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8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概括信息要点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8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概括信息要点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8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概括信息要点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8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概括信息要点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8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概括信息要点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8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概括信息要点,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概括信息要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9分)
    ①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六个月大的婴儿就能“明辨是非”。在一项测试中,科学家对6个月到1岁的婴儿表演玩偶“爬山”的短剧——一个玩偶帮助别的角色爬山,而另一个玩偶则把爬上山的角色推下去。所有的小婴儿都明显靠近“乐于助人”的玩偶,远离“捣蛋”的玩偶。其他类似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助人为乐并不是一种道德的说教,神经学研究显示,对他人的痛苦和快乐感同身受是大脑固有的能力。哥伦比亚大学邓恩教授曾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的孩子中调查,② ?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和朋友分享玩具。把玩具分享给别人,看起来拥有的物质变少了,但实际上增加了幸福感。在学习中,老师常会让优秀的学生与学习吃力的学生结对子。有些优生的家长可能认为会耽误自己孩子的时间,③ 。因为帮助他人的时候是再次学习和梳理的过程,比仅仅自己做题理解得更为深刻;当“小老师”也会产生成就感,促使他们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
    1.文中第1段四处引号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明辨是非” B.“爬山”
    C.“乐于助人” D.“捣蛋”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密《陈情表》中,“ , ”两句表明作者尽忠与尽孝的时间长短不一样。
    (2)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那些孩子们的老师的任务不是“传道受业解惑”,而是“ ”,这样做的结果是“ ”。
    (3)在古汉语中,“可怜”有“可惜”之义。古诗词中常见“可怜”一词,如“ , ”中“可怜”的意思是“可惜”。
    三、分析概括信息要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然而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青绿山水之所以乏人问津,都还不全是因为艺术观念受文人水墨画的影响支配,可以说和画水墨山水相比,画青绿山水太艰苦,太难臻绝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水墨可工可写,以写为尚,随时都可信手挥毫,还可泼洒自由。青绿只有工笔,没有写意,甚至连清代王鉴那种在水墨皴染基础上重设青绿色的山水都很少。以院体画标准衡量,它要涉及造型、构图、勾染、设色等技术性极强的专业,难度很高。以士大夫画标准要求,则在技法精妙中还得高雅有书卷气,这个更难。水墨用色简单,省工省料。青绿着色却对颜料质量要求极严,古代许多画家不得不自己研制,其繁难可知,故而使人却步。
    青绿山水成形时还没发明皴法,平面性与装饰性很强。起初山水只作为人物画活动背景,如《洛神赋图》很像一幅工艺装饰画,独立成为山水画科之后,装饰性便遗传成了本性。这种本性,恰恰是青绿山水画的特点与优点,使它既来源于自然,又比自然更美。尽管后来有些画家,如北宋王希孟在《千里江山图》中增加了理想性,比较自然真实,但仍不脱装饰本性。水墨山水发明了皴法,增强了“石分三面”的立体感,因而削弱了平面性与装饰性,增强了意象,另有美感,与青绿韵味不同。
    青绿与水墨的基本品格,一为富丽,一为野逸,故前者得庙堂之气易,后者得书卷之气易,各有千秋。青绿山水需要适度的装饰,又不能直接沿袭传统画法,还得创新,而一有新意,又往往装饰过度,显得造作不自然,没有雍容气度,与它在唐宋时代的那种阳刚壮美、振奋精神、富有庙堂之气的距离太远。本来,我们的时代就需要阳刚壮美、振奋精神的艺术,青绿山水的传统品格,正好最能适应和满足这种时代需求。(摘编自洪惠镇《时代需要青绿山水画》)
    4.第1段说“画青绿山水太艰苦,太难臻绝品”,画青绿山水究竟难在哪里?请结合材料加以概述。(4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系上,更加重视和突出神与意的审美地位和意义。这表现为轻形似、卑法度,提倡“即兴”“无意”的挥写,反对刻意求工;主张“意造”“观韵”“真趣”,追求一种字外有字、笔简义丰、率真自然、潇散简远的艺术境界。这就使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
    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所谓“意造”“点画信手”,即强调主体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以意役法,以意生法;意即是法,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而对中晚唐和五代期间敢于冲破法度的束缚,富有创新和个性的书法家却给予了高度评价:“颜鲁公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
    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学书须得趣……乃入妙”“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米芾的“趣”,是个更加内在的偏向主体性灵与意趣的东西,它带有“游”“玩”“戏”的特点。为了使书法表现出主体自我的情趣,他更加不计工拙,不受法度经典的束缚,对唐人书法的刻板、过于经意的批评也更为苛刻和不留情面。米芾以重“平淡”、尚“真趣”的审美标准,对唐代第一流的“尚法”大师贬了个痛快,他说欧、虞、褚“安排费工,作用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而对裴休、沈传师等非一流书家却有激赏之意,认为他们的书法“不陷丑怪”,挥洒自然,有“真趣”。这种独具慧眼的评论,充分表现出他“尚意”“重趣”的执着和真诚,也令那些毫无卓识、人云亦云、溢词连篇的书法理论家相形见绌。
    宋人这种“尚意”“观韵”“重趣”的审美趣味,导致了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排斥“意在笔先”“刻意”“拘苦”的理性构思方法,而提倡“率意”“即兴”“无意”“无法”,重感性、灵气,尽兴自由的创造意识。他们要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书法创作境界:本不求工而自工,无意于新而新意自生,有法而不为法缚,挥洒自如,神意完足,毫不做作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真情和意趣。(摘编自傅合远《宋代书法美学思想的“尚意”特征》)
    5.苏轼和米芾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角度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柳青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对当代文学影响巨大,他的创作受到“史诗”这种文学观的影响。这个影响,既有来自苏联文学的,也有来自中国传统文学的,如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在他的文学观念中,不写纯粹个人的、小格局的东西,要写就写“大作品”。柳青的创作经验源于生活,他认为“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的环境中,对从事文学的人是最佳选择”。对这种观念,路遥、陈忠实也深以为是。基于这种观念,柳青的创作是宏大叙事,他写人时,总是考虑到政治以及当时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他的焦点对准的是集体,是新生活,是新制度,他的主题是“要歌颂这个制度下的新生活”,在制度、集体与人物特别是个人的关系中,柳青的重心是在前者。
    路遥的小说,重在写个人的理想,个人在时代和生活中的受难与追寻,有时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人生》中,高加林“走后门”进城,抛弃刘巧珍,受到强烈的道德谴责。路遥想为“进城”的“人生”寻求一个合理又合乎道德的解决方案,他把高加林一分为二,变为《平凡的世界》的兄弟俩,老大孙少安守望家园,老二孙少平走出土地。《平凡的世界》是对《人生》的展开,它试图回答当时对《人生》亦即农民进城提出的许多社会和道德问题,给当时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解答。路遥也许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他写的高加林、孙少平,他们高中毕业,有了一定的文化,他们的思想已经被有限度地启蒙,他们想进城,努力进城,既是自然人性的真实流露——对自由的渴望,也是对城市生活所代表的现代文明的向往和追求。现在,城乡二元对立已经被打破,农民进城,已经是正常的人生选择。
    人物命运特别是命运结局往往体现主题思想,陈忠实的《白鹿原》通过人物命运形象地写出了传统乡土中国的解体。传统社会是“耕读传家”,“耕”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是人与赖以为生的土地的关系;“读”是读“圣贤书”,解决的是思想和精神的问题,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问题,是子孙万代精神承续的问题。《白鹿原》以新旧两代生动的人物画卷,艺术地展现了以“耕读传家”为命脉的农业社会、农耕文明在新时代暴风雨冲击中的崩塌过程和深刻嬗变,为读者提供了多向度思考的文本。
    (摘编自那小利《现实主义:从柳青到路遥和陈忠实》)
    6.柳青、路遥与陈忠实都是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请结合材料,从“审美趣味”的角度评析他们创作的异同之处。(4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清末顾云于同治八年(1869)所著《盋山志》中说,江宁随园是“天下所称名园者也”。随园乃清初袁枚所经营。袁枚,字子才,号简斋。袁枚在江宁县任内,购得南京隋织造园,加以改建。他在所著《随园记》中说:“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牖……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随园由乾隆十四年(1749)开始经营。园居第四年,子才在《随园后记》中说,锄除恶草,修剪枝条,顺乎我的心意去做,不会有人妨碍我,哪像我往时仰上级衙门鼻息,等待大官作决定啊?子才绝意仕进,聚书论文,就从此开始。
    园中四时皆花,益以虫鸟之音、雨雪之景,因之游人不断,盛时年游人量达十余万,以致户限为穿,每年更易一二次。从来私人园墅,或扃钥为常,或闭门不纳,似子才之与人共之,是极少数开明园主的可取作风。随园土木建筑工程主要出自梓人龙武台之手。龙死无家,葬于园侧。
    随园本子才终年所寓,园宅兼具,生产菜蔬,又有水田,鱼米足以自给,合田园庐墓为一整体,总面积达百亩左右。由于不屑仰承上官鼻息,看破宦场虚伪谄媚,毅然隐退,诗酒宾客中,园居50年,广收女弟子多至30余人,破除封建束缚,开风气之先,甘冒流俗非议,可谓为一富有反抗精神的人物。
    子才自命达观,临终语二子说“身后随园得保三十年,于愿已足”。《随园诗话》作者伍舒坤嘉庆二十四年(1819)访随园,时距子才殁后22年,园已沦为茶肆。道光二十五年(1845),《履园丛话》著者钱泳访游随园,园已荒圮。咸丰三年(1853),当清军围攻天京时,随园无人照管,日就倾圮,距子才殁后56年,即建园后104年,殆非子才始料所及。
    (摘编自童寯《随园考》)
    7.袁枚将园名由“隋”改为“随”,其音相同,其义则别。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哪些地方体现了“随”的旨趣。(4分)
    答:


    练案18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分析概括信息要点
    1.B B项表示特定称谓。A、C、D三项均表示特殊含义。
    2.答案:(示例)①人们天生喜欢乐于助人的人 ②什么是他们最开心(幸福)的事情 ③实际上当“小老师”会使这些学生成绩更优异
    解析:第①处,位于句首,有总括性,结合后文“所有的小婴儿都明显靠近‘乐于助人’的玩偶”可知,此处应填“人们天生喜欢乐于助人的人”。第②处,是一个问句,代表一个调查的问题,根据后文结论“增加了幸福感”可知,此处应填“什么是他们最开心(幸福)的事情”。第③处,根据前文“有些优生的家长可能认为会耽误自己孩子的时间”可知,此处有转折语意,后文原因“帮助他人的时候是再次学习和梳理的过程,比仅仅自己做题理解得更为深刻”强调的是当“小老师”也对自己的学习有益,据此应填“实际上当‘小老师’会使这些学生成绩更优异”。
    3.答案:(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小学而大遗 (3)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易水潺湲云草碧 可怜无处送荆卿(陈子龙《渡易水》)
    4.答案:①青绿山水画工笔重彩,费工耗料;②涉及造型、构图、勾染、设色等技术性极强的专业,难度很高;③在技法精妙中还得高雅,有书卷气,这个更难;④青绿着色对颜料质量要求极严,许多画家不得不自己研制,其繁难可知;⑤青绿山水需要适度的装饰,而一旦创新,往往导致装饰过度,显得造作不自然。
    解析:第1段是总论,下面几段是分论,分层提取归纳即可。
    5.答案:①苏轼从“意造”的角度,含蓄地批评他们过于重视形式和法度,他们的书法未达到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②米芾从“重趣”的角度,批评他们过于讲求“安排”,他们的书法“无平淡天成之趣”,缺乏主体自我的情趣。
    解析:结合第2段“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强调主体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可分析概括出第①点。结合第3段“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书法表现出主体自我的情趣……他说欧、虞、褚‘安排费工,作用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可分析概括出第②点。
    6.答案:(1)相同点: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崇高的审美立场。
    (2)不同点:他们的创作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各自的审美趣味。柳青是通过作品的宏大叙事,路遥是借助作品的思想主题,陈忠实则是关注人物的命运。
    解析:相同点:由“在他的文学观念中,不写纯粹个人的、小格局的东西,要写就写‘大作品’。柳青的创作经验源于生活,他认为‘生活在自己要表现的人物的环境中,对从事文学的人是最佳选择’。对这种观念,路遥、陈忠实也深以为是”可知,路遥、陈忠实、柳青都有相同的审美立场——写“大作品”,即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崇高的审美立场。不同点:由“他的创作受到‘史诗’这种文学观的影响”“在他的文学观念中,不写纯粹个人的、小格局的东西,要写就写‘大作品’”可知,柳青是通过作品的宏大叙事。由“路遥的小说,重在写个人的理想,个人在时代和生活中的受难与追寻,有时代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可知,路遥侧重借助作品的思想主题。由“人物命运特别是命运结局往往体现主题思想,陈忠实的《白鹿原》通过人物命运形象地写出了传统乡土中国的解体”可知,陈忠实则是关注人物命运。
    7.答案:①改建园林随地势变化,就势取景;②园子建成后随百姓出入,与百姓共享;③园居生活随自己心意,不惧非议;④园子的命运随自然变迁,不刻意强求。
    解析:结合“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可知,改建园林随地势变化,就势取景;结合“园中四时皆花,益以虫鸟之音、雨雪之景,因之游人不断,盛时年游人量达十余万……似子才之与人共之”可知,园子建成后随百姓出入,与百姓共享;结合“随园本子才终年所寓,园宅兼具,生产菜蔬,又有水田,鱼米足以自给……广收女弟子多至30余人,破除封建束缚,开风气之先,甘冒流俗非议”可知,园居生活随自己心意,不惧非议;结合“……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可知,园子的命运随自然变迁,不刻意强求。

    相关试卷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7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分析论证特点: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7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分析论证特点,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分析论证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5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诗双练: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5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诗双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诗双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3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诗双练: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复习特训卷练案13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诗双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一诗双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