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18北京三十九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试卷

    2018北京三十九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第1页
    2018北京三十九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第2页
    2018北京三十九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18北京三十九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18北京三十九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北京三十九中学初一(上)期中
    语 文
    一、基础・运用(33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4分)
    基础综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①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chǎng,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②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tǎn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济南(jǐ) 狭窄(xiá) 澄清(chéng) 贮蓄(zhù xù)
    B.济南(jì) 狭窄(jiā) 澄清(chéng) 贮蓄(chǔ xù)
    C.济南(jǐ) 狭窄(xiá) 澄清(dèng) 贮蓄(zhù xù)
    D.济南(jì) 狭窄(jiā) 澄清(dèng) 贮蓄(chǔ xù)
    (2)对文中加横线拼音和字的字形判断、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宽敝 地毯 “团”字的笔顺是:竖、横折、横、竖钩、撇、横
    B.宽敞 地毯 “团”字的笔顺是:竖、橫折、横、竖钩、撇、横
    C.宽敞 地毡 “团”字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钩、撇
    D.宽敝 地毡 “团”字的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钩、撇
    【参考答案】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B.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酝酿:这里指造酒的发酵过程。
    D.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方位名词)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当我最后能(动词)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
    C.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形容词)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甚。
    D.那里(代词)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数词)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句——修辞
    4.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B.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D.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
    课内——文本理解
    5.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曹操《观沧海》一诗主要描写大海的雄伟气势和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海的热爱。
    B.《济南的冬天》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C.《散步》于细微中见真情,浓浓亲情在一家人走向春的原野中无限延伸。
    D.《咏雪》勾画了一幅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透出一种生活的情趣。
    文学常识
    6.下面各项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一一元代
    B.《观沧海》一一曹操一一西汉末年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一鲁迅一一现代
    D.《济南的冬天》一一老舍一一现代
    古诗默写
    (二)默写(7-11小题每空1分,12题2分,共10分)
    7.写出下面诗词中与“水”有关的诗句。(2分
    《观沧海》: 。
    《天净沙・秋思》 。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集中抒写诗人听说好友不幸遭遇后所思所感的句子是 , 。
    9.《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10.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1.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课内——文本理解
    12.下面各句中与原文不符的一句是( )(2分)
    A.水涨起来了,山朗润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B.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D.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名著
    (三)名著阅读(共9分)
    13.《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问题。
    (1)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 ;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 。(2分)
    (2)下面是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2分)
    选择 和 (填序号),篇名分别是《 》和《 》。




    14.《西游记》(5分)
    (1)观音菩萨寻找取经信徒的路上收伏 、 和 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按收伏的先后顺序填写)(3分)
    (2)孙悟空大闹天空之后,玉皇大帝派十万天兵天将去捉拿他,都未曾捉到,后观音菩萨推荐了一人将他降住,此人是( )(2分)
    A.太上老君 B.旌阳真人 C.二郎神 D.镇元子
    13. ⑴阿长(或长妈妈),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2分)
    ⑵选择①和②或③,篇名分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或《无常》
    14.⑴沙和尚、猪八戒、白龙马⑵ C
    文言文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第16-18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①文候:指魏文侯,战国初年魏国国君。虞人:管理山泽的小官。
    ②焉之:到哪里。③一:当初。会:约定。④罢:取消。
    15.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每小题1分,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
    (2)相委而去。 委: 。
    (3)下车引之。 引: 。
    (4)天又雨。 雨: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翻译: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翻译:
    17.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2))小题用原文,(3)(4)小题用自己的话概括,共4分)
    (1)友人发怒的理由是 。(1分)
    (2)友人知错就改的动作表现是 。(1分)
    (3)简要概括元方是一个 的孩子。(1分)
    (4)【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 。(1分)
    15.⑴约定。⑵舍弃。 ⑶拉,牵拉。⑷下雨。
    16.⑴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⑵对着孩子责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7.⑴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⑵下车引之。
    ⑶ 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守信知礼
    ⑷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记叙文阅读——课内
    三、现代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19-21题。(共7分)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窗外天上北归的雁群,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8.本文三次写看花,看花是中心事件,也是母爱的集中体现,阅读全文,填写下表。(3分)

    事件
    “我”的表现
    母亲的反应
    第一次
    春天,因“我”暴怒无常,母亲提出去北海看花。

    劝慰鼓励
    第二次
    秋天,北海的菊花开了,母亲想推“我”去看看
    答应母亲

    第三次

    怀念母亲
    ﹏﹏﹏﹏﹏
    19.结合上下文,品味第①段中加点词“扑”和“抓”都写出了什么。(2分)

    20.简要分析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在内容上的作用。(2分)

    18.①拒绝母亲 ②喜出望外 ③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19.①“抓”和“扑”写出母亲对我捶打双腿行为的阻止。
    ②担心我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也表达了母亲对 “我”的关怀和爱。
    20.①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程度, ②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和母爱的伟大。
    记叙文阅读——课外
    (二)阅读选文,完成22-25题。(共8分)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21.“不必说……”一句按从 到 的顺序描写,“也不必说……”则按从 到 的顺序描写。(2分)
    22.文中描写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既表现出叫天子的 ,又表现出儿童的 的心情。(2分)
    23.在“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儿时的作者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2分)
    答:
    24.在众多植物中,作者为什么着重写何首乌?(2分)
    答:
    21.低、高、高、低
    22.轻快灵活、羡慕向往
    23.翻找蜈蚣,按住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24.作者着重写何首乌,一是为了增添百草园的神奇色彩;二是为了表现儿童特有的心理和情趣。
    作文
    四、作文(40分)
    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升入初中半年了,有些人、事或景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以“那一次,我真 ”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500-800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题目二:名著之所成为经典,是因为它经过了时间的淘洗,是我们阅读首选的珍品。初中入学之后,你一定读过了《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你一定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成长。请以《名著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中可有多篇你读过的名著,但所选名著中至少要有以上两篇名著中的一篇。
    (2)体裁不限,可写诗歌。
    (3)字数不少于500字,诗歌以行计数,写够25行。
    传统文化
    附加题(20分)
    (一)传统文化(共15分)
    1.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辞,哪些属于谦辞。(3分)
    ①鄙人②拙见③惠赠④令尊⑤见谅⑥高论⑦令郎⑧家慈⑨赐教
    敬辞类: (填写序号)
    谦辞类: (填写序号)
    2.下列诗句中关于中秋节的一句是( )(3分)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3.下列对联中对仗欠工稳的一项是( )(3分)
    A洞帘水挂水帘洞 山果花开花果山(回文联)
    B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顶针联)
    C因荷(何)而得藕(偶) 有杏(幸)不须梅(媒)(谐音联)
    D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叠字联)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新春将至,一场罕见的大雪席卷南方。大批战斗在抗灾一线的人们,徒步于深雪之中,运送物资; 。他们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让节日充满温情与感动,让雪灾中的中国祥和温暖。
    A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 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B攀爬于电杆之上,检修线路 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C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 驱散了冬日的严寒、灾难的阴影
    D于电杆之上攀爬,检修线路 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被驱散了
    5.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米芾《蜀素帖》 张旭《古诗四帖》
    A.楷书 草书 行书 B.行书 楷书 草书
    C.行书 草书 楷书 D.楷书 行书 草书
    1.敬辞类:③④⑥⑦⑨ 谦辞类:①②⑤⑧
    2.B 3.B 4.B 5.D
    古诗阅读
    (二)古诗词阅读(5分)
    阅读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完成11-13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①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①[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结合诗句加以说明(2分)
    答:
    7.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2分)
    答:
    8.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1分)
    , 。(写出连续两句)
    6.《闻》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给了“明月”,让“明月”随风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也带到那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7. “子规啼”写杜鹃鸟的叫声哀婉凄切,反映了诗人沉重忧伤的心情;
    “踏歌声”写用歌声送别,悠扬轻快,反映出诗人轻松的心情。
    8.答案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示例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案示例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参考答案
    一、基础・运用(33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共4分)
    (1)
    【参考答案】A
    (2)
    【参考答案】B
    2.
    【参考答案】C
    3.
    【参考答案】D
    句——修辞
    4.
    【参考答案】C
    课内——文本理解
    5.
    【参考答案】A
    文学常识
    6.
    【参考答案】B
    古诗默写
    (二)默写(7-11小题每空1分,12题2分,共10分)
    答案:7.水何澹澹 小桥流水人家
    8.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10.岐王宅里寻常见 11.一夜征人尽望乡
    课内——文本理解
    12. A
    名著
    (三)名著阅读(共9分)
    13. ⑴阿长(或长妈妈),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2分)
    ⑵选择①和②或③,篇名分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或《无常》
    14.⑴沙和尚、猪八戒、白龙马⑵ C
    文言文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甲乙两篇文章,完成第16-18题。
    15.⑴约定。⑵舍弃。 ⑶拉,牵拉。⑷下雨。
    16.⑴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⑵对着孩子责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17.⑴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⑵下车引之。
    ⑶ 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守信知礼
    ⑷为人一定要讲诚信。
    记叙文阅读——课内
    三、现代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19-21题。(共7分)
    18.①拒绝母亲 ②喜出望外 ③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
    19.①“抓”和“扑”写出母亲对我捶打双腿行为的阻止。
    ②担心我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也表达了母亲对 “我”的关怀和爱。
    20.①交代母亲病情的严重程度, ②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和母爱的伟大。
    记叙文阅读——课外
    (二)阅读选文,完成22-25题。(共8分)
    21.低、高、高、低
    22.轻快灵活、羡慕向往
    23.翻找蜈蚣,按住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
    24.作者着重写何首乌,一是为了增添百草园的神奇色彩;二是为了表现儿童特有的心理和情趣。
    作文
    四、作文(40分)
    25.略
    传统文化
    附加题(20分)
    (一)传统文化(共15分)
    1.敬辞类:③④⑥⑦⑨ 谦辞类:①②⑤⑧
    2.B 3.B 4.B 5.D
    古诗阅读
    (二)古诗词阅读(5分)
    6.《闻》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给了“明月”,让“明月”随风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也带到那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7. “子规啼”写杜鹃鸟的叫声哀婉凄切,反映了诗人沉重忧伤的心情;
    “踏歌声”写用歌声送别,悠扬轻快,反映出诗人轻松的心情。
    8.答案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示例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案示例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相关试卷

    2018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

    这是一份2018北京一零一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注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北京五十七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

    这是一份2018北京五十七中学初一(上)期中语文,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名著阅读,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8北京十一学校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

    这是一份2018北京十一学校初一(上)期中语文(教师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