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年对口升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无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669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2023年对口升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无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669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2023年对口升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无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43669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2023年对口升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无答案)
展开山西省2023年对口升学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 选择题答案必须填涂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不计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3.考生须按规定正确涂卡,否则后果自负。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脊梁(jǐ) 纤细(xiān) 哽咽(yè) 安土重迁(zhòng)
B.侍弄(sì) 踟蹰(chí) 亲家(qìnɡ) 扣人心弦(xuán)
C.绽放(zhàn) 鞭笞(tái) 慰藉(jiè) 自惭形秽(kuì)
D.发酵(xiào) 嫉妒(jí) 栖息(qī) 饮鸩止渴(ji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脉膊 帐篷 暄嚣 怨天尤人
B.濒临 伺侯 健硕 沸返盈天
C.艾蒿 烦躁 雾霭 仗义执言
D.战粟 绵亘 荫庇 熙熙嚷嚷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次错误虽然不严重,但如果依然不足为训,以后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的。
B.他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C.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实在是各有千秋。
D.近年来,电信诈骗案层出不穷,不法分子的手段不断翻新,让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争当学党史、讲党史、用党史。
B.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C.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省委、省政府认真总结了造成这种落后状态的经验教训,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观念。
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火车停了,发出一阵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不着台儿沟的寒冷。
②千斤的担子你先担着吧。
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④你猜人家干什么?用白粉子在我家影壁上画上许多圆圈圈,一个一个蹲在院子里,托着枪瞄那个,又唱起来了。
A.拟人 借喻 夸张 反问 B.拟人 借喻 夸张 设问
C.拟人 借代 对偶 设问 D.拟人 借代 对偶 反问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每空2分,共10分)
(注意:使用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教材的考生做1、2、3、4、5题,使用职业模块工科类教材的考生做1、2、3、4、6题。)
1.《合欢树》是 所写的一篇情真意切的怀人散文。
2. ,使我不得开心颜!
3.当代作家 在《西安这座城》中展现了西安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4.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
5.《再塑生命的人》选自 。
6.《“大国工匠”彭祥华》是纪录片《大国工匠》的一篇 。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史记》中“本纪”记载历代帝王的兴衰和重大历史事件,“世家”主要为历代各阶层有影响人物的传记。( )
2.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要写好文章,最重要的就是先确立好主题。 ( )
3.《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最后一位代表人物,他主张“性善论”。
( )
4.《古希腊的石头》一文作者在文题中用借喻的手法表明了写作对象:古希腊文化。
( )
5.诗歌是运用想象和意象,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以及高度浓缩、跳跃的结构形式来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一种文学体裁。 ( )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7分)
(注意:使用职业模块财经、商贸及服务类教材的考生做1、2题;使用职业模块工科类教材的考生做1、3题。)
1.阅读语段,完成(1)~(3)题。(9分)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它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④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爱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⑤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2分)
(2)第①段加点的“后一个世界”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3)文章中划线的句子用到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请按照句式仿写一句话。(3分)
(4)第④段末尾引用的笛卡尔和雨果的话属于 _____________论据,证明了什么观点?(2分)
2.阅读语段,完成(1)~(3)题。(8分)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6岁零9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叹万分。
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猜想一定有个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孤地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重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受山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啸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我觉得有脚步向我走来,以为是母亲,我立刻伸出双手。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带我到她的房间,给了我一个洋娃娃。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学生赠送的。衣服是由年老的萝拉亲手缝制的。我玩了一会儿洋娃娃,莎莉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这个举动让我对手指游戏产生了兴趣,并且模仿在她手上画。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
我并不知道这就是在写字,甚至也不知道世界上有文字这种东西。我不过是依样画葫芦模仿莎莉文老师的动作而已。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针”(pin)、“杯子”(cup)以及“坐”(sit)、“站”(stand)、“行”(walk)这些词。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
(1)文中莎莉文老师在作者的生命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2分)
(2)作者写在茫茫大雾中航行的意图是什么?(2分)
(3)文中说“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叹万分”,说说“我”此前与此后的生活各是怎样的?(2分)
(4)如何理解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3.阅读《最后的常春藤叶》节选,完成(1)~(3)题。(8分)
第二天早晨,苏艾睡了一个小时醒来的时候,看见琼珊睁着无神的眼睛,凝视着放下来的绿窗帘。
“把窗帘拉上去,我要看。”她用微弱的声音命令说。
苏艾困倦地照办了。
可是,看哪!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那是最后的一片叶子,”琼珊说,“我以为昨夜它一定会掉落的。我听到刮风的声音。它今天会脱落的,同时我也要死了。”
“哎呀,哎呀!”苏艾把她困倦的脸凑到枕边说,“即使你不为自己着想,也得替我想想呀。我可怎么办呢?”
但是琼珊没有回答。一个准备走上神秘遥远的死亡道路的心灵,是全世界最寂寞、最悲凉的了。当她与尘世和友情之间的联系一片片地脱落时,那个玄想似乎更有力地掌握了她。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仍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痉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了。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 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1)老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叶子是不是“杰作”?为什么?(3分)
(2)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3分)
(3)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初见这一人物时,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展现其形象的?(2分)
五、诗歌鉴赏(8分)
阅读《国殇》,完成1~4小题。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①______。
身既死兮神以灵,②______。
1.请将文中缺少的诗句补充完整。(2分)
① ②
2.对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出不入兮往不反 反:同“返”,返回。
B.操吴戈兮被犀甲 被:同“披”,穿着。
C.车错毂兮短兵接 兵:军队。
D.霾两轮兮絷四马 絷:绊住。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国殇》是悼念阵亡将士的祭歌。
B.《国殇》描绘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在这失败的悲剧中,写出楚国将士们视死如归、不可凌辱的崇高品质。
C.最后四句诗,既呈现了楚人刚毅的性格,也寄托着诗人对祖国复兴的期望。
D.这首诗是《九歌》中的一首,所描写的都是那些爱情悲歌神话颂诗的主题内容。
4.这首诗可以分成两层,如何分,依据是什么?(2分)
六、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兰亭集序》,回答下列问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语。(2分)
(1)曾不知老之将至
(2)感慨系之矣
(3)信可乐也
(4)修短随化
2.指出与例句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 )(2 分)
例句:群贤毕至
A.少长咸集 B.映带左右
C.足以极视听之娱 D.一觞一咏
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例句: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C.死生亦大矣 D.今日之事何如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七、应用文(10分)
下面是一则通知,其在格式与内容上有五处不当,请逐一找出并修改。
通 知
今天上午召开各班体育委员会议,研究布置校园春季运动会的有关事项。
2021年3月10日
(1)
(2)
(3)
(4)
(5)
八、作文(2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新一轮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江苏省2021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文言文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文言文阅读,口语交际,综合实践,应用文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2023届山西省大同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无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三5月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未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8799326979f03b68cbfed985436f761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