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期末复习】高二生物章节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展开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一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1. 种群的概念:生活在 一定区域 的 同种 生物的 所有 个体。
2.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 种群密度 、 出生率和死亡率 、 迁入率和迁出率 、 年龄组成
和 性别比例 。
3. 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 单位面积 或 单位空间 中的 个体数 。是种群最基本的 数量特征 。
(1)特点
①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中 会 (会/不会)发生变化,如蝗虫在夏天和秋天密度不同。
②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 不同 (相同/不同),如一片草地上的仓鼠和野驴。
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以 逐个计数 。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逐个计数非常困难,需要采取 估算 的方法。
Ⅰ.样方法
①适用范围:一般适用于 植物 ,也适用于 昆虫卵 及 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 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植株上 蚜虫的密度 、 跳蝻的密度 等。
②步骤: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计数每个样方内的 个体数 →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求所有样方
种群密度的 平均值 。
③【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a.调查对象:宜选用 双子叶 草本植物,因单子叶植物多为 丛生或蔓生 ,难以计数。
b.样方选取:草本植物样方一般以 1m2 的正方形为宜。若该种群个体数较少,样方面积可适当增大。
c.取样方法: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随机取样 ,不能掺入主观因素,确保选取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使
结果(估算值)更接近真实值。常用取样方法有 五点取样法 和 等距取样法 。
d.计数方法: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应统计样方内的个体和
相邻两边及其顶角上的个体。边界线上的遵循“计上不计
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实心圈表示统计的个体)。
④统计时,若没有计数衰老个体,则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偏小 。
Ⅱ.标志重捕法
①适用范围:适用于 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 的种群密度的调查,如哺乳类、鸟类、鱼类等。
②步骤: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一段时间后重捕→根据重捕到的个体中标记
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估计种群密度。
③公式:= →种群密度=
④若标志脱落,标记个体死亡、迁出、很难再次抓到等,将会使估算值比实际值 偏大 。
Ⅲ.灯光诱捕法: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还可以用 灯光诱捕 的方法调查他们的种群密度。
5. 出生率和死亡率
(1)概念:出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原种群个体总数的的比率。
(1)概念:死亡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原种群个体总数的的比率。
练习: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个体数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
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20% ,死亡率为 10% 。
(2)意义: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 决定 因素。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 高 ,种群增长 快 。
注:增长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差值最大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3)与社会的联系:要控制人口过度增长,关键是降低人口 出生率 。
6. 迁入率和迁出率
(1)概念:种群中在单位时间内 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数,占原种群 个体总数 的比率。
(2)意义:是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 决定 因素。
7. 年龄结构
(1)概念:指一个种群中 各年龄期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模式图如下)
A图 增长型 :幼年个体 多 ,老年个体 少 ,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 大 。
B图 稳定型 :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 适中 ,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密度 基本不变 。
C图 衰退型 :老年个体 多 ,幼年个体 少 ,死亡率 < 出生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 小 。
由分析可知,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从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数量)。
(3)意义:是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的 变化趋势 。
(4)变式图辨析:
曲线图中:A图表示 增长型 B图表示 衰退型
柱形图中:A图表示 衰退型 B图表示 增长型 C图表示 稳定型
8. 性别比例
(1)概念:指种群中 雌雄个体数目 的比例。
(2)意义:对 种群密度 有一定的影响。性别比例通过影响种群的 出生率 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3)应用: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 性别比例 ,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使 出生率 降低,从而使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 降低 。
(4)相同年龄组成情况下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增长 快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基本不变
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增长 慢
8. 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9. 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位置状态或布局 。
(2)类型(判断)
①水稻的空间分布—— 均匀分布 。
②某种杂草的空间分布—— 随机分布 。
③瓢虫的空间分布—— 集群分布 。
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1. 构建种群增长模型
(1)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 数学形式 。
(2)构建方法
①观察对象,提出问题 —— 细菌每20min分裂一次
②提出 合理的假设 —— 在条件(资源和空间)充足情况下,增长不受密度影响
③用适当的 数学形式 表达 —— Nn=2n
④检验或修正 —— 观察、统计细菌数量
(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①数学方程式:优点是 科学、准确 ,但不能看出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②曲线图:优点是能 直观 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但数据不能直接给出。
2. 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
(1)形成条件: 食物 和 空间条件 充裕; 气候 适宜;没有 敌害 等条件。(理想条件)
(2)数量变化:种群的数量每年以 一定的倍数 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 λ倍 。
(3)建立模型
①数学公式:t年后种群数量为: Nt=N0λt (条件:λ>1,且为常数)。
模型中各参数意义:N0为该种群的 起始数量 ,t为 时间 ,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 数量 ,
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 倍数 。(注:增长率= λ-1 )
②曲线图(以 时间 为横坐标,以 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
画出“J”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可知“J”型曲线增长率 不变 ,增长速率 逐渐增大 。
定义:增长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净增加的个体数占原个体总数的比率。
增长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100%=出生率—死亡率
增长速率: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量。增长速率=(现有个体数-原有个体数)/增长时间×100%
(4)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的情形
① 实验室 条件下;②种群迁入到一个新的 适宜环境 。
(5)λ值的应用分析(注:λ-1表示增长率)
①当λ>1时,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数量 增加 ,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增长型 。
②当λ=1时,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数量 基本不变 ,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稳定型 。
③当0<λ<1时,出生率 < 死亡率,种群数量 减少 ,种群的年龄组成为 衰退型 。
3. 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1)含义: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 趋于稳定 的曲线,称为“S”型曲线。
(2)形成条件:自然界的 资源 和 空间 是有限的;有 敌害 。(条件有限)
(3)形成原因:当种群密度增大时, 种内竞争 就会加剧,天敌数量也会 增加 ,这就会使种群的出生率 降低 ,死亡率 增高 。当死亡率等于出生率时,种群的增长就会 停止 ,有时会 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
(4)环境容纳量:在 环境条件 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 最大数量 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K值 。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K值可以随 环境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
(5)建立模型:曲线图(以 时间 为横坐标,以 种群数量 为纵坐标)
①画出“S”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可知“S”型曲线增长率 逐渐减小 , K 值时增长率0;增长速率 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为0 , K/2 值时增长速率最大, K 值时增长速率为0,
K 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最大且保持相对稳定。 K 值时种内竞争最剧烈。
②图中t1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2 ,t2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 K 。
(5)适用条件:生存条件 有限 的自然种群。
(6)“S”型曲线在生产中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应保护生物的 生存环境 ,使K值 增大 (增大/降低),如大熊猫的保护。
有害生物的防治:如鼠害防治,应设法使K值 降低 (增大/降低),通过引入天敌等措施将种群数量控制在较低水平。
②资源开发与利用:捕捞、采伐应该在种群数量达到 K/2 值以上时进行,而且剩余种群数量应保持在 K/2 值左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 最快 ,再生能力 最强 ,可保证持续获取高产量。
③草场放牧,最大载畜量不能超过 K 值;鱼的养殖也不能超过 K 值,否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导致K值 降低 (增大/降低)。
4.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比较
项目 | 图示模型 | 前提条件 | 特点 (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 K值 (有/无) | 联系 |
“J”型曲线 | 环境资源 无限 | 增长率: 不变 增长速率: 逐渐增大 | 无 | “J”型曲线 环境↓阻力 “S”型曲线 | |
“S”型曲线 | 环境资源 有限 | 增长率: 逐渐减小 增长速率:先 增 后 减 ,最后为 0 | 有 |
5. 用曲线图表示K/2值、K值的方法(见右图)
(1)图中 A′、C′、D′ 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2值。
(2)图中 A、B、C、D 时间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
6. 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 增长、稳定、波动、下降 等。
7. 种群数量的波动
(1)在自然界中,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数量的 相对稳定 。但对于大多数生物的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 波动 中。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 爆发 ,如蝗灾、鼠灾和赤潮等。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 下降 。
8.【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①用液体培养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
受培养液的 成分 、 空间 、pH、 温度 等因素的影响。
②理想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J 型曲线;有限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S 型曲线。
(2)计数: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常采用 抽样检测 法。
(3)操作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血球计数板)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显微镜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4)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 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值的准确性 。若不振荡,会导致估算值 偏大或偏小 。
第三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
(1)非生物因素种类: 光 、 温度 、降水、日照长度 、 食物 、 传染病 等。
(2)特点: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往往是__综合性的__。
2.生物因素:
(1)生物因素种类:包括 捕食与被捕食、相互竞争、寄生 等关系。
(2)特点:一般来说, 食物和天敌 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
3.种群研究的应用
(1)濒危动物的保护:通过调查种群特征,预测种群的数量变化 趋势 ,进而采取合理的保护对策。
(2)渔业生产: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 K/2 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3)有害生物的防治:适当采用化学和物理的方法控制有害生物的数量,同时通过减少其获得食物的机会等方法降低其环境容纳量。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 光照、温度、水、湿度 、土壤盐碱度等。其中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这些非生物因素为非密度制约因素;光照等非生物因素为密度制约因素。
(2)生物因素:种内生物因素主要是 种内竞争 ,种间生物因素主要有天敌、食物和被寄生等。生物因素一般都是密度制约因素。
5.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6.不同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
(1)种内竞争:可通过影响种群增长率来影响种群数量。种内竞争源于种群内部个体对有限的食物和空间等资源的争夺,食物和空间等资源越有限,种群密度越大,则种内竞争越激烈,种群增长率越小。
(2)食物:食物的增加可以使种群数量增加、 K 值增加;食物减少则种群数量减少、 K 值减小;若食物极度匮乏,则种群可能消亡。
(3)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增加,则种群数量减少、 K 值减小,但一般情况下种群数量不会降为0;捕食性天敌减少,则种群数量增加、 K 值增加。
(4)竞争者:竞争者的出现使种群数量减少、 K 值减小,若两种生物种间竞争激烈,则较弱的种群可能消亡。
(5)寄生者:寄生者可使宿主的种群数量减少、 K 值减小,但宿主的种群数量一般不会降为0。
(6)引起传染病的病菌或病毒:病菌或病毒的出现可使种群数量减少,且种群密度越大,影响越明显。极度恶劣情况下,种群可能消亡。
7. K/2与K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项目 | K/2(增长速率最大) | K值 |
有害生物防治 | 灭鼠后,若鼠的种群数量在 K/2 附近,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达不到灭鼠效果,因此有害动物的种群数量应控制在远低于 K/2 的水平 | 改变环境,如地面硬化、垃圾清理等,从而降低 K 值,使之不适合鼠生存 |
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 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维持在 K/2 附近,鱼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因此捕捞后鱼等资源的数量应不低于 K/2 | 改善环境,如定期休渔、封山育林,从而提高 K 值 |
濒危物种保护 | 除用于科研外,禁止其他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 | 改善濒危物种的生活环境,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从而提高K值 |
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2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课后测评,共10页。
第四章 人与环境——【期末复习】高二生物章节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第四章 人与环境——【期末复习】高二生物章节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第四章人与环境填空版docx、第四章人与环境背诵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期末复习】高二生物章节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这是一份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期末复习】高二生物章节知识点梳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文件包含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填空版docx、第二章群落及其演替背诵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