊子的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青蛙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精子与卵细胞在 ______ 中完成受精,而后受精卵发育成蝌蚪,蝌蚪用 ______ 呼吸,用尾部游泳。蝌蚪与成蛙有显著的变化,发育方式属于 ______ 。
(2)蚊子是青蛙的捕食对象之一,蚊子的一生经过四个阶段,其中孑孓是它的 ______ 阶段。从一龄孑孓到四龄孑孓的过程中,需要经历3次蜕皮现象,因为外骨骼限制了它的生长。从蚊子的生活史来看,蚊子的发育属于 ______ 发育。
28. 图A和图B均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
(1)据图分析可知,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是 ______ 存在的(填“成单”或“成对”),果蝇体细胞内有 ______ 条染色体。
(2)长翅与残翅是果蝇翅型的不同表现类型,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代将控制果蝇翅型性状的基因以 ______ 为“桥梁”传递给下一代。
(3)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请判断,图 ______ (填“A”或“B”)表示雄果蝇体细胞,其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______ 。
29.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H表示显性基因,h表示隐性基因),如下表是两个家庭的遗传情况。据表回答问题:
家庭编号
家庭成员及性状表现
父亲
母亲
孩子
①
正常
正常
患病
②
患病
正常
正常
(1)根据①号家庭成员及性状表现可以判断镀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 ______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
(2)由②号家庭成员及性状表现可推知母亲的基因组成是 ______ 或 ______ 。
(3)若①号家庭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 ______ 。
(4)①号家庭父母性状表现正常而孩子患病,这是由于致病基因组合、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属于 ______ 的变异。(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30. 某学校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探究蚕豆种子大小的变异”活动,操作如下:分别从甲品种蚕豆袋和乙品种蚕豆袋的上层、中间层和下层各取出10粒蚕豆种子做样品,进行样品长轴长度的测量,然后统计绘制成图表,并由此得出探究结果,请回答:
(1)每个品种不同层抽选蚕豆的种子各10粒而不是各1粒的目的是 ______ 。
(2)小组成员对两个品种蚕豆长轴长度进行了测量,如下表是测量结果,请完善表格:
品种
甲品种蚕豆
乙品种蚕豆
每组平均(毫米)12
12
14
16
18
22
24
26
28
组别
1
2
3
4
5
6
7
8
平均值
______ 毫米
25毫米
(3)请根据表中平均值数据绘出柱状图。
(4)通过以上探究可以得出:甲品种蚕豆长轴长度的平均值小于乙品种蚕豆,这种性状变异主要是由 ______ 的不同引起的;若将甲品种蚕豆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中,也能结出较长的蚕豆;同样将乙品种蚕豆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结出较短的蚕豆,这说明生物的性状也受 ______ 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有性生殖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所以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在于是否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故选:B。
(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能够产生一些新的性状。
(2)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无性生殖能保留母本的优良性状。
注意区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是解题的关键。
2.【答案】D
【解析】解:ABC、“马铃薯的块茎能生根发芽长出幼苗”、“将空心菜的一段茎插入土壤长出幼苗”、“大蒜的“蒜瓣”埋在地下长出幼苗”,均不经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做性生殖。
D、“把大豆的种子播种后长出幼苗”,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受精卵经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因此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D。
(1)无性生殖的关键在于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2)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答案】A
【解析】解:扦插过程中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属于无性繁殖,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故选:A。
扦插一般是指把植物的茎进行切断,经过处理之后,插在土壤中,然后每一段枝条都可以生根发芽,长出一个新的植株。
关键是了解扦插的知识,掌握常见的适合用扦插技术繁殖的植物的例子,明确扦插的优点,即可解答本题。
4.【答案】D
【解析】解:A、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是嫁接,①是嫁接,包括枝接和芽接,正确;
B、植物的组织培养的优点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批量地培育出所需的植物新个体,可以防止植物病害的危害,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成本低等。图中②是组织培养,可以短期内获得大量优良植株,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正确;
C、③靠种子来繁殖,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正确;
D、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①嫁接、②组织培养是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③靠种子来繁殖,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生殖过程中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有性生殖,错误。
故选:D。
(1)有性生殖是指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特点。
5.【答案】B
【解析】解:A、果蝇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中看出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因此图是昆虫的发育过程和果蝇相同,A正确;
B、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因此此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差别明显,而不是不明显,B不正确;
C、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期,因此此昆虫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C正确;
D、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成虫主要以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为食,D正确。
故选:B。
(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果蝇、蝶蚊、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翅膀有无、生殖器官等发育成度不同,如蝗虫、蝼蛄、蟋蟀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的发育特点。
6.【答案】D
【解析】解:家蚕的发育过程为:⑤受精卵→②幼虫→①蚕吐丝作茧→⑥蚕蛹→④蚕蛾羽化→③雌雄蚕蛾交尾。所以家蚕生殖发育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⑤②①⑥④③。
故选:D。
完全变态发育是昆虫变态的两种类型之一。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家蚕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家蚕生殖发育的过程。
7.【答案】A
【解析】解: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相似,只是大小不同、翅的有无、生殖器官发育不同。
故选:A
不完全变态: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完全变态发育中幼虫和成虫的不同特点。
8.【答案】C
【解析】解:①大鲵、蝾螈、蟾蜍都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正确。
②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一定是两栖动物,如乌龟,错误。
③两栖动物的受精必须在水中完成,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所以由于环境污染和水域面积缩减,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在减少,正确。
④抱对大大提高了青蛙精卵结合的成功率,正确。
故选:C。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和蝾螈等。
掌握两栖动物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9.【答案】B
【解析】解:卵黄表面中央有一圆盘状的小白点(就是在蛋黄上看到的小白点)称为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如果是受精卵,胚盘在适宜的条件下就能孵化出雏鸡,胚盘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故选:B。
鸡卵的结构如下:
鸟卵的结构极其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鸟卵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10.【答案】D
【解析】解:鸟的繁殖有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有这些行为,有的鸟没有筑巢、孵卵和育雏的行为,如杜鹃。鸟类的生殖行为中一定会有的行为是求偶、交配、产卵。
故选:D。
鸟的繁殖有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等行为.鸟类的生殖行为中一定会有的行为是求偶、交配、产卵.
求偶、交配、产卵是所有鸟都必须经历的繁殖行为.
11.【答案】C
【解析】解:A、人的身高与体重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A不符合题意。
B、猫的白毛和狗的黑毛是两种生物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不符合题意。
C、牡丹花的白色和红色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相对性状,C符合题意。
D、豌豆的黄粒和皱粒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相对性状的概念。
12.【答案】A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克隆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因为多利的细胞核是白面绵羊提供的,并且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所以多利的细胞核内具有白面绵羊的遗传信息,它的面部毛色是白色。
故选: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生物体内每一个细胞中所含有的具有指导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叫做遗传信息。这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多利的细胞核内具有供核羊的遗传物质。
13.【答案】C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可知“细胞、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五者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因此题干中的③表示染色体、②表示DNA、①表示基因。
故选:C。
细胞核是细胞中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与遗传相关的片段叫基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核、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14.【答案】D
【解析】解: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
A、成对的基因有三种组合,有纯显性基因、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和纯隐性基因三种。因此,成对的基因不一定有显、隐性之分。故不符合题意;
B、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由于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就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因此隐性性状并不是不能表现出来。故不符合题意;
C、一对显性和隐性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不是同一条染色体上。故不符合题意;
D、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故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显性与隐性。解答时可以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15.【答案】B
【解析】A、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基因异常导致了甲状腺激素合成相对较少,由此推断出该基因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A正确。
B、该基因异常导致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由亲代传递给子代,B错误。
C、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该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C正确。
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
故选:B。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掌握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B
【解析】解:A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有很多个基因组成,A错误,C错误。
B、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正确。
D、不同种生物的细胞中都含有不同数目的染色体,如水稻的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猪的体细胞内有20对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关系。
17.【答案】D
【解析】解:由题干可知:夫妇的基因组成都是Hh,都是人类六指的患者,其后代中出现六指的几率较大,因为基因组成是HH和Hh的个体都表现为六指。如图所示:因此子代中六指患者可能的基因组成有两种情况:HH或Hh。
故选:D。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此题考查了基因的显隐性及其与性状的表现关系.
18.【答案】D
【解析】解:A、近几年的研究发现在Y染色体上有一段DNA (即基因)与雄性性别的决定有关,X染色体上也有与女性性别有关的基因。因此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也与基因有关,A正确。
B、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B正确。
C、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女性则只产生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受精时,由于男性可产生数量相等的X精子与Y精子,因此它们与卵子结合的机会相等,C正确。
D、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但是一个国家中男女比例不一定是1:1,D错误。
故选:D。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
19.【答案】C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正常男性体细胞和精子中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22对+XY和22条+X、22条+Y。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看清题目问的是染色体组成而不是性染色体组成。
20.【答案】D
【解析】解:ABC、“长期干旱下,高茎玉米植株矮小”、“小丽做双眼皮手术后变得更漂亮了”、“小明经常进行锻炼,肌肉发达”,都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都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D、“父母都有耳垂,生下无耳垂的孩子”,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因此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所以,属于遗传变异的是“父母都有耳垂,生下无耳垂的孩子”。
故选:D。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仅由环境因素引起的,没有遗传物质的发生改变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的特点。
21.【答案】A
【解析】解:A、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遗传病。
B、艾滋病属于传染病,传播方式为: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不属于遗传病。
C、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D、乙型肝炎属于传染病。是由乙型肝炎引起的。不属于遗传病。
故选:A。
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先天愚型、多指(趾)、先天性聋哑、血友病等,这些遗传病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并且出生一定时间后才发病,有时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能出现明显症状.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疾病,统称为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白血病、先天性聋哑等都属于常见的遗传病.
血友病、色盲、白血病、先天性聋哑是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记住这些就能解决种类题目.
22.【答案】C
【解析】解:禁止近亲婚结婚的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近亲结婚的危害。
23.【答案】C
【解析】解:做馒头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暄软多孔。
故选:C。
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作腐乳要用到多种霉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24.【答案】B
【解析】解:A、干香菇是利用人工方法脱水,减少蘑菇内的水分,从而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保质期的,属于脱水法,A正确。
B、咸鸭蛋是用较多的盐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属于腌制法,B错误。
C、糖渍法是用糖去掉鲜果中的水分,阻止细菌、真菌的生长及繁殖,C正确。
D、保存牛奶的巴氏消毒法是通过高温灭菌来杀死细菌、真菌等微生物,D正确。
故选:B。
由于各种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中的养分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常见食品保存的方法。
25.【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此题考查的是巴斯德曲颈瓶实验的相关内容,结合题意,分析图形作答。
掌握对照实验的相关知识,此题的关键点:变量是微生物的有无,不是瓶颈的曲直。
26.【答案】形成层 雄蕊 自花传粉 胚珠 Dd
【解析】解:(1)图一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叫做嫁接。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a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b砧木,嫁接时应当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2)图二中B花药和C花丝构成的结构是雄蕊。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是指花粉依靠外力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图三所示的传粉方式是自花传粉。
(3)图四受精作用完成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
(4)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嫁接属于无性生殖,接穗上的芽发育成的枝条上结出的果实的果皮基因组成与接穗相同,即Dd型。
故答案为:(1)形成层
(2)雄蕊;自花传粉
(3)胚珠
(4)Dd
(1)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叫做嫁接。接上去的芽或枝叫做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可见嫁接中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属于无性繁殖。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本题。
27.【答案】水中 鳃 变态发育 幼虫 完全变态
【解析】解:(1)青蛙的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其受精方式为体外受精。蝌蚪用鳃呼吸,用尾部游泳。青蛙的发育过程要经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时期,而且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及生活习性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变化,因此,蛙的发育属于变态发育。
(2)蚊子的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中孑孓是蚊子的幼虫,需要经历3次蜕皮现象,因为外骨骼限制了它的生长。
故答案为:
(1)水中;鳃;变态发育
(2)幼虫;完全变态
(1)青蛙的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昆虫的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
主要考查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昆虫的生殖发育特点。
28.【答案】成对 8 生殖细胞 B 3+X或3+Y
【解析】解:(1)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2)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因此,亲代将控制果蝇翅型性状的基因以生殖细胞为“桥梁”传递给下一代。
(3)果蝇的“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图A中,第4对性染色体大小相同,是XX染色体,因此是雌果蝇;图B中,第4对性染色体大小不同,是XY染色体,因此是雄果蝇。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雄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3+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3+Y染色体的精子。雌性则只产一种含4+X染色体的卵细胞。
故答案为:(1)成对;8;
(2)生殖细胞;
(3)B;3+X或3+Y。
(1)果蝇的“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一致”,是由X、Y染色体决定,因此雄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Y,雌性果蝇的性染色体是XX。
(2)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4)图中,A是雌果蝇,B是雄果蝇。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染色体的组成、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会利用遗传图解分析解答遗传问题。
29.【答案】隐性 HH Hh 75% 可遗传
【解析】解:(1)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①号家庭父母表现正常,孩子患病,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据此可以判断,镰刀型细胞贫血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2)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若H表示显性基因,h表示隐性基因,②号家庭父亲患病,父亲(hh)遗传给孩子的基因一定是h,所以正常孩子的基因是Hh,母亲正常,基因是HH或Hh。
(3)①号家庭父母正常,孩子患病,说明父母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即控制父母的性状的基因组成为Hh,遗传图解如图:
由遗传图解可知,若1号家庭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HH或Hh或hh,表现正常的可能性是75%。
(4)生物的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两类,其中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仅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变异。①号家庭父母性状表现正常而孩子患病,这种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可遗传变异。
故答案为:(1)隐性
(2)HH或Hh
(3)75%
(4)可遗传
(1)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之分,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隐性,可以借助绘制遗传图解的方法来解答。
30.【答案】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15 遗传物质(或基因) 环境
【解析】解:(1)每个品种不同层抽选蚕豆的种子各10粒而不是各1粒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2)甲品种蚕豆长轴长度平均值=(12+14+16+18)÷4=15(毫米)。
(3)将表中的平均值在图中转换成柱形图如图所示:
(4)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蚕豆,正常情况下,甲品种蚕豆长轴长度的平均值小于乙品种蚕豆,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或基因)控制;若将甲品种蚕豆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中,也能结出较大的蚕豆;同样将乙品种蚕豆种植在贫瘠的土壤中,也能结出较小的蚕豆,这说明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
故答案为:
(1)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2)15
(3)
(4)遗传物质(或基因);环境
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随机取样、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以及绘制直方图。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及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全套精品专题】生物复习专题精讲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中考生物试卷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最佳,判断题,配伍题,识图填空题,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知识运用题,实验探究题,资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