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页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2页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共27页。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标目标】
    1.宇宙及特点、天体及类型、天体系统及层次。
    2.太阳概况、太阳活动对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太阳辐射分布及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4.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分类。
    5.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掌握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6.说明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条件)。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知识点1:宇宙环境
    1.宇宙:“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2.天体
    (1)概念:宇宙中有多种多样的物质,这些物质统称为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恒星、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因天体之间距离太远,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用光年,1光年=94605亿千米)
    (2)常见天体
    天体类型
    组成物质(或成员)
    特点
    恒星
    炽热的气体
    ①质量庞大,温度高,能自己发出光和热;
    ②恒星之间相距遥远;
    ③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星云
    气体和尘埃,主要物质是氢
    ①本身不发光,一般星云里都会有恒星,呈云雾状;
    ②密度小,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行星
    如:太阳系八颗行星
    ①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质量比恒星小;②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卫星
    如:月球
    ①环绕行星运转、本身不发光;
    ②卫星大小不一,但是质量不会超过它绕转的行星
    流星体
    尘粒和固体块
    ①不能自己发光,但与大气摩擦形成光迹;
    ②进入大气层后,同大气摩擦燃烧而发光,产生流星现象;
    ③没有烧尽的残体落到地面叫陨星,其中石质陨星叫陨石,铁质陨星叫陨铁
    彗星
    冰物质
    ①密度很小,具有云雾状外表,不能自己发光;②绕太阳运行,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周期慧星,其公转周期为76年

    技能:天体的判断方法
    (1)一看位置:独立存在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的物体是天体,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2)二看实质: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3)三看运转: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
    以流星体、流星现象、陨星为例分析如下:


    3.天体系统
    (1)概念: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层次:





    拓展:列表对比辨析各级天体系统的组成
    天体系统
    组成
    特别说明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星球,地月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
    太阳系
    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水星、金星尚未发现有卫星存在)、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的庞大的恒星集团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3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简称星系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技能:天体系统的判断

    知识点2:地球
    1. 普通性

    (1)八大行星结构特征分类
    ①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
    ③远日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八大行星运动特征
    (3)结论:无论是从距日远近、自身的体积,还是从公转方式来看,地球都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 特殊性—存在生命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条件

    技能:把握生命存在条件问题的分析思路——“四看三分析”

    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
    二看:是否有适宜的温度。从距恒星的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方面分析。
    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从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方面分析。
    四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

    知识点3:太阳辐射
    1.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这种现象称为太阳辐射。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2.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2)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对地球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2)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思考: 描述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特点。比较两天太阳辐射差异产生的原因。
    提示: 日出以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大,12点左右达到最大,之后又逐渐减小。
    第二天太阳辐射总量及最高值均小于第一天,可能因为第二天是阴雨天气,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5、年太阳辐射分布图的判读
    (1)大气上界是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还没有被大气层削弱,所以该处的太阳辐射量比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要大的多。
    (2)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
    (3)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变化,导致不同纬度的生物量不同:低纬度太阳辐射量大,生物量也大。
    (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远小于到达大气上界的辐射量,地表接收太阳辐射的多少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数,具体包括纬度、地势和天气等因素:
    影响因素
    纬度
    地势
    天气
    日照时数
    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
    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
    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
    太阳辐射强度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辐射强度越大
    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辐射强度大
    晴天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强度越大

    6、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

    ①总体分布特征:不均衡。
    a.不同纬度地区: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b.相同纬度地区: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夏季强于冬季,海拔高的地区强于海拔低的地区。
    ②最大值并不是出现在赤道地区,青藏高原和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年太阳辐射总量高于赤道地区。(原因: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大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回归线附近的沙漠地区,气候干燥,晴天多,云雾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温馨提示: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如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由于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长波辐射很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7.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

    知识点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大气
    (1)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个圈层。
    (2)特征

    亮度
    厚度
    密度
    温度
    观测
    A光球层
    最强
    约500千米


    肉眼直接观测
    B色球层
    较弱
    约几千千米


    在日全食时或者用特制的望远镜才能看到
    C日冕层
    极弱
    几个太阳半径
    最小
    最高
    在日全食时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用肉眼看到



    2.太阳活动
    (1)概念:太阳大气的剧烈变化称为太阳活动。
    (2)类型及分布
    类型
    太阳黑子
    太阳耀斑
    日珥
    太阳风
    分布
    光球层
    色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①太阳黑子的面积和数量,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最明显的周期平均约为11年。
    ②色球层上有时出现局部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叫耀斑。其往往与黑子同时出现,活动周期相同。耀斑和黑子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③太阳大气不断释放高速带电粒子流,这种带电粒子流被称为太阳风。正常情况下,地球的磁场能够阻挡太阳风,使地球免受太阳风的危害。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耀斑增多时,强烈的射电现象会引起电离层扰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中断。还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电网、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南北方向
    产生极光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与大气相撞,产生的各种颜色的彩色光弧
    影响地球气候
    太阳黑子与天气、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4、太阳活动及其影响总结归纳
    活动类型
    位置
    形态
    活动特征
    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黑子
    光球层
    黑斑点
    温度比光球层表面其他区域低
    ①太阳黑子、耀斑增多→电磁波扰动地球大气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影响;
    ②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③太阳大气抛出高能带电粒子→与极地高层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太阳耀斑
    色球层
    大而亮的斑块
    色球层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
    日珥
    色球层
    喷射的气体呈弧状

    日冕物质抛射
    (太阳风)
    日冕层
    带电粒子脱离太阳飞向宇宙空间










    第二节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
    【课标目标】

    1.识别生物化石,探究古地理环境及生物演化过程。
    2.野外实地考察,探究岩石类型、新老关系及古地理环境。
    3.读地质年代表,梳理植物和动物演化的历史脉络,分析其演化的特征或者规律。
    【知识结构】


    知识点1:地球历史的记录
    1.地层与化石
    (1)地层:地层是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沉积岩地层特点
    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有新老关系,老的地层在下,新的在上。
    ②常含有化石。
    (3)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4)地层与化石的关系: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5)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6)地质年代单位和时间地层单位的对应关系

    技能: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
    (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未经扰动的岩层,年龄越老,位置越靠下,年龄越新,越靠近地表。
    (2)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层,晚于相邻的岩层。
    2.地质年代表
    (1)地质年代:描述地球历史事件发生早晚或先后顺序的时间单位。
    (2)地质年代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宙、代、纪等,分别对应于地层单位宇、界、系等。
    (3)地质年代表:科学家依据地质年代先后顺序,把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编成时间顺序表。



    距今时间(百万年)
    主要生物进化
    动物
    植物
    其他
    显生宙
    新生代
    第四纪
    2.6
    人类出现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人类出现是生物发
    展史上的重大飞跃
    新近纪
    23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古近纪
    66
    中生代
    白垩纪
    145
    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中后期,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鸟类发展;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末期,物种大灭绝
    侏罗纪
    201
    三叠纪
    252
    古生代
    二叠纪
    299
    晚古生代脊椎动物发展:早期鱼类大量繁衍;中期两栖类形成;晚期爬行动物出现
    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晚期,裸子植物开始出现
    末期,物种大灭绝
    石炭纪
    359
    泥盆纪
    419
    志留纪
    444
    早古生代早期,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后期,陆地上开始出现低等的植物

    奥陶纪
    485
    寒武纪
    541
    元古宙
    前寒武纪
    2 500
    蓝细菌大爆发,演化出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太古宙
    4 000
    出现了蓝藻等原核生物
    冥古宙
    4 600
    只有一些有机质,没有生命的迹象
    问题探究
    我国天文学家戴文赛先生认为,整个太阳系是由同一原始星云形成的。这个星云的主要成分是气体及少量固体尘埃。原始星云一开始就有自转,并同时因自引力而收缩,形成星云盘,中间部分演化为太阳,边缘部分形成星云并进一步吸积演化为行星。如图示意太阳系的形成过程。
    1.原始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地球起源于大约46亿年前的原始太阳星云。星云盘内的物质经过碰撞吸积,逐渐演化成原始地球。
    2.“今日”地球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早期地球温度逐步降低,内部物质出现分异,密度大的物质向地心聚集而形成地核,密度较小的物质向上集中,形成地幔和地壳。
    3.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何区别?(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提示: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而原始大气的成分中没有氧气。

    知识点2:地球形成与演化简史
    地质历史时期
    地表的演化
    (海陆变迁)
    生物的演化
    矿产的形成
    植物
    动物
    前寒
    武纪
    冥古宙
    海洋与陆地形成,大气成分变化
    出现有机质

    重要成矿期(铁、金、镍、铬等矿物) 
    太古宙
    出现蓝绿藻
    元古宙
    蓝藻大爆发
    古生

    早古生代
    地壳运动剧烈,海陆格局多次变迁,盘古大陆轮廓初现
    陆地上出现低等植物
    无脊椎动物繁盛

    晚古生代
    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蕨类植物繁荣
    脊椎动物发展,出现两栖动物并逐渐进化为爬行动物
    重要成煤期
    中生代
    板块运动剧烈,泛大陆开始分裂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爬行动物盛行,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主要成煤期
    新生代
    形成了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格局
    被子植物繁荣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

    技能方法
    1.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进化对环境变迁及环境变迁后对生物灭绝的影响,可以用下面的结构图表示:

    在掌握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中,重点抓住以下几条线索:
    (1)时间变化。从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
    (2)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鱼类时代→两栖动物时代→爬行动物时代→哺乳动物时代→人类时代。
    (3)植物变化。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海陆的演变
    ①前寒武纪,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
    ②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
    ③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
    ④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
    3.大气层的演变
    ①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
    ②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③演变原因: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演化与大气中氧气的增多密不可分。
    4.主要成矿期
    ①前寒武纪,重要的金属矿藏成矿时期。
    ②晚古生代,重要的成煤期。
    ③中生代,主要的成煤期。
    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目标】

    1.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分析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运用图像资料分析地球外部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知识点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1.地震波
    类型
    传播速度
    特点
    能通过的介质
    共性
    纵波(P波)
    较快
    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一致
    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S波)
    较慢
    传播方向与振动方向垂直
    只能通过固体


    2.圈层划分
    (1)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不连续界面。
    (2)界面:
    界面
    位置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莫霍界面
    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
    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在地下约2 900千米处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3)圈层: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为地幔,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
    ①地壳:由固体岩石组成,位于莫霍界面以外;地壳厚薄不一,海洋地壳薄,大陆地壳厚。
    ②地幔:从莫霍界面直至2 900千米深处的古登堡界面。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板块的运动与软流层有关。上地幔顶部与地壳合称岩石圈。
    ③地核:主要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外核是熔融状态的金属物质,外核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内核是一个密度极大的固体金属球,压力超强。
    拓展: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

    分层
    名称
    主要成分
    密度
    分布
    上层
    硅铝层
    由硅、铝成分较多的花岗岩类组成

    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底部非常罕见,即使有也非常薄
    下层
    硅镁层
    由镁、铁、钙成分较多的玄武岩类组成

    连续分布;大陆和大洋地壳中都有分布


    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

    探索地球内部圈层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焦点。探索地球内部圈层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进入地球内部观察,然而在目前的科技水平下是不可行的。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问题探究
    1.地震波可分为横波和纵波,其传播速度有何特点?(地理实践力)
    提示:纵波和横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其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地震发生后推测地面上物体的震动形式。(综合思维)
    提示:受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地面上物体应该先上下震荡,再前后左右晃动。
    知识点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1.外部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各圈层的组成和作用
    圈层
    组成
    地理意义
    大气圈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①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②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③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水圈
    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是最活跃的圈层
    ①促进太阳能转化;②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③改造地表形态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是地球的外部圈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外部圈层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如图是地球圈层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①②③序号代表外部圈层。

    问题探究
    1.上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哪些圈层?(综合思维)
    提示:①水圈,②生物圈,③大气圈。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是哪两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其中连接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是哪个?(综合思维)
    提示:岩石圈与生物圈。岩石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读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

    思考:
    1. ②圈层的主体是(  )
    提示:海洋
    2.①②③④四圈层中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的是(  )
    提示:②
    3.③圈层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提示:生物
    解析:通过读图可以看出,①为岩石圈,②为水圈,③为生物圈,④为大气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7%,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在生物圈各组成因素中,生物是最活跃的因素。

    单元活动 判别地理方向
    【课标目标】

    1.生活中体验利用太阳、手表或者地物来判别方向的方法。
    2.采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利用木棍、测绳等确定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并用标向牌标示出来。

    【知识结构】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利用太阳判别方向
    1. 根据日出、日落辨别方向
    ①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正东升起,正西落下。
    ②北半球冬半年,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北半球夏半年,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
    ③北极极昼区,太阳从正北方向升起,正北方向落下。南极极昼区,太阳从正南方向升起,正南方向落下。


    2. 利用地物的影子辨别方向
    对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来说,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太阳位于南部天空,地物的影子总是朝向北方(包括西北方、正北方和东北方),正午时地物的影子朝向正北。南半球相反。

    思考: 华北某中学一年四季正午的物影朝向有何规律?
    提示:朝向北方(因为地处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思考:如果此时为12点,北京某地树影大致朝?如果此时为9点,北京某地树影大致朝?
    提示:北京位于北纬40度,始终在北回归线以北。12点时,树影大致朝北;9点时,太阳位于东南方,树影大致朝西北。

    思考:《名侦探柯南》中,少年侦探团在森林露营的时候迷失了方向,幸好有柯南在,他用手表对着太阳,经过一番观测,马上找出了正确的方向,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请问如何用手表判别方向?
    提示:在北半球将手表水平放置,时针指向太阳,在中午12点前,按顺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在中午12点后,按逆时针,沿时针与12点刻度线之间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方向为南方。




    3.利用手表判别方向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法:将手表平放,表盘向上,将时针指向太阳,这时表的时针与表盘上的12时形成一个夹角,这个夹角的角平分线的延长线方向就是正南方(如在南半球时,这条角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即为正北方;如果所在地区在实施“夏时制”,则先将手表拨慢一小时再进行)。如图,若在北半球,甲为正南方;若在南半球,甲为正北方。

    注意事项:①“时数”是按一日24小时而言的,例如下午1时,就是13时;
    ②在判定方向时,手表应表面向上平置;
    ③此方法在正午太阳高度相对较大的中低纬度地区不宜使用;
    ④手表显示时间应与当地的地方时相近。若手表显示时间与当地地方时相差很多,可先换算成地方时,再用地方时对应的时针指向太阳方向,确定南方。
    4.“立竿见影”法确定某地方向







    选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太阳足以成影的时候,在平地上竖一根直棍(1米以上),在木棍影子的顶端放一块石头(或作其他标记),木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30~60分钟后,再次在木棍的影子顶端放另一块石头。然后在两个石头之间划一条直线,在这条线的中间划一条与之垂直相交的直线。然后左脚踩在第一标记点上,右脚踩在第二标记点上。这时站立者的正面即是正北方,背面为正南方,右手是正东方,左手为正西方。
    问题探究
    1.若图示为北纬40°地区且B为半小时后的位置,写出图中数字①②③④所代表的方位。(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
    提示:①为西,②为北,③为东,④为南。
    2.除了太阳外,人们还常用哪颗恒星来确定方向?(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提示:北极星。
    知识点二、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





    在晴朗的夜晚,在北半球可利用北极星判别方向








    图中天璇到北极星的距离是天璇到天枢距离的5倍
    思考1. 晚上在野外迷路,可利用辨别方向的一组是(  )
    ①罗盘 ②太阳 ③树木的年轮 ④北极星 ⑤手表
    提示:晚上在野外辨别方向可用北极星、树木年轮和罗盘,因晚上没有太阳,以太阳作为参照的手表也不能用。 ①③④
    思考2如图表示怎样根据北斗七星寻找北极星?
    提示:北斗七星夏季位于西北方向天空,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从天璇到北极星的距离是天璇到天枢距离的6倍。由于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所以北极星不随季节而移动,也就可以很好地指示北方。
    知识点三、 利用手机确定方向












    1.利用手机罗盘定向:打开手机自带指南针,将手机水平放置,使罗盘中的白线对准待测方向,罗盘中显示的度数即为当前的方位角。如右图白线条指示方向的方位角为112°,即为东偏南方向。
    2.利用手机导航定向:输入导航目的地,点“去这里”,选择出行方式(公交、驾车、步行),按“开始导航”,即显示带方位的导航界面。
    3.利用手机指南针确定方向的主要操作步骤
    (1)找到屏幕上的【指南针】App,打开【指南针】,选择允许访问当前的位置。
    (2)第一次打开可能需要进行校准,让红色的小球在圆圈里转几圈,就可以看到指南针了,可以显示当前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3)在指示方向的时候,尽量让手机水平,对准中间的加号。
    (4)点击中间的白色竖线可以锁定当前的方向,再次点击可以取消。
    (5)另外指南针还可以显示平面是否水平,当为0°的时候就是水平。
    4.利用手机导航功能判别方向的主要操作步骤
    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开启GPS定位功能,打开地图App,等待地图定位成功,显示你当前的位置。
    (2)请在地图上找出离你当前位置最近的有名称标注的位置(如某个商家、某个酒店)A,使用手势操作,将地图旋转,使位置A在你的位置的正前方。
    (3)手机头部朝前拿着,本人原地转动,找到实际地理位置A,且面向该位置。
    按照上述步骤,保证了实际地形和地图一致,通过地图显示的位置A的方向,就是实际地理位置A相对于你当前所处的实际地理位置的方向。

    知识点四、 利用地物判别方向
    1.根据地物南北两面的积雪融化程度(在北半球中高纬度)
    (1)朝北一面积雪融化慢。
    (2)朝南一面积雪融化快。
    2.根据植物生长状况
    (1)向阳面:枝叶较茂盛,年轮间距较大。
    (2)背阳面:树干上常有苔藓,年轮间距较小。




    3.根据房屋朝向:北半球(尤其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建房屋多为坐北朝南。
    4.根据屋顶太阳能集光板的朝向:北半球太阳能集光板一般朝南。


    利用地物辨别方向小结(以北半球中高纬度为例)
    方向指示地物


    地物的影子
    正午时太阳的方位
    正午时影子的朝向
    冬季积雪
    融化速度快
    融化速度慢
    单株直
    立树木
    枝叶较茂盛
    树干上常长有苔藓
    树木年轮
    年轮宽度较大
    年轮宽度较小
    房屋
    大门的朝向
    没有窗户或小窗户
    太阳能
    集光板的朝向
    集光板倒向的一侧


    如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砍伐的一个树桩年轮图。








    思考: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方向分别是(  )
    解析:北半球南侧为阳面,树木生长快,年轮稀疏,故甲为南,乙为北。
    答案: 南、北、东、西


    知识点五.地图上的方向

    1. 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
    3.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1)方格状经纬网

    ①确定南北方向
    同在北半球的两点,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如图甲中A在B的北方);同在南半球的两点,纬度数值大的在南面。分别在南、北纬的两点,北纬在北,南纬在南(如图乙中C在D的北方)。
    ②确定东西方向
    同在东经度的两点,数值大的在东面;同在西经度的两点,数值大的在西面。分别在东经和西经的两点,则有以下两种情况:

    ③定位:A在B的西北方,C在D的东北方。
    (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
    ①看极点定南北:如下图C比B更靠近南极点,所以C在B的正南方。
    ②看自转定东西:如下图地球顺时针自转,B位于A向东自转方向(东西方向以劣弧计算,箭头为东,箭尾为西)上,因此B在A的正东方。
    ③综合定位:如下图C在A的东南方。


    相关试卷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期末复习】高二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2页。

    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第二单元 乡村与城镇-——【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32页。

    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 产业区位选择-——【期末复习】高一地理单元知识点梳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共38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