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班会课件
展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地震巨灾及其应急救援特点
是指由地震引起的强烈地面振动及伴生的地面裂缝和变形,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其他生命线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害。
超微震地震震级小于1级
弱震震级小于3级,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可造成破坏的地震
强震震级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
巨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8级
大地震震级大于等于7级
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四类
其中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等。
地震灾害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是指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特别巨大的破坏损失,对区域或国家经济社会产生严重影响的灾害事件。
其特征为突发性强、受灾面积大、人员伤亡惨重、基础设施破坏严重、灾害次生链式灾害严重、重大工程 (核电)破坏严重、通讯大面积中断灾情难以获取。
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政府领导下,各级防震减灾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为减轻人员伤亡以及减小经济损失而采取的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指挥、协调一致的救援。
早期灾情获取困难应急响应程度低、早期应急救援决策能力偏低、目标局限、早期以自救互救、地方救援力量等救援为主。
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之前,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社会公众为增强社会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组织开展的地震区划、抗震设防、抗震加固等工程性防御措施,以及防震减灾法规、政策制订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培训、应急演练、 物资储备等非工程性措施。
是指在破坏性地震发生以后,在某些区域可以利用“电磁波”抢在“地震波”之前发出避险警报信息,以减小相关预警区域的灾害损失。
地震发生后被困之下如何因地制宜快速合理自救
《防震减灾知识》防灾主题班会课件: 这是一份《防震减灾知识》防灾主题班会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培养安全意识,震前地下水的变化,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地震的岛国,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安全教育系列主题班会课件《防震减灾》: 这是一份安全教育系列主题班会课件《防震减灾》,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唐山大地震,地震知识知多少,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地震防护知多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防震减灾应急教育主题教育班会课件: 这是一份防震减灾应急教育主题教育班会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绝不要轻信地震谣言,第一部分,地震灾害图,第二部分,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地球的构造,中国地震烈度表,全球地震统计情况,第三部分,地震谣言的特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