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北京东城初一(上)期末地理(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北京东城初一(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北京东城初一(上)期末
地 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依依在欧洲旅游结束后,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坐飞机回北京,在飞机上拍下了飞行航迹图,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4题。
1.通过卫星航迹图,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的形状是( )
A.圆形 B.球体 C.椭圆形 D.方形
2.卫星航迹图中a所代表的是( )
A.赤道 B.0°经线 C.南回归线 D.北回归线
3.依依去欧洲旅行时,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短夜长 B.昼夜相等 C.极夜 D.昼长夜短
4.布鲁塞尔位于北京的( )
A.正东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西方向 D.西南方向
子墨学习地球运动这部分内容后,制作了一个演示实验。她用剪刀将A4大小的卡纸剪成椭圆形,放在桌上,用书本垫高,高度和地球仪的球心高度接近,然后用地球仪进行演示,如图所示。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A4大小的卡纸剪成的椭圆形和铅笔代表的是( )
A.卡纸表示地球自转轨道 B.卡纸表示赤道
C.铅笔表示太阳直射光线 D.铅笔表示赤道
6.下列关于子墨演示地球运动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①演示地球自转时,始终面向地球仪从左向右转动地球仪
②演示地球自转时,面向地球仪先向右再向左转动地球仪
③演示地球公转时,地球仪地轴方向保持不变
④演示地球公转时,始终保持椭圆形卡纸的高度和地球仪的球心高度接近
⑤演示地球公转时,地轴方向随着公转过程发生改变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7.当子墨演示到A点时( )
A.北极圈内出现极昼 B.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C.全球昼夜平分 D.北半球为冬季
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市延庆区举行,展期162天。住在市区的玲玲一家利用周末去世园会参观,用到了以下地图导航,如图所示。读图回答8﹣10题。
8.玲玲一家出发前,要确定到达世园会的具体路线,应该选择四幅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9.甲、乙两幅图相比( )
A.甲图的比例尺比较大
B.乙图表示的信息更加详细
C.甲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小
D.乙图表示的实地范围大
10.丙图中的指路牌,最有可能出现在的位置是丁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如图是“中国疆域与行政区划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东半球,地跨南北半球
B.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洲﹣﹣亚洲东南部
C.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D.我国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12.我国的大部分国土位于( )
A.热带 B.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2019年是我国建国70周年,10月1日在天安门举行了隆重的庆典仪式,全国瞩目。其中,最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致敬方阵,由21辆礼宾车组成,车上坐的是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属代表及为新中国成立、建设、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士。其中有8位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是我国最高的荣誉,全国人民为他们感到自豪。下表是这些杰出专家的姓名和家乡。图5是他们家乡所在的位置。读表和图回答13﹣15题。
表格“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家乡
杰出专家
黄旭华
袁隆平
屠呦呦
张富清
申纪兰
于敏
李延年
孙家栋
所在省市
广东省
揭阳市
江西省
德安市
浙江省
宁波市
陕西省
洋县
山西省
平顺县
天津市
宁河县
河北省
昌黎县
辽宁省
大连市
经纬度
23°N,
116°E
29°N,
115°E
29°N,
121°E
33°N,
107°E
36°N,
113°E
39°N,
117°E
39°N,
119°E
39°N,
121°E
13.张富清的家乡陕西省洋县位于图中的(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4.屠呦呦和孙家栋的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域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
A.经度位置相似
B.屠呦呦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临黄海
C.纬度位置相似
D.孙家栋家乡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临东海
15.申纪兰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A.鲁 B.晋 C.辽 D.新
图1是“中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图2是“2009﹣2015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单位:%)”,读图回答16﹣18题。
16.1953﹣2015年,我国人口数量( )
A.总体呈减少趋势
B.总体呈增长趋势
C.总体呈先增长后减少趋势
D.总体呈先减少后增长趋势
17.2009﹣2015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 )
A.0﹣15岁人口比重下降 B.16﹣64岁人口比重上升
C.人口老龄化加剧 D.人口数量减少
18.解决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政策是( )
A.一家只生一个好
B.鼓励生育
C.任其发展
D.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读图完成19、20题。
19.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①﹣内蒙古自治区 B.②﹣云南省
C.③﹣吉林省 D.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0.图中各族同胞的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的是( )
A.①﹣我们住竹楼,过泼水节
B.②﹣我们喜欢吃泡菜和冷面
C.③﹣我们在草原赛马
D.④﹣我们在河谷放牧牦牛
我国水资源缺乏,分布又很不均衡,而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水的需求却日益增加,使得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图是“中国水资源及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21﹣24题。
21.北京年降水量和水资源描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在800mm B.年降水量在400﹣800mm
C.属于丰水带 D.属于缺水带
22.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 )
A.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B.南方多北方少,西部多东部少
C.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多西南少
D.山地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少
23.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区
24.调节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 )
A.修建水库 B.大量开采地下水
C.跨流域调水 D.实施人工降雨
中央气象台11月15日08时预报 2019年11月15日夜间至18日,包括广东在内的我国近九成国土将陆续出现大风降温,局地降温可达12~15℃.同时,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出现较大范围雨雪天气,长江中下游干旱区喜迎降雨,而东北可能遭遇大范围强降雪。阅读资料,读图,回答25﹣27题。
25.气温创新低6℃以上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
A.长沙 B.西安 C.石家庄 D.广州
26.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创新低的气象灾害是( )
A. B.
C. D.
27.以下关于11月16日至19日我国部分城市的生活建议,正确的是( )
A.西宁将迎来雨雪天气,出行准备雨具
B.哈尔滨降温幅度较小,生活不受影响
C.海口降温幅度较小,照常穿厚羽绒服
D.郑州降温幅度大,多添衣物注意保暖
黄河干流以河口镇、桃花峪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上游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发展灌溉农业条件优越,有“塞上江南”之美称。上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沟壑纵横。读两图回答28﹣30题。
28.上游的兰州至河口镇河段,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特点是( )
A.逐渐增大 B.先增大后减小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29.河口镇至桃花峪河段,河水含沙量快速变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土质疏松 ②植被稀疏 ③沟壑纵横 ④水土流失 ⑤植被茂密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30.黄河形成的“地上河”位于(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入海口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
31.(10分)图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为了锻炼学生体能,培养同学们的地理实践力,某校设计了社会实践活动。这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登山、练体能,观看溶洞,参观传统院落。读两图,回答问题。
(1)同学们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在进行登山练体能的活动中主要是沿a线行进,到达P地。该线路的地形部位是 ,同学们登山的垂直高度可能是 (单项选择)。
A.65米 B.116米 C.123米 D.68米
(2)同学们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A处,观看山腰处的溶洞,估算其步行距离大约为 (650米/1000米),行进的方向是 (单项选择)。
A.从东南向西北
B.先从南向北,再从东南向西北
C.先从东向西,再从东南向西北
D.从南向北
(3)从地形类型上看,图1所示区域属于 ,同学们沿a线登山后,从DC这条线路返回,发现这条线路的坡度比a线 (陡峻/平缓),理由是 。
图2为游客拍摄的村落照片。村落前面被一道弓形墙围绕,中部被一条弧形大墙分为上下两部分,放眼望去,呈现独特的元宝形态。
(4)依据照片和资料,推测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左图中B、C、D、E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
32.(10分)图1是“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及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图2是“中国主要地形类型面积比重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由图1可知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这种地势特点优越性表现在 (多项选择)
A.有利于海洋气流向陆地深入,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B.使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流入海,沟通东西交通
C.海洋的暖湿气流可以常年影响我国,终年湿润
D.阶梯交界处,形成巨大落差,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2)图1中“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表示的我国第二级阶梯的地形区是 。
(3)由图2可知,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双项选择)
A.多种多样的地形有利于实现多种经营
B.平原面积广阔,有利于耕种,
C.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相对不足
D.山区面积广阔,耕地资源充足
33.(10分)图1是“我国冬季集体供暖分布示意图”,图2是“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3是“四川省地形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中虚线代表的地理界线是 ,这条线作为有无集中供暖分界线的主要依据是 (单项选择)。
A.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B.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大体一致
C.与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体一致
D.与地势二、三级阶梯界线大体一致
(2)图3中成都所在的地形区是 ,影响该省东部不集体供暖、西部部分区域有集体供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3)图2中北京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图4中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 (单项选择)
(4)结合图4中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描述C城市的气候特征 。据此,你认为该城市是否可以进行集中供暖,并说明理由。 。
34.(10分)《水经注》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其内容包括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各个方面。《江水》是《水经注》的一部分,该书中自西向东记载了长江沿岸的地理风貌。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由图1可知,长江发源于青海省 山脉北麓,位于我国地势第 阶梯,自西向东注入 海。
资料一《水经注•三峡》中这样描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资料二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图中能体现文中描述的景观的是 。
(3)依据资料可知,这里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山陵的原因是 (单项选择)
A.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B.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C.高原高山气候,年降水量充足
D.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4)资料一所描述的内容,位于长江的 游。依据资料二可知,如果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呢。当时命令能够朝发夕至的原因是 (双项选择)
A.地势西高东低,船只顺流而下
B.江阔水深,无结冰期
C.河流流经平原,河流曲折
D.河流流经峡谷地区,流速快
(5)从长江水文站流量数据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流量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单项选择)
A.洪涝、航运 B.水能、洪涝 C.灌溉、航运 D.洪涝、水产
2020北京东城初一(上)期末地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8分,满分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答案】B
【分析】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例子很多,如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站得高,才能看得远、麦哲伦环球航行、月食、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解答】解:读图可知,卫星航迹为圆形,通过卫星航迹图,我们可以看出地球的形状是球体,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考查形式新颖,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答案】A
【分析】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该纬线穿过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据此解答。
【解答】解:图中aA是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其长度是4万千米,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上重要的纬线,据图中a的位置特点读图解答即可,属于基础题。
3.【答案】D
【分析】(1)从图片上的信息来看,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2)北京位于北半球、北温带,夏半年昼长夜短,该地无极昼极夜现象。
【解答】解:从图上的信息来看,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京所在的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结合图示不难解答,题目新颖,注意读图。
4.【答案】B
【分析】地图上,确定方向方式有多种;可用指向标确定方向,可用经纬网定向,可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有经纬网,可用经纬网定方向;依据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从布鲁塞尔起飞时是向东,到达北京时是向南,因此可判定,布鲁塞尔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方向的判定,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利用经纬网判定方向的方法。
5.【答案】C
【分析】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的轨道为椭圆形。
【解答】解:读图可知,图示为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图中A4大小的卡纸剪成的椭圆形代表公转轨道,铅笔代表的是太阳直射光线。依据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图的判读,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地球公转的轨道形状。
6.【答案】A
【分析】自转是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解答】解: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因此演示地球自转时,始终面向地球仪从左向右转动地球仪,①正确、②错误;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球仪地轴方向始终保持不变,③正确、⑤错误;演示地球公转时,应始终保持椭圆形卡纸的高度和地球仪的球心高度接近,④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把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地球公转时地轴的指向等知识点。
7.【答案】D
【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地球上产生了四季的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
【解答】解:读图可知,当地区公转到A点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12、1、2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故选项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产生的昼夜长短变化、季节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等地理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
8.【答案】A
【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我们要掌握使用地图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经常读图、用图地图的好习惯。
【解答】解:玲玲一家从北京市区出发到北京市郊,需要用到北京市交通地图,图甲符合,故A正确;
图乙是世园会及附近地图,图丙是世园会园区内部分指示牌,图丁是世园会部分展馆地图,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地图的应用,理解地图的作用看清题干要求解答即可。
9.【答案】B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相同图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简略;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内容越详细。读图可知,甲图表示的范围大,比例尺小,内容简略,乙图表示的范围小,比例尺大,内容详细;甲图上1厘米代表的实地距离大;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内容和范围的关系,常考题,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有助于解答。
10.【答案】D
【分析】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们从地图上可以直接获得大量有用的地理信息;电子导航地图用于路径的规划和导航,方便快捷。
【解答】解:丙图中指路牌的左侧是生活园艺展,右侧是中国馆、国际馆等,对照丁图可知,丙图中的指路牌,最有可能出现在的位置是丁图中的④位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仔细读图获取有用信息是答题的关键。
11.【答案】D
【分析】我国从东西半球来看,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来看,位于北半球;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据此解答。
【解答】解:我国领土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故A错误;
我国位于世界最多大洲即亚洲的东部,故B错误;
我国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南海属于太平洋,故C错误;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地理位置,熟记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及半球位置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牢记即可。
12.【答案】C
【分析】我国领土的四至点是: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最南端在曾母暗沙,4°N附近,据此解答。
【解答】解: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依据我国所处的纬度范围可知,我国大部分国土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依据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所处的温度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我国的纬度范围,据此理解解答即可。
13.【答案】D
【分析】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不同省区的位置不同,据图中字母的位置解答。
【解答】解:读图可得,A位于广东省,B位于江西省,C位于浙江省,D位于陕西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分布,解答此题的方法是据图中字母的位置解答,要熟记我国34个省区的位置。
14.【答案】A
【分析】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读表可得,屠呦呦家乡是浙江省宁波市,孙家栋的家乡是辽宁省大连市,据此解答。
【解答】解:读图可得,浙江省宁波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的经度位置相似,故A正确;
宁波市濒临东海,故B错误;
宁波市的纬度比大连市的纬度低,故C错误;
大连市东临黄海,西临渤海,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及不同城市的位置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我国不同省区的位置,在此基础上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5.【答案】B
【分析】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每个省区都有各自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解答】解:读上表可知,申纪兰的家乡是山西省。山西省的简称是晋,行政中心是太原。故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简称,牢记我国各省区的简称即可解答。
16.【答案】B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中国人口快速增长。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为13.7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解答】解:衡量人口是否增加,需要看人口的增长率,如果增长率为正数,即人口增加,如果增长率为负数,人口减少。从图甲可知,1953年到2015年,我国人口增长率一直为正数,人口持续增长,B正确。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1953﹣2015年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认真读图,从图示中获取答题信息即可。
17.【答案】C
【分析】我国自从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之后,我国出生率迅速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在持续下降,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进入三低模式,为低低低的现代型。面对人口问题,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做了人口政策的调整,其中“全面二孩”政策的施行,对人口增长率的影响较为显著。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2009﹣2015年,我国的人口问题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加重。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使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缓解其的措施是延迟退休年龄;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等。故C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图文资料获取、提炼、运用的能力,信息比较、分析、归纳,有效总结能力。
18.【答案】D
【分析】20世纪自70年代初期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全国大约少生了约4亿人,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人口增幅逐渐下降。特别是近十年来,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每年新增人口仍达1000多万,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人口的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解答】解:2016年1月1日,中央决定放开“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以应对预计2025年后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渐不足及社会负担加重等问题,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当今考试的热点,要理解记忆。
19.【答案】B
【分析】中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有汉、壮、蒙古、回、藏、维吾尔、苗等56个民族。各民族中,汉族人数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1.5%;其他民族人口总数约占8.5%,统称为少数民族。在我国各省区中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①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②是云南,③是内蒙古自治区,④是吉林省,在我国各省区中,云南省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民族的分布和省份的轮廓,难度一般,读图解答即可。
20.【答案】C
【分析】我国民族众多,风土人情多姿多彩,各民族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傣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等东北地区。
【解答】解:①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为维吾尔族,住竹楼、过泼水节的是傣族,A错误;
②为云南省,图示为傣族的孔雀舞,喜欢吃泡菜和冷面的是朝鲜族,B错误;
③为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是蒙古族,喜欢在草原赛马、摔跤,C正确;
④为吉林省,图示为朝鲜族的跳板,在高原河谷放牧牦牛的是藏族,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情及民族分布等,依据轮廓形状及行政中心判断出省区名称,牢记独特的民族风情及民族分布答题。
21.【答案】B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解答】解:从图上来看,北京属于平水带,年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半湿润地区。
故选:B。
【点评】考查北京的水资源分布情况,结合图示不难解答。
22.【答案】A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向西北内陆递减,所以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对于这种分布不均的情况,可以采用跨流域调水的方式来解决。
【解答】解: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其径流量却占全国总径流量的80%以上;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西北干旱地区缺水尤为严重。
故选:A。
【点评】考查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学生应牢记基础知识,提高答题效率,灵活运用解答即可。
23.【答案】D
【分析】华北平原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8%以上,且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而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解答】解: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显著的不均衡性,具体表现为“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特点。北部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但不足全国总径流量的20%,特别是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故选:D。
【点评】兴修水利工程,能在相当程度上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但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24.【答案】C
【分析】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有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修建水库、节约用水等,据此解答。
【解答】解: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调节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主要途径是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可以调节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调节水资源不均的措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比较记忆调节水资源地区不均和调节水资源时间不均各自的措施,牢记即可。
25.【答案】B
【分析】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解答】解:依据图例读图可知:长沙(湖南省行政中心)、石家庄(河北省行政中心)、广州(广东省行政中心)都属于气温创新低的省级行政中心,但西安(陕西省行政中心)、属于气温创新低6℃以上的省级行政中心,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看清图例解答即可。
26.【答案】A
【分析】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其中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据此解答。
【解答】解: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题干中导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创新低的气象灾害是寒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的气象灾害,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寒潮的特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7.【答案】D
【分析】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变化的。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如天气影响着交通、农业、军事及人们的日常生活等,据图中所示的图例及分布范围解答。
【解答】解:读图可得,西宁位于青藏地区,11月16日至19日属于秋末冬初,此时西宁降水稀少,故A错误;
哈尔滨位于气温创新低区域,该城市降温幅度较大,生活受影响,故B错误;
海口位于气温创新低区域,降温幅度较大,该城市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平时不需要穿羽绒服,受降温的影响,多加一点厚衣服即可,故C错误;
郑州位于气温创新低6℃以上地区,降温幅度大,多添衣物注意保暖,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对生活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据图中所示的图例和分布位置理解解答。
28.【答案】C
【分析】黄河上游特别是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地形险峻,山势陡峭,峡谷绵延,水流湍急,总落差1 300多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解答】解:黄河出青铜峡后,在兰州至河口镇河段,地势比较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形成了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由于当地气候干旱,黄河较少有支流汇入,加之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引黄灌溉,生产生活用水增加,黄河的流量逐渐减少。
故选:C。
【点评】考查黄河各河段的特点,了解黄河的水文特点,学会河流水文特征分析的一般方法。
29.【答案】B
【分析】(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
(2)黄河干流以河口镇、桃花峪为界分为上、中、下游;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
【解答】解:黄河流域河口至桃花峪河段,河水含沙量快速变大,其主要原因是该河段流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区,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
故选:B。
【点评】考查黄河不同河段的地理特征,结合不同河段流经的地形区特点来分析解答,常见题目。
30.【答案】C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有无定河、汾河、渭河等支流汇入,随着流量的不断增加,河水的含沙量也急剧上升。进入黄河的泥沙近90%来自于中游流域。
【解答】解: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大增,下游在华北平原上,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使河床抬高,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基本无支流汇入,流域面积狭小。
故选:C。
【点评】考查黄河各河段的特点,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感悟黄河的开发与治理。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满分40分)
3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沿a到P,该线路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是山谷;该地形图的等高距为2:630米﹣65,P处的海拔范围,aP的相对高度范围:80米﹣12。
(2)图中判断方向的方法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从游客服务中心出发,沿公路步行至,估算其步行距离大约为65,行进的方向是先从东向西。
(3)从地形类型上看,图1所示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属于,原因是等高线,坡度陡。
(4)依据照片和资料,推测游客的拍摄地点位于左图中D处;理由是D处海拔高于村落。
故答案为:(1)山谷;B;
(2)650米;C;
(3)山地;陡峻;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4)D处;D处海拔高于村落高点,可俯视。
【点评】本题考高线地形图的判读,难度较大,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深入我国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使大部分河流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的时候,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2)黄土高原以位于第二阶梯,位于太行山以西;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的多种经营等发面优势较大,但是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据此解答。
【解答】解:(1)由图1可知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沟通东西交通,阶梯交,蕴藏着丰富的水能;
(2)读图可得,图1中“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表示的我国第二级阶梯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该地形区位于太行山。
(3)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总的、采矿和农业的多种经营等发面优势,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但是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
故答案为:(1)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ABD;(3)地形类型多种,山区面积广大;A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地形地势特点及影响,知识点较多,熟记教材中相关知识点解答即可,属于中等题。
33.【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中国地跨众多温度带和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多样。
【解答】解:(1)读图可知,图甲中的虚线代表的是秦岭﹣淮,关键看冬季气温,秦岭﹣淮河线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大体一致,以南地区2月平均气温高于0℃,C正确,故选C。
(2)图丙中,成都所在的地形区是四川盆地里面的成都平原。四川省位于秦岭﹣淮河,1月平均气温高于,不需集体供暖,是高原地形,海拔高,3月平均气温低于。因此,影响该省东部不集体、西部部分区域有集体供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地势。
(3)读图乙可知,北京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对应图丁中的B。故选B。
(4)结合图丁中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C城市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低温)少雨(湿。该气候冬季可以集体,因为冬季气温虽然在0℃以上,需要供暖(也可以回答:不可以集体,不需要供。本题为开放性题目。
故答案为:
(1)秦岭﹣淮河一线;C;
(2)四川盆地;地形;
(3)温带季风气候;B;
(4)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可以,冬季气温虽然在0℃,需要供暖(不,冬季气温在2℃以上。
【点评】题目以“集体供暖”引出,考虑是否需要集体供暖,关键看冬季气温情况,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等1月平均气温低于0℃,是集体供暖区。
34.【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最后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长河;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分别是:宜昌、湖口;长江上游奔流于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落差大,江流湍急,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山脉北麓,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干流流经我国,最终注入。
(2)《水经注•三峡》中这样描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重岩,隐天蔽日,不见曦月。图中能体现文中描述的景观的是B自三峡七百。
(3)长江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所以会出现夏季江水。
(4)资料一所描述的内容,三峡位于长江的上游。当时命令能够朝发夕至的原因是地势西高、河流流经峡谷,流速快。故选:AD。
(5)从长江水文站流量数据可以看出,长江中下游流量大,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是,长江因此被称为“黄金水。故C正确。
故答案为:
(1)唐古拉; 一级; 东;
(2)B;
(3)D;
(4)上; AD;
(5)大; C。
【点评】本题考查长江的概况,掌握长江的发源地、注入海洋及水文特征等,熟记知识点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北京平谷初一(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北京东城初一(下)期末地理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我国茶叶主要种植在,分布在西北地区的畜牧业产品是,重新精准测量珠峰的高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北京延庆初一(上)期末地理(教师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