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课文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她,她的作品,基础训练,给下列字注音,踉踉跄跄,解释下列词语,描写刻画,熟读精思,答窃读,读书名言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林海音,女,原名林含英,原籍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 林海音于2001年12月1日因中风、肺炎、败血症病并发在台北振兴医院病逝,享年82岁 。
﹡散文集:《窗》(合作) 《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
《城南旧事》包括五个短篇小说,即:《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描写旧北京社会风貌,通过 20世纪20年代末,北京四合院里一家普通人的生活,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林海音小说里的人物大都是市民阶层的群相,而中心人物则是各种各样的妇女。她致力于刻画中国妇女的勤劳、贤达、温柔、善良的美德,更擅于表现她们心灵的桎梏和命运的悲剧。
Liàng qiàng
得不到任何收获,徒然
经常使用的不正当的手段
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种本能反映。
好象真有那么回事似的,煞:很、极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窃读记”中的“窃”是什么意思?如果改成“偷读记”好不好?为什么?
答:“窃”是“偷偷地”意思;不能改;因为此文以“窃读”为叙事线索,着重描写作者“窃读”的心理和情感经历,“窃读”两字真切反映了作者囊中羞涩的窘态,更表现了作者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和形象。
3、第13节“那时我也不免要做个白日梦”中“白日梦”具体是指什么?
答:吃碗排骨面,然后躺在沙发上舒舒服服地读书。
4、做“白日梦”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因为那时“窃读”时间长了,肚内空空又腿酸难熬。
5、出色的心理描写是本文一个亮点,请在文中找出一句刻画人物心理的语句并作简要的赏析:
例句:第4节“我多么高兴,又多么渴望地……还有一只巨 掌……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
赏析:这里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作者刹那间由喜悦到惊慌到沮丧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了一个渴望读书的穷学生受人污辱的悲凉。
6、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能再 找一处吗?
答:作者把“窃读”时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作对比:书店老板的冷漠指责、无情拒绝和店员的热心关照默默支持。
热爱读书、勤奋刻苦、学会感恩。
渴望读书而不怕艰辛并懂得感恩
的女孩,我们应该以她为榜样:
7、文中的“我”是个:
8、“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
答:日常生活中融入了浓浓的爱,不经意的细节往往给人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善于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与爱。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7、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
8、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9、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0、“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11《窃读记》ppt、11《窃读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11窃渎记导学案doc、11窃读记配套教案doc、11窃读记mp3、11窃读记课文朗读mp3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11*窃读记课文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代表作,“窃”,“记”,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简要分析下列句子,窃读记,“窃读”的快乐与惧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窃读记课文课件ppt,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生字学习,饥肠辘辘,白日梦,依依不舍,留恋不忍分离,自由读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