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18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 试卷

    2018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第1页
    2018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第2页
    2018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18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
    生 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A. 珊瑚 B. 小丑鱼 C. 恐龙化石 D. 钟乳石
    2.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一些能动的绿色颗粒。可用来判断该小颗粒是生物的是( )
    A. 能移动 B. 呈球形 C. 体小且呈绿色 D. 有细胞结构
    3.下列诗句描绘的现象中,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下列描述体现生物的遗传现象的是( )
    A.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B.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D. “长江后浪推前浪”
    5.“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描述的现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
    A. 生物需要营养 B. 生物能繁殖 C. 生物能呼吸 D. 生物能生长
    6.若想直观形象地了解并掌握田野中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好的方法是
    A. 多方面查阅资料 B. 听别的同学介绍
    C. 在实验室观察标本 D. 亲自进行野外调查
    7.下列关于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既可肉眼观察,也可借助工具 B. 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
    C. 有些观察结果可以制成图表 D. 不符合常规的观察结果可不记录
    8.某研究小组要进行“某校同学是否吃早餐”的调查,下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 可选择初一(1)班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这个班不吃的人数多
    B. 可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来代表整体的状况
    C. 可先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所有班级的数据
    D. 可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9.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的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10.小明为研究蚂蚁的活动情况,选择不同时间点观察并记录离开蚂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记录结果如表所示。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 第二天蚂蚁活动最频繁
    B. 7:00前蚂蚁没有活动
    C. 11: 00—15: 00蚂蚁活动频繁
    D. 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活动频繁
    11.下表为某组探究有关黄粉虫幼虫的实验方案。该研究题目应为( )
    放置黄粉虫幼虫的位置
    黄粉虫幼虫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
    纸盒左半侧
    20只
    阴暗
    28℃
    40%
    纸盒右半侧
    20只
    阴暗
    28℃
    70%
    A. 探究黄粉虫幼虫数量对其分布的影响
    B. 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C. 探究温度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D. 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分布的影响
    1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写的影响不同地区花期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海拔 B. 水 C. 光照 D. 温度
    13.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上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者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 天敌太多 B.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人类捕杀
    C. 动物得病 D. 自然灾害
    14.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状是对下列哪种环境的适应( )
    A. 缺少水分 B. 缺少阳光 C. 缺少营养 D. 温度过低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
    B. 非生物因素只有阳光、空气和水
    C. 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
    D. 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
    16.在下列生物之间的关系中,能够形成竞争关系的是( )
    A. 一块玉米田中的玉米和螟虫 B. 一片森林中的桦树和柏树
    C. 草原上的羊和鹰 D. 蜂群中的雄蜂和工蜂
    17.下列现象中,主要是受阳光影响而产生的是( )
    A. 植物根向地生长 B. 杨树秋冬季落叶
    C. 朵朵葵花向太阳 D. 莲藕的茎有管状小孔
    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B.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C. 北极苔原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D. 动物、植物、细菌、真菌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9.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水圈 B. 草原生态系统 C. 生物圈 D. 森林生态系统
    20.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将青蛙杀光,蝗虫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个曲线图来表示(  )
    A.   B. C.   D.
    21.下列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mg)
    0.045
    0.024
    0.003
    0.145
    0.009
    A. A→B→C→D→E B. E→D→C→B→A
    C. D→A→B→C→E D. C→E→B→A→D
    22.有“地球之肾”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农田生态系统
    23.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湿地生态系统 B. 海洋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森林生态系统
    24.在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放大物像有关的是( )
    A. 物镜和目镜 B. 载物台和遮光器
    C. 通光孔和遮光器 D.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25.在显微镜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擦物镜镜头,污点没有移去,那么污点在( )
    A. 目镜上 B. 装片上 C. 反光镜上 D. 物镜上
    26.若装片上写有“b”,用显微镜观察到的应该是放大的( )
    A. q B. d C. p D. b
    27.下图为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5个镜头,①、②、⑤一端有螺纹(为物镜),③、④一端无螺纹(为目镜)。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

    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 ③和⑤ D. ②和⑤
    28.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偏右下方,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应将玻片( )
    A. 向左上移动 B. 向右上移动 C. 向左下移动 D. 向右下移动
    29.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撕取的洋葱表皮必须薄而透明,主要原因是( )
    A. 便于做装片 B. 不易污染显微镜 C. 能让光线透过 D. 易于染色
    30.下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①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31.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不包括( )
    A. 细胞质 B. 细胞膜 C. 细胞核 D. 叶绿体
    3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B. 细胞均有线粒体、叶绿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
    C.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遗传和发育
    D. 活细胞需保持完整结构,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33.“基因身份证”是记录人体特定遗传信息的芯片。所记录的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人体细胞的( )
    A. 细胞质 B. 细胞核 C. 细胞壁 D. 细胞膜
    34.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
    A. 细胞 B. 组织 C. 器官 D. 系统
    35.制作细胞模型是学习细胞结构的一种方法,以下是兰兰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后,制作动物细胞模型的方案,请指出其中错误之处
    A. 塑料袋——细胞膜 B. 方纸盒——细胞壁
    C. 琼脂和水——细胞质 D. 鲜葡萄——细胞核
    36. 下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先后顺序,它们的关系为( )

    A. a→c→d→b B. a→b→c→d
    C. c→d→a→b D. a→d→b→c
    37.细胞分化是当今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使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 细胞分化可以使细胞体积增大
    C. 细胞分化可以使细胞数目增多
    D. 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
    38.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的哪一结构( )
    A. 细胞核 B. 液泡
    C. 细胞壁 D. 叶绿体
    39.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黑藻叶片”时不需要染色 B. 材料越大越有利于观察到细胞
    C. 所有的植物细胞内都有叶绿体 D. 可以通过物像的大小区分细胞和气泡
    4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的物质都是细胞自己制造的
    B. 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会通过细胞膜
    C. 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包括线粒体
    D. 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
    二、简答题
    41.下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____,消费者有________等(写出两种即可),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 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一条含有鼠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体现了生物能够____________环境;但即便蝗虫体色随环境变化,喜鹊还是能发现它,这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4)与森林相比,稻田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弱/强)原因是________。
    (5)稻田中施加有机肥,会使土壤中生物数量增多,它们的活动会使土壤更松软、肥沃,这体现了生物能________环境。
    42.请根据下表中的两个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一: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实验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①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①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③取材,并将材料放在水滴中展平
    ③用清水漱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轻刮几下,在载玻片液滴中涂匀
    ④盖上盖玻片
    ④盖上盖玻片
    ⑤染色
    ⑤染色
    ⑥观察
    ⑥观察





    低倍镜下物像(16*10)

    高倍镜下物像(16*40)
    (1)实验一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两个气泡,这是实验中步骤____(填序号)有问题。进行该步骤操作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步骤2中,应将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否则细胞会________________。
    (3)染色时,所用的染液为________________,方法是将染液滴在盖玻片____________,用吸水纸在________吸引,这种染色方法叫吸染法。
    (4)如下图所示,若将视野中的甲转换为乙,应转动____,换用____(填“低倍”或“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43.你一定听说过克隆羊“多利”吧,它是1996年在英国出生的,它有着特殊的身世,它的出生离不开几代科学家不懈的努力。早在1962年,约翰·格登就利用蛙进行了相关的尝试,以下是他进行的一个较经典的实验,请分析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青蛙II是经过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发育来的,细胞分裂的过程是:___________复制,接着细胞核一分为二,________ 向内凹陷,将____________分开。
    (2)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但是细胞核内的____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3 )青蛙Ⅲ____________(选“是”或“不是”)受精卵发育来的,发育成它的细胞中,细胞核来自青蛙____________(选“I”或“II”),细胞核中有________,所以青蛙Ⅲ和________长得更相似。
    (4)青蛙将受精卵排在水中,如果水体污染,则污染物可能通过________(填细胞的结构名称)进入受精卵,该结构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
    44.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你能用实验法来研究生物现象了吗?请你根据做过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实验方案:
    (1)材料用具:20只鼠妇,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2)实验装置: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环境。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____________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
    ②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黑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4)实验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如下表。
    环境
    2min
    3min
    4min
    5min
    6min
    7min
    8min
    9min
    10min
    11min
    明亮
    3
    2
    2
    2
    2
    3
    2
    2
    1
    2
    黑暗
    17
    18
    18
    18
    18
    17
    18
    18
    19
    18
    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请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②我们做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做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③“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变量是________;如果要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我们要设置不同的两组,这种实验叫________。
    ④我们实验时,用的鼠妇不能是1只,这是为了排除________;实验后,我们班级的20组可看作是多次重复实验,计算________,这样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⑤做完实验后,怎样处理这些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请你根据该实验发现的现象,提一个可继续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科普阅读题
    人类可以模拟一个与生物圈类似、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吗?为了研究这一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上建造了一个实验基地。为了与地球生物圈——科学家将它称为“生物圈I号”相区别,人们将这座建筑称为“生物圈II号”。“生物圈II号”几乎是完全密闭的,占地12700平方米,容积达141600立方米,由钢梁和玻璃建成。里面有移入的微型沙漠、森林、农田、海洋和溪流;有人造的风和海浪;有牛羊鸡等家畜家禽;有供人居住的房子。利用计算机控制摄入的阳光,调节温度。
    1991年9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II号”。它们计划在里面住上两年,一边从事科学研究,一边饲养禽畜、耕种和收获,意图过完全自给自足的生活。科学家们要设法使这个生态系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有利于人和其它生物的生存。遗憾的是,一年多以后,“生物圈II号”中的氧气大幅度下降,不得不从外界泵入氧气;农作物减产,食物不足;不得已科学家提前结束了实验。
    这次探索虽然没有完成预定的计划,但它用事实告诉人们,迄今为止,地球仍然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的唯一家园,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保护。
    (1)“生物圈I号”指____________,它包括大气圈的________、________ 和岩石圈的________。
    (2)沙漠、森林、农田生态系统因它们有着方方面面的关联,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的关联体现在__________(任举一例)。
    (3)“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你认为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时人们为了经济利益,会将杀虫剂等农药喷洒在农田,将工厂的废弃物排放到河流,你认为这对人或其它生物有影响吗?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5)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请你给同学们写一条宣传保护地球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珊瑚、恐龙化石和钟乳石属于非生物,没有生物的特征,小丑鱼属于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特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
    2.
    【答案】D
    【解析】
    生物具有以下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够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体小且呈绿色不属于生物的特征,如绿色纸片。有细胞结构、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都说明这些小颗粒属于生物。故选D。
    点睛:分析生物的特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
    3.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白鹭属于动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柳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早莺、新燕属于动物,树属于植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没有生物,诗中的现象不属于生命现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荷属于植物,蜻蜓属于动物,诗中的现象属于生命现象。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详解】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的性状上的相似是生物的遗传现象;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说明生物的变异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生物的遗传现象,故B符合题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说明生物的变异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长江后浪推前浪”,不具说明生物的遗传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现象。
    5.
    【答案】A
    【解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现象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故选A。
    6.
    【答案】D
    【解析】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方法之一。想直观形象地了解并掌握田野中动物的生活习性,最好就是亲自进行调查, 查阅资料、听别人介绍和观察标本都只是间接了解,故选D。
    7.
    【答案】D
    【解析】
    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如观察鱼的运动,也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蚯蚓)、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并进行讨论。故选D。
    8.
    【答案】A
    【解析】
    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某研究小组要进行“某校同学是否吃早餐”的调查可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来代表整体的状况;可先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所有班级的数据;可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故选A。
    9.
    【答案】D
    【解析】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环境中,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较明亮环境中鼠妇数量开始是1/2m,一段时间后逐渐减少。而A开始是m后减少、B开始是m,后减少并趋于稳定、D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因此较明亮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C。
    10.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是观察蚂蚁每天不同时段离窝的情况。
    【详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是观察蚂蚁每天不同时段离窝的情况。通过分析第一天和第三天蚂蚁活动相对频繁,而第二天活动没有第一天和第三天频繁,故A错误;观察蚂蚁在不同时段的离窝情况,可以看出7:00前蚂蚁活动相对少一些,不是没有活动,故B错误;分析三天蚂蚁不同时段的活动情况可知,11: 00—15: 00蚂蚁活动频繁,故C正确;蚂蚁一天中在不同的时段活动情况不同,在每天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说明上午和下午不同的时段均在活动,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注意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
    1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从表格中看出,纸盒的左半侧和右半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湿度,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因此,研究题目最合适的是探究湿度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
    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1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滥捕乱杀)、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自然灾害和动物疾病)等。
    【详解】由于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地球上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者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人类捕杀。故选B。
    【点睛】理解并掌握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结合题意,即可正确解答。
    14.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中生长的仙人掌叶子变成叶刺,说明生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等,结合仙人掌的形态特征进行解答。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15.
    【答案】C
    【解析】
    【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生物既受环境影响,也能影响环境,环境也影响生物,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它周围的影响其生活的各种因素,说明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具有片面性,故A不符合题意;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和水、空气、土壤等等,故B不符合题意;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环境对生物有影响,如沙漠上植物稀少;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故C符合题意;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因素的概念。
    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种间竞争几种方式。竞争关系是生物之间为了争夺食物、配偶、巢区、场地、营养物质(水、无机盐)、阳光、生存空间等。
    【详解】一块玉米地里的玉米与螟虫,螟虫吃玉米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故A错误;一片森林中的桦树和柏树相互争夺阳光,营养物质及生存空间,属于竞争关系,故B正确;草原上的羊和鹰属于捕食关系,故C错误;群峰中,工蜂与蜂王、雄蜂是指营群体生活的动物,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动物社群行为;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这是蜜蜂群体的分工合作,是社会行为,是合作关系,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解答时可以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方面来切入。
    17.
    【答案】C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朵朵葵花向太阳主要受阳光的影响而产生。故选C。
    18.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详解】一块农田中的农作物、其它生物,动物,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而只是农作物不能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A错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B错误;北极苔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故C正确;动物、植物、细菌、真菌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少动物和非生物部分,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9.
    【解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的总和。生物圈是一个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故选C。
    20.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上面的生态系统中,水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螟虫是以水稻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青蛙是以螟虫为食,属于次级消费者.所以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为:水稻→螟虫→青蛙,食物链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要某一物种的数量发生变化,就会牵动整条食物链,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青蛙的数量减少,螟虫在短时间内就会因天敌减少而数量急剧增加,而螟虫的数量增加又导致水稻的数量减少,螟虫获取不到足够的食物,数量就会减少,所以将青蛙杀绝,螟虫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再减少。
    考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依题意,由表可知:C表示生产者,E表示初级消费者,B表示次级消费者,A表示三级消费者,D表示四级消费者。
    考点: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2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详解】“地球之肾”主要是指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湿地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湿地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拥有的宝贵资源,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故选A。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23.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功能不同,据此解答。
    【详解】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沼泽为典型,故A不符合题意;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群落和海洋环境两大部分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虽然这些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但由于数量庞大,因为在地球上70%的水域中全是藻类植物,且代谢速率极快。所以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够产生三百六十亿吨氧气,占全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是产生氧气最多的生态系统,故B不符合题意;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和功能。
    2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放到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观察物像的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
    【详解】显微镜的结构中,其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目镜和物镜上安装有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后能形成倒立的放大的物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载物台主要是放置标本,载物台的中央有通光孔,有利于反光镜反射的光线透过,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大,细准焦螺旋使镜筒的升降幅度较小,物像更清晰。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
    25.
    【答案】A
    【解析】
    “如果在显微镜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和擦物镜镜头,污点都没有移去”,表明污点不在物镜和装片上,则此污物应该位于“目镜上”。
    26.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
    【详解】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所以把写有“b”字的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从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q”。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中看到的是倒像。
    27.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镜内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体积越大;放大倍数越小,镜内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体积越小。
    【详解】在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要想使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应选择放大倍数最大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内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体积越大;放大倍数越小,镜内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体积越小。目镜没有螺纹,物镜有螺纹,所以①、②和⑤为物镜,其中②放大的倍数最大;③、④为目镜,其中④放大的倍数最大。所以,图中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②和④。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如先判断物镜和目镜,再根据题意选用组合。
    28.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
    【详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图中物像位于视野右下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熟悉显微镜的成像规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9.
    【答案】C
    【解析】
    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时,必须使光线能够依次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所以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为的是让光线能够通过。故选C。
    30.
    【答案】D
    【解析】
    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擦: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 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内表皮叶上撕取一块; 展:展平放于水滴中央; 盖:盖盖玻片,从水滴一边逐渐放下,防止产生气泡; 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即:擦→滴→撕→展→盖→染→吸.分析识图:①是盖,盖盖玻片;②是展,将取下的洋葱鳞片叶表皮展平;③是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④取,撕取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故选D。
    3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详解】植物细胞、动物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因此,植物细胞具有而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所以,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不包括叶绿体。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和二者的异同点。
    32.
    【答案】B
    【解析】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转换器,但是动物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有些植物细胞如根尖也没有叶绿体,故B符合题意;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故C不符合题意;活细胞需要保持完整的结构,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否则不能完成相应的生理活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33.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详解】细胞质能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因此,“基因身份证”是记录人体特定遗传信息的芯片。所记录的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人体细胞的细胞核。故选B。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34.
    【答案】A
    【解析】
    细胞是构成多细胞生物的基本单位,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故选A。
    35.
    【答案】B
    【解析】
    动物细胞结构是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所以用塑料袋在最外面,包裹着内容物,起保护作用,故相当于细胞膜;周围的琼脂和水则是相当于细胞质;鲜葡萄在中间,圆形,相当于细胞核;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所以说方纸盒模拟细胞壁是错误的。
    故选B。
    36.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识图作答。
    【详解】植物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首先是细胞核分裂,在细胞核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复制加倍的现象,因此外观上细胞核变大即图中的a,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外观上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即c过程;接着细胞质一分为二即d过程,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即b过程,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因此细胞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a→c→d→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识图作答。
    37.
    【答案】D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A错误;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B错误;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C错误;细胞分化会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形成不同组织,D正确。
    38.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叶绿体等,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解答即可。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遗传物质,故A错误;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和各种色素等,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色素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故B正确;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故C错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液泡里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和各种色素等。
    39.
    【答案】A
    【解析】
    【分析】
    黑藻是高等植物,有叶绿体,小叶只有单层细胞。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内是空的 有较亮的黑边,用镊子轻轻的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可以改变形状,并且会移动位置;细胞具有一定的结构,边缘较细不黑,用镊子轻轻的压一下盖玻片,细胞一般不会改变形状,并且不会移动位置。
    【详解】黑藻是高等植物,有叶绿体,小叶只有单层细胞,直接就可以压片观察,所以观察“黑藻叶片”时不需要染色,故A正确;在显微镜下,细胞放大的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是否有利于观察,与目镜和物镜的倍数有关,与材料关系不大,实验材料越大不代表材料上的细胞也越大,故B错误;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只在植物的绿色部分才有,而根尖等部位没有叶绿体,故C错误;气泡与细胞的区别,气泡内是空的 有较亮的黑边,用镊子轻轻的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可以改变形状,并且会移动位置;细胞具有一定的结构,边缘较细不黑,用镊子轻轻的压一下盖玻片,细胞一般不会改变形状,并且不会移动位置,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黑藻的结构特点,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事项,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气泡和细胞的区别。
    40.
    【答案】C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细胞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如植物能够制造有机物,但并不全部物质都能制造,还来自于外界环境中。
    【详解】细胞中的物质有的是自己制造的,如植物细胞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还有的是细胞代谢产生的一些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等;另外一些物质须从外界获得,如无机盐、水等是通过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故A不符合题意;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但细胞膜的控制作用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某些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也能通过细胞膜,而进入细胞,故B不符合题意;植物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是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有线粒体,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和线粒体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故C符合题意;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 细胞膜的作用、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膜的作用,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二、简答题
    41.
    【答案】 (1). 水稻 (2). 喜鹊、蝗虫 (3). 分解者 (4). 非生物部分 (5). 水稻——→鼠——→鹰 (6). 适应 (7). 适应 (8). 弱 (9). 生物种类少,食物网简单 (10). 影响
    【解析】
    【分析】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详解】(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在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水稻,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消费者有喜鹊、蝗虫等,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如该生态系统形成的食物链有水稻→鼠→鹰。
    (3)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因此,有些昆虫的体色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与周围环境基本保持一致,这体现了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但即便蝗虫体色随环境变化,喜鹊还是能发现它,这体现了生物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
    (4)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多,结构层次复杂,水稻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结构层次简单,所以,与森林相比,稻田的自我调节能力弱,原因是生物种类少,食物网简单。
    (5)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所以,稻田中施加有机肥,会使土壤中生物数量增多,它们的活动会使土壤更松软、肥沃,这体现了生物能影响环境。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2.
    【答案】 (1). ④ (2). 使盖玻片与载玻片成45°,一端接触水滴,缓缓放下 (3). 清水 (4). 生理盐水 (5). 吸水涨破 (6). 碘液 (7). 一侧 (8). 另一侧 (9). 转换器 (10). 高倍 (11). 细胞膜 (12). 细胞质 (13). 细胞核
    【解析】
    【分析】
    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瓜、涂、盖、染。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先用低倍物镜观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需转动转换器,转换器上装有高倍物镜和低倍物镜。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详解】(1)盖盖玻片时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清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因此,实验一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两个气泡,这是实验中步骤④盖盖玻片有问题。进行该步骤操作时,应该使盖玻片与载玻片成45°,一端接触水滴,缓缓放下。
    (2)0.9%生理盐水的浓度与人的组织细胞液的浓度一致,使用0.9%的生理盐水可以使口腔上皮细胞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也不至于因失水而皱缩,可以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因此,实验二的步骤2中,应将清水改为生理盐水,否则细胞会吸水涨破。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染色体时用的稀碘溶液,用吸管吸取碘液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取,让染液浸湿整个标本,有利于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因此,染色时,所用的染液为碘液,方法是将染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引,这种染色方法叫吸染法。
    (4)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先用低倍物镜观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需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此,如下图所示,若将视野中的甲物像小转换为乙物像大,应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进行观察。
    (5)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没有叶绿体,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口腔上皮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因此,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结构,以进行生命活动。
    【点睛】本题考查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
    43.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细胞膜内陷将原细胞缢裂为两个。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在生活的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的,而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也储存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库中。
    【详解】(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细胞膜内陷将原细胞缢裂为两个。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一样。因此,图中青蛙II是经过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发育来的,细胞分裂的过程是:遗传物质(染色体)复制,接着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质分开。
    (2)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变化,但是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
    (3)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在生活的细胞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由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控制的,而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也储存在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库中。克隆蛙的产生:供卵细胞的是青蛙Ⅰ,供细胞核的是青蛙Ⅱ,约翰•格登的蛙细胞核移植实验中得到的青蛙Ⅲ,更像青蛙Ⅱ,原因是青蛙Ⅲ的细胞核来自青蛙Ⅱ,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因此,青蛙Ⅲ是不是受精卵发育来的,发育成它的细胞中,细胞核来自青蛙II,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所以青蛙Ⅲ和II长得更相似。
    (4)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一般有用的物质可以进入细胞内,有害的物质一般不能进入细胞内,排出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因此,青蛙将受精卵排在水中,如果水体污染,则污染物可能通过细胞膜进入受精卵,该结构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的过程及特点,细胞膜和细胞核的功能,细胞分化的特点,克隆技术的过程。
    44.
    【答案】 (1). 明 (2). 暗 (3). 相等 (4). 鼠妇多在砖块下等阴暗地段活动 (5). 光照 (6). 对照实验 (7). 实验材料的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8). 平均值 (9). 某次实验的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0). 放回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 (11). 温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2)实验装置:
    在纸盒里放上一层湿润的土壤,以横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明亮和黑暗两种环境,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目的是起对照作用,以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3)方法步骤:
    ①将鼠妇放入纸盒中,两侧的中央放入数量相同的鼠妇,静置2分钟(min),这样除变量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避免对实验的影响;
    (4)①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准备的材料用具为:在砖块下等阴暗地段中捕捉20只鼠妇;准备一些湿润的土壤,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②探究实验的假设是对提出问题的肯定或否定回答,所以我们做出的假设是:“光对鼠妇的分布有影响”,做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鼠妇多在砖块下等阴暗地段活动;
    ③对照实验是只有变量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相同,有利于控制变量的单一性。所以,探究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变量是光照;如果要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我们要设置不同的两组,这种实验叫对照实验。
    ④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如果用1只鼠妇或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因此,我们实验时,用的鼠妇不能是1只,这是为了排除实验材料的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后,我们班级的20组可看作是多次重复实验,计算平均值,这样的目的是某次实验的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⑤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保护动物人人有责。因此,做完实验后,放回适于它们生活的地方。
    ⑥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根据该实验发现的现象,提一个可继续探究的问题:温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
    【点睛】该题考查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掌握探究实验的过程、方法、注意事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45.
    【答案】 (1). 地球生物圈 (2). 下层 (3). 水圈的全部(大部分) (4). 表层 (5). 生物、非生物 (6). 食物网简单/人类对生物圈的认识有限 (7). 有 (8). 可能通过食物链(网)到人体内 (9). 植树造林、节约水源、保护环境等等
    【解析】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生物圈Ⅱ号”是美国耗资巨大历时两年的一项试验,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引起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水循环失调,水资源恶化等。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详解】(1)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因此,“生物圈I号”指地球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的全部(大部分)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它们的组成成分基本一致。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统称生态因素。生物因素包括同种或不同种的生物;非生物因素包括空气、温度、水分等。生态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非生物因素实例如:阳光普照所有的生态系统(或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水和水蒸气在全球范围内运动等);生物因素实例如: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果实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或鱼类的洄游或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人类的活动可把生物带到不同的地方等)。因此,沙漠、森林、农田生态系统因它们有着方方面面的关联,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它们的关联体现在生物、非生物。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来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生物圈Ⅱ号”是美国耗资巨大历时两年的一项试验,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生物特别是绿色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引起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水循环失调,水资源恶化等。因此,“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原因是食物网简单,人类对生物圈的认识有限。
    (4)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有害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高生物(越靠近食物链的末端),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富集)。所以,有时人们为了经济利益,会将杀虫剂等农药喷洒在农田,将工厂的废弃物排放到河流,这对人或其它生物有影响,因为可能通过食物链(网)到人体内。
    (5)“生物圈Ⅱ号”存在了一年多之后以失败告终,告诉我们: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和食物,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保护生物圈的措施有很多,如植树造林、节约水源、保护环境等等。因此,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一条宣传保护地球的建议是植树造林、节约水源、保护环境等等。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的富集现象,明确地球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唯一家园。

    相关试卷

    2021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教师版):

    这是一份2021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教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以下诗词中不含有生物的是, 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9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9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上)期中生物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含答案:

    这是一份2018北京师大附中初一(下)期中生物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