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填空版).docx
    •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背诵版).docx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填空版)第1页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填空版)第2页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背诵版)第1页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背诵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三)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三),文件包含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填空版docx、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背诵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必背知识清单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1.中华文明             。考古发现证明,无论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还是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             中华文化的形成。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的思想核心形成。战国时期,一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局面出现。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3.秦朝建立起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秦始皇推崇      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       的正统地位。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随着       传入和道教兴起,中华传统文化呈现出              交汇融通的景象。隋唐时期,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到了宋代,以儒学为基础,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        形成。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                4.明清之际,提倡           的思想出现。进步思想家黄宗羲、        和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          。到了康雍乾时期,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牵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5.1840年,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以              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20世纪初期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            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五四运动以后,               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必背知识清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中华文化重视                (1)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作礼乐,建立了以      为中心礼乐制度。(2)春秋时期,孔子提倡          ,主张“仁者爱人”。2.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政治伦理上就是         思想。(1)春秋时期,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            。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2)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              说,其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闪耀着民本思想的光辉。历代思想家继承了先秦民本思想。3.中华文化崇尚              ,道法自然。1)夏商时期,人们相信          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2老子提出             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认为万物都是由道而产生,自然而然。他的哲学思想中凸显了人的存在,追求天人合一。3荀子更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的思想。他们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天命的绝对权威。(4)天人合一思想,将                    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人类利用自然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建立              和谐发展的关系。4.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              5.中华文化             ,推崇天下为公。(1)西周时期,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孔子提出                  ,主张以德治国。(2)墨子认为“夫          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              ,俊杰在位”。(3)这些思想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            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6.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                     (1)《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2)战国时期的          ,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7.中华文化主张                 。“和”的思想作为认识与处理事情的方法,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必背知识清单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1.特点 1          性,本国风情,地域特征。2          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领域广阔。3          性,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4          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5          性,绵延不绝,传承至今。2.价值1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          源泉和           动力。2体现着评判            价值标准,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3维护着中国              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提供了有益借鉴。2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必背知识清单4: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1.佛教传入中国1)概况①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          传入中国。②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盛行,逐渐同          文化           文化相融合。③隋唐时期,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           化。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               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2影响:对中国人的            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         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          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               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③佛教文化宣扬的                 、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1)明末,意大利人              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2)              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3)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             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3.19世纪中叶           进一步传入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1学器物①抵抗派:           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②洋务派:a.新式学堂:1862年,                  在北京设立。b.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         等是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识分子。c.译书机构:1868年,            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书籍得到翻译。2学制度:维新派推动了              的展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成为                    的思想武器3学思想①激进民主主义者: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主张吸收              的思想②无产阶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陈独秀、        等开始接受             ,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必背知识清单5中华文化世界影响1.对亚洲的影响(中华文化圈)(1)汉字: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         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            交流和发展。(2)儒学:3—5世纪,儒学在       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           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3)佛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         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4)社会制度①朝鲜:政治制度基本模仿            ②日本:7世纪实行             ,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都以      为蓝本。③越南:        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           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5)其他①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       、历法、建筑、        、音乐、饮食、         、节日、习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②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                       逐渐在琉球传播。③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              文化。④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               的影响。2.对欧洲的影响(1)四大发明①传入欧洲:8—13世纪经中亚、西亚(阿拉伯人)传入欧洲。②影响:a.         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b.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渐衰落。c.         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d.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16—18世纪的中国热          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       、地理学以及        、文学等成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②中国的茶、              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            成为风尚。

    相关试卷

    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二),文件包含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填空版docx、第一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背诵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三):

    这是一份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三),文件包含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填空版docx、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背诵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三):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期末复习】高中历史全册必背知识点梳理(选择性必修三),文件包含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填空版docx、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背诵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