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第1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第2页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伯牙鼓琴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伯牙鼓琴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揭题解题入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品读课文,感悟“知音”情深,感悟美好,传承 “知音”文化,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伯牙鼓琴》是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行文简洁,流畅,讲述了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是东方文化的瑰宝。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伯牙鼓琴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音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教学目标1.读准“弦”“若”“哉”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停顿,注意“善”“巍巍”“汤汤”“曰”等逻辑重音,感受故事中人物前后情感的巨大变化。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4.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重点1.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2.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3.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教学难点1.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题解题入题1.文白对诗,感受古诗词中的知音情。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儿——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为你打开——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告别之时轻声和起——目送君远去,眼中只有你——邀约重逢,却道江南风光好——这些诗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为何?中国人特别重视友谊,那么朋友的最高境界,大家知道是什么吗?2.初识知音,导入文言《伯牙鼓琴》之学习。从字面理解,你觉得“知音”是什么意思?和什么有关系?(音乐)(高山流水)两个人的交往,会成为中国千百年来关于朋友交往的最高理想甚至信仰呢?读懂这个他们的故事你就知道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伯牙鼓琴》,一起读课题。鼓琴,鼓怎么理解?诗经有云:我有嘉宾,鼓琴鼓瑟。这里的琴,是指七弦古琴。琴: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往往寄托这琴师的抱负、胸怀、志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请大家综合运用文言文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本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在此基础上把这个小故事讲给同桌听,互相帮助,疏通文意。2.反馈交流,逐句疏通。第一句:怎么理解?“之”怎么理解?文言文表达就是这样简洁凝练。第二句:你读懂意思了吗?“方”什么意思?第三句:“少选”什么意思?“汤汤、巍巍”什么意思?整句话怎么理解?这两句话,句式结构相似,而且有字词重复出现,什么叫“善哉”?《西游记》中有个人特别喜欢说“善哉善哉”,谁?孙悟空化斋,找来了食物,他说——孙悟空战胜了妖怪,他说—— 如果我们生活在古代,当你写完作业,老师会说—— 当你帮妈妈做了家务,妈妈会说—— “善哉”表示称赞感叹“乎”呢?意思会变,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放在句尾,表示疑问;这里,放在句中,表示赞叹“啊”;古人表示赞叹的词语比较多,比如“噫 吁 嚱”“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五字连用,表示赞叹时感情之强烈。这里是两字连用。试读,读出感叹——第四句:句子比较长,难读,谁可以?句意表达比较拗口,谁试一下?3.通读文言,感受意韵。三、品读课文,感悟“知音”情深1.质疑思辨: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或者疑惑的地方在哪里?伯牙为何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伯牙为锺子期破琴绝弦,你认为值得吗?2.细读文言:默读课文,划记最能够体现锺子期真正懂得伯牙琴声的句子。师说伯牙,生对锺子期:你来评价一下这两人,伯牙这个表达者怎么样?锺子期这个倾听者怎么样?为什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优秀的演奏家能以其诉说言之所见、耳之所听、心中所想,而真正懂音乐的人能从乐声产生联想,看到、听到、想到 演奏者所想、所见、所思。无疑,伯牙善鼓琴,而锺子期善听。让我们穿越千年,走进他们的世界——3.披文入境:方古琴而志在泰山,乐声会是怎样的?在这乐声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同锺子期一起给予赞誉: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乐声会是怎样的?在这乐声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同锺子期一起给予赞誉: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4.识人知志:琴声源自伯牙之志,志在高山流水,伯牙所在的汉江边风景秀美无限,为何偏偏是高山流水?是因为眼之所见,更因为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像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像水一样生生不息而又悠然淡泊,“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志为心之所向,《高山流水》诉说怎样的志?这志还会在何处?弹怎样的曲?为何?5.感悟深情:(1)他们的相识源于志,伯牙以琴声抒发志向;妙于知,锺子期由琴声知晓伯牙的——心志于是,就有了“知音”一词描述相互的懂得;因为一首曲,促成一段知音情,后人们便常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2)传说二人,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此相见。次年,伯牙早早奏书晋王,告假还乡,来到相约之地,可却苦等不来子期。他知子期不会爽约,且为人至孝,便推测家中定有变故。后来遇到子期的父亲才得知,原来钟子期因病去世的消息。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你可知,破琴绝弦对于伯牙意味着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这份深情厚谊读进文字里面去。(3)破琴绝弦谢知音,这一摔,摔的是琴,祭奠的——是锺子期、是知音、是自己的艺术人生......是自己再无知音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是残破的。所以,孩子们,当你读懂了这份懂得、这份唯一,你认为伯牙为锺子期破琴绝弦,值得吗?如果你是伯牙,你的琴、你的音乐对你来说如此重要,当你唯一的知音锺子期死的时候,你会不会破琴绝弦?锺子期值不值得你为之破琴绝弦?(4)让我们把所有的可惜、可悲、可叹、可敬都调动起来,读进文字里去,让这份懂得与值得给予我们执着——(5)钟子期懂得伯牙,伯牙觉得为了锺子期破琴绝弦是值得的,一个真正懂得,一个认为值得,这样的一对知音,就成为了我们中国文化里面关于友谊的最高信仰。高山流水,成为中国人对朋友永恒的追求,用以比喻知音难觅。从此,历朝历代,知音不断被人传扬,被人感叹!四、感悟美好,传承 “知音”文化高山流水,是友谊的最高信仰,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还有普通的朋友、平常的温暖。比如说这两位同学,这位同学在翻译的时候,他的同桌在下面悄悄的提醒他,生怕他当着这么多同学的面出丑;比如说,今天早晨来上课,有人忘记带书了,同桌便与他共用一本书;……这是我们平常人的友谊,这些小小的温暖,也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充满热爱的理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如果暂时,我们还没有找到好朋友,就像这位弹钢琴的同学和这位弹吉他的同学一样,我们也可以把艺术当作我们的朋友。——人生择一艺以终老,斯世当旦夕相伴之。五、拓展阅读:阅读知音故事《管鲍之交》《刎颈之交》,感受浓浓知音情;阅读琴音故事《广陵绝响》《人琴俱亡》,感受中国君子的理想人格“剑胆琴心”。课后反思点评《伯牙鼓琴》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选自《吕氏春秋》,讲述了音乐大师俞伯牙与知音钟子期之间深厚真挚的情谊和音乐艺术的魅力。选编这篇课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钟子期听伯牙鼓琴时的想象,感受音乐艺术之美。课紧扣单元目标和语文要素展开。我认为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概括起来便是“深刻”二字。一、导入入情入境,挖掘传统文化,使孩子们喜闻乐见!以古诗词接龙背诵引入,所背诵诗词均与当“友情”有关,自然引出“知音”---中国千百年来关于朋友交往的最高理想甚至信仰,这就触及到了“知音文化”,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导学生了解了古代的琴文化,其中引用了《诗经》、嵇康、王维等经典著作、文化名人,真可谓古色古香,余味悠长—深刻!二、指导朗读,举一而反三,使学生闻一而知十。在指导朗读时,没有过多的无目标的朗读,而是紧扣语气词,结合《西游记》中唐僧的口头禅,李太白《蜀道难》开篇的语气词,通过指导读好表示人物情绪的语气词,把握文章中人物情感,真可谓四两拨千斤,举重若轻,同时也帮孩子们日后朗读、学习文言文积累了方法。用心良苦,不可谓不深刻!三、突破难点,循序渐进,使学生有方法可依!想象文字所表达的情境,感受艺术之美是本单元语文要素,同时也是本课难点。执教时,由“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入手,先理解“巍巍”和“汤汤”的意思,然后说一说描写高山和流水特点的词语,进而想象“巍巍乎”、“汤汤乎”所表现的画面进行口头描述,由词到句,由易到难,符合儿童认知规律,降低口头表述的难度,体现由扶到放的教学规律。教学设计匠心独运---深刻!四、由课内到课外,拓展延伸,体现大语文观,使学生收获颇丰!本节课处处体现深入挖掘教材的意识,几乎每个大的环节都有知识的拓展,文化的浸润。在教学重点部分的每个小的环节,也体现这种自觉。如古人赋予山水丰富的意象---“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想象伯牙所志之物(明月、星河、高原、草地),钟子期皆有所悟,仿说句子,既感受文言文琅琅上口的音韵美,又深刻体会伯牙子期二人的知音情,还了解了古代文化中的意象美,真可谓一举几得;至于后人对“高山流水遇知音”的记载、歌颂,在本节课中以创设情景朗读为主,再次感受知音之情,了解知音文化---真可谓深刻!本节课因“深刻”而闪光,也因“深刻”而留有遗憾。课的设计内容丰富,底蕴深厚,但因为爱生心切,想给的太多,往往便冲淡主题,孩子接受起来也有困难。所以应该能有所取舍---来日方长,文字、文学、文化无处不在,可以在课堂上,生活中相机引导学习、品味和欣赏,慢慢走,慢慢学!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读课文,精读,背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音乐导入,学习活动一 ,学习活动二 ,学习活动三 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情引出课题,感受“知音”情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