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词语(成语)的运用(知识精讲)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词语(成语)的运用(知识精讲)第1页
    【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词语(成语)的运用(知识精讲)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词语(成语)的运用(知识精讲)

    展开

    这是一份【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词语(成语)的运用(知识精讲),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正确理解词义,词的基本义,词语的色彩,近义词的辨析,同义词的辨析,反义词的使用,八年级下册重点词语解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词语(成语)的运用 一、正确理解词义    词有单义和多义之分。单义词大多是表示事物名称的词、科学术语、外来词和新造词。汉语中大量的词是多义词。    凡是表示多种相互联系的不同意义的词叫多义词。一个多义词不论它的义项有多少个,其中必有一个是本义,其它的意义是从这个本义发展变化而来。意义发展变化的途径有两种:引申和比喻。二、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语境义 1.基本义: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最初的或最常用的意义。例如“海”的基本义是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如“大海”。2.引申义: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因此引申义与本义在意义上或多或少有一种“子与母”、“流与源”的关系。学习时要记住本义,学会引申。    3.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新义。词的比喻义和修辞上的比喻不同。词的比喻义虽然最初是通过比喻用法逐渐形成的,但它已经成为词的一个新的固定意义,为群众所接受;而比喻修辞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打比方;本体和喻体间无固定搭配关系。一个本体可以有多个喻体。做题时要结合语境对词语的含义进行具体分析。4.词的多义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不以语言环境为转移,在词典等工具书中可以找到义项。语境义则恰恰相反,它是不固定的,是在语境中临时赋予的,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其意义便不存在了。词的语境义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如反语表达的语境义,与词的字面意思完全相反。词的语境义一旦固定下来,就变成了词的引申义或比喻义。如“粉丝”原指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现在也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的人。三、词语的色彩1.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在某种语言环境中带有赞扬、喜爱或贬斥、憎恶等感情色彩。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褒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赞美、喜爱、肯定的感情色彩。如:雄伟、庄严、怀念、敬仰、鞠躬尽瘁。(2)贬义词:在表示意义的时候,带有贬斥、憎恶、否定、轻蔑的感情色彩。如:虚伪、丑恶、阴险、卑鄙、处心积虑。(3)中性词:指不带有褒贬感情色彩的词。中性词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可以用于好的方面,也可以用于坏的方面。如:发动、保护、思想、害怕。2.词语的语体色彩,一般分为书面语、口语。(1)书面语多用于书写或阅读文章,较正式、严谨,如:头颅、氧化、思考。(2)口语多用于非正式的场合或日常的对话,较随意。如:脑袋、生锈、想。四、近义词的辨析所谓近义词,就是词义相近的两个词语。(1)从意义方面来辨析 词义的轻重不同,如“激动”比“感动”更急剧,更强烈。词义的着重点不同。例如:诡辩、狡辩。同样表示无理强辩,“诡辩”重在“诡”,即用欺诈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辩护;“狡辩”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辩护。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战争”、“战役”、“战斗”范围由大到小。(2)从色彩方面来辨析感情色彩不同。例如:鼓舞、煽动、鼓动。这三个词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是,“鼓舞”的含义中隐含着表扬的感情,只能用于好的人或事物;“煽动”的含义中隐含着批评的感情,只能用于坏的人或事物;“鼓动”并不含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不同。例如:“母亲”和“妈妈”都是指同一个人,但我们平时说话时用“妈妈”,在台上演讲等需要使用书面用语时使用“母亲”。     示例:     【袒护  维护】“袒护”侧重表示有意识、有目的地保护、支持错误行为,是贬义词。如:你总是袒护他的错误。“维护”侧重表示使免于遭受破坏,维持保护,多用于重要的抽象事物,是中性词。如: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果断  武断】“果断”指有决断不犹豫,是褒义词。如:他果断地做出了决定。“武断”指凭主观做判断;言行主观片面,是贬义词。如:领导不顾他的解释武断地做出了决定。 (3)从用法方面来辨析 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长辈、上级,“爱护”适用于对晚辈、下属。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在句中还可以作谓语和定语。如“事件的真相早已公开”,“公开的秘密”。示例:     【求索  求解】都为动词。“求索”指寻求探索,多用来形容未知的。如:求索新的路子。 “求解”指数学上从已知条件出发,根据定律、定理等寻求未知问题的答案。如:该方法可用于圆柱、椭圆柱、圆锥和椭圆锥问题的求解。     【坚定  坚强】“坚定”常和“立场、主张”等词语搭配。如:他是一个立场坚定的人。“坚强”常和“性格、意志”等词语搭配。如:他有着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部署  布置】“部署”着重于各种力量的配置,多用于重大事情。如:战略部署。“布置”着重于任务的具体安排。如:布置作业。 五、同义词的辨析    学会辨析同义词,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辨析的重点,应放在同义词的细微差别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看词义适应范围的大小。    2.看词义的轻重差别。    3.看搭配习惯的不同。    4.看构词成分的不同。    在双音节同义词中,有时两个同义词既有共同的构词成分,又有不同的构词成分。共同成分往往表现同义词的共同意义,不同成分则往往表示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5.看词性功能的不同。    6.看词语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的不同。反义词的使用1.反义词分两类。一类是每组词表达两个矛盾的概念,意义是相反的,没有中间状态。如“生”和“死”,“正”和“反”,“曲”和“直”,“动”和“静”。一类是每组词的意义不是相反而是相对的,有中间状态。如“黑”和“白”,“甜”和“苦”,“高”和“低”,“上”和“下”。2.不是所有的词都有反义词。形容词里的反义词比较多,其次是动词、名词。3.如果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意义,它就有可能有几个不同的反义词。如“反对”的反义词有“拥护”“赞成”支持”等。“老”的反义词有“幼”小”少”“嫩”等。4.有的词没有反义词,如果要表示它们的反面情况,可以在前面加上否定词。如“讨论”,表示反义,可以说“不讨论”。但“不讨论”是个短语,它和“讨论”不能构成反义词的关系。5.确定反义词的方法:(1)抓词素的反义  如:“前进”同学们可以分别找出它每个词素的反义词素,即“前”的反义是“后”、“进”的反义是“退”,因此,“前进”的反义词是“后退”。(2)对原词加以否定,然后找反义词  如:“生疏”同学们对它加以否定就是“不生疏”。表示“不生疏”的词就是“熟悉”,因此,“生疏”的反义词是“熟悉”。(3)从具体语境中,找反义词有些词不止一个反义词,如“老”的反义词就有“少”、“幼”、“嫩”、“新”……因此,对这类词就不能用简单否定的方法去找它的反义词,而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确定反义词。6.要注意准确使用反义词,这是学习和掌握反义词的重点和目的。例如:我们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弱点,同时还要学习人家的优点,克服自己的错误。这句话中的“弱点”应改为“短处”,因为只有“短处”才能和“长处”相对;“错误”应改为“缺点”,因为只有“缺点”才能和“优点”相对。    七、八年级下册重点词语解释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戛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大彻大悟:形容彻底醒悟。人情世故:为人处世的道理。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偷偷摸摸;形容瞒着人做事,不敢让人知道。海枯石烂:形容历时久远,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光明正大:心怀坦白,言行正派。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格物致知: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狗皮膏药:比喻骗人的货色多多益善;越多越好。阳奉阴违: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当众同意肯后反对)。招摇撞骗:假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强词夺理:无理强辩,明明没理使说有理。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不修边幅: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拍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想的整洁。行将就木:快要进棺材了。指人临近死亡。木,指棺材。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暴风骤雨: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面猛烈。担惊受怕: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相辅相成: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不可。自圆其说:说话的人能使自己的论点或谎话没有漏洞。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安营扎寨:指部队驻扎下来,也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漫不经心:比喻人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霓裳羽衣:指仙人的衣服。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屏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相关试卷

    【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词语(成语)的运用(专题练习)(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词语(成语)的运用(专题练习)(原卷+解析),文件包含期末考点专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词语成语的运用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期末考点专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词语成语的运用专题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 词语(成语)运用(知识精讲):

    这是一份【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 词语(成语)运用(知识精讲),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七年级下册词语汇总,正确理解词义,词的基本义,词语的色彩,近义词的辨析,成语的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 词语(成语)运用(专题练习)(原卷+解析):

    这是一份【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 词语(成语)运用(专题练习)(原卷+解析),文件包含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专题练习解析版docx、期末精讲精练部编版语文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期末专题02词语成语运用专题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