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10.5分)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完成各小题。
1. a点的经纬度是( )A. 60°N,100°E B. 60°S,100°W C. 60°N,120°E D. 60°N,110°E2. d点位于b点的何方( )A. 正南方 B. 正北方 C. 东南方 D. 西南方3. 位于西半球的地点是(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4. 图上a、b、c、d四点中白昼时间最长的地点是(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5. 图中,北极圈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在地球五带中称为( )A. 热带 B. 北温带 C. 北寒带 D. 南温带6. 下列有关此太阳光照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此图演示的是地球自转运动 B.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C. 地球自转产生了季节变化现象 D. 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7. 从中国广东省出发,沿北回归线向东作环球旅行,经过的大洲、大洋分别是( )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非洲、⑤亚洲、⑥北美洲A. ⑤①⑥②④③ B. ①⑥⑤②④③ C. ①⑥②⑤③④ D. ⑤①⑥③④8.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
表示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的图幅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读甲、乙、丙、丁四幅海峡图,完成各小题。
9. 丁图中的海峡是( )A. 马六甲海峡 B. 白令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D. 土耳其海峡10. 下列四幅图中箭头所示的海峡,不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A. B.
C. D. 如图为我国中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春季某日的天气状况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1. 40°N附近的天气状况是( )A. 有中到大雨天气 B. 阴转晴天气
C. 有雨夹雪天气 D. 出现沙尘暴、大风天气12. 如果乘高铁沿此经线由低纬度到高纬度旅行,最需要准备的生活用品是( )A. 防寒设备 B. 防晒设备 C. 带好雨具 D. 防沙尘设备读地形雨形成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13. 当A地气温为35℃时,B地的气温大约是( )A. 33.8℃ B. 33℃ C. 24℃ D. 23℃14. 图中A、B、C、D四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A. A B. B C. C D. D读某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资料图,完成各小题。
15. 气候类型分布图中,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是( )A. 热带季风气候 B. 热带雨林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16. 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与甲、乙、丙、丁四图中的哪种气候相符合( )A. 甲 B. 乙 C. 丙 D. 丁读世界人口数量分布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17. 黑种人的故乡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18. ④洲的原住民是( )A. 白种人 B. 黄种人 C. 黑种人 D. 混血种人19. 下列有关语言、民族、宗教、人口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②地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 B. ③地以汉语为主
C. 亚洲东部、南部人口稠密 D. ④处人口稀少是因为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0. 读地球自转运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北京此时正值 ______ (早晨、中午、傍晚)。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______ 时针方向。D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大约需要经过 ______ 小时。
(2)此日,北京的白昼时间比E地的白昼时间 ______ 。北极地区出现 ______ 现象。此时北半球正值 ______ 季。
21. 读我国某地特色古村落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龙泉寺位于古村落的 ______ 方向。A点到B点的实地直线距离大约为 ______ km(量算取整数)。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 ______ 米。两地中,坡度较陡的地区是 ______ 地。
(2)古村落形成的有利条件是① ______ ;② ______ 。这里有特色古村及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此地因地制宜发展的产业是 ______ 。22. 某学生在学习“板块运动”时,用纸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读甲、乙、丙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实验是用双手挤压书本,书本发生了 ______ (隆起或凹陷),甲实验反映的运动在地球上会形成 ______ 。
(2)乙图实验反映了板块的 ______ 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形成 ______ 。C海域在几千万年后会形成 ______ 。
(3)A~B带是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之一,称为 ______ 火山地震带。AB带北侧是 ______ 板块,AB带南侧是非洲板块和 ______ 板块。
答案和解析 1~7.【答案】A、C、C、A、B、C、A【解析】解:读图可知,图中两条相邻经线之间相差20°,图中a点位于100°E经线上,位于60°N纬线上,因此a点的经纬度是(60°N,100°E)。
故选:A。
在经纬网图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本题考查了利用经纬网确定点的位置,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解:经纬网图上,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图中d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故选:C。
经纬网图中,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
本题考查了利用经纬网判断方向,结合图示分析解答此题。
解:读图可知,图中两条经线之间相差20°,a点的经度是100°E,位于20°W以东、160°E以西,位于东半球,故A错误;
b点的经度是140°E,位于东半球,故B错误;
c点的经度是180°,位于西半球,故C正确;
d点的经度是160°E,位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上,故D错误。
故选:C。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是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本题考查了经纬网图的判读、东西半球的划分,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解:读图可知,图中北极圈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图中的a、b、c、d四点中,纬度最高的是a点,白昼时间最长的地点是a点。
故选:A。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球上由于各地获得的太阳的光热不同,便产生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日期为3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结合图示分析解答此题。
解:读图可知,图中北极圈(66.5°N)到北回归线(23.5°N)之间的地带,在地球五带中称为北温带(23.5°N~66.5°N之间为北温带)。
故选:B。
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将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23.5°N~23.5°S)、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北寒带(66.5°N~90°N)和南寒带(66.5°S~90°S)五个温度带;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
本题考查了地球上五带的划分,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解:此图演示的是地球自转运动,故A正确;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故B正确;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现象,故C错误;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地区有极昼发生,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故D正确。
故选:C。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
本题考查地球的运动,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北回归线穿过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自广东省向东经过的大洲、大洋分别是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和印度洋。
故选:A。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许多小块,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地球上广阔的海洋连为一体,习惯上人们把大洋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本题考查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多结合教材和地图加强记忆,解答即可。
8.【答案】A【解析】解: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图①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故选:A.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本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9~10.【答案】D、A【解析】解:读图可知,甲是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沟通印度洋和南海(太平洋);
乙沟通地中海和大西洋,乙是直布罗陀海峡;
丙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北冰洋,丙是白令海峡;
丁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丁是土耳其海峡。
故选:D。
被称为“天下咽喉”的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它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又叫伊斯坦布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又叫恰纳卡莱海峡)三部分,全长361千米,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古往今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海峡的位置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解: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根据轮廓形状和位置读图可知,A是马六甲海峡,B是直布罗陀海峡,C是白令海峡,D是土耳其海峡;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不是洲界;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故选:A。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
本题考查各大洲之间的界线,牢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1~12.【答案】D、A【解析】解:读图分析,40°N附近的天气状况是出现沙尘暴、大风天气,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在天气预报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符号,这些符号都是用来表示天气状况的,它们都有特定的含义。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用符号表示就是:风杆上的小横道叫风尾,风杆上画有风尾的一方,即指示风向,标在风杆的左侧。风级的表示方法是:一道风尾,风力是2级,半道风尾是1级风,一个风旗表示8级风。
本题主要考查天气符号的识别,读图分析解答即可。
解:如果乘高铁沿此经线由低纬度到高纬度旅行,气温逐渐降低,最需要准备的生活用品是防寒设备。
故选:A。
世界上气温分布的规律是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降低,世界上平均最高气温最高的地方位于非洲的北部,世界上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洲。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理解解答即可。
13~14.【答案】D、B【解析】解:在同纬度地区,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图中A点海拔为0米,B地的海拔为20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0米;若在A地测得气温为35℃,则B地的气温应该是35-2000÷100×0.6=23℃。
故选:D。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和海陆位置等。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点理解解答即可。
解:读图可得,A、B坡属于迎风坡,降水较多,但A坡的海拔太低,降水不如B坡降水多。
故选:B。
地形雨是湿润气流受到山地的阻挡,被迫“爬升”,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迎风坡.
考查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15~16.【答案】B、B【解析】解:读图分析,图中阴影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可知,该区域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故选:B。
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图中气候主要位于赤道地区。
本题考查世界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读图找出图中关键信息解答即可。
解:图中区域位于赤道附近,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与图中乙相符合。
故选:B。
观察气候资料图时,可以先看横坐标轴,它表示月份,再看左侧纵坐标轴表示气温,最后根据气温曲线上的点估出各月气温值。降水柱状图的判读和气温曲线图的判读一样,只不过降水是估算各月长方形柱状的数值。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气候资料图的判读,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解答即可。
17~19.【答案】A、B、D【解析】解:读图分析,①地位于非洲南部,人种主要是黑色种人,被称为“黑种人的故乡”,A正确;②地位于亚洲西部,以白色人种为主,B错误;③地位于亚洲东部,以黄色人种为主,C错误;④位于南美洲北部,主要分布着黄色人种,D错误。
故选:A。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本题考查世界人种的分布,理解回答即可。
解:据图可知,④南美洲的原住民是黄种人。
故选:B。
根据肤色,体毛,头发等体质特征可以将人种划分为三类,即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大洋洲、北美洲、南亚、南美洲东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南北美洲北部,印第安人和主要居住在北冰洋沿岸的原著居民因纽特人也是黄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洲。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种分布,读图理解回答即可。
解:A、图中②是中东地区,当地宗教以伊斯兰教为主,故A不符合题意;
B、③是位于东亚的中国,以汉语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
C、亚洲东部、南部以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发展早,人口稠密,故C不符合题意;
D、④处是亚马孙平原,这里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由于气候过于湿热,人口稀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世界上的三大宗教是指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国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本题考查世界居民、宗教、人种、语言及人口分布,要求学生识记。
20.【答案】早晨 逆 24 长 极昼 夏【解析】解:读图可知,(1)图示显示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北京位于晨线附近,位于昼半球,此时北京正值早晨。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即 24小时,D点再次回到现在的位置大约需要经过24小时。
(2)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北京比E地位置偏北,因此北京的白昼时间比E地的白昼时间长,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正值夏季(6、7、8月为北半球的夏季)。
故答案为:
(1)早晨;逆;24;
(2)长;极昼;夏。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春分日,日期为3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21.【答案】东南 4 300 B 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旅游业、林业等【解析】解:读图可知,(1)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龙泉寺位于古村落的东南方向。量得A点到B点的图上距离月为4cm,实地直线距离大约为4×1km=4km。A点的海拔高度为100米,B点的海拔高度为400米,两点的相对高度是400米-100米=300米。A、B两地中,B地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
(2)古村落形成的有利条件:①靠近河流,水源充足;②海拔低于100米,地形平坦。这里有特色古村及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此地可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林业等。
故答案为:
(1)东南;4;300;
(2)水源充足;地形平坦;旅游业、林业等。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方向的判读、相对高度的计算、古村落形成的有利条件、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读图分析解答此题。
22.【答案】隆起 山脉 张裂 裂谷(或海洋) 大洋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亚欧 印度洋【解析】解:(1)甲图实验是用双手挤压书本,书本发生了隆起,甲实验反映的运动在地球上会形成山脉。
(2)乙图实验反映了板块的张裂运动,这种运动在地球上会形成裂谷(或海洋)。C红海在几千万年后会形成大洋,该海域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拉伸处。
(3)A~B带是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之一,称为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AB带北侧是亚欧板块,AB带南侧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故答案为:(1)隆起;山脉;(2)张裂;裂谷(或海洋);大洋;(3)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亚欧;印度洋。
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地球主要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六大板块的名称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运动方式有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据图中信息解答。
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35,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第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